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激励(1)
- 格式:ppt
- 大小:874.50 KB
- 文档页数:56
第八章激励一、单项选择题1、激励过程即()。
A、需要—动机—行为—绩效B、绩效—行为—动机—需要C、需要—行为—动机—绩效D、绩效—动机—行为—需要2、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在()提出的。
A、20世纪4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70年代3、公平理论认为影响员工工作努力程度的因素是()。
A、薪酬量B、比较的结果C、工作条件D、晋升机会4、某公司今年超额完成利润指标,公司决定按员工个人工资的50%一次性发放年终奖金,结果花钱买来的是怨声载道,此现象可以用()理论来解释。
A、期望理论B、公平理论C、双因素理论D、需要层次理论5、对优秀员工给予安装电话的奖励措施,属于()。
A、金钱激励B、认可与赞赏C、自我实现D、个人发展机会6、就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相比较而言,()。
A、生理需要相当于保健因素B、生理和安全需要相当于保健因素C、生理、安全和社交需要相当于保健因素D、生理、安全、社交和尊重相当于保健因素7、被称为激励因素的有()。
A、与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因素B、与工作内容相关的因素C、与个人利益相关的因素D、本组织的政策和管理、监督系统8、预先告知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或不良绩效可能引起的后果,允许人们通过按所要求的方式行事或避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来回避一种令人不愉快的处境的激励方式属于()。
A、积极强化B、惩罚C、消极强化D、衰减9、在一公司的年度总结会上,经理们就如何提高员工的积极性纷纷献计献策。
这里有四种不同的看法,如果你是总经理,你首选哪一种?()A、成立员工俱乐部,配备一定的健身器材。
B、重奖优秀员工,树立正面典型。
C、批评后进员工,并辅之以一定的物质惩罚。
D、调查员工心态,从满足需要出发,激发主人翁责任感。
10.关于人的需要层次,下面哪个观点是不符合现实的?()A、有些人只关注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不要指望他们会有什么高的追求。
B、人们在某些时候,会有一些需要占主导地位,其他需要处于次要地位。
管理学基础激励管理学基础-激励第八章激励第一节激励概述一、激励的意义(一)激励的定义心理学中的动机是指人们在外界条件的刺激下产生的心理紧张。
管理激励是指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手段,激发被管理者的需求,激发其动机,使其朝着预期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总的来说,就是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
激励具有两大特点:其一是内在驱动性,其二是自觉自愿性。
(二)激励的四个要素1.需要是激励的起点和基础2.动机3.外部刺激4.行为二、激励的作用(一)为企业吸引优秀人才(二)开发员工潜能(三)留住优秀人才(四)造就良性的竞争环境(五)它有助于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六)激励有助于将员工的个人目标导向企业目标上来(七)激励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三、激励过程模型激励的过程模式表现为:在各种管理手段与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被管理者产生了未满足的需要,当实现这种未满足的欲望越来越强,从而造成心理与生理的高度紧张时,就会去寻找满足需要的目标,并产生实现这种目标的动机;由动机驱使被管理者采取努力实现上述目标的行为;目标实现,需要满足,紧张心理消除,激励过程完成。
第二节激励理论一、人性假设理论(一)马克思主义人性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思维属性。
(1)自然属性:人是自然的产物,主宰自然,积极改造自然。
(2)社会属性:就其本质而言,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
(3)思维属性:人区别于动物最根本的属性便是人类具有思维能力,进行思维活动。
(二)西方人性假设理论1.“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又称“理性经济人”和“功利人”。
“经济人”假说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
该假设认为,人是经济的产物,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和物质生活的满足。
“经济人”假说的思想与麦格雷戈的“X理论”相一致,即:(1)一般人对工作具有天生的厌恶,只要有可能,便会逃避工作。
(2)因为人类不喜欢工作,所以必须给他们以胁迫、控制、监督和惩罚的威胁,迫使他们朝着组织的目标努力。
第八章激励与奖励让创造价值的人赚更多的钱。
---------- --Charles Ames多数人都希望得到反馈。
当然,条件是人们的自我知觉一致,人们就会喜欢反馈;如果不一致,人们就不喜欢反馈了。
--Larry Cipolla例:Mark Maxcann 在一家小城镇的银行做出纳已经24年了。
在三个出纳员中,他的年龄最大,有几次,银行的两名官员都出差了,他就暂时负责银行。
在社区中,他受到人们的尊敬。
他是一家城市商业俱乐部的成员,并且是教会中的一名老者。
最近他向一名可信赖的朋友吐露了心声。
"我想换一个工作--只要可以离开这家银行。
"朋友进一步询问之后发现,他过去对银行的工作一直很满意,现在仍很满意,只是最近出了一件事:由于当地缺乏劳动力,一个出纳员的职位已经空缺了三个月。
最后出于无奈,银行只得从另外一个城市招收了一个年轻、未受过培训的大学毕业生。
为了吸引他,银行支付给他的的薪水要比Mark的高25美元。
Mark马上就感觉到被忽略和遗忘了。
他得知新出纳员的工资那天,整个世界似乎都塌下来了。
他感觉在社区的位置崩溃了,自我形象也受到了破坏。
经过他培训的新员工,竟比他多挣25美元。
很明显,激励员工对员工的十分重要。
激励是对行为的驱动,它贯穿于组织行为的整个过程之中。
为了有效地实现既定的目标,个体、群体、领导和组织都需要激励。
既需要自我激励,更需要来自他人、群体、领导和组织方面的激励以及相互之间的激励。
激励的概念(一)激励的涵义和机制激励一词择自英文单词motivation,指的是心理上的驱动力,含有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意思。
通俗地说,就是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
例:别出新裁的奖赏——金别针与激励圣诞节快要到了。
卡尔松悄悄地叫来秘书,吩咐他去订做一批纯金西服别针,做工一定要精良,并要求将做好的西服别针在圣诞节前夕分别寄到公司员工的配偶手中。
现代管理学第八章激励一、单选题1.在所有的激励方式中,最常用的是()A.目标激励B.榜样激励C.奖惩激励D.评比激励答案:C解析:常用的激励方式包括:目标激励、奖惩激励(最常用)、竞赛与评比激励、关系与支持激励、榜样激励。
2.李明是参加工作不久的新员工,他积极肯干,经常超额完成任务,多次得到领导的奖励,他的干劲也越来越大。
李明的领导釆用了哪种强化方式?()A.积极强化B.惩罚C.消极强化D.消退答案:A解析:积极强化,也称下强化,是指对某种行为予以鼓励、肯定、奖赏,使之更加频繁地发生并不断强化。
题中李明得到领导的奖励而干劲也越来越大,这就是积极强化的表现,本题选A。
3.马斯洛按照需要产生的先后,将人的需要排序为()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归属需要、自我实现需要B.生理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需要C.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D.安全需要、生理需要、尊重需要、归属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答案:C解析:马斯洛按照需要产生的先后,将人的需要排序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五个方面。
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主要解释了人类的()A.基本需要的程度B.基本需要的内容和产生顺序C.基本需要的内容D.基本需要产生的顺序答案:B解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主要解释了人类的基本需要的内容和产生顺序。
5.马斯洛认为,人们最先产生的需要是()A.社会需要B.生理需要D.尊重需要答案:B解析:生理需求是人类维持生存的最基本需求,是人类所有需求中的优势需求,也是需求层次系统的基础。
6.按高标准行事,或在竞争中取胜的愿望属于()A.归属需要B.成就需要C.权力需要D.关系需要答案:B解析:成就需要,即按高标准行事,或在竞争中取胜的愿望。
麦克利兰认为,成就需要的强弱对个人成长、组织和社会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7.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侧重于()A.社会起因的研究B.行为过程的研究C.需求层次的研究D.行为改造的研究答案:A解析: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侧重于对社会起因的研究。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案第八章激励§1 激励概述一、关于人性学说(一)人性、动机与激励之间的关系(二)关于人性的学说在如何看待人性的问题上,西方管理学界曾提出过各种不同的假设,后来这些不同的人性假设便构成了西方管理心理学的基石。
1965年,美国心理学家沙因(E·H·Shchein)把流行于西方的几种人性理论概括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复杂人”的假设.这四种假设表明了西方管理界对于人性看法的发展历程1、经济人♦理性经济人,也可称“实利人”。
这是古典管理理论对人的看法,即把人当作“经济动物”来看待♦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人都要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相应采取重视物质刺激,实行严格监督控制的方式2、社会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只有次要意义,人们最重视在工作中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是决定性因素♦采取重视人际关系,鼓励职工参与的方式3、自我实现的人♦“自我实现"假设认为人特别重视自身社会价值,以自我实现为最高价值;♦采取鼓励贡献,自我控制方式.4、复杂人♦人是矛盾的统一体,人与人是不同的,人是会变的,因此,人是复杂的♦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其行为会因时、因地、因条件而异;♦相应采取系统、权变管理方式。
不管人们对于人性有何不同的认识,根据心理学家所揭示的规律,人之所以会采取某种特定的行为是由其动机决定的.一个人愿不愿意做某项工作,工作的积极性是高还是低,干劲是大还是小,完全取决于他是否有进行这项工作的动机及动机的强弱。
二、动机理论1、动机的含义♦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心理动力。
♦动机是一个人产生行为的直接原因2、动机的来源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动机是由未满足的需要引起的1需要–指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心理状态•客观的刺激•缺乏某种东西未满足的需求是形成人的行为动机的根本原因,一个人的行为总是直接或间接、自觉或不自觉地为了实现某种需求的满足。
【思考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激励过程即(A)。
A.需要—动机—行为—目标 B.目标—行为—动机—需要C.需要—行为—动机—目标 D.目标—动机—行为—需要2.奖励旅游属于(C)。
A.信任激励法 B.参与激励法C.强化激励法 D.榜样激励法3.公平理论认为影响员工工作努力程度的因素是( B )。
A.薪酬量 B.比较的结果 C.工作条件 D.晋升机会4.某公司今年超额完成利润指标,公司决定按员工个人工资的50%一次性发放年终奖金,结果花钱买来的是怨声载道,此现象可以用( B )理论来解释。
A.期望理论 B.公平理论 C.双因素理论 D.需要层次理论5.就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相比较而言,( C )。
A.生理需要相当于保健因素B.生理和安全需要相当于保健因素C.生理.安全和社交需要相当于保健因素D.生理.安全.社交和尊重相当于保健因素6.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中被称为激励因素的是(B)。
A.与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因素 B.与工作内容相关的因素C.与个人利益相关的因素 D.本组织的政策和管理.监督系统7.预先告知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或不良目标可能引起的后果,允许人们通过按所要求的方式行事或避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来回避一种令人不愉快的处境的激励方式属于(C)。
A.正强化 B.惩罚 C.负强化 D.自然消退8.以下哪种现象不能在需要层次理论中得到合理的解释:(C)。
A.一个饥饿的人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食物B.穷人很少参加排场讲究的社交活动C.在陋室中苦攻"哥德巴赫猜想"的陈景润D.一个安全需要占主导地位的人,可能因为担心失败而拒绝接受富于挑战性的工作9.下面哪种理论不属于激励理论?( D )A.双因素理论 B.需求层次理论 C.期望值理论 D.权变理论10.挫折理论是有代表性激励理论中的(C)。
A.内容型激励理论 B.过程型激励理论 C.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D.需要理论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期望理论叙述中正确的有(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