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收入增长_张烨
- 格式:pdf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2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收入论文人力资本相对于物质资本积累对于经济的作用更为重要(贝克尔,1987),人力资本在整个经济社会中起到基础性源泉的作用,它决定并影响物质资本及其他资本形态的有效利用,从而决定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有量仍是人口构成的最大组成部分,广大农村尤其是西部农村存在或潜在极其丰富的人力资源,但人力资源并不等于人力资本,事实上,西部农村地区人力资本存量相当低,丰富的人力资源不能形成有效的人力资本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加大对西部农村地区人力资本的投资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相关文献述评从西奥多·w·舒尔茨正式建立人力资本理论以来,人力资本问题就成为管理学和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论题,吸引了大批学者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
1964年舒尔茨通过《改造传统农业》指出,人力资本存量的不断增加引起知识、技能等要素的提升,成为超过物质资本增加和规模经济对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
罗默(1986、1990)、卢卡斯(1988)等认为劳动者的技能和所拥有的知识可以看作人力资本的主要成分,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最核心内容。
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人力资本存量过低或人力资本积累过慢,则该国或该地区经济低增长将成为常态(付英华等,2002)。
舒尔茨(1964)以教育为例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和收益,指出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低是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philip h.brown and albert park(2002)采用我国六个省份的学校和农户调查数据,对教育投资、教育质量和产出水平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
发现农村家庭资本存量与学识成正比,认为教育投资的成本和收益共同决定了农民人力资本投资量。
gordon g.liu et.al(2007)把健康当作内生变量引入到产量函数,依据人力资本理论建立了模型。
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收入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农民收入水平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然而,当前我国农民收入水平不高,与城市居民的差距较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也相对较低,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势在必行。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农村发展是关键问题之一,而农民收入水平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有着紧密的关联。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收入问题,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建议。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拟就以下问题进行探讨:1、农村人力资本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简要介绍农村人力资本的定义及影响因素,探究影响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在动因。
2、农民收入的概念及其现状:介绍农民收入的定义,以及当前我国农民收入水平和差距造成的原因。
3、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收入的关系:重点分析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以及农民收入对农村人力资本的反馈作用。
4、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建议: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强的政策建议,包括鼓励农民教育培训、加强医疗卫生保障、推进信息化建设、优化就业政策等,促进农村人力资本的有效投资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分别从对农村人力资本和农民收入的概念剖析、现状分析、实证研究三个方面展开研究,运用数量分析、统计分析、实证分析等方法,对研究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形成有科学价值的研究结果。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获得以下成果:1、系统阐述农村人力资本及其影响因素、农民收入现状以及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收入的关系。
2、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建议。
3、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和农民收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投入人力资本实现农民增收与农业发展论文投入人力资本实现农民增收与农业发展随着国家对农业的大力支持,农业生产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
但是,农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也不容忽视,特别是投入人力资本的不足和农民的技术素质欠佳问题。
对此,我们需要认真思考,以寻求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投入人力资本实现农民增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逐渐减少,导致农民就业困难,收入不够稳定。
因此,在发展农业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农民收入的增加。
为此,提高农民的人力资本已成为必然之路。
1. 增加农民培训项目在国家大力支持农业发展的背景下,各级政府建立了一系列的农民培训计划。
通过开展课程,传授知识技能,提升农民的技能水平,更好地胜任现代化农业生产环境。
这些计划包括了农业实践、科技培训、生产技术和市场营销等多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成为让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手段。
2. 推行农民职业教育除了培训计划,推行职业教育对于提高农民人力资本也有很大的帮助。
此时,毫无疑问需要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的投入。
政府可以将职业教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并支持农民在现有的基础教育之外,接受职业培训和实际操作,这将有助于农民提高技能水平,提高他们在工作中获得的机会。
3. 发展留守儿童教育近年来,自由流动劳动力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常态。
然而,这一现象也给农民家庭带来了诸多问题。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政府的大力支持,开展灵活、多样化的留守儿童培训,将对提高农村人力资本产生重要的意义,帮助解决其中的难题,进一步推动农村教育进步。
二、促进农业发展人力资本是让农业生产更现代化的关键,并且具有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因此,增加农民人力资本也是发展农业的关键。
而如何促进农业发展呢?1. 推广优质种子、育种技术优质种子是提高农业产量的重要条件,我国近年来积极推广和应用优质种子和传播育种技术,以此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推广好的种子是必要的步骤之一,同时,农民文化的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促进农民的产出表现并增加收入。
农村人力资本投入与农民收入的研究摘要:近几年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不断加大,解决“三农”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和根本。
文章以人力资本的观点研究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从中国农村人力资本的现状出发,用数学模型对人力资本和农民收入之间进行研究分析,分析了农民收入增长的制约因素,讨论了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增长的逻辑关系,通过利用1999~2010年全国范围的相关数据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Eviews模拟结果显示:农村人力资本(平均受教育年限)与农民收入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本收入教育年限一、文献综述:早在18世纪,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家就认识到开发人力资源,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与积累的重要性。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创立的人力资本理论,开辟了人类关于人的生产能力分析的新思路。
人力资本理论主要包括(1)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2)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
人力资本投资与国民收入成正比,比物质资源增长速度快。
(3)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
不应当把人力资本的再生产仅仅视为一种消费,而应视同为一种投资,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
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最基本的主要手段,所以也可以把人力投资视为教育投资问题。
生产力三要素之一的人力资源显然还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具有不同技术知识程度的人力资源。
高技术知识程度的人力带来的产出明显高于技术程度低的人力。
(4)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
继舒尔茨以后,更多经济学家对人力资本理论不断完善。
加里·S·贝克尔是人力资本理论基本架构的建造者,他为这项理论提供了坚实的微观经济分析基础,并使之数学化、精细化和一般化。
爱德华· 丹尼森首创了对人力资本要素作用进行计量分析的方法。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农业生产和人口组成的重要部分。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于农业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十个方面展开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
一、农村人力资本的概念与分类农村人力资本是指农村居民的知识、技能、健康状况以及相关的能力和素质。
它分为教育资本、健康资本和技能资本。
教育资本是指人们通过教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健康资本是指人们良好的身体和健康状况,技能资本是指人们通过实践获得的具体技能。
二、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与途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主要通过教育、培训和健康保障等方式进行。
教育是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主要途径,包括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等。
培训是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有效手段,通过技能培训和职业培训提升农村居民的工作能力。
健康保障是保障农村人力资本的重要保障,包括医疗卫生保障和健康教育等。
三、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业生产效率的关系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农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教育资本提升了农业从业者的技能水平和知识结构,使其更加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健康资本保障了农民身体健康,降低因疾病导致的农业生产损失,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技能资本提升了农民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生产技能,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四、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产品质量的关系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农产品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教育资本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种植、养殖和管理知识,使农产品的质量得到保障。
健康资本保障了农民身体健康,减少了使用农药和化肥等对农产品质量的不良影响。
技能资本提高了农民的产出技能,使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水平得到提升。
五、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关系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教育资本提升了农民的技术水平和职业技能,使农村经济结构更加多元化和高效化。
健康资本保障了农民身体健康,提高了农民从事非农产业的意愿和能力。
技能资本提高了农民从事农副产品加工和服务行业的能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人力资本投资、就业能力与农民收入增长吴振华【摘要】当前我国农民自身增收能力较弱,收入增长缺乏稳定性,根本原因在于低水平人力资本投资约束下的低水平就业能力限制了其收入增长的空间。
根据在重庆市的调研资料分析表明:农民收入的增长来源于农民就业能力的增强,尤其是就业岗位胜任能力的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受制于其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特别是教育投资水平;农民收入水平的高低又影响到其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就业能力对人力资本投资影响农民非农收入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对人力资本投资影响农民农业收入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教育—就业岗位胜任能力—收入”是人力资本投资影响农民收入路径中的核心传导机制。
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水平提升农民就业能力,是农民稳定增收的根本途径。
%At present,the capability to increase income by farmers themselves in China is weak and the income increase is unstable.The root reason for it is that low level of employability restricted by low level of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limits income increase.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data,the analysis shows that farmers’income increase comes from the enhancement of employability,especially the promotion of position competence which is restricted by human capitalinvestme nt,especially education level.Farmers’income level influences the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level.Employability has fully mediating effect on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influencing non-farming income for farmers,and has partly mediating effect on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influencing farming income.“Education-position competence-income”is the cor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in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influencingfarmers’income.Therefore,the essential way to stabilize farmers’incomeis to enhance farmers’ employabi lity by promoting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level.【期刊名称】《西部论坛》【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8页(P20-27)【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就业能力;农民收入增长;农业收入;非农收入;教育投资;健康投资;迁移投资;就业机会获取能力;就业决策能力;岗位胜任能力【作者】吴振华【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重庆 401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3.6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农业发展的关键。
人力资本投资: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摘要】人力资本投资是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
本文首先介绍了人力资本投资的概念,指出其在提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接着阐述了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性,强调了农民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其收入增长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后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指出通过提升农民的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可以有效提高其收入水平。
还探讨了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措施和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
最后总结了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呼吁政府和社会关注和加强对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农民收入增长、关键因素、政策措施、发展展望、重要性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人力资本投资是指通过培训、教育和技能提升等方式,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在农村地区,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收入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民的收入增长不仅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还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加财富,提高消费水平,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技水平、培训农民技能等方面。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的收入。
还需要关注农民的需求,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收入增长将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支持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生活素质,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民持续快速增长的目标。
2. 正文2.1 人力资本投资的概念人力资本投资指的是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从而提高其生产力和价值创造能力的过程。
人力资本投资: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摘要】人力资本投资是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
本文首先探讨了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指出农民通过学习技能和知识提升自身素质。
介绍了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包括教育培训和技能提升等途径。
然后分析了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指出增强了农民的竞争力和生产能力。
同时还探讨了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因素,政府与社会对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视起到了关键作用。
最后总结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收入的重要性,展望未来人力资本投资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建议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以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通过不断提升农民的人力资本水平,可以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农民、收入增长、影响、因素、政府、社会、重视、发展趋势、建议、力度。
1. 引言1.1 人力资本投资: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农民是我国农村经济的中流砥柱,其收入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而人力资本投资作为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人力资本投资逐渐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通过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技能培训和职业培训,可以有效提升农民的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进而实现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人力资本投资不仅仅是农民个人的行为,也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重视。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加大投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教育和培训机会;社会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和技能培训项目,帮助农民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水平。
只有在人力资本投资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全面支持和重视下,农民收入才能持续快速增长,实现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繁荣。
2. 正文2.1 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人力资本是指个体通过教育、培训和健康等方式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和健康水平的总和,是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力资本是农民自身的竞争力。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民需要具备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新的生产模式和市场需求。
一、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现状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源可以从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进行考察。
人力资源的量是指从事生产的劳动力数量和规模,人力资源的质是指劳动者的知识、劳动技能等。
可以说,人力资本是投入到劳动者自身的,凝结为劳动者一定知识、技能和体能的总和,具体包括智力和体力两个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人力资本不等于人力资源,真正的人力资本是对人力资源进行有目的的教育培训得到的。
(一)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现状农村人力资源的质量决定了农村生产力的高低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从数量上来看,我国农村人口众多,人力资源规模庞大。
但从质量上看,我国农民受教育水平低,劳动技能缺乏,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
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很低,小学和初中文化的劳动力比重为75%左右,其中文盲和半文盲占到了近2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比重仅15%左右。
尽管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实施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我国仍有相当部分地区还未普及义务教育。
另外,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在职教育环节缺失,根据有关资料,我国农村劳动力接受过初级以上职业技能培训的仅占3.5%,绝大部分劳动力尚未接受过任何职业技能培训。
由以上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匮乏,尤其是人力资源的质量在逐步恶化,突出表现在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偏低,劳动技能缺乏,人员素质不高。
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民的就业和收入的持续增长。
我们知道,仅仅有数量规模优势不等于人力资本,只有对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和投资,提升人力资源的质量和素质,人力资源才能转化为人力资本,才能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我国丰富的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可以近乎无限供给,但是人力资源质量的瓶颈制约了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高水平的人力资本,从而导致我国农村人力资本严重匮乏。
(二)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匮乏的成因1.农民对职业技能培训的缺乏足够的兴趣。
目前我国农村农民参加各种职业技能无论是规模还是培训时间都非常有限。
由于认知能力有限,农民更多关注的是眼前利益,如果能赚到钱,他们是不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接受培训的。
因为接受技能培训是长线投资,他们宁可接受低薪或找不到工作的可能,也不愿意去花费时间和金钱去接受培训,毕竟培训的成本是高昂的。
2.农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渠道狭窄。
目前的技能培训方式是利用农民工返乡的短暂时期政府组织的技能培训班,由于受到狭隘的视野,农民工相互学习和传授技能存在诸多障碍,因为如果没有血缘关系,出于“留一手”的心态,他们是不会轻易传授自己的技术的。
另外,即使在城市中,针对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机构和组织也很少,即使对农民工开放,高昂的学费也让农民工望而却步。
所以,职业技能培训渠道的狭窄也影响了农民工培训的热情。
3.农民工缺乏职业技能培训的能力。
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主体是农民工个人或家庭,他们是否需要投资或投资多少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们的收入高低。
由于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同时培训费用进一步提高,导致大部分农民工或家庭缺乏足够的能力去接受培训和学习。
二、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一)农村教育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农村教育一般包括学历基础教育和在岗职业技能培训两部分。
农村教育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作用。
首先,通过教育学习能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技能和生产愿望,帮助劳动者采用先机的农业生产技术,合理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业生产力,进而提高农民收入;其次,除了能提高农业生产力外,农村教育也能显著提升农村非农业生产产出。
教育可以改变农民的观念和拓展视野,提高农民工的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农民从事非农活动的能力和技能。
众多文献实证研究显示,农民收入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高度正相关。
随着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提高,农民收入随试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收入增长◎张烨摘要:以往人力资本投资方面更多关注的是城市人力资本投入,长期忽视了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导致我国农村人力资源严重匮乏,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不足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生产力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现状及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有效引导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本农民收入技能培训--83之提升。
接受高中以上教育程度的农民收入总体上高于平均水平,而文盲或半文盲农民收入要远远低于平均水平。
而且,农民收入的抗波动性随着受教育程度提高而提高。
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比未接受过培训的农民收入要高出许多。
家庭中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劳动力数量与家庭劳动收入呈正向关系。
同时,一些学者也对农民收入的教育弹性进行了研究(白菊红,2003[1];张改清,2006[2])。
他们发现随着农民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均收入弹性逐渐增大。
(二)健康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劳动者的健康程度会影响农民的收入应该是非常直接的,但是由于健康因素难以测量而且健康具有不确定性,导致现有对健康与农民收入关系的文献不多。
张车伟(2003)[3]研究发现,农村劳动生产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来自于农民营养和健康方面的影响,其中,疾病和营养摄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较为明显。
劳动力因疾病而无法工作的期间每增加一个月,农民收入会减少2300元;农民摄入的卡路里量每增加1%,农民收入会增加约0.157%。
有部分学者研究发现,农民健康状况同样也影响到了农民非农就业和工资收入(魏众,2004)[4]。
李谷成等(2006)[5]研究发现农民健康与农民收入不仅存在相关性,而且还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我国农村家庭对于劳动力大病冲击的抵抗力较弱,疾病不但直接影响到农户收入,而且挤占其他子女教育和生产性投资。
高梦滔( 2005)[6]发现大病冲击对农民长期收入的影响是长期,总体上持续的时间为15年左右。
从以上可以看出,健康和教育对于农民收入的增长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人口的自由流动从宏观上可以优化区域人力资源配置,从微观上讲能促使劳动者进入更好的就业区以获得更好的收入。
一方面,农村劳动的流动包括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虽然农业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体,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业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在逐步降低,非农就业收入所占比重逐步提高。
尤其是外出打工的工资收入是非农收入的主要来源。
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迁移还包括农民家庭的举家迁移。
一些边远山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闭塞,迁徙能帮助他们摆脱贫困落后封闭的状态,对于提高他们的收入,改善生存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提高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对策建议(一)加强政府宏观管理职能,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投入1.继续实施城乡一体化政策,逐步放开农民进入城镇的各项限制,消除城乡迁移障碍。
完善现有的户籍管理制度,可以考虑建立以职业划分和居住地划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户籍管理制度。
进一步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消除城乡歧视,在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过程的土地流转方式的同时尽可能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2.建立和完善农民工技能培训体系,在整顿现行农民培训市场的基础上,加大对农民工,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缺乏劳动技能的农民工的培训力度。
其中,积极落实国家出台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将农民工培训纳入到国家继续教育体系之中,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培训支持,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民工培训的投入,另一方面要探索出一条由政府、企业、培训机构、农民四方的合作机制。
3.积极落实国家最低工资政策,提高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能力。
收入低下导致农民工不愿意对人力资本投资。
为此,必须努力改善农民工收入,提高长期收入预期,只有富足的生活才能增强农民工的体质,同时较高的工资收入也激发了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
通过技能培训和再教育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
(二)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提高人力资本质量1.受到小农思想的桎梏,我国农民“小富即安”的思想根深蒂固,在这样一种思想指导下,农民是不可能主动接受培训学习的。
为此,要转变农民的传统观念,明确自身的差距和弱点,让他们意识到危机感,提高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这其中,需要加大对农民工的宣传教育,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以积极的心态进行人力资源开发。
2.提高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一种重要手段和工具,只有经过系统正规的培训,一般意义上的人力资源才能转变为有技能有知识的人力资本。
其中,主动参加培训的态度和努力程度决定了培训效果的关键因素,被动的培训学习是不可产生良好的培训效果的。
只有主动积极地参加各种技能培训,才能自我发展和自我开发。
3.转变传统人力资源投资结构,加大对职业技能的培训力度。
现在我国农村家长看重的是子女的基础学历教育,将接受教育作为跳出农门的工具,过于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不关注他们的实际就业情况,忽视了职业技能的培养。
我们知道,对于农村劳动力来说,培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开发渠道。
因此,农村家庭或农村农民个人应转变传统教育观念,适当调整人力资源投资结构,加大对职业技能培训的力度。
4.完善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鼓励农民参加各种社会保障。
目前,我国政府已经开始意识到社会保障对于三农的意义,各地已经开始出台并实施了各项有利于农民工的医疗、就业、养老等保险计划。
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能够进一步提高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人力资本水平。
参考文献:[1]白菊红,袁飞.农民收入水平与农村人力资本关系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3(1).[2]张改清.农户家庭人力资本存量与家庭收入关系实证分析:以山西农户为例[J].生产力研究,2006(9).[3]张车伟.营养、健康与效率:来自中国贫困农村的证据[J].经济研究,2003(1).[4]李谷成、马中朝、范丽霞:教育、健康于农民收入增长——来自转型期湖北省农村的证据[J].中国农村经济,2006(1)●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