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参与下的议程设置过程
- 格式:pdf
- 大小:780.82 KB
- 文档页数:3
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变化1972年,马尔科姆·麦库姆斯与唐纳德·肖提出了议程设置的概念,指的是大众媒介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是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他们对议论的先后顺序。
41年后,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和发展,传统的传播模式被颠覆,议程设置也有了相应的变化。
本文从议程设置过程中的传播者和受传者、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以及传播效果四个方面,分析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的新变化。
【关键词】议程设置新媒体环境受众参与一、“议程设置”的理论背景“议程设置”概念源于李普曼1922年出版的《舆论学》一书。
在该书中,李普曼将柏拉图“洞穴人”的思想引申,认为“我们就像这些囚犯一样,也只能看见媒介所反映的现实,而这些反映便是构成我们头脑中对现实的图像的基础”。
①在此基础上,李普曼提出了“拟态环境”理论,认为受众所认识的世界是由媒介参与构建的虚拟世界,这肯定了媒介影响受众的力量。
然而,“议程设置”仍是一个模糊的、还未成型的概念,但早期思想已经萌芽。
在40多年以后,1963年伯纳德·科恩出版了《报纸与外交政治》一书,该书的一些论述为议程设置理论的成型打下了基础。
书中提到:“在多数时间,报界在告诉人们怎么想时可能并不成功;但它在告诉它的读者该想什么时,却是惊人的成功。
”②这一论述堪称早期议程设置思想的经典表述,并几乎被所有涉及议程设置理论的论著所引证。
但科恩的论述还仅仅停留在假设层面,正式提出“议程设置”这一具体概念并予以证实的,是美国著名传播学者马尔科姆·麦库姆斯与唐纳德·肖。
他们对1968年美国总统选举时媒体的报道进行了专门的分析研究,并在1972年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中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
这一成果的问世标志着议程设置理论的正式诞生。
该理论最基本的观点认为:“大众媒介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是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他们对议论的先后顺序”。
浅议微博环境下的议程设置作者:杨玮来源:《今传媒》2012年第12期摘要:与传统媒介相比,微博短小简便,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渠道多元化,它使个人在信息传播和意见表达方面发挥更大的能动性,并使受众拥有了更多自主选择新闻来源的权利,传统媒体设置“议事日程”的基础在微博环境下被打破,适用于传统媒介的议程设置理论已不再继续适用于微博传播。
关键词:议程设置;草根性;公众关注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12-0116-02一、引言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的重要社会功能和效果之一。
20世纪70年代,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肖通过研究发现,传播媒介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中;传播媒介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
根据这种高度对应的相关关系,麦库姆斯和肖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形成社会“议事日程”的功能,传播媒介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公众瞩目的焦点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
大众传媒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利益,对现实环境中的新闻事件进行有选择的报道,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传媒的议程安排,是大众媒介对真实环境的重新建构和阐释。
现如今微博已经以一股不可逆转的风潮席卷全球,它的诞生改变了传统媒介较为单一的传播方式。
与传统媒介相比它短小简便,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渠道多元化,使个人在信息传播和意见表达方面发挥更大的能动性,并使受众拥有了更多自主选择新闻来源的权利,传统媒体设置“议事日程”的基础被打破,适用于传统媒介的议程设置理论已不再继续适用于微博传播。
二、微博环境下议程设置功能的弱化(一)背对脸的交流方式与一般的网络面对面交流不同的是,微博传播中信息的传递者基本上是呈现一种背对脸的交流。
微博世界中,你关注或者浏览某位博主的微博时,对方不会知道你是谁,自由的选择要关注的对象,关注对象的状态更新就会显示在你的个人空间中,而关注对象本人却可以不主动和你交流。
以微博热搜为例,浅析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应用作者:赵敏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22期以微博热搜为例,浅析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应用赵敏中国艺术研究院摘要: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兴起,在传统媒体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议程设置理论重新有了新的发展和意义。
在人人都是传播者的时代,传播途径的多元化,将议程设置的作用更加凸显出来。
关键词:议程设置;影视传播;即时性;互动性新媒体兴起前,传统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占据主要地位,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作用对公共议程和政策议程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日渐崛起,这些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前者具有即时性、渠道容量丰富性等特点,对议程设置理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什么是议程设置理论议程设置理论最早是由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肖在1972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此观点。
在他们对于1968年美国总统选举的调查中发现,大众传媒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当中,也就是说,传媒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就越高。
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我们发现,议程设置理论暗示了一种媒介观,即传播媒介在传播过程中并不是单纯的起到中介的作用,媒介对外界的报道也不是“镜子”式的反应,而是在传播过程中,媒介往往起到“意见领袖”的作用,其对外界的报道也是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活动。
二、议程设置在新媒体中的应用网络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来说,传播者的范围变大,人人都可以成为传播者,传播途径也变得多元。
网络新媒体中,受众由被动转为主动,可以主导信息。
本文以影视剧在微博话题中的热度为例,浅要探讨微博中议程设置的作用。
(一)微博的即时性和互动性成为影视剧重要宣传手段之一以前,电视剧宣传是通过电视、纸媒、或者线下发布会等途径,如今,在微博上随时都能看到关于任何电视剧的消息,尤其是在电视剧开播之际,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去关注此剧,微博热搜榜成了宣传手段之一。
网络“热门话题”的形成机制与议程设置功能--以新浪微博为
例
燕道成;赵洁
【期刊名称】《今传媒(学术版)》
【年(卷),期】2015(000)008
【摘要】在web2.0时代,人们通过网络不仅可以方便的浏览信息,而且可以快捷并低门槛的发布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
微博作为web2.0的典型形态,在当下互联网时代的用户数量十分庞大,许多网民聚集在微博上,参与微博“热门话题”互动,新浪微博的“热门话题”的形成机制有两种,一是基于网友参与度的计算机制排序,二是由管理微博的后台工作人员操控;一旦信息成为“热门话题”在网络上传播,将会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成为大多数网民津津乐道的谈资。
因此,借助网络传播平台的快速反应能力,从海量信息中择取群众喜闻乐见的亦或有社会意义的话题加以推广,使其成为“热门话题”,便可以利用好新浪微博“热门话题”对网民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其议程设置功能。
【总页数】3页(P7-9)
【作者】燕道成;赵洁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长沙 410081;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长沙 41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06
【相关文献】
1.双向议程设置:“议程设置功能”在网络时代的嬗变 [J], 庞红卫
2.新媒体时代议程设置功能的新变化——由微博热门话题引发的思考 [J], 卢美宇;
3.议微博“热门话题”中的议程设置功能 [J], 杨美容
4.新浪微博热门话题的议程设置研究 [J], 滕叶
5.浅析新媒体条件下网络自主议程设置的凸显——以weibo2.0时代下的新浪微博热搜为例 [J], 陈珏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微博的议程设置作者:符冰玉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10期符冰玉(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摘要:微博是一种新型互联网社交服务,自诞生之日起就深受网民的追捧,仅仅出现四年,就迅速被人所认可,成为近年来最引人关注的媒介产品.而议程设置理论最早由麦库姆斯和 D.L.肖提出,理论认为,大众传媒通过其报道方式的选择,能影响我们的认知.本文通过对微博的特点以及议程设置理论的概念及特征的梳理,分析微博语境下议程设置主体、议程设置的特征、议程设置的过程等新特点.希望能通过研究微博的议程设置功能,能更好的理解、利用微博这个新生事物.关键词:微博;议程设置;多元;互动中图分类号:G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4)05-0102-02议程设置理论侧重于研究大众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而且在很多时候,说起议程设置,大家自然而然的想起了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而忽略了这些新媒体的议程设置.随着当前中国的转型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媒体环境进入自媒体时代,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应运而生,微博逐渐火热起来.而在当前这个自媒体时代,微博创造了一种新的议程设置模式.微博的议程设置功能具有了新的特点,这就导致了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不足以解释微博的议程设置.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微博环境下多元主体在议程形成中的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对微博的特点以及议程设置理论的概念及特征的梳理,探讨微博语境下议程设置主体、议程设置的特征等新特点以及其与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影响和互动关系.希望能通过研究微博的议程设置功能,能更好的理解、利用微博这个新生媒体.1 议程设置理论1.1 传统议程设置理论“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一种理论假说,它的主要观点是: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方式,从而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1.2 议程设置特点(1)理论侧重于强调传播效果形成过程的第一阶段:认知阶段,即受众对某一问题的认知状态.(2)“议程设置”理论所考察的,不是某家媒介的某次报道活动产生的短期效果,而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3)“议程设置”理论暗示了这样一种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在构成作业”的机构.在现代社会里,由于大众传媒是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不管这种“再构成”是对现实环境的客观反映还是歪曲的反映,都会影响到人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判断.2 微博的概念及特性2.1 微博的概念界定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种非正式的迷你型博客,是基于web2.0平台的一种可以发布即时消息的系统.用户可以通过网页、手机、IM软件和API等方式发送图片和文字信息,不受任何时间地点的限制.与博客不同的是,微博发布的信息受到字数的限制,最多不能超过140个字符.2.2 微博传播的特性微博传播极大的改善了大众传播的传播单向性的缺点,是一种多人对多人的多元互动的传播.除了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及时性、便捷性、自主性特征外,还有其独特的传播特点:2.2.1 用户草根性更强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发布者.微博140字的限制大大降低了成为新闻人的门槛,新闻发布者不需要经过专门的新闻职业训练和教育,就能在这个平台上发布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不像过去大众媒体单向度告知新闻,微博给予普通民众平等的话语权,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媒体,进入了一个“全民皆记者”的时代.而且微博的使用门槛低,政府、媒体、名人可以注册,普通大众也可以发布信息.注册用户多、发布渠道多样就使得微博更具草根性.在微博上,自精英到草根阶级,意见的表达自由畅通,使得各种不同的声音都能在这个平台上出现.2.2.2 关注的局限性微博的核心是关注与被关注,作为一个微博用户,如何能获知信息?必须选择关注对象,比如一些官方媒体、大V用户或者是生活中所熟悉的人,只有选择了关注对象才能获得相关信息.著名导演冯小刚曾把微博形容为“我终于有一份自己的报纸了.”充分说明了信息是我们通过自己的选择获得的.微博上的关注是属于主动关注,点“关注”键就表明你对某位用户的内容感兴趣、愿意接受他的信息.对于我们来说,我们一般会选择关注那些跟我们观点差不多的人,关注自己的朋友或者是感兴趣的、喜欢的人,这种习惯的使然,决定了每天在微博上看到的内容、获得的信息,都是自己感兴趣的、自己希望从中得到的或者是跟自己观点相近的信息.而在传统媒体中,有记者、编辑等把关人的存在,所报道信息会考虑到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因此,在微博中,因为关注的局限性,很容易导致人的视野越来越局限.2.2.3 大量转发微博上信息如何得以大量传播?发布、转发.但是微博上真正的原创内容很少,大部分是转发.转发最新新闻、搞笑片段或是朋友趣事.很多大V用户,如“冷笑话精选”、“经典微小说”、“实用小百科“,很多都是转发以前的或是别人的创意,这样的转发过多会造成信息垃圾.当然微博中的转发,很多并不仅仅是再一次传播重复的消息,有时转发伴有一些个人观点.微博上的转发,在扩大传播范围的同时,具有内容再造的特点.在转发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还参与了内容再造,选择转发还是不转发,决定对信息内容是褒还是贬,决定什么内容可以评论后转发,或者直接不加任何评论进行转发.在这样的转发过程中,也传递了一些新的信息.3 微博议程设置主体分析按设置主体,微博的设置主体是多元化的,就同一个议题任何人都可以自主设置.在传统媒体把关下的信息源,在类型和内容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网络中由于把关人制度不完善,大部分网民感兴趣的内容就会成为议程设置中的议题.微博上每天都会有若干信息层出不穷,可谓“信息海洋”.微博参与者抱着“分享”的目的来发布与转发信息.微博中的议程设置主体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3.1 媒体主动设置议程所谓媒体主动设置议程,就是媒体本身作为官方微博,在微博平台上发布信息,来告知其他用户相关信息.在微博上,不难发现粉丝比较多的还是一些媒体的官方微博,比如“央视新闻”、“新周刊”、“南方周末”.这些传统媒体在微博上加认证以后,凭借其本身媒体的权威性,再借助微博这个迅速、快捷、亲民性的新媒介,迅速抢占网络媒体平台,凝聚网络媒体受众.3.2 公众人物引发的议程设置微博在一定意义上意味着真正草根话语权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各种平台来获得自己的草根话语权,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简洁的方式发表一些看法、表达一些意见.公众人物的微博也即名人微博,名人微博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制造话题、获得更多的注意力.很多信息都是经过了名人的转发与评论才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很多并不起眼的新闻事件经由网络讨论后,由名人转发,并经由追随者不断扩散,便开始引起其他媒体的重视,事件的新闻价值也随之不断上升.公众人物由于权威而被民众认可,通过高数量的粉丝使其发布的信息能到达更多的受众,进而使受众产生一种“拟态环境环境化“之感,扩大其信息到达的范围,进而成功的设置议程.3.3 网民自我设置议程何谓网民自我设置议程?即在微博里,用户自己作为信息传播的主体,可以针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评论与再传播,拥有向自己与其他用户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在微博里,大众传播媒介不再是形成社会议题的唯一主宰者,所有掌握第一手信息的普通民众都可以进行信息传播活动,进行议程设置,这样得以最终形成网络微博用户的自我设置议题.首先,当微博用户从各个方面得知消息源后,他们会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一些内容和信息,并对其进行发布和转发.当用户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发布在微博上时,微博上的其他用户就可以看到这个论题.如果是同样对这个论题比较感兴趣的用户就会直接的转发或者附上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样就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如果观点或意见被认同,该论题就会有更多的转发量,这样会有越来越多的微博用户参与其中,同时,也是论题的影响力不断的扩大.其次,当论题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时,就会引起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介入.由此得到国家管理阶层的重视,从而使问题得到更快的解决.在自媒体的今天,微博使公民在自我的议程设置方面增强,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民众在大众传播媒介中的失语现象.4 微博中议程设置的特征议程设置理论早期的提出者科恩认为,媒介可以告诉人们“想什么”,但无法控制人们“怎么想”.随着微博的发展,媒介甚至可以控制人们怎么想.具体来说,微博中议程设置的特征如下:4.1 “第一时间”,抢占先机什么是新闻?新闻即新近发生的事实.而时效性又是微博所具有的最明显的优势,随时随地都能发新闻,只要有网络,编辑出你想发布的内容,控制在140字以内,一点确定键,你的消息就呈现在公众的视野中.而相对于广播、电视来说,微博的时效性要远远超过它们,同样内容的消息,早发布10秒钟都会产生不一样的关注效果和规模.4.2 议题多样,衍生力强作为新兴的自媒体,微博发布时间和空间都很自由,它可以覆盖一个无限量的信息.对于不同的话题,他们决定设置的主要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类型,可以是朋友趣事,也可以是严格的政治新闻,可以是各种娱乐八卦,也可以是学术研究,只要你想能想到的,微博都可以帮助你传输各种信息.由于微博的把关人制度不甚完善,什么都可以传输,只要是能引起观众的兴趣,都有可能成为一个话题.微博互动给观众提供了很大的媒介接近权,他们可以利用微博来发布自己的信息、言论、意见.他们可以自由选择话题,进行评论,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可以随时上传帖子,设置话题,一旦引起媒体或网友的关注,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话题.受众看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可以添加自己的评论进而转发这样就会衍生许多新的话题.由于微博的互动性强,受众可以转发、对事件进行评论,实现意见的碰撞和磨合,衍生出众多不同的议题.参考文献:〔1〕(英)格雷姆.伯顿.媒体与社会批判的视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3-24.〔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94-195.〔3〕贺小桐.微博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新特征及其成因研究[J].新闻传播,2011(5).〔4〕王昕初.浅析网络微博中的议程设置[J].今传媒,2011(06).〔5〕贺小桐.微博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新特征及其成因研究[J].新闻传播,2011(5).。
微博对政策议程设置的影响路径分析
一、微博对政策舆论的塑造作用
二、微博为政策制定提供信息支持
微博作为社交媒体平台,聚集了海量的用户和信息资源。
政策制定者通过关注公众和专家学者等意见领袖的微博账号,快速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料和意见建议,为政策制定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微博上的用户可以通过发布和参与话题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审核微博中有价值的内容,了解公众对政策问题的看法和反馈,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四、微博作为政府宣传工具
政策制定后,需要通过各种宣传渠道进行宣传推广,微博具有广泛的受众和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可以作为政府宣传的重要渠道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微博发布政策背景、政策内容、政策宣传片等相关信息,引导公众理解和支持政策。
五、微博推动政策落地
政策的成功实施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和支持,微博作为社交媒体平台,可以促进政策的落地。
政府可以通过微博开展信息沟通、解答疑问、发布政策执行情况等活动,增强公众对政策的认知度和理解度,提高政策的执行效果。
综上所述,微博对政策议程的设置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路径,可以通过塑造舆论、为政策制定提供信息支持和参考依据、作为政府宣传工具和推动政策落地等方式,助力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民生幸福指数。
新媒体xinmEiti- 105 -党报官方微博话题议程设置浅析——以《江西日报》官方微博为例邓振洋(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湖北 武汉 330100)[摘要] 《江西日报》是中共江西省委的机关报,也是江西日报社的旗舰报纸,在江西的新闻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江西日报》的官方微博,是《江西日报》作为党报向新媒体行业进军的重要阵地。
研究《江西日报》官方微博话题议程设置的特点,不仅有助于了解新媒体时代党报的舆论引导方向,而且能管中窥豹,为其他媒体提供借鉴和例证。
文章通过江西省“两会”这一全省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为例子,研究《江西日报》官方微博在话题议程设置方面的特点。
[关键词] 议程设置;《江西日报》;党报官方微博;话题[中图分类号] G2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3X(2019)02-0105-03一、研究背景、理论支撑与研究范式概述(一)研究背景党报作为党的机关报,是党对内对外宣传的途径和窗口,长期以来发挥着耳目喉舌的作用。
党报作为典型的传统纸媒,有着公信力高、高素质人才凝聚力强、舆论引导能力强、组织完善等特点。
历来党报尤其是中央一级的党报如《人民日报》的报道,是观察中国政治改革的窗口和风向标。
本文以江西省内最有影响力的党报——《江西日报》作为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管中窥豹考察党报官方微博的议程设置情况。
为使研究具象化,特选取江西省“两会”这一省内的典型政治事件作为案例进行研究。
(二)议程设置理论1. 理论概述。
大众传播的研究,在主张以经验事实出发运用经验性方法研究传播学派的经验学派研究看来,主要是研究大众传播的效果,因此效果研究是大众传播研究的重要方面,而议程设置理论就是属于效果研究中的适度效果论。
议程设置理论是美国的麦库姆斯和肖在研究1968年美国总统大选时发现,并于1972年提出的一种理论假说。
在他们发表的论文《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中提到了议程设置的概念:“大众传播具有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表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