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阿培南 美罗培南对比
- 格式:ppt
- 大小:15.83 MB
- 文档页数:22
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区别同属于Ⅱ类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间也存在一定差别。
1.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抗生素可以分为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
浓度依赖性抗生素包括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药物,其疗效与曲线下面积(AUC)、最小抑菌浓度(MIC)或血药峰浓度(CMAX)/MIC 的比值密切相关。
给药目的是尽量提高血药峰值浓度。
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药物,其疗效与药物浓度大于最低抑菌浓度的持续时间(T>MIC)相关,给药目的是尽可能延长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时间。
美国Maglio等观察了5000例院内感染患者使用不同抗生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他定等)时的药效动力学特点。
对于时间依赖性药物,则希望其血药浓度大于MIC的时间为给药间隔时间的70%,即70%T>MIC。
结果显示,亚胺培南达到这一目标的比率为98%,美罗培南为87.6%。
该研究显示,亚胺培南的药效动力学更好。
意大利Novelli等在ICU患者中比较了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对于常见致病菌,亚胺培南的CMAX及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均明显高于美罗培南。
表明亚胺培南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好于美罗培南(图2)。
2. 耐药就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而言,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例,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主要存在以下耐药机制。
膜孔蛋白碳青酶烯类药物要进入铜绿假单胞菌内部,必须通过细胞壁上特殊的膜孔蛋白,如果该膜孔蛋白缺失,细菌则会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
外排泵系统铜绿假单胞菌的细胞壁上存在外排泵系统,正常情况下主要排除体内的代谢产物,但进入体内的药物也有可能通过外排泵系统被排出。
例如,喹诺酮类药物可增加外排泵系统的表达,在其自身被排出的同时,其他广谱抗生素如美罗培南也会被排出。
同时,美罗培南本身也会激活外排泵系统,进而导致细菌对其他药物耐药。
但有趣的是,这种机制对亚胺培南并不起作用。
总之,膜孔蛋白缺失会导致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耐药,而外排泵机制上调,则只导致对美罗培南耐药,对亚胺培南无影响。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之间的区别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由青霉素结构改造而成的一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
它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一种,其结构与青霉素类的青霉环相似。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包括亚胺培南、帕尼培南、美罗培南、比阿培南、和厄他培南等等。
一、碳青霉烯类的特点一般总结它们的特点为三个词语:高效、广谱、耐酶。
对需氧、厌氧菌均有很强大抗菌作用,几乎通杀G+、G-菌,抗菌谱几乎包括所有临床常见的病原菌。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它们具有特别显着的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具体药物有差别)。
这点在呼吸科、ICU来说非常重要。
但也有不足,比如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缺乏活性,单用它们治疗肠球菌也不可靠,且也开始面临细菌耐药的问题。
其他抗菌特征包括:1)容易进入细胞外膜,有特殊通透性;2)与细菌中所有PBPs具有强大亲和力;3)有极强的β内酰胺酶稳定性;4)有明显抗生素后效应(PAE);5)具有快速杀菌作用。
在抗菌界中,碳青霉烯类已经成为治疗严重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混合感染以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二、常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之间的区别1.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第一个上市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算是鼻祖吧,所以后面陆续出来的帕尼培南、美罗培南、比阿培南、厄他培南等都是以亚胺培南做参考和对比。
亚胺培南对肾去氢肽酶不稳定,必须与酶抑制剂(西司他丁)合用才能避免在肾脏的代谢,从而稳定发挥疗效。
亚胺培南/西司他汀的抗菌谱极广,抗菌活性甚强,对G+、G-需氧菌和厌氧菌,以及多重耐药或产生β-内酰胺酶的细菌皆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临床显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败血症、尿路感染和妇产科感染的临床疗效在95%以上,对下呼吸道感染疗效为85%。
碳青霉烯类是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所以每天应多次给药。
根据病情,一次0.25-1g,1日2-4次。
中度感染一般可按1次1 g,1日2次给药。
肾毒性相对较大,肾功能不全者应按照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
美罗培南vs亚胺培南、厄他培南,抗菌「最强家族」大盘点!抗菌药常用,有何不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抗菌谱最广、抗菌活性最强的非典型β-内酰胺抗菌药物,因其具有对β-内酰胺酶稳定、毒性低、超广谱和高效能的抗菌活性等特点,已经成为治疗严重细菌感染最主要的抗菌药物之一。
常用的药物有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厄他培南、比阿培南,这四个药物有何异同?小编为大家做以下总结。
结构与药效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其结构与青霉素类的青霉环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噻唑环上的硫原子为碳所替代,且C2与C3之间存在不饱和双键。
另外,其6位羟乙基侧链为反式构象。
正是这个构型特殊的基团,具有超广谱的、极强的抗菌活性,以及对β-内酰胺酶高度的稳定性。
X基团与肾毒性有关,含有甲基基团对肾脱氢肽酶(DHP-1)稳定。
R基团与神经毒性和抗革兰氏阴性(G-)的活性。
碱性增大,神经毒性增加;碱性降低,抗G-菌活性增强。
从表1中可以看出,亚胺培南X无取代基,对肾脱氢肽酶不稳定,易被肾肽酶代谢失活,需并用肾肽酶抑制剂西司他丁。
由于R位碱性强,易导致神经毒性。
而美罗培南、厄他培南、比阿培南X位有甲基取代,因此对肾脱氢肽酶稳定,R位碱性弱,神经毒性降低。
表1 4种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构效关系抗菌活性第一类碳青霉烯除非发酵菌不敏感外,与第二类相仿。
且因为其对非发酵菌活性有限,不引起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
第三类碳青霉烯类加强了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抗菌活性;对G+、G-菌均具有较强抗菌活性,且对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流血嗜血杆菌活性更高。
抗菌活性比较见表2、表3。
表2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分类与特点表3 4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抗菌活性比较药代动力学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均为水溶性药物,主要经过静脉滴注给药,体内分布广泛,该类药物多数以原型经肾排出,多数半衰期较短。
碳青霉烯类药物呈时间依赖性且具有相对较长的抗生素后效应,见表4。
表4 4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注:i.v.表示静脉注射;i.m.表示肌肉注射。
比较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采用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的疗效。
方法此次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21年4月到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共计56例,按照数字表法对其分组:分别是研究组28例和参照组28例。
其中接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为参照组,给予美罗培南治疗的为研究组,观察对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对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的治疗恢复情况对比,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
结论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采用美罗培南治疗的效果更为确切,还可以有效缩短对其治疗时间,加快其病情恢复。
【关键词】重症肺部感染;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效果;对比分析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efficacy of meropenem and imipenem cilastati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pulmonary infection. The total number of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28 cases of severe lung infection from 2024 to 2021.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28 cases were selected from 2024 months. Among them, those who received imipenem cilastatin were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those who were treated with meropenem were the study group.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 (P < 0.05); Compared with the treatment recovery of the two groups, the study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results of this study, it can be confirmed that meropenem is more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pulmonary infection. It can also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treatment time and accelerate the recovery of their condition.【 key words 】 severe pulmonary infection; Meropenem; Imipenem cilastatin; Therapeutic effect; comparative analysis随着现在自然环境的恶化,致使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上越发常见。
美罗培南与亚安培南美罗培南与亚安培南/西司他丁的区别亚安培南属于碳青霉烯第一代药物,美罗培南属于第二代。
碳青霉烯是?-内酰胺类抗生素之一,具有超广谱的抗菌活性,覆盖了多数临床常见的需氧及厌氧菌,因而成为治疗严重感染的一线经验性治疗药物,特别是致病菌不明或怀疑为耐药菌株时。
当致病菌对头孢菌素类耐药或治疗困难时,碳青霉烯是非常有效的药物。
此药对产AmpC 酶或ESBL的很多细菌仍保存其抗菌活性。
一、抗菌活性及抗菌谱1.化学结构及作用方式碳青霉烯的?-内酰胺核中的5环结构内有一个碳原子取代了硫,并在C2、C3有一个不饱和键。
美罗培南与亚安培南的主要区别在于导入了1?-甲基,因此美罗培南对肾脱氢肽酶具有稳定性,另外在C2位侧链处有取代,从而增强了美罗培南抗绿脓杆菌的效力。
碳青霉烯通过结合青霉素结合蛋白(PBP)显示其抑制细胞壁合成的能力,致使细胞的胞浆渗透压改变和细胞溶解。
2.体外抗菌活性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对大多数革兰阳性、阴性需氧菌、厌氧菌及多重耐药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但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等对本品耐药。
亚胺培南在浓度8mg?L-1时,可抑制90%以上的主要致病菌。
而抗革兰阴性需氧菌及厌氧菌的效力美罗培南是与亚安培南的2~16倍,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是亚胺培南的2-4倍。
亚安培南抗革兰阳性菌,特别是金葡菌和肠球菌的效力是美罗培南的2~4倍。
与青霉素敏感的肺炎链球菌比较,两种药物对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有所升高,但该菌仍对碳青霉烯敏感。
3.抗菌耐药性虽然临床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已数年,但对碳青霉烯耐药的菌株很少,仅有黄单胞菌、粪肠球菌和耐苯甲氧青霉素的葡萄球菌。
绿脓杆菌等一般对亚胺培南耐药,但对美罗培南仍可能敏感。
两种碳青霉烯均不被质粒携带的TEM酶(通常是肠杆菌科产生),如广谱?-内酰胺酶水解,也不受肠道菌属、粘质沙雷菌和假单胞所产生的染色体类?-内酰胺酶的影响。
比阿培南比阿培南(biapenem)是日本Lederle(明治制药)公司开发的新型1β-甲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2002年3月最早在日本上市,属于第二代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主要特点为:一、比阿培南对肾脱氢酶稳定性最高比阿培南在C1位上增加了1β甲基,与其它碳青霉烯类相比,对肾脱氢肽酶-1(DHP-1)非常稳定。
因此,比阿培南不需要与肾脱氢肽酶抑制剂联合,可单独使用,提高了药物的安全性。
图1 碳青霉烯类对DHP‐1稳定性碳青霉烯类对人肾脱氢肽酶(DHP‐1)的稳定性(体外试验)[1]二、体外抗菌活性强比阿培南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的特点,对革兰阳性菌(G+)、革兰阴性菌(G-)、多重耐药菌、厌氧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等均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比阿培南对G+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与美罗培南相似;对G-的MIC与亚胺培南和帕尼培南相似。
表1 不同年度主要碳青霉烯MIC比较[2]MIC50 MIC90致病菌 抗菌药1993 1997 1999~20001993 1997 1999~2000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亚胺培南 ≦0.06 ≦0.03 0.06 ≦0.06 ≦0.03 0.25帕尼培南 ≦0.06 ≦0.03 0.12 ≦0.06 0.06 0.25 美罗培南 ≦0.06 0.06 0.12 0.12 0.12 0.25 比阿培南 ≦0.06 0.06 0.12 0.12 0.12 0.25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亚胺培南 32 8 16 63 32 32 帕尼培南 16 4 16 64 16 32 美罗培南 16 16 16 64 32 32 比阿培南 32 8 8 64 32 32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PSSP) 亚胺培南 - ≦0.03 ≦0.015 - 0.06 0.06 帕尼培南 - ≦0.03 ≦0.015 - ≦0.03 0.03美罗培南 - ≦0.03 ≦0.03 - 0.12 0.12 比阿培南 - ≦0.03 ≦0.015 - 0.06 0.06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亚胺培南 - 0.06 0.12 - 0.06 0.25 帕尼培南 - ≦0.03 0.03 - 0.12 0.06 美罗培南 - 0.25 0.25 - 1 0.5 比阿培南 - 0.12 0.12 - 0.25 0.25铜绿假单胞菌 亚胺培南 2 1 1 4 8 8 帕尼培南 16 4 2 16 16 8 美罗培南 1 0.25 0.5 4 2 2 比阿培南 1 0.25 2 4 4 16粘膜炎莫拉菌 亚胺培南 ≦0.06 ≦0.03 0.06 ≦0.06 0.06 0.06 帕尼培南 ≦0.06 ≦0.03 0.03 ≦0.06 ≦0.03 0.06美罗培南 ≦0.06 ≦0.03 ≦0.015 ≦0.06 ≦0.03 0.06比阿培南 ≦0.06 ≦0.03 0.06 ≦0.06 0.06 0.12流感嗜血杆菌 亚胺培南 1 0.5 1 2 2 4 帕尼培南 0.5 0.5 1 1 2 4 美罗培南 1 0.12 0.12 4 0.25 0.25 比阿培南 1 0.5 2 4 8 4三、耐药机制美罗培南可能通过激活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系统产生耐药,而比阿培南不受此影响[3-4]。
比阿培南比阿培南(biapenem)是日本Lederle(明治制药)公司开发的新型1β-甲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2002年3月最早在日本上市,属于第二代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主要特点为:一、比阿培南对肾脱氢酶稳定性最高比阿培南在C1位上增加了1β甲基,与其它碳青霉烯类相比,对肾脱氢肽酶-1(DHP-1)非常稳定。
因此,比阿培南不需要与肾脱氢肽酶抑制剂联合,可单独使用,提高了药物的安全性。
图1 碳青霉烯类对DHP‐1稳定性碳青霉烯类对人肾脱氢肽酶(DHP‐1)的稳定性(体外试验)[1]二、体外抗菌活性强比阿培南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的特点,对革兰阳性菌(G+)、革兰阴性菌(G-)、多重耐药菌、厌氧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等均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比阿培南对G+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与美罗培南相似;对G-的MIC与亚胺培南和帕尼培南相似。
表1 不同年度主要碳青霉烯MIC比较[2]MIC50 MIC90致病菌 抗菌药1993 1997 1999~20001993 1997 1999~2000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亚胺培南 ≦0.06 ≦0.03 0.06 ≦0.06 ≦0.03 0.25帕尼培南 ≦0.06 ≦0.03 0.12 ≦0.06 0.06 0.25 美罗培南 ≦0.06 0.06 0.12 0.12 0.12 0.25 比阿培南 ≦0.06 0.06 0.12 0.12 0.12 0.25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亚胺培南 32 8 16 63 32 32 帕尼培南 16 4 16 64 16 32 美罗培南 16 16 16 64 32 32 比阿培南 32 8 8 64 32 32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PSSP) 亚胺培南 - ≦0.03 ≦0.015 - 0.06 0.06 帕尼培南 - ≦0.03 ≦0.015 - ≦0.03 0.03美罗培南 - ≦0.03 ≦0.03 - 0.12 0.12 比阿培南 - ≦0.03 ≦0.015 - 0.06 0.06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亚胺培南 - 0.06 0.12 - 0.06 0.25 帕尼培南 - ≦0.03 0.03 - 0.12 0.06 美罗培南 - 0.25 0.25 - 1 0.5 比阿培南 - 0.12 0.12 - 0.25 0.25铜绿假单胞菌 亚胺培南 2 1 1 4 8 8 帕尼培南 16 4 2 16 16 8 美罗培南 1 0.25 0.5 4 2 2 比阿培南 1 0.25 2 4 4 16粘膜炎莫拉菌 亚胺培南 ≦0.06 ≦0.03 0.06 ≦0.06 0.06 0.06 帕尼培南 ≦0.06 ≦0.03 0.03 ≦0.06 ≦0.03 0.06美罗培南 ≦0.06 ≦0.03 ≦0.015 ≦0.06 ≦0.03 0.06比阿培南 ≦0.06 ≦0.03 0.06 ≦0.06 0.06 0.12流感嗜血杆菌 亚胺培南 1 0.5 1 2 2 4 帕尼培南 0.5 0.5 1 1 2 4 美罗培南 1 0.12 0.12 4 0.25 0.25 比阿培南 1 0.5 2 4 8 4三、耐药机制美罗培南可能通过激活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系统产生耐药,而比阿培南不受此影响[3-4]。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与美罗培南比较
1,适应症比较:美罗培南适应症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基本相同,但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说明书明确指出本品不适于脑膜炎的治疗,因其对血脑屏障的透过能力差,而美罗培南可用于脑膜炎的治疗,其在脑膜炎症时可透过血脑屏障,达到有效抑菌浓度。
(摘自药品说明书)
2,抗菌谱比较:两者抗菌谱都极为广泛,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阴性需氧菌及厌氧菌均有抗菌作用,但是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亚胺培南耐药,而美罗培南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有抗菌活性,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无抗菌活性(对万古霉素敏感)。
神经外科感染常见细菌为金葡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因此选用美罗培南较好。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05版)。
3,产生耐药机制比较: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相比,进入细菌除通过膜孔蛋白-D通道外,还可通过其他膜孔蛋白通道进入细菌,因此,细菌对美罗培南产生耐药几率远远低于亚胺培南(摘自《美罗培南体外抗菌监测》北京协和医院)。
4,不良反应比较:亚胺培南可致抽搐等严重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不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治疗,而美罗培南与中枢神经系统γ-氨基丁酸受体亲和力远低于亚胺培南,故抽搐、癫痫等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同时所致肾功能损害和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亦少。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05版)。
综上所述,对于神经系统感染选用美罗培南较为合理。
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区别完整版同属于碳青霉烯类家族的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早已相互看不顺眼了许久,总认为自己要比对方更牛一些。
虽是一家人,但是根本就没有一家人该有的和睦,在日常生活中总找对方的茬儿,而且已经到了冰火不相容的地步。
某天,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再一次争吵起来,吵的不可开交,并且非要争个输赢才肯罢休。
这一闹竟然惊动了硫霉素长老,它是碳青烯类家族中年纪最大、最德高望重、最具说服力的大家长,因为年老早已退出江湖。
硫霉素长老看着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直这样,于是动员家族成员举办一场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的能力竞赛,决出胜负,好让对彼此心服口服。
这场赛事内容主要涉及二者的抗菌谱、作用机制、药效学与药动学、临床疗效等方面。
硫霉素长老率先致辞伟大的碳青霉烯家族我们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家族是经过结构改造形成的一系列结构与青霉烷和头孢烯不完全相同的抗生素,世人又叫我们为“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中被划分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前几天,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发布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通知强调: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必须经具相应处方权限的医师开具处方,并经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委会会诊同意后方可使用。
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确需越处方权限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门诊不得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
我们的优势主要是■抗菌谱广对各种G+、G-、厌氧菌具强大抗菌活性,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抗菌作用差,对真菌无效。
■抗菌作用强碳青霉烯类与PBPs(青霉素结合蛋白)紧密结合。
■对β-内酰胺酶稳定■具有抗生素后效应(对G+和G-菌)等由抗菌谱决定了我们的临床适应证■多重耐药但对本药敏感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严重感染;■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病原菌尚未查明的免疫缺陷患者中重症感染的经验治疗。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区别2024(全文)同屈千碳青霉烯类家族的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早已相互看不顺眼了许久,总认为自己要比对方更牛一些。
虽是一家人,但是根本就没有一家人该有的和睦,在日常生活中总找对方的茬儿,而且已经到了冰火不相容的地步。
某天,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再一次争吵起来,吵的不可开交,并且非要争个输赢才肯罢休。
这一闹竟然惊动了硫霉素长老,它是碳青烯类家族中年纪最大、最德高望重、最具说服力的大家长,因为年老早已退出江湖。
硫霉素长老看着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直这样,千是动员家族成员举办一场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的能力竞赛,决出胜负,好让对彼此心服口服。
这场赛事内容主要涉及二者的抗菌谱、作用机制、药效学与药动学、临床疗效等方面。
硫霉素长老率先致辞伟大的碳青霉烯家族我们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家族是经过结构改造形成的一系列结构与青霉烧和头袍烯不完全相同的抗生素,世人又叫我们为“非典型B-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中被划分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前几天,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发布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通知强调: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必须经具相应处方权限的医师开具处方,并经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委会会诊同意后方可使用。
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确需越处方权限使用的,处方晕不得超过1日用晕,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门诊不得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千80%。
我们的优势主要是•抗菌谱广对各种G+、G-、厌氧菌具强大抗菌活性,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抗菌作用差,对真菌无效。
·抗菌作用强碳青霉烯类与PBPs(青霉素结合蛋白)紧密结合。
·对B-内酰胺酶稳定·具有抗生素后效应(对G+和G-菌)等由抗菌谱决定了我们的临床适应证·多重耐药但对本药敏感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严重感染;·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病原菌尚未查明的免疫缺陷患者中重症感染的经验治疗。
文章编号:1001-8689(2019)08-0975-07比阿培南与美罗培南治疗细菌性感染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蔡旭阳1,2金朝辉2吴斌2王瑾2徐珽1,2,*(1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成都 610041;2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药学部,成都 610041)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比阿培南对比美罗培南治疗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Ovid 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CNKI、CBM、VIP和WanFang Data,对纳入研究进行筛选,提取数据和评价偏倚风险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11个RCTs,包括1873例患者。
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临床总有效率[OR=1.55, 95%CI(1.13, 2.13), P=0.007],细菌清除率[OR=1.65, 95%CI(1.15, 2.38), P=0.007]和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OR=0.67, 95%CI(0.48, 0.92), P=0.01]方面,比阿培南优于美罗培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临床痊愈率[OR=1.24, 95%CI(1.00, 1.52), P=0.05]和不良事件发生率[OR=0.58, 95%CI(0.29, 1.16), P=0.13]无明显差异。
漏斗图提示无明显发表偏倚。
结论基于现有临床证据,与美罗培南相比,比阿培南能有效治疗细菌性感染,降低总体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更好。
关键词:比阿培南;美罗培南;细菌性感染;Meta分析中图分类号:R978 文献标志码:A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biapenem versus meropenem in treatment of bacterialinfections: A systematic reviewCai Xu-yang1,2, Jin Zhao-hui2, Wu Bin2, Wang Jin2 and Xu Ting1,2(1 West China School of Pharmacy,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2 Department of Clinical Pharmacy, West China Hospital of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Abstract Objective 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biapenem and meropenem in patients with bacterial infections. Methods Databases of Ovid EMBase, Pubmed, Cochrane Library, CNKI, CBM, VIP, and WanFang were searched. Each included study was screened, data extracted and methodological quality assessed, then analyzed by Rev Man 5.3 software. Results A total of 11 RCTs involving 1873 patients were included. Meta-analysis showed that biapenem was superior to meropenem in total effective rate [OR=1.55, 95%CI (1.13, 2.13), P=0.007], rate of bacterial clearance [OR=1.65, 95%CI(1.15, 2.38), P=0.007],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 [OR=0.67, 95%CI(0.48, 0.92), P=0.01].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ure rate [OR=1.24, 95%CI(1.00, 1.52), P=0.05]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OR=0.58, 95%CI(0.29, 1.16), P=0.13] between two groups. The funnel plot showed no significant publication bias.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existing clinical evidence, biapenem can effectively treat bacterial infections and reduce the overall 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compared to meropenem.Key words Biapenem; Meropenem; Bacterial infections; Meta-analysis收稿日期:2018-10-30基金项目: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课题(No. 17PJ462)作者简介:蔡旭阳,男,生于1993年,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临床药学与循证药学,E-mail: 49025985@*通讯作者,E-mail: tingx2009@碳青霉烯类抗菌药是一类抗菌谱广,作用良好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多数厌氧菌具有强大抗菌活性,是治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等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