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冰圆舞曲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4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10课《溜冰圆舞曲(演奏)》教案一. 教材分析《溜冰圆舞曲》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10课的一首乐曲,它以优美的旋律和轻快的节奏,描绘了人们在冰上舞动的欢乐场景。
这首乐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通过学习这首乐曲,学生可以感受圆舞曲的特点,了解乐曲的结构,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乐曲分析、音乐欣赏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美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圆舞曲的特点,了解乐曲的结构。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感受圆舞曲的特点,理解乐曲的结构。
2.教学难点:乐曲的分析与欣赏。
五. 教学方法1.聆听法:让学生多次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美感。
2.讲解法:教师讲解乐曲的背景、结构等知识点。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4.实践法:学生分组演奏乐曲,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乐曲欣赏、乐曲分析、拓展知识等。
2.音响设备:播放乐曲。
3.乐器:钢琴、小提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溜冰圆舞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感。
引导学生谈论对乐曲的初次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详细讲解乐曲的背景、作者、结构等知识点。
让学生了解乐曲的基本情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节奏、旋律等要素,让学生掌握乐曲的基本特点。
学生分组练习,演奏乐曲片段,提高演奏技巧。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乐曲接龙游戏,巩固对乐曲的理解。
学生相互配合,完成游戏任务。
5.拓展(5分钟)教师介绍与《溜冰圆舞曲》相关的拓展知识,如其他圆舞曲作品、柴可夫斯基的其他作品等。
初中20 -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其圆舞曲具有妩媚动听的艺术特点,因而被人们誉为“是
继约翰•施特劳斯父子之后最受欢迎的圆舞曲作曲家”。
瓦尔德退费尔出生于一个音乐家庭。
二、完整聆听《溜冰圆舞曲》
1、同学们思考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这首曲子是几
几拍的?第二个问题整首曲子有几个小圆舞曲?
怎么听出来是四三拍的呢?我听出来了这首曲子的
强弱关系,强弱弱,强弱弱,所以是四三拍的。
2、第一小圆舞曲
这首《溜冰圆舞曲》中,包含了四首经典的小圆舞曲,
其中第一首更为突出,仔细听有几段不同的旋律?
第一小圆舞曲的第一主题节奏平稳,旋律抒情优美,使人
联想到溜冰者舒畅、愉快的心.
第二个主题的音乐情绪与第一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
二主题更加的活泼跳动。
3、第二小圆舞曲
第三小圆舞曲是第一主题的音乐结构。
第一主题旋律
舒展平稳,流畅悠闲。
我们用图形来表示直线。
第二主题的音乐情绪又与第二主题、第一主题形成鲜
明对比,它轻快活泼、轻巧活拨引人入胜。
每个乐句的最
后一个音均落在小节内最后一个弱拍上,并加上重音,给
人一种有趣而富有热情的美感享受。
四、复听:欣赏视频
教学后记(反思成败、总结经验):板书设计:
了解圆舞曲这种音乐体裁。
《溜冰圆舞曲》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溜冰圆舞曲》是一首将圆舞和溜冰巧妙融合在一起的经典作品,乐器采用维也纳圆舞曲形式,由序奏、四支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每个小圆舞曲中又有两个对比鲜明的主题。
每个音乐主题都像一幕优美的冰上芭蕾。
整首作品洋溢着愉快、清新、生动的气息。
教学目标:1、感受、体验乐曲的节奏、旋律、风格、曲式结构等,知道音乐要素在乐曲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聆听、对比、演唱、划旋律线、击拍节奏等多种方式体验作品的魅力;通过语言、范唱、伴奏等方式鼓励学生感受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3、通过欣赏活动,以积极的态度感受不同体裁的舞曲音乐风格特点,喜爱舞曲音乐,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世界多元音乐文化。
教学重难点:聆听各个主题在音乐表现要素上的区别和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播放运动员滑冰的视频)师:大家仔细观察视频里的运动员滑冰的姿态。
生:姿态优美师:那他是就平顺的滑吗还是?生:有跳跃、有快速的滑行、有旋转。
师:在1882年,19世纪后半叶,在法国巴黎上流社会的社交活动中,以溜冰和跳交际舞为时尚。
曲作者将溜冰和圆舞曲巧妙地结合,创作了一首圆舞曲。
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溜冰圆舞曲》。
二、新课教授1、欣赏第一圆舞曲师:音乐有几个乐段,每个乐段的情绪分别是怎样的?生:有三个乐段,前段和后段旋律起伏大,中间段活泼跳跃。
师:学唱主题A旋律2、聆听A段旋律师:请大家跟着旋律来画旋律线。
3、欣赏B段旋律师:节奏、情绪有何不同?生:节奏欢快,情绪活泼。
4、5、欣赏第二圆舞曲:师:大家聆听A段,感受旋律的特点生:旋律起伏很大,大起大落。
师:师:现在请你们伸出手画A段的旋律线,体验那旋律起伏、大跳的感觉。
6、欣赏B段:师:这里的舞者又在表演这什么动作?生:师:装饰音的运用轻巧诙谐,仿佛滑冰者在做一些搞笑的动作。
7、欣赏第三小圆舞曲师:对比两个主题的不同8、欣赏第四小圆舞曲师:随音乐A段用手指在桌上不发声的跳舞步,听到B段击掌。
作品《溜冰圆舞曲》赏析圆舞曲都比较优雅、舒缓,是我特别喜欢的一种音乐,我经常听的有《溜冰圆舞曲》、《勃拉姆斯圆舞曲》、《杜鹃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小狗圆舞曲》和老师上课时曾放过的《天鹅湖圆舞曲》。
其中,《溜冰圆舞曲》曾带给我一个美好的回忆,所以我对其情有独钟。
《溜冰圆舞曲》作于1882年,是被称为“法国圆舞曲之王”的爱米尔.瓦尔德退费尔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圆舞曲。
十九世纪后半叶的巴黎,溜冰和圆舞曲同样风行,成为上流社会社交活动之一。
在本曲中,作者将圆舞曲和溜冰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生动地描绘了在溜冰场上大显身手洒脱的姿态。
埃米尔·瓦尔德退费尔(1837-1915),19世纪法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主要作品为管弦乐舞曲,旋律优美,通俗易懂。
曾被后人封为“法国的施特劳斯”。
《溜冰圆舞曲》又名《溜冰的人》,是他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圆舞曲。
他在夏日里回想起冬季结冰的塞纳河上的人群,写下了这首写景意味十足的作品。
原为管弦乐曲,后被改编为钢琴曲、铜管乐曲、竖琴合奏曲、吉他二重奏曲等。
乐曲由维也纳圆舞曲形式构成,其版本很多,短的二、三个小圆舞曲组成,长的由序奏和四—五个小圆舞曲及尾声组成,每个小圆舞曲里面,又有两个主题,多带反复。
开始的序奏是A大调。
它运用第一圆舞曲音调作为素材,速度缓慢,节奏自由,描写冬日美丽的景色。
接下来的四个小圆舞曲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溜冰的场面和溜冰人的动作等。
如第一圆舞曲的第一主题多用长音、连线,优美而富于表情,描写了溜冰人舒展、愉快的心绪。
后面的圆舞曲运用分解和弦,八度、十三度、甚至十六度等大跳音程,并配以装饰音,等等作曲技法,把溜冰人在冰场上做的许多旋转、跳跃的动作,描绘得十分生动。
序奏中圆号奏出的徐缓的旋律,使人联想到冬天的景色,转为圆舞曲速度之后,呈现出本曲的主要主题——第一小圆舞曲的第一主题。
这一主题宽广平稳、流畅明丽,使人联想到溜冰的人们舒展优美的舞姿。
接下来的第一小圆舞曲第二主题运用八分音符并强调其节奏,使乐曲充满了轻松活泼的情绪。
《溜冰圆舞曲》教案
课题:《溜冰圆舞曲》
课型:欣赏课
课时:一课时
课标理念: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在教学中,强调音乐
的情感体验。
根据自己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
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欣赏《溜冰圆舞曲》使学生了解歌曲的特点和风格。
2、过程与方法:完整而充分地聆听《溜冰圆舞曲》,在音乐体验与
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体验与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
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
性。
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音乐艺
术的习惯。
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学情分析:1、学生优势: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感情的方式也有明显变化,学生能够简单表述所听音乐不同段落的对比
与变化。
因此在音乐的理解上只需要引导即可。
学生可以用歌词帮助
自己理解音乐。
2、学生劣势:学生能够有艺术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
情感,却不能运用音乐术语进行描述,也缺乏对音乐情感发展变化的
简要表现形式。
教学重点:体会《溜冰圆舞曲》所表现的音乐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体验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一、观看花样滑冰精彩片段导入课题
1、老师:同学们,滑冰运动员的表演精不精彩啊?那老
师问问大家,你们平时喜欢溜冰吗?(学生:喜欢)
2、老师:在19世纪后半叶的巴黎,溜冰和圆舞曲都很盛行。
成为上
流社会的社交活动之一。
这时法国著名的作曲家瓦尔德退费尔,将二
者巧妙的融合,写成了《溜冰圆舞曲》,这也成了他的代表作品,流
传至今便成了经典作品。
3、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溜冰圆舞曲》。
首先,老师先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这首曲子的作者。
瓦尔德退费尔是法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由于其圆舞曲具有妩媚动听的艺术特点,因而被人们誉为“是继约翰•施特劳斯父子之后最受欢迎的圆舞曲作曲家”。
瓦尔德退费尔出生于一个音乐家庭。
童年时期从母亲学习演奏钢琴,1853年入马蒙特尔音乐学院学习钢琴专业。
毕业后曾任钢琴厂试琴师、宫廷琴师、乐队指挥等职。
其代表作有:《溜冰圆舞曲》、《西班牙圆舞曲》、《马诺洛圆舞曲》、《美人鱼圆舞曲》等。
上课时同学们在欣赏的时候,请你们仔细聆听,用心体验,享受音乐之美。
二、完整聆听《溜冰圆舞曲》
老师:在聆听时,同学们思考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这首曲子是几几拍的?第二个问题整首曲子有几个小圆舞曲?
老师:在聆听的时候,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当你听到音乐情绪发生变化的时候,请同学们举手示意。
(第一遍聆听后)
老师:同学们刚才听的时候表现非常好,听得都很认真,刚才老师已经发现我们班上有许多同学的小耳朵非常灵敏。
现在你们来回答一下老师前面提出的问题。
这首曲子是几几拍的呢?
学生:四三拍。
老师:很好,你们是怎么听出来是四三拍的呢?
学生:我听出来了这首曲子的强弱关系,强弱弱,强弱弱,所以是四三拍的。
老师:非常好,看来大家已经掌握了上节课我们学的圆舞曲节奏型。
接下来,死二个问题,你们听出了几个小圆舞曲呢?
学生a:4个。
学生b:5个。
老师:好,老师先不告诉你们答案,接下来老师带着你们一起去欣赏,让我们一起分析一下。
老师:下面,老师想再出个难题考考大家,有谁能给我们大家哼唱一下整首乐曲中,出现最多的旋律?
学生:(哼唱第一小圆舞曲主题a)
老师:非常棒,我们掌声鼓励一下他好吗?
三、分段赏析,画出旋律图
(一)第一小圆舞曲
①、老师:这首《溜冰圆舞曲》中,包含了四首经典的小圆舞曲,其中第一首更为突出,听听看,有几段不同的旋律?
学生:有两段。
老师:对,有两个主题。
谁能分析一下第一小圆舞曲第一个主题的音乐情绪呢?
学生:第一小圆舞曲的第一主题节奏平稳,旋律抒情优美,使人联想到溜冰者舒畅、愉快的心情。
老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那么,老师让你们选择一个形状或者图形来记住这段旋律,你们觉得用什么好呢?
学生:圆形。
老师:好,我们就用圆形来表示这个主题。
(在黑板上画下来)②、老师:那第二个主题的音乐情绪呢?
学生: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二主题更加的活泼跳动。
老师:很好,那我们用什么图形来表示呢?
学生:刺牙形。
③、老师:(接着往后欣赏)同学们,这个旋律大家熟悉吗?我们前面听过了吗?
学生:听过了,就是前面的圆形。
老师:对,同学们要用心去感受音乐,再加上我们自己配合主题联想的形状,这首曲子理解起来就不那么难了。
(二)第二小圆舞曲
①、老师:谁能分析一下第二小圆舞曲第一个主题的音乐情绪呢?学生:第一主题刻画了一个溜冰者刚健、果断的性格。
这个主题作者用大跳音程让我们领略了溜冰者跳跃、旋转的洒脱姿态。
老师:那我们用股市图的形状来表示好吗?股市图里的跌涨,就像是这个主题的高低音一样。
②、老师:那第二主题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呢?
学生:快节奏的装饰音让我们仿佛听到了溜冰者绑在腰间的银铃。
溜冰者一做动作,挂在腰间的铃铛就响起来了。
老师:那我们画个什么图形来记住这段的旋律呢?
学生:铃铛。
(三)第三小圆舞曲
①、老师:哪位同学来说说第三小圆舞曲第一主题的音乐情绪呢?学生:第一主题旋律舒展平稳,流畅悠闲。
老师:那我们用什么图形来表示呢?
学生:直线。
②、老师:那第二主题的音乐情绪呢?
学生: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形成鲜明对比,它轻快活泼、引人入胜。
老师:同学们,你们仔细听这个主题,发现了没有,每个乐句的最后一个音均落在小节内最后一个弱拍上,并加上重音,给人一种有趣而富有热情的美感享受。
(复听一遍)
老师:那我们用什么图案来表示呢?
学生:三角。
(四)第四小圆舞曲
①、老师:谁能分析一下第四小圆舞曲第一个主题的音乐情绪呢?学生:跟第三小圆舞曲有相同的感觉,节奏平稳、旋律优美,给人变化的美感。
学生:可以用曲线表示。
②、老师:那第二主题呢?
学生:这个旋律线条活泼跳动,令人感到兴奋、快活。
第
老师:那我们用什么图形表示呢?
学生:楼梯。
四、复听(管弦乐视频观看)
老师:在这首《溜冰圆舞曲》中,除了这四首小圆舞曲之外,在它的前面还有序奏,后面还有尾声。
下面请同学们在序奏给我们带来的美丽冬景中,完整的聆听,用心体验吧!
五、音乐知识:升号、降号、还原记号。
①、首先在黑板上写出升号、降号、还原记号的形状,让学生们在
以后的学习中,能认出来。
②、用口风琴吹奏,找出一个原音,让同学们哼唱,在学生们唱熟
了这个原音的音高时,加上升、降号,让同学们感受半音的升高与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