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第八章 自我概念
- 格式:ppt
- 大小:736.00 KB
- 文档页数:46
社会心理学知识:如何理解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是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和特征的全面把握。
自我概念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理解人的行为和社会交往具有重要意义。
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个体的社会经验、文化背景、个人特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对自我概念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的行为和心理。
一、自我概念的构成自我概念包括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两个维度。
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了解,包括自己的个性特征、能力水平、价值取向等方面;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包括对自己的满意度、自尊心和对自己的评价等。
自我认知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身体形象、身份特征、自我观念、能力水平、性格特点和社会角色。
个体通过对自身的身体特征、个性特点和社会角色的认知,形成了自己的自我认知。
自我评价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尊心、自我效能感、自我接受度和自我意识。
个体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会影响其自我评价,自尊心、自我效能感等方面的评价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二、自我概念的发展自我概念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到个体自身发展水平、社会环境的影响。
自我概念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等阶段。
在幼儿期,个体开始建立基本的自我认知,包括身体形象、性别认同、情感表达等方面。
在儿童期,随着社会交往的增加,个体开始建立对自我能力、性格特点等方面的认知。
在青少年期,个体开始建立对自我身份和社会角色的认知,形成了初步的自我概念。
在成年期,个体的自我概念逐渐稳定和完善,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也更加明晰和全面。
自我概念的发展受到个体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
个体内部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认知发展水平、情绪调节能力等方面,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等方面。
个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于个体自我概念的发展和形成,需要关注个体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
社会心理学知识:如何理解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它是由个体对自己的经验、感受、想法、价值观等内容的组合而成,是一个复杂而且多维的概念。
自我概念是人类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对人类的行为、心理以及人际关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自我概念是由文化、社会和个体的经历共同塑造而成的,因此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个人的内在感受,更多地反映了个体生活在不同背景下的体验。
自我概念对人的行为、情绪和思考方式都有很大的影响。
理解自我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并更好地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自我概念的概述自我概念由两个主要元素构成:自我意象和自我价值评价。
自我意象是指个体对自己外表、行为、内在特点等方面的知觉;而自我价值评价则是个体对自己价值和世界的看法。
对自己的价值评价会影响个体感觉到自己是否高傲或自卑,是个体人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变量。
自我概念同时也包括人的自我概念、自我形象和自我意识三个要素。
自我形象是指人们对自己的外在和内在认识、评价和反映,是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主要包括自己的长相、气质、性格、能力和能够展示的社会地位等,都会不断地塑造着个体的自我形象;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感的知觉,即认为自己是一个自主、独立的存在体,是具有主观经验和目的意识的存在,它和自我概念一同构成了人的实体感受。
自我概念的塑造自我概念是在个体的幼年时期就开始形成的,一开始,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是主要来自于他人观察和反馈,如家人、朋友和老师等,这些人通常对个体的言行会进行指导、评价和肯定,这些经验会直接影响个体自我概念的形成。
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社会因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验都会对自我概念产生影响。
社会化和文化因素是塑造自我概念的两个很重要的因素。
社会化是指个体接受文化、习惯和传统的过程,文化背景会对个体的认知和评价产生重要的影响。
例如,中国传统上重视子女孝顺、尊敬长辈,这会对个体的自我概念产生影响。
自我概念定义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于自身的认识、评价和表达的总和。
它涵盖了感知自我、认知自我、情感自我以及自我评价等多个方面。
自我概念是人类心理学中一个基础概念,它对于个体的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感知自我是指通过感觉和直觉获得自我了解的过程。
普遍而言,感知自我是依据自我的外貌、声音、行为甚至是所处的环境来对自己进行感知的。
这个过程中,个体会对自己的情感和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忆,从而形成一定的自我概念。
之后,就是认知自我的阶段了。
这个阶段是通过思考和理性推导等方式,对自我进行深入的认识。
认知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力、兴趣、特点等方面做出的理性判断和评价。
这个过程中,个体会对自己的内在特征和能力产生更为清晰的认识,并因此对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产生新的理解。
感知、认知之后,就是情感自我的表达了。
情感自我是指个体针对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做出的态度和表达。
它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并因此更加适应、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在形成了自我概念之后,个体还会对自己做出一定的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自己所持有特点、能力和行为所做出的积极或消极评价。
自我评价的形成和改变往往受到文化、家庭、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自我概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个体的感知、认知、评价等方面多受到外部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随着时代和环境的不同而不断变化。
因此,要想形成健康、积极的自我概念,需要在个体内在感知自我的基础上积极发展认知自我、情感自我和自我评价等方面,同时注意关注社交、文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反省。
总之,自我概念是人类心理生活中一个极其基础的概念,它涵盖了感知、认知、情感和评价等多个方面,对于个体的认知、情感、行为、社会交往等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加强自我概念的认知和表达,有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理解身边的世界和社会,从而更好地适应和成长。
《自我概念》自我觉察。
即自己把自己当作考察对象,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增资我的目标、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
自我觉察强调过程,而自我概念更强调通过自我觉察过程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主体我表示自己认识的自我,主动的体验世界的自我;客体我表示人们对于自己的各种各样的看法,如人的能力。
社会性和人格特征以及物质拥有物等。
詹姆斯把客体我分为物质我、社会我和心理我。
这三个因素都包括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追求等侧面。
物质我是指与自我有关的物体、人或地点,包括自己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自己的服装。
家中的亲人、家庭环境等;社会我是指我们被人他如何看待和承认,包括我们给周围人们留下的印象、个人的名誉、地位,以及自己在所参加的社会群体中起到的作用,社会我在很大程度上更取决于我们所扮演的角色,不同的社会情境中,我们的自我是不一样的;心理我是我们内心自我,他有一切自身的心理因素构成,包括感知到的智慧、能力、态度、经验、情绪、兴趣、人格特征、动机等,都属于心理我的组成部分。
詹姆斯认为,三种客体我都接受主题我的认识和评价,对自己形成满意或不满意的判断,并由此产生积极或消极的自我体验,进而形成自我追求,即主题我要求客体我努力保持自己的优势,以受到社会与他人的尊重和赞赏。
罗杰斯的自我差距理论,即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
霍妮的自我分为真实自我、理想自我、现实自我。
这是纵向的划分,而詹姆斯的则是横向的划分。
阿德勒指出,“活动程度”影响着个体心理发展水平。
所谓活动程度,是指每个人活动的范围和形式。
第二篇:自我概念人可能有能力做出各种行为,但是会不会表现出来,表现出哪些来,是受到一个潜在的东西影响的。
这个东西,就是人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简单地说,就是人对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自我概念未必是真实的自己,但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却比真实的自己还要大,因为这个看法会决定我们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决定对于同一个事件,我们怎么理解,怎么感受,采取怎样的做法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