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图【精选】
- 格式:ppt
- 大小:353.01 KB
- 文档页数:9
干货一图掌握培训体系全景图及流程图目录•培训体系概述•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实施与管理•培训效果评估与改进•培训体系全景图及流程图解读01培训体系概述定义与目的定义培训体系是指一系列相互关联、有机结合的培训要素,包括培训目标、内容、方法、资源等,旨在提高员工素质、促进组织发展的系统化过程。
目的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促进个人和组织的发展,提升组织整体绩效和竞争力。
01020304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实施与管理培训效果评估培训体系构成通过对组织、任务和人员三个层面的分析,确定培训目标和内容。
根据培训需求,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时间、地点、方式等。
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四个层面。
按照培训计划,组织培训活动,并对培训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控。
01020304提升员工素质促进组织发展提高组织绩效增强组织竞争力培训体系重要性通过培训,员工可以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适应组织发展的需要。
培训体系可以帮助组织培养所需的人才,推动组织的战略实施和业务发展。
通过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进而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
优秀的培训体系可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提升组织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02培训需求分析组织目标组织文化组织资源明确组织的发展战略和长期目标,分析当前及未来所需的核心能力和技能。
了解组织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期望,确保培训内容与组织文化相契合。
评估组织的培训预算、时间、人力等资源,以确定可行的培训方案。
详细分析岗位的工作职责、任务及绩效标准,确定员工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工作环境了解岗位在整体工作流程中的位置和作用,明确员工需要掌握的关键流程和协作能力。
考虑岗位所处的工作环境,包括设备、工具、信息系统等,确保培训内容与工作环境相匹配。
030201评估员工的现有技能、知识和态度,确定其培训需求和潜在的发展空间。
员工能力了解员工对培训的态度和期望,激发其参与培训的兴趣和动力。
第六章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第一节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综述一、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涵义课程开发一词以往通常使用的术语是“课程编制”,它是从英文curriculum making、 curriculum construction、curriculum building等类似的词翻译而来的。
这些词的原意是课程制作、建构。
1935年,卡斯韦尔和坎贝尔在出版的《课程开发》一书中,首先使用了开发(development)一词后,这个词很快被普遍采纳,因为这个词包含着开发、发展、形成等涵义,它意味着课程开发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对职业教育来说,经济、技术是不断发展的,职业教育课程也必须不断发展。
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唯有不断革新的职业教育课程才具有生命力。
因此,“开发”一词的采纳,对职业教育课程来说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过程中。
要注意区分两个词,即课程开发与课程设计。
有时这两个词被作为同义词使用,但在一般情况下,课程设计仅仅指课程目标的确定与课程内容的选择等环节,不包括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也就是说,课程设计仅仅指文本层面课程的获得过程。
因此,课程开发的外延要比课程设计广泛。
一般地说,每一个环节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都必须回答三个基本问题,即开发什么,由谁来开发和如何开发。
开发什么即课程开发希望获得的产品,由谁来开发即课程开发的主体,如何开发即课程开发的方法。
二、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职业教育课程鲜明的个性特征,决定其课程编制必定要遵循某些基本原则。
从课程发展的历史来看,传统的课程编制随意性很强,很少考虑编制的策略。
另一个问题是职业教育课程很容易过时,需要强调的是,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动力在于其适应性,其成功要靠毕业生就业情况及他们在劳动世界的成功来证明。
课程编制要遵循以下原则:(一)基于数据的原则当代职业教育课程的编制,如果不是建立在足够的数据资料上,其作用的充分发挥是难以想象的。
课程是否有必要编制,需要查找与学校、社区有关的数据来论证;课程内容的取舍,需要对学生的个性特征、职业特性及它们的匹配程度等一系列数据进行考察;课程内容质量的高下,同样需要到老师、学生那里收集信息来证明。
职业素养系列课程体系(总表)(1)综合素养课程体系模块第一部分:大学规划与管理第二部分:心理素养第三部分:人文素养第四部分:职业素养第五部分:职业技能第一部分:大学规划与管理培养目标:1、建立正确的大学观,了解并树立大学的学习目标2、对自我大学期间如何度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与规划3、拥有正向的学习态度,建立持续的自我提升信念4、掌握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5、熟练掌握快速阅读技能实施方案:1、课堂教学:我的大学,我的人生(1学时)2、推荐以下公开课的学习:完成华东师范大学公开课《学习心理学》3、推荐以下书籍的阅读:①《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作者:哈瑞?刘易斯(哈佛学院前院长)《回归大学之道:对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反思与展望》作者:德雷克?博克(1971-1991年任哈佛大学校长)②埃利斯:《大学应该这样读——优秀大学生成长指南》③覃彪喜:《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任翀、张锐:《完美大学必修课》④斯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⑤卡尔?纽坡特:《如何在大学里脱颖而出:一流大学顶尖学生的成功指南》⑥赵佳:《自我提升的马太效应》⑦罗宾斯:《巨人的脚步:365天自我提升训练课》⑧克里斯蒂安?格吕宁:《快速阅读》《超级快速阅读》⑨邵永富:《用右脑创造快速记忆》⑩高原:《当世界无法改变时改变自己》考核方式:制订自我目标设定及自我管理计划第二部分:心理素养培养目标:1、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正向的人生态度2、对自我有一个正确清晰地认识3、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4、能够处理好人生的各种情感课程:课程一:《积极正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内容:1、初识心理学2、积极态度、积极人生3、专注、自控与效率4、心理问题的自我疏导实施方案:1、课堂教学:心理学导论——构建积极的人生(2学时)2、推荐以下公开课程的学习:①清华大学公开课《大学生心理健康》②耶鲁大学公开课《心理学导论》③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④吉林大学公开课《中国传统处事概说》⑤圣母院大学公开课《你会为什么而奋斗》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开课《社会认知心理学》3、推荐书籍的阅读:①格里格,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②本—沙哈尔:《幸福的方法》③布朗:《持久幸福力》④理查德?怀斯曼民《正能量》⑤罗伊?鲍迈斯特,约翰?蒂尔尼:《意志力:关于专注、自控与效率的心理学》⑥麦格尼格尔:《自控力》⑦鲁龙光:《心理问题的自我疏导》⑧法齐娅?库菲:《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⑨安德烈·阿加西:《阿加西自传》⑩贝特兰·罗素:《幸福之路》考核方式:1、认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交报告2、总结如何积极、专注、自控、效率的方法,提交报告《认识自我》内容:1、自我认识2、自我评价3、自我体验4、自我调整实施方案:1、课堂教学:正确认识自我(2课时)2、推荐书籍的阅读:①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之路》②《人性的弱点》,卡耐基著;③《周国平散文精选》,周国平著④斯蒂芳·吉利根:《英雄之旅:自我发现的旅程》⑤长尾刚:《认识未知的自己》⑥凡禹:《个性塑造与心智修炼》⑦李百珍,张漪,付中:《驾起命运之舟优良性格的塑造》⑧《约翰?克里斯多夫》,罗曼?罗兰著(傅雷译)⑨马斯洛:《马斯洛谈自我超越》⑩丹尼尔斯,普赖斯:《九型人格:自我发现与提升手册》考核方式:两篇自我认识、自我评估的报告,一篇在大一入学时写,一篇在大四毕业时写。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转型升级不断推进,职业教育也逐渐受到重视。
随着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逐渐扩大,各种培训机构也纷纷开展了职业教育的相关工作。
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课程也需要进行重构,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更加贴合当前企业的需求。
职业能力是指具备一个职业所需的所需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等一系列要素。
因此,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中,必须以职业能力为导向。
这一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础课程。
所有职业人才都应该具备基本的语言、数学及信息技术等知识和能力。
在这方面,职业教育应当建立一套系统的课程教学体系,包括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等基础课程。
这些课程应基于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趋向实践,强调实用性,在培养职业人才的同时,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第二,专业课程。
在职业教育中,专业教育是最为重要的部分。
每个岗位都有不同的职业技能要求,因此,在职业教育中应该根据不同职位的要求,建立相应的专业课程。
这些课程应该围绕职业特性和实际工作进行以实践为中心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三,实践环节。
因为职业教育是以实用性为导向的,所以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实践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实践环节应该是基于学生实际的实践课程,包括实习、实习、实习等课程。
这些实践环节应该在学生职业生涯的早期,给予他们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了解职业的真实面貌和工作要求,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
第四,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一个职业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操守、沟通能力、团队协作、创新意识等多方面的素质。
在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应该增加职业素养相关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更好地为职业人才打下基础。
总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从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环节以及职业素养四个方面入手,致力于培养创新型、实用型的职业人才,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建设是高职院校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作为高职院校,只有通过持续地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建立课程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等手段,建立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课程体系,才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及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以现代人才观和课程观为依据,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水平培养为本位,以改革为动力,全面审视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建设目标,通过调整归并、增删取舍、综合开发、探索创新等方式和手段,优化课程体系和内容体系,从而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1、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的原则。
各专业教学计划中所设置的课程要与就业目标直接挂钩,能清晰地体现出就业方向和工作必需的基本素质,职业水平和岗位技能。
与就业目标有益而无关的课程,可开可不开的不开,可讲可不讲的内容少讲。
使得课程设置精减实用,目标明确。
2、以专业目标为导向,以职业水平形成为本位的原则。
专业培养目标应以人才规格分析为前提,课程设置应以专业技术应用水平和岗位工作技能为主线。
人才规格分析形成的水平模块,是课程设置模块的重要依据,在课程模块对应水平模块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尽量减少和弱化与水平无关的课目,大力强化水平培养。
3、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标准为尺度的原则。
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中心,建立有利于水平形成,特色鲜明的实践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有别于本科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标志。
实践课程体系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衡量教学效果的尺度是国家制定的行业职业标准。
所以,实践课程体系应与国家(乃至国际)行业标准紧密接轨。
各专业应以职业标准中包括的素养、知识、技能要求为依据,制定出培训项目明确详尽,培养过程严格有序的实践课程体系,并通过这个体系,为学生提供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使之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汽车维修岗位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框架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框架初稿一、课程体系构建流程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任我院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了专业课程体系。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邀请汽车维修行业专家共同进行行业职业岗位能力分析,进行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的分析,并开展教育专家、企业专家、专任教师共同参与的研讨会,通过“工作领域→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分析转换流程,制定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新的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学习情境,建设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开发专业特色教材,制定课程体系评价体系。
见图1 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图1 课程体系构建思路二、基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服务的课程体系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的分析是课程开发的前期工作。
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通过校企合作.成立了由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进行充分的行业企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对专业所对应的主要职业岗位 (群)进行分析,再对每个职业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解,即生产什么产品或提供什么服务.最后确定各个工作岗位(群)所必需的职业能力.包括职业综合素质、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即课程目标经反复研讨.确定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所应对的职业岗位:汽车维修工、汽车电器维修工、汽车钣金维修工、汽车油漆工、汽车美容师、汽车检验员。
然后,针对每个职业岗位详细调查其工作过程,分解其工作任务,最后,研究其所对应的职业能力.从而确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
见表1 典型工作任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掌握汽车结构、原理以及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等专业知识,能够使用智能化仪器、设备对汽车进行性能检测和故障诊断与排除,适应从事汽车维修及相关行业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其人才规格为:(1)职业综合素质: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沟通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2)职业核心能力:汽车发动机、底盘、电器的维护与修理能力.汽车车身维修能力,汽车油漆喷涂能力,汽车装饰与美容能力:(3)职业拓展能力:汽车营销能力、二手车评估能力、汽车保险与理赔能力、物流与汽车运输管理能力、汽车驾驶能力(见图1)依据职业能力.组织课程内容专业面对的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得以确定后.下一步是由专业教师、行业企业技术骨干、教学研究人员、教学管理人员以及行业企业管理人员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依据职业能力进行教学分析、筛选课程内容.这是课程开发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