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例题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41.50 KB
- 文档页数:7
数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1. 问题描述,某班有40名学生,其中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是3:2,如果男生人数增加了20%,女生人数减少了10%,那么现在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多少?
解答,首先,我们可以计算出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分别是3x和2x。
然后,根据题目中的信息,男生人数增加了20%,即3x增加了0.23x=0.6x,所以现在男生的人数是3x+0.6x=3.6x;女生人数减少了10%,即2x减少了0.12x=0.2x,所以现在女生的人数是2x-0.2x=1.8x。
最后,我们可以计算出现在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3.6x:1.8x=2:1。
2. 问题描述,甲、乙两地相距480公里,两车同时开出,甲地开往乙地的汽车每小时行80公里,乙地开往甲地的汽车每小时行60公里,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解答,假设两车相遇的时间为t小时,那么甲地开往乙地的汽车行驶的距离为80t,乙地开往甲地的汽车行驶的距离为60t。
根据题目中的信息,这两个距离之和等于两地的距离480公里,即80t+60t=480,解得t=3。
所以,两车相遇的时间为3小时。
3. 问题描述,某种商品原价为200元,商家打8折促销,然后又在打折的基础上再减50元,问现在商品的价格是多少?
解答,首先,商品打8折后的价格为2000.8=160元,然后在打折的基础上再减50元,所以现在商品的价格是160-50=110元。
通过以上几个数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案例题的练习,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保持耐心和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统计学原理例题分析(三)1.某班40名学生某课程成绩分别为:68 89 88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0 65 76 72 76 85 89 92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按学校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分为良,90─100分为优。
要求:(1) 将学生的考核成绩分组并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3)计算本班学生的考核平均成绩并分析本班学生考核情况。
解(1)(2)分组标志为"成绩",其类型为"数量标志";分组方法为:变量分组中的开放组距式分组,组限表示方法是重叠组限;(3)平均成绩: =全班总人数全班总成绩,即平均成绩77403080==∑∑=f xf x (分)答题分析:先计算出组距式分组数列的组中值。
本题掌握各组平均成绩和对应的学生数资料(频数),掌握被平均标志值x 及频数、频率、用加权平均数计算。
(4)本班学生的考核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 中间大的" 正态分布"的形态,平均成绩为77分,说明大多数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达到了课程学习的要求。
2.某地区销售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 商品规格销售价格(元) 各组商品销售量占总销售量的比重(%)甲 乙 丙20-30 30-40 40-5020 50 30根据资料计算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
参考答案:商品规格销售价格 (元)组中值(x )比重(%)()∑f f/x()∑f f/成 绩 人数 频率(%)60分以下 60-70 70-80 80-90 90-100 3 6 15 12 4 7.5 15 37.5 30 10 合 计40100甲 乙 丙 20-30 30-40 40-50 25 35 45 20 50 30 5.0 17.5 13.5 合计----10036.036==∑∑ffxx(元)答题分析: 第一,此题给出销售单价和销售量资料,即给出了计算平均指标的分母资料,所以需采用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
考题分析3一、判断题1.每股收益越高,意味着股东可以从公司分得越高的股利。
()(1998年)【答案】×【分析】股东分得股利的高低与每股收益有关,但更主要的是决定于股利支付率。
2.某公司今年与上年相比,销售收入增长10,净利润增长8,资产总额增加12,负债总额增加9。
可以判断,该公司权益净利率比上年下降了。
()(2000年)【答案】√【分析】今年权益净利率= 上年净利润(1+8)/上年资产(1+12)-上年负债(1+9),因此该公司权益净利率比上年下降。
3.可持续增长思想表明企业超常增长是十分危险的,企业的实际增长率决不应该高于可持续增长率。
()【答案】×【分析】企业某一年的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收益留存率及权益乘数这四个财务比率有一个或多个数值增加,则实际增长率就会高于可持续增长率。
二、综合题1. ABC公司是一家零售业上市公司,请你协助完成1998年盈利预测工作。
上年度的财务报表如下:(1998年)1997年度损益表单位:万元资产负债表1997年12月31日单位:万元其它财务信息如下:(1)下一年度销售收入预计为1512万元;(2)预计毛利率上升5个百分点;(3)预计经营和管理费和变动部分与销售收入的百分比不变;(4)预计经营和管理费的固定部分增加20万元;(5)购置固定资产支出220万元,并因此使公司折旧额达到30万元;(6)应收账款周转率(按年末余额计算)预计不变,上年应收账款均可在下年收回;(7)年末应付账款余额与当年进货金额的比率不变;(8)期末存货金额不变;(9)现金短缺时用短期借款补充,借款的平均利息率不变,借款必须是5万元的倍数,假设新增借款需年初借入,所有借款全年计算.年末不归还,年末现金余额不少于10万元;(10)预计所得税30万元;(11)假设年度内现金流动是均衡的,无季节性变化。
要求:(1)确定下年度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和新增借款数额;(2)预测下一年度税后利润;(3)预测下年度每股盈利;[答案](1)确定借款数额和利息现金流入:①应收账款周转率=1260+144=8.75(次)②期末应收账款=1512+8.75=172.8(万元)③现金流入1512+144-172.8=1483.2(万元)现金流出:①年末应付账款=1512×(80%-5%)×(246/1008)=276.75(万元)购货支出=1512×75%+246-276.7=1103.25(万元)②费用支出=1512×(63/1260)+(63+20)=158.6(万元)③购置固定资产支出:220万元④预计所得税:30万元现金流出合计1511.85万元现金多余或不足(14+1483.2-1511.85)=-14.65万元新增借款的数额40万元利息支出(200+40)×(10/200) =12万元期末现金余额13.35万元(2)预计税后利润收入1512万元销货成本1512×(80%-5%)=1134万元毛利378万元经营和管理费:变动费用(1512×(63/1260)) 75.6万元固定费用(63+20)=83万元折旧30万元营业利润189.4万元利息12万元利润总额177.4万元所得税 30万元税后利润147.4万元(3)预计每股盈余147.4/500=0.29元/股评析:本题前后连接,综合考查考生对本章各内容的掌握程度。
【冲击高考】高考历史总复习精典例题+详细解析第16讲战争风云,历史启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厦门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
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这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
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二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
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劳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
这些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一战爆发前期西方民众和国家对战争的看法。
(2)根据材料二概括格劳秀斯对战争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其思想产生变化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一战爆发的原因及其影响。
第(1)问,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民众对战争的看法,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国家对战争的看法;第(2)问,“主张”概括材料二即可,本问的难度在于“原因”和“历史意义”,“原因”的解答要与一战的残酷性联系起来,“历史意义”要从减轻战争灾难的角度归纳。
答案:(1)欧洲民众:认为战争是正义的,是保卫和强化国家。
国家: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
(2)主张:格劳秀斯主张国际战争应受法律约束,并提出诸如交战规则、战俘待遇、武器使用等原则。
原因:第一次世界给人类造成空前灾难,使人们加深了对战争危害的认识,人们普遍渴望和平。
总需求与总供给分析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概念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AD)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外国部门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总量。
总需求由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构成,用公式表示为:AD = C + I + G + NX 。
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AS)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企业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总供给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数量、质量和技术水平等因素。
二、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与总需求之间的关系。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这意味着物价水平下降会导致总需求增加,物价水平上升会导致总需求减少。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财富效应:当物价水平下降时,货币的实际价值增加,消费者感到更富有,从而增加消费支出,导致总需求增加。
2、利率效应:物价水平下降会导致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投资和消费增加,总需求增加。
3、汇率效应:物价水平下降会使本国利率下降,汇率贬值,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净出口增加,总需求增加。
三、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与总供给之间的关系。
总供给曲线可以分为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原因在于粘性工资、粘性价格和错觉。
在短期内,工人的工资和企业的产品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当物价水平上升时,企业的利润增加,会增加产出,导致总供给增加。
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表示在长期中,经济的潜在产出水平是固定的,不受物价水平的影响。
长期总供给取决于劳动、资本、技术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
四、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是指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相交的点,此时的物价水平和产出水平称为均衡物价水平和均衡产出水平。
当总需求增加时,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会导致物价水平上升和产出增加;当总需求减少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会导致物价水平下降和产出减少。
练 习 题 一1-1理想流体在同一流管中做定常流动时( C )A.管中各点流体的速度相同;B.管中各点的压强相同;C.通过管道中任意横截面上流体的流量相同;D.管中各点流体的速率相同 解答:由于题目中没有给出管道粗细的变化情况,所以管中各点流体的速度 压强都不能确定相同。
A 、B 、D 都不能确定成立。
根据连续性原理2211S v S v =,只有C 成立。
1-2理想流体是( B )A.不可压缩的流体;B.不可压缩无黏滞性的流体C.不可压缩有黏滞性的流体; C.可压缩无黏滞性的流体答:由理想流体的定义:理想流体是不可压缩无黏滞性的流体。
所以选B 。
1-3 如图所示,若管中流有理想流体,管的两段水平部分落差为h ,S 、P 、v 分别代表横截面积、压强和流速,且有S 1=S 2,则有( D )成立。
A.P 1-P 2 = 0,1v -2v >0B.P 1-P 2< 0,1v -2v >0C.P 1-P 2> 0,1v -2v = 0D.P 1-P 2< 0,1v -2v = 0解:根据连续性原理2211S v S v = S 1=S 2 1v -2v = 0再根据伯努利方程222212112121gh v P gh v P ρρρρ++=++ 得:2211gh P gh P ρρ+=+ gh h h g P P ρρ-=-=-)(1221<0 所以选择D1-4如图, 已知三管的截面积分别为S 1=100cm 2,S 2= 40cm 2, S 3= 80cm 2. 在截面S 1, S 2两管中的流速分别为v 1= 401s cm -⋅, v 2=301s cm -⋅。
则S 3管中的流速为 ;S 2管中的流体的流量为 。
解:根据332211S v S v S v +=题1-4图21v v =∴有804030100403⨯+⨯=⨯v 得S 3管中的流速为13s cm 35-⋅=vS 2管中的流体的流量为)s (m 102.11040103013324222----⋅⨯=⨯⨯⨯==S v Q1-5在水平流管中作稳定流动的理想流体,截面积大的地方流速____________,流速小的地方压强___________。
一、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01~105题2011年全国共举办展览6830场,比2010年增加9.2%;展出面积为8120万平方米,比2010年增长8.5%;50人以上专业会议64.2万场,比2010年增加17.4%;万人以上节庆活动6.5万场,比2010年增长3%;出国境展览面积60万平方米,比2010年增长13.8%,实施项目1375个,参展企业4万家;提供社会就业岗位1980万人次;直接产量3016亿元,比2010年增长17.7%,占全国GDP的0.64%,占全国第三产业的13%。
根据统计分析,2011年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增长幅度较大,三个城市共举办展览1380场,比2010年增长33.8%,占全国的20%;展览面积为2523万平方米,比2010年增长13.4%,占全国展览面积的31%,在世界商战百强排行榜中,中国占14席,其中北京4席,上海4席,广州3席,香港2席,深圳1席。
从展会的类型分析,经贸的占70%,消费品的占25%。
文化展示类的占5%,从组展商分析,国有、集体、股份、联营等占30%,民营及其他内资企业占25%,港澳及外商投资企业占5%,行业商(协)会占25%,政府或事业单位占15%。
2011年Z省共举办展会696场(列全国第一),展览面积为734万平方米,50人以上企业会议2.85万场,万人以上节庆活动452场,出国境参加面积25.9万平方米,出省参展面积34.5万平方米,提供社会就业岗位122万人次,会展业的直接收入327亿元,占全省GDP的1%,占全身第三产业的23%。
101.2011年,从展会的类型分析,消费类的比文化展示类的多多少场:A.1707B.1528C.1366D.1124102.2011年全国第三产业产值约为多少亿人民币?A.47125B.32584C.28956D.23200103.2010年平均每场展览展出面积约为多少平方米?A.11000B.12000C.13000D.14000104.2011年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举办的展览场次占全国的比重与2010年相比约:A.增加了4个百分点B.减少了4个百分点C.增加了8个百分点D.减少了8个百分点105.根据上述资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2010年全国万人以上节庆活动场次不到6万B.在世界商展百强排行榜中,中国上榜城市中有一半为北方城市C.从组展商分析,2011年国有、集体、股份、联营以及政府或事业单位比例超过一半D.2011年,Z省出国境参展面积占全国比重超过40%二、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06~110题2012年某市开展了市民阅读情况调查。
1、天力公司内部机构调整:会计李某负责会计档案保管工作,调离会计工作岗位,离岗前与接替者王某在财务科长的监交下办妥了会计工作交接手续。
李某负责会计档案工作后,公司档案管理部门会同财务科将已到期会计资料编造清册,报请公司负责人批准后,由李某自行销毁。
年底,财政部门对该公司进行检查时,发现该公司原会计李某所记的账目中有会计作假行为,而接替者王某在会计交接时并未发现这一问题。
财政部门在调查时,原会计李某说,已经办理会计交接手续,现任会计王某和财务科长均在移交清册上签了字,自己不再承担任何责任。
根据会计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 ) 公司销毁档案是否符合规定? ( 2 )公司负责人是否对会计作假行为承担责任?简要说明理由。
( 3 )原会计李某的说法是否正确 /简要说明理由。
答:( 1 )公司销毁档案不符合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
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应由单位档案管理机构提出销毁意见,会同会计机构共同签定,报单位负责人批准后,由单位档案管理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监销。
( 2 )公司负责人对会计作假行为应当承担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
”( 3 ) 李某的说法不正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交接工作完成后,移交人员所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是在其经办会计工作期间内发生的,应对这些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即便接替人员在交接时因疏忽没有发现所接会计资料在真实性、完整性方面的问题,如事后发现仍由原移交人员负责,原移交人员不应以会计资料已移交而推脱责任。
答:( 1 )万民公司开出的这张转账支票属于空头支票。
( 2 )银行可以对万民公司进行罚款/罚款是 10000 元( 5% )金额。
⾼频⼩信号放⼤器——典型例题分析1.集成宽带放⼤器L1590的内部电路如图7.5所⽰。
试问电路中采⽤了什么⽅法来扩展通频带的?答:集成宽放L1590是由两级放⼤电路构成。
第⼀级由V1、V2、V3、V6构成;第⼆级由V7~V10构成,三极管V11~V16、⼆极管V17~V20和有关电阻构成偏置电路。
其中第⼀级的V1、V3和V2、V6均为共射-共基组合电路,它们共同构成共射-共基差动放⼤器,这种电路形式不仅具有较宽的频带,⽽且还提供了较⾼的增益,同时,R2、R3和R4引⼊的负反馈可扩展该级的频带。
V3、V6集电极输出的信号分别送到V7、V10的基极。
第⼆级的V7、V8和V9、V10均为共集-共射组合电路,它们共同构成共集-共射差动放⼤器,R18、R19和R20引⼊负反馈,这些都使该级具有很宽的频带,改变R20可调节增益。
应该指出,V7、V10的共集组态可将第⼀级和后⾯电路隔离。
由于采取了上述措施,使L1590的⼯作频带可达0~150MHZ。
顺便提⼀下,图中的V4、V5起⾃动增益控制(AGC)作⽤,其中2脚接的是AGC电压。
图7.5 集成宽放L1590的内部电路2.通频带为什么是⼩信号谐振放⼤器的⼀个重要指标?通频带不够会给信号带来什么影响?为什么?答:⼩信号谐振放⼤器的基本功能是选择和放⼤信号,⽽被放⼤的信号⼀般都是已调信号,包含⼀定的边频,⼩信号谐振放⼤器的通频带的宽窄直接关系到信号通过放⼤器后是否产⽣失真,或产⽣的频率失真是否严重,因此,通频带是⼩信号谐振放⼤器的⼀个重要指标。
通频带不够将使输⼊信号中处于通频带以外的分量衰减,使信号产⽣失真。
3.超外差接收机(远程接收机)⾼放管为什么要尽量选⽤低噪声管?答:多级放⼤器的总噪声系数为由于每级放⼤器的噪声系数总是⼤于1,上式中的各项都为正值,因此放⼤器级数越多,总的噪声系数也就越⼤。
上式还表明,各级放⼤器对总噪声系数的影响是不同的,第⼀级的影响最⼤,越往后级,影响就越⼩。
预付资本周转率是公司运营效率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
它反映了公司在一定时间内预付资本的利用效率和资金周转情况。
计算预付资本周转率的公式为:预付资本周转率 = 营业成本 / 平均预付账款余额。
通过对预付资本的周转率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公司及时调整资金使用策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降低资金占用成本,从而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接下来,我们将分析一家公司在一年中的总周转次数,并进行例题分析。
例题:某公司年初的预付账款余额为150万元,年末的预付账款余额为120万元,全年发生的营业成本为800万元。
请计算该公司预付资本一年中的总周转次数。
解析:1. 平均预付账款余额 = (年初预付账款余额 + 年末预付账款余额) / 2 平均预付账款余额 = (150 + 120) / 2 = 135 万元2. 预付资本周转率 = 营业成本 / 平均预付账款余额预付资本周转率= 800 / 135 ≈ 5.933. 预付资本周转次数 = 1 / 预付资本周转率预付资本周转次数 = 1 / 5.93 ≈ 0.17结论:该公司一年中的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为0.17次,表示公司一年内预付资本的周转情况较慢,资金利用效率较低。
公司应该加强对预付资本的管理,及时清理长期占用资金的预付账款,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总结:预付资本周转率是公司运营效率的重要衡量指标,通过对预付资本周转率的分析可以帮助公司及时调整资金使用策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在实际运用中,公司可以根据预付资本周转率的数据,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资金周转速度,降低资金占用成本,从而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公司可以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来提高预付资本的周转率。
公司可以与供应商合作,尽量延长付款周期,从而延迟付款时间,减少预付账款的占用。
另公司可以加强与客户的合作,加快应收账款的收回速度,释放更多资金用于预付账款的支付,提高资金的周转效率。
除了通过供应链管理来提高预付资本周转率外,公司还可以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怎么用结构和总量分析例题如何理解宏观经济分析的总量分析法和结构分析法?总量分析法是指对影响宏观经济运行总量指标的因素及其变动规律进行分析,如对国民生产总值、消费额、投资额、银行贷款总额及物价水平的变动规律的分析等,进而说明整个经济的状态和全貌。
结构分析法是指对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及其对比关系变动规律的分析。
如国民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结构分析、消费和投资的结构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的结构分析等。
1.总量分析法总量分析法是从个量分析的加总中引出总量的分析方法,主要是一种动态分析;同时包括静态分析,因为总量分析包括考察同一时间内各总量指标的相互关系,如投资额、消费额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等。
总量是反映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状态的经济变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量的总和,二是平均量和比例量。
2.结构分析法结构分析主要是一种静态分析,如果对不同时期内经济结构变动进行分析,属于动态分析。
3.总量分析和结构分析相互联系总量分析侧重分析经济运行的动态过程;结构分析侧重于对一定时期经济整体中各组成部分相互关系的研究,侧重分析经济现象的相对静止状态。
总量分析非常重要,但它需要结构分析来深化和补充,而结构分析要服从于总量分析的目标。
为使经济正常运行,需要对经济运行进行全面把握,将总量分析方法和结构分析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下面是我们对证券投资分析考试的知识点举出的例题,大家可以通过例题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和拓展训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例题·单选题】在宏观经济分析中,总量分析是()。
A.动态分析B.静态分析C.主要是动态分析,也包括静态分析D.主要是静态分析,也包括动态分析【答案】C。
计算分析题解答参考解: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实际产量/计划产量=733/ (198/0.9+315/1.05+220/1.1 )=101.81%平均单位产量成本X= ∑xf/ ∑f=(15*198+10*315+8*220)/733=10.75(元/ 件)98 99解:该企业98 年平均单位产品成本x= ∑xf/ ∑f=(25*1500+28*1020+32*980)/3500=27.83(该企业99 年平均单位产品成本=28.87(元/ 件)x= ∑xf / ∑(m/x)=101060/(24500/25+28560/28+48000/32)元/ 件)2.1 .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小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 产量资料:解: 三种商品在甲市场上的平均价格=123.04(三种商品在乙市场上的平均价x= ∑ xf/ ∑ f=(105*700+120*900+137*1100)/2700元/件)x=∑m/∑(m/x)=317900/(126000/105+96000/120+95900/137)=117.74(元 / 件 )22 件,标准差为 3.5 件;乙组工人日试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中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解:∵X甲=22件σ甲=3.5 件∴V甲=σ甲/ X 甲=3.5/22=15.91%列表计算乙组的数据资料如下:∵ x 乙=∑xf/ ∑f=(11*10+14*20+17*30+20*40)/100=17( 件)σ乙=√[ ∑(x-x) 2f]/ ∑f = √900/100 =3( 件)∴V乙=σ乙/ x 乙=3/17=17.65%由于V 甲<V 乙, 故甲生产小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2.2 .有甲、乙两个品种的粮食作物,经播种实验后得知甲品种的平均产量为998 斤,标准差为162.7 斤;乙品种实验的资料如下:∴V甲=σ甲/ x 甲=162.7/998=16.30% 列表计算乙品种的数据资料如下:∵x 乙=∑xf/ ∑f=5005/5=1001(斤/ 亩)σ乙=√[ ∑(x-x)2f]/ ∑f = √26245/5 =72.45(斤/亩)∴V乙=σ乙/ x 乙=72.45/1001=7.24%由于V乙<V甲, 故乙品种具有较大稳定性, 更有推广价值。
工程施工案例分析:某大型购物中心建设项目一、工程背景某城市中心区域拟建一座大型购物中心,该项目占地面积约为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20万平方米,包括地上8层和地下2层。
主要功能分为商业区、办公区、餐饮区和停车场等。
工程采用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工程合同价为10亿元人民币,预计建设周期为2年。
二、施工过程1. 施工准备在施工前期,施工方进行了充分的技术准备和施工现场勘察。
根据勘察结果,施工方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安全管理措施,并对施工人员进行了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
同时,施工方与相关部门进行了沟通协调,确保施工过程中各项手续齐全。
2. 地下室施工地下室施工是整个工程的关键环节。
施工方采用了明挖法和暗挖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基坑开挖,同时进行了降水和加固措施,确保基坑稳定。
在地下室施工过程中,施工方严格遵循施工方案,加强监控量测,确保工程质量。
3. 主体结构施工主体结构施工采用现场浇筑的方式进行。
施工方合理配置了人力和物力资源,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和结构安全。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对钢筋加工、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等关键环节进行了严格把控,确保工程质量。
4. 机电安装工程机电安装工程是购物中心的关键设施,包括供电、供水、排水、通风、空调、消防等系统。
施工方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严格把控管线布置和设备安装,确保机电系统运行稳定。
同时,施工方进行了系统调试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5. 装修工程装修工程是购物中心开业前的最后一道工序。
施工方根据设计方案,选择了合格的材料和施工队伍,严格把控施工质量。
在装修过程中,施工方加强了与设计方的沟通,确保装修效果符合要求。
三、案例分析1. 工程难点(1)基坑开挖深度较大,稳定性要求高;(2)地下水位较高,降水和加固措施要求严格;(3)主体结构施工涉及楼层较多,施工组织和管理难度大;(4)机电安装系统复杂,协调配合要求高;(5)装修工程标准高,施工周期紧张。
2. 施工亮点(1)采用明挖法和暗挖法相结合的基坑开挖方式,提高了施工效率;(2)严格遵循施工方案和规范要求,确保工程质量;(3)加强监控量测,及时调整施工措施;(4)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难题;(5)加强沟通协调,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奥数行程:多人行程的要点及解题技巧行程问题是小学奥数中难度系数比较高的一个模块,在小升初考试和各大奥数杯赛中都能见到行程问题的身影。
行程问题中包括:火车过桥、流水行船、沿途数车、猎狗追兔、环形行程、多人行程等等。
每一类问题都有自己的特点,解决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是,行程问题无论怎么变化,都离不开“三个量,三个关系”:这三个量是:路程(s)、速度(v)、时间(t)三个关系:1.简单行程:路程=速度×时间2.相遇问题:路程和=速度和×时间3.追击问题:路程差=速度差×时间牢牢把握住这三个量以及它们之间的三种关系,就会发现解决行程问题还是有很多方法可循的。
如“多人行程问题”,实际最常见的是“三人行程”例:有甲、乙、丙三人同时同地出发,绕一个花圃行走,乙、丙二人同方向行走,甲与乙、丙相背而行。
甲每分钟走40米,乙每分钟走38米,丙每分钟走36米。
在途中,甲和乙相遇后3分钟和丙相遇。
问:这个花圃的周长是多少米?分析:这个三人行程的问题由两个相遇、一个追击组成,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只有三个人的速度,以及一个“3分钟”的时间。
第一个相遇:在3分钟的时间里,甲、丙的路程和为(40+36)×3=228(米)第一个追击:这228米是由于在开始到甲、乙相遇的时间里,乙、丙两人的速度差造成的,是逆向的追击过程,可求出甲、乙相遇的时间为228÷(38-36)=114(分钟)第二个相遇:在114分钟里,甲、乙二人一起走完了全程所以花圃周长为(40+38)×114=8892(米)我们把这样一个抽象的三人行程问题分解为三个简单的问题,使解题思路更加清晰。
总之,行程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更是锻炼思维的好工具。
只要理解好“三个量”之间的“三个关系”,解决行程问题并非难事!奥数行程:多人行程例题及答案(一)行程问题是小学奥数中难度系数比较高的一个模块,在小升初考试和各大奥数杯赛中都能见到行程问题的身影。
总效用怎么算例题摘要:1.引言2.总效用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例题解析4.总结正文:一、引言总效用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用于衡量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在微观经济学中,总效用常常用来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
本文将介绍总效用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通过一个例题来具体解析总效用的计算过程。
二、总效用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总效用(Total Utility)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中获得的满足程度。
通常情况下,总效用是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增的,但当消费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总效用会递减。
这是因为消费者对商品的边际效用(即每多消费一个单位商品所带来的额外满足程度)是递减的。
计算总效用的方法是将每个商品的边际效用与该商品的数量相乘,然后将所有商品的乘积相加。
公式表示如下:总效用= Σ(边际效用×数量)其中,Σ表示求和符号,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多消费一个单位商品所带来的额外满足程度,数量是指消费者消费的商品数量。
三、例题解析假设一个消费者在消费商品A 和商品B 时,商品A 的边际效用为2,商品B 的边际效用为3,且消费者分别消费了2 个和3 个商品A 和商品B。
那么,该消费者从消费这些商品中获得的总效用为:总效用= 2×2 + 3×3 = 4 + 9 = 13因此,该消费者从消费这些商品中获得的总效用为13。
四、总结总效用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用于衡量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通过计算每个商品的边际效用与该商品的数量的乘积,并将所有商品的乘积相加,可以得到消费者的总效用。
总效用怎么算例题摘要:一、总效用的概念1.总效用的定义2.总效用的计算公式二、总效用的计算方法1.例题解析a.商品A 的效用b.商品B 的效用c.总效用的计算2.总效用与各商品效用的关系三、总效用与消费者行为1.总效用与消费决策2.总效用与需求曲线四、总效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经济学中的总效用理论2.消费者如何根据总效用做出购买决策正文:一、总效用的概念在经济学中,总效用(Total Utility)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从某种商品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简单来说,总效用就是一个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感受到的最大满足程度。
它反映了消费者从消费商品中获得的全部好处。
二、总效用的计算方法为了更好地理解总效用的计算方法,我们通过一个例题来进行分析。
假设消费者同时消费了商品A 和商品B,现在需要计算消费者从这两种商品中获得的总效用。
例题解析:假设商品A 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为UA=2,商品B 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为UB=3。
那么,消费者从商品A 和商品B 中获得的总效用UT=UA+UB=2+3=5。
根据总效用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出:总效用=各商品效用之和。
也就是说,消费者从多种商品中获得的总效用,等于消费者从每种商品中获得的效用之和。
三、总效用与各商品效用的关系在实际消费过程中,消费者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偏好来选择商品。
而总效用则是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所追求的目标。
因此,消费者需要在各种商品之间进行权衡,以实现总效用的最大化。
四、总效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总效用在经济学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它为消费者如何做出购买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约束,权衡商品的价格和效用,从而实现总效用的最大化。
例 题 分 析
例1、无限长同轴电缆内导体半径为R 1,外导体半径为R 2,内外导体之间的电压为U 。
现固定外导体半径
R 2,调整内导体半径R 1,问:
(1)内外导体半径的比值R 1 /R 2为多少时内导体表面上的电场强度最小,和最小电场强度E min =?; (2)此时电缆的特性阻抗Z 0为多少?(设该同轴电缆中介质的参数为μ0和ε0).
分析:解:(1)由高斯定律可得,内外导体间的电场强度沿径向方向,且大小为
ρE ετ
π2=
)(21R ρR <<
电介质中电场强度的最大值出现在内导体表面上,
1max 2R E πετ
=
(1)
内外导体间的电压
12
ln
π221
R R d U R R ε
τ
⎰
=
⋅=ρE (2)
把式(1)代入式(2),可得2R 和max E 一定时,电压U 与内导体半径1R 之间的关系
12
1max ln
R R R E U = (3)
为了求出1R 取什么数值时电压为最大值,令
0)1(ln d d 1
2max 1=-=R R
E R U
由此得
e 1
2
=R R
即当内外导体半径的比值e 12=R R 时,内导体表面的电场强度最小。
且最小电场强度
1min R U E =
(2)此时电缆的特性阻抗
Ω
==
60ln
π211
2
000R R Z εμ
例2、双线平行传输线导线半径为a ,两轴线距离d ,如果此双线传输线周围的介质电导率为 .求
双线传输线漏电导。
分析:利用恒定电场和静电场之间的比拟关系求解,也可以利用漏电导的定义求解。
解:双线传输线的电容在第二章里例中已经计算过.结果为 ln d a
C πε
=
,根据恒定电场与恒定电场的
对应关系。
,
,把上述结果中的相应参量替换得到ln
d
a
G πσ
=
当然这里也可以利用例4的方法,求出双线传输线总的横向电流以及两线之间的电位差,再根据定义I
G U
=
求出双线传输线的漏电导,结果是一样的。
总结:掌握如何利用恒定电场和静电场之间的比拟关系求解典型传输设备的漏电导. 例3、一半径为a 的导体球,作为接地电极深埋于地下,土壤的电导率为 ,求此电极的接地电阻.
分析:
1、 假定不计导体球自身的电阻,那么导体球为等位体,导体球面为等位面.
2、 因为是深埋地下,可以不考虑地面的影响,所以电流是以球心对称的形式,沿着径向(和导体球表面垂直)在土壤中扩散。
解:
如图所示,导体球深埋于地下,可以忽略地面的影响,电流流入导体球后,垂直于导体球表面向土 壤扩散,土壤中距导体球球心处的电流密度为
,相应土壤中电场强度为
则导体球电位:
所以土壤中导体球的接地电阻为
总结:此题也可利用静电比拟法,因为孤立导体球的电容为4C a πε=,所以由C G 的比拟关系,电导
4G a πσ=。
掌握接地电阻的计算.
例4、均匀平面波从理想介质(μr =1,εr =16)垂直入射到理想导体表面上,测得理想介质中电场强度最大值为200V/m ,第一个最大电场强度值与理想导体表面的距离为1m ,求:
(1)该平面波的频率和相位常数;
(2)试写出介质中电场和磁场的瞬时表达式。
解:
m/s
10751
6⨯==
με
v
Ω==
π300εμ
Z
(1)第一个最大电场强度值离理想导体表面的距离应为4λ
,即
1
4
=λ
因此,该平面波的波长
m 4=λ
所以,该平面波的频率、角频率分别为
Hz
10875.14107576
⨯=⨯==λv
f
f π2=ω
相位常数
rad/m
2
π
2π
λ
β=
=
(2) 介质中电场和磁场的瞬时表达式
()()V/m
90cos sin 200,y -=t x t x E ωβ
()A/m cos cos 320
,z t x t x H ωβπ=
例5、y 方向线性极化的均匀平面电磁波在ε=9ε0的理想介质中沿x 方向传播,在x =0处垂直入射到ε=4ε0的理想介质表面,如图所示。
若入射波的角频率ω=300rad/s ,在介质分界面处电场强度的最大值为0.1V/m 。
求:
(1)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
(2)两种介质中电场、磁场的瞬时表达式;
解:
V /m 1.0max =E
Ω==
π401
1
01εμZ Ω==
π602
2
02εμZ
rad/m 1036111-⨯==εμωβ
rad/m 1026222-⨯==εμωβ
(1)反射系数
2
.001
0201
02=+-=
Z Z Z Z Γ 透射系数
2
.1201
0202
=+=
Z Z Z T
(2)由于反射系数Γ大于零,因此在两种介质分界面处出现电场强度的最大值,即
()ΓE E +=+1max
因此
V/m 121
1max =+=
+ΓE E
且
V/m 601=
=+-ΓE E V/m 101'==+TE E
介质1中的电场、磁场的瞬时表达式
()()()
V/m 103300cos 601
103300cos 121,661y x t x t t x E --⨯++⨯-=
()()()
A/m
103300cos π24001
103300cos π4801,66z1x t x t t x H --⨯++⨯-=
而介质2中的电场、磁场的瞬时表达式
()()
V/m 102300cos 101
,62y x t t x E -⨯-=
例6、频率分别为
110f MHz =,21000f MHz = 的平面波在金属铜里传播。
已知金属表面上
的磁场幅度为00.1/y H A m =,铜的电参量为75.810/S m σ=⨯ ,1r ε= ,1r μ= 。
试求:
(1)金属铜内波的相移常数β,衰减常数α,以及相速度
p v 和波长λ。
(2)金属铜内的波阻抗及金属表面上的电场幅度0x E .
(3)趋肤深度δ及表面阻抗s Z 。
分析: 由于铜的电导率σ非常高,在频率分别为110f MHz =及21000f MHz =时,其/σωε值都很大(对
1f 、2f 分别为1110和910),显然对于这两个频率,铜均为良导体。
因此,可直接利用良导体中平面波的公
式进行计算。
解:(1),
,p v αβ和λ的计算
因为77
410 5.810f f αβπμσππ-===⨯⨯⨯⨯,分别把
1f 、2f 代入式中,
有
41 4.78510/Np m α=⨯,4247.8510/Np m α=⨯ 41 4.78510/rad m β=⨯,4247.8510/rad m β=⨯
因为2p f
v f ωπλββ
===,分别把1f 、2f 及1β、2β代入式中可得
3
1 1.31310/p v m s =⨯,3
213.1310/p v m s =⨯
可见,电磁波在良导体中的传播速度是很慢的,远远小于光速(8
310/m s ⨯)。
而且,频率
越低速度越慢.因为2p v f
π
λβ
=
=
,分别把1β、2β代入式中可得
41 1.31310m λ-=⨯,52 1.31310m λ-=⨯
显然,1f 、2f 在自由空间的波长分别为1(0)30m λ=、2(0)3m λ=,而此时1λ、2λ之值远远小于它们在自由空间的波长。
(2)金属的波阻抗c η及表面上的0x E .因为
,于是有
,()
显然,金属的波阻抗为复数,由于铜的电导率很高,因而它的波阻抗值很低。
因为
,
,把
及
代入上式,则得:
(V/m ),(V/m )
(3)趋肤深度及表面阻抗
因为,把所求的、之值代入上式,则得:
= , = (m)
因为,把所求的及代入上式则得:
(), ()
例7、为了进行有效的电磁屏蔽,常以屏蔽材料中的一个波长作为屏蔽层的厚度.求:
(a )收音机中周变压器铝(7
3.7210/S m σ=⨯,1r ε= ,1r μ=)屏蔽罩的厚度。
(b)电源变压器铁屏蔽罩的厚度(铁:7
10/S m σ=,1r ε=,410r μ=).(中周的频率为465kHz )
分析:1.、求屏蔽罩的厚度即求屏蔽罩材料中的波长;
2、因为 ,所以解题思路为;
3、若 ,则可视为良导体,。
解:1、本题中的两种材料,在所使用频率下均满足 ,视为良导体。
2、铝屏蔽罩的厚度
3、铁屏蔽罩的厚度
结果:掌握如何利用趋肤效应理论解决实际的电磁屏蔽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