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并发症的防治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作者:邱世明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12期【摘要】目的分析交锁髓内钉用于治疗股骨骨折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措施。
方法收集2007——2012年期间我院收治的患者103例,回顾分析其并发症情况以及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结果术后15例发生并发症,其中2例骨折不愈合,3例骨折延迟愈合,3例远端螺钉松动或者退出,2例远端螺钉断裂,1例主钉断裂,1例术后股骨颈骨折,3例术后感染。
结论交锁髓内钉用于治疗股骨骨折较其他的固定治疗方法具有显著优势,但可产生并发症,严格手术操作、掌握适应证、彻底清创等,可预防或者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股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并发症;防治措施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040-02交锁髓内钉固定时目前临床治疗股骨骨折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尤其是对于长干骨骨折疗效显著,可有效控制骨折的重叠以及旋转移位,并可预防肢体短缩,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1]。
但其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对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康复具有一定的影响[2]。
本文分析了交锁髓内钉用于治疗股骨骨折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并探讨了其防治措施,现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并接受交锁髓内钉治疗的股骨骨折患者103例,其中,男72例,女31例,年龄在16-79岁之间,平均为(37.4±4.6)岁;64例左侧骨折,39例右侧骨折;致伤原因:96例车祸伤,5例高处坠落伤,2例重物砸伤。
均为首次应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
1.2 方法患者均取常规仰卧位手术,常规垫高患侧臀部,于患肢以及患侧臀部进行消毒铺巾,并以骨折端作为中心于股外侧行手术切口,自股外侧肌间隙手术入路,显露患者的骨折断端,彻底清除血肿以及嵌入断端的软组织,并分别对骨折远端及近端进行扩髓。
在骨折近端进行逆行扩髓直至梨状窝处并穿出,于大粗隆的近端行手术切口并牵开,完全显露梨状窝,扩大髓内钉入口至13mm,并以小于髓腔扩大器约1mm且长度合适的髓内钉置入梨状窝的开口处,在通过骨折端时进行骨折复位,在远端及近端分别安装2枚锁钉,然后拧入螺帽。
交锁髓內钉治疗下肢骨折的并发症及防治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干骨折,具有良好的内固定效果,继发损伤小,骨折愈合率高,肢体功能恢复好等优点,临床使用正逐步扩大。
但其临床并发症并不少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交锁髓内钉进一步推广使用,总结87例患者出现8例并发症,并提出防治措施,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2006年11月~2010年10月使用股骨与胫骨扩髓型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干骨折患者87例,男57例,女30例;年龄22~72岁,平均37.4岁;股骨干骨折61例,胫骨干骨折26例;新鲜骨折75例,陈旧性骨折及骨不连22例。
陈旧性骨折及骨不连患者于髓内钉固定后,取同侧髂骨植骨固定。
经3~12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2~6个月,平均3.6个月。
发生7人次8例并发症(9.2%)。
并发症及干预措施适应证选择不当2例:其中1例为高能量损伤导致右胫骨中、上1/3和中、下1/3粉碎性、开放性骨折,其远端骨折线距踝穴仅4cm,且胫骨中、下1/3骨折呈粉碎性。
因无更好的内固定器械选择而采取胫骨交锁髓内钉固定。
术中未出现异常情况,术后x线片示远端骨干出现劈裂。
分析原因为锁钉距骨折线较近所致。
后采取石膏外固定措施补救,3.5个月后骨折愈合。
另1例系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股骨下1/3骨折,骨折线呈长斜形,骨折线远端距远端的近侧锁钉约3cm,手术中复位、固定良好(术中c-臂x线机透视显示复位良好),术后x线片显示:股骨远端锁钉孔处骨皮质劈裂,骨折端发生成角移位。
后采取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骨折于4.5个月后愈合。
髓内钉进入关节1例:本例患者系因股骨中、下1/3粉碎性骨折,术前预测量健侧股骨长度,按预测的长度打入髓内钉后,c-臂x线机透视显示髓内钉进入关节腔。
分析原因:因骨折端粉碎,术中复位欠佳而发生骨折端重叠移位所致。
干预措施为调整骨折端位置,准确复位,恢复肢体长度后,安放髓内钉及交锁钉后,不锈钢丝捆绑固定骨折碎块。
4个月后骨折愈合,膝关节功能未受影响。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并发症的防治
【摘要】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的效果,减少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
方法通过329例患者的治疗和平均2年时间的随访。
结果骨折愈合率达97.6%,2例髓内钉断裂,4例锁钉断裂,2例锁钉脱出。
结论带锁髓内钉是治疗股骨骨折的较好方法,具有创伤轻、并发症少的优点。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sult and the treatment of complication with intramedullary locking nail treating on all kinds of fracture of femure. Methods329 cases of fracture of femure were operated up on with intramedullary locking nail, and followed-up for average two years.Results After operation ,the rate of healing was 97.6%,two cases were break off of intramedullary locking nail,four cases were break off of locking nail and two cases were secede of locking nail.Conclusion Operative treatment of fracture of femure with interlocking nail is an excellent procedure with minimal invasive treatment and little complication.
【Key words】Intramedullary locking nail;Fracture of femure
自1940年Kuntscher应用第一枚交锁钉以来,其以内固定可靠、稳定、符合生物力学、损伤小等优点很快被外科医生接受,目前带锁髓内钉在四肢骨折治疗中已广泛应用。
近5年来对329例股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存在一些并发症,本文就一些并发症提出一些预防措施。
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收治329例,男性254例,女性75例,年龄20~80岁,平均48岁,左侧166例,右侧163例,开放性骨折26例,新鲜骨折321例,陈旧性骨折8例,中下段骨折118例,中上段(包括粗隆间骨折)169例,粉碎性骨折48例。
1.2治疗方法如无特殊情况,全部选用硬膜外麻醉,全部平卧位,患者臀部垫高30°。
在C臂X光机的指引下使骨折牵引复位,对粉碎性骨折可作切开复位,用带有远近端瞄准器,插入适当型号的髓内钉,并以锁钉锁紧,其中伽玛钉45例,股骨带锁钉顺行打入246例,逆行打入38例,对粉碎性骨折及多段骨折,作一期植骨48例。
2结果
本组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最长时间2年,最短时间3个月,平均12个月。
骨折愈合:本组共329例,321例得到骨性愈合,愈合97.6%,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
近期并发症:医源性骨折4例,深静脉血栓3例,术中锁钉困难12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
远期并发症:骨不愈合8例,延期愈合7例,髓内钉断裂2例,锁钉断裂4例,锁钉退出3例,膝前疼痛伴活动受限2例。
3讨论
3.1股骨是全身最大的骨骼,且周围的肌肉也最多最强大,骨折发生复杂多变,治疗上较为困难,带锁髓内钉的问世,给股骨骨折的治疗带来很大的方便,使骨折愈合率也有很大的提高,如何进一步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成为我们研究的目标。
3.2近期并发症的防治医源性骨折本组有4例发生,1例发生在粗隆间,1例发生在粗隆下,2例发生在骨折断端,都是术后X线复查时发现,分析原因,粗隆和粗隆下骨折在开孔时发生,由于用力太大,开槽点不准确,因此要选择好开孔的位置,一般选择在转子窝外0.5 cm处,骨折断端劈裂,大多为骨折端存在隐裂,术中扩髓或进钉时发生,因此术前要仔细阅片,如骨折存有隐裂,在扩髓时要特别小心轻柔,如隐裂明显,可作小切口开放复位,在隐裂处作临时固定。
深静脉血栓形成,本组共有2例发生,年龄都在55岁以上,由于伤后疼痛,患者多不愿活动肢体,使静脉回流缓慢,如有血管挫伤,其发生率更高,我们提倡如无特殊手术禁忌证,应力争即时手术,术后鼓励患者作适当的活动,加强肌肉收缩和抬高患肢,尽量避免使用止血药物,对于老年高危人群可以使用抗凝药物预防治疗。
血管神经损伤:本组有1例术后发生坐骨神经损伤表现,由于术中扩髓进入骨断端时,穿出髓腔外,使神经受到损害,因此在扩髓时要缓慢均匀用力,特别是扩髓和进钉达骨折端时,扩髓的阻力如突然减小,要停止扩髓,退回扩髓针,重新找准原端的髓腔,可在C臂X线下寻找,进针时缓慢旋转推进,避免打拔器强行打入。
3.3远期并发症的防治锁钉断裂和脱钉,本组有4例发生锁钉断裂,都发生在远端锁钉,常见有以下原因:①患者活动过早,运动量太大;②骨折断端有少量的骨吸收,存在间隙,锁钉对抗不了骨折的纵向压力,因此术后应让患者扶拐行走,6~8周后可取出远端锁钉,使骨折面获得纵向压力刺激,促进骨折愈合。
锁钉脱出多因:①骨质疏松;②术中锁钉困难反复钻孔,使孔道扩大;③在锁钉处有软组织嵌入;④目前国产锁钉只有尾部螺纹也是脱钉原因之一。
髓内钉(主钉)断裂:本组有2例发生主钉断裂,1例在骨折处断裂,另1例在远端锁钉处断裂,常见的原因,选用髓内钉不当:①髓内钉过细,使骨折处固定不稳而产生剪力;②髓内钉过短,特别是远端离骨折线太近,要保证远端锁钉距骨折线在5 cm以上;③过早负重,虽然髓内钉是固定骨折的优良器材,但在骨折未完全愈合之前,避免作剧烈运动,早期可扶拐行走。
骨折不愈合,本组有8例骨不愈合,骨折不愈合和髓内钉断裂有密切关系,本组4例锁钉断裂有3例发生骨不愈合,2例髓内钉断裂全部骨不愈合,4例脱钉有1例骨不愈合,因此,防治骨不愈合和防止髓内钉和锁钉断裂有密切关系。
在术中力争采用闭合复位穿针固定,它可以保护软组织,特别是保护骨膜,使骨折处的血循环避免再次损伤。
对
大的斜行骨折,特别是粉碎性骨折,可作开放复位,这样可使骨折撬拔复位,对骨片进行环扎,相互合拢,并可以同期植骨。
扩髓的重要性:扩髓可以选择更适合髓腔更粗的髓内钉使髓腔和钉面紧密接触消除剪力,粗大的髓内钉抗弯能力强,增加骨折的稳定性,同时扩髓能增加周围软组织的血液循环。
在扩髓过程中不断产生的骨碎片可诱发骨痂生长,进一步提高骨折的愈合率。
4体会
带锁髓内钉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优良器材,提高了骨折治愈率,可早期锻炼,保护关节功能,对于一些并发症,只要术前认真阅片,术中仔细、谨慎、轻柔,是可以避免的。
参考文献
1李衡.股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固定后不愈合的治疗.中华骨科杂志,2005,25:476-484.
2张英泽.带锁髓内钉治疗1089例长骨骨折的回顾性分析.中华骨科杂志,2005,25:143-1473.
3张建国.带锁髓内钉应用中的几个问题.中华骨科杂志,2005,25:181-183.
4中国骨伤.2005,18:464-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