实验2-组织
- 格式:ppt
- 大小:24.01 MB
- 文档页数:28
实验二动物、植物基本组织观察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植物体各种组织的类型及其特征。
2、了解各种组织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3、掌握动物的4类基本组织结构特点及其结构与机能的密切关系。
二、实验原理在植物个体发育中,由具有相同来源的细胞分裂、生长与分化所形成的细胞群叫组织。
植物组织分为两大类: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
成熟组织按其功能可分为基本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泌结构等。
成熟组织根据其性质又可分为简单组织和复合组织,简单组织是由一种类型的细胞所构成的,如:基本组织、保护组织等;复合组织是由数种不同类型、但具有共同起源的细胞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如:输导组织、次生保护组织等。
动物组织同形态相似、机能机同的细胞及细胞间质组成。
根据其起源、形态结构和机能上的共同特性可将动物组织分为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4大类。
4类组织按照一定的空间位置和机能关系有机地联合在一起,从而构成动物的器官。
因此,应该用整体的、动态的观点来认识组织的形态结构特点,同时要充分理解有机体与机能相适应的一般规律。
四、实验步骤植物组织部分(一)分生组织1.顶端分生组织观察洋葱根尖纵切面可见如下特征。
2.侧生分生组织常位于根和茎的外周部分,靠近器官的边缘。
它包括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2.1形成层观察椴树属茎的横切面。
2.2木栓形成层结合椴树属茎横切面中周皮的观察,找出木栓形成层(图4-1)。
对木栓形成层和维管形成层进行比较观察。
3.居间分生组织观察玉米节间基部纵切面。
(二)保护组织1.表皮观察女贞叶片横切面,最外一层细胞、夹竹桃叶片的横切面、龟背竹根的横切面,注意表皮的形态与女贞叶表皮有何不同,如何解释复表皮的定义?试分析复表皮所具有的生态意义。
撕取一小片蚕豆叶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观察表皮细胞的表面观。
气孔器。
气孔是叶片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的孔道。
许多植物的保卫细胞周围常具有不同于表皮细胞的副卫细胞,由于保卫细胞和副卫细胞的不同排列方式导致气孔器类型的不同。
《织物结构与设计》实验指导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纺织工程系2012年9月织物结构与设计实验指导书前言织物组织是纺织品赖于存在的重要因素,它是形成织物千变万化的内在依据,解析它的组织结构,探其变化原因,掌握设计技能成了织物设计的重要手段。
材料、工具、技术、知识、经验是织物设计的五大要素,也是织物设计构思敏锐的美的感情表现的基础,但是这些知识与技能如果缺乏实践的体验,通常难于变成有机的学问。
加强实践性环节不仅能使它们超于有机的深化,同时也能使设计思考力富于弹性,以适应现代织物设计的需要,并有所建树。
实验一了解自动剑杆织样机的工作原理一、实验目的1、了解自动织样机的各主要机件的作用与相互的配合;2、了解穿综、穿筘、投纬、绘制纹板图等准备工作;3、了解在织样机上的织造方法;4、进一步理解上机图中各图的作用。
二、实验设备及功能(一)SUⅢ型全自动剑杆织样机SUⅢ型全自动剑杆织样机从开口、引纬、选色、打纬、送经、卷取等等动作皆可为全自动操作,所以打样品质控制非常精密。
织样机的运转速度可依需求而作适当地调整,最快可达到40rpm,与传统人工打样或半自动织样机的速度比,可节省非常多的时间。
采用该种自动小样机的目的在于,严格控制织物的紧密度,随时掌控布面质量,使织物尽量符合实验要求,以便实验顺利进行,数据更加准确。
SUⅢ型全自动剑杆织样机的运作过程中,除了经纱卷取是由马达带动外,其余动作皆由汽缸驱动。
因此,还配备一个4.0~7.5bar的空气压缩机。
钢筘的宽度为12英寸。
SUⅢ型全自动剑杆织样机共有二十片综框,其中前两片由系统控制,作为绞纱与废边之用。
而第三片综框才是纹板图上的第一片,其余依次类推,所以纹板图设计最多可达十八片综框。
每片综框最多可安装280~300根综丝。
(二)设备具有的功能1、可输入相应的数字来修改机上纬密。
2、可以找寻断纬。
3、在显示区,显示了设计文件名、总梭数、当前梭数、纬密、开口情况(哪些综框提起)、选色情况和当前织机的运转情况。
实验二组织的观察和背散射电子相应用一、实验目的1.利用二次电子像对材料形貌进行观察2.了解背散射电子像的应用二、实验原理扫描电镜具有景深大、图像立体感强、放大倍数范围大且连续可调、分辨率高、样品室空间大且样品制备简单等特点,是进行样品表面研究的有效工具。
扫描电镜是利用细电子束在样品表面进行逐点扫描,与样品相互作用产生各种物理信号,这些信号经检测器接收、放大并转换成调制信号,最后在荧光屏上显示反映样品表面各种特征的图像。
扫描电镜的图像放大倍数在一定范围内(几十倍到几十万倍)可以实现连续调整。
放大倍数等于荧光屏上显示的图像横向长度与电子束在样品上横向扫描的实际长度之比。
扫描电镜的电子光学系统是为了提供扫描电子束,作为使样品产生各种物理信号的激发源。
扫描电镜最常使用的是二次电子信号和背散射电子信号,前者用于显示表面形貌衬度,后者用于显示原子序数衬度。
1.二次电子像衬度形成原理二次电子是指被入射电子轰击出来的核外电子。
由于原子核和外层价电子间的结合能很小,当原子的核外电子从入射电子获得了大于相应的结合能的能量后,可脱离原子成为自由电子。
如果这种散射过程发生在比较接近样品表层处,那些能量大于材料逸出功的自由电子可从样品表面逸出,变成真空中的自由电子,即二次电子。
二次电子来自表面5-10nm的区域,能量为0-50eV。
它对试样表面状态非常敏感,能有效地显示试样表面的微观形貌。
由于它发自试样表层,入射电子还没有被多次反射,因此产生二次电子的面积与入射电子的照射面积没有多大区别,所以二次电子的分辨率较高,一般可达到5-10nm。
扫描电镜的分辨率一般就是二次电子分辨率。
二次电子产额随原子序数的变化不大,它主要取决与表面形貌。
2.原子序数衬度形成机理原子序数衬度是利用对样品微区原子序数或化学成分变化敏感的物理信号作为调制信号得到的一种显示微区化学成分差别的像衬度。
背散射电子、吸收电子和特征X射线等信号对微区原子序数或化学成分的变化敏感,都可以作为原子序数衬度或化学成分衬度。
实验 2 植物组织含水量的测定一、原理植物组织的含水量是反映植物组织水分生理状况的重要指标,如水果、蔬菜含水量的多少对其品质有影响,种子含水状况对安全贮藏更有重要意义。
利用水遇热蒸发为水蒸汽的原理,可用加热烘干法来测定植物组织中的含水量。
植物组织含水量的表示方法,常以鲜重或干重 % 表示,有时也以相对含水量 % (或称饱和含水量 % )表示。
后者更能表明它的生理意义。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一)实验材料植物鲜组织。
(二)仪器设备分析天平,剪刀,烘箱,铝盒,干燥器,吸水纸,坩埚钳。
三、实验步骤l. 自然含水量的测定( 1 )铝盒的恒重将洗净的两个铝盒编号,放在 105 ℃恒温烘箱中,烘 2 小时左右,用坩锅钳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在分析天平上称重,再于烘箱中烘 2 小时,同样于干燥器中冷却称重,如此重复 2 次( 2 次称重的误差不得超过 0.002g ),求得平均值 W 1 ,将铝盒放入干燥器中待用。
( 2 )将待测植物材料(如叶子等)从植株上取下后迅速剪成小块,装入已知重量的铝盒中盖好,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重量,得铝盒与鲜样品总量为 W 2 ,然后于 105 ℃烘箱中干燥4 ~ 6 小时(注意要打开铝盒盖子)。
取出铝盒,待其温度降至 60 ~ 70 ℃后用坩锅钳将铝盒盖子盖上,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再用分析天平称重,然后再放到烘箱中烘 2 小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再称重,这样重复几次,直至恒重为止。
称得重量是铝盒与干样品总重量 W 3 。
烘时注意防止植物材料焦化。
如系幼嫩组织可先用 100 ~ 105 ℃杀死组织后,再在 80 ℃下烘至恒重。
( 3 )记录及计算表 1-1 植物组织含水量记录表编号铝盒重( W 1 )铝盒 + 样品鲜重( W 2 )铝盒 + 样品干重( W 3 )样品鲜重W f = W 2 – W 1样品干重W d = W 3 – W 12. 相对含水量的测定方法(或称饱和含水量法)此法是以植物组织的饱和含水量为基础来表示组织的含水状况,因为作为计算基础的组织饱和含水量有较好的重复性,而组织的鲜重、干重不太稳定(鲜重常随时间及处理条件而有变化,生长旺盛的幼嫩叶子,常随时间而会显著增加,所以要进行不同时期含水量的对比就不恰当)。
实习指导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实验一药物在体小肠吸收实验一、实验目的1.以磺胺嘧啶为模型药物,掌握大鼠在体肠道灌流法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方法。
2.掌握药物肠道吸收的机理及吸收速度常数(k a)与吸收半衰期[t1/2(a)]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药物消化道吸收实验方法可分为体外法(in vitro)、在体法(in situ)和体内法(in v ivo)。
在体法由于不切断血管和神经,药物透过上皮细胞后即被血液运走,能避免胃内容物排出及消化道固有运动等生理影响,是一种较好的研究吸收的方法。
但本法一般只限于溶解状态药物,并有可能将其他因素引起药物浓度的变化误认为吸收。
消化道药物吸收的主要方式为被动扩散。
药物服用后,胃肠液中高浓度的药物向细胞内透过,又以相似的方式扩散转运到血液中。
这种形式的吸收不消耗能量,扩散的动力来源于膜两侧的浓度差。
药物转运的速度可用Fick's(注:最后一稿校,全书一致)扩散定律描述:式中,为扩散速度;D为扩散系数;A为扩散表面积;k为分配系数;h为膜厚度,C GI为胃肠道中药物浓度;C为血药浓度。
在某一药物给予某一个体的吸收过程中,其D、A、h、k均为定值,可用透过系数P来表示,即。
当药物口服后,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中的药物,随血液迅速地分布于全身。
故胃肠道中的药物浓度(C GI)远大于血中药物浓度(C),则上式可简化为:上式表明药物被动转运(简单扩散)透过细胞膜的速度与吸收部位药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表明被动转运速度符合表观一级速度过程。
若以消化液中药量(X a)的变化速度()表示透过速度,则:式中,k a为药物的表观一级吸收速度常数。
对上式积分后两边取对数:式中,X a为t时间消化液中药量;X0为零时间消化液中药量。
以lg X a对t作图可得一直线,由此直线斜率即可求出药物的吸收速度常数,并可计算吸收半衰期:本实验以磺胺嘧啶为模型药物,进行大鼠在体小肠吸收试验。
三、仪器与材料仪器:蠕动泵、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离心机、注射器、眼科剪刀、眼科镊子、手术刀片等。
实验二公畜生殖系统组成及解剖构造的观察一.实验特点实验类型:验证型实验实验类别:专业基础课计划学时:2学时每组人数: 5人二.实验目的要求要求学生总体上掌握雄性牛、羊、猪和马生殖系统的组成、器官位置、形态和解剖构造。
了解各种公畜睾丸的区别、精索的组成、输精管的形状及起始部位。
比较各种公畜副性腺的形态、位置、大小及排出口的部位。
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进一步将生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联系起来,为学习公畜的生殖生理和繁殖技术奠定基础。
三.实验原理家畜的一切生殖活动及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繁殖技术均是在生殖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了解雄性牛、羊、猪和马生殖系统的组成及解剖构造是掌握繁殖学原理和繁殖技术的基础,同时对不同种家畜的生殖系统的区别有一定了解。
四.实验材料雄性牛、羊、猪和马生殖器官浸制标本,模型和幻灯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畜体解剖观察。
五.实验内容步骤:公畜生殖系统组成:由性腺(睾丸)、附睾、输精管、尿生殖道和外生殖器(阴茎)构成,同时公畜有母畜所不具备的副性腺(精囊腺、前列腺和尿道球腺)。
1 、睾丸(见下图)是成对器官,呈长卵圆形,两个睾丸分居于阴囊的两个腔内。
左侧睾丸通常大于右侧。
睾丸的大小和空间位置因动物的品种、年龄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
猪和绵羊的睾丸相对重量较大,牛和马较小。
马睾丸的长轴与地面平行,附睾位于睾丸的上缘外侧,头端在前,尾端在后;牛、羊睾丸的长轴方向与地面垂直,附睾位于后缘,头端在上,尾端在下;猪睾丸的方向介于马牛之间附睾位于睾丸的前上缘,头端在前下方,尾端在后上方。
2、精索呈锐三角形,其下端接于睾丸的附着缘和附睾上,其上端进人腹股沟管,精索是包有睾丸血管、淋巴管、神经、提睾内肌以及输精管的浆膜褶,呈扁圆锥形,其基部附着于睾丸和附睾,入腹股沟管向腹腔行走,上端达鞘膜管内口。
精索的睾丸动脉长而盘曲,伴行静脉细而密,形成精索的蔓丛,它们构成精索的大部分,具有延缓血流和降低血液温度的作用。
实验二植物的组织(上)一、目的和要求1.掌握保护组织表皮细胞及其附属物的特征。
2.掌握气孔的轴式。
3.掌握机械组织中厚壁组织的特征、类型。
二、仪器、试剂显微镜、镊子、解剖针、刀片、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吸水纸、蒸馏水、酒精灯、水合氯醛试液、稀甘油、火柴等。
三、实验材料落葵叶、菘蓝叶、茶叶、车前叶、薄荷叶切片、金银花粉末、薄荷叶粉末、穿心莲粉末、桑白皮粉末、厚朴粉末等。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表皮制片法观察落葵叶(平轴式气孔)。
2.表皮制片法观察菘蓝叶(不等式气孔)。
3.表皮制片法观察茶叶(环式气孔)。
4.观察薄荷叶切片(直轴式、不定式气孔)。
5.表皮制片法观察车前叶片(腺毛、非腺毛)。
6.水合氯醛透化法观察金银花粉末(腺毛、非腺毛)、薄荷叶粉末(腺鳞)、穿心莲粉末(非腺毛)。
7. 水合氯醛透化法观察桑白皮粉末(纤维、石细胞)、厚朴粉末(纤维、石细胞)。
五、作业1.绘制气孔类型图,标示保卫、副卫细胞。
2.绘制腺毛(腺头、腺柄)、腺鳞、非腺毛图。
3.绘制桑白皮、厚朴纤维及石细胞图。
板书:实验二植物的组织(上)一、目的和要求1.掌握保护组织表皮细胞及其附属物的特征。
2.掌握气孔的轴式。
3.掌握机械组织中厚壁组织的特征、类型。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表皮制片法观察落葵叶(平轴式气孔)。
2.表皮制片法观察菘蓝叶(不等式气孔)。
3.表皮制片法观察茶叶(环式气孔)。
4.观察薄荷叶切片(直轴式、不定式气孔)。
5.表皮制片法观察车前叶片(腺毛、非腺毛)。
6.水合氯醛透化法观察金银花粉末(腺毛、非腺毛)、薄荷叶粉末(腺鳞)、穿心莲粉末(非腺毛)。
7.水合氯醛透化法观察桑白皮粉末(纤维、石细胞)、厚朴粉末(纤维、石细胞)。
三、作业1.绘制气孔类型图,标示保卫、副卫细胞。
2.绘制腺毛(腺头、腺柄)、腺鳞、非腺毛图。
3.绘制桑白皮、厚朴纤维及石细胞图。
授课体会:1.绘制气孔轴式图时要求标示叶绿体以方便确定保卫细胞的位置;茶叶的环式气孔不易观察,撕取表皮后需反复透化。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指导目录实验一上皮组织 (2)实验二结缔组织 (5)实验三血与肌肉组织 (9)实验四神经组织 (12)实验五运动系统(一) (15)实验六运动系统(二) (20)实验七神经与肌肉生理(一) (25)实验八神经与肌肉生理(二) (27)实验九 ABO血型的鉴定 (29)实验十猪心结构的解剖观察 (31)实验十一人体心电图描记 (33)实验十二人指脉图描记 (36)实验十三免疫系统 (38)实验十四呼吸系统 (40)实验十五消化系统大体解剖结构观察 (43)实验十六消化系统显微解剖结构观察 (47)实验十七泌尿系统——肾的大体结构及显微结构观察 (51)实验十八内分泌系统 (54)实验十九生殖系统——显微观察 (56)实验一上皮组织【目的和内容】1、联系机能了解被覆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及分布。
2、观察上皮组织游离面的某些特殊结构,如:纹状缘和纤毛。
3、学习肠系膜平铺片的制作方法。
【材料与用具】蛙或蟾蜍。
1%硝酸银水溶液、甘油、蒸馏水。
小肠切片(H-E染色)、气管切片(H-E染色)、甲状腺切片(H-E染色)、食管切片(H-E染色)、膀胱切片(H-E染色)。
载玻片、盖玻片、滴管、解剖器一套、解剖盘、显微镜。
【操作】一、单层扁平上皮(一)蛙或蟾蜍的体腔末或肠系膜平铺片的制作将蛙或蟾蜍剪头杀死,取下体腔膜或肠系膜放在载玻片上,用解剖针将其挑开展平,稍晾干。
加1%硝酸银水溶液数滴于标本上,使标本皆被溶液浸盖。
立即放在日光下晒3—5min,或在日光灯下照10—15min。
当标本变成浅褐色时,倾去载玻片上的溶液,用蒸馏水洗净。
加1—2滴甘油,盖上盖玻片,以便用来观察。
1、低倍镜下观察选择染成淡黄色、标本最薄的部分进行观察。
2、高倍镜下观察在此平铺片上,可以看到体腔膜或肠系膜的间皮细胞,也可看到肠系膜内毛细血管壁的内皮细胞。
它们均为单层扁平上皮。
在平铺片上,为其表面观,上皮细胞为多边形,细胞之间的边界由于硝酸银感光后沉淀为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