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微博舆论引导中的议程设置
- 格式:pdf
- 大小:343.32 KB
- 文档页数:5
微博时代学会设置议程——由政务微博感网络政务
邬骏跃
【期刊名称】《宁波通讯》
【年(卷),期】2012(000)013
【摘要】2011年12月底,市委外宣办确定宁波市卫生局为首批政务微博上线单位。
市卫生局在新浪上注册“宁波卫生”账户(以下宁波卫生均指微博账户)。
2月下旬正式对外发布信息、回应网友关切。
运行一段时间后,明显感到,政务微博的核心价值要素是“权威”,而这个核心价值并不是与生俱来或一成不变的,而是通过正确的信息发布与回应建立起来的。
在微博时代,政府部门更应当通过主动设置议程,建立和维护这一“权威”。
结合宁波卫生运行实践谈一些体会。
【总页数】3页(P50-52)
【作者】邬骏跃
【作者单位】宁波市卫生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67.6
【相关文献】
1.多重议程设置影响下的政务微博舆论引导 [J], 任莉
2.增强政务微博议题、议程设置能力的思考 [J], 李婷婷
3.多重议程设置互动下政务微博舆论引导的困境与出路 [J], 汪青云;金懿
4.政务微博参与网络议程设置机制研究 [J], 柴红
5.政务微博第三层次议程设置效果研究——突发事件中的政府、媒体和公众议程网络 [J], 陈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博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新特征及其成因研究贺小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传播研究与发展中心 230026)【摘要】Web2.0时代,微博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交互方式诞生,它挑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和人们接受信息的习惯,更对经典的传播学规律和理论发起了冲击,议程设置亦在其中。
那么在这种新的媒体形式下,议程设置理论将何去何从?本文将从微博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主体分析、特点分析,以及特点成因分析的角度阐释议程设置理论的新发展。
【关键词】微博;议程设置;公共事件;新浪微博006年的美国,twitter诞生,一种全新的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平台迅速铺天盖地的蔓延全球。
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告诉任何人你在做什么,或者知道别人在做什么。
紧接着,twitter风吹到中国,以“微博”( Micro Blog)的身份重装亮相,并瞬间抢占了互联网的地盘。
“饭否网”、“嘀咕网”、“喷嚏网”……这些以微博为主业,专门分享他人此刻心事的小网站层出不穷。
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在线主流人群的视野。
微博在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便捷的交流、分享快乐的同时,更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种重要的变化,即媒体本身主导信息内容和传播方向的功能被进一步弱化,人人都有机会成为设置议程的意见领袖。
传统的议程设置告诉我们“想什么”,但很难左右我们“怎么想”,如今到了微博时代,受众能否走出“洞穴”?将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一、几种微博议程设置主体分析微博信息具有非常典型的随意性、碎片化的特点,“分享”是发微博者最主要的心理愿望。
议程设置这个传播学古老而经典的定义似乎和年轻的微博交集甚少,然而通过对微博信息整合、分类、观察不难发现,微博中的议程设置主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媒体主动设置议程所谓媒体主动设置议程,就是媒体本身作为微博用户,在微博平台上发布信息,以期待其他用户的聚焦和关注。
微博在热点事件中的议程设置功能研究作者:刘博深来源:《新媒体研究》2018年第11期摘要网络传播时代,微博以其自身的特点重新建构了一种强大的议程设置功能。
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以北京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为个案,探讨微博热点事件议程设置的形成机制及特点,并对提升微博议程设置功能的效果提出建议。
关键词网络传播;微博;议程设置理论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1-0018-02随着网络传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新闻热点事件在网络平台最先曝出,经网民不断热议后逐渐升温,引发其他媒体重视。
而每次公共突发事件的发生,网络媒体都在议程设置功能上发挥了巨大效果。
本文就以2017年引爆网络的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为样本,探讨微博如何实现议程设置。
1 网络传播环境下的议程设置在传统媒体为主的时代,议程设置发挥功能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媒介自身掌握社会主要的、大量的信息资源,通过发挥把关功能的同时进行议程设置;二是传统媒体的反馈能力弱,受众大多只是接受媒体传播给自己的信息。
新媒体的出现,展现出了不同的传播特点:一是新媒体具有自主性,网民只要依托于互联网和手机,随时随地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话语权不再只由媒介组织掌握,而是分散到每个大众手中,这种自主性传播使得网络传播环境下很难再出现像传统媒体那样高度集中的议程设置;二是新媒体具有强大的交互性,任何网络用户都可以随时发布信息,也随时可以收获反馈,传播方式从单向传播变为双向甚至多向传播,单方向的议程设置作用被削减了,取而代之的是多角度的议程讨论;三是新媒体传播具有强大的及时性,传播者使用网络进行的信息发布、回复、评论等一系列活动几乎是瞬间完成,许多突发事件发生后,大量相关信息瞬间涌入,以至于出现了媒体来不及进行议程设置的情况。
2 微博议程设置的形成机制1)微博用户的议题设置。
微博的议程设置离不开微博个人用户的参与,微博用户的议题发布及被选择是微博议程设置形成的前提。
“大V”微博传播中“议程设置”角色探析作者:张芳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17年第07期【摘要】自媒体时代微博大V的“议程设置”扮演着多重角色:一方面,微博大V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舆论引导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有些大V社会责任感淡化,也有影响力被滥用的倾向,并产生一系列社会负面效应。
基于此,本文探讨了一些微博大V“议程设置”角色存在的问题,认为我们必须对“微博大V”产生的一系列社会影响有一个冷静的思考,并对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规范。
【关键词】大V微博传播议程设置角色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社科界2016年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互联网+”驱动下陕西地级市政府微信公众号运营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6C066。
微博大V“议程设置”的正面角色微博作为自媒体的典型代表,通过信息的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形成并引导舆论。
而微博大V作为微博平台上最为活跃的力量,他们能言善辩、见解独到、击中要害,其言论很容易引起大批粉丝的共鸣和附和。
因而,在很多时候,他们在形成舆论、反映舆论、引导舆论的过程中,扮演着积极、举足轻重的角色。
1.充当社会扩音器,正确引导舆论一般而言,微博大V拥有动辄几十万、成百万乃至上千万粉丝,因而成为爆料者求助的对象。
与普通的网民相比,微博大V手里有不仅有“麦克风”,而且还有“扩音器”,即他们不仅自己掌握着信息发布主导权,也通过转发、评论自己感兴趣的普通网民的微博而使其他公众的社会声音在短时间内得到空前传播与广泛关注,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媒体对单一呆板话题的议程设置局面,促进了多元化价值观的表达,影响了社会舆论的走向。
大V们通过自己的力量,传递一些被掩盖事件的真相,使真相迅速被澄清,才不至于让网络谣言满天飞,不至于让事情传播过程中加入个人恶意观点、制造谣言,误导民众的局面不受控制。
他们在网络虚拟的空间里,充分发挥舆论领袖的影响力,在互动交流和多级传播过程中影响和感染其他网民,积极引导舆论。
当舆论引帥1WJI攥2018-03-07 17:54:16 声屏世界2017 年12 期伍一帆:在当前的舆论生态中,传统主流媒体是舆论的主要引领者,互联网是舆论斗争的主战场。
而网络舆论出现了不确定性、引导能力弱、价值媚俗等问题,需耍网络舆论引导者建立预警机制实现精准引导,双向交流实现正面引导,多种视角实现贴近引导,遏制谣言实现及时引导,端正价值观实现理性引导。
关键词:网络舆论引导问题对策舆论是公民在某时间与地点,对某行为公开表达的内容,基本趋于一致的信念、意见和态度的总和。
①它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既可以约束个人或群体的行为,同样也可以鼓励个人或群体的行为。
新闻媒体Z所以在社会生态中地位重要,就因为新闻和信息传播是形成舆论的基础,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当前的媒体舆论生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多,传播主体越来越多样, 舆论生态也越来越复杂。
在互联网普及的当下,舆论生态呈现哪些特征?一、传统主流媒体是舆论的主要引领者。
我国的传统主流媒体是指现有的党报、党台、党刊和国家通讯社等。
这些媒体肩负着“髙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 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屮外、沟通肚界”职责和使命,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和喉舌,是舆论引导的主力军。
这些媒体有着成熟的舆论信息发布机制,形成了完善的舆论信息发布渠道,具备健全的舆论信息发布把关体系,能够保障正确的舆论方向,具有高度的公信力、权威性。
这些媒体有专业的新闻内容生产者,他们发布的舆论信息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手段多样、可信度高。
职责所在、机制保障、人才聚集是传统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上的天然优势。
在舆情迷雾中,能开风气之先河,在舆论纷争中,能一锤定音。
如广播电视媒体有声音、有图像、有现场,其发布的信息具有不可辩驳的真实性、可证性,是舆论引导的最有力工具。
二、互联网是舆论斗争的主战场。
浅议微博环境下的议程设置作者:杨玮来源:《今传媒》2012年第12期摘要:与传统媒介相比,微博短小简便,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渠道多元化,它使个人在信息传播和意见表达方面发挥更大的能动性,并使受众拥有了更多自主选择新闻来源的权利,传统媒体设置“议事日程”的基础在微博环境下被打破,适用于传统媒介的议程设置理论已不再继续适用于微博传播。
关键词:议程设置;草根性;公众关注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12-0116-02一、引言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的重要社会功能和效果之一。
20世纪70年代,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肖通过研究发现,传播媒介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中;传播媒介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
根据这种高度对应的相关关系,麦库姆斯和肖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形成社会“议事日程”的功能,传播媒介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公众瞩目的焦点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
大众传媒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利益,对现实环境中的新闻事件进行有选择的报道,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传媒的议程安排,是大众媒介对真实环境的重新建构和阐释。
现如今微博已经以一股不可逆转的风潮席卷全球,它的诞生改变了传统媒介较为单一的传播方式。
与传统媒介相比它短小简便,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渠道多元化,使个人在信息传播和意见表达方面发挥更大的能动性,并使受众拥有了更多自主选择新闻来源的权利,传统媒体设置“议事日程”的基础被打破,适用于传统媒介的议程设置理论已不再继续适用于微博传播。
二、微博环境下议程设置功能的弱化(一)背对脸的交流方式与一般的网络面对面交流不同的是,微博传播中信息的传递者基本上是呈现一种背对脸的交流。
微博世界中,你关注或者浏览某位博主的微博时,对方不会知道你是谁,自由的选择要关注的对象,关注对象的状态更新就会显示在你的个人空间中,而关注对象本人却可以不主动和你交流。
公共热点事件中微博舆论引导策略探析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博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参与讨论的重要平台。
在公共热点事件中,微博舆论的影响力不可忽视,而对微博舆论的引导策略也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探析在公共热点事件中,如何进行微博舆论引导,以及引导策略的有效性与局限性。
一、公共热点事件下的微博舆论特点在公共热点事件中,微博舆论常常呈现出高度关注、观点多元、情绪激烈等特点。
公共热点事件通常涉及社会民生、政治经济等重要领域,因此受到广泛关注,微博上涌现出大量讨论相关话题的帖子和评论。
微博用户的观点多元,他们有不同的身份、背景、立场和情绪,因此在微博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立场和观点。
由于公共热点事件常常引发社会关注和热议,因此微博舆论也往往带有情绪化的倾向,情绪化的评论和言论很容易在公共热点事件中出现。
二、微博舆论引导的策略针对公共热点事件中的微博舆论,可以采取一系列引导策略来引导微博舆论的发展方向。
这些引导策略包括:1. 增加信息透明度在公共热点事件中,信息的透明度对于引导微博舆论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发布相关权威机构的消息、数据、调查结果等信息,来提供更多的信息透明度,引导微博用户从更全面、客观的角度理解事件。
增加信息透明度也可以减少谣言和不实信息的传播,降低舆论的情绪化倾向。
2. 引导理性表达由于公共热点事件往往会引发微博用户的强烈情绪,所以引导微博用户理性表达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发布理性客观的信息、引导讨论焦点、提倡平和理性的言论等方式,来引导微博用户保持理性,避免情绪化的言论。
3. 加强舆论引导帖子在微博上发布一些舆论引导帖子,引导微博用户对事件进行理性、客观的讨论和评论,对于引导微博舆论是非常有效的。
这些舆论引导帖子可以是权威机构发布的官方声明、权威专家撰写的分析评论,也可以是普通微博用户的理性观点和分析,它们都可以对调整和引导微博舆论发挥积极作用。
4. 设立互动平台为了更好地引导微博舆论,可以设立互动平台,让微博用户可以在平台上进行讨论和反馈。
民间舆论场域中失效的议程设置与极化的网络群体——基于“江歌事件”新浪微博数据的内容分析民间舆论场域中失效的议程设置与极化的网络群体——基于“江歌事件”新浪微博数据的内容分析引言:在当今社会,网络成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舆论传播渠道,其迅速传播、广泛参与的特点为各类事件的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带来了新的挑战。
本文以“江歌事件”为例,通过对新浪微博数据的内容分析,探讨了民间舆论场域中议程设置的失效和网络群体的极化现象。
一、民间舆论场域中的议程设置失效民间舆论场域是指由广大民众参与的舆论交流空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社交媒体平台。
在传统媒体传播话语主导的时代,议程设置通常由少数资讯机构掌控。
然而,网络时代的到来打破了这种格局,使得民间舆论场域中的议程设置变得更加复杂。
在“江歌事件”中,部分网络用户利用新浪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通过发布与转发相关内容来设置议程。
过程中,一些关键因素导致了议程设置的失效。
首先,信息获取与传播速度过快。
在事件刚发生时,相关信息并不完整,但网络用户往往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绪,导致了一些错误的信息被当作事实传播,进而误导了舆论场域中的讨论。
其次,舆论场域中存在着泛滥的谣言和虚假信息。
在“江歌事件”中,一些网络用户传播了关于案件的虚假信息,进一步混淆了真相。
谣言的传播不仅降低了民众对信息的准确性的判断能力,也加剧了民众情绪的波动,使得事件的讨论更加极化。
最后,舆论场域中存在着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和情绪化因素。
在“江歌事件”中,事件当事人林某的言论和形象被不同网络群体赋予了不同寓意和解读。
一些网络用户对林某持有同情和支持态度,而另一些则对林某抱有敌意和指责。
这种个人主观色彩和情绪化因素进一步加剧了舆论场域的极化现象。
二、网络群体的极化现象网络群体是指在网络上形成的由一群用户组成的特定社会集体。
在“江歌事件”的舆论场域中,可以观察到网络群体的极化现象。
首先,网络群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对立。
一方面,一些网络群体认为林某是受害者,呼吁为其伸张正义;而另一方面,也有网络群体认为林某是犯罪嫌疑人,主张对其严惩。
公安院校微博舆情引导对策探索
张明旺
【期刊名称】《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27)006
【摘要】公安院校微博舆情具有对象特殊、内容复杂及影响巨大等特殊性,利用微博进行舆情的引导具有特定优势,但公安院校在微博舆情引导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必须提高对公安院校微博舆情的思想认识和重视,健全管理机构和队伍,建立完善的微博舆情处置预案和机制,加强公安院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
【总页数】5页(P44-48)
【作者】张明旺
【作者单位】四川警察学院四川泸州64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523.34
【相关文献】
1.微博时代公安院校应对媒体和舆论引导策略研究 [J], 雷雅敏
2.微博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引导研究——以政治敏感信息的监测与引导为例 [J], 姜赢;万里鹏;张婧;葛思坤
3.微博时代公安院校应对媒体和舆论引导策略 [J], 雷雅敏
4.新冠肺炎网络舆情的生成机理与路径引导——以新浪微博社区舆情为例 [J], 郭
明飞;王暾
5.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及处理对策探索 [J], 宫富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议微博“热门话题”中的议程设置功能作者:杨美容来源:《今传媒》2012年第06期摘要:在web2.0时代,微博以其强大的互动性、参与性、娱乐性、快捷性等传播特征,迅速成了网民的新宠儿,每天都有不同的公共事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微博主页上设有的“热点话题”无疑成了网民进行大讨论的平台。
网络传播的交互性和海量性突破了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系统,而微博本身的特质以及“热点话题”的聚集性体现了另一种强大的议程设置功能。
关键词:议程设置;热门话题;人文关怀;舆论导向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6-0100-02一、引言很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很多并不起眼的新闻事件经由网络讨论后便开始引起其他媒体的重视,例如“三亚宰客门”、2012年两会开展时热门提案、3.15打假等。
很显然,这得益于微博、贴吧、社区等网络虚拟空间背后的推动作用。
新浪、网易、腾讯、搜狐等等的微博主页都设有类似“热点话题”的公告栏,用来提供最新被广泛关注的事件,这无疑为网民提供了快速获取信息并参与讨论、表达看法的渠道。
强大的交互性、便捷性和聚集性使网友的参与度远远超过贴吧、论坛等,其更凸显了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功能。
每次突发事件设置新的主题,网络媒体都以一种强硬的方式设置议程,引导大家在此时讨论这个话题[1]。
本文将从“热门话题”出发,探讨议程设置机构如何实现议程设置功能正面效应。
二、“热门话题”与“议程设置功能”“议程设置功能”最早见于美国传播学家M.E.麦克卢汉和D.L.肖发表的一篇名为《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的论文中。
该文提出,大众传媒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当中;传媒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就越高[2]。
“议程设置”意味着传播媒介作为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不仅是重要的信息源,也是重要的影响源。
在微博传播中,微博快速发言的自由以及“评论”、“转载”功能让每一个微博用户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评论者、再传者。
从公安微博的视角浅析涉警事件的网络舆情引导作者:王开明来源:《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2017年第08期摘要:本文从公安微博自身传播快捷方便、被转载率高、内容短小精干、原创性强等特点出发,阐释公安微博对当代涉警事件网路舆情的影响。
并且通过分析典型涉警事件中,公安微博引导网络舆情的全过程,总结当下公安微博存在的优缺点,并提出建立微博认证和信息审核制度、配备专职民警、加强警民互动、提高语言能力等建议。
关键词:公安微博;涉警事件;网络舆情引导我国现阶段互联网普及率达50.3%,网民数达6.88亿,网络规模得到急剧扩大,全民皆媒体的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明要“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秩序安定。
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这更是为公安公关工作点明方向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公安机关如何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如何以自主媒体模式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论环境、如何维系好警民关系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公安微博与涉警舆情概述(一)公安微博的概念微博(Weibo),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即一句话博客,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
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
用户可以通过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包括标点符号)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公安微博,是公安机关围绕公安工作而开设的,其发布信息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发布人员具有特定身份,对群众的建议进行收集、分析、办理、反馈四位一体的意见处理平台,是公安机关与群众分享信息的平台。
公安微博包括各级公安机关及其各警种、部分和所属建制单位设立的公安政务微博,公安民警以公开身份开设,用于和辖区群众及广大网民互动交流的个人工作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