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的议程设置
- 格式:ppt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13
浅析微博平台的议程设置功能7152522 蒋芮“议程设置”理论在1972年由麦库姆斯与肖提出。
他们在《理论季刊》上发表的《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一文,内容是关于1968年总统选举期间就传播媒介的选举报道对选民的影响所做的一项调查研究的总结。
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在传统的媒体报道中,议程设置功能得到了很大的体现。
公众每日阅读的纸质报纸或者期刊杂志上,就有许多由传统媒体进行首发并为公众设置议题的报道,而在新媒体占主导的今天,在我国,微博成为了有力的消息传播媒介,议程设置有时还带有一些舆论导向的功能。
2021年5月12日,北京电影界发生了惊人一幕,著名制片人方励,为吴天明遗作《百鸟朝凤》,通过微博网络直播平台进行直播,因为影片的惨淡票房,他双腿下跪,跪求全国影院经理帮忙为《百鸟朝凤》排片。
他说,我这是真情下跪,为中国电影下跪。
这一举动很快在微博上成为热点,在微博评论中,许多看完《百鸟朝凤》的观众自发成为影片“志愿者”,表示要带家人和朋友再看一遍,观众们纷纷呼吁增加排片。
方励深夜为《百鸟朝凤》下跪,已感动了数位电影院经理。
成都王府井电影院经理表示,从5月13日开始,我们还要增加《百鸟朝凤》的放映场次。
此次事件,我们不得不感叹新媒体时代的力量,新闻热点可以在公众中延续讨论一到两月,而这次的下跪事件通过微博制造议题,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自从以互联网为首的新媒体普及以来,公众有了更大的话语权。
网络的时效性、全时性、内容的海量性、开放性、传播过程的交互性、双向性,还有传播方式的虚拟性,都为网民的言论与监督权利开辟了新的空间。
从早期的BBS到后来的博客、博客,到如今的微博,无不是“公民新闻”和“设置议题”的发源地。
而这一功能在我国当下盛行的微博时代中特别显著。
微博可以使用户通过网页、手机、IM软件和API等方式发送图片和文字信息,不受任何时间地点的限制。
CAIXUN 财讯-79-议程设置功能之于微博的再思考□ 云南财经大学传媒学院 王鸿泽 郭沛然 / 文微博发展至今已经从单纯的互联网产品成为了符合社会属性的媒体工具,它正改变并影响着人们的信息获取渠道与社会交往。
人们之前更倾向于通过传统媒体单向获取信息,微博等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单向传播的局面。
议程设置理论是在传统大众传播环境下所提出的,而微博使信息快速的传递与繁殖,更能突出议题的显著性。
探究微博的议程设置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利用微博,使其在大众传播等领域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微博 议程设置 信息议程设置理论由美国学者麦库姆斯于1972年提出,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即大众传媒虽然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的具体意见,但可以通过安排相关的信息和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所关注事实的先后顺序。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和自媒体时代的深入,微博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
人们通过微博作为受传者获取讯息,也可以作为信源传播讯息,成为传播行为的引发者,这种双向互动机制打破了传统媒介缺乏反馈机制的线性传播模式,使得个体网民、新媒体亦或是传统媒体等都能够表达各自的意见,成为议程设置的主体。
当他们所传达的信息裂变式的传播,并成为热门话题,就将形成有力的社会影响。
可以说微博已在大众传播领域发挥着重要影响。
微博议程设置的新特征议程设置理论本是基于传统媒介环境下所提出的,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传统大众传媒的这一理论非但没有衰退,反而适应了新媒介环境下的发展,并在微博等新媒体中产生了新的特点。
主体的多样。
传统的媒介环境下大众传播媒体是议程设置的单一主体,其对议题有着有力的把控,而在微博中大众传媒已不再是唯一信源。
微博的议程设置通过实时热搜榜与热门话题榜表现出来,但实际上微博的后台工作人员可以掌控实时榜单,成为议程设置有形的主体。
此外,拥有众多粉丝的知名博主也是微博议程设置的主体之一,其发布的信息会在关注者中以裂变式的方式传播开来,引起广泛关注。
浅议微博环境下的议程设置作者:杨玮来源:《今传媒》2012年第12期摘要:与传统媒介相比,微博短小简便,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渠道多元化,它使个人在信息传播和意见表达方面发挥更大的能动性,并使受众拥有了更多自主选择新闻来源的权利,传统媒体设置“议事日程”的基础在微博环境下被打破,适用于传统媒介的议程设置理论已不再继续适用于微博传播。
关键词:议程设置;草根性;公众关注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12-0116-02一、引言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的重要社会功能和效果之一。
20世纪70年代,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肖通过研究发现,传播媒介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中;传播媒介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
根据这种高度对应的相关关系,麦库姆斯和肖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形成社会“议事日程”的功能,传播媒介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公众瞩目的焦点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
大众传媒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利益,对现实环境中的新闻事件进行有选择的报道,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传媒的议程安排,是大众媒介对真实环境的重新建构和阐释。
现如今微博已经以一股不可逆转的风潮席卷全球,它的诞生改变了传统媒介较为单一的传播方式。
与传统媒介相比它短小简便,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渠道多元化,使个人在信息传播和意见表达方面发挥更大的能动性,并使受众拥有了更多自主选择新闻来源的权利,传统媒体设置“议事日程”的基础被打破,适用于传统媒介的议程设置理论已不再继续适用于微博传播。
二、微博环境下议程设置功能的弱化(一)背对脸的交流方式与一般的网络面对面交流不同的是,微博传播中信息的传递者基本上是呈现一种背对脸的交流。
微博世界中,你关注或者浏览某位博主的微博时,对方不会知道你是谁,自由的选择要关注的对象,关注对象的状态更新就会显示在你的个人空间中,而关注对象本人却可以不主动和你交流。
传播与版权CHUANBO YU BANQUAN - 70 -2022年第1期 总第104期微博舆情中网络议程设置的关联思考◎ 李曹菱[摘要]在当前碎片化阅读现象较为明显的社交媒体时代,微博舆情与网络议程设置存在怎样的关联?本文首先阐述网络时代下议程设置理论的更迭,其次分析微博舆情发展与网络议程设置的关联,最后得出网络议程设置在微博舆情中的关联特征。
[关键词]微博舆情;网络议程设置;关联;思考在当前碎片化阅读现象较为明显的社交媒体时代,微博作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网络社交平台,其中的舆情事件往往反映了正反两面的社会现象与问题,容易引起公众在微博等社交网络议程中的互动传播。
微博舆情与网络议程设置存在怎样的关联?微博舆情事件中的媒介议程设置具有哪些关联特征?微博舆情中的议程网络对现实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笔者认为,网络议程设置与微博舆情发展的关联体现在政府、网络媒体和公众议程设置对舆论引导、社会机制完善、相关人员自我行为约束的影响上。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关于网络议程设置的效果研究成为当今学者研究的热门领域,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考察了网络议程设置理论对公众认知的显著性影响[1]。
然而,学界关于网络议程设置引导微博舆情走向的研究并不丰硕。
当然,已有学者关注该领域研究,尝试探讨社交媒体舆情事件中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传统与网络媒介间议程的相关性、网络议程设置对热点事件的影响等问题,例如,郝帅等人通过“李文星事件”对媒体与公众议程网络进行影响分析[2]等。
但目前学界较少从网络议程设置对微博舆情走向的现实关联视角进行研究,而本研究视角正立足于此,体现了一定的独特之处。
一、网络时代下议程设置理论的更迭传统的媒介议程设置被认为对社会舆论导向具有一定的影响。
早在1922年,沃尔特·李普曼认为公众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大多来源于大众媒体的报道,营造出刻画于受众大脑的“拟态环境”[3],这一思想与议程设置理论具有相似的逻辑。
微博对政策议程设置的影响路径分析
一、微博对政策舆论的塑造作用
二、微博为政策制定提供信息支持
微博作为社交媒体平台,聚集了海量的用户和信息资源。
政策制定者通过关注公众和专家学者等意见领袖的微博账号,快速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料和意见建议,为政策制定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微博上的用户可以通过发布和参与话题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审核微博中有价值的内容,了解公众对政策问题的看法和反馈,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四、微博作为政府宣传工具
政策制定后,需要通过各种宣传渠道进行宣传推广,微博具有广泛的受众和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可以作为政府宣传的重要渠道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微博发布政策背景、政策内容、政策宣传片等相关信息,引导公众理解和支持政策。
五、微博推动政策落地
政策的成功实施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和支持,微博作为社交媒体平台,可以促进政策的落地。
政府可以通过微博开展信息沟通、解答疑问、发布政策执行情况等活动,增强公众对政策的认知度和理解度,提高政策的执行效果。
综上所述,微博对政策议程的设置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路径,可以通过塑造舆论、为政策制定提供信息支持和参考依据、作为政府宣传工具和推动政策落地等方式,助力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民生幸福指数。
新媒体xinmEiti- 105 -党报官方微博话题议程设置浅析——以《江西日报》官方微博为例邓振洋(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湖北 武汉 330100)[摘要] 《江西日报》是中共江西省委的机关报,也是江西日报社的旗舰报纸,在江西的新闻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江西日报》的官方微博,是《江西日报》作为党报向新媒体行业进军的重要阵地。
研究《江西日报》官方微博话题议程设置的特点,不仅有助于了解新媒体时代党报的舆论引导方向,而且能管中窥豹,为其他媒体提供借鉴和例证。
文章通过江西省“两会”这一全省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为例子,研究《江西日报》官方微博在话题议程设置方面的特点。
[关键词] 议程设置;《江西日报》;党报官方微博;话题[中图分类号] G2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3X(2019)02-0105-03一、研究背景、理论支撑与研究范式概述(一)研究背景党报作为党的机关报,是党对内对外宣传的途径和窗口,长期以来发挥着耳目喉舌的作用。
党报作为典型的传统纸媒,有着公信力高、高素质人才凝聚力强、舆论引导能力强、组织完善等特点。
历来党报尤其是中央一级的党报如《人民日报》的报道,是观察中国政治改革的窗口和风向标。
本文以江西省内最有影响力的党报——《江西日报》作为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管中窥豹考察党报官方微博的议程设置情况。
为使研究具象化,特选取江西省“两会”这一省内的典型政治事件作为案例进行研究。
(二)议程设置理论1. 理论概述。
大众传播的研究,在主张以经验事实出发运用经验性方法研究传播学派的经验学派研究看来,主要是研究大众传播的效果,因此效果研究是大众传播研究的重要方面,而议程设置理论就是属于效果研究中的适度效果论。
议程设置理论是美国的麦库姆斯和肖在研究1968年美国总统大选时发现,并于1972年提出的一种理论假说。
在他们发表的论文《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中提到了议程设置的概念:“大众传播具有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表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议微博“热门话题”中的议程设置功能作者:杨美容来源:《今传媒》2012年第06期摘要:在web2.0时代,微博以其强大的互动性、参与性、娱乐性、快捷性等传播特征,迅速成了网民的新宠儿,每天都有不同的公共事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微博主页上设有的“热点话题”无疑成了网民进行大讨论的平台。
网络传播的交互性和海量性突破了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系统,而微博本身的特质以及“热点话题”的聚集性体现了另一种强大的议程设置功能。
关键词:议程设置;热门话题;人文关怀;舆论导向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6-0100-02一、引言很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很多并不起眼的新闻事件经由网络讨论后便开始引起其他媒体的重视,例如“三亚宰客门”、2012年两会开展时热门提案、3.15打假等。
很显然,这得益于微博、贴吧、社区等网络虚拟空间背后的推动作用。
新浪、网易、腾讯、搜狐等等的微博主页都设有类似“热点话题”的公告栏,用来提供最新被广泛关注的事件,这无疑为网民提供了快速获取信息并参与讨论、表达看法的渠道。
强大的交互性、便捷性和聚集性使网友的参与度远远超过贴吧、论坛等,其更凸显了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功能。
每次突发事件设置新的主题,网络媒体都以一种强硬的方式设置议程,引导大家在此时讨论这个话题[1]。
本文将从“热门话题”出发,探讨议程设置机构如何实现议程设置功能正面效应。
二、“热门话题”与“议程设置功能”“议程设置功能”最早见于美国传播学家M.E.麦克卢汉和D.L.肖发表的一篇名为《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的论文中。
该文提出,大众传媒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当中;传媒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就越高[2]。
“议程设置”意味着传播媒介作为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不仅是重要的信息源,也是重要的影响源。
在微博传播中,微博快速发言的自由以及“评论”、“转载”功能让每一个微博用户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评论者、再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