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营养特性和饲喂价值
- 格式:doc
- 大小:11.50 KB
- 文档页数:1
玉米营养价值详解玉米的效果和6大作玉米是世界公认的黄金作物,其脂肪大部分是亚油酸,磷、维生素B1的含量居谷类食品之首。
具有便秘、肠炎、大肠癌和利尿降压、止血止泻…玉米是世界公认的黄金作物,其脂肪大部分是亚油酸,磷、维生素B1的含量居谷类食品之首。
具有便秘、肠炎、大肠癌和利尿降压、止血止泻、帮助消化等效果,适合一般人食用。
玉米的营养价值-玉米的效应和作用玉米的介绍玉米又称苞谷、苞米、玉蜀黍、珍珠米等,原产于南美,传遍世界各地。
现在是世界公认的黄金作物,在一些地区以其为主食。
玉米是粗粮中的保健佳品,多吃玉米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利。
玉米的品种类型很多,按用途有粮食用饲料用品种、料理用品种(包括糯米型、甜味质型、玉米竹笋型)、加工品种(甜玉米、玉米竹笋)、爆粒型品种(爆米花专用品种)等。
现在水果玉米又多了一种。
水果玉米是适合生食的超甜玉米,在蓝杆阶段皮薄多汁,质脆甜美。
你可以直接生吃。
薄表皮咬破了。
清香汁溢出脸颊,生吃起来很甜,很脆, 像水果一样。
因此,被称为水果玉米。
水果玉米有很多品种,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
玉米的营养价值玉米的维生素含量非常高,是大米、小麦的5mdash;10倍,特殊玉米的营养价值比普通玉米高。
玉米中含有丰富的植物纤维素具有刺激胃肠蠕动、加速粪便排泄的特性,可以预防便秘、肠炎、肠癌等。
可以束缚和阻碍过度的葡萄糖吸收,起到抑制餐后血糖上升的作用。
纤维素还可以抑制脂肪的吸收,降低血脂水平,预防和改善冠心病、肥胖、胆石症的发生。
每100克玉米中含有下面的营养:热量346.00(千卡)、磷53.00(毫克)、钠5.90(毫克)、碳水化合物78.30(克)、钾43.00(毫克)、硒3.44(微克)、脂肪0.20玉米的功效与作用2•含有食物纤维,有刺激胃肠蠕动,加速粪便排泄的作用,能预防便秘、肠炎、肠癌等。
2. 丰富的天然维生素e既能保护皮肤,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防止皮肤病变,延缓衰老,又能减轻动脉硬化和脑功能衰退。
一、填空题1、根据国际饲料分类和我国传统分类方法,可以将饲料分为8 大类,16亚类。
2、根据国际饲料分类原则,蛋白质饲料是指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18% ,粗蛋白质含量大于或等于20% 的饲料。
3、根据国际饲料分类原则,能量饲料是指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18% ,粗蛋白质含量小于20% 的饲料。
4、国际饲料分类的编码共有 6 位数,首位为饲料的国际饲料分类号(大类)。
我国现行的饲料分类的编码共有7 位数,其首位数为饲料的国际饲料分类号(大类),第2、3位数为饲料的我国传统分类号(亚类)。
5、我国现行的饲料分类的编码中,编号为4-07-0000的饲料为能量大类,谷实亚类。
编号为4-08-0000的饲料为能量大类,糠麸亚类。
编号为5-10-0000的饲料为蛋白质大类,饼粕亚类。
编号为5-15-0000的饲料为蛋白质大类,动物性蛋白亚类。
5-11-0006表明饲料为蛋白质饲料类的糟渣亚类。
4-06-0075表明饲料为能量饲料大类的农副产品亚类。
4-04-0068表明饲料为能量饲料大类的块根块茎亚类。
6、根据国际饲料分类法则,玉米属于能量饲料,豆粕属于蛋白质饲料,骨粉属于矿物质饲料。
7、饲料的基本属性通常分为商品属性和营养属性。
8、正常晒制干草的过程中,维生素的变化很大,其中维生素A(胡萝卜素)部分遭到氧化破坏,同时所含的麦角固醇(维生素D原)却因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而转化为维生素D2 。
9、青贮饲料乳酸发酵期,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大量乳酸。
当pH值降至 4.0以下,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当pH值进一步下降到 3.8以下,则乳酸菌也停止了活动。
10、常规青贮是要求原料含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在3%以上,含水量在65%-75%左右。
11、饲料青贮的步骤关键是切碎、压实、密封。
12、谷实类能量饲料的共同特点是碳水化合物含量很高,而粗纤维含量很低,因而有效能含量高。
13、小麦麸的物理特性是轻松性、轻泻性、吸水性。
饲料原料价值
饲料原料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们的营养价值和饲用价值。
不同的饲料原料具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和功能。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饲料原料及其营养价值:
1. 大麦:大麦呈淡黄色椭圆锥状物质。
裸大麦的粗纤维含量为
2.0%,与玉米相当;皮大麦的粗纤维含量较高为4.8%。
无氮浸出物含量为67%以上,主要成分为淀粉。
2. 玉米:玉米是一种常见的饲料原料,其干物质含量为86.0%,粗蛋白质含量为9.4%,粗脂肪含量为
3.44%,粗纤维含量为1
4.39%,无氮浸出物含量为3.24%,鸡代谢能为13.0 MJ/kg。
3. 豆粕:豆粕是一种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的饲料原料,常用于家禽和猪的饲料中。
4. 鱼粉:鱼粉是一种高蛋白、高营养的饲料原料,主要用于鱼类和虾蟹等水产动物的饲料中。
5. 苜蓿草:苜蓿草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饲料原料,常用于奶牛和肉牛的饲料中。
饲料学重点1、饲料(食物)能够被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可促进动物生长或修补组织、调节动物生理过程的物质。
2、饲料学:研究饲料的一门科学,目的在于揭示饲料的化学组成及其规律、饲料的化学组成与动物营养需要、动物健康、食品安全以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3、养分饲料中的能够被有机体用以维持生命或生产产品的一切化学物质,即通常所称的营养物质或营养素。
4、营养价值饲料中的营养素能够满足动物需要的程度。
5、饲料学的性质和任务性质:动科专业的专业课,直接服务于畜牧业。
任务:运用现代生物科学和农业科学先进技术和成果,深刻揭示饲料的营养代谢规律及各种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饲用价值和生理功能,最终达到为畜牧生产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符合现代环保要求的配合饲料,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和保证畜产品质量的目标。
6、饲料学的研究内容饲料化学;饲料营养价值评定;饲料分类;饲料原料;饲料与人畜卫生;饲料配合。
1、饲料分类:给每种饲料确定一个标准名称,该名称能够反映该饲料的特性和营养价值。
2、国际饲料分类法的基本内容国际饲料分类法的是以饲料DM中主要营养特性(水分-粗纤维-粗蛋白)为基础进行分类;用国际饲料分类法可以把饲料分为8大类,即粗饲料、青绿饲料、青贮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补充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饲料添加剂;每类饲料都有一个6位、3节标准编号,第一节一位数,代表8大类中一种,第二节二位数,代表大类下面的亚类,第三节三个数,代表亚类下面的第某号饲料。
3、粗饲料:指饲料DM中CF含量大于或等于18%,以风干物为饲喂形式的饲料。
IFN形式为1-00-000。
4、青绿饲料:指天然水分含量在60%以上的青绿牧草、饲用作物、树叶类及非淀粉质的根茎、瓜果类等。
IFN形式为2-00-000。
5、青贮饲料:指以天然新鲜青绿植物性饲料为原料,在厌氧条件下,经过以乳酸菌为主的微生物发酵后调制成的饲料。
IFN形式为3-00-000。
6、能量饲料:饲料DM中CF含量小于18%,同时CP含量小于20%的饲料。
名词解释:⒈饲料:能够被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可促进动物生长或修补组织、调节动物生理过程的物质。
⒉饲料学:是一门研究饲料的学问,目的在于揭示饲料的化学组成及其规律、饲料的化学组成与动物营养需要之间的关系。
⒊青贮饲料:把新鲜的绿饲料切短放在密封的容器中,经过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芳香气味、营养丰富的多汁饲料。
4.添加剂预混料:指由一种或多种的添加剂原料与载体或稀释剂搅拌均匀的混合物。
5.蛋白质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18%;,粗蛋白质含量≥20%的饲料,主要包括豆类、饼粕类、粮食深加工产品、动物蛋白、微生物蛋白饲料等。
6.精料混合料:由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及添加剂组成。
为草食动物配制生产,不单独构成饲料,主要用于补充采食饲料不足的那一部分营养。
7.最低所需含糖量:使青贮饲料PH值达到4.2时所需要的原料含糖量。
8.饲料缓冲度:中和青贮原料100g完全干料中碱性物质,并使其PH值下降到4.2所需要的乳酸的克数。
9.浓缩饲料:又称平衡饲料,由蛋白质饲料,常量矿物质饲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三部分原料组成,通常为全价饲料中除去能量饲料剩余的部分。
10.饲料配方:根据动物营养需要所确定的饲粮中各饲料原料的百分比构成。
11.配合饲料:根据动物不同的生长阶段、不同的生理需要、不同生产性能,多种单一饲料,按照一定比例,并按规定的工艺流程均匀混合而生产出的营养价值全面的能满足动物各种实际需求的饲料。
12.饲料添加剂:为满足动物的营养需要,加入的物质对天然饲料的营养成分起加强或补充作用,这种物质就是饲料添加剂。
13.能量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18%,粗蛋白质含量<20%的饲料,包括谷类籽实、糠麸类、块根块茎类等。
14.粗饲料:自然状态下水分含量在45%以下,在干物质中粗纤维≥18%,能量价值低的饲料。
15.载体:能承载或吸附微量活性添加剂成分的微粒。
16.稀释剂:混合于一组或多组微量活性组分中的物质。
发展粮饲兼用型玉米的意义与前景以及其栽培技术-种植技术粮食兼用型玉米在生产上,不但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而且大大拉动了畜牧业的发展。
粮饲兼用型玉米营养物质含量丰富,用途广,附加值高,而且还可以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粮饲兼用型玉米是指玉米籽粒中赖氨酸含量在0.4%以上的特用玉米,由于其含量是普通玉米的两倍,所以又称高蛋白玉米。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发展粮饲兼用型玉米的意义与前景以及其栽培技术。
1、粮饲兼用型玉米的特点粮饲兼用型的玉米作为粮食来说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的含量要比普通玉米高得多,另外,粮饲兼用型的玉米的赖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也较多,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利,尤其是在豆料食品相对缺乏的地区,扩大粮饲兼用型玉米的种植面积意义重大。
粮饲兼用型玉米作用饲料来说凶籽粒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可为动物提供充足的营养,并且凶其具有产量高、质量好等特点,可为畜牧养殖业提供丰富的能量饲料。
另外,当粮饲兼用型玉米籽粒收获后,其茎秆仍可保持青绿和鲜嫩多汁的特性,并且营养丰富,是饲喂反刍动物的良好青饲料。
也可将其制成青贮饲料,不但可保持很高的营养价值,还可长期保存。
粮饲兼用型玉米在调整种植业结构方面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凶其改变了人们对玉米的传统认识,从而使其更适应市场的需求,通过不断的优化品种、提高种植技术,形成了粮、饲、经济三元一体的新型种植结构,对于推动种植业的结构调整,促进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实现种养结合方面都具用重大的意义。
2、粮饲兼用型玉米的施肥要点粮饲兼用型玉米产量的高低与施肥技术有着直接的关系,凶此要想达到增产增收,提高产量的日的,提高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为畜牧业提供更为丰富的饲料资源,就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掌握科学的施肥技术。
施肥时要遵循施足基肥、用好化肥、轻施拔节肥、重施穗肥、巧施粒肥,并根据实际的各情况适当的使用根外肥的原则。
基肥。
要求基肥以农家肥为主,有必要时可以结合的施用化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肥力,另外,因有机肥的肥效长,可满足玉米发芽ILIJ 苗以及整个生育期的营养需要。
小麦和玉米加工副产品的营养和饲喂小麦和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们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也为动物饲料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原料。
在小麦和玉米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如麸皮、糠、麦芽渣和玉米饼等,都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以作为优质的饲料原料,用于动物的生产和生长。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小麦和玉米加工副产品的营养成分和饲喂价值。
一、小麦加工副产品的营养和饲喂小麦是世界上四大谷物之一,广泛种植于全球各地。
小麦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主要包括麸皮、麦麸、麦芽渣和麦芽糟等。
这些副产品富含蛋白质、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较高的饲喂价值。
1. 麸皮:麸皮是小麦加工过程中去除的外皮部分,富含纤维和蛋白质。
麸皮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和矿物质,如钙、磷、铁等。
饲喂麸皮可以增加饲料的粗纤维含量,促进动物的消化吸收,降低鸡、鸭、鹅等家禽的饲料成本。
3. 麦芽渣:麦芽渣是制取麦芽过程中副产的一种饲料原料,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
麦芽渣具有较高的热能价值和饲料利用率,适合用于家畜、家禽和水产动物的生产和生长。
4. 麦芽糟:麦芽糟是麦芽制取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富含蛋白质、糖类和维生素。
麦芽糟不仅可以提高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还可以增加饲料的甜味和香味,提高动物的食欲和生长速度。
1. 玉米饼:玉米饼是玉米加工过程中压榨玉米油后留下的副产品,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
饲喂玉米饼可以增加饲料的蛋白质含量,提高动物的饲料利用率,促进家畜和家禽的生长和发育。
小麦和玉米加工副产品都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饲喂价值,可以作为优质的饲料原料,用于动物的生产和生长。
合理利用小麦和玉米加工副产品,不仅可以降低饲料成本,还可以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促进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各界能够充分重视小麦和玉米加工副产品的利用价值,推动畜禽饲料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本科总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理想蛋白:所谓理想蛋白质,是指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一致,包括必需氨基酸之间以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之间的组成和比例,动物对该种蛋白质的利用率应为100%。
2.平衡试验:也是代谢试验,它是根据物质不灭定律和能量守衡定律,通过测定营养物质食入、排泄和沉积或产品中的数量,并用以估计动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和饲料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常用于研究能量和蛋白质的需要和利用情况。
3.妊娠合成代谢:妊娠母猪既使饲喂与空怀母猪相等的维持日粮,除能满足一窝仔猪和乳腺组织增长的需要外,母体本身仍可增重,这种现象为“妊娠合成代谢”。
即在相同营养水平下,妊娠母猪比空怀母猪具有更强的沉积养分的能力。
4.热增耗:又称特殊的动力作用或食后增热,是指绝食动物在采食饲料后短时间内,体内产热高于绝食代谢产热的部分。
5.饲养标准:根据大量饲养试验结果和动物实际生产的总结,对各种特定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定额作出规定。
这种系统的营养定额及有关资料称为饲养标准。
6.必需脂肪酸:但凡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饲粮供给,或能通过体内特定的先体物质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7.必需氨基酸:人和动物体不能合成,或者合成量很;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由饲料或食物提供,营养学上把这种氨基酸称为必须氨基酸。
8. 短期优饲:即常常为配种前的母猪提供较高营养水平〔一般在维持能量需要基础上提高30~100%〕的饲粮以促进排卵,这种方法称为“短期优饲”或“催情补饲”。
9.内源尿能:尿中的能量除来自饲料养分吸收后在体内代谢分解的产物外,还有部分来自体内蛋白质发动分解的产物,后者称为内源氮,所含能量称为内源尿能。
10.采食量:通常指动物24小时内采食饲料的重量,分为随意采食量和实际采食量。
11.维持:是指成年动物或非生产动物保持体重不变,体内营养素相对衡定;生长动物或生产产品动物体重保持不变,体内营养素周转代谢保持动态平衡。
食物药物—玉米的营养价值、食用禁忌
英文名:Corn
所属分类:五谷杂粮类
别名:番麦
营养成分:玉米中的纤维素含量很高,为精米的6-8倍,具有刺激胃肠蠕动,加速粪便排泄的特性。
因此,常吃新鲜玉米能使大便通畅,防治便秘和痔疮,还能减少胃肠病的发生。
玉米还有开胃及降血脂的功效。
玉米含有黄体素、玉米黄质,尤其后者含量丰富是抗眼睛老化的极佳食物。
食物详情
适宜人群:便秘、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
不适宜人群:腹胀、尿失禁患者。
选购宜:购买生玉米时,以挑选七八成熟的为好。
选购忌:太嫩,水分太多;太老,其中的淀粉增加蛋白质减少,口味欠佳。
烹调宜:玉米可以做粥、汤,沙拉,炒制等。
烹调忌:无。
食用宜:适宜脾胃气虚、气血不足、营养不良之人食用;适宜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之人食用;适宜肥胖症,脂肪肝者食用;适宜癌症患者及中老年人食用;适宜记忆力减退之人食用;适宜习惯性便秘之人食用;适宜慢性肾炎水肿者食用;适宜维生素A缺乏症者食用。
食用忌:玉米受潮霉坏变质产生黄曲霉素,有致癌作用,应当禁忌食用。
储存:剥去玉米外层的厚皮,留3层玉米的内皮,不必择去玉米须,更不必清洗。
放入保鲜袋或塑料袋中,封好口,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保存。
来自:/html/2014/wgzll_0423/145.html。
饲草玉米生物学特性及饲用营养价值研究试验于2004~2005年在四川农业大学多营农场进行。
以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新选饲草玉米组合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2004对4个新选饲草玉米组合的产量和营养价值进行初步研究,筛选出1个较优组合即多年生饲草玉米SAUMZ1号;(2)2005年对饲草玉米SAUMZ1号生物学特性、物质积累与营养价值变化动态、全年不同茬次产量和营养品质以及刈割频率、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其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进行研究。
试验取得主要结果如下: 1.2004年对新选饲草玉米组合比较研究表明,SC3(饲草玉米SAUMZ1号)产量和营养品质优于其他组合。
其鲜、干物质产量分别为174045kg·hm<sup>-2</sup>和22208 kg·hm<sup>-2</sup>,显著高于SC1(玉米×墨西哥玉米)、SC2(玉米×墨西哥小颖玉米)和SC5(玉米×二倍体多年生玉米);第1次刈割(孕穗期)粗蛋白质(CP)和无氮浸出物(NFE)含量最高,分别为17.57%、48.73%,粗纤维(CF)含量最低,为21.65%,粗脂肪(EE)和粗灰分(CA)含量分别为4.30%和7.75%。
2.2005年研究表明,饲草玉米SAUMZ1号产量和饲用营养价值优于当前推广的高丹草和墨西哥玉米。
其鲜草产量比高丹草和墨西哥玉米分别为高出26900kg·hm<sup>-2</sup>、29200 kg·hm<sup>-2</sup>;干物质产量分别高出3300kg·hm<sup>-2</sup>、6100 kg·hm<sup>-2</sup>。
饲草玉米CP和CF产量分别为2788.2 kg·hm<sup>-2</sup>和4713.3 kg·hm<sup>-2</sup>,高于高丹草(2211.2 kg·hm<sup>-2</sup>和3952.3 kg·hm<sup>-2</sup>)和墨西哥玉米(2128.4 kg·hm<sup>-2</sup>和2813.9 kg·hm<sup>-2</sup>)。
1.饲料:能提供饲养动物所需养分、保证健康,促进生产和生长且在合理使用条件下不发生有害作用的可食物质。
2.动物营养:是指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全过程,是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理变化的总称3.消化率:饲料中可消化养分占食入养分的百分比。
(食入饲料中某养分—粪中某养分)*100%/食入饲料中某养分4.总能(GE):饲料中有机物完全氧化燃烧所释放的能量。
5.消化能(DE):饲料可消化养分所含的能量,即动物摄入饲料的总能与粪能之差。
6.净能(NE):真正用于动物维持生命和生产产品的能量,分为维持净能和生产净能。
7.必需氨基酸(EAA):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与速度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
针对特定的动物8.限制性氨基酸(LAA):与动物需要量相比,饲料中含量不足的必需氨基酸,限制了动物对其他氨基酸的利用。
针对特定饲料9.理想蛋白: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蛋白质氨基酸的组成比例一致,包括EAA和NEAA之间的组成和比例,动物对这种蛋白质的利用率为100&10.瘤胃降解蛋白(RDP):在瘤胃中被微生物降解的饲料蛋白质。
11.瘤胃未降解蛋白(UDP):经过瘤胃未被微生物降解而进入真胃,小肠利用的这部分蛋白质。
12.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饲粮添加一定水平的油脂替代等能值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能提高饲粮代谢能,使消化过程中能量消耗减少,热增耗降低,使饲粮的净能增加的效应。
13.必需脂肪酸:动物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的数量不能满足动物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的脂肪酸。
14.营养需要:每天每头畜禽对能量、蛋白、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各种营养物质的总需要量。
15.饲养标准:根据大量的饲养实验的结果和生产实践的总结,对不同特定动物所作出的不同营养物质的定额的规定16.维持:动物生存过程中的一种基本状态。
17.维持需要:动物在维持状态下对能量和其他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
18.内源尿氮(EUN):动物在维持过程中,必要的最低限度体蛋白净分解经尿中排出的氮。
玉米的营养特性
玉米是谷实类饲料的主体,也是我国要紧的能量饲料。
玉米的适口性好,没有使用限制。
其营养特性如下:
1、可利用能量高。
玉米的代谢能为14.06MJ/kg,高者可达15.06M,也对减肥有利。
玉米可煮汤代茶饮,也可粉碎后制作成玉米粉、玉米糕饼等。
膨化后的玉米花体积特别大,食后可消除肥胖人的饥饿感,但食后含热量特别低,也是减肥的代用品之一
2、亚油酸含量较高。
玉米的亚油酸含量达到2%,是谷实类饲料中含量最高者。
假如玉米在日粮中的配比达50%以上,仅玉米即可满足猪、鸡对亚油酸的需要量(1%)。
3、蛋白质含量偏低,且品质欠佳。
玉米的蛋白质含量约为8.6%左右,且氨基酸不平衡,赖氨酸、色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不足。
4、矿物质
矿物质约80%存在于胚部,钙含量特别少,约0.02%;磷约含0.25%,但其中约有63%的磷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单胃动物的利用率特别低。
其它矿物元素的含量也较低。
5、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中维生素E较多,约为20mg/kg,黄玉米中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维生素D和K几乎没有。
水溶性维生素中含硫胺素较多,核黄素和烟酸的含量较少,且烟酸是以结合型存在。
6、叶黄素
黄玉米中所含叶黄素平均为22mg/kg,这是黄玉米的特点之一,它对蛋黄、胫、爪等部位着色有重要意义。
粮饲兼用型玉米的市场前景粮饲兼用型玉米的栽培技术-种植技术粮饲兼用型玉米具有产量高、品质好、用途广、效益高等优点,可为人和动物提供充足的营养。
适当的增加粮饲兼用型玉米的种植面积可以拉动畜牧业的发展,还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因此要加强此类玉米的栽培技术,以提高其产量和质量。
粮食兼用型玉米在生产上,不但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而且大大拉动了畜牧业的发展。
粮饲兼用型玉米营养物质含量丰富,用途广,附加值高,而且还可以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粮饲兼用型玉米的市场前景粮饲兼用型玉米的栽培技术。
1、粮饲兼用型玉米的特点作为粮食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粮饲兼用型玉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可与牛肉的蛋白质相媲美,与普通的玉米相比其蛋白质的营养要高得多。
另外,粮饲兼用型玉米含有丰富的赖氨酸和色氨酸,对人的身体健康非常有利,尤其是对豆类食品相对缺乏的地区,种植粮饲兼用型玉米具用更为重要的意义。
作为饲料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已培育出一些较成熟的粮饲兼用型的玉米品种,其特点是产量高、质量好、并且营养丰富。
种植粮饲兼用型玉米可带动畜牧业的发展,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在养殖业中,因粮饲兼用型玉米的籽粒的赖氨酸含量较高,用它来喂猪可明显的提高日增重。
有研究显示,饲喂此类玉米的日增重为饲喂普通玉米的50%-110%。
使用粮饲兼用型玉米还可以降低料肉比,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饲料成本。
另外,当粮饲兼用型玉米成熟收获后其植株仍可保持青绿、鲜嫩多汁,并且营养成分较为丰富,可作为优质的青饲料,也可用来制作青贮料,同样具有很高的饲用价值,是饲喂反刍动物,如奶牛的最佳饲料,可显著提高奶牛的产奶量。
粮饲兼用型玉米利于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大力推广和种植粮饲兼用型玉米可改变人们对玉米的传统认识,可使种植户适应市场的需求,进而不断的优化玉米品种,形成粮、饲、经济三元一体的种植结构,对于推进种植业的结构调整,实现种养结合,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最终实现最佳经济效益都意义重大。
玉米(corn)的能量含量在谷实类籽实中居首位,在各类配合饲料中几乎占一半左右。
其用量超过任何其他能量饲料,所以玉米被称为饲料之王。
一、营养特性
可利用能值(available enengy)高:以MJ/kg表示,猪DE值14.4,家禽ME值13.8,奶牛NEl值8.7。
原因与粗脂肪(3-4%)、无氮浸出物(72%)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仅2%)低有关。
蛋白质(protein)含量低:含量7-9% (as-fed basis),50%蛋白质为醇溶蛋白(zein),与谷蛋白(glutelin)相比,必需氨基酸少,缺乏赖氨酸(0.24%)和色氨酸(0.09%),蛋白质品质差。
脂肪(lipid)含量较高:为3-4%,其中85%的脂肪存在于胚芽中,脂肪酸中亚油酸(linoleic acid) 59%,油酸(oleic acid) 27%,硬脂酸(stearic acid)2%,亚麻酸(linolic acid) 0.8%,花生油酸(arachidonic acid) 0.2%。
玉米中亚油酸含量约占2%,在所有谷物中含量最高。
当玉米占日粮50%以上时,完全可以满足畜禽对亚油酸的需要。
由于粗脂肪含量较高且多为不饱和脂肪,所以粉碎后玉米粉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大,增加了脂肪酸败的可能性。
碳水化合物:无氮浸出物含量高达72%,其中主要是淀粉,消化率高。
矿物质:含钙0.02%,磷0.25%,其中50-60%为植酸磷。
微量元素中铁、铜、锰、锌、硒含量均较低。
维生素和色素:黄玉米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b-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 (a-生育酚;tocopherol),但缺乏维生素D和维生素K。
在水溶性维生素中,VB1居多,但VB2和VB5较少。
黄玉米胚乳中含有三种色素:b-胡萝卜素(carotene)、叶黄素(lutein)、玉米黄质(zeaxanthin),其中b-胡萝卜素是牛体脂和乳脂色素的来源,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则与蛋鸡的蛋黄颜色、肉鸡肤色和腿色着色有关。
二、饲喂价值
玉米适口性好,能值高,是猪、鸡、牛、羊等动物的重要能量饲料来源。
黄玉米对蛋黄、肉鸡腿、喙和肤色着色具有明显作用。
由于玉米脂肪含量高,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在育肥后期多喂玉米可使胴体变软,背膘变厚。
玉米缺少赖氨酸,故使用时应添加合成赖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