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联合承气汤治疗对脓毒症患者合并胃肠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94 MB
- 文档页数:48
穴位按压消除胃肠胀气的疗效观察廖晓茹,赵娜娜,李丹丹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按压对消除胃肠胀气的疗效㊂[方法]将60例胃病㊁虚劳及年老体弱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内科常规护理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和治疗的同时配合穴位按压治疗,主要选取足阳明胃经及相关的总有效腧穴进行按压,观察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㊂[结果]观察组病人胃肠胀气消除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㊂[结论]采用穴位按压法,使经络和腧穴的作用结合起来治疗,有增强胃肠功能蠕动㊁调理脾胃扶正祛邪的作用;增加穴位按压有助于帮助病人消除胃肠胀气不适,而且操作起来简单㊁方便,临床治疗效果满意㊂关键词:胃肠胀气;穴位按压;磁珠中图分类号:R 248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3969/j.i s s n .16744748.2014.05.017 文章编号:16744748(2014)05041502 胃肠胀气是胃肠道内堆积的气体较多,腹部表现胀满㊁膨隆的不适感觉,气体不能自口腔溢出或肠道排出,俗称为嗳气和放屁㊂胃肠胀气者一般为胃病病人,也可能是一些年老体弱的病人或术后卧床的病人,年龄较大的病人,体型一般比较消瘦,体质差,活动量小,食物摄入量少,久而久之,容易造成消化功能减退,胃肠蠕动慢而出现了胃肠胀气的情况㊂我科根据中医特色治疗原理,采用穴位按压方法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㊂现报告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2年1月 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胃病㊁虚劳及年老体弱的病人,大多数病人胃肠功能较差,形体消瘦,胃部经常胀满不适㊂病人表现为胃肠部胀满不适㊁打嗝㊁嗳气㊁不疾气,早上行B 超检查显示有胃肠胀气,病人胃脘部或肠道有大小不等㊁形状不同的鼓起,按压部位稍有痛感不适,可移动,病人晚上睡觉也不适,睡眠欠佳,精神㊁食欲不振,甚者有胃部下垂的感觉㊂大多数病人胃肠胀气经常发生,有时候持续1d ~2d ,甚者呈现持续状态,药物治疗效果欠佳㊂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32岁~68岁,平均50岁;曾服用过胃肠动力药或中药24例㊂观察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34岁~70岁,平均52岁;曾服用过胃肠动力药或中药26例㊂两组病人年龄㊁性别㊁身体状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㊂1.2 方法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病人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㊂指导病人饮食宜定时定量,少量多餐,勿吃辛辣㊁刺激㊁坚硬食物,宜细嚼慢咽;指导病人口服胃药㊁中药的注意事项,消除精神压力因素㊁并予加强运动宣教等㊂病人通过一系列的治疗护理措施后胃肠胀气情况有所减轻㊂观察组病人除饮食㊁服药㊁精神护理及加强运动宣教外,还增加了中医特色治疗项目 予磁珠贴指定穴位进行穴位按压,选取足阳明胃经及相关的有效腧穴㊂取穴: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㊁合谷(在第1掌骨㊁第2掌骨之间,约当第2掌骨桡侧之中点)㊁内关(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㊁气海(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㊁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缘外1横指处)㊁上巨虚(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㊂操作方法:依据同身寸(让病人将食指㊁中指㊁无名指和小指者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3寸,食指与中指并拢为1.5寸),选取病人上述各个穴位,予清洁消毒皮肤后行磁珠贴穴,每穴每天给予按压5次~10次,每次20s ~30s,按压部位伴有酸㊁麻㊁胀㊁痛的感觉为得气㊂具体方法:磁珠贴穴应先准确定好穴位,用75%乙醇消毒局部皮肤,予王不留行籽贴贴在指定穴位上,指导病人用拇指按压穴位上贴的王不留行籽,按压部位有酸㊁麻㊁胀㊁痛的感觉为有效按压,王不留行籽贴隔天更换,如有脱落随时补贴㊂1.2.2 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病人在住院治疗1周后胃肠胀气症状消除情况㊂显效:通过穴位按压病人胃肠胀气症状消除明显㊁胃肠功能活动恢复正常,无明显胃肠胀气㊁打嗝㊁嗳气,状态舒适;有效:病人胃肠胀气较症状前明显减轻,但仍有时胃肠胀气㊁打嗝㊁嗳气;无效:病人胃肠胀气缓解不明显㊂总有效=显效+有效㊂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 P S S 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果表1 两组病人胃肠胀气消除有效率比较组别例数显效例有效例无效例总有效率%观察组301512390对照组304111550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 <0.05㊂3 讨论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虚实两证均可见胃肠胀气,不同之处虚症可见消化不良㊁易胃胀气和食欲不振㊁颜面水肿㊁易打嗝㊁饭后容易胃痛㊁腹泻或呕吐,实症可见容易饿㊁胃弱㊁关节异常㊁食欲异常㊁口干㊁易便秘㊂蔡天皎等[1]观察到针刺健康人和病人 足三里 和 手三里 穴,胃弛缓时针刺使收缩加强,胃紧张时变为弛缓,并可解除幽门痉挛,所谓选取足阳明胃经及相关的有效腧穴可以起到双向调节的作用,无论是实证还是虚证,均能起到调理脾胃㊁调节机体免疫力㊁增强抗病能力㊁补中益气㊁扶正祛邪的作用㊂许多研究发现,针刺对胃肠功能活动的调节疗效肯定,但在临床护理方面不易操作,有研究证实,足三里贴膏具有与多潘立酮相似的功效,能缓解胃肠麻痹,减轻病人痛苦,且简便易行,不受禁食和体位限制[2]㊂本实验结果显示,穴位按压组对消除胃肠胀气的疗效较好,提示按压穴位刺激同样能起到类似于针刺的作用,可以明显缓解胃肠胀气不适㊂根据血液循环原理㊁反射原理㊁经络原理和生物全息论[3],用大拇指以适度的压力局部按摩双侧足三里及内㊃514㊃全科护理2014年2月第12卷第5期(总第314期)庭穴,使病人有酸㊁麻㊁胀㊁痛的感觉,促使肠管蠕动增加,使胃肠功能提前恢复[4]㊂中医认为,脏腑以 通 为顺,腑气通而五脏安[5]㊂中脘腑之会穴,消满除积;上巨虚为大肠下合穴,专司六腑之通;内关升清降浊,调和三焦;合谷大肠俞穴,具有上启肺胃之窍,下降脘腑之浊的能力,气海有 一穴暖全身 之称,起到强壮身体等作用,数穴合和,具有升清降浊㊁宽肠行气㊁启痹通塞㊁安脏顺腑的功效㊂所以胃病病人㊁虚劳病人㊁年老体弱的病人或术后需要卧床休息的病人,出现的胃肠胀气的情况都可以通过进行穴位按压中脘㊁合谷㊁内关㊁气海㊁足三里㊁上巨虚这些足阳明胃经及相关的有效腧穴穴位,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胃肠功能,消除胃肠胀气,使人能够在短时间内由不适达到愉悦㊁舒适的状态[68]㊂此法充分体现了中医护理的优势,并且此法安全㊁可靠㊁无副反应,取穴也是经络上的要穴和易取的穴位,病人出院后也可在家里进行操作,即使没有王不留行籽贴贴在指定穴位上,也可由自己掌握穴位位置,用拇指按法按压有效穴位,同样也能达到相同的效果,达到日常保健的目的㊂因此对胃肠胀气病人进行合理的饮食㊁活动㊁康复指导等护理干预的同时,采用有中医特色的穴位按压能促使病人胃肠道功能恢复㊁减轻病人腹胀痛苦㊁促进机体功能恢复㊂参考文献:[1] 蔡天皎.X 线观察针刺对胃蠕动的影响初步报告[J ].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31(4):366.[2] 葛建立,张红英,刘满君,等.足三里穴位贴敷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动力的临床研究[J ].河北中医,2008,30(10):51.[3] 刘莉,区爱武,林蕾,等.足部保健对妇科腹部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J ].护理学杂志,2003,8(11):861.[4] 王玉梅,周淳茜,苏红珠.减痛综合护理程序在腹部术后病人的应用与探讨[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1):19.[5] 姚杰良,黎忠民.胃病病因刍言[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6):2728.[6] 许丽君.穴位注射治疗术后腹胀体会[J ].海军医学杂志,2009,30(3):220.[7] 杨玉平,安宝泉,谭奇纹.电针足三里㊁上巨虚治疗术后腹胀临床疗效对比观察[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2):256257.[8] 陶晓莉,夏伟琴,沈晓琴.针灸和药物穴位注射治疗外科腹胀病人248例[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5):759.作者简介 廖晓茹,主管护师,大专,单位:518001,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赵娜娜㊁李丹丹单位:518001,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㊂(收稿日期:20130820)(本文编辑卫竹翠)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重复洗胃的效果分析农惠珍摘要:[目的]探讨重复洗胃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抢救成功的意义,以提高抢救成功率㊂[方法]将75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重复洗胃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单次洗胃法进行治疗,对两组病人治疗后胃内残留液体阳性㊁洗出血性液体㊁疗效等情况进行比较㊂[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病人洗出血性液㊁胃内残留液阳性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结论]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及时进行重复洗胃可降低并发症率㊁提高抢救成功率㊂关键词: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重复洗胃法;抢救中图分类号:R 473.5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3969/j.i s s n .16744748.2014.05.018 文章编号:16744748(2014)05041602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常见的社区严重中毒急症,通常发病急骤㊁病情危重㊁病死率高㊂其治疗效果与毒物种类㊁剂量和途径㊁就诊时间㊁治疗方法等密切相关,明确诊断后除及时㊁合理㊁足量给予病人阿托品(抗胆碱药)㊁氯解磷定(胆碱酯酶复活剂)外,治疗的关键在于尽快洗胃,以彻底清除胃内残留有机磷农药[1,2]㊂我科对2011年2月 2013年2月收治的4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进行反复洗胃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㊂现报告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75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年龄17岁~70岁;中毒程度:轻度19例,中度39例,重度17例;病人就诊时间在中毒后20m i n 至4h ,平均就诊时间为1.3h ;毒物种类有乐果㊁敌敌畏㊁敌百虫等;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㊁呕吐㊁流涎㊁多汗㊁头晕㊁大小便失禁㊁针尖样瞳孔㊁肌肉震颤㊁心率减慢等㊂按洗胃方法分为反复洗胃法治疗的观察组及传统单次洗胃的对照组㊂观察组40例,男11例,女29例;年龄17岁~68岁,平均37.8岁;中毒途径:口服农药中毒32例,经皮肤中毒8例;中毒量20m L ~300m L ,平均126.9m L ㊂对照组35例,男9例,女26例;年龄20~70岁,平均38.5岁;中毒途径:口服农药中毒27例,经皮肤中毒7例,不明原因中毒1例;中毒量15m L ~280m L ,平均100.4m L ㊂两组病人年龄㊁性别㊁中毒剂量㊁分级㊁临床表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㊂1.2 方法1.2.1 洗胃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单次洗胃法,橡胶胃管插入长度为45c m~55c m ,用约30ħ的生理盐水洗胃,每次洗液注入量为300m L ,洗至胃内洗出液澄清无任何农药味为止,将洗出澄清液送检,最终洗胃液总量为15L~30L ㊂观察组采用重复洗胃法,首次洗胃方法与传统洗胃法基本一致,仅插入胃管深度为55c m~70c m ㊂首次洗胃后置鼻饲胃管并根据病人情况每4h 洗胃1次,洗胃液温度为37ħ左右的生理盐水,洗胃后通过负压吸引器将洗胃液吸出,负压吸引器设置压力为0.4M P a,其中轻度中毒者共洗胃2次,中度中毒者2次或3次,重度中毒者3次~5次,每次洗胃液量约为4L ㊂将病人最终洗胃洗出的清澈无味洗胃液留样送检㊂两组病人在洗胃同时给予阿托品及氯解磷定治疗,并清洗头发和皮肤㊁导泻等,防治毒物继㊃614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F e b r u a r y,2014V o l .12N o .5。
大承气汤灌肠治疗危重患者胃肠功能障碍临床观察郭飞;黎蓓蓓;焦常新;赵标;史玉虎;付耀武【摘要】目的观察大承气汤治疗危重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通便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大承气汤灌肠可明显提高危重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通便率,降低MODS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年(卷),期】2012(021)011【总页数】1页(P1830)【关键词】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大承气汤【作者】郭飞;黎蓓蓓;焦常新;赵标;史玉虎;付耀武【作者单位】安徽省太和县中医院,安徽太和236607;安徽省太和县中医院,安徽太和236607;安徽省太和县中医院,安徽太和236607;安徽省太和县中医院,安徽太和236607;安徽省太和县中医院,安徽太和236607;安徽省太和县中医院,安徽太和2366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8危重患者抢救中,胃肠功能尽快恢复对提高抢救成功率起重要作用,胃肠营养是其关键环节及预后。
《千金方》曰“胃为水谷之海,五脏六腑之大源,多气多血之冲,乃吉生死之悠关”。
中医学早已认识到胃肠功能障碍在危重病的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我们采用大承气汤灌肠治疗危重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太和县中医院ICU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有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重患者66例,参照“95庐山会议”的诊断标准,为中毒性肠麻痹和(或)消化道出血>600 mL/24 h;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参照1995年Marshall提出的诊断标准[1]。
其中原发病为脑出血22例,脑梗死10例,重型颅脑损伤14例,心源性休克10例,感染性休克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例;男性40例,女性26例;年龄33~86岁,平均65.30岁。
大承气汤联合按摩疗法对胃肠道手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的疗效张华洲【摘要】目的:探讨大承气汤联合按摩疗法对胃肠道手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18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大承气汤组和联合组,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治疗及护理,大承气汤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大承气汤,联合组在大承气汤组的基础上联合按摩疗法;比较3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口-盲肠传递时间、肠胃胀气改善情况及肠梗阻发生率.结果:与大承气汤组和对照组相比,联合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口-盲肠传递时间明显缩短,且肠胃胀气改善率较高(P<0.05);联合组患者的肠梗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略低于大承气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承气汤联合按摩疗法更有利于胃肠手术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dachengqi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massotherapy on the recovery of intestinal function in patients after gastrointestinal operation.Method:180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Dachengqi Decoction group and combined group,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treatment and nursing;Dachengqi Decoction group was given Dachengqi Decoc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group;the combined group combined massage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Dachengqi Decoction group.3 groups of patients compared to the first exhaust defecation time,recovery time of bowel sounds,orocecal transit time,improvement in flatulence and the incidence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Results:Compared with Dachengqi Decoc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first exhaust defecation time,recovery time of bowelsound,and the orocecal transit time in combined group were shortened,and he improvement rate of flatulence is higher (P <0.05).The incidence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n the combine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and slightly lower than that in Dachengqi Decoction group.But the differences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 0.05).Conclusion:Dachengqi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massage therapy is more beneficial to the recovery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期刊名称】《贵阳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42)009【总页数】4页(P1099-1102)【关键词】大承气汤;按摩;联合疗法;胃肠道手术;肠功能恢复;临床研究【作者】张华洲【作者单位】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陕西西安71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3;R574.4胃肠道手术后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肠功能障碍,常表现为排气时间延迟、肠鸣音和肠蠕动减弱、消化吸收功能减弱,甚至出现肠梗阻[1-2]。
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临床观察赵帅;李娟;季清娜;杨长治【摘要】Objective: To observe clinical effects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in treating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of sepsis.Method: All 11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54 cases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56 case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Both groups took mosapride and were given with routine treatment of Western medicine,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hot compress with WuZhuYu (Tetradium ruticarpum) on the abdomen and ShenQue, the conditions of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scal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intestinal gurgling sounds in both groups were observed in five days.Result:The treatment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scales of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obviously,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meaning between both groups ( P<0.05);intestinal gurgling sound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improved more earlier, total improvement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On the foundation of Western medicine, hot compressing with WuZhuYu on the abdomen and ShenQue could rapidly accelerate the recovery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with sepsis.%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中医特色疗法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摘要】脓毒症发病时最常、最易累及的器官就是胃肠道,胃肠道不仅具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功能,还兼具肠道屏障功能,能有效地阻止肠道内毒素、细菌以及有害物质的入侵。
将近年来现代中医药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法归纳为4种进行综述,即中药内服疗法,如半夏泻心汤、大承气汤、六君子汤、清营汤、鼻饲生大黄粉、桃红四物汤等;穴位敷贴疗法,如芒硝贴敷脐、如意散贴敷神阙穴、消胀贴神阙穴、酒调吴茱萸和丁香敷脐等;中药灌肠疗法,尤其是大承气汤灌肠疗法;针灸疗法,如持续电针足三里、天枢、上巨虚和下巨虚等穴位。
这4种疗法均充分体现了中医特色疗法在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方面的积极临床应用效果,能够辅助常规西医疗法有效减轻脓毒症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减少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效果。
【关键词】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中药内服疗法;穴位敷贴疗法;中药灌肠疗法;针灸疗法【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2-0006-03脓毒症(sepsis)是由严重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严重时会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脓毒症发病时最常、最易累及的器官就是胃肠道,胃肠道不仅具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功能,还兼具肠道屏障功能,能有效地阻止肠道内毒素、细菌以及有害物质的入侵。
可见,胃肠道与脓毒症的关系密切,需要加以研究之,强化胃肠道的肠道屏障功能,有利于脓毒症的消散,反之,出现了胃肠道障碍则不利于脓毒症的治疗。
一般而言,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在急性危重症状态下会出现逐渐或突然严重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医学临床实践证明,一旦出现高度腹胀,产生中毒性肠麻痹,后果不堪设想,一般预后极差,重者危机生命,死亡率极高。
1.中医关于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认识随着脓毒症发生率的不断提升,现代中医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病变机理有了更为深入地认识。
尽管中医古文献中并未出现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这一病疾,但笔者在诸如《伤寒论》《素问·太阴阳明论》等多种中医经典古籍中发现了很多相似的论述。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2019 年 第 6 卷第 22 期2019 Vol.6 No.2289不同治疗方法对脓毒症患者肠道功能的疗效研究宋天阔,苏宗义,王殿刚,郭俊宏,王正旺(石河子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新疆 石河子 832002)【摘要】脓毒症是指由因感染等原因而引起的导致全身多处出现炎症并最终出现综合反应的一种症状,常出现于一些大型外科手术后以及重型创伤或感染等症状治疗后,为其并发症的一种。
当患者发现出现脓毒症后,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控制,将可能会致使患者全身多器官出现功能障碍。
发病机制复杂,常累及多个器官,尤其以胃肠道反应最重,可引起肠道黏膜及上皮病变,甚至坏死,导致胃肠道功能受损,另有研究表明胃肠道病变可以加重脓毒症的反应。
基于此,本文主要就不同治疗方法对脓毒症患者胃肠道功能的疗效进行 综述。
【关键词】脓毒症;肠道功能;治疗;中医;西医【中图分类号】R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22.89.02脓毒症是临床危重症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通过对近年来脓毒症的治疗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展其在临床上具有极高的病发率,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全球范围内每年都有逾1800万的患者患上此症。
并且一旦患上脓毒症,如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将会造成极高的死亡率。
统计数据指出每天都有约1400人因感染脓毒症去世。
同时脓毒症已经成为重症监护室中仅次于心脏病的一种致亡急症,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通过查找文献发现,中西医都对脓毒症的治疗有所研究,但是西医的治疗效果并不明显,中医上的研究却缺乏相应的临床实践。
研究显示西医对脓毒症治疗主要从发病机制入手,通过保持肠粘膜完整性,降低肠粘膜损伤,保护胃肠道功能来缓解脓毒症症状。
研究表明谷氨酰胺能促进氮平衡,保持肠黏膜完整,防止细菌移位和肠道毒素进入血液。
因此,补充谷氨酰胺可为肠黏膜细胞提供营养底物并改善肠黏膜血供,减轻肠屏障功能的损害。
加味承气汤配合穴位按摩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目的观察加味承气汤配合穴位按摩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8月在我院妇产科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
两组均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加味承气汤联合穴位按摩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加味承气汤配合穴位按摩能使妇科腹腔镜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提前,有效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值得肯定与推广。
标签:加味承气汤;穴位按摩;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腹腔镜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性手术已在妇科手术中被广泛使用,如子宫切除术、宫外孕手术、附件切除术等均在腹腔镜下进行,其优点为创伤小、出血少、瘢痕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虽对肠道无直接损伤,但术前的肠道准备、术中CO2气体的使用和麻醉药物的作用、手术刺激与切口疼痛等因素[1]均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引起腹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常影响进食、睡眠、切口愈合和机体恢复。
因此,如何避免和减轻术后腹胀,提高术后患者的舒适度,对促进术后的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我院妇产科将加味承气汤应用于腹腔镜术后的患者,配合穴位按摩护理,对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选128例均为我院妇产科2012年6月~2013年8月行腹腔镜手术后住院患者,排除胃肠道病史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4例。
对照组年龄20~56岁,平均38.6岁,其中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18例,子宫全切术患者13例,卵巢囊肿患者7例,宫外孕手术患者16例,附件切除术患者10例。
治疗组年龄21~58岁,平均38.8岁,其中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19例,子宫全切术患者14例,卵巢囊肿患者6例,宫外孕手术患者14例,附件切除术患者11例。
中医药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概况脓毒症患者极易发生胃肠功能障碍,加重患者病情,并严重影响其预后。
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脓毒症方面取得一定进展,特别在治疗胃肠功能障碍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本文通过搜索和查阅文献,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病因病机、中医证型及治法等中医理论研究进行总结,并分别从中药单药、经验方剂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以及针灸、穴位贴敷、灌肠、热熨疗法等外治法方面对中医药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近况做一概述。
中医药在临床治疗中确有其效,具有广阔的前景和研究价值,进行系统和更加深入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标签:中医药;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脓毒症(sepsis)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一直以来有较高的病死率,也是研究的重要课题。
研究发现应激反应可导致肠道功能失调、细菌/内毒素移位,进而引起免疫细胞的激活及大量炎症介质的释放,与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的发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预防和治疗胃肠功能障碍在降低脓毒症病死率、改善预后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中医药在治疗胃肠道功能障碍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针对此项的研究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1中医理论研究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乃至衰竭其病理变化主要为胃肠道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溃疡形成甚至穿孔,微生态环境紊乱,细菌及内毒素移位;临床症状表现为腹胀、胃潴留、泄泻、便秘、胃肠道出血甚至穿孔等。
中医并无本病病名,根据其临床症状,与中医“反胃”、“痞满”、“泄泻”、“便血”等相似。
全国名老中医余国友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脾胃以及大肠、小肠,并与肝肾相关;病在气、在血、在腑。
脾胃虚弱是发病基础,气滞腑实为病之标,瘀热内结使病情进展,湿浊内阻导致病情缠绵难愈。
治疗初期重理气通腑泄热,中期偏活血化瘀解毒,后期主醒脾化湿利浊,健脾和胃贯穿始终。
许敏怡等对危重病胃肠功能障碍中医证候进行总结,认为需从湿、热、瘀治,而脾胃虚弱证、湿热壅滞证为常见证型。
孔立等对本病中医证候分布的规律行聚类分析,总结本病的特点为虚实并见,其中以肠热腑实、瘀滞胃肠、胃热气滞及痰湿蕴脾等实证为多见;虚证主要为脾胃气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