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灿烂的中华文化
- 格式:docx
- 大小:21.24 KB
- 文档页数:8
九年级政治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今天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
能力目标: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能以实际行动弘扬优秀的中国文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难点:对今天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播放古琴演奏的音乐,展示故宫图片,让学生猜猜今天上课的主题。
讲授新课:以一名外国青年的旅行为线索展开。
约翰的中国之旅一、约翰拍下了三X居民照猜猜他去了我国哪三个地方。
他在当地吃到什么风味小吃?看到什么特色娱乐?约翰的疑问:人们为什么要建造这样奇特的房子?不同的自然环境造就不同的文化二、约翰品尝了三种中国传统食品(1)说出这些食品的名称,猜猜约翰过了我国哪三个传统节日?(2)你还知道哪些我国的传统节日?三、约翰继续旅行,他看到了许多中国特色的东西。
小游戏:最佳拍挡规则:1、两位配合默契的同学组成1队;2、1位同学选择你认为最能让队友直接猜出答案的陈述,另外一位同学背对屏幕,根据队友陈述,猜出答案;3、陈述内容不得含有答案本身,比如“雨伞”,可以这样表述:两个字,一种用具,撑起来的,防天上落下来的水的……(不得包含“雨”和“伞”字)。
4、每队限时2分钟。
四、小游戏:挑战五年级规则:1、连续答对五题挑战成功。
2、答错即挑战失败。
3、有两次机会求助现场同学。
4、每题限时一分钟。
中国古代音乐中的“五音”指的是( )。
A.仁、义、礼、智、信B.宫、商、角、徵、羽C.天、地、君、亲、师D.麻、黍、稷、麦、菽请说出我国的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包括风、雅、颂三个部分,它创造了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对我国的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首篇《关雎》就有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A.所谓伊人,在水一方B.执子之手,与子偕老C.风雨如晦,鸡鸣不已D.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 )。
第五课第一节灿烂的中华文化第一步:温故知新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2、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是什么?(答: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要实现文明,就要了解灿烂的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所以我们该学第几课了?(实际是导入)第二步:明确目标我们这节课学习第一节《灿烂的中华文化》,猜猜:这节课我们将会学到什么知识?(设疑,引起学生注意)1、通过学习,我们将懂得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通过学习,我们将知道中华文化对我国发展和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3、通过学习,我们将从中华民族的历史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4、通过学习,我们的学习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5、通过学习,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将得到进一步增强,激发我们学习、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激情。
第三步:自主学习为了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请带着以下问题看教材第66页到第69页,思考,勾画。
1、说说中华文化的来源。
2、中华文化的内涵有哪些?3、中华文化延绵不绝、历久弥新。
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
谈谈你对此有什么感受?4、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5、中华文化对我国发展和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什么?6、讲一讲苏武牧羊、负荆请罪、徙木为信的故事。
说说期中所包含的传统美德,再说一说这些传统美德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7、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在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同时,形成了哪些传统美德?8、完成教材第69页的连线题。
9、南京路上好八连新旧三件宝的事例说明中华传统美德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第四步:合作探究1、展开讨论。
2、自己弄不懂的问题问问别的同学。
第五步:导学释疑根据情况讲解,重点强调中华文化的内涵和所形成的中华传统美德。
重点记住:中华文化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政治教案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目的知识: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归纳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看问题的能力情感: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提升文化认同感,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难点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教学重点继承,发扬,传播中华文化课时3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的最后一课,从了解到爱是升华,从制度认同到文化认同也是升华,而制度的制定,实施无时无处不渗透着文化的特点,所以使学生学好本课,也有利于理解我国的大政方针。
本课由文化了解入手,然后提升出文化精髓,再到民族精神,层层深入。
本课时,主要通过学生的成果展示,使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特点,为下一步的教学做铺垫。
设计思路本课主要解决的是文化认同感的问题,仅靠教师的讲解,远远不够,效果也不好。
所以,以学生的合作探索为主,在自我教育过程中实现教育目标。
基于此点,设计本课时,从导入到展开再到升华,各个环节都强调“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课前准备:知识预习问题探究预期效果结合教材相关内容,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中华文化某一方面的资料,通过研究,展现其魅力,可以以多种形式展示在搜集,研究资料过程中,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何在?在研究,交流,展示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课堂设计:阶段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导入提问:关于文化,我们不是第一次研究,还记不记得,我们曾经研究过什么文化?同是研究文化,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呢?总结:文化交往中,需要文化尊重,更需要文化自尊。
回忆,思考,自由回答(多元文化地球村,世界各国文化)使学生回忆起旧的知识,通过比较,导出新知识分小组展示优秀的中华文化,体会中华文化之魅力组织学生进行展示与交流,穿插点评每组派出代表展示成果,其他学生观看,体会使学生从感性上体味中华文化之魅力中华文化的特点教师作补充结合小组研究的过程谈谈中华文化的特点?将学生的体会记录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概括在当今时代与世界的发展的背景下,结合具体文化谈其影响总结出中华文化的特点。
九年级政治灿烂的中华文化-
学科名称:政治科年级(模块)名称:九年级(模块)章节:第二单元(填单元名称)了解祖国爱我中华
第五课(填课题名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一框题(填框题名称)灿烂的中华文化
关键词(3~5个):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美德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内容目标
具体学习目标
知识
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
文化认同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
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基本上认识到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共同创造了源
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
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且影响深远;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的精华,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
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逐步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归纳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
全面,发展地看问题的能力
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
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资源分析】
(一)学情分析
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一些中学生对中国文化、传
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
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
如果不有意识地引导学
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力量,了解民族精神特
别是其对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就
会导致一些学生在思想意识上不自觉地忽视了中华文化
的地位和价值,盲目地迷信外国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
精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如何引导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
思想道德观念,消除腐朽、落后思想观念的影响,树立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就要必要
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加以弘扬。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的最后一课,
从了解到爱是升华,从制度认同到文化认同也是升华,
而制度的制定,实施无时无处不渗透着文化的特点,所
以使学生学好本课,也有利于理解我国的大政方针。
本
课由文化了解入手,然后提升出文化精髓,再到民族精神,层层深入。
本课时,主要通过学生的成果展示,使
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特点,为下一步的教学做铺垫。
(三)相关资源分析
1、2008年是奥运中国年,结合这个大背景,利用《魅力中国奥运宣传片》引入,既能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也激发起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2、学生自己准备的材料和教材中提供的材料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
有关知识点。
这一过程也是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的过程。
3、流行励志歌曲《少年中国》既切合主题,学生本身也比较熟悉,容易让他们产生共鸣的同时激发起
努力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教学难点】自觉传承优秀的传统美德
【教学方法】(教法)1、情景教学法2、对比分析法(学法)1、合作学习法2、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节选视频《魅力中国奥运宣传片》
2、搜集相关图片及故事资料。
3、搜集《少年中国》mv,截取高潮部分
4、多媒体制作
学生准备: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主题,搜集关
于中华文化的材料,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课型】新授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板书设计】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灿烂的中华文化
1、感受中华文化
我国各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走进中华文化
文化典籍
共同组成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文学艺术
中国哲学
道德伦理、中华文化的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
对世界的影响
4、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继承、发扬、传播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选播《魅力中国奥运宣传片》
认真观看视频,感受灿烂的中国文化
说说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中华文化?
让学生通过视像、声音直观地感受,从心灵上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小结:优秀的中华文化就如天上的繁星一般,数也数不清,我国各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走近中华文化
组织学生进行展示与交流,穿插点评
分小组展示优秀的中华文化,体会中华文化之魅力其他
学生观看,用心体会
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从学生的角度看中华文化
小结:从远古延续发展到现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也有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深
刻的道德伦理......,共同组成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解读中华文化
概括介绍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的文化,同是文明
古国,从流传的角度看中国文化与其区别
学生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思考中华文明与其他三大文明古
国的区别,从而得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及其原因。
理性思考中华文化流传至今的原因
小结:中国是世界文明中唯一未曾间断过的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古老文明。
究其原因,是因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
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
展示好莱坞电影《花木兰》、《功夫熊猫》的图片
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中国文化的影响:
对今天中国的影响;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
传承中华文化
相承传统美德
在创造灿烂中华文化的同时,我们也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
通过多媒体展示两个故事:
1、苏武牧羊
2、飞行员李剑英的故事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美德的表现及其品质
学生认真阅读故事,并根据问题进行思考,归纳出故事中分别体现出来的传统美德,以及认识到中华传统美德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
深刻理解伦理道德在中华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生活中,寻找中华文化的踪迹。
展示两段材料:
1、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2、著名演员成龙在公开场合的发言
学生认真阅读、比较,讨论材料给我们的启示。
通过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
老祖宗创造了灿
烂的中华文化,需要我们下一代去继承和发扬。
小结:我们要做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发扬者和传播者。
结束
总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珍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才能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在世界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播放歌曲《少年中国》,与学生共勉
(二)作业布置做《学习与评价》的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相应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