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髋关节置换护理论文: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护理体会

髋关节置换护理论文: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护理体会

读《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护理》的体会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采用金属、非金属高分子化合物为材料,用工程学的方法制成人工髋关节,用于替代严重受损关节的一种功能重建手术。髋关节置换术后通常需较长时间卧床,不仅影响了病人功能恢复,而且还直接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及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为了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我科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进行加强术后护理、早期康复训练,充分调动病人主观能动性,提高病人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效果满意。

(一)术后护理

1、生命体征及伤口的观察

行床边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保证机体组织的有效灌注。同时要注意观察引流量、颜色、性质,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或阻塞。24~72h拔除引流管。

2、老年病人术后护理特点

髋关节置换术多数是老年人,长期床易发生心肺疾病,术后要严密观察病人的血压、尿量、中心静脉压,严格控制输液量和滴速。为防止肺部并发症,麻醉清醒后床头抬高45°,术后3~5d给于半坐卧位,定时给病人翻身拍背,帮助搬运患肢,鼓励病人作深呼吸和咳嗽,防止肺部感染。

3、基础护理

保护骨突出处,给病人翻身按摩,防褥疮。同时鼓励病人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防便秘及泌尿系感染。

4、栓塞性静脉炎的观察护理

指导病人最大限度屈伸踝关节及按摩膝部,改善患侧下肢血液循环,严密观察患肢肿胀及末梢血运、足背动脉搏动、足趾活动、皮温以及足部的感觉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5、康复锻练

术后1~5d进行踝关节趾伸运动,2~3d进行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进行髋关节被动运动,4~5d,髋关节屈伸练习由被动向主动加辅助到完成主动练习过渡,患腿行直腿抬高训练。术后6~14d,行上肢肌力练习,术后14d后行坐立训练,术后3周扶双拐下地(不负重),以后6周扶双拐,再经6周单拐,3个月后可脱双拐,完全负重行走。

(二)康复指导

1、加强自我护理指导

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耐心引导、鼓励、帮助和训练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充分发挥其潜能,使他们部分或全部地照顾自己。

2、告知病人早期功能训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不坚持训练肌力会降低,关节会失去原有的功能等。同时加强正确的功能训练指导。

3、指导病人正确体位摆放及翻身

嘱病人采取仰卧位及健侧卧位。仰卧位时,髋关节轻度外展20~30°,双腿用枕头分开,避免患髋内收;翻身时两腿之间夹2~3个软枕,避免屈髋;健侧卧位时,健侧在下患肢在上,在双膝间垫枕以防患肢内收、内旋;半卧位时,膝下垫枕,使髋膝处于屈曲状态(15~30°)。

(1)桥式运动指导。协助病人膝关节屈曲,双足紧抵床面,做髋关节伸展、屈髋训练。髋关节伸展时,臀部尽量上抬,使胸、腹、臀、膝关节在同一水平线上,保持1~2min,再使臀部回到床面,做10~20次。桥式运动的训练便于病人床上使用便盆。

(2)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指导病人最大限度屈伸踝关节及按摩膝部,改善患侧下肢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

(3)髋关节保护技术宣教。告知病人保持屈髋<90°为原则,如坐椅时要保持屈髋<90°,避免坐矮椅和沙发;坐椅应选择有扶手者为佳;入厕时用坐便,严禁蹲位;从地上拾物时使用长柄钳;穿衣洗澡时应避免屈髋过度,关节脱位。不可弯腰屈髋超过90°;不可抬高患肢使膝关节高于骨盆,不可重叠双腿[3]。如果发生剧烈的髋关节疼痛,肢体变得内旋或外旋时,应立即告诉医生,明确有无脱位的可能。

(三)结果

根据随访,术后患者均未发生宽关节脱位,深静脉栓塞和肺栓塞,也未发现明现疼痛及假体松动与下沉。独立性好,依赖性少,生活基本自理。

(四)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的重要性正被大家逐渐重视。做好术后护理和教会病人功能锻练的方法,有助于病人的康复。术后护理是成功的保障,康复护理能使髋关节人工置换术后病人的关节功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恢复。强调自我护理,告知病人早期功能训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病人树立正确的观念、消除顾虑、激发热情,充

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正确体位摆放及翻身、桥式运动、按摩患肢的被动和主动运动等促进血液循环,刺激本体感受,能有效地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深静脉栓塞,提高患肢肌力以及自理能力,加快康复进程。

骨科梅竹

2013年1月30日

髋关节置换护理论文: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护理体会

读《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护理》的体会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采用金属、非金属高分子化合物为材料,用工程学的方法制成人工髋关节,用于替代严重受损关节的一种功能重建手术。髋关节置换术后通常需较长时间卧床,不仅影响了病人功能恢复,而且还直接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及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为了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我科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进行加强术后护理、早期康复训练,充分调动病人主观能动性,提高病人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效果满意。 (一)术后护理 1、生命体征及伤口的观察 行床边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保证机体组织的有效灌注。同时要注意观察引流量、颜色、性质,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或阻塞。24~72h拔除引流管。 2、老年病人术后护理特点 髋关节置换术多数是老年人,长期床易发生心肺疾病,术后要严密观察病人的血压、尿量、中心静脉压,严格控制输液量和滴速。为防止肺部并发症,麻醉清醒后床头抬高45°,术后3~5d给于半坐卧位,定时给病人翻身拍背,帮助搬运患肢,鼓励病人作深呼吸和咳嗽,防止肺部感染。 3、基础护理 保护骨突出处,给病人翻身按摩,防褥疮。同时鼓励病人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防便秘及泌尿系感染。

4、栓塞性静脉炎的观察护理 指导病人最大限度屈伸踝关节及按摩膝部,改善患侧下肢血液循环,严密观察患肢肿胀及末梢血运、足背动脉搏动、足趾活动、皮温以及足部的感觉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5、康复锻练 术后1~5d进行踝关节趾伸运动,2~3d进行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进行髋关节被动运动,4~5d,髋关节屈伸练习由被动向主动加辅助到完成主动练习过渡,患腿行直腿抬高训练。术后6~14d,行上肢肌力练习,术后14d后行坐立训练,术后3周扶双拐下地(不负重),以后6周扶双拐,再经6周单拐,3个月后可脱双拐,完全负重行走。 (二)康复指导 1、加强自我护理指导 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耐心引导、鼓励、帮助和训练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充分发挥其潜能,使他们部分或全部地照顾自己。 2、告知病人早期功能训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不坚持训练肌力会降低,关节会失去原有的功能等。同时加强正确的功能训练指导。 3、指导病人正确体位摆放及翻身 嘱病人采取仰卧位及健侧卧位。仰卧位时,髋关节轻度外展20~30°,双腿用枕头分开,避免患髋内收;翻身时两腿之间夹2~3个软枕,避免屈髋;健侧卧位时,健侧在下患肢在上,在双膝间垫枕以防患肢内收、内旋;半卧位时,膝下垫枕,使髋膝处于屈曲状态(15~30°)。

课题研究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室护理心得

临床医学论文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室护理心得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临床行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越来越多,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髋关节疾患的有效方法之一,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保证良好的手术效果,手术室护理必不可少,本文就我院近年来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方法进行观察,并探讨护理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xx年1月至20xx年1月收治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8.3±6.5)岁;疾病类型:股骨颈骨折16例,股骨头缺血坏死14例,骨性关节炎10例;合并疾病:其中共31例(77.5%)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18例,糖尿病7例,冠心病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例。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引流。 1.3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0.67±56.2)min,术中出血量(167.5±21.8)ml;术后仅2例患者出现轻微切口感染的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均于7~12d内顺利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9.5±1.2)d。 2护理体会 2.1术前访视 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接到手术通知单后,应在手术前1d 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目的在于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访视的内容包括:首先护理人员应进行自我介绍,并问候患者,以消除护患之间的距离;说明访视的目的,并向患者说明进入手术室后一直到手术结束的手术过程,包括入室时间、麻醉方法、手术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不适等,以使患者做好充分准备,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并给予患者一定的鼓励和信心;同时可

人工髋关节置换学术论文

人工髋关节置换学术论文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指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材料制成的一种类似人体骨关节的假体,置换被疾病或损伤所破坏的关节或关节平面,缓解关节疼痛、矫正畸形假体、改善关节的活动功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人工髋关节置换学术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人工髋关节置换学术论文篇一 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护理现状 摘要:笔者通过对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进行综述,以期望使患者的疼痛减轻,日常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骨科常见的手术之一,是治疗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髋关节骨性关节炎,髋部肿瘤等疾病的有效方法。通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减轻了髋部疾病患者的疼痛,重建髋关节功能,改善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随着人工髋关节的发展与普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在逐渐增高[2]。加强对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指导正确的康复训练,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成功的重要举措。现就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体会做如下综述。 1护理 1.1术前护理 1.1.1心理护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多为老年人,有文献报道多为65岁以上老年人[3]。这些老人接受能力及文化程度较低,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不了解,缺乏信心,从而易产生焦虑、紧张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以和蔼的态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主动与患者沟通,向患者介绍手术的方法、优点及必要性,可推荐成功的病例作为榜样,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消除疑虑和恐惧。同时向患者说明术前检查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使患者有所准备,能积极配合手术。 1.1.2术前准备髋关节置换术前应做好以下准备:详细采集病史,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论文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07-01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使关节重建手术中最为有效的手术之一,近年临床上开展较为广泛。利用人工关节置换被疾病或损伤所破坏的关节面,其目的是切除病灶清除疼痛,恢复关节活动与原有的功能。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我科共完成该类手术38例,术后临床观察效果满意,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13例,女15例,32-81岁,平均62岁。其中股骨颈骨折19例,股骨粗隆骨折3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4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全2例。患者出院后随访3-8个月,假体位置及髋关节功能良好。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患者因髋部疼痛,影响功能,生活习惯受到影响产生烦躁不安,思想顾虑多,担心愈后不良,治疗时间较长,经济负担较重,产生悲观,焦虑,恐惧心理。护理人员要深入病房,与患者交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目的,方式,预期效果。同时介绍手术成功的经验,髋关节活动度改善后如何提高生活质量的具体病例。达到消除疑虑的目的。从而使患者愉快的接受手术,配合治疗。

2.1.2手术前健康宣教:介绍手术前常规实验室检查,皮肤准备,清洁灌肠,药物过敏试验目的及注意事项。针对高危患者介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发生机制,预防及治疗。必须戒烟酒。有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介绍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及术后的注意事项,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 2.1.3指导患者手术前进行适应性锻炼:如咳嗽,深呼吸,训练床上大小便,指导患者进行肌肉力量及关节活动的主动锻炼,配合被动活动。主要训练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髌骨被动活动,踝关节屈伸及足部活动。 2.1.4皮肤准备:手术前一天洗澡,手术区皮肤清洁消毒,术晨再次皮肤消毒后更换手术衣。 2.2术后护理 2.2.1病情观察:遵医嘱心电监护和吸氧气,观察生命体征及全身情况,防止因骨折手术后而加重患者原有疾病。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量和性状,切口敷料深血情况,注意患肢血液循环、温度及感觉做好护理记录,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2.2.2手术后体位护理:术后患者应去枕平卧,双下肢之间夹一软枕,保持外展20°-30°呈中立位,穿“丁”字鞋。避免患肢屈曲、外旋、内收造成假体脱位。6-8h去枕平卧,翻身时伸直术侧髋关节。搬动患者时要求动作协调一致,将髋关节与患肢整体水平托起,保持髋关节伸直、外展中立位。 2.2.3并发症的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护理论文

髋关节置换术护理论文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护理作者:刘玮琪【摘 要】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后早期进行科学功能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制定一整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功能康复训练程序,掌握训练进度,采取尽早开始、循序渐进、个别对待、随时调整、持之以恒的原则。结果本组68 例全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功能按Charnley标准评分,疗效判 定优31 例,良18 例,可15 例,差4 例,优良率72%。结论功能康复训练程序具有康复快、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并发症少的特点。【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功能训练Peri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f Total Artificial Hip Replacement LIU Wei qi (Jiangshan People′s Hospital of Zhejiang Province,Jiangshan 3241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during the perioperation of total artificial hip replacement.Methods Establish a pre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program of total artificial hip joint replacement,control the progress of training,with the principle of starting as early as possible,proceeding in an orderly way,treating individual,adjustmenting as necessary,persevering.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scale of Charnley,Among total 68 cases there were 31 cases excellent in the hip joint function,18 good,15 fair,4 poor,the rate of excellent and good was 72%.Conclusion This program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has the merit of quick rehabilite,good result of joint function recovery,less comlications. Key words:total hip joint replacement;rehabilitation; training 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髋关节功能,从而使患者获得生活上的独立[1]。我科2002年9月至2005年7月治疗68 例。术后通过我们的精心护理和及时、准确、系统的功能训练指导,髋关节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提高,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68 例,男31 例,女37 例;年龄56~90 岁,平均66 岁。新鲜股骨颈骨折38 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3 例,无菌性股骨头坏死25 例,扁平髋1 例,髋关节骨关节炎1 例。右髋36 例,左髋3 2 例。住院时间最长26 d,最短15 d,平均住院时间18.26 d。 1.2 结果 68 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5年,平均 2.5年。 髋关节功能按Charnley[2]标准评分,优:无痛,步态正常,髋关节活动度(内收、外展、屈曲、后伸、内旋、外旋6个方向活动度的总和)>102度°,31 例;良:疼痛轻微或间歇性,起步时疼痛,活动后减轻,无杖行走,轻度跛行,髋关节活动度160°~210°,18 例;可:疼痛在某些活动时出现,休息 后减轻,单杖可长距离行走,无杖受限,中度跛行,髋关节活动度60°~160°,15 例;差:试图起步时即感严重疼痛,拒绝一切活动,常需单杖或双杖行走,行走时间和距离均受限,患关节活动度小于60°,4 例,优良率

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人康复护理论文

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人的康复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2-0052-02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已成为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等疾病常见的治疗方法[1]tha可以及时、有效地缓解疼痛,重建髋关节功能,改善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是保证和巩固手术效果,促进病人功能康复的重要方法。本院2008年6月~2010年12月,对8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人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康复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0例,男36例,女44例。年龄42~90岁,平均年龄69.5岁。骨折类型:头下型骨折36例,经颈型骨折40例,基底部骨折4例;garden分型:gardenⅱ型21例,gardenⅲ、ⅳ59例;20例合并糖尿病,18例合并高血压、肺部感染等其它疾病。63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17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其中全髋置换组采用非 骨水泥型假体20例,混台型6例,骨水泥型37例。 2 康复护理 2.1 心理护理:病人常担心切口裂开、出血、关节脱位、疼痛而不敢活动,我们主动与病人沟通,反复强调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使其认识到只有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才能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同时帮助病人控制和调节心理状态,告之乐观的精神状态有益于康复,

使病人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康复训练。本组有7例病人急于求成,术后要求马上活动,我们指导其掌握合适的训练方法,循序渐进,量力而行;5例过于谨慎的病人,术后不敢活动,我们消除其疑虑,鼓励并帮助训练,最终所有病人均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康复训练。 2.2 饮食护理:60岁以上的老年人脾胃虚弱、胃肠道功能减退。易引起低蛋白血症、贫血,造成术后组织修复能力低下,致伤口感染或愈合不良,因此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是术前准备的重要内容。饮食中应遵循“软、精、细”的原则,适当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低脂易消化的食物,并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预防尿路感染。对胃纳差、进食少的患者,采用静脉补充营养的方法改善全身状况。本组有12例患者采用静脉补充营养的方法。 2.3 术前康复指导 2.3.1 训练床上排便:术前3 d练习用便盆在床上大小便,以防术后因不习惯床上排便而引起尿潴留及便秘。使用便盆时,将骨盆整体托起,从健侧置人便盆,不可牵拉、抬动患体,以免造成假体脱位。 2.3.2 患肢康复训练:指导病人入院后即行患肢康复训练,如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关节背屈,绷紧腿部肌肉10 s后放松,再绷紧一放松,如此循环。直腿抬高运动:伸直膝关节,背屈踝关节,足跟离床20cm,空中停顿10 s后放松10 s。小腿下垂床边的踢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