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冰圆舞曲欣赏
- 格式:ppt
- 大小:2.17 MB
- 文档页数:20
欣赏管弦乐曲《溜冰圆舞曲》-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引言音乐是人们的精神食粮,也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音乐教育中,通过欣赏各种形式和风格的音乐作品,可以丰富学生的艺术情操和审美能力。
而欣赏管弦乐曲《溜冰圆舞曲》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溜冰圆舞曲》由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于1867年创作。
它以优美流畅的旋律、华丽的编曲和富于表现力的曲式变化,成为了古典管弦乐曲中的代表之一。
此外,《溜冰圆舞曲》还是一首具有节日气氛和欢快节奏的舞曲,可以让人们沉浸在轻松愉快的音乐中,感受到冬日的温馨和浪漫。
本文将通过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的教案,介绍如何欣赏管弦乐曲《溜冰圆舞曲》。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参考和帮助。
二、教学目标1.了解管弦乐曲的基本构成和演奏情况;2.能够听取、感受并辨认管弦乐曲中的主旋律;3.能够理解管弦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冰雪运动为主题,通过图片、视频和歌曲等形式,引入本次教学内容。
同时,介绍《溜冰圆舞曲》的创作背景、演奏情况和脍炙人口的传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欣赏播放《溜冰圆舞曲》的录音,让学生慢慢接受和感受旋律。
在听完一遍后,向学生提问,引导他们注意旋律、节奏和编曲。
同时,强调听力训练对于音乐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听、多唱、多跟奏。
3. 讨论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表现,进行相应的互动和讨论。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管弦乐队的演奏构成及各种乐器的特点和表现力;2.《溜冰圆舞曲》的曲式、编曲和节奏特点;3.《溜冰圆舞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同时,老师要引导学生不仅在外在的观察和分析上理解音乐,还要从内在的感受和情感上体验音乐。
4. 表演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分门别类地选取一些乐器和音乐元素,进行自主创作和表演。
如鼓手可以用手打出韵律,吹笛的同学可以用嘴巴吹响笛声等。
通过表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并培养他们的音乐才能。
埃米尔·瓦尔德退费尔《溜冰圆舞曲》弹奏分析摘要:埃米尔·瓦尔德退费尔(1837-1915),法国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
在其作品中最具有生命力的就是《溜冰圆舞曲》,约翰·汤普森改编的《溜冰圆舞曲》钢琴版是流传最广的。
《溜冰圆舞曲》描绘了人们在冰上自由、欢快滑冰的情景。
关键词:瓦尔德退费尔;溜冰圆舞曲;演奏分析一.作者及作品分析简介埃米尔·瓦尔德退费尔(1837-1915),法国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
生于斯特拉斯堡。
早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作曲,1865年任宫廷钢琴家和宫廷芭蕾舞指导,一生作有250首以上的管弦乐舞曲,其中圆舞曲占的分量较多,因此被称为“法国圆舞曲之王”,作为作曲家,他的圆舞曲和约翰·施特劳斯的音乐一样受到欢迎。
在其作品中最著名、最具生命力的作品就是《溜冰圆舞曲》,流传最广的是钢琴版由约翰·汤普森改编的《溜冰圆舞曲》钢琴版。
《溜冰圆舞曲》是一首作于1882年的乐曲,当时巴黎连续两年大风雪导致气温下降到零下25摄氏度,马恩河、塞纳河大面积结冰,许多人都到结冰的湖泊上滑冰。
作曲家被眼前欢快的场景触发出创作灵感,随手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圆舞曲。
他巧妙地将圆舞曲和溜冰场景融合在一起,描绘了人们在冰上自由、欢快滑冰的情景。
《溜冰圆舞曲》的原作是管弦乐,采用了维也纳圆舞曲的结构方式,由序奏、四个小圆舞曲及结尾组成。
每个段落都象一幕冰上芭蕾舞。
钢琴曲《溜冰圆舞曲》只选取了管弦乐曲中的前两首小圆舞曲进行改编,其特点是:旋律以歌唱性和转动性的韵律为主,保留了弦乐音响的主题特征;织体以分解和弦为主,把溜冰者舒展优美的舞姿和愉快的心绪完美地表现出来。
在保留原曲主要音乐特征的前提下,钢琴版更便于普及推广,从而深得学钢琴者的喜爱。
二.弹奏技巧分析A大调的钢琴曲《溜冰圆舞曲》采用复三部曲式,四三拍。
该曲主题部分旋律优美,中间部分欢快跳跃,深受学琴者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