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4
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及其相关技术在恶性胆管狭窄诊断中的应用进展王蒲雄志1于嵩1 陈巍1 戚大川2*(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 上海 200233;2. 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普外科 上海 200081)摘 要胆管狭窄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病因多样,良、恶性质的判断一直很困难。
自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问世以来,ERCP及其相关技术已从最初用于胰胆管造影发展至如今融影像学、病理学诊断和植入支架引流、射频消融治疗等诊疗技术于一体,成为恶性胆道疾病诊治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概要介绍ERCP及其相关技术在胆道疾病诊治中的最新应用进展,同时探讨ERCP及其相关技术在恶性胆管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恶性胆管狭窄 诊断中图分类号:R575.7; R44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9)23-0012-04Advances in ERCP and related techniques in the diagnosisof malignant biliary stricturesWANG-PU Xiongzhi1, YU Song1, CHEN Wei1, QI Dachuan2*(1.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Shanghai 6th People’s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233, China; 2.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Shanghai 4th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200081, China)ABSTRACT Biliary stricture is a common clinical disease and its causes are diverse. The assessment of its benign or malignant properties has always been a controversial clinical problem. In recent years,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thod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alignant biliary diseases, ranging from initial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to comprehensive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techniques such as fusion imaging, pathological diagnosis, stent drainage an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latest progress in the application of ERCP technology in biliary tract diseases, and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ERCP technology in the diagnosis of malignant biliary stricture.KEy WORDS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malignant biliary stricture; diagnosis胆管狭窄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胆道疾病,会导致胆汁排出受阻、淤积,引起梗阻性黄疸,引发继发性胆道感染。
内镜逆行胰胆管照影术(ERCP)的麻醉进展发布时间:2022-06-08T08:21:50.397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月4期作者:梁艳华[导读]梁艳华(柳州市中医院;广西柳州545001)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胆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ERCP操作中对咽喉部及胃肠道的刺激较大,手术体位一般为俯卧位,患者常常难以忍受,通常需要给予适当的麻醉来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就目前国内外ERCP术常用的麻醉处理方法做一综述。
一、表面麻醉在我国,由于经济与地域差异的原因,仍有很大一部分ERCP术采用表面麻醉,即以利多卡因胶浆对咽喉部进行局部麻醉。
ERCP通常采用俯卧位,检查过程中患者是清醒的,可以按照术者指令做出配合,不存在呼吸抑制现象,对于存在呼吸系统疾患合并症者较为有利。
但此方法只能减轻咽喉部不适,并不能消除刺激胆道时所引起的腹部疼痛,使多数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感到非常痛苦,不能很好地耐受和配合操作,给检查及治疗带来困难,这也是ERCP术后并发症如十二指肠穿孔、胰腺炎等的危险因素[1]。
ERCP与胃镜检查一样,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会觉得强烈恶心、咽喉和腹部疼痛甚至不能配合检查,严重时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
采用局部麻醉虽然简单、经济,但是检查过程痛苦,术后患者易产生不良记忆,且增加术者操作风险,延长手术时间,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ERCP的发展。
二、清醒镇静1、基本概念是指一种或多种药物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从而使治疗得以完成的技术。
其介于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之间,在此过程中仍可与患者进行交流,患者能遵嘱反应,使原本不舒服的检查治疗操作变得更易为患者接受。
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指出,清醒镇静表示低限度的镇静作用中抗焦虑药物的连续使用,使得患者仅仅感官上痛觉大大减轻或消失,这种方式不需要人工支持通气和维持循环[3,4]。
2、常用药物及技术以往在国外,复合应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咪唑安定)和阿片类药物(芬太尼或度冷丁)常用于实施清醒镇静(CS)[5,6],在多数情况下,此法能提供安全、有效的镇静[7]。
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1.什么是ERCP?ERCP是endoscopic retrograde colangiopancreatography 的缩写,中文名为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是指将内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要用没学过医的普通人能看懂的描述],将导管经十二指肠镜插入十二指肠乳头内,然后向导管内注入造影剂,通过X 线摄片,以显示胰胆管的技术,主要用于胰腺或胆道疾病的诊断,如胆道梗阻、结石、肿瘤、胰腺炎等;除了用于疾病的诊断之外,其还能借助内镜实施一系列治疗措施。
2.什么是上消化道内镜?上消化道内镜是指运用自带光源的可活动的内镜对上消化道管腔内部进行观察及操作的一种较新的检查及治疗技术[描述一下内镜的样子,做内镜的流程,是否需要麻醉,等等],根据应用的部位以及功能不同又可分为不同种类,绝大多数ERCP采用十二指肠镜进行操作。
3.ERCP是怎样的流程,又是种什么样的体验呢?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一般由专业内镜医师将内镜从患者口腔送入,经由患者咽喉、食管、胃到达十二指肠,一般在十二指肠降段可见一椭圆形突起,即为十二指肠乳头。
而后通过十二指肠乳头向胆胰管内插入导丝,然后沿着导丝送入导管,并通过导管注入造影剂进行观察.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不同的操作方式。
4.胆管和胰管在身体的哪一部位?肝脏内分布着无数微细的管道收集肝脏分泌的胆汁,这些管道不断汇合逐级形成更粗大的上一级管道,形成胆道树,最终胆囊管和肝总管汇合成胆总管将胆囊内的胆汁运送到十二指肠内,通俗来说胆道就是胆汁向肠道内运输的通道。
主胰管是将胰液从胰腺汇总起来传送进十二指肠的管道。
在十二指肠降段有一椭圆形突起,称为十二指肠乳头。
主胰管和胆总管汇合一起开口于十二指肠的十二指肠乳头,十二指肠乳头有一圈环形的肌肉称为Oddi氏括约肌,控制乳头开口的扩张和闭合。
5.ERCP主要应用于哪些方面?:(1)胆道梗阻引起的黄疸(2)胰腺或胆道疾患(如结石、肿瘤、硬化性胆管炎等)可以在胰管或胆管的病变区域取一块组织进行病理诊断。
内镜下胰胆造影术(ERCP)
内镜下胰胆造影术(ERCP)介绍:
�如R下逆行胰��管造影�g(ERCP)是���如R插入十二指�c降部,�ふ乙饶�管
�_口的乳�^,再��活�z孔插入造影�Ч埽�注入造影�┻M行X���z查的一�N方法。
内镜下胰胆造影术(ERCP)正常值:
清除肝外胆管内异物,包括胆道结石、胆道蛔虫、胆管内坏死性癌栓、胆道内粘液(粘液性肿瘤)等。
内镜下胰胆造影术(ERCP)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出现许多胰胆疾病(如胰胆管结石、肿瘤和狭窄等)的情况。
需要检查的人群:���R床上�岩捎心�、胰系�y疾病�r,����室、B超、CT
等�z查未能�_缘幕?A上可�M行��嘈�ERCP
内镜下胰胆造影术(ERCP)注意事项:
不合宜人群:严重心、肺、肾、肝功能不全及精神疾病者。
检查前禁忌:8小时内饮水和进食。
检查时要求:有情况要及时报告。
内镜下胰胆造影术(ERCP)检查过程:
介绍手术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手术医生的优良技术,手术是非常严肃和严谨的,医生和护士会非常负责,并有1名护士在身边专门负责病人的心电、血氧监护和及
时清除呼吸道、消化道分泌物,教会病人术中慢呼吸、让口内分泌物自然流出,如果吞咽,就有可能发生误吸,引起呛咳,绝对不能向外拔镜子,避免造成消化道撕裂和穿孔。
如果有要求和不适,请拍打自己的屁股,医生会酌情处理,并经常会给予安慰和鼓励。
另外,可请做过ERCP的病人现身说法,讲感受。
病人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决定清醒下治疗或接受全身麻醉下治疗的病人都根据自己的情况主动训练和准备,以积极配合ERCP的治疗。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一、护理评估
【术前】
1、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皮肤黄染状况及疼痛情况,注意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等。
2、询问有无高血压、心脏病、麻醉药过敏等病史。
3、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
4、评估患者佩戴的饰品及义齿情况。
5、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出凝血时间,测定血尿淀粉酶、血小板计数,了解有无手术禁忌症。
【术后】
1、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意识状况。
2、评估 BD 管引流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
3、评估患者生理舒适度。
4、及时评估患者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1)急性胰腺炎患者有无腹痛及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血尿淀粉酶情况。
(2)胆道感染患者有无腹痛、畏寒、发热、黄疸及腹膜刺激症状和血常规的变化。
(3)十二指肠穿孔注意腹痛、腹部体征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4)出血患者有无呕血、黑便等症状。
二、护理措施
【术前】
1、术前向患者作好解释工作,详细介绍手术目的、方法、注意事项、术中配合,并举成功病例,增强患者的信心,消除紧张情绪,争取积极配合。
2、向患者讲述术中卧位,协助患者进行练习。
3、术前禁食 8 小时。
4、患者穿着要适合射片要求,不要佩戴金属装饰物。
5、送患者至介入科前,遵医嘱注射术前用药:杜冷丁 50 毫克、安定 10 毫克、654-2 10 毫克。
6、查看心电图单和各种化验报告单,包括血常规、血凝常规、血清淀粉酶、尿淀粉酶、肝功能、知情同意书等。
7、携带预约单及病历,用轮椅护送患者至介入科。
【术后】
1、观察患者的面色、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
2、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及压痛、反跳痛等症状体征出现。
3、观察大便的颜色、性状、量以及可能会有排出的结石。
观察黄疸消退情况。
4、BD 管妥善固定,保持通畅。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
引流袋应低于床面以下。
成人每天分泌 200-800 毫升,若发现突然减少或无胆汁引流出时,先用生理盐水低压回抽后低压冲入,保持冲洗液出入量相等,冲洗液每次注入不超过 20 毫升,冲洗速度 10
毫升/分钟,冲洗过快或压力过大,造成胆管压力骤然增高,引起患者不适,造成胆道逆行感染或败血症。
5、遵医嘱使用止血、消炎、抑酶及保护胃粘膜等药物。
6、监测相关化验结果。
术后 2 小时及次晨测血淀粉酶,有升高者继续复查至恢复正常。
7、每日更换引流袋,注意无菌操作,常规留取胆汁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8、术后常规禁食 24 小时,禁食期间做好口腔护理。
三、健康指导要点
1、指导患者术后卧床休息 2-3 天,重症患者适当延长卧床时间。
2、常规禁食 24 小时后患者如无腹痛、无发热、无血淀粉酶升高、无白细胞计数增高,可逐步进流质,低脂少渣半流质至正常饮食。
3、指导患者及家属保护引流管的方法,告知患者及家属 ERCP 术后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四、注意事项
1、注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急性胰腺炎、胆道感染、出血、穿孔。
2、宣教 BD 管留置的重要性,作好 BD 管三次固定,保证引流通畅,防止意外接管。
同时在鼻胆管出鼻腔处作好标记,以便及时发现有无脱出。
3、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
若胆汁混浊、颜色改变或出现脓性絮状物等,提示有胆管感染;胆汁中有细小、褐色沉淀,很可
能为引流出的碎石或胆泥。
4、鼻胆管留置时间一般为 3-10 天,重症患者可放置 2 周,各项生化指标正常时即可拔管,拔管时反折鼻胆管,嘱患者屏气,防止胆汁误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