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的开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现代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中的热点话题。
在中国,中职学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在中职学校中,学前教育专业一直是备受关注的专业之一,而音乐课的开设更是备受瞩目。
本文将探讨在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的开设对学生素质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的开设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学科,通过音乐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综合素质和才能,包括审美能力、情感表达能力、节奏感、合作精神等。
在学前教育专业中,音乐课更是与儿童教育息息相关,通过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儿童的情感把控能力和对儿童的沟通表达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的开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音乐课程不仅适用于幼儿,对于教育者自身的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
音乐课的开设可以促进学生对音乐教育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实践,培养学生对音乐教学技能的运用和表现能力。
通过音乐课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音乐教学的特点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将来从事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的开设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职业选择和发展空间。
在现代社会,幼儿教育逐渐得到了社会的重视和关注,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职业方向。
通过音乐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教育工作的本质和特点,培养自己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激情,为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做好准备。
音乐课的开设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拓宽学生的职业选择和发展空间,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的开设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和文化生活。
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音乐课的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和文化生活。
学生可以通过音乐课学习与欣赏,了解不同的音乐文化和音乐形式,开发自己的兴趣爱好,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有效性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目前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匮乏、学生缺乏音乐基础等。
有必要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特点、现有音乐教学方法、音乐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分析、影响音乐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以及探讨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的对策,旨在加深对这一领域的理解,为提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供参考。
1.2 研究意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针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进一步推动音乐教育的发展。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涉及到教师教育、学生学习、教学资源等多个方面,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其有效性。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特点及学习需求与其他学生群体存在差异,因此需要特别关注其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可以为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推动音乐教学水平的提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研究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意义。
2. 正文2.1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特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来自于普通家庭背景,他们的音乐基础普遍较为薄弱。
在音乐教学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系统性教学,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音乐基础。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年龄较小,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不够集中。
音乐教学要注重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常对音乐教学的实用性更为关注,他们更倾向于学习那些能够在实践中运用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实施问题的探讨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音乐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养,还可以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发展。
然而,在音乐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影响了音乐教师的教学质量。
实施问题教学资料不足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对教学资料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因为孩子们的音乐基础比较薄弱,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平。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音乐教师发现,他们所使用的教学资料不足,这就导致了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比较差。
教学方式单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通常是传统的教授式,音乐教师通常会让学生们听、看、唱、练等方式进行教学。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可能会觉得这种教学方式比较枯燥,缺乏趣味性,这就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课堂管理不当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也需要进行一定的课堂管理,这样才能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也能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音乐教师发现,他们没有完全掌控好课堂的管理,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比较混乱,影响了教学效果。
解决方案优化教学资料针对教学资料不足的问题,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优化自己的教学资料,比如利用网络资源、参加专业培训、购买教学材料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质量,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
创新教学方式针对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音乐教师可以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比如使用多媒体教学、开展小型互动活动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乐于接受音乐知识和技能。
加强课堂管理针对课堂管理不当的问题,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加强课堂管理来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制定科学的课堂纪律、重视课堂秩序等。
只有通过科学的课堂管理,才能营造良好的压力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来。
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的开设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职业教育背景下,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为了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素质和竞争力,学校开设音乐课程已经成为一个趋势。
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音乐是一种全面的艺术表达形式,对儿童的智力、情感和审美情趣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音乐课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音乐课程中可以增强自己的音乐素养。
音乐是一门艺术,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才能更好地教授幼儿。
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的魅力和表现形式,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从而为将来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音乐课程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音乐是一种具有魔力的艺术形式,可以给人们带来愉悦和放松的感受。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在未来的教学中给予幼儿更多的关爱和激励,而具备良好的身心健康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音乐课程可以通过音乐欣赏、唱歌、舞蹈等形式,帮助学生们舒缓压力,放松身心,培养积极的心态和生活态度。
音乐课程还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在学前教育领域,音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够帮助幼儿全面发展,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
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幼儿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为将来的幼儿教学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职高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策略研究随着职业教育的普及,职业教育专业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
作为职业教育专业中的一员,音乐教育在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职高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音乐教学,探讨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了解学生的音乐基础和兴趣爱好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了解学生的音乐基础和兴趣爱好,制定学科任务的时候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教学安排。
通过了解学生的自身情况和学习需求,教师可以更好地应对每位学生的需求和能力差异,帮助他们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让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互动活动。
可以引导学生在班级中组织唱歌小组或乐器小组,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开展一些音乐活动,如音乐比赛、音乐节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热爱和参与度。
三、注重音乐教材的选择和使用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应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适当的音乐教材,并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和幻灯片展示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听力和音乐欣赏能力,全面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四、课堂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在音乐教学中,课堂教学和实践相结合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开展实验课和应用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
同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演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为学生的以后就业和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职高音乐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个性化差异,倡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音乐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上要做到科学合理,注重实践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职高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职高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职高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其培养目标是为了满足学前教育领域对高素质教育人才的需求。
音乐作为学前教育中重要的一门课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情感情操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职高学前教育专业中,音乐教学往往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有必要对职高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职高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策略,旨在通过对现有音乐教学策略的分析,为提高职高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质量提供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音乐教学在职高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性,探讨音乐对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2.对现有音乐教学策略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3.探讨适合职高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策略,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方面;4.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深入了解不同音乐教学策略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5. 最终目的是提出一些实施策略的建议,为职高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提供一些建议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希望能够提高职高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水平,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1.3 研究意义正文:['音乐教学在职高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性', '现有音乐教学策略的分析', '探讨适合职高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策略', '案例分析', '实施策略的建议']。
2. 正文2.1 音乐教学在职高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性音乐教学在职高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性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音乐是一种能够激发孩子们情感、培养他们审美情趣和素养的艺术形式,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音乐教学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学龄前儿童阶段,通过音乐活动可以促使幼儿全面展开感知、认知、语言、思维、情感和身体活动,增强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情商和智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探讨近年来,随着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也在不断探索和改进中。
本文旨在从音乐教学的定义、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以及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改革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
一、音乐教育的定义及其重要性音乐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音乐的教学,培养学生在审美、情感、技能等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
音乐教育的实施,旨在让学生在良好的音乐环境中,体验美,创作美,培养审美情趣及音乐能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音乐教育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中职生的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情趣、人文素养及艺术素养,同时也可以促进孩子的个性和艺术特长的发展。
此外,良好的音乐教育也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尽管音乐教育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但是在实践中,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同样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师生不够专业化:由于许多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并非音乐专业,因此在音乐教学方面存在专业知识和技能导向不够等问题,同时,不少学校也不具备丰富的音乐教学资源,导致教学质量不尽人意。
2.教材体系不够完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教材体系相对薄弱,不足以满足群众对音乐素质和艺术教育的需求,同时也无法为学生提供更为系统完整的音乐教材和学习资源。
3.课堂体验不足:许多中职教师缺乏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和体验,导致课堂教学内容单调,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
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改革思路基于上述的问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需要进行改革和提升。
改革思路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学水平: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针对音乐教育及相关课程的专业培训,加强教师对音乐教育课程的教学技能和知识储备,提升教学品质。
2.增加音乐教材和学习资源:提升音乐教育的教材体系,制定适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标准,增加音乐教材和学习资源,丰富学生的音乐阅历和知识水平。
当代音乐2019年第7期MODERNMUSIC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的开设邬文娟[摘㊀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ꎬ社会对于教育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ꎮ学前教育专业在目前的社会发展阶段中具有重要的职业意义ꎬ学前教育专业将来面向的是学龄前儿童ꎬ提升学前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对于儿童的未来良好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ꎮ中职学校中的学前教育专业可以培养优秀的幼师教师ꎬ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水平和职业素养是尤为关键的ꎬ在目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现状中ꎬ还是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主ꎬ其实音乐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ꎬ也可以起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ꎮ所以在现代的职业教育背景之下ꎬ积极创新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开展途径ꎬ转变教学思路ꎬ探究更为高效的教学方法ꎬ是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要任务ꎮ本文将针对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举措ꎮ[关键词]学前教育ꎻ音乐课ꎻ教学模式创新[中图分类号]G613 5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7-2233(2019)07-0066-02[收稿日期]2019-03-26[作者简介]邬文娟(1979 ㊀)ꎬ女ꎬ惠州市惠城职业技术学校讲师ꎮ(惠州㊀516003)㊀㊀现代的职业教育背景要求中职学校在教育改革中ꎬ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技术性专业人才ꎬ从而保证我国快速的社会发展中对于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需要ꎮ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不断进行改革的过程中ꎬ需要对于教育开展的模式进行积极的分析并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ꎬ不断进行深化改革ꎬ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可以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ꎮ但是目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的音乐课ꎬ在教学的过程中ꎬ存在着教学模式陈旧㊁教学方式单一㊁不够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实际问题ꎬ这样的教学现状在一定的程度上脱离了学校教育的实际需求ꎮ中职学校在职业教育背景之下ꎬ需要在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教学目的ꎬ对教学改革中音乐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完善ꎬ提升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水平[1]ꎮ一㊁存在的问题受益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ꎬ学前教育专业在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ꎬ社会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关注和重视也在不断提升ꎮ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之下ꎬ也在不断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上的改革和创新ꎬ在创新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ꎮ但是由于在教学理念方面ꎬ学前教育仍然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ꎬ在教育方法和内容上也比较陈旧和落后ꎬ课堂化㊁理论化㊁整体化的教学模式也常见于课堂教学之中ꎮ具体的问题有以下几点:㊀㊀(一)音乐教育模式的讲台化教育模式的讲台化指的就是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ꎬ过度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ꎬ忽视了学前教育学生作为受教育的对象在音乐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ꎮ这一问题是由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导致的ꎮ学前教育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常常处于被动的位置ꎬ接受教师传达的知识ꎬ不能真正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之中ꎮ如果教学的内容是较为枯燥的乐理知识的话ꎬ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就会更低ꎮ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会让教学效果大大降低ꎮ(二)音乐教育模式的理论化教育模式的理论化指的就是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ꎬ对于理论知识的教授超过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ꎬ即重理论轻实践ꎮ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中ꎬ有很多需要实际进行操作的教学内容ꎬ比如进行幼儿钢琴的伴奏练习时ꎬ教师需要教授给学生大量的和声㊁乐理的有关理论知识ꎬ虽然在课堂教学的后面部分加入了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实际练习的内容ꎬ但是实际操作还是没有理论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重高ꎬ导致学生在进入社会工作之后ꎬ很难适应职业的实际工作需要ꎮ(三)音乐教育模式的整体化教育模式的整体化指的就是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ꎬ侧重于集体性的教学ꎬ忽略个体性的教学ꎮ比如:在音乐课中的钢琴教学过程中ꎬ在大多数的中职院校中ꎬ都是通过电钢的集体性教学去进行课堂教学活动ꎬ由于音乐的教育进行到一个阶段后ꎬ学生之间因为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㊁练习时长的不同ꎬ对于课堂教学的反应也会有很大的不同ꎮ如果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ꎬ仍然延续之前的教学模式ꎬ就会导致一些学生不能完全接660受教学的内容ꎬ从而影响了课堂音乐教学的教学效果ꎮ(四)音乐教学模式的课堂化教育模式的课堂化指的就是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ꎬ只重视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开展ꎬ忽视了音乐课后的辅导和巩固ꎮ课堂化的教学模式存在于很多的中职学校中ꎬ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如果在课堂上没有完全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ꎬ在课后就不能得到教师相应的辅导ꎮ这样的课堂化教育模式ꎬ没有充分利用时间ꎬ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2]ꎮ(五)音乐教育模式的技能化教育模式的整体化指的就是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ꎬ技化要求工作不到位ꎮ具体体现在ꎬ中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选用的教材多种多样ꎬ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使用的教材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规范ꎬ每个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都有自己的教材ꎬ导致音乐课教学模式难以科学化㊁标准化ꎮ二是在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ꎬ所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ꎬ教师过于重视音乐的表演技能训练ꎬ忽略了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ꎮ这种以技能教学为主ꎬ不注音乐审美素养培养的技能化教学现象ꎬ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具有消极的影响ꎮ二㊁目的和任务中职学校要想在实践中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开展进行创新研究ꎬ就必须明确音乐课开展的目的和任务ꎮ中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开展音乐课的目的就是为社会中学前教育工作培养具有综合㊁全面能力的人才ꎮ通过艺术的教育ꎬ将音乐的基本素养在社会上进行普及ꎮ学前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普及音乐知识㊁培养学龄前儿童的音乐能力ꎬ让他们在音乐的快乐中养成对音乐的兴趣ꎮ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明确了音乐课开展的目的和任务后ꎬ才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3]ꎮ三㊁创新途径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的开展ꎬ不仅需要重视提升学生在音乐专业知识上的学习ꎬ还应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ꎬ提升学生在实际进行学前教学工作中的职业技能ꎬ让学生在进入社会工作后ꎬ能够适应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ꎬ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点ꎬ做到更好的教育效果ꎮ(一)在课堂教学中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中职院校学前教育音乐课的课堂教学中ꎬ教师应积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ꎬ在坚定自身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的同时ꎬ明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ꎬ在教学的过程中ꎬ通过改进教学过程中所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的组织形式ꎬ来针对学生实际的心理认知㊁情感㊁学校态度的特点ꎬ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ꎬ提升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学习兴趣ꎬ让学生在掌握了学习方法后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ꎬ从而有效提升在音乐课学习中的学习质量ꎮ在音乐课的教学中ꎬ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ꎬ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ꎬ充分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之中ꎮ这样可以改变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ꎬ通过分组谈论等互动形式ꎬ提升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度ꎬ调动学生的课堂活跃性ꎬ用学生能接受ꎬ能喜欢的课堂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活动ꎬ提升教学的质量和反馈的效果ꎮ(二)提升学生学前教育音乐实践能力中职院校学前教育音乐课的课堂教学中ꎬ针对学前教育这一专业的实际需求ꎬ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ꎬ在培养学生音乐专业能力的同时还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方式ꎬ在实践的能力上对学生进行培养ꎮ可以开展音乐游戏ꎬ表演音乐节目ꎬ举行小型音乐会以及社会实践等活动ꎬ从而让学生在理论和能力两方面共同发展ꎮ因为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ꎬ所以教师还应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点ꎬ教授学生有关的知识ꎬ避免学生在进入社会工作后面对学龄前儿童手足无措ꎬ无法将学到的知识真正落实到工作实践中ꎮ(三)分层进行教学工作针对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和接受能力的不同ꎬ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ꎬ需要进行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ꎮ学生的个性化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得到充分的尊重ꎮ对于音乐基础能力较强的学生ꎬ教师可以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共同教学ꎬ用逻辑性较强的教学方法ꎬ教授的内容较多ꎬ较难ꎮ对于音乐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ꎬ教师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ꎬ按照从容易到难的顺序进行教学ꎬ先巩固学生的基础音乐知识ꎬ再逐步提高其音乐理解能力ꎮ这样的分层教学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ꎬ可以充分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潜力ꎬ有效提升教学效果[4]ꎮ(四)重视课后辅导和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中职院校学前教育音乐课的教学中ꎬ教师需要将课堂中和课后的指导和巩固进行有效结合ꎮ如果教师的实际工作不能满足学生课后的学习需求ꎬ可以借助互联网新媒体技术ꎬ制作微课㊁云课堂的课程ꎬ让学生在课后也能充分利用学习时间ꎬ通过互联网丰富的音乐教学资源ꎬ来拓宽学生的音乐学习视野ꎬ让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不断提升ꎮ在音乐的审美能力方面ꎬ教师的音乐教学实践工作需要通过创新的教学形式来提升音乐课程内容的丰富性ꎬ在音乐的审美和情感体验上提升学生的音乐专业素养ꎮ结㊀语可见ꎬ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积极进行音乐课的创新发展研究ꎬ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ꎬ同时在音乐素养上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ꎬ让学生在进入社会工作后可以适应学前教育的工作ꎮ所以ꎬ中职院校必须持续进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教学研究ꎬ并积极将其应用到课堂实践中ꎬ提升音乐课教学效果ꎮ注释:[1]周㊀宇.浅析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下的高职教育改革发展[J].经贸实践ꎬ2017(14):221.[2]曹宗楠ꎬ谢春玉.浅论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发展[J].职业ꎬ2017(31):120.[3]马金玉.学前教育专业开设音乐课的目的与任务[J].中国校外教育ꎬ2013(15):74.[4]周㊀娜.基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教改策略思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ꎬ2018(06):34.(责任编辑:刘露心)760邬文娟: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的开设。
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的开设【摘要】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使得中职学校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开设。
本文从中职学校音乐课程的重要性、现代职业教育对音乐课程的需求、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的必要性、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分析这些内容,可以看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的开设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文章也展望了未来,认为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在中职学校中的发展空间将会进一步拓展,为培养更多具有综合素养的专业人才做出贡献。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和讨论,可以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的完善与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重要性、需求、设置、总结、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的开设旨在为中职学生提供全面的学前教育知识和技能,并帮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学前教育在各个领域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也为中职学校开设学前教育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职学校音乐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音乐是一门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表现力,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代职业教育对音乐课程的需求愈发迫切,因为音乐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在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音乐课程的意义和必要性。
通过对中职学校音乐课程的重要性、现代职业教育对音乐课程的需求以及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的必要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中职学校在开设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深入探讨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的开设【摘要】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开设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首先介绍了背景及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接着探讨了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与音乐课程的融合,以及音乐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作用。
对现代职业教育对音乐课程的需求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总结了音乐课程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意义,并展望了未来发展。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和探讨,可以更好地推动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关键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融合、重要性、需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意义、发展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也逐渐受到关注。
学前教育是培养儿童综合发展的重要阶段,而音乐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培养儿童的审美情感、表现能力和社交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在过去,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往往忽视音乐课程的开设,导致学前教师在音乐教育方面的能力不足。
随着社会对全面发展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现代职业教育对音乐课程的需求也在增加。
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开始将音乐课程纳入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以满足市场对学前教育教师的需求。
通过对音乐课程的开设和教学,可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领域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音乐是一种全面的艺术形式,通过音乐的学习和体验,幼儿可以培养自身的审美情感、创造力和表现力。
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的听觉发展,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和艺术修养。
音乐还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情感沟通和社交技能的培养,有助于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将音乐课程纳入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中,不仅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还可以为他们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研究
作者:黄鹏
来源:《北方音乐》2018年第04期
【摘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强调课程的衔接性、阶段性等十分符合当下学前教育的教学,中职学校在这个体系里不断优化课程有利于中高职课程衔接。
笔者从中职音乐课程研究为切入点,管中窥豹。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职;学前教育;音乐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学前教育专业一直以来都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由于二胎开放,适龄儿童增加,幼儿教师供不应求,就业形势一片大好。
在总体生源减少情况下,幼师生比例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提升。
由于各省市级幼儿园要求大专及以上文凭,部分中职幼师学校幼师生会选择继续升学。
对于升学的幼师生来说,不仅能够解决就业门槛的再提高问题,同时也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理想的生源。
对于高职来说,中职到高职课程需要像普高教育一样有层次性,才能促使整个体系的不断健全。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一样,幼儿教师队伍也需要自己的精英教育,必须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遵循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行中高职衔接教育对这一需要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高职衔接现状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发布以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逐步趋于完善。
本体系中主要核心内容就在于专业学历之间的衔接。
我国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衔接不紧密,普遍存在内容重叠、与职业实操要求相脱节等现象。
课程设置不论是实践还是理论都还处于发展探索阶段,目前虽然取得一定进步,但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还未建立完整的中高职衔接体系,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框架和成熟的研究理论,尤其是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也还处于总结提炼、问题反思和理论思考阶段,研究成果还不够丰富和完善。
以課程为核心的内涵式衔接研究还处于经验总结归纳阶段,研究成果不多且不成熟,大多停留在表面。
2011年教育部出台《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修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做好专业设置的衔接,逐步编制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教学基本规范。
2015年广东省教育厅联合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编出版了《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系列丛书,其中就有专门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标准,这些为中高职专业与课程衔接提供了蓝本。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长期存在的问题
音乐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包含基础课和技能课。
2016年全国统一教师资格证考试后,部分院校进行课程改革,所有课程更加侧重职业对接与国考。
如声乐课改为唱歌与幼儿歌曲表演,钢琴课改为键盘与幼儿歌曲弹唱等。
对于中职生来说,从零基础到国考,需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
而这一类的课程在高职的音乐课程中同样也有。
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阶段在学习要求上是在中职课程上的提升,但是存在有些学生是从中职升学,有些学生是通过高考升入高职学校,学生的水平不一,教师的教学却没有因材施教,进行针对性的教学的问题。
同时,中高职开设的这些课程之间少有互相渗透、互相联系的关系,学科过于细化,课程体现不出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造成了教学的浪费。
而且当前中高职课程衔接中存在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连续性、层次性的脱节,各自为政。
如音乐基础课,在中职阶段主要以乐理视唱教学为主,教学目标是为学生的唱、弹做基础铺垫。
在高职阶段,这类课程重复出现,甚至有些教材都是重复,教学目标跟中职相差无几,使得中职教育的处境非常尴尬。
三、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学前教育专业中职音乐课程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出,为满足多样化的职业教育需求,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阶段需要有机衔接。
因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设计开发与整合,需要以终身学习为核心,注重音乐认知结构的完整性和音乐学习过程的有序性,尊重学生的兴趣、情感、态度、认知水平、学习潜力。
我们可以利用模块化教学,在音乐教育的内容导向和教学活动形态方面,注重通过音乐的形式及其情感原理的教育,促进学生发展对音乐审美原则的感知和领悟。
主要体现在中职阶段以基础技能教授为主,高职阶段以深化技能、突出师范性为主,继而培养管理、科研人才。
(一)音乐素养模块
把基本乐理、视唱练耳、编配等和音乐史知识进行整合编写教材,中职课程与高职课程进行程度上的阶梯式教学,避免重复;加入奥尔夫、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等教学体系为载体进行教学,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规律;音乐基本素养主要内容以幼儿教育为中心,贯穿中高职的音乐课程,突出师范性,辐射学生的终身教育。
(二)键盘模块
如何对教材内容做素材研究,设计吸引幼师学生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动、唱、奏、游戏活动等实现“钢琴”与“音乐”教学的基础铺垫;扩展钢琴学习内容和教学活动形态,注意到内容的有序性,提高钢琴教与学的有效性,要注重音乐理论知识与键盘技能协同发展,音乐风格的模仿与编配弹奏的协调发展,掌握弹唱结合的技巧,同时可选择一些流行音乐的改编曲,以提高学生表达音乐的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把幼师钢琴教学渗透到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一线,使钢琴教学真正服务于学前幼儿音乐集体课,提高幼师钢琴综合学习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三)声乐模块
根据中高职的课程衔接提出课程教材的因材施教统一整合,进行中职阶段教材的编写,避免中高职在声乐课上的重复;针对从中职跨入高职的学生以歌曲难易程度进行阶梯式的表演唱教学形式,贯穿发声方法与舞蹈形体相结合的新课堂。
针对普高升学的学生进行儿童歌曲表演唱和幼儿声乐技法的教学,同时鼓励教学与自我学习相互促进;“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导,让学生“在做中学”,翻转课堂,课堂中教师则进行点评教学,为以后的幼儿教育进行良好的基础与拓展训练,学会在游戏中教学。
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改革传统的模仿音乐专业院校的教学模式。
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并进的方法以“大课”“中课”“小课”等几种形式交叉进行授课。
课程的设置和实施需要大量实践和试行才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告诉我们,只有以终身学习为核心,才能在职业教育的课程研究中找到突破点。
因此,在中高职课程衔接中,中职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幼师”能力,高职应在胜任“幼师”角色的基础上,培养其作为“管理者”“科研者”的能力。
对于中职阶段的音乐课程而言,突破的重点在于如何结合课程特性、职业特点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课程内容编排上不仅要音乐课程与学前教育专业的有机结合,还需音乐学科各门课程的相互融合与渗透、音乐与其它艺术学科的关联和整合。
注意音乐的多样性,并突出传统文化历史性地位。
使课程真正服务于幼师生音乐的专业能力训练并促进就业。
参考文献
[1]阿来萨.课堂评估: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人学出版社,2008.
[2]鲍洁.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现状研究[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3]曹南燕.认知学习理论[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 1991.
[4]安阳.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5]陈洪华.烹饪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7.
[6]董绿英.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04.
作者简介:黄鹏(1988—),女,湖北崇阳人,汉族,中专音乐讲师,硕士研究生,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