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单细胞生物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三节单细胞生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描述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
②能说出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
2.过程与方法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疑、讨论、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和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包括单细胞生物(以草履虫为例)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以及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教学时要充分草履虫的形态结构挂图让学生观察,理解草履虫的生命活动特点,对于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应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探究。
①教学重点:描述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描述单细胞生命活动的特点。
②教学难点:举例说出单细胞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
三学习资源1.网络资源:2.文字资源:胡玉佳.现代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史新柏.棘尾虫. 生物学通报,2000。
四教学流程引入:前一节我们学习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这些肉眼能见到,而今天学习的就是肉眼看不到的。
(一)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1.引导学生观察变形虫①单细胞生物②独立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2.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结构①自学探究:草履虫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特点:教师利用挂图讲解结构特点②合作探究:学生阅读课文找出草履虫的生命活动特点(讨论交流):食物泡为什么能在细胞质中运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外阅读部分从而说出生物多样性(二)单细胞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③实践探究:单细胞生物对环境变化有何反应?:探究性实验:交流实验结果④引深探究:现有一瓶里面有草履虫和其他生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将草履虫分离。
(三)教学小结(由学生总结本节的学习内容)(四)练习:①P42②说出草履虫形态结构指各部分名称作业:P42 2五教学反思:学生对单细胞生物的结构掌握比较好,能利用实验验证单细胞生物(草履虫)对外界刺激能产生反应。
但学生对草履虫体内的食物泡为什么分散在不同地方不能掌握,应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在引深探究中应加一些让学生分析思考题,开发学生的智力。
初中教案单细胞生物年级:初中学科:生物知识点:单细胞生物的特点和分类教学目标:1. 了解单细胞生物的特点和分类;2. 掌握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功能;3. 能够举例说明单细胞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1. 掌握单细胞生物的特点和分类;2. 理解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片、载玻片、生物显微镜载玻片、单细胞生物标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单细胞生物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这些生物是什么。
2. 引导学生讨论单细胞生物与多细胞生物的不同之处。
二、学习新知(15分钟)1. 介绍单细胞生物的定义和特点。
2. 分类: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3. 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等。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学生观察单细胞生物标本,了解其结构和特点。
2. 让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单细胞生物的形态,并记录观察结果。
四、讨论交流(10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讨论单细胞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单细胞生物的重要性和价值。
五、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强调单细胞生物的重要性和作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撰写关于单细胞生物的简要报告,包括定义、特点、分类和作用等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单细胞生物的特点和分类,丰富了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七年级上册单细胞生物评课稿范文张老师上的是初中义务教育苏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标题是“单细胞生物”,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探究的过程,所以这节课中的活动就是以科学探究的形式出现的。
在教学时,张老师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计问题情境,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
本节课以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结合第三初级中学良好的实验室硬件条件,综合运用讲授、谈话、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法,可以很好地调动初一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应该说是一节优质课。
这节课有如下几个优点:一、目标设置合理,目标达成情况较好从教学目标的制订来看,张老师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制定目标,能体现学科特点,并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也比较适中。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并明确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的意义是为了趋利避害,适应环境。
通过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复习了探究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特别是提出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
整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教学思路清晰,教材处理科学得当本节课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新课导入不突兀,知识间的过渡合理。
一开始,教师让学生回忆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学生回答是“细胞”,接着提问“只有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做什么呢”,学生都知道叫做“单细胞生物”,由此引入课题。
紧接着介绍单细胞生物中的草履虫,通过阅读课本和小组讨论,解答这样几个问题:1、草履虫生活在什么环境之中?2、草履虫从外到内依次有那些结构?各有什么功能?3、草履虫在适宜环境中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生殖?再通过分组实验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式。
反馈练习后回顾鼠妇受环境刺激会有不同的反应,过渡到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回忆探究问题的一般步骤之后,由学生提出问题:想探究什么刺激?评论后进行实验,并由学生描述现象。
第三节单细胞真核生物----原生动物门(Protozoa)重点原生动物的进化地位原生动物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原生动物的营养、运动、生殖、水分调节和排泄原生动物门分纲情况,认识各纲代表动物1-2种进化地位生物学特征1、单细胞或单细胞群体,细胞内有完成各种生理功能的胞器。
2、具备生物各种营养类型:光合自养性营养(植物性营养)、吞噬性营养(动物性营养)、腐生性营养。
3、具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生殖方式。
细胞质(内质、外质)胞器一、原生动物的基本特征表膜(质膜)外壳骨骼纤毛鞭毛细胞核(致密核、泡状核)伪足凝胶质溶胶质二、原生动物的运动鞭毛纤毛----------微管9(2)+2三、原生动物的水分调节和排泄伸缩泡扩散植物性营养:绿眼虫四、原生动物的营养动物性营养:草履虫、变形虫腐生性营养:孢子虫五、原生动物的生殖无性生殖1 二分裂(binary fission): 是原生动物最普遍的一种无性生殖,一般是有丝分裂(mitotic),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为二个,染色体均等的分布在两个子核中,随后细胞质也分别包围两个细胞核,形成两个大小、形状相等的子体,二分裂可以是纵裂,如眼虫;也可以是横裂,如草履虫;或者是斜分裂,如角藻。
2 出芽(budding reproduction)3 细胞质裂(plasmotomy):多核原生动物,细胞质可以分成多个部分,如多核变形虫。
4 复分裂(multiple fission)(分裂生殖)分裂时细胞核先分裂多次,形成许多核之后细胞质再分裂,最后形成许多单核的子体,多见于孢子虫纲。
5 包囊(cyst):原生动物在不良环境或些物质,凝固后将虫体包围。
有性生殖1 配子生殖(gamogenesis):大多数原生动物的有性生殖行配子生殖,即经过两个配子的融合或受精形成一个新个体。
可分为同配生殖和异配生殖。
2 接合生殖:纤毛虫特有的有性生殖方式,二个虫体以口沟部分相接触,发生胞质六、呼吸和应激性呼吸:扩散作用应激性:七、原生动物的主要类群鞭毛纲成体有1到多根鞭毛;有3种营养方式;无性繁殖为纵2分裂绿眼虫团藻夜光虫锥虫:昏睡病利什曼原虫: 黑热病锥虫领鞭毛虫肉足纲具有伪足;异养生物多数自由生活,有的有“骨骼”痢疾内变形虫、表壳虫、太阳虫、有孔虫;放射虫各种有孔虫模型孢子虫纲寄生生活无运动胞器,仅在生活史的某一阶段有鞭毛或伪足有孢子期疟原虫单房簇虫在按蚊体内:行配子生殖(止)和裂殖人体内:裂殖,配子生殖(始)大配子母细胞小配子母细胞红细胞配子母细胞形成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裂殖子红细胞红血细胞内期滋养体、裂殖体、裂殖子肝细胞红血细胞外期虫体形态入侵细胞发育分期疟原虫的生活史丝孢子虫纲纤毛虫纲体表有纤毛无性生殖为横二分裂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细胞核有大、小核草履虫喇叭虫车轮虫八、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原生动物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污水→沉淀池→通气池→沉淀池→原生动物种类(活性污泥中):纤毛虫160种、植鞭虫20种、动鞭虫16种、根足虫23种、辐足虫6种…机理:原生动物分泌粘多糖与悬浮颗粒形成絮状沉淀2、科学研究材料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关系原生动物体内的神经肽3、确定地质年代,寻找矿物有孔虫郑守仪院士4、原生动物疾病痢疾黑热病昏睡病疟疾危害人体健康的病原体病原寄生部位疾病症状传播媒介痢疾内变形虫肠道痢疾大便血多脓少/利什曼原虫巨噬细胞黑热病肝脾肿大、发烧白蛉锥虫脑、脊髓昏睡病昏睡、致死舌蝇间日疟原虫肝脾、红细胞疟疾发冷发热、死亡按蚊小结真核生物中最原始的类群之一;分化出能够完成不同生理功能的胞器(伸缩泡、胞口、胞咽、鞭毛、眼点、胞肛等;具鞭毛(或纤毛)和变形两种运动形式。
第一讲: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第三节——生物的多样性一、常见的动物1、动物分类(1)地球上现存的动物约有125万种。
(2)分类是一种把某些特征相似的事物归类到一起的科学方法。
对事物进行分类后,他们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更加清晰。
(3)对物体进行分类操作的一般步骤:①明确分类的对象;②确定分类的依据;③得出分类的结果。
(4)分类的依据一般是分类对象间的区别;而事物间的区别往往较多,所以依据不同,同一分类对象的分类结果也会不同。
(5)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如:①根据是水生还是陆生: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
②根据体温是否恒定: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
③根据是胎生还是卵生: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
④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脊椎动物(约4.7万种)和无脊椎动物(约120万种)。
⑤根据体表有没有羽毛:有羽毛的动物和没有羽毛的动物。
(6)科学的生物分类方法①科学的分类方法是以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等为依据进行分类。
②林耐的生物分类等级:由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物种)。
其中“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也是分类的最小单位。
③生物分类等级越高,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但相同点越少,其亲缘关系越远;生物分类等级越低,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但相同点越多,其亲缘关系越近。
即分类的等级越高,同类生物的差别越大;分类等级越低,同类生物的共同点越多。
④每一种生物在分类系统中都可以找到它的分类地位及其从属关系。
2、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1)生物学上常使用检索表来鉴定生物的种类。
(2)二歧分类检索表:把同一类别的生物根据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的区别,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
接着很据另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的区别,把上面的每个分支再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如此逐级排列下去,直到编制出包括全部生物类群的分类检索表。
(3)平行式检索表(双向式检索表):每一项两个相对性状的叙述内容都写在相邻的两行中,两两平行;数字号码均写在左侧第一格,将图式转化为文字形式的检索表。
第三节单细胞生物
扬子一中张兴芬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描述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命活动特点。
2、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能产生反应。
技能目标:
1、熟悉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方法。
2、通过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运动,进一步形成相应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通过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特别是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举例说明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命活动特点。
三、教学难点:
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能产生反应。
四、教学准备:
1、采集和培养草履虫,供课堂观察使用。
2、草履虫的结构模型。
3、FLASH:(1)草履虫的结构特征;(2)草履虫的分裂生殖;
(3)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4、实验准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干净的纱布、草履虫培养液、食盐、糖等。
六、板书设计:
第2单元第4章生物体的组成
第三节单细胞生物
一、单细胞生物的生活环境
二、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
三、单细胞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
探究实验:草履虫对刺激的的反应。
四、单细胞生物的利和弊
七、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节实验探究课,把讲课与实验结合起来,在教学中目标体现得较明确,就是让学生自己观察和设计实验方案,从而进一步感悟生物学知识,体会生物学的研究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的培养,在一节课内完成的教学流程中,其中2个过程是通过实验来完成的,相对容量较大,个别环节的处理上不够精细,课堂也较平时乱了一些,这些方面要有所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