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柏铁路北盘江大桥
- 格式:docx
- 大小:18.56 KB
- 文档页数:3
---------------精品文档---------------下篇8、施工组织8.1 工程概况贵州水柏铁路北盘江大桥位于云贵高原中部北盘江大峡谷上,两岸岩体陡峭,河谷深切,山高路险,交通不便,地质地形复杂,施工环境极为恶劣。
该桥系贵州水柏铁路线上一座结构新颖又复杂、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单线铁路桥。
该桥主跨结构居世界同类型桥梁之首。
大桥桥跨布置:3×24米预应力混凝土梁+236米提篮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5×24米预应力混凝土梁。
桥长468.2米,桥高280米。
大桥主跨为236米上承式钢管桁拱,其拱轴线为悬链线,矢高为59米,拱轴系数为m=3.2,矢跨比为1/4;每侧拱桁管中心高为4.4米,中心间距为1.5米,由4根Φ1000×16mm的Q345d钢管及H腹杆、腹板以栓焊连接而成;上下游拱肋之间则以Φ800×14及Φ600×14钢管组成Ж字型构件,管管相贯焊接;两拱肋横向内倾夹角13°,形成X形布置,拱肋拱顶中心距6.16米,拱趾中心距19.6米。
拱肋钢管内灌注500号微膨胀混凝土。
拱上结构为5×16米预制钢筋混凝土简支梁+82.8米拱顶现浇П型混凝土梁+5×16米预制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拱上桥墩为钢筋混凝土空心薄壁刚架墩,墩高达43.28米。
---------------精品文档---------------转体结构:转体高66.1米,前臂长115.87米,后平衡臂长14.83米,转盘宽26米,合拢口长2.6米,总重量10400吨。
半跨钢管拱下端以临时铰支承于转体上盘两侧前方,前端以钢绞线扣索锚固于交界墩墩顶;交界墩高58.878米,座于上转盘后方,其墩顶两侧以钢绞线束锚固于上转盘后下方;上转盘长20米宽26米高6米,采用三向全预应力;上转盘以1.2万吨钢球铰支座支承于转体基础上。
主跨钢管拱半跨裸拱净重12160KN。
【科技博览】Sci-Tech Expo在过去的几十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发展偏远地区的交通业,尤其在崇山峻岭间建造起不少世界闻名的桥梁。
正所谓“世界桥梁看中国,中国桥梁看贵州”。
贵州省受地形的影响,道路交通修建任务分外艰巨,大山之间必须依靠大桥才能通车,这也成就了贵州省如今诸多举世瞩目的桥梁建筑并存的局面。
据了解,在全世界最高桥梁排名前20名当中,贵州省就占有14座,在建高桥、难桥这一领域,少有比肩地区。
这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自然少不了北盘江大桥,其位于云贵高原中部北盘江大峡谷上,是贵州水柏铁路线上一座结构新颖又复杂、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单线铁路桥。
盘卧在高山峡谷之间,它的建造达成多项中国或世界之最:轨底到峡谷底深达280米,为国内最高的铁路桥梁;主跨为236米上承提篮式钢管混凝土推力铁路拱桥,是世界同类型桥梁第一;单铰转体重量达10400吨,居世界同类转体首位。
有志者,山险可越北盘江大峡谷位于乌蒙山山脉之中,千百年来,贵州都格镇和云南普立乡被分隔开来,两岸居民如果要互通往来,要翻越3座山头,走40公里山路,才能到达对岸。
在这样的境况下,建桥、修路被提上日程。
据悉,因为高原边界深山地区,地势十分险峻,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北盘江大桥从选址到施工皆十分不易。
起初,建设团队接到设计任务时,曾耗时一年对周围10公里的山体地貌进行了细致的考察,结果很不乐观。
当地石灰岩密布,山体硬度极差,在地上打钻,稍不留神就会打进巨大的溶洞里,有的溶洞有将近100米深。
一个个溶洞就像一颗颗地雷,让桥梁的选址困难重重。
后来,为了躲避遍布山体的溶洞和裂隙,设计人员不断将桥的位置往高处移,最终将桥面定在了565米这个令人眼晕的高度。
“桥位处岩溶发育,必须要查清楚,我们通过钻探+物探+C T扫描等方式,彻底查明溶洞的发育情况。
溶洞不可怕,可怕的是没被查出来。
”北盘江大桥总设计师这样说道。
在2013年开始动工建设,北盘江大桥历时39个月竣工,于2016年顺利运营。
贵州的桥梁一、沪昆高速红枫湖大桥
二、沪昆高速坝陵河大桥
三、水柏铁路北盘江大桥位于水城县
四、沪昆高速北盘江大桥
五、汕昆高速马岭河大桥
六、关兴高等级公路北盘江大桥
七、贵毕高等级公路西溪大桥
八、贵都高速白水冲大桥:位于镇胜高速公路普安县境内,于2007年12月建成。
大桥全长1400米。
九、六广河大桥:位于贵州省贵毕高等级公路。
2001年9月建成。
桥长564.2米,桥面距水面高差达300余米。
十一、虎跳河大桥:位于镇胜高速公路普安县境内,2007年8月建成。
桥长19 57.7米,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构桥,最高桥墩高151米
飞架典型的U型谷,桥面至河面高差250米
十三、瓮安县江界河大桥
十四、仁怀市盐津河大桥二桥
十五、仁怀市盐津河大桥老桥
十六、兴义市马岭河峡谷大桥老桥
十七、南昆铁路八度南盘江大桥册亨县
十八、南昆铁路清水河大桥全长360米,最高桥墩100米,最大跨度128米横跨马岭河大峡谷
十九、贵阳环城高速公路花溪一号特大桥主桥跨径175米
二十、贵阳小关水库特大桥全桥长1043.3米,主跨梁体采用160米大跨度连续钢构,70米以上的高墩有3个,其中3号墩高达100米
二十一、324国道南盘江大桥 位于贵州广西交界的南盘江上 ,桥长497米,主跨240米
二十二、阿志河特大桥是镇宁至水城公路的控制性工程。
该桥位于水黄公路第5合同段,为预应力钢筋砼加劲板梁悬索桥,悬索吊桥全长448米,桥宽13米,距水面高度260米。
于2001年7月开工, 2003年5月竣工。
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简介北盘江大桥是中国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县北盘江的一座公路桥,她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桥梁之一,也是世界第一高桥。
北盘江大桥位于南纬22°53′27″,东经111°14′33″,跨越北盘江上,是连接茂名市和阳江市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
大桥全长约10.68公里,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交通项目,也是广东省茂名市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
北盘江大桥的设计和建造均采用了世界先进的桥梁建设技术,目的是提高贯通性,促进茂名市与阳江市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大桥采用了拉索悬索桥的结构形式,使得桥梁在视觉上更加美观,并且在风力作用下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桥梁主塔高达468米,位居世界第一之列。
这座大桥的建设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大桥通车后,茂名市和阳江市之间的交通时间大大缩短,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和物资的流通。
此外,大桥的建设也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北盘江大桥的建设过程可谓一次技术和人力的壮举。
建设大桥时,工程队伍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地质条件复杂、水流湍急、气候恶劣等。
然而,经过工程师们的努力和勇气,这座世界第一高桥终于在计划时间内完工。
大桥落成后,茂名市和阳江市的交通状况得到了长足的改善。
原本需要绕行几百公里的道路,现在只需数小时即可到达目的地。
这对于两个城市之间的商贸往来、人员流动和旅游业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北盘江大桥的建设对于茂名市和阳江市之间的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合作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两个城市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合作交流更加便利了,促进了两地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
然而,这座世界第一高桥的建设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大桥的建设经费庞大,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投入。
其次,建设大桥需要克服各种地质难题和环境因素,工程技术要求极高。
最后,建设大桥还需要解决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问题,确保工人的生命安全和工程质量。
总的来说,北盘江大桥作为世界第一高桥,不仅在技术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也为茂名市和阳江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水柏铁路北盘江大桥主桥为236m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提篮拱桥,钢管拱桁架采用有平衡重单铰平面转体法施工,转体施工重量104000kN,这些图片主要介绍该桥转体施工设计中的关键技术转体结构高度68.128米,前臂长度115.87米,平衡端长度14.83米。
转体结构包括:半跨钢管拱;交界墩;扣索背索系统;上盘及平衡重;转台、撑脚;拽拉牵引系统,转体净重量10400t。
在转体结构全部施工完毕后,拆除钢管支架上的支承座并形成拱架脱空状态,在交界墩后侧的上盘顶面布置平衡重(浆砌片石和中-60浮箱),拆除上转盘盘尾硬支撑。
此时转动体系自身平衡,南北两岸可同时实施转体,北岸3号墩逆时针水平转动135°,南岸4号墩逆时针水平转动180°。
转动牵引体系安装、调试→检查转体空间清除障碍物,拆除上盘硬支撑形成转体状态→静置24小时观测→两岸钢管拱同时转体到位:4号墩逆转180º,3号墩逆转135º→线型测量,对横向倾斜、轴线横向、纵向偏差调整→上下盘间抄垫锁定、平面定位→安装合拢段的临时锁定结构吊装合拢段主钢管、按设计要求焊接→安装拱脚处拱肋嵌补段、临时转动铰固结→封填拱脚及灌注上下盘间混凝土→按设计程序交替拆除扣索、背索、上盘后批纵向预应力筋、交界墩墩帽全部横向预应力筋→回填拱座片石混凝土1、转体结构锁定(合拢段临时锁定桁架结构设计见附图):转体结构水平转动到位并微调后;在距拱脚80m的转体拱桁架下弦栓以150m长的Φ21mm钢丝绳,上下游缆风并拉紧;转体上转盘底部和尾部的横向、纵向和竖向以千斤顶顶紧,并以型钢垛抄紧;转台撑脚底以钢板抄紧;上转盘尾部填充对称于拱轴线各5m的150号片石混凝土,高度为7.25m。
2、跨中合拢口锁定:在上盘各向锁定后,按设计图纸要求,吊装底、顶、左、右的四面合拢桁架,并将南端的活动圆孔贴钣带上,打入Φ80mm锁定钢销。
南转体前端为合拢缝,合拢桁架的南端座板均为长圆孔,当气温在10℃~2 0℃时,将各个长圆孔外贴圆孔钢板焊接锁定,受时间限制,焊接工作必须在气温稳定的环境中即下午4点到早晨8点之间完成。
水柏铁路北盘江大桥主桥设计特色陈克坚【摘要】水柏铁路北盘江大桥主桥为236 m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提篮拱.着重介绍该桥主桥结构设计中采用的钢管混凝土提篮拱,钢管拱肋上下弦管与腹杆连接节点板,拱肋横联Ж形横联,拱上刚架墩支座,拱顶带肋钢筋混凝土П形刚架等有特色的技术,以及转体施工,转体球铰,拱肋内混凝土灌筑次序,拱脚临时转动铰等设计.【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年(卷),期】2004(000)006【总页数】4页(P40-43)【关键词】北盘江大桥;铁路桥梁;拱桥;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转体施工【作者】陈克坚【作者单位】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桥隧处,四川,成都,6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48.221 工程概况北盘江大桥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境内的崇山峻岭地区,从河底到桥面高达280 m,在全线最低点跨越北盘江,是水柏铁路全线重点控制工程。
中心里程DK71+322,桥梁全长468.20 m,孔跨布置为3×24 m PC简支梁+236 m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提篮拱+5×24 m PC简支梁。
主桥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提篮拱由2条拱助内倾6.5°形成提篮拱。
拱肋拱址处中心距为19.6 m,拱顶中心距为6.156 m,拱轴系数m=3.2,矢跨比1/4。
拱肋为等截面,肋高5.4 m,肋宽2.0 m,每条拱肋由4根φ1000×16 mm钢管组拼构成。
2条拱肋间横联由钢管组成的Ж形构件和直斜管构件组成,拱上结构为5×16 m PPC简支梁+82 m П形钢筋混凝土刚架+5×16 m PPC简支梁。
拱上支墩为空心钢筋混凝土刚架墩。
钢管拱肋桁架采用有平衡重平面转体法施工,转体重量104 000 kN。
水城岸转体135°,柏果岸转体180°。
全桥布置见图1。
图1 大桥总布置(单位:cm)2 主桥结构设计特色(1)采用钢管混凝土提篮拱北盘江大桥所跨U形峡谷谷口宽约160 m,陡壁岸坡稳定性要求,无论采用哪种桥型,跨度均需要超过200 m。
北盘江大桥施工方案一、引言北盘江大桥作为连接两岸的重要交通枢纽,其施工方案的制定对于确保工程质量、保障施工进度以及最大程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北盘江大桥的施工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在正式进入施工阶段之前,我们需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勘察设计根据相关的技术规范和要求,对北盘江大桥的勘察设计工作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确保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材料采购根据工程设计方案的要求,开始进行桥梁所需材料的采购工作,确保材料的质量和供应的及时性。
3.人力资源准备配备专业化的施工队伍,确保在施工过程中有足够的人员保障,同时安排相关培训提升技术水平。
三、施工方案安全措施为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1.安全监测在施工现场布设安全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2.防护设施在施工现场周边设置合适的围挡,并配备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防止外来人员进入。
3.施工队员培训为施工队员提供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
四、施工进度安排合理的施工进度安排是确保工期的关键。
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施工计划根据整个工程的规模和难度,合理制定施工计划,确保施工进度的可行性。
2.提前采购提前采购所需的材料和设备,避免因为物资供应问题导致施工进度的延误。
3.加班加点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加班加点工作,确保按时完成施工目标。
五、环境保护措施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环境、减少对周边生态的影响。
1.噪音控制控制施工现场的噪音产生,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干扰,采取隔音措施,限定施工时间。
2.水质保护在桥梁建设过程中,采取防水措施,防止水体受到污染。
同时,在施工期间加强水质监测,确保水质安全。
3.道路清洁定期清理施工区域的渣土和垃圾,保持道路整洁,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献给共和国的“工程魔术”——中铁二院部分经典工程概览编者按新中国的六十华诞,在令人振奋的盛世气象中阔步而至。
这给了我们最充分的理由,去回顾建国以来铁路建设的漫漫征途和赫赫荣光。
雄关漫道,岁月峥嵘;沧海横流,英雄踏浪。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铁二院人为祖国勘测设计的铁路干线、支线、专用线和地方铁路达60000多公里,他们用汗水、智慧、心血、青春乃至生命,描绘了一条条钢铁巨龙的壮美线条,也演绎了一个个富于创造精神的英雄传奇和充满智慧奇迹的“工程魔术”。
在这个金色的节日里,我们深切怀念那些为祖国铁路事业鞠躬尽瘁的战友和同志,并撷取了中铁二院主持的10个经典工程进行回顾,我们既想由此折射出共和国铁路建设史雄壮辉煌的光芒,更愿意藉此与全体铁路人共勉:让我们继续怀着对祖国赤子般的忠诚和对事业永不离弃的神圣誓言,斗志昂扬,慨然出征,开创中国铁路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1千里山河一线牵穿越地质迷宫的智慧奇迹——成昆铁路勘察设计技术成昆铁路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条重要干线,该线穿行于地形复杂、地势险峻、高烈度地震多发区域,此外山体错落、岩浴、岩爆、瓦斯与强酸侵蚀等物理、化学现象都给选线等勘察设计工作带来极大困难,该线所经区域被人称为“地质博物馆”,外国专家认为它是修路的“禁区”。
完工时间:1970年工程“魔力”:该线是共和国铁路建设历程中的英雄史诗,世界铁路修建史上的罕见奇迹,被国际工程界誉为桥梁大百科、隧道大辞典、空中铁路等,被联合国宣布为“人类征服自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大杰作之一”。
1986年,成昆铁路勘察设计夺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工程“魔数”:该线建成通车,开创了18项中国铁路之最、13项世界铁路之最。
在勘察设计中,二院人做了16000平方公里的地质测绘,226400多米的钻探量,这相当于钻透了26座珠穆朗玛峰。
该线和攀钢的建成至少影响和改变了西南地区2000万人的命运,使西南荒塞地区整整进步了50年!2连山越水如长虹世界铁路第一高桥——水柏铁路北盘江大桥中铁二院在半个多世纪的铁路事业生涯中,累计勘察设计各类桥梁近五千座,其中许多杰作都以跨江越谷的雄伟姿态,跻身铁路桥梁巅峰之作的行列。
水柏铁路北盘江大桥55T缆索吊主索制作工艺编制:陈国祥审核:审定:邱国平铁道部大桥局三桥处北盘江大桥工程指挥部一九九九年七月北盘江大桥55T缆索吊主索制作工艺一、概述北盘江大桥缆索吊机跨径布置:70m+480m+70m;索吊塔高46.132m(万能杆件塔架);后锚碇为嵌岩重力式锚(每锚碇C18混凝土 250m3,C28混凝土88 m3);主索6-Φ52钢芯钢丝绳(6X37+7X7,σ=185kg/mm2);索上设2台最大额定吊重为30T跑车(前期两跑车分离单索时设计吊重为10T,后期两车联接时设计吊重55T),牵引索、起重索均为φ26(6X37)麻芯钢丝绳,牵引和起重动力为4台8T单慢卷扬机和2台5T单慢卷扬机分别布设于两岸。
同时,为了满足日后拱上结构施工,本缆索吊于塔顶和锚碇处设置索鞍和主索锚固联结横移装置,其垂直于桥轴线方向左右最大横移量分别为9M。
二、编写依据:《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J203—96 《公路桥涵施工手册》下册三、主索下料长度计算:本缆索吊机主索安装时,主跨最大垂度为15.2M ,其布置如图1所示: 主索下料长主度L0=L-(△+δ)+e式中:L-主索架设后自重作用下空载曲线长度; L=(S 1+S 2+S 3+2X2m )-2X5.22mS1—主索曲线长度:S1=1l +121max 38l fSi —边锚跨曲线长度:S i =l i [1+2)(21i i l h +2max )(38ii l f ] △—主索架设后,自重作用下弹性伸长;E —钢丝绳弹性模量; △=EA T S IIδ—钢丝绳非弹性变形(新钢丝绳按50cm/100 m ); е—钢丝绳锚固长度;四、主缆索制作:1、主缆索下料⑴ 于较平坦场地,以全站仪进行长度标定,其误差<±15mm;⑵将主索盘运至下料场,首先对钢丝绳作外观检查,若发现不符设计及规范要求的钢丝绳应及时更换或切除,严禁使用不合格的钢丝绳。
下篇8、施工组织8.1 工程概况水柏铁路北盘江大桥位于云贵高原中部北盘江大峡谷上,两岸岩体陡峭,河谷深切,山高路险,交通不便,地质地形复杂,施工环境极为恶劣。
该桥系水柏铁路线上一座结构新颖又复杂、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单线铁路桥。
该桥主跨结构居世界同类型桥梁之首。
大桥桥跨布置:3×24米预应力混凝土梁+236米提篮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5×24米预应力混凝土梁。
桥长468.2米,桥高280米。
大桥主跨为236米上承式钢管桁拱,其拱轴线为悬链线,矢高为59米,拱轴系数为m=3.2,矢跨比为1/4;每侧拱桁管中心高为4.4米,中心间距为1.5米,由4根Φ1000×16mm的Q345d钢管及H腹杆、腹板以栓焊连接而成;上下游拱肋之间则以Φ800×14及Φ600×14钢管组成Ж字型构件,管管相贯焊接;两拱肋横向倾夹角13°,形成X形布置,拱肋拱顶中心距6.16米,拱趾中心距19.6米。
拱肋钢管灌注500号微膨胀混凝土。
拱上结构为5×16米预制钢筋混凝土简支梁+82.8米拱顶现浇П型混凝土梁+5×16米预制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拱上桥墩为钢筋混凝土空心薄壁刚架墩,墩高达43.28米。
转体结构:转体高66.1米,前臂长115.87米,后平衡臂长14.83米,转盘宽26米,合拢口长2.6米,总重量10400吨。
半跨钢管拱下端以临时铰支承于转体上盘两侧前方,前端以钢绞线扣索锚固于交界墩墩顶;交界墩高58.878米,座于上转盘后方,其墩顶两侧以钢绞线束锚固于上转盘后下方;上转盘长20米宽26米高6米,采用三向全预应力;上转盘以1.2万吨钢球铰支座支承于转体基础上。
主跨钢管拱半跨裸拱净重12160KN。
大桥两施工场地狭窄,地势陡峭,地质复杂,溶洞溶槽多,给大桥两场地布置及场运输和主体结构施工带来极大不便;中铁大桥局三公司广大职工经过艰苦努力,克服了山高路险,交通不便,暴风雷雨袭击的种种困难,于2001年1月20日胜利完成了北盘江大桥钢管拱单铰万吨转体合拢。
水柏铁路北盘江大桥转体施工设计关键技术陈克坚【摘要】水柏铁路北盘江大桥主桥为236m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提篮拱桥,钢管拱桁架采用有平衡重单铰平面转体法施工,转体施工重量104 000 kN,主要介绍该桥转体施工设计中的关键技术,以及转体设计与施工的一些体会.【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年(卷),期】2004(000)009【总页数】4页(P55-58)【关键词】水柏铁路;北盘江大桥;钢管混凝土拱桥;转体设计;转体施工【作者】陈克坚【作者单位】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桥隧处,四川,成都,6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45.465;U448.22+41 概述图1 转体结构总图水柏铁路北盘江大桥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境内,在全线最低点跨越北盘江峡谷,是水柏铁路唯一一座控制线路走向的桥梁。
孔跨布置为3×24 m PC简支梁+236 m 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提篮拱+5×24 m PC简支梁。
由于桥址偏僻,不通水运,交通不便,既有公路和施工便道坡陡弯急,经试验,汽车运输的最大杆件长度仅为8.6 m,长大杆件无法运至工地。
钢管拱桁架只能分单元件工厂制造,再通过火车和汽车运至工地,现场组拼焊接,工地焊缝长度达5 600 m,焊接工作量大。
为确保钢管拱拱圈拼装线形、焊接质量,减少高空作业,并结合地形条件,钢管拱桁架采用有平衡重单铰平面转体法施工,转体施工重量104 000 kN,为当时世界单铰转体施工最大重量。
水城岸转体135°,柏果岸转体180°。
大桥于2001年1月20日非常平稳顺利地实现了转体合龙,转体历时约5 h。
转体结构总图见图1。
2 转体施工设计关键技术2.1 转体施工转动体系的形成平面转体施工一般分为两大类:滑道体系转体施工和单铰转体施工。
滑道体系转体施工稳定性好,转体重量分散在2个滑动铰上,滑动铰的设计相对容易,比较适用于大吨位转体。
过去的大吨位转体施工一般都采用滑道体系,如比利时于1991年建成的本·艾因斜拉桥,采用滑道体系平转法架梁,转体自重195 000 kN;国内采用滑道法架设的桥梁,最大重量为广州丫髻沙大桥,转体重量136 800 kN,但滑道体系需要宽敞平整的场地。
第一名湖北四渡河特大桥560米NO.2 贵州关兴公路北盘江大桥486米这跨度超大啊直接多了80+都格北盘江大桥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都格镇,是杭瑞高速贵州省毕节至都格(黔滇界)公路的三座大桥之一。
大桥跨越云贵两省交界的北盘江大峡谷,与云南省在建的杭瑞高速普立至宣威段相接。
擦北盘江太牛逼了出了这么多有名的桥、、、、、、、NO.3湖南张家界澧水特大桥400米张家界澧水特大桥地处张家界市永定区和湘西自治州永顺县交界处,是目前湖南在建高速公路唯一一座悬索桥,也是张花高速公路关键控制性工程之一。
大桥横跨澧水河大峡谷,谷底宽约50米,谷顶宽约420米,谷底与桥面高差达400米,由路桥集团国际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承建。
钢桁梁架设是悬索桥施工中的关键工序,钢桁梁全长1194.2米,共分为72个节段,标准节段重量约为101吨,最大节段重量约117吨。
NO.4 贵州抵母河大桥380抵母河特大桥位于水城县董地乡东北约2公里处的抵母河峡谷,是杭瑞高速贵州省毕节至都格(黔滇界)公路的三座特大桥之一,抵母河特大桥全长881.5m,主桥采用538m单跨钢桁梁悬索桥,其桥跨布置为4×40m+538m+4×40m。
2012年9月开工建设。
N0.5 贵州坝陵河大桥370米坝陵河大桥位于贵州省黔西地区高原重丘区,是沪瑞国道主干线上跨越坝陵河大峡谷的第一座特大型桥梁。
该桥为主跨1088米的单跨钢桁加劲梁悬索桥,桥梁全长2237米,桥面至坝陵河水面370米NO.6 湖南矮寨大桥350米矮寨特大悬索桥,位于湖南湘西矮寨镇境内。
矮寨悬索桥,距吉首市区约20公里,跨越矮寨镇附近的山谷,德夯河流经谷底。
桥型方案为钢桁加劲梁单跨悬索桥,全长1073.65m,悬索桥的主跨为1176m。
该桥跨越矮寨大峡谷,主跨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
工程计划投入7.2亿元,占吉茶高速公路计划总投资的15%。
2012年3月底,创4项世界第一的湖南矮寨特大悬索桥正式通车N0.7 贵州镇胜高速公路北盘江大桥大桥于2005年10月26日开工建设,总投资约 4.7亿元,2008年7月完工。
水柏铁路北盘江大桥
水柏铁路北盘江大桥于云贵高原中部北盘江大峡谷上,山高路险,交通不便,地质地形复杂,施工环境极为恶劣。
系贵州水柏铁路线上一座结构新颖复杂、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单线铁路桥。
桥长468.20米,桥高280米。
桥梁概况
大桥于2000年12月24日成功转体顺利完工,2001年11月建成通车。
该桥当时为国内第二大跨度铁路桥梁,钢管拱采用转体法施工。
桥面与江面高差为280米,是我国首次将钢管混凝土拱用于铁路的桥梁,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跨度、最大单铰转体重量的铁路钢管混凝土拱桥。
桥梁设计
大桥桥跨布置为3×24米预应力混凝土梁+236米提篮上承式钢管混凝土+5×24米预应力混凝土梁。
大桥主跨236米,其拱轴线为悬链线,矢高为59米;每侧拱桁管中心高为4.4米,宽为1.5米,由4根直径1000×16毫米的Q345D钢管及H腹杆、腹板以栓焊连接而成;上下游拱肋之间则以直径800×14毫米及直径600×14毫米钢管组成Ж字型构件,管管相贯焊接;拱肋拱顶中心距6.16米,拱趾中心距19.6米。
拱肋钢管内灌注500号微膨胀混凝土。
拱上结构为5×16米预制钢筋混凝土简支梁+82米拱顶现浇П型混凝土梁+5×16米预制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拱上桥墩为钢筋混凝土刚架墩。
工程施工
北盘江大桥位于水柏铁路中段全线最低点处(中心里程DK71+322),横跨北盘江,是一座结构新颖、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的上承式钢管砼拱单线铁路桥。
236米主跨钢管桁架拱采用工厂内分单元制造,在大桥南北两岸陡峭峡谷的工地支架上进行栓焊连接成两个半拱,单铰水平转体合拢(南岸水平逆转180度,北岸水平逆转135度),钢管内混凝土以泵送顶升法施工;拱上结构用吊重60吨、跨度为480米的缆索吊机施工。
大桥桥跨布置为3×24米PC简支梁(六盘水岸)+236米上承式X 型钢管砼拱+5×24米PC简支梁(柏果岸)。
主跨钢管砼拱由两条拱肋组成,每肋全高5.4米,全宽2.5米,每肋由4肢直径1000×16毫米钢管并以盖板、实腹板及H型腹杆通过栓焊连接而成,钢管内灌注500号微膨胀砼,而拱肋在横向内倾6.5度,形成X形布置,拱肋中心在拱脚横向中心距19.6米,拱顶拱肋中心距6.156米。
拱肋轴线在立面投影为悬链线,拱轴系数为m=3.2,立面投影矢跨比为1/4。
两侧拱肋间采用直径500×14毫米、直径800×14毫米或直径800×20毫米钢管组成的双K字形横撑联结,全桥共有18个双K 字形横撑,而上、下弦管的双K字形横撑之间又由2根直径500×14毫米钢管构成V字形联结,在拱顶部分两侧拱肋由横向布置的钢管和斜管联结。
全桥联结方式除拱肋立面空腹段上下弦间H 型腹杆通过M24高强度螺栓联结外,其它均为全焊联结。
工程特点
大桥轨底到峡谷底深达280米,为当时国内最高的铁路桥梁;大桥桥主跨为236米上承提篮式钢管混凝土推力铁路拱桥,居当时世界同类型桥梁之首;大桥主跨达236米,为当时国内第二大跨度铁路钢桥;大桥单铰转体重量达10400吨,居当时世界同类转体首位。
工程获奖
贵州省水柏铁路及水柏铁路北盘江大桥经过若干年的监管运营考验和动静荷载试验,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已获得2003年度建筑工程鲁班奖和第四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
此前,该桥还被评为铁道部优质工程并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水柏铁路公司董事长杨谨华因在该桥建设中贡献突出,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个人)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