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基本组织实验
- 格式:ppt
- 大小:26.97 MB
- 文档页数:45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动物基本组织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了解一般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2.掌握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生物量级及系统过程4.细胞学术与动物基本组织二、实验原理光学显微镜一般由载物台、聚光照明系统、物镜,目镜和调焦机构组成。
载物台用于承放被观察的物体。
利用调焦旋钮可以驱动调焦机构,使载物台作粗调和微调的升降运动,使被观察物体调焦清晰成象。
它的上层可以在水平面内沿作精密移动和转动,一般都把被观察的部位调放到视场中心。
聚光照明系统由灯源和聚光镜构成,聚光镜的功能是使更多的光能集中到被观察的部位。
照明灯的光谱特性必须与显微镜的接收器的工作波段相适应。
物镜位于被观察物体附近,是实现第一级放大的镜头。
在物镜转换器上同时装着几个不同放大倍率的物镜,转动转换器就可让不同倍率的物镜进入工作光路,物镜的放大倍率通常为5~100倍。
物镜是显微镜中对成象质量优劣起决定性作用的光学元件,一般变倍比为6.3:1,变倍范围0.8X-5X。
常用的有能对两种颜色的光线校正色差的消色差物镜;质量更高的还有能对三种色光校正色差的复消色差物镜;能保证物镜的整个像面为平面,以提高视场边缘成像质量的平像场物镜。
高倍物镜中多采用浸液物镜,即在物镜的下表面和标本片的上表面之间填充折射率为1.5左右的液体,它能显著的提高显微观察的分辨率。
目镜是位于人眼附近实现第二级放大的镜头,镜放大倍率通常为5~20倍。
按照所能看到的视场大小,目镜可分为视场较小的普通目镜,和视场较大的大视场目镜(或称广角目镜)两类。
载物台和物镜两者必须能沿物镜光轴方向作相对运动以实现调焦,获得清晰的图像。
用高倍物镜工作时,容许的调焦范围往往小于微米,所以显微镜必须具备极为精密的微动调焦机构。
显微镜放大倍率的极限即有效放大倍率,显微镜的分辨率是指能被显微镜清晰区分的两个物点的最小间距。
分辨率和放大倍率是两个不同的但又互有联系的概念。
当选用的物镜数值孔径不够大,即分辨率不够高时,显微镜不能分清物体的微细结构,此时即使过度地增大放大倍率,得到的也只能是一个轮廓虽大但细节不清的图像,称为无效放大倍率。
实验名称:基本组织观察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基本组织的概念和种类;2. 掌握显微镜观察基本组织的技巧;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实验时间:2021年X月X日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器材:1. 显微镜;2. 组织切片;3. 切片夹;4. 低倍镜;5. 高倍镜;6. 载玻片;7. 盖玻片;8. 纱布;9. 实验记录本。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显微镜擦拭干净,检查低倍镜和高倍镜的清晰度。
将切片夹固定在显微镜载物台上,将组织切片放置在切片夹上。
2. 低倍镜观察:(1)将低倍镜对准载物台上的切片,调整焦距,使切片清晰可见;(2)观察切片中的细胞结构,记录观察到的细胞形态、大小、排列方式等特征;(3)观察切片中的细胞间隙、细胞壁、细胞核等结构,记录观察到的特征。
3. 高倍镜观察:(1)将高倍镜对准载物台上的切片,调整焦距,使切片清晰可见;(2)观察切片中的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等结构,记录观察到的特征;(3)观察切片中的细胞分裂现象,记录观察到的特征。
4. 实验结果分析:(1)观察到的细胞形态、大小、排列方式等特征;(2)观察到的细胞间隙、细胞壁、细胞核等结构特征;(3)观察到的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等结构特征;(4)观察到的细胞分裂现象。
实验结果:1. 细胞形态、大小、排列方式: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细胞呈多边形、圆形、椭圆形等,大小不一,排列紧密。
2. 细胞间隙、细胞壁、细胞核等结构: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细胞间隙较大,细胞壁较薄,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呈圆形或椭圆形。
3. 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等结构:在高倍镜下观察到细胞质内有丰富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核内有染色体,呈线性排列。
4. 细胞分裂现象:在高倍镜下观察到细胞分裂现象,有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形式。
实验讨论:1. 本实验通过对基本组织的观察,了解了基本组织的概念和种类,掌握了显微镜观察基本组织的技巧;2.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细胞形态、大小、排列方式等特征,以及细胞间隙、细胞壁、细胞核等结构特征,为后续实验奠定了基础;3. 通过观察细胞分裂现象,进一步了解了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为后续细胞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一、实验目的1. 通过观察人体基本组织的切片,认识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2. 理解不同组织的特点、分布与功能。
3.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人体由多种细胞构成,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这些组织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
人体的基本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三、实验材料1. 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2. 显微镜3. 显微镜油镜4. 玻片5. 物镜6. 载玻片7. 载物台8. 载物针9. 洗镜纸10. 滴管四、实验步骤1. 将显微镜放置在实验台上,调整光源和物镜,使视野清晰。
2. 将永久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用载物针轻轻压平。
3. 在切片上滴一滴显微镜油,用洗镜纸擦拭干净。
4. 将载玻片放置在载物台上,调整物镜和载物台,使切片位于视野中心。
5. 调整焦距,观察切片的形态结构。
6. 分别观察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的切片,记录其特点、分布与功能。
五、实验结果1. 上皮组织:上皮组织由紧密排列的细胞组成,细胞间无细胞间隙,细胞核位于细胞基底部。
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吸收等功能。
观察到的上皮组织切片特点为:细胞排列紧密,细胞核位于细胞基底部,细胞表面光滑。
2. 结缔组织:结缔组织由细胞和基质组成,细胞间有细胞间隙。
结缔组织具有支持、连接、保护等功能。
观察到的结缔组织切片特点为:细胞呈长梭形,细胞核位于细胞基底部,基质呈胶状。
3. 肌组织:肌组织由肌细胞组成,肌细胞呈长梭形,细胞核位于细胞基底部。
肌组织具有收缩、舒张等功能。
观察到的肌组织切片特点为:细胞呈长梭形,细胞核位于细胞基底部,肌纤维排列整齐。
4. 神经组织: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组成,神经细胞呈星形或椭圆形,细胞核位于细胞基底部。
神经组织具有传导、调节等功能。
观察到的神经组织切片特点为:细胞呈星形或椭圆形,细胞核位于细胞基底部,神经纤维呈细长的纤维状。
实验一四大基本组织的观察实验目的:观察并了解动植物细胞与组织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实验材料:显微镜、玻璃片、手术刀、注射器、盐水溶液、洋葱、鲜花、小白鼠等。
实验过程:1.观察植物细胞步骤一:将一片洋葱的最表层取下,切成薄片放在玻璃片上。
步骤二:滴上盐水溶液,用另一片玻璃片盖住。
步骤三:将盖片放在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
观察结果:在洋葱细胞中可以看到细胞核、细胞质以及细胞壁。
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心,周围有较宽的细胞质。
细胞壁呈现网状结构。
解释:洋葱细胞是典型的植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壁。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细胞内的基质,提供养分和能量。
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保护层,赋予细胞形状,并提供机械支撑。
2.观察动物细胞步骤一:用手术刀切开小白鼠的皮肤,取出一小块肌肉组织。
步骤二:将肌肉组织切成薄片放在玻璃片上。
步骤三:滴上盐水溶液,用另一片玻璃片盖住。
步骤四:将盖片放在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
观察结果:在肌肉细胞中可以看到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心,周围有较宽的细胞质。
解释:动物细胞是以动物为基础的细胞,也包含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由于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所以相对植物细胞而言更灵活。
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膜,通过选择性通透性维护细胞内外物质的平衡。
3.观察植物细胞组织步骤一:取一片鲜花的花瓣或叶片。
步骤二:将花瓣或叶片切成薄片放在玻璃片上。
步骤三:滴上盐水溶液,用另一片玻璃片盖住。
步骤四:将盖片放在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
观察结果:在植物细胞组织中可以看到细胞间隙、细胞壁以及细胞质。
细胞壁形成一个个六角形的细胞。
解释:植物细胞组织由多个细胞组成,相邻的细胞通过细胞间隙相连,实现细胞间物质的传输和交流。
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外部保护层,不仅提供了机械支撑,还可以在组织层面上形成不同形状和功能的细胞。
实验结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观察和了解了植物与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初中生物实验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人体的基本组织及其功能。
掌握观察人体组织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体的基本组织及其功能。
观察人体组织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人体的基本组织的识别和理解。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人体组织切片、显微镜、显微镜片、染色剂等。
2. 教学工具:PPT、显微镜、实验操作示范台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人体的基本组织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体的基本组织有哪些,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人体的基本组织及其功能,如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等。
3. 实验操作演示:在实验操作示范台上进行人体组织的观察实验,展示实验操作步骤和技巧。
4.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人体组织切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巧进行观察和分析。
5. 结果讨论:学生汇报实验观察结果,讨论人体组织的特征和功能,解答疑问。
6. 总结:总结人体的基本组织及其功能,强调实验操作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五、作业布置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观察结果,描述人体组织的特征和功能。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人体的器官和系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实验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实验步骤的准确性。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报告的质量,包括观察结果的描述、人体组织的特征和功能的分析。
七、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佩戴好实验服、手套和护目镜。
2. 使用显微镜时,操作要轻柔,避免损坏镜头和样品。
3. 染色剂要妥善使用,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实验目的观察人体基本组织的切片,认识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材料用具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实验目的在满足种子萌发的条件下,测定种子发芽率。
实验材料绿豆50粒,培养皿1个、吸水纸若干实验步骤1.在培养皿内垫上4—5层吸水纸,洒上水让纸充分浸湿。
在培养皿中均匀的放入50粒种子,再盖上两层吸水纸,放在通风阳光处。
2.每天要检查培养皿内纸的湿度,经常保持湿润,不能有干燥或水淹现象。
3.每天都在同一时间内将观察到萌发的种子数记录在表中,连续观察七天左右。
观察根尖,认识根尖各部分的结构特点。
材料用具已经长出根毛的幼苗,根尖的永久切片,放大镜,显微镜,镊子。
方法步骤1、先用肉眼直接观察幼根,找到着生在幼根上的白色“绒毛”,这就是根毛。
通过放大镜仔细观察根毛。
2、通过显微镜观察根尖的永久切片,看看构成根尖的不同部位的细胞有什么特点。
讨论玻璃器皿中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比较两株玉米幼苗的生长状况。
(注:1号玻璃器皿中盛放的是土壤浸出液,2号玻璃器皿中盛放的是蒸馏水。
)实验结果土壤浸出液中培养的玉米幼苗要比蒸馏水中培养的玉米幼苗生长得好。
实验结论土壤浸出液中含有玉米生长所需要的多种无机盐。
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目的1、练习徒手切片。
31、用镊子撕下一小块叶片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讨论保卫细胞和它周围的细胞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保卫细胞的这种结构特点对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保卫细胞成对存在,内含有叶绿体.因为细胞壁面对孔隙的一侧(腹侧)比较厚,而外侧(背侧)比较薄,所以随着细胞内压的变化,可进行开闭运动。
气孔是蒸腾作用过程中,水分子的主要散失途径,也是二氧化碳和氧气进出植物体内的通道。
当蒸腾作用过强时,保卫细胞失水,气孔闭合。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目的1、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2、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叶片的黑纸片遮盖部分遇到碘液没有变蓝,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
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班级_______小组________姓名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实验目的及要求1、观察人体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认识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2、描述同一种组织中细胞的共同特点;3、描述不同组织中细胞形态上的不同之处;4、根据观察,概述组织的共同特点,形成组织的概念。
材料用具显微镜;扁平上皮、立方上皮、柱状上皮等上皮组织玻片;横纹肌、骨骼肌、心肌等肌肉组织玻片;骨、软骨、血液、韧带、肌腱、脂肪等结缔组织玻片;神经组织的玻片。
方法步骤1.根据教师提供的玻片,逐个在显微镜低倍镜下认真观察,注意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细胞间的联系特点。
2.根据观察,同组间的同学互相讨论,认真填写下表。
我的发现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的形态不同,功能也不同。
实验结论人体由四种不同的基本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备注大家都来到荷塘,挖莲藕抓鱼虾,捉泥鳅捡螃蟹,人声鼎沸,笑语欢声,相互谈说着要如何弄出一顿顿可口的美味。
光是莲藕的吃法就有很多:熬汤炖肉八宝酿、清炒生吃蜜饯糖,还可以磨成藕粉,加入砂糖或蜂蜜,在温水里一泡,就是一杯清凉清甜的解暑饮料。
用鲜莲叶来熬粥,蒸饭蒸鸡,或蒸其它肉类味道都是极鲜美的,做出来的食物均带着一股淡淡的莲叶清香。
人们那么喜欢荷花,不单单是因为它的芳香美丽洁净高雅,更因为它全身是宝,每一处都可食可药可用。
我最喜欢的是生鲜莲子羹。
把剥好的莲子对半打开去芯,莲子芯很苦,可以药用,没有芯的莲子是甜的,正好用它熬糖水。
把足量的生莲子洗净,和着一小片生姜一片鲜莲叶,放进清水锅里,盖着盖子大火烧滚,转小火熬二十分钟,捞起莲叶,加入冰糖,小火慢熬,边熬边搅拌,十五分钟后,一款既清香甘美又消暑解渴的莲子羹就做成了。
这样的汤水,在炎热的夏季里,只要喝过一次都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