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 基本讲义组织观察
- 格式:ppt
- 大小:170.50 KB
- 文档页数:4
药理学实验讲义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2010-7目录实验一实验动物操作的基本机能 (2)实验二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4)实验三全血水杨酸二室模型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测定 (5)实验四肝肾功能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6)实验五药物镇痛实验 (7)实验六巴比妥类药物的抗惊厥作用 (9)实验七利多卡因对抗氯化钡引起的心律失常实验 (13)实验八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及解救 (14)附录1 药理学实验基本要求 (19)附录2 药理学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 (22)实验一、实验动物操作的基本机能一、目的:学习实验动物编号、捉持、给药、采血等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材料(一)动物:小白鼠10只,雌雄各半,体重18g ~ 22g。
家兔1只,雌雄均可。
(二)器材:1 ml注射器,5 ml注射器,针头,灌胃针头,大烧杯,天平。
三、方法1. 性别鉴别小鼠的性别鉴别通常以肛门与生殖孔之间的距离来判断,距离近者为雌性,距离远者为雄性。
家兔可以从生殖器分辨其性别。
2. 编号可根据情况和习惯而定,符合清晰易辨、简便耐久的要求即可。
例如小鼠,右前肢皮肤外侧涂色标记为1号,腹部右外侧皮肤涂色标记为2号,右后肢皮肤外侧涂色标记为3号,头部皮肤涂色标记为4号,背部正中皮肤标记为5号,尾巴根部标记为6号,7、8、9号在左侧同1、2、3号,第10号不色。
3.捉持右手提起鼠尾,放在粗糙物(如鼠笼)上面,轻轻向后拉其尾,此时小鼠前肢抓住粗糙面不动;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其头部皮肤和双耳;其余三指和掌心夹住其背部皮肤及尾部。
这样小鼠便可被完全固定在手中。
4. 给药(1)小鼠的给药方法①灌胃(po):将小鼠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处插入口腔,沿上腭插入食道。
如遇阻力,可将灌胃针头抽出再另插,以免穿破食道或误入气管,造成动物死亡。
灌注量一般为0.1~0.2ml/10g,不超过0.5ml/只。
②肌内注射(im):两人合作,注射部位多选后腿上部外侧。
植物纤维化学实验轻化工程本科实验室目录实验规则 (1)造纸原料和纸浆分析用试样的制备 (2)分析用试样水份的测定 (3)实验一植物纤维原料的生物结构及细胞形态的显微镜观察 (4)实验二植物纤维原料的离析及纤维形态的测定 (7)实验三纸浆纤维类别的鉴定 (10)实验四植物纤维原料苯—醇抽出物含量的测定 (12)实验五硝酸-乙醇纤维素含量的测定 (14)实验六综纤维素含量测定 (16)实验七纸浆α—纤维素的测定 (18)实验八植物纤维原料戊糖含量的测定 (20)实验九植物纤维原料中木素含量的测定 (23)实验十植物纤维原料和纸浆中酸溶木素的含量的测定 (25)实验十化学浆平均聚合度的测定(纸浆的铜乙二胺溶液粘度的测定) (27)实验规则为了搞好实验,学生必须严格做好如下事项:1.实验前,认真预习<制浆造纸分析与检测》课本的有关部分和本讲义的该项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目的、原理、所用试剂、仪器装置和操作要点。
并写预习报告后方可进行实验。
2.实验前检验仪器设备是否完备可用,所需试剂是否齐全,要在完全了解仪器、器械的使用方法后方可使用。
3.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认真进行实验操作,详细记录实验中所发生的现象和各项实验数据。
4.公用仪器、试剂用完后放回原处,以利他人使用,取用试剂时应看清楚试剂瓶上标签所示试剂名称、规格等是否与所需相符。
5.准时到达实验室,遵守实验室纪律,实验进行时不准在实验室抽烟,高声谈笑,打闹和看小说杂志等。
6.爱护实验仪器设备,节约使用各种化学药剂。
损坏仪器设备应立即报告指导老师。
7.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废酸、废碱等不要直接倒入水槽,以免腐蚀下水道及污染环境,应倒入污水桶集中处理。
8.实验结束,将所用仪器设备清洗干净,实验台清理整齐,经教师检查后方可离开。
9.认真整理实验记录和数据,按时完成实验报告。
10. 实验报告内容: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所用仪器和试剂、实验简单操作、实验过程记录、实验结果、实验误差分析、回答思考。
生理实验讲义绪言一、生理学实验课的目的生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其研究的基本方法即是实验。
生理学实验课的基本目的在于:⑴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工作态度;⑵在实验过程中使学生初步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⑶了解获得生理学知识的科学方法;⑷验证和巩固生理学的基本理论。
二、生理学实验的特点及基本方法生理学实验的特点在于主要以活的动物为实验材料,因此要求做到:⑴爱护动物,尽量减少动物在实验中的痛苦,并充分利用每只动物以获得尽可能多的观察结果和实验数据;⑵严格按实验步骤和要求进行操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创伤和出血使动物的正常生理状态遭到破坏,从而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生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分为急性实验方法和慢性实验方法两大类。
㈠急性实验方法实验过程不能持久,实验后动物不能存活,实验观察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实验方法。
一般又可分为两种:⒈离体器官实验方法把要研究的器官或组织从活的或刚死去的动物身上取下来,放在一个适宜于正常生理活动的人工环境中以观察和研究其生理功能。
⒉活体(在体)实验方法在动物麻醉或大脑毁损的状态下,解剖暴露动物的某一器官组织以进行实验研究。
㈡慢性实验方法是在某一特定条件下,连续地反复观察和记录清醒动物的生理机能,需要较长时间才有结果的实验方法。
有时要先做无菌的外科手术,待动物恢复健康后再进行实验研究。
此法在基础实验课教学中较少应用,主要广泛应用于研究工作中。
三、生理学实验课要求⒈认真预习本次实验的原理、目的、要求、实验步骤和操作程序。
⒉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在需要互相合作的实验中应互相配合。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得进行与实验无关的活动。
⒊注意保护实验动物和标本,尽量节省实验器材和药品。
⒋实验后将仪器整理整齐,所用器械清洗干净并擦干,做好本组卫生。
⒌遵守实验器械管理规定,爱护实验器械。
⒍及时整理实验记录,认真撰写实验报告,按时将报告交负责老师评阅。
四、实验报告写作要求⒈写明姓名、日期、学号、组别及同组人员⒉实验号和实验题目⒊实验目的⒋实验原理:可作扼要描述⒌实验对象⒍实验器材和药品⒎实验方法和步骤:可作扼要描述⒏实验结果:详细记录所观察的实验结果,以及获得这些结果所需的各种实验条件,并进行适当的分析和处理。
计算机组织与结构实验讲义(2014版)任国林编写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组织与结构课程实验是为巩固教学效果而设置的,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实验掌握计算机部件的逻辑组成及其工作原理,熟悉数字电路芯片的使用方法,提高逻辑设计能力,为设计计算机模型机打下基础。
计算机组织与结构课程实验共有4个,分别是运算器组成实验、存储器组成实验、寄存器组成实验、CPU数据通路实验。
所有实验均基于EDA工具Quartus II进行设计和功能仿真,条件允许时基于FPGA芯片进行功能验证。
实验一运算器组成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加/减法器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2)掌握算术逻辑部件(ALU)的功能及其逻辑组成。
(3)加深对运算器工作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1)掌握Quartus II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数字电路的设计及仿真。
(2)验证Quartus II所提供加/减法器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3)设计具有加法、减法、逻辑与、逻辑非4种功能的ALU,并进行功能仿真/验证。
三、实验原理及方案运算器是计算机硬件对数据进行加工的重要部件,算术逻辑部件ALU是其核心,还包括存放操作数和运算结果的寄存器/锁存器、存放运算结果状态的触发器等器件。
根据给定控制信号的不同,运算器可以实现不同的运算功能。
为便于运算器组成设计有效进行,先介绍一下Quartus II的使用方法。
1、基于Quartus II的电路设计及仿真方法基于Quartus II,电路设计的主要过程包括:建立工程文件、编辑原理图文件、编译原理图文件,电路仿真的主要过程包括:编辑仿真波形文件、生成功能仿真网表、验证仿真波形正确性。
以功能为Z=X·Y的电路为例,使用Quartus II、采用原理图方法进行电路设计的过程如下:1)建立工程文件:通过主菜单File→New Project Wizard可建立工程文件,包含5个页面的设置。
·第1页为设置工程文件信息,包括工程文件名、工作目录名·第2页为在工程中加入文件,可将已有的GDF文件添加到工程文件中,本例中无·第3页为选择FPGA器件型号,本例中采用Cyclone系列的EP1C6Q240C8芯片·第4页为添加准备使用的EDA工具,通常直接选择Next·第5页为查看、确认工程文件信息,无误时选择Finish即可。
第一部分环境化学实验课的基本知识环境化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环境化学理论课和环境化学实验课并重,两者皆单独设课。
学生通过对实验课程的学习,巩固和加深对环境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正确和较熟练地掌握环境化学实验技能和基本操作,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科学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今后掌握环境监测实验技术和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1.1、实验规则为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做实验时,学生必须遵守下列规则:一、实验前:1.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讲义,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实验原理和内容,弄清操作步骤,订出实验计划,写出实验预习报告,做到对实验心中有数。
2.进入实验室,要服从安排,遵守纪律,令行禁止,不许喧哗打闹、随意更换坐位、随意搬动或调换他人的仪器和器材。
不许乱丢纸屑、废物,不做与实验无关的事。
3.实验前,认真听讲,仔细观察老师演示,进一步明确实验要求、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进一步了解仪器装置的构造、原理、化学药品的性能。
不要提前摆弄仪器或做实验。
4.在实验过程中必须穿着实验服,实验服穿着要保持整齐、整洁,及时清洗。
二、实验中:1.实验中应保持安静和良好秩序,必须按照正确方法和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未经老师同意不得任意改变药品用量和实验内容。
2.细心观察,真实记录,认真分析,作出结论,按时完成实验。
如果实验不成功,要分析原因,找出问题后重做,直到成功为止。
课堂重做时间不够,报告老师,请求另行安排。
如果对实验方法有不同设想,需经老师许可,方能进行实验。
3.爱护公物。
公用仪器、药品、器材应在指定地点使用,或用后及时放回原处。
仪器若有损坏要按制度赔偿。
4.废液、废纸、废材料等杂物,须投入废液缸或垃圾箱内,不能随意抛掷或倒回水槽。
实验过程中,随时注意保持实验室整洁。
5.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安全,如遇事故,应保持冷静,并及时向老师报告,以便及时处理,防止事故扩大。
6.实验完毕,及时做好实验后处理工作,清洗、整理仪器、检查安全,最后洗净双手。
动物学的形态结构及观察实验一组织、胚层、体腔的演化通过观察四大组织、腔肠动物(水螅)、扁形动物(涡虫)、环节动物(蚯蚓)的玻片标本,了解动物组织、胚层和体腔的演化过程。
第一部分动物的四类基本组织一、教学目的了解动物体四类基本组织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
二、试剂与器材显微镜,四种组织的玻片标本(小肠、食道、膀胱、甲状腺、皮肤、心肌、骨骼肌、肌腱、疏松结缔组织、软骨、硬骨、脊髓、小脑皮质、大脑皮质等组织切片)。
三、步骤(一)上皮组织观察1.被覆上皮:(1)单层柱状上皮:小肠上皮由一层较高的棱柱形细胞并行排列组成,细胞核椭圆形,位于细胞基部。
柱形细胞之间,可见细胞游离端染色很浅,细胞核位于基部的杯状细胞,且杯状细胞常因生理变化而有形态改变。
小肠上皮细胞的游离端有明显的纹状缘。
(2)单层立方上皮甲状腺切片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其滤泡上皮细胞,大致呈正方形,细胞核呈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或略偏基部。
(3)复层扁平上皮食道切片标本食道腔周围的细胞由数层组成,游离面的细胞为扁平状,中间部分呈多角形,底部细胞近短柱状。
再取皮肤玻片标本观察,它与食道的复层扁平上皮又有何区别?(4)变移上皮膀胱玻片标本可见其表面的细胞体积大、呈扁平或梨形等多种形态,部分细胞有2个核。
深层细胞多呈多角形,且较小,底层细胞呈矮柱状。
这种上皮的细胞层数与细胞形态,可随膀胱的生理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二)结缔组织观察结缔组织是动物体中种类多,结构复杂,分布最广的组织。
1.疏松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的铺片标本胶原纤维被染成浅红色,呈束状,且波纹状分散于基质内,交互排列;弹性纤维混杂在胶原纤维之间,染成深紫色,不成束,彼此交叉的细纤维;组织中还有细胞质着色很浅,细胞核染成兰色,形态难于区分的各类细胞:成纤维细胞紧贴于胶原纤维束,细胞呈多突起,扁平状,细胞核大而卵圆形的细胞;巨噬细胞或称组织细胞, 染色质颗粒较粗,着色较深,胞核较小的,这种细胞具有吞噬能力,因此有防卸功能。
中药制剂分析实验实验一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一、实验目的熟悉中药制剂的常规分析方法—显微鉴别法。
二、实验原理通过用显微镜来观察中药制剂中保留有原药材的组织、细胞或内含物等显微特征,从而鉴别制剂的处方组成。
三、仪器与试药1、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乳钵、镲镜纸、小镊子、小刀。
2、水合氯醛试液、甘油醋酸试液、稀甘油(AR)。
3、牛黄解毒片、蛇胆川贝散、银翘解毒片、六味地黄丸(市售品)。
四、实验步骤(一)牛黄解毒片显微鉴别操作方法:取本品片心,研成粉末,取少许,置载玻片上,滴加适量水合氯醛试液,透化后加稀甘油1滴,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干周围透出液,置显微镜下观察。
1、草酸钙簇晶大,直径60~140μm;2、不规则碎块金黄色或橙黄色,有光泽。
(二)银翘解毒片显微鉴别操作方法:取本品粉末少许,置载玻片上用水合氯醛试液装片,透化后加稀甘油1滴,盖上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1、花粉粒黄色,类球形,直径54~68μm,有三孔沟;表面具细密短刺及圆粒状皱纹。
2、草酸钙簇晶成片,直径5~17μm,存在于薄壁细胞中。
3、联结乳管直径14~25μm,含淡黄色颗粒状物。
(三)六味地黄丸显微鉴别操作方法:取本品适量,采取适当方法解离后,取少许,观察淀粉粒和不规则分枝状团块用甘油醋酸试液装片,其他用水合氯醛试液透化后滴加适量稀甘油,置显微镜下观察。
1、淀粉粒三角状卵形或矩圆形,直径24~40μm,脐点短缝状或人字状。
2、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试液溶化,菌丝无色,直径4~6μm。
3、薄壁组织灰棕色至黑棕色,细胞多皱缩,内含棕色核状物。
4、草酸钙簇晶存在于无色薄壁细胞中,有时数个排列成行。
5、果皮表皮细胞橙黄色,表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略连珠状增厚。
6、薄壁细胞类圆形,有椭圆形纹孔,集成纹孔群。
五、实验结果六、思考题1.试述你观察到的显微特征各代表何种中药材?2.通过以上4种中成药的显微鉴别,请你总结出中成药显微鉴别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细胞实验讲义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显微绘图(3课时)实验目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辨识细胞和细胞器的形态结构,掌控生物绘图的方法。
实验原理细胞在形态上是多种多样的,有球形、椭圆形、扁平形、立方形、梭形、星形等。
虽然细胞的形状各异,但是它们却有共同的基本结构特点,都由细胞膜(动物)、细胞壁(植物)、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高尔基体、中心体、核仁、染色体等,一般经过一定固定染色处理后,大多数在光学显微镜下是可以看见的(图3-1)。
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与电子显微镜下所看到的结构有很大的差别。
图3-1细胞形态结构a.柿胚乳细胞示胞间连丝;b.马蛔虫受精卵分裂中期示中心粒;c.兔的神经细胞中高尔基体;d.小鼠肝细胞线粒体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1.仪器:复式显微镜、擦镜纸2.材料:洋葱食道切片、柿胚乳细胞、小白鼠肝切片、动物细胞中的dna、马蛔虫受精卵切片3.香柏油或石蜡油、二甲苯方法与步骤一、洋葱食道切片细胞的观测先用低倍镜观察根尖的纵切面,注意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细胞的异同,然后再仔细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特别注意细胞的形状、大小,以及细胞壁、细胞核、核仁、细胞质、液泡的形态结构。
二、柿胚乳细胞而立胞间连丝的观测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柿胚乳细胞,然后转用高倍镜观察,可看到细胞间丝状的联系。
三、小白鼠肝细胞切片糖原的观察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观测,可以看见许多肝小叶,每小叶存有许多密切排成索状的多角形的肝细胞,细胞中央存有大而圆的细胞核。
这时,转回用油镜观测,可以看见细胞质内原产着许多被涂成深色的糖原颗粒。
四、马蛔虫受精卵切片中心体的观察取马蛔虫受精卵切片,在显微镜下找出充满著子宫腔的受精卵,每个马蛔虫受精卵外围存有一层较薄的卵膜,膜内有宽敞的围卵腔,各围站卵腔内有处于相同对立期的卵细胞。
找出对立中期的细胞,在细胞中央被涂成蓝色条状或棒状的结构,这就是染色体。
在染色体两侧可知各存有一个1较小的,亦被涂成蓝色的小粒,表示中心粒。
生化实验全套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1.1.1 生化实验是生物科学领域的重要实践活动,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理论知识。
1.1.2 生化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1.1.3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基本的生化实验原理和方法,为今后的生物学研究或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知识点讲解2.1 生化实验的基本原理2.1.1 生化实验是基于生物化学反应的原理进行的,学生需要了解各种生化反应的基本原理。
2.1.2 学生需要了解生化实验中常用的仪器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2.1.3 学生需要掌握生化实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如标准曲线法、酶活性计算等。
第三章:教学内容3.1 实验一:蛋白质的提取与鉴定3.1.1 实验原理:通过盐析法提取蛋白质,使用SDSPAGE电泳鉴定蛋白质。
3.1.2 实验材料:鸡蛋白、盐、SDS、PAGE胶等。
3.1.3 实验步骤:包括蛋白提取、蛋白分离、蛋白鉴定等步骤。
第四章:教学目标4.1 知识目标4.1.1 学生能够理解生化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1.2 学生能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如蛋白提取、电泳等。
4.1.3 学生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的结论。
第五章:教学难点与重点5.1.1 学生需要掌握生化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1.2 学生需要熟练操作实验仪器,掌握实验步骤。
5.1.3 学生需要学会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的结论。
后续章节待补充。
第六章: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准备6.1.1 生化实验室所需的仪器设备,如显微镜、离心机、PCR仪器等。
6.1.2 实验所需的化学试剂和生物材料,如蛋白酶、底物等。
6.1.3 实验讲义和相关参考书籍,供学生参考学习。
6.2 学具准备6.2.1 学生实验室所需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
6.2.2 实验报告表格,用于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
6.2.3 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用于展示实验相关资料或软件操作。
实验一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的观察实验原理与目的(1)通过观察动、植物细胞,了解细胞形态的多样性并掌握光镜下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
(2)初步掌握临时制片技术和显微绘图的方法。
实验原理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构成人体或其他高等动物或植物的细胞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细胞的形态都与它们的功能相适应。
如具有运输O2和CO2功能的红细胞为双凹盘状;具有感受刺激与传导功能的神经细胞呈星芒形,附有长短不等的树枝状突起;上皮细胞是柱形或扁平形;巨噬细胞则呈不规则形状,并能伸出伪足,以利于为执行吞噬和消灭外源的病原微生物的功能。
虽然细胞在形态上多种多样、大小不同,但却具有共同的基本结构特点,即都是由细胞膜(cellmembrane)、细胞质(cytoplasm)和细胞核(nucleus)组成。
实验用品1.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推片、吸管、镊子、牙签、擦镜纸、吸水纸、小剪刀。
2.材料:洋葱、人口腔上皮细胞、鸡血液、人血细胞涂片、蟾蜍血细胞涂片。
3.试剂:2%碘液、Giemsa染液。
试剂配制1.2%碘液:称取碘片2g,碘化钾5g,蒸馏水100ml混匀溶解即可。
2.吉姆萨(Giemsa)染液:吉姆萨粉(Giemsastain)l.0g甘油(AR)66ml甲醇(AR)66ml将Giemsa粉放入研钵中,先加入少量甘油,研磨至无颗粒为止,然后再将全部甘油倒入,放56℃温箱中2h后,加入甲醇,将配制好的染液密封保存棕色瓶内(最好于0~4℃保存)。
内容与方法一、洋葱鳞茎表皮细胞制片与观察:1.临时制片:取一擦净的载玻片,在玻片中央滴一滴2%的碘液,将洋葱茎用小刀分为几块,取一块肉质鳞叶,用镊子在其表面轻轻撕下一小块膜质表皮,再用剪刀剪成3~4mm2的小块,置于载玻片的染液中铺平,染色2~3分钟,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盖玻片周围多余的染液。
2.观察:将标本置于低倍镜下观察,可见许多长柱状排列整齐、彼此相连的细胞,选择其中较典型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然后换成高倍镜观察以下结构:1)细胞壁:在每两个细胞相连处,可看到二层壁状结构,是相邻细胞各自的细胞壁,有纤维素构成。
金相组织观察实验报告范文实验一金属材料显微分析的基本方法一、实验目的:了解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原理及使用规则;掌握金相显微试样制备的基本操作方法。
通过观察,熟悉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了解并掌握铁碳合金中的相及组织组成物的本质、形态及分布特征;分析并掌握平衡状态下铁碳合金的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概述:金相分析是研究工程材料内部组织结构的主要方法金相显微分析法:材料的组织和缺陷的方法。
利用金相显微镜在专门制备的试样上观察1.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原理及使用;2.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方法。
为了能够在金相显微镜下真实地、清楚地观察到金属内部的显微组织,需要精心地制备金相显微试样。
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主要步骤有:取样磨制抛光浸蚀镶嵌本实验金相试样制备过程的步骤如下:砂纸磨抛光剂抛光机浸蚀剂吹吹风显微镜磨制抛光浸蚀吹干观察水清洗水清洗酒精清洗3.观察碳钢和白口铸铁的平衡组织分析各种相组分和组织组成物的特征碳钢:亚共析钢、共析钢、过共析钢白口铸铁:亚共晶白口铸铁、共晶白口铸铁、过共晶白口铸铁相或组织:铁素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体区分:铁素体与渗碳体、各种渗碳体实验概述: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方法磨制方法砂纸平铺在玻璃板上,一手按住砂纸,另一手握住试样,使试样磨面朝下并与砂纸接触,在轻微压力作用下向前推行磨制。
磨制以“单程单向”方式重复进行。
在调换下一号更细的砂纸时,应将试样上的磨屑和砂粒清除干净,并使试样的磨制方向调转90°实验概述: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方法实验概述: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方法抛光目的:去除细磨时遗留下的细微磨痕,以获得光亮而无磨痕的镜面方法:机械抛光电解抛光化学抛光本实验采用机械抛光方法。
实验概述: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方法浸蚀目的:使试样磨面的显微组织显露出来,便于观察分析。
光滑镜面在显微镜下只能看到一片光亮,除某些非金属夹杂物、石墨、孔洞、裂纹外,无法辨别出各种组织组成物及其形态特征。
东南大学环境工程系环境微生物实验03213720李翩2015/6/23实验四微生物的染色一、目的学习微生物的染色原理、染色的基本操作技术,从而掌握微生物的一般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
二、染色原理微生物(尤其是细菌)的机体是无色透明的,在显微镜下,由于光源是自然光,使微生物体与其背景反差小,不易看清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若增加其反差,微生物的形态就可看得清楚,通常用染料将菌体染上颜色以增加反差,便于观察。
微生物细胞是由蛋白质、核酸等两性电解质及其他化合物组成的,所以,微生物细胞表现出两性电解质的性质。
两性电解质兼有碱性基和酸性基,在酸性溶液中离解出碱性基成碱性带正电。
在碱性溶液中离解出酸性基呈酸性带负电。
经测定,细菌等电点在pH=2—5之间。
故细菌在中性(pH=7)、碱性(pH>7)或偏酸性(pH=6—7)的溶液中,细菌的等电点均低于上述溶液的pH值,所以细菌带负电荷,容易与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结合,故用碱性染料染色的为多。
碱性染料有美蓝、甲基紫、龙胆紫、碱性品红、中性红、孔雀绿和蕃红等。
微生物体内各结构与染料结合力不同,故可用各种染料分别染微生物的各结构以便观察。
三、染色方法有简单染色法和复杂染色法之分1. 简单染色法简单染色法又叫普通染色法,只用一种染料使细菌染上颜色,如果仅为了在显微镜下看清细菌的形态,用简单染色法即可。
2. 复杂染色法用两种或多种染料染细菌,目的是为了鉴别不同性质的细菌,所以又叫鉴别染色法。
主要的复杂染色法有革兰氏染色发和抗酸性染色法。
抗酸性染色法多在医学上采用。
此处介绍革兰氏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很重要的一种鉴别染色法。
它可将细菌区别为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两大类。
它的染色步骤如下:先用草酸铵结晶紫染色,经碘—碘化钾(媒染剂)处理后用乙醇脱色,最后用蕃红液复染。
如果细菌能保持草酸铵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而不被乙醇脱色,呈紫色者叫革兰氏阳性菌。
被乙醇脱色用蕃红液复染后呈红色者为革兰氏阴性菌。
实验指导(节录自: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理学(高职高专类)实验讲义)实验一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目的] 学会制备神经肌肉标本的方法[原理] 蟾蜍或蛙的一些基本生命活与温血动物相近似,而且离体组织所需要的生活条件比较简单,容易控制,所以可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来观察神经冲动、兴奋性、兴奋过程及肌肉的收缩特点等等。
[用品]蛙或蟾蜍、蛙类实验用品。
[步骤]1、破坏脑和脊髓取蟾蜍(或蛙)一只,用水冲活干净。
用左手握住蟾蜍(背部朝上)食指压住头部前端,使头前倾。
可见头部背面正中线上有一凹陷处(即枕骨大孔所在部位)。
右手持探针尖在此处垂直刺入1—2mm,再将探针放平,针尖转向头部,经枕骨大孔将探针刺入颅腔,左右搅动捣毁脑组织;而后将探针退出枕骨大孔,使针尖向后刺入椎管,捣毁脊髓。
如动物四肢松软,表明脑、脊髓已完全破坏。
2、切断脊柱 用左手捏住蛙腰部,右手持粗剪刀,在肩关节稍下方处将剪刀的一刃插入脊柱前方,剪断脊柱。
3、剪除上半身及内脏右手用粗剪刀沿腹壁左右侧向后剪去,此时蛙体上半身和大部分内脏便一同垂向下方)。
在耻骨联合处将腹壁和脏器一并去掉,只保留双腿和与之相连的腹后壁及脊柱,切勿切断。
4、去皮 左手捏住脊柱(不要触及神经),右手捏住其上的皮扶边缘,向下翻转剥掉全部后肢的皮肤。
将标本放在盛有任氏液的培养器中。
5、分离两腿 将手和用过的器械洗净后,捏住脊柱使背面朝上,使尾骨突出于背侧。
平放剪刀剪去尾骨(切勿损伤坐骨神经)。
然后从耻骨联合中央脊柱正中线用粗剪刀剪开,使左右两腿完全分开。
将标本浸入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在制备过程中应随时滴加任氏液湿润标本)。
6、分离坐骨神经将标本用大头针固定于蛙板上,用玻璃分针将股骨背侧股二头肌和半腰肌拉开,暴露并分离坐骨神经。
用粗剪刀剪下一小段与坐骨神经相连的脊住,将此脊柱轻轻提起,逐一剪去坐骨神经的分支。
在膝关节周围剪掉全部大腿肌肉,并用刀将股骨刮干净,然后在股骨中部剪断,去上段,保留与膝关节相连的一段股骨备用。
(说明:实验室里没有下列文档的纸质版)超声波性能表征及其在长度测量和材料性能表征中的初步应用、实验目的1. 掌握了超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波的应用;2. 掌握超声波及其探测器的性能表征方法;3. 理解利用超声波进行材料性能表征的原理,掌握利用超声波测量固体弹性常数的技术;4. 通过超声波折射现象了解弹性波的基本特性和波形转换(选做)。
二、实验仪器JDUT-2型超声波实验仪,示波器。
JDUT-2型超声波实验仪如图1所示,图1中1是超声波实验仪的主体,附件2是斜探头,附件3是试块,附件4是可变角探头,附件5是直探头。
图1. JDUT-2型超声波实验仪JDUT-2型超声波实验仪只能够调节放大电路的衰减数值。
衰减的单位是分贝,用dB表示,定义如下:分贝值=20lgA(dB),其中A是放大倍数。
衰减器读数与放大器的放大倍数成对数关系。
超声仪衰减器动态范围是96dB,从0dB到95dB ;调节步长为1dB和10dB 两种。
示波器可以采用通用型、频率在20兆以上的示波器。
超声仪示波器图2.仪器连接示意图图2是仪器连接示意图,当采用单探头工作方式时,利用三通线把发射接收接头连接起来,然后与探头连接。
示波器采用外触发工作方式,连接超声仪触发接头与示波器外触发输入口。
分别把信号检波输出和射频输出与示波器第一、第二通道输入口相连,或者根据需要只接其中一种输出方式。
当超声仪采用双探头工作方式时,发射接口和接收接口分别与发射探头和接收探头相连。
在进行实验时,需要适当设置超声波实验仪衰减器的数值和示波器的电压范围与时间范围,使示波器上看到的波形适中。
三、实验原理1. 超声波的基本知识超声波是频率在2 104H Z 1012H Z的声波。
超声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如老鼠、海豚的叫声中含有超声成分,蝙蝠利用超声导航和觅食;金属片撞击和小孔漏气也能发出超声。
人们研究超声始于1830年,F. Savart曾用一个多齿轮,第一次人工产生了频率为2.4 104H Z 的超声;1912年Titanic客轮事件后,科学家提出利用超声预测冰山;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P. Langevin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展了水下潜艇超声侦察的研究,为声纳技术奠定了基础;1927年,R. W. Wood和A. E. Loomis发表超声能量作用实验报告,奠定功率超声基础;1929年俄国学者Sokolov提出利用超声波良好穿透性来检测不透明体内部缺陷,此后美国科学家Firestone使超声波无损检测成为一种实用技术。
标题:幼儿园科学观察实验方案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科学观察实验是培养幼儿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的重要途径。
通过观察实验,幼儿不仅能够积极探索自然界的奥秘,还能够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制定一套合理的幼儿园科学观察实验方案至关重要。
二、实验内容选择1. 实验主题:春天的变化选择主题为春天的变化,因为这个主题与幼儿园幼儿的生活经验紧密相关,能够引起幼儿兴趣和好奇心。
2. 实验内容:选择了几个观察实验内容,包括春天气温的变化、植物生长的变化以及昆虫活动的变化,以便全面观察春天的变化。
三、实验准备1. 实验材料:准备温度计、播种盆、土壤、种子、昆虫标本等观察实验所需的材料。
2. 实验环境:选择户外环境进行观察实验,因为春天的变化在自然环境中更加直观和具体。
3. 实验安排:将观察实验内容分解为不同的阶段,并合理安排时间,以便幼儿能够充分参与并且保证实验的有效进行。
四、实施步骤1. 春天气温的变化观察实验:a. 利用温度计测量每天的气温变化,并记录下来;b. 引导幼儿观察温度变化对植物生长和昆虫活动的影响。
2. 植物生长的变化观察实验:a. 播种不同的植物种子,并且定期浇水观察,记录植物生长的变化;b. 引导幼儿参与观察实验过程,并思考温度和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昆虫活动的变化观察实验:a. 使用昆虫标本进行观察,让幼儿观察昆虫的活动规律;b. 引导幼儿思考气温升高对昆虫活动的影响。
五、实验总结1. 实验结果分析:对于春天气温的变化、植物生长的变化和昆虫活动的变化进行总结分析,引导幼儿全面理解春天的变化。
2. 实验体会:通过实验,引导幼儿体会到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实验反思: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引导幼儿进行实验反思,让他们认识到科学观察实验的重要性。
六、实验总结通过以上实验方案的实施,幼儿园幼儿能够充分认识到科学观察实验的重要性,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春天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