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损伤分类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26
临床肩袖结构及肩部损伤病因、分型、临床症状、检查要点、鉴别诊断、治疗措施及效果预后肩袖损伤是引起肩周疼痛、肩关节功能障碍常见疾病之一。
常发生在需要肩关节极度外展的反复运动中,不及时治疗者出现肩关节不稳或继发性关节挛缩症,导致关节功能障碍。
部分肩袖损伤可治愈,主要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预后较好。
肩袖结构肩袖由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的肌腱组成,包裹于肩关节前方、上方以及后方。
这四条肌肉的肌腱围绕着肩关节,被形象称为肩袖。
当这些肌腱软组织受损时,为肩袖损伤。
肩袖损伤病因1、外力撞击95%的肩袖损伤因肩峰下撞击造成,当肩关节在做前屈及外展运动时,肩峰前缘及喙肩韧带与肱骨大结节发生撞击,引发肩峰下滑囊炎症,发生肩袖撕裂。
长期从事过顶运动如举重、投掷等人群更容易发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从而导致肩袖损伤。
2、退变及外伤。
冈上肌血管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退变,伴有肌肉及纤维组织坏死断裂,受轻微外伤即可出现断裂,导致肩袖损伤。
3、血供不足。
肩袖靠近肱骨大结节止点处,血管较少,局部组织更容易发生缺血。
诱因1、提拉重物、摔跤。
肩部受力后可能出现肩部肌腱损伤,是老年人发生肩袖损伤诱因之一。
2、长期体力劳动。
从事搬运、提拉重物等工作,长期磨损肩部,可能发生肌肉及纤维损伤,导致肩袖损伤。
分型肩袖损伤有多种分型方法,主要依据肩袖损伤的深度、撕裂大小、肌腱的质量等因素进行分型。
1、Neer肩袖损伤病理分期I期,可逆水肿炎症期,肌腱出现水肿和出血,尤其是冈上肌腱。
II期,腱性组织纤维化和慢性炎症期。
III期,肩袖纤维完全性坏损,全层撕裂。
2、肩袖损伤四种类型新月形撕裂;U形撕裂;L形和倒L形撕裂;巨大回缩性不可移动性撕裂;A.新月形;B.U形;C.L形;D.巨大回缩不可移动性3、肩袖损伤根据深度可分为部分损伤和全层损伤。
部分损伤可分为滑囊侧损伤、关节侧损伤以及肌腱内损伤;全层肩袖损伤有Post分型和Gerber分型等。
①Post分型小型损伤,<1cm;中型损伤,1~3cm;大型损伤,3~5cm;巨大损伤,>5cm;②Gerber分型小型损伤,仅涉及1条肩袖肌腱;巨大损伤,涉及2条及以上肩袖肌腱;不可修复性损伤涉及2条或2条以上肩袖肌腱,MRI显示肌腱内脂肪浸润,术中松解后在外展60°不能肩袖组织外移至肌腱止点处。
肩袖损伤伤残鉴定-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肩袖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肩关节疾病,主要指肩袖肌腱发生损伤或撕裂的情况。
肩袖肌腱是连接肱骨和肩胛骨的重要结构,负责支撑和动力控制肩关节的运动。
当肩袖肌腱受到损伤后,肩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性都会受到影响。
肩袖损伤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创伤、过度使用和自然老化等。
常见的症状包括肩痛、肩关节活动度受限和力量下降等。
此外,肩袖损伤还可能对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严重程度不一。
对于肩袖损伤的伤残鉴定,是为了评估和确认受损肩关节的程度和功能损失,以确定患者的伤残等级和相应的赔偿或卫生保健需求。
针对肩袖损伤,有专门的伤残评定标准和程序,经过系统的检查和测试,结合病史和影像学检查等资料,可以得出相对客观的评估结果。
本文将对肩袖损伤的定义、分类以及症状和影响进行介绍。
同时,还将探讨肩袖损伤的伤残鉴定标准和评定的程序与方法。
通过对肩袖损伤伤残鉴定的全面讨论,旨在为相关行业、医疗机构和个人提供有关肩袖损伤伤残鉴定的参考与指导。
同时,从科学角度出发,促进对肩袖损伤的认识和治疗的进一步提升。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引言。
首先,概述肩袖损伤伤残鉴定的背景和重要性,介绍肩袖损伤的定义、分类和发生情况。
然后,给出本文的目的和意义,即对肩袖损伤伤残鉴定进行全面介绍和讨论。
第二部分,正文。
首先,详细介绍肩袖损伤的定义和分类。
其中,对肩袖损伤的四种类型进行解释和区分,并结合临床案例进行说明。
接着,探讨肩袖损伤对患者的症状和影响,包括肩关节疼痛、运动功能受限以及日常生活的影响等方面。
通过对相关研究和实例的分析,展示肩袖损伤对患者身心健康和工作能力的影响。
第三部分,结论。
在本节中,将介绍肩袖损伤的伤残鉴定标准,着重阐述相关评定指标和评分系统。
同时,也将介绍肩袖损伤伤残评定的程序与方法,包括评估流程、常用的评估工具以及评估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肩袖损伤的分类及诊断试验肩袖损伤发生机制-以冈上肌为例肩袖是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及肩胛下肌的肌腱在肱骨头的前方、上方及后方共同构成袖套形状的肌腱结构。
冈上肌肌腱位于肱骨头与喙肩弓之间,其深面是关节囊,前面是肩峰下的滑囊,对于保持肩关节的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1]。
冈上肌同三角肌共同作用,可以使上肢上举(外展)和内旋。
如果冈上肌腱完全断裂,就不能保持上肢上举60°~120°的位置。
冈上肌损伤后上肢可能出现侧方悬吊,但三角肌又有一定的代偿功能。
冈上肌最薄弱的部位是距离肱骨头附着点(止点)1cm跨过肱骨头处,这也是冈上肌腱断裂最常出现的部位。
在肌腱易损伤区域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该部位的磨损,此处血供会逐渐减少,出现典型的组织退行性变,并引出组织弹性降低脆性增加。
当上臂外展60°~120°并保持这一姿势时,血管受压,血流和氧供进一步降低,可增加冈上肌腱损伤的风险。
病因及分类撞击综合征和过度牵拉所致肌腱炎以及各种原因造成的创伤都可引起肩袖损伤[2]。
1)撞击综合征是指由于软组织嵌顿于肩峰下间隙,即肩峰与肱骨头之间,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肩关节活动时,嵌顿的软组织可以引起疼痛。
网球、游泳、投掷、举重运动员等常常需要将手举过肩水平面的人群是此类疼痛损伤的高危人群。
当软组织体积过大时,就有可能被卡压在间隙里;比如肱骨头、肩峰和喙肱韧带间隙内的结构,包括肱二头肌长头腱、冈下肌、冈上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和冈上肌上的滑囊。
肩峰下间隙本身也可能出现导致间隙内压力升高的问题,如韧带增生钙化或弹性减退、肩峰前下缘肩锁关节处骨质不平滑或出现骨刺等赘生物等。
2)过度牵拉所致肌腱炎在年轻运动员中更为常见。
这些患者往往不会出现肩袖的部分断裂,主要表现为双肩活动度及肌力的不对称。
后关节囊紧张和肩胛骨周围肌肉肌力减退是常见问题,这可导致肩袖代偿性超负荷工作并最终引起肩袖损伤。
肩袖损伤的诊断及分型各位老师同学,大家晚上好,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肩袖损伤的诊断及分型。
肩部疼痛,我们首先会想到什么呢?相信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肩周炎。
我们在临床的时候,有肩部疼痛的患者来就诊时,绝大多数患者都会问:“医生我可不可能是肩周炎,我能不能变成肩周炎?”其实导致肩部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像肩袖损伤、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盂肱关节脱位和肩锁关节脱位、肩锁关节炎、腋神经损伤,这些都会导致肩部疼痛。
临床统计肩部创伤患者中,肩周炎只占肩痛的10%-15%,而肩袖损伤占到了40%-60%。
如果我们将肩袖损伤误诊成肩周炎,从而进行一些强度较大的锻炼,或者针对肩周炎的一些推拿治疗,这时可能就会把已经损伤的肩袖造成更大的破坏,从而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1788年,蒙罗首先描述了肩袖撕裂,此后肩袖撕裂一直被认为是造成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的最常见原因。
肩袖又称旋转腱袖,它是由起自肩胛骨覆盖于肩关节前、上、后方的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组成扁而宽的共同肌腱。
其中肩胛下肌止于肱骨小结节,其余三肌自前至后抵止于大结节上,共同肌腱的附着处形如一袖口,故名肩袖。
又因冈下肌、小圆肌外旋肱骨而肩胛下肌内旋肱骨,故又称旋转腱袖。
8月14日龙氏正骨(治脊疗法)手法复位精讲班(广州站)←点击链接查看为了方便记忆,我们将手呈半握拳状,其中大拇指放置于肱骨小结节处,其余三指自然放松,置于肱骨大结节处,其中大拇指代表的就是附着于肱骨小结节处的肩胛下肌,食指代表的是附着于肱骨大结节顶部的冈上肌,中指代表的就是附着于肱骨大结节中部的冈下肌,无名指代表的就是附着于肱骨大结节下部的小圆肌。
下面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肩袖解剖和肩袖的功能,这张图我们看到的是肩袖的正面观和背面观。
由于软件的原因,这几张动态的图片只能显示成为静态的图片,请大家见谅。
冈上肌它是起自于肩胛骨的冈上窝,冈上筋膜止于肱骨大结节上部,它的功能是什么呢?是进行肩关节的外展的功能。
(完整版)PASTA分型PASTA分型 (完整版)引言PASTA分型是一种常见的肩袖损伤分类系统,用于诊断和评估肩袖损伤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该分型系统依据病变的解剖位置和严重程度将肩袖损伤分为多个子类。
本文将介绍PASTA分型的完整版,包括其定义、分类和临床意义。
定义PASTA分型是肩袖损伤的一种分类系统,其全称为Partial Articular-Surface Rotator Cuff Tears,中文意为“肩袖部分关节面撕裂”。
该分型基于肩袖撕裂的病变部位和严重程度来对损伤进行分类。
分类PASTA分型将肩袖损伤分为以下几个子类:1. Type I: 前上方肩袖缺损(Anterior Supraspinatus Tendon Avulsion)。
该损伤主要涉及肩袖的前上方缺损。
2. Type II: 前下方肩袖缺损(Anterior Infraspinatus Tendon Avulsion)。
该损伤主要涉及肩袖的前下方缺损。
3. Type III: 旋肩袖撕裂(Spinoglenoid Notch Tear)。
该损伤涉及斜方肌下支与菱形空隙之间的区域。
4. Type IV: 未能进一步分类的肩袖轻微撕裂(Unclassifiable Small Tear)。
该损伤是指肩袖轻微撕裂,但未能进一步细分分类。
5. Type V: 未能进一步分类的肩袖重度撕裂(Unclassifiable Large Tear)。
该损伤是指肩袖严重撕裂,但未能进一步细分分类。
临床意义PASTA分型有助于医生对肩袖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进行规划。
通过了解损伤的具体类型和严重程度,医生可以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如保守治疗、肩袖缺损修复术或肩袖重建术。
此外,PASTA分型还有助于对肩袖损伤的预后进行评估,预测康复时间和功能恢复程度。
总结PASTA分型是一种常用的肩袖损伤分类系统,通过将肩袖损伤分为多个子类,有助于医生对损伤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规划。
肩袖损伤的分类肩袖损伤是肩关节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它通常指的是肩袖肌腱的部分或全部撕裂,导致肩关节功能受限。
肩袖肌腱包括了肩胛上肱骨头附近的四个关键肌腱,即冠状肌腱、冈上肌腱、冈下肌腱和舌板肌腱。
根据损伤的程度和具体位置,肩袖损伤可以被分为以下几类:1. 部分撕裂部分撕裂是指肩袖肌腱的部分损伤或撕裂。
这种损伤通常发生在肩袖肌腱与骨头结合的区域,也就是肱骨头上的肩袖肌腱。
症状包括肩关节疼痛、肩膀周围的炎症和肩关节运动时的不稳定感。
部分撕裂的治疗方法通常包括休息、物理治疗和使用冰敷来减轻炎症。
2. 全层撕裂全层撕裂是指肩袖肌腱完全撕裂成两部分,这通常发生在肩袖肌腱附着于肱骨上的区域。
症状包括剧烈的肩关节疼痛、失去肩关节的稳定性和肩膀肿胀。
全层撕裂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来修复损伤的肌腱。
手术后通常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来恢复肩关节的功能。
3. 肌腱脱落肌腱脱落是指肩袖肌腱完全从肱骨上脱落。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肌腱的附着点处。
肌腱脱落会导致肩关节完全失去稳定性。
症状包括剧烈的疼痛、肩关节的运动受限和无法使用受损的手臂。
肌腱脱落通常需要进行紧急手术来重建肌腱和修复肩关节。
4. 反复脱位反复脱位是指肩袖肌腱经常性脱位,导致肩关节的不稳定性。
这种情况通常与肩袖肌腱的撕裂或脱落有关。
症状包括频繁的肩关节脱位、肩关节疼痛和运动受限。
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5. 肌腱炎症肌腱炎症是肩袖肌腱发炎和受损的一种情况。
这种情况通常由于肩关节的过度使用、创伤或炎症引起。
症状包括肩膀疼痛、肩关节周围的炎症和运动时的不适感。
治疗方法包括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使用冰敷来缓解炎症。
总结:肩袖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肩关节问题,分类方法包括部分撕裂、全层撕裂、肌腱脱落、反复脱位和肌腱炎症。
对于不同程度的损伤,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包括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对于肩袖损伤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以便获得有效的治疗和康复。
肩袖损伤工伤鉴定分级
肩袖损伤是指肩关节周围肌腱的损伤,造成肩关节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
工伤鉴定分级是根据肩袖损伤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个等级的特点。
1. 轻度肩袖损伤
轻度肩袖损伤表现为肩关节疼痛、肩部运动受限、肩关节功能受损但不明显。
患者通常可以完成日常生活活动,但较重的体力劳动或高强度运动可能会引起疼痛和不适。
在工作中,轻度肩袖损伤一般不会对工作能力产生较大影响。
2. 中度肩袖损伤
中度肩袖损伤表现为疼痛明显,肩关节运动明显受限,肩关节功能明显受损。
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可能需要依赖他人帮助或使用辅助工具,如肩部支撑带。
在工作中,中度肩袖损伤可能会对某些工种或工作岗位的从事产生一定影响,需要改变工作方式或进行适当的工作调整。
3. 重度肩袖损伤
重度肩袖损伤表现为严重疼痛,肩关节运动受限严重甚至完全失去功能。
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几乎无法独立完成,需要他人全程协助。
在工作中,重度肩袖损伤会严重影响工作能力,使得患者无法从事大部分工种或工作岗位。
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或长期康复训练。
根据肩袖损伤的工伤鉴定分级,可以确定患者的工伤等级及相
应的赔偿标准。
一般来说,轻度肩袖损伤给予较低的赔偿,中度肩袖损伤给予适当较高的赔偿,而重度肩袖损伤给予较高的赔偿和相应的康复费用。
因此,工伤鉴定分级对患者的权益保护十分重要,可以确保患者获得公平的赔偿和康复治疗。
骨科精读肩袖损伤的七大诊治要点,一文全掌握!肩关节解剖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及小圆肌的腱性部分组成的鞘状结构。
它包绕盂肱关节、肱骨头、关节囊,形成近似袖套样肌样结构,具有保持肱盂关节稳定,维持上臂各种姿势和完成各种运动的功能。
图1肩关节骨解剖1.锁骨2.肩胛骨3.肩峰4.喙突5.肱骨头6.关节盂图2 肩袖解剖 1.肩胛下肌 2.冈上肌 3.冈下肌 4.小圆肌图3 肩袖肌肉解剖肩袖损伤病因1.创伤是青少年肩袖损伤的主要原因。
2.血供不足引起肩袖组织退行性变。
3.肩部慢性撞击性损伤。
Neer(1983)认为95%肩袖损伤是长期肩部撞击磨损的结果,循环障碍和创伤不是主要原因。
肩袖损伤分型肩袖损伤有多种分型方法,主要依据肩袖损伤的深度、撕裂大小、肌腱的质量等因素进行分型。
一、Neer肩袖损伤病理分期I期可逆的水肿炎症期,肌腱出现水肿和出血,尤其是冈上肌腱II期腱性组织纤维化和慢性炎症期(包括不伴有肩袖撕裂和合并有部分肩袖撕裂)III 期肩袖纤维完全性坏损,全层撕裂二、肩袖损伤四种类型(1)新月形撕裂(2)U形撕裂(3)L形和倒L形撕裂(4)巨大回缩性不可移动性撕裂图4 A.新月形;B.U形;C.L形;D.巨大回缩不可移动性三、肩袖损伤根据深度可分为部分损伤和全层损伤。
部分损伤可分为滑囊侧损伤、关节侧损伤以及肌腱内损伤,全层肩袖损伤有Post 分型和Gerber分型等。
1、Post分型(1)小型损伤,<1cm(2)中型损伤,1-3cm(3)大型损伤,3-5cm(4)巨大损伤,>5cm2、Gerber分型①小型损伤,仅涉及1条肩袖肌腱②巨大损伤,涉及2条及以上肩袖肌腱③不可修复性损伤,涉及2条或2条以上肩袖肌腱,并且MRI显示肌腱内脂肪浸润,术中松解后在外展60°仍不能将肩袖组织外移至肌腱止点处。
图5 Gerber分型临床表现及诊断肩袖损伤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主要临床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