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汇编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航天事业中的艰难险阻作文素材摘抄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太空探索是个无比艰难的事业,我们的航天员们走过了太多太多的艰难险阻。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他们的不平凡历程吧!最早的时候,我们航天事业还很落后,甚至连一架火箭都发射不了。
不过航天员们从来没有放弃过,他们努力学习国外先进的航天知识,同时也在自己摸索研究。
期间他们遇到了很多很多的困难,有时候试验失败了,有时候资金短缺,可是他们从没有放弃过。
终于在1970年,嫦娥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里程碑,但对我国航天事业来说意义重大。
接下来的发展之路仍然充满荆棘,多次发射任务失利,但航天员们不气馁,继续付出艰辛努力。
到了21世纪,中国航天事业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
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升空,杨利伟同志成为第一位中国航天员。
但在这背后是多少年的努力呀,航天员们付出了无数的汗水,承受了无数的压力和失败。
之后载人航天工程越做越顺利,神舟六号、七号接连升空,每次都写下新的辉煌。
但在背后,航天员们进行了多年的体力和理论培训,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
比如,每次发射升空前他们都要被关在密室里休息,而且只能喝牛奶和营养液。
你能想象这种生活吗?不过最难的时候还是在太空行走的训练,这可是人类登上太空的最高挑战!航天员们要在失重环境下穿梭训练,受各种各样的严酷训练。
有时候会一次次地摔倒,但他们总会坚持爬起来。
就是这股不服输的精神,让梦想终于成真。
在航天员们的努力下,我们终于迎来了中国首次空间行走的辉煌时刻。
现在,中国的航天员不但能上太空,还能在太空中行走呢!真是令人激动不已!后来,神舟十号顺利执行了我国首次空间教学任务,太空育种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中国航天事业的道路很不平凡,走过了太多太多的坎坷和荆棘。
但靠着航天员们不懈的奋斗和顽强拼搏,终于让梦想变为了现实!真不敢相信我们曾经一无所有,现在却已经成为世界航天强国了。
我为祖国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中国的航天员一定能踏上火星,乃至更遥远的星球!因为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就没有什么是征服不了的!加油,中国航天!篇2中国航天事业从一开始就经历了很多很多的困难和挑战。
曲折发展过程中的艰辛探索作者:冯鑫永来源:《理论探索》2013年第01期〔摘要〕毛泽东在1958年底到1959年庐山会议之前,比较深刻地总结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经验教训,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探索,构成了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探索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有:正确对待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能教条地固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结论;力图实事求是地分析和纠正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运动中的主观主义错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政策措施,反对剥夺人民利益的错误;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发展必须经过一个长的历史时期,反对主观主义的超越阶段论;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要学习和利用价值规律。
〔关键词〕毛泽东,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理论探索,实事求是〔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3)01-0084-04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1 〕(P10 )。
1958年10月到1959年庐山会议前,毛泽东在曲折发展过程中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作过一次艰辛的探索。
本文拟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角度,对毛泽东的这些探索作一些分析。
一、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决不能教条主义地固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结论1959年2月24日,毛泽东在一篇谈话中阐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作为一种科学理论,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至今没有改变;但是,经典作家在当时情况下对某些具体问题所提出的个别结论会随着实践的改变而改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能固守这些个别结论,而应该根据变化了的形势提出新的结论和论断,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的主要成果。
2.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能够认识到它们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严重失误。
3.能够明确我国在这段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仍取得了重大成就。
4.培养正确认识历史现象和总结历史经验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分析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5.提高收集资料、整合信息、分析史料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前调查访问长辈,学习如何进行社会调查的方法。
2.通过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失误的原因分析,学习用历史的眼光认识、分析问题的方法。
3.学习以各种形式展示具体史实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不能盲目求快、急于求成。
2.通过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失误的原因分析,总结经验教训,认识历史对现实的借鉴意义。
3.在这样的探索道路上,总的趋势是前进的。
4.体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重点】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动的原因以及出现的严重失误。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造成这种失误的根本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何时确立?标志是什么?导入新课。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
对于年轻的新中国来说,如何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没有任何历史经验可以借鉴,只能在探索中前行。
【讲授新课】
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中共八大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了什么成果?
党的八大指出,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总路线的提出(1958年5月)
中共八大给社会主义建设开了个好头。
但是行进过程中仍然出现问题和偏差,改变了八大的既定方针。
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
教师引导质疑:当时中国的客观实际怎样?在这样的条件下提出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是否适宜?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小结:正是在这种急于求成的思想指导下,会后,“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
2.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此环节活动方式很多,本课采用以学生办报纸等方式进行学习。
(1)分组办报。
学生通过课前收集资料、访问长辈等,分组合作制作手抄报等活动。
(2)展示、讲解制作成果。
小组1:大炼钢铁组。
小组同学播放大跃进时期的音乐,展示制作的手抄报,以及收集到的宣传画等。
时间设定在1958年。
展示结束,教师设问:这样全民积极投入、热火朝天的大炼钢铁,会有什么成果?
进一步引导学生质疑:这样的大炼钢铁,会产生其他什么后果?
学生讨论,发表观点。
小组2:农业争放卫星组。
小组展示收集到的农业生产虚报浮夸的漫画、宣传画等,排演当时歌颂农业生产大放卫星的歌谣。
教师或学生提问:同学们对此有什么看法?这种农业生产上的“大跃进”,
会造成什么后果?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组3:人民公社组。
“广播电台记者”采访人民公社成员。
学生根据收集到的相关资料设计问题,进行采访。
教师予以指导、点评。
教师引导讨论你怎么看待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注意指导、纠正。
三、国民经济的调整
1.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2.“七千人大会”的召开
3.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引导学生阅读、分析《1957-1965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主要经济指标示意图》,了解经济恢复发展情况。
同时教给学生分析历史统计资料的方法:
(1)找出各种数据的变化规律。
(2)进一步分析这种变化能够说明什么问题。
(3)从中得出结论。
(本目是小字内容,教师可以灵活处理。
但是,本目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我们党能够正视自身的错误及时纠正,使同学们更加体会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
因此还是应该适当加以讲授)
课堂小结
1956年中共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的正确分析,是党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取得的初步成果,随后出现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的失误。
此后,国民经济调整取得成效。
1957-1965年取得巨大经济建设成就,体现了曲折的发展。
【归纳小结】
在全面建设时期的探索呈现阶段性的特点,前期探索(1956年至1957年)是正确的,主要召开了八大,正确分析了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主要任务;中期探索(1958年至1960年)出现了严重的左倾错误,主要表面在提出了不符合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面临严重困难;后期探索(1960年至1966年)进行了调整,提出了八字方针,召开了七千人大会,但是没有从根本上纠正左倾错误,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课堂练习与反馈】
<判断改错>
1.1958年召开的中共八大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错。
总路线的提出是在八大二次会议上)
2.由于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我国遇到了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错。
三年自然灾害并不是造成经济困难的根本原因。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泛滥,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造成了经济困难)
<比一比>
1953—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4.6%
1958—1962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0.6%
1963—1965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5.7%
比较以上数据,并分析:
1.1953-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4.6%,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高的增长率?
(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
2.1958-1962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仅增长0.6%,如此缓慢的原因是什么?(“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影响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3.1963-1965年工农业总产值加快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1961年以来,党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促进经济增长加快)
板书设计:
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956)
探索中的失误: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1961年经济困难
三年自然灾害
苏联政府背信弃义经济建设成就:全面调整(1961
主要成就英雄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