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6单元 欣赏《溜冰圆舞曲》教案3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2
《溜冰圆舞曲》音乐教案《溜冰圆舞曲》音乐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溜冰圆舞曲》音乐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溜冰圆舞曲》音乐教案1教学目标:1、体验作曲家如何描绘冬季,以及冬季给人带来的欢乐。
2、能够背唱第一圆舞曲的A、B主题教学重点、难点:着重引导学生感受、体验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特点,并充分发挥想像力,体会该圆舞曲所表现的溜冰时的情景。
教具准备:多媒体、碰铃、红纸、黄纸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同学们请坐端正,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吕薇表演唱《溜冰圆舞曲》)教师:这是青年歌唱家吕薇一边唱歌一边在——(生答溜冰),很特别的表演。
刚才我们看到这首歌曲叫——(生答溜冰圆舞曲)。
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圆舞曲吗?我们看屏幕。
(师读,圆舞曲又叫“华尔兹”,是奥地利的一种民间舞蹈。
19世纪开始流行于西欧各国,它采用3/4拍,强调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畅,节奏明显,舞蹈时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
这种华尔兹的圆舞曲一般是几拍子的?(生答,三拍子)。
重音在哪一拍上?(生答,第一拍)我们知道在溜冰时脚一蹬就能向前滑行,再一蹬又能向前滑行。
(教师做动作,数1、2、3、1、2、3)在1882年,法国作曲家瓦尔德退费尔在他的管弦乐作品《溜冰圆舞曲》中将溜冰和圆舞曲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刚才听到的吕薇这首歌的旋律就来自于这首乐曲,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走进《溜冰圆舞曲》(多媒体出示题目、作曲家、国家、年份)二、新授教师:《溜》由序奏、四个小圆舞曲和结尾组成。
首先来看它的第一小圆舞曲。
教师:请同学们听下面的这段旋律,说说它的情绪?(播放第一小圆舞曲主题A)(优美、宽广、缓慢的)教师:像溜冰刚拉开序幕,也可以把它想像成溜冰者轻松的姿态。
教师:这是这段旋律的的简谱,我把它弹奏一下,同学们看谱(出示简谱)(加两小节前奏)教师:我们跟着钢琴唱一唱,前面有两小节前奏(教师说1、2、3、1、2、齐,齐字后开始唱、稍慢)(教师指出每四小节换气、3音归到后面乐句)(指出后稍加速再唱)教师:唱得不错!下面我跟着旋律画圈,请同学们观察在每小节的哪拍上我开始画圈?(播放第一小圆舞曲主题A,师画圈)教师:哪一拍上?(生答,第一拍)教师:真不错!第一拍,每一小节画一个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优秀教学设计溜冰圆舞曲溜冰圆舞曲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分析体验认识等教学环节,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情境,同时掌握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特点。
2、学生能在欣赏和互动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体会乐曲内在的情感。
3、能试唱第一小圆舞曲主题。
4、通过创编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创造能力及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溜冰时的情景,体验维也纳圆舞曲的节奏特点。
2、能深入地去理解该曲。
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小打击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请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运动员。
2、播放图片(申雪赵宏博)。
师:有哪位同学能说出他们是什么运动员?(花样滑冰运动员)。
3、教师做简单介绍:他们曾在XX年世锦赛上夺得中国在双人滑项目上的首个世界冠军。
4、师:花样滑冰运动员在比赛时都会配以优美的舞曲,引出课题:《溜冰圆舞曲》。
二完整聆听。
1、让学生欣赏申雪与赵宏博两位运动员对这首作品的精彩演绎。
师:请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仔细聆听,特别注意乐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2、课件:溜冰圆舞曲视频欣赏。
3、作品介绍:作于1882年,十九世纪后半叶的巴黎,溜冰和圆舞曲同样风行,成为上流社交活动之一。
在本曲中,作者将溜冰和圆舞曲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4、作者介绍:瓦尔德退费尔(1837—1915)。
5、乐曲的节奏特点:圆舞曲(课件)。
三分段赏析。
1.序曲:(1)提问:a.序曲部分的速度是怎样的?(徐缓的)。
b.使用了什么乐器? ( 圆号:铜管乐器,又称法国号,被称为交响乐中的乐器之王)c.音乐使你们想到了什么季节? ( 冬天 )(2)学生听后讨论并回答问题。
(3)复听音乐。
2、第一圆舞曲:分a b两个主题,速度形成对比。
主题a:(1) 欣赏音乐。
旋律宽广平稳,流畅明快,使人联想到溜冰的人们舒展优美的舞姿。
(2) 请几位同学跟旋律跳一段舞蹈。
(3) 学生用“la”音随音乐哼唱主题旋律,并仔细看谱,看能否发现谱中的弧线有什么不同的作用?(4) 连音线:分圆滑线和延音线a.圆滑线:是用于(一般是两个以上)相同或不同音高的音符之上,表示要唱得圆滑。
溜冰圆舞曲-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课程背景本次课程是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的一课,主题为“溜冰圆舞曲”。
在本课程中,学生将学习什么是圆舞曲以及如何在音乐中编排和表现圆舞曲的舞蹈动作,从而培养学生对于音乐与舞蹈的感受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了解并认识圆舞曲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
2.学习并掌握圆舞曲的基本舞步和编排方法。
3.在音乐中感受圆舞曲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4.能够自己编创圆舞曲并表现出来。
三、教学内容1. 圆舞曲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通过课堂讲解以及资料阅读,让学生了解圆舞曲的发展历程和在不同历史阶段对于社会的影响。
2. 圆舞曲的基本舞步和编排方法讲解圆舞曲的基本舞步以及在编排时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3. 音乐中圆舞曲节奏的感受和情感表达播放圆舞曲音乐,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感受其中的节奏和情感,尝试在音乐中表达出对于圆舞曲的理解和感受。
4. 圆舞曲的编创和表现引导学生自己编创圆舞曲,并在音乐中展现出来,从中发现与排除问题,不断提高编排能力和表现水平。
四、教学步骤1. 课堂讲解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了解圆舞曲的发展历程,以及在不同历史阶段对于社会的影响。
2. 圆舞曲基本舞步训练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圆舞曲基本舞步的训练,帮助他们掌握圆舞曲的舞蹈技巧。
3. 圆舞曲节奏感受播放圆舞曲音乐,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感受其中的节奏和情感,以及对于圆舞曲的理解和感受。
4. 圆舞曲编创和表现让学生自己编创圆舞曲,并在音乐中展现出来,从中发现与排除问题,不断提高编排能力和表现水平。
五、教学反思本次课程能够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和舞蹈的兴趣,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圆舞曲的重要舞蹈技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更好的实现课程目标,教师应该在对学生技能训练中注重细节点的讲解,并鼓励学生在表演编排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欣赏溜冰圆舞曲》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初中音乐课程《欣赏溜冰圆舞曲》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聆听《溜冰圆舞曲》感受乐曲的优美,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2. 学会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溜冰圆舞曲》,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感,通过肢体语言表现出来。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音乐CD,播放器。
2. 准备一张溜冰的图片,用于介绍溜冰场景。
3. 准备一些肢体语言表现的卡片,供学生参考使用。
4. 提前组织学生观看过相关溜冰的视频,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冰上舞蹈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冰上运动的魅力,进而引出本课时的主题——溜冰圆舞曲,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同时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2. 感受音乐:教师播放《溜冰圆舞曲》的音乐,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感受音乐的情绪、风格、结构等基本要素,帮助学生理解音乐。
3. 视唱旋律:教师将乐曲中的旋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视唱,熟悉旋律。
这一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表现力。
4. 欣赏乐曲:教师再次播放《溜冰圆舞曲》的音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乐曲中的节奏、速度、力度等变化,感受乐曲的层次感和丰富性。
5. 表演音乐: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乐曲的情绪和风格,设计舞蹈动作,进行表演。
这一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音乐欣赏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继续探索音乐的世界。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需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的培养。
音乐欣赏不仅能丰富我们的情感,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还能促进我们的身心健康。
它是一种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带给我们深刻的共鸣和心灵的滋养。
溜冰圆舞曲-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溜冰圆舞曲的历史背景、特点和演奏方式;2.学习分解和弹奏溜冰圆舞曲的乐曲结构;3.感受溜冰圆舞曲的节奏感和情感表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溜冰圆舞曲的特点和演奏方式•学习乐曲结构教学难点•感受溜冰圆舞曲的节奏感和情感表达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音乐《溜冰圆舞曲》的录音,让学生先感受这首曲子的轻快欢乐,并简要介绍一下溜冰圆舞曲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学习乐曲结构分析《溜冰圆舞曲》的结构,可以分为前奏和三个乐章,以及使用的主题和变奏的手法。
引导学生尝试数出每个乐章的小节数,感受乐曲结构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3. 学习演奏方法分解演奏乐曲,让学生尝试练习右手的旋律和左手的和弦,理解其连贯性和呼应性。
讲解正确的演奏方法,帮助学生克服练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4. 感受乐曲表达的情感借助乐曲中的节奏感,引导孩子感受到不同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
由老师引导,学生可以自由发挥,通过舞蹈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方法1.讲授:老师通过教案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学习溜冰圆舞曲的乐曲结构、演奏方法等知识点。
2.听力:通过播放乐曲的录音,让学生感受到乐曲的节奏感和情感表达。
3.演奏:通过分解乐曲,让学生练习右手的旋律和左手的和弦,并搭配弹奏。
4.观察和表演:通过舞蹈等方式,让学生自由发挥,表达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
五、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乐器演奏技巧的提高,通过课中的问答以及个别辅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予以针对性的帮助,让孩子们在乐曲演奏中提高自信和音乐素养。
六、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到了溜冰圆舞曲的魅力。
但是,受到时间和实际演奏条件等的限制,老师需要在教学时相应地进行调整和安排。
整个教学过程需要老师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和音乐实力,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指导演奏和领悟音乐的精神。
初中溜冰圆舞曲教案1. 通过欣赏《溜冰圆舞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了解乐曲的结构和风格,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激发学生对溜冰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
4. 通过对乐曲的深入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创新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乐曲欣赏:《溜冰圆舞曲》2. 乐曲分析:了解乐曲的结构、节奏、旋律等特点。
3. 实践活动:分组创作、表演溜冰圆舞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欣赏《溜冰圆舞曲》,了解乐曲的特点和风格。
2. 难点:对乐曲的深入理解,创新性地进行表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同学们一起来到溜冰场,感受冬日的快乐。
播放《溜冰圆舞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魅力。
2. 初听乐曲:学生完整地欣赏乐曲,对乐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乐曲分析: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结构、节奏、旋律等特点。
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乐曲的构成。
4. 师生互动: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乐曲,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5. 欣赏主旋律:让学生重点欣赏乐曲的主旋律,感受乐曲的优美。
6.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创作和表演。
每组根据对乐曲的理解,创作一段溜冰圆舞曲,并进行表演。
7. 成果展示:各组分别进行表演,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8. 课堂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乐曲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乐曲的理解程度。
2. 学生的创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创作水平和创新能力。
3. 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分工、协作等。
六、教学资源1. 音频资源:《溜冰圆舞曲》音频文件。
2. 视频资源:溜冰场面的视频资料。
3.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乐曲结构、节奏、旋律等内容。
4. 乐器:电子琴、钢琴等。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个体体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2.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引导他们创新。
《溜冰圆舞曲》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溜冰圆舞曲》的背景和作者。
学生能够分析《溜冰圆舞曲》的旋律、节奏和音乐特点。
学生能够演奏或演唱《溜冰圆舞曲》。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聆听、分析和实践,提高音乐欣赏和表演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和美感,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学生通过学习《溜冰圆舞曲》,增强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和认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介绍《溜冰圆舞曲》的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和他的作品特点。
分析《溜冰圆舞曲》的乐曲结构、旋律线条和节奏模式。
2.2 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对古典音乐的认知程度和兴趣。
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音乐基础,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法和内容。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溜冰圆舞曲》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
学生能够熟练演奏或演唱《溜冰圆舞曲》。
3.2 教学难点:学生对乐曲中复杂的旋律和节奏的掌握。
学生对乐曲情感表达和表演技巧的把握。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溜冰圆舞曲》的乐谱,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音乐的兴趣。
向学生简单介绍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和他的作品特点。
4.2 聆听与分析:播放《溜冰圆舞曲》的音频,让学生聆听并感受乐曲的美感。
分段分析乐曲的结构、旋律和节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3 实践与表演:分组让学生进行乐曲的演奏或演唱,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奏技巧和表情。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通过动作和表情来表达乐曲的情感。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演奏或演唱的评价:评价学生的演奏技巧、音准、节奏和音乐表现力。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自我改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5.2 学生分析与讨论的评价:评价学生的对乐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培养批判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利用互动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热情。
《欣赏溜冰圆舞曲》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初中音乐课程《欣赏溜冰圆舞曲》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欣赏《溜冰圆舞曲》,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2. 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分段赏析,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层次和情感;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鉴赏力。
二、作业内容:1. 分段聆听并描述《溜冰圆舞曲》的节奏、旋律、音色等特点,分析各段音乐表达的情感。
请尽可能使用专业术语来描述。
2. 选取你最喜欢的《溜冰圆舞曲》中的一段,尝试用你的声音模仿并录制下来。
分享你的录音,让我们一起欣赏你的表演。
3. 查找并阅读关于《溜冰圆舞曲》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相关资料,写下你的理解和感受。
4. 结合你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为家人或朋友表演一段《溜冰圆舞曲》的模仿秀,并录制下来。
请注意表现出乐曲的节奏、旋律、音色等特点。
三、作业要求:1. 完成作业时,请确保音频或视频的录制质量清晰,以便于评价。
2. 描述和理解的文字应详细、准确,尽量使用专业音乐术语。
3. 提交录音或视频时,请附上你的姓名、班级和日期。
4. 表演模仿秀时,请尽量模仿乐曲的节奏、旋律和音色,表现出你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将基于作业完成质量、理解和感受的深度、表演的准确性和创新性。
2. 评价方式将包括教师评价、同学互评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3. 评价结果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以激励学生更加认真地完成作业。
五、作业反馈:1. 在完成作业后,学生可以将作业提交给教师或通过班级交流平台进行分享,以便于教师和同学及时给予反馈。
2. 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并给出反馈意见。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3. 对于个人在作业中表现出的优点和不足,学生将有机会在班级中进行交流和讨论,以便于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通过完成这四项作业,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溜冰圆舞曲》,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同时,通过教师评价、同学互评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欣赏溜冰圆舞曲》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理解并感受《溜冰圆舞曲》的旋律与节奏。
2. 让学生通过作业,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感受,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小组讨论与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作业内容作业核心内容:学生需对《溜冰圆舞曲》进行详细的听赏和分析,并完成以下任务:1. 听赏:学生需完整地聆听《溜冰圆舞曲》至少三次,每次听赏后需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联想。
2. 节奏分析:分析乐曲中的主要节奏型,并尝试用简单的图形或文字描述出来。
3. 旋律感受:分析乐曲的主旋律,并尝试在五线谱上标出主要音符。
4. 情感体验:小组合作,探讨乐曲中蕴含的情感,以及它如何通过音乐元素表达出来。
5. 创作活动:结合《溜冰圆舞曲》的某一部分,创作一个短小的音乐故事或舞蹈构思。
具体步骤:1. 学生在家中利用音乐播放器或学校提供的在线资源,进行《溜冰圆舞曲》的听赏。
2. 记录下每次听赏的感受和联想,可以以文字、绘画或简单图形的方式呈现。
3. 分析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可借助五线谱或节拍器辅助分析。
4. 分小组进行情感体验的探讨,并记录下小组的讨论结果。
5. 创作活动需结合小组内成员的意见,形成统一的构思或故事。
三、作业要求1. 听赏感受需真实、详细,能够反映出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2. 节奏分析和旋律感受需准确,可适当辅以图示帮助说明。
3. 情感体验部分需小组合作完成,讨论过程需有记录,结果需体现小组共识。
4. 创作活动需有新意,能够体现出学生对《溜冰圆舞曲》的理解和创意。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听赏感受、分析准确性和创作活动的质量进行评价。
2. 小组间的互评也是评价的一部分,互评时需关注小组的合作情况和讨论结果的共享程度。
3.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能力的一部分成绩。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的评阅,并给出反馈和建议。
2. 对于优秀作业和创意构思,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
《欣赏溜冰圆舞曲》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溜冰圆舞曲》的欣赏学习,增强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升音乐表现力和对作品情感的理解。
学生能够初步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学会运用语言描述和记录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
二、作业内容本次作业以欣赏《溜冰圆舞曲》为核心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音乐背景介绍:学生需了解《溜冰圆舞曲》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及作品风格等信息。
2. 音乐欣赏:学生需完整地聆听《溜冰圆舞曲》,并尝试从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感受作品。
3. 情感体验记录:学生需在欣赏过程中,记录下自己的情感体验,如对音乐的感受、对旋律的想象等。
4. 音乐元素分析:学生需分析乐曲中使用的音乐元素,如和声的运用、乐器组合的特点等。
三、作业要求本次作业要求学生:1. 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作业设计《欣赏溜冰圆舞曲》三、作业要求本次作业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1. 独立完成音乐背景的查阅和了解,对《溜冰圆舞曲》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及作品风格等信息进行整理,并形成文字记录。
2. 在课堂或家庭环境中,保持专注地聆听《溜冰圆舞曲》,尝试理解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等元素,对音乐进行初步的赏析。
3. 在欣赏过程中,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情感体验,包括对音乐的感受、对旋律的想象等,尽可能地详细描述自己的体验。
4. 分析乐曲中使用的音乐元素,如和声的运用、乐器组合的特点等,尝试理解这些元素如何影响音乐的情感表达。
5. 作业需按时提交,并保持整洁、清晰,字迹工整。
四、作业评价本次作业的评价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1. 学生对《溜冰圆舞曲》音乐背景的了解程度和整理的准确性。
2. 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对音乐的感受和记录的详细程度。
3. 学生对音乐元素的分析和理解程度。
4. 作业的整洁度、清晰度和字迹工整度。
五、作业反馈在完成作业后,老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
对于优秀的作业,老师将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存在问题的作业,老师将给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欣赏溜冰圆舞曲》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旨在使学生能够:1. 欣赏《溜冰圆舞曲》并初步了解其音乐特点和背景。
2. 感受乐曲中旋律、节奏和音色等音乐要素的魅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二、作业内容本节课的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聆听《溜冰圆舞曲》:学生需在家中利用网络资源,完整地聆听《溜冰圆舞曲》,并尝试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 音乐知识学习:学生需了解圆舞曲的基本特点和风格,以及《溜冰圆舞曲》的创作背景和作者信息。
3. 感受乐曲节奏:学生需尝试通过敲击桌面、拍手或使用节拍器等方式,感受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变化。
4. 创作与表达: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小型圆舞曲片段,可以是通过简单的手势或小型的舞蹈动作来表达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三、作业要求为保证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效果,特提出以下要求:1. 聆听时要专心,尽量不受外界干扰,充分感受音乐的魅力。
2. 音乐知识学习要全面,不仅要知道圆舞曲的基本特点,还要了解《溜冰圆舞曲》的详细信息。
3. 感受乐曲节奏时,要注意节奏的准确性和韵律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
4. 创作与表达环节,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独特的方式表达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5. 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保证字迹工整、内容完整。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聆听记录的完整性:是否完整地记录了聆听过程中的感受和想法。
2. 音乐知识掌握程度:是否全面了解了圆舞曲的基本特点和《溜冰圆舞曲》的详细信息。
3. 节奏感受的准确性:是否准确地感受到了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变化。
4. 创作表达的独特性:是否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5. 作业完成度及整洁度:作业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字迹是否工整,内容是否完整。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反馈,针对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提出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音乐欣赏和学习任务。
溜冰圆舞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欣赏《溜冰圆舞曲》使学生了解歌曲的特点和风格。
2、过程与方法:完整而充分地聆听《溜冰圆舞曲》,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体验与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音乐艺术的习惯。
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体会《溜冰圆舞曲》所表现的音乐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体验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特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一、聆听选择乐曲片段导入课题。
请学生模仿滑旱冰的动作,并为此选择合适的配乐。
选择乐曲片段:
①《蓝色的探戈》。
②《溜冰圆舞曲》第一小圆舞曲主题a。
分析:①滑冰动作作出强弱弱的规律。
②圆舞曲的节奏特点。
③聆听a主题,体验节奏及速度。
老师:在19世纪后半叶的巴黎,溜冰和圆舞曲都很盛行。
成为上流社会的社交活动之一。
这时法国著名的作曲家瓦尔德退费尔,将二者巧妙的融合,写成了《溜冰圆舞曲》,这也成了他的代表作品,流传至今便成了经典作品。
同学们,想不想看看花样画饼运动员的精彩展示?好!请同学们在欣赏的同事,仔细聆听,用心体验,才能享受音乐之美。
二、完整聆听《溜冰圆舞曲》。
老师:溜冰运动员的表现精彩吗?(学生:精彩)让我们用掌声向他们表示感谢。
三、分段赏析。
四、小结。
2。
溜冰圆舞曲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情感目标:1.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理解力,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知识目标:2.能听出圆舞曲的节拍,了解圆舞曲,并能用哼唱、打击乐器及肢体语言来表现。
能力目标:3.通过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培养学生创造音乐的能力。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欣赏时能听出三拍子。
教学难点:用哼唱、乐器及肢体语言来表现乐曲。
3教学过程(一)、音乐活动《冬不拉》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欢乐而活泼的歌曲,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动起来。
集体舞表演《冬不拉》(二)欣赏《溜冰圆舞曲》这首乐曲和冬不拉有什么不同?1、学生初听《溜冰圆舞曲》第一主题。
听到这首乐曲你想到什么情景?(跳舞)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优美、活泼、欢快……)板书音乐情绪:优美、活泼、欢快2、学生再听第一主题这首乐曲是几拍子?(三拍子)板书节拍:三拍子给他取了什么名字?这首乐曲表现了溜冰者在冰上玩耍的情景,那我们就为他取名叫做《溜冰圆舞曲》板书课题《溜冰圆舞曲》3、学生再次聆听第一主题学生听音乐模仿溜冰动作。
学生想想用什么乐器伴奏让乐曲变得更热闹,更好听呢?(三角铁、串铃、铃鼓)板书乐器:三角铁、串铃、铃鼓学生讨论用什么样的节奏给音乐伴奏呢?学生讨论板书乐器节奏型三角铁3/4 X 0 0 X 0 0 X 0 0串铃3/4 X X X X X X X X X铃鼓3/4 00 X 0 0 X 0 0 X4、听音乐学生伴奏5.教师范唱,学生跟唱,教师弹钢琴,学生听音乐哼唱6.拓展要求学生分组表演,可以边哼唱边跳,可以边哼唱边敲打击乐器,也可以用溜冰的动作表演。
7.聆听全曲要求,当学生听到熟悉的第一主题旋律的时候就哼唱,伴奏用动作(拍手、踏脚)来表现。
学生完整地欣赏。
这首乐曲的作者是法国作曲家瓦尔德退费而,有人将他称作“法国的施特劳斯”,为什么称他“法国的施特劳斯”呢?因为施特劳斯是世界上非常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但他不是法国人,他是奥地利人。
溜冰圆舞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欣赏《溜冰圆舞曲》使学生了解歌曲的特点和风格。
2、过程与方法:完整而充分地聆听《溜冰圆舞曲》,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体验与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音乐艺术的习惯。
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体会《溜冰圆舞曲》所表现的音乐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体验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特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一、聆听选择乐曲片段导入课题。
请学生模仿滑旱冰的动作,并为此选择合适的配乐。
选择乐曲片段:
①《蓝色的探戈》。
②《溜冰圆舞曲》第一小圆舞曲主题a。
分析:①滑冰动作作出强弱弱的规律。
②圆舞曲的节奏特点。
③聆听a主题,体验节奏及速度。
老师:在19世纪后半叶的巴黎,溜冰和圆舞曲都很盛行。
成为上流社会的社交活动之一。
这时法国著名的作曲家瓦尔德退费尔,将二者巧妙的融合,写成了《溜冰圆舞曲》,这也成了他的代表作品,流传至今便成了经典作品。
同学们,想不想看看花样画饼运动员的精彩展示?好!请同学们在欣赏的同事,仔细聆听,用心体验,才能享受音乐之美。
二、完整聆听《溜冰圆舞曲》。
老师:溜冰运动员的表现精彩吗?(学生:精彩)让我们用掌声向他们表示感谢。
三、分段赏析。
四、小结。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