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7.01 KB
- 文档页数:3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掌握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主要内容,意义;⑵、了解大跃进和人民社会运动。
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对十年探索史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正确与否,是国家能否得到稳定,迅速发展的关键,从而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思想教育和国情教育;⑵、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但其主流是前进的,体会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共八大的召开;难点:人民公社化运动。
教法:自学讨论,互动交流。
课时:一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给学生讲述一个小故事:1949年3月23日,毛主席与其他中央领导人一起离开西柏坡,乘车前往北平。
由此导入)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要求学生自学研读全文,感知整体,教师巡视督导,然后回答第一目有关问题)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背景: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时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做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这一思想,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时间:1956年9月在北京举行内容:(教师要求学生直接回答、第31至32页小字内容)合作探究:掌握了八大的内容,我们共同“议一议”,你认为人大的决策正确吗?这一正确的决策为什么没有能够坚持下去?中共八大的决策是正确的,它对三大改造完成后的国内主要矛盾、党的主要任务做了正确的分析,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但是由于全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在探索过程中逐渐背离了八大的正确决策,出现了重大失误。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背景:(1)在1957年11月,在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大会上,苏联提出了十五年赶上和超过美国,受其影响,中国提出十五年赶上和超过英国的目标;(2)1958年5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八大二次会议,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6.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一、教学目标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通过对“中共八大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了哪些初步成果”的思考,认识中共八大的历史意义。
3、通过对“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对发展农业生产有好处嗫”等问题的讨论,认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能说出这两个运动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危害。
二、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以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教学难点:知道中共八大在探索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以及造成这种失误的根本原因。
三、教学过程1、归纳导入: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
这一时期长达十年(1956—1966),其间历经曲折,成就突出和失误严重同时并存。
2、新课: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中共八大召开的思想准备是什么?(小字)《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是中共八大召开的思想准备。
(2)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及情况。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代表中央委员会作政治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议的报告,朱德、陈云等一百多位代表作了大会发言或书面发言。
(3)中共八大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了什么成果?成果: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的认识。
大会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4)中共八大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
优品课件
第六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教学案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八大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先进人物的贡献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辩证的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二、教学重点:八大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三、教学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四、课前导学: 1、被人们称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2、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靠的时代,实现和产品全部自给。
3、中共八大以后的十年,涌现出大庆石油工人、两弹元勋、县委书记等大批先进人物。
4、和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五、教学过程良好开端:八大的基本任务大跃进原因失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标志评价六、巩固拓展 1、中共八大召开于() A、1949年 B、1952年 C、1954年 D、1956年 2、中共八大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落后的经济文化之间的矛盾 B 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的矛盾 C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D 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的矛盾 3、中共八大最重要的意义是() A 为争取社会主义建设快速发展 B 要使全党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 要防止资产阶级的进攻 D 贯彻落实八大会议精神 4、根据图片回答问题 1、两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
2、出现此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学案设计【学习目标】掌握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分析其作用;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学习重点】中共八大及其主要内容;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自主学习】(一)中共八大:八大召开的思想准备:年,毛泽东作了的报告。
中共八大召开:时间:。
地点:。
主要内容:。
历史意义: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年,中共会议。
高潮:全国掀起了的群众运动。
全国农村大办。
后果:①高指标、、、“共产风”等错误泛滥。
②工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
③国家和人民遇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
【小组合作】1.想一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哪些严重后果?2.议一议:人民公社在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对发展农业生产有好处吗?【达标测评】1.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指的是( )A.1921年中共“一大” B.1945年中共“七大”C.1956年中共“八大” D.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会全2.中共八大会议上提出的我国当时的主要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D.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C.中共八大制定了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D.中共八大决定开展大跃进运动3.大跃进运动开始于哪一年? ( )A.1956年B.1957年C.1958年D.1959年4.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①符合客观的经济规律②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愿望21世纪教育网③符合中国当时的国情④忽视了客观规律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七千人大会”主要内容? ( )A.会议充分发扬民主B.中共中央提出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C.会议分析和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的缺点、错误和教训D.中央主要领导人分别在会上做了自我批评6.大约在下列( )事件发生后,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A.新中国成立B.土地改革完成C.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D.三大改造完成7.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是( )A.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B.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C.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D.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8.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总路线( )①反映了全国人民迫切要求改变落后经济面貌的普遍愿望②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③盲目求快是其主要特征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9.中共八大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是因为:()A.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政策、方针B.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C.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D.作出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的思想10.1958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主要教训是:()A.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经济建设一定要高速发展C.经济建设速度一定要慢D.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一定符合客观经济规律11.新华社消息:环江县红旗人民公社城管大队已收的一亩零七厘五中稻田,获得亩产十三万零四百三十四斤十两四钱的惊人纪录。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教案教材内容:本课讲述了1956----1966年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求真务实,召开了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人民群众热情高涨,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另一方面,由于全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严重失误。
因此,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征是在探索中前进。
一、课标要求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二、教学目标知道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能初步分析其积极意义,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危害;访问长辈,请他们谈谈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见闻和经历,并把这些事情记录下来;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探索、曲折、发展贯穿十年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但其主流是前进的,因此要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三、教学过程(一)设计思路本课主要讲授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理论性较强,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必须通过多媒体展现大量形象、直观的图片,采用灵活机制的组织形式等教学手段,创设多种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拓展思维的同时,增加他们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使命感,坚定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三)课堂展示(教学流程)导入新课:提问,①我国的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哪一年基本完成的?②一个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在改造旧有的经济之后,下一步应该怎样做呢?(学生回答略)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新课题。
讲授新课:第一专题:自主学习,梳理知识点(达成知识与能力的目标)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时间:1956年召开,是新中国建立后,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2、主要内容: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3、历史意义: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的主要成果。
2.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能够认识到它们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严重失误。
3.能够明确我国在这段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仍取得了重大成就。
4.培养正确认识历史现象和总结历史经验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分析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5.提高收集资料、整合信息、分析史料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调查访问长辈,学习如何进行社会调查的方法。
2.通过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失误的原因分析,学习用历史的眼光认识、分析问题的方法。
3.学习以各种形式展示具体史实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不能盲目求快、急于求成。
2.通过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失误的原因分析,总结经验教训,认识历史对现实的借鉴意义。
3.在这样的探索道路上,总的趋势是前进的。
4.体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重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动的原因以及出现的严重失误。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造成这种失误的根本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提问: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何时确立?标志是什么?导入新课。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
对于年轻的新中国来说,如何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没有任何历史经验可以借鉴,只能在探索中前行。
【讲授新课】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中共八大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了什么成果?党的八大指出,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教案一、课程标准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八大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危害。
提高收集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
培养全面分析历史问题和找寻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培养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调查采访、阅读课文和讨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中央对建设道路的探索、经历的曲折、取得的成绩等形成初步感性认识。
通过具体史实的展示,体现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艰难与曲折,同时使历史概念浅显易懂。
通过对八大主要内容的分析,认识八大对经济建设的正确指导意义。
通过课堂讨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造成的严重危害”,认识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有积累的过程,高指标等错误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通过对十年探索中成就与失误的原因分析,认真反思历史,总结经验教训,从中发现历史规律并认识历史对于现实的借鉴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方针政策,就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反之,就会遇到挫折并出现失误。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尽管出现了严重的失误,但总的趋势是前进的。
中国共产党勇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并不断纠正,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巨大成就。
体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念。
认识要按规律办事,因为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三、教学重点重点教学中应围绕教学目标突出一个主题,即:中国共产党在十年探索中的努力、成就和教训。
重点为“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危害。
四、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十年探索中的失误与曲折。
五、课前导学进行社会调查和搜集资料,了解1956-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
如收集当时的图片、歌曲、影像、顺口溜,阅读当时和以后相关的报纸、文章、小说。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一、教学内容及分析:教学内容:本课主要讲的是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制度确定的情况下,党和国家对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八大”的召开明确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但由于缺乏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的经验,于是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的错误。
及国家认识到错误后及时的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分析:党的八大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由于新中国刚刚建立,对经济建设等问题没有一个参照物,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模式,使得在探索中出现了一些远离客观事实的做法。
二、教学目标及分析教学目标:[1]、掌握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主要内容,意义;[2]、了解大跃进和人民社会运动。
分析:[1]、通过对十年探索史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正确与否,是国家能否得到稳定,迅速发展的关键,从而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思想教育和国情教育;[2]、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但其主流是前进的,体会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念。
三、教学问题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容易出错的是对大跃进的出现是必然的和偶然的分析。
及对当时社会的危害。
四、教学过程1、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背景: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时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做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这一思想,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时间:1956年9月在北京举行内容:(教师要求学生直接回答、第31至32页小字内容)分析:八大的内容,我们共同“议一议”,你认为人大的决策正确吗?这一正确的决策为什么没有能够坚持下去?中共八大的决策是正确的,它对三大改造完成后的国内主要矛盾、党的主要任务做了正确的分析,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但是由于全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在探索过程中逐渐背离了八大的正确决策,出现了重大失误。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探索,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本章节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过程,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改革开放的意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取得的成果和遇到的困难;掌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历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取得的成果和遇到的困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历程。
2.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
2.讲授新课:分别阐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取得的成果和遇到的困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历程。
3.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教学设计
建安中学李爱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初步分析其积极意义;
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能说出这两个运动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危害。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和材料,认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但主流是前进的。
[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之前,同学们已经知道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巨变,也就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对今后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艰难曲折可能意识不到。
另外,本课涉及到的政治、经济领域中的理论概念,是八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所达不到的,需特别注意。
[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难点是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以及造成这种失误的根本原因。
[教学方法与手段]:
运用多媒体资料,情境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小测
导入新课
①复习上节课内容
(明确知道1956年后,我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
)
②播放歌曲《社会主义好》。
(通过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让学生感受当时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充满着希望和热情,引出第二单元和本课的课题。
)
预习掌握
1、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取得的重要成果:。
2、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召开的时间:;提出的总路线是。
3、大跃进的主要标志是;核心内容是。
4、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
5、“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哪些严重后果?
(通过预习,学生对本课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
)
讲授新课
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学生根据课本内容,找出中共八大的时间、地点及重要成果。
(掌握基础。
)
教师简单分析什么是“国内主要矛盾”及当前任务。
(解疑。
)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了解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时间及提出的总路线,重点分析总路线。
(掌握基础,并让学生明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是错的。
)
2、展示系列关于炼钢的图片。
(让学生感受“大跃进”在工业上的情况,并加深对“大跃进”的主要标志和核心内容的理解。
)
3、设疑:全民大炼钢铁带来哪些问题?
(拓展思考,突出“大跃进”并不符合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
4、展示系列关于农业放“卫星”的图片。
(让学生感受“大跃进”在农业上的情况,加深对“大跃进”情况的了解。
)
5、展示1959-1961年的粮食生产状况表。
(说明“大跃进”是一场错误的运动,结合上面的内容,概括出“大跃进”时期的主要现象。
)
6、展示系列关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图片。
(说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
)
7、设疑:“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危害、产生的原因及我们从中吸取的教训。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
三、国民经济的调整
简单提及面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严重后果,国家对经济进行了调整。
(让学生感受社会主义建设主流是前进的。
)
课堂小结
1、中共八大;
2、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3、“大跃进”;
4、人民公社化运动;
5、“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产生的原因和带来的严重危害。
[教学后记]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一课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一内容时,我首先让学生阅读,然后让学生叙述中共八大召开的思想准备、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最后让学生讨论、“中共八大在搜索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那些成果?”“如果下面的历史是按中共八大所搜索的
迈路走又将怎样?”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话运动”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我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会话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造成这样失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对这几个问题学生有可能理解不到位,我让学生事先做好的访问资料。
”适应谈谈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会运动中的经历和见闻。
从而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总之、再本课教学过程中我能做到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采用各种教学手段。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