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第二学期联考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128.50 KB
- 文档页数:12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剥削(bō xiāo)混淆(hùn xiáo)纷至沓来(fēn zhì tà lái)B. 沉默(chén mò)潜伏(qián fú)青出于蓝(qīng chū yú lán)C. 悲愤填膺(bēi fèn tián yīng)纵横捭阖(zòng héng bǎi hé)纵横天下(zòng héng tiān xià)D. 跃然纸上(yuè rán zhǐ shàng)翻箱倒柜(fān xiāng dǎo guì)饱经风霜(bǎo jīng fēng shuā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虽然学习努力,但是成绩还是不理想。
B.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增进了友谊,还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C. 我对你的要求很高,希望你能达到我的期望。
D. 这个问题很复杂,需要我们共同商量才能解决。
3.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举世闻名B. 持之以恒C. 美中不足D. 青出于蓝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那条小溪宛如一条银色的丝带,蜿蜒在山间。
B. 他的成绩像火箭一样飞快地上升。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犹如一座宝库。
D. 他的脸红得像猴子屁股。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去公园玩吧!”他高兴地说。
B. “你为什么不来?”他疑惑地问。
C. “这个苹果真甜!”他笑着说。
D. “你看过这本书吗?”他问道。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下列句子中,括号内的词语应填入()处。
(1)这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的生活场景。
(2)他用心良苦,终于()了难题。
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左传·宣公十一年》节选宣公十一年春,楚子使申舟如齐,过宋。
宋人杀之。
楚子闻之,投袂而起,屦及于窒皇,剑及于寝门之外,车及于蒲胥之市。
秋九月,楚子围宋。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投袂:挥袖B. 屦:鞋子C. 窒皇:门内D. 蒲胥:地名2.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楚子闻之,投袂而起,屦及于窒皇,剑及于寝门之外,车及于蒲胥之市。
3. 根据选文内容,分析楚子对宋人杀害申舟的反应。
二、现代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4-6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4. 作者在文中是如何描绘月光的?(5分)5. 请分析文中“青雾”和“轻纱”的比喻作用。
(5分)6. 作者对月光的态度是怎样的?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10分)三、作文(共50分)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隐私的保护。
请以“隐私保护”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语言流畅。
答案:一、文言文阅读1. D2. 楚王听到这个消息,立刻挥袖起身,鞋子都没来得及穿好就跑出门去,剑也来不及拔出鞘,就直奔车马,赶到了蒲胥的市场上。
3. 楚王对宋人杀害申舟的反应是愤怒和急迫的,他立刻采取行动,表现出对宋国的强烈不满和报复的决心。
二、现代文阅读4. 作者通过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描绘月光,将月光比作“流水”,“静静地泻”在叶子和花上,形象地表现了月光的柔和与宁静。
同时,将叶子和花比作“在牛乳中洗过一样”,“笼着轻纱的梦”,增强了月光的朦胧美和梦幻感。
福州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弥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宇宙大爆炸的火球有些像核爆炸的火球,但核爆炸的火球热量在一小时、一天或一周内就会消散开来。
相比之下,大爆炸的热量就无处消散了,只能在宇宙中徘徊。
事实上,宇宙里也只有大爆炸的产物。
时至今日,大爆炸遗留的热量仍充满宇宙,围绕着我们。
在过去约140亿年的膨胀中,温度已然冷却下来,大爆炸再也无法发出可见光,只能释放出一种不可见的光,即微波辐射。
微波对你而言一定不陌生,它被应用于加热食品、手机通信、传播电视节目等领域。
如果你用过老式电视,当你切换频道时,中间会有画面停顿现象或者雪花出现在屏幕上,约1%的画面停顿和雪花可能来自大爆炸产生的微波辐射。
这些微波在被你家电视天线捕获之前,已经在宇宙中飘荡了约140亿年,上次它们接触到的其他事物是宇宙开端的那个火球。
事实让人震惊,宇宙中99.9%的“光”,也就是光子都来源于大爆炸,仅0.1%的光子源于恒星以及星系。
这就是宇宙最为惊人的特征: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如果你有双能看见微波的眼睛,那么你眼前的世界,包括空空如也的空间都会发出白亮的光。
你就像住在一个大灯泡里。
科学家直到1965年才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而且完全出于意外。
但是,我们周围的所有事物都会发出微波,我们难以分辨哪些是大爆炸发出的。
这正是1964年新泽西州霍姆德尔的两位科学家阿尔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碰上的难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翻箱倒柜恣意妄为鸿毛之嫌B. 雅俗共赏起死回生融会贯通C. 轰轰烈烈草菅人命画龙点睛D. 耳濡目染窃窃私语风和日丽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增设一些选修课程。
B. 他不仅写得一手好字,而且唱得一口好歌,是班上的多面手。
C.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许多新产品层出不穷,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D. 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克服困难,实现我们的目标。
3.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星星离我们如此之远,却又如此之近。
B. 那是一幅美丽的画卷,犹如仙境一般。
C. 他对知识的渴求犹如饥渴的旅人对水的渴望。
D. 那是一个英勇的战士,他的事迹感动了整个国家。
4.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字形、词义都正确的一项是()A. 悬崖勒马(lè)落落大方(fāng)遥相呼应(yōu)B. 翻箱倒柜(dǎo)融会贯通(gōng)窃窃私语(qiè)C. 草菅人命(jiān)雅俗共赏(yǎ)起死回生(huí)D. 风和日丽(rì)雅俗共赏(yǎ)融会贯通(gōng)5. 下列句子中,句式变换错误的一项是()A. 原句:他是我们班的优秀学生。
变换后:我们班的优秀学生是他。
B. 原句:这个城市的环境非常优美。
变换后:非常优美的环境是这个城市。
C. 原句:他努力学习,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变换后:他努力学习,成绩终于优异。
D. 原句:这部电影让我深受感动。
变换后:这部电影让我感动至深。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翻箱倒柜(翻动)B. 融会贯通(融合)C. 窃窃私语(窃窃)D. 起死回生(回生)7.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那是一幅美丽的画卷,犹如仙境一般。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一、选择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对一些突发性的灾害,我们的认识还非常有限,需要一个的过程。
但灾情的肆虐蔓延,会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带来重大威胁,需要我们快速反应,科学决策。
突发性灾害往往暴露出我国个别地区治理体系的问题,各地区在灾情防控工作中的表现,个别地方政府措施不当,导致局部区域灾情控制不力,事后当然会被上级部门追责。
国家治理体系的成熟完善是一个动态过程,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一个渐进提升的过程。
不可能,更不可能。
灾情当前,我们应抓紧就党中央明确的国家治理特别是抗击重大灾害、满足人民对关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部署和研究。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国家治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要求我们的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制度和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B . 要求我们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因为国家治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C . 国家治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要求我们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治理能力不断增强D . 要求我们的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制度和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因为国家治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按部就班良莠不齐一蹴而就一举千里B . 由浅入深良莠不齐一挥而就一劳永逸C . 由浅入深参差不齐一蹴而就一劳永逸D . 按部就班参差不齐一挥而就一举千里(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我们应抓紧就党中央明确的国家治理特别是抗击重大灾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进行部署和研究。
B . 我们应抓紧对党中央明确的国家治理特别是抗击重大灾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研究和部署。
C . 我们应抓紧就党中央明确的国家治理特别是抗击重大灾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研究和部署。
人教版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道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医学理论体系约形成于战国至秦汉时期。
在“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时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得到长足发展,中医学将当时盛行的阴阳、五行和精气学说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引入,与其自身有的理论和经验相融合,完成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基本理论构建,因而这些本为关于世界存在和变化的哲学观念与学说,亦是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阴阳学说,是建立在唯物论基石之上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古人认识宇宙本原和阐释宇宙变化的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
阴阳学说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说明事物存在着相互对立、制约、互用、交感、消长、转化、自和等运动规律和形式,宇宙万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世界本身就是阴阳对立统一的结果。
中医学将阴阳学说用于解释人体,认为人体是由各种既对立制约又协调统一的组织结构、生理机能所构成的有机整体,《素问》指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阳学说帮中医学构筑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并贯穿于其中的各个方面,指导着历代医家的理论思维和临床实践。
五行学说既是古代朴素的唯物辩证的宇宙观和方法论,又是一种原始而质朴的系统论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可在不同层次上分为木、火、土、金、水五类,整个宇宙是由此五类不同层次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生克制化运动所构成的整体。
中医学以五行学说解释人体将人体的五脏、六腑、五体、五官、五志等分归于五行之中,构筑以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并以五行的生克规律阐释这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的相互关系。
五行学说帮助中医学建立了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和人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的整体思想,构筑了人体脏腑经络的系统模型,并用于解释疾病的病理传变和指导对疾病的诊断和防治。
精气学说,是古代先哲们探求宇宙本原和阐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精气学说认为,精气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本原,精气自身的运动变化,推动和调控着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四校(华附、省实、广雅、深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近年来,人们把能满足情绪和情感需要的消费行为,通俗地称为“情绪消费”。
从盲盒的热卖到卡游的火爆,都表明年轻消费者热衷于为“情绪”买单。
这种购买热情释放出千亿赛道的市场潜力,由此也带动了“拒绝emo” “逢考必过”等虚拟产品的热销。
在古代社会,人们就已经开始通过购物来表达和满足自己的情绪和情感需要。
随着时代的变迁,商业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情绪消费的演变。
进入20世纪,商家开始利用心理学原理来设计产品和制定营销策略。
他们发现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会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于是开始利用情感化的语言和图像来吸引消费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心理也在不断变化,以“悦己”为目的满足情绪需求的消费越来越重要。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不仅关注商品的价格和功能,还会考虑商品能否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情绪商品能够引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让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的过程中产生愉悦、感动等积极的情感体验。
例如,去年夏天“多巴胺”穿搭以高饱和度色彩席卷了各个社交平台,几个月后,美拉德色系又大行其道。
为什么人们越来越喜爱彩色?高饱和的明媚色彩可以给人们带来活力与生机。
爱因斯坦不会想到,他的“大脑”会被标价五毛钱,月售2万个。
有消费者表示,光是看到商家给商品起的名字,或是在评论区看看评论,也能得到欢乐。
购买“好运喷雾”,好比收获一张幸运符,在参加考试等重要事情之前,给自己“喷”一下,就会觉得好运降临,信心和动力更足。
在消费者群体方面,年轻消费者是情绪消费的主力军,他们注重个性,关注情感满足,喜欢有趣的事物和有创意的内容,因此对小众新奇的情绪商品的兴趣自然高于一般人。
这些看似无厘头的消费,都有着不低的交易额。
在这些消费中,我们看见越来越多追求松弛,包容不完美,为情绪价值买单的人。
此外,年轻人热衷于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情绪消费体验和情感故事,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这种互动不仅增强了归属感和认同感,更让情绪消费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我国城市的起源距今有3000多年了。
我国很早就将水利工程的环境美学引入宫城建设。
一个环境优美、市政功能完备的城市,往往有规划合理、管理得当的城市水利工程体系。
例如,北京自金代至明代终于演化出流动的湖泊水体与规则宫域和市坊街道整合的城市格局,既体现了帝国都城的威严,又以湖光山色赋予城市以灵气和美感。
其实,水资源条件作为重要的自然因素在城市出现的初期已被重视,古代典籍中早已提出关于城镇规划的水利原则。
《管子》蕴涵着丰富的水利规划内容,既从纲领上明确了城池建设是国之要务,又从细节上强调城址高程选择须取水之利、避水之害,城址位置选择应水源丰沛,引蓄得宜,城市整体规划宜遵循供排水综合功能具备的制度等。
这些理论体现了因地制宜、顺势利导的主要原则,成为至今所知最早的自然城市理论。
水利工程的兴建给一些都城留下了宛若银链的城市水道和碧波盈盈的园林陂池。
这些水道和陂池互相贯通,可调节供排水量,也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效益。
如今,现代城市化的发展对传统城市水利问题提出新的要求,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之后,城市市民的愿望就是有整洁优美的市容、良好的秩序,能够享受蓝天、碧水、绿树、花丛,看到更多的能代表城市精神和文化品位的东西。
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对功能至上的城市规划观念进行了反思,重新研究旧城市,研究古代“自然城市”的风味,逐步建立和完善起以“创造优美城市环境”为宗旨的城市规划理论。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寡言(gū)指导方针(zhǐ)遥相呼应(yù)B. 恍若隔世(wǎng)独辟蹊径(xī)纵横捭阖(bǎi)C. 惊愕不已(è)雕梁画栋(diāo)炽热可掬(jū)D. 源远流长(yuán)轻歌曼舞(màn)震耳欲聋(yù)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在这次比赛中,他的表现不仅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而且也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B. 为了确保比赛顺利进行,工作人员提前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场地布置、设备调试等。
C. 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D.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1)他是个很有学问的人。
(2)这个展览很有教育意义。
B. (1)他刻苦学习,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C. (1)我们要关心国家大事。
(2)这次考试的内容比较难。
D. (1)他非常喜欢旅游。
(2)这部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
4. 下列各句中,表达效果最丰富的一项是:A. 那天,天空湛蓝,阳光明媚,我们心情愉悦地走在公园的小径上。
B. 春天的田野,一片绿意盎然,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
C. 那晚,明月高悬,清辉洒满大地,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D. 炎炎夏日,阳光炽热,人们纷纷躲进空调房,享受清凉。
5. 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A. 他不仅成绩优异,而且为人谦逊,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B.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要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用电。
C.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只有爱与希望才是永恒的。
D. 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5分,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秘密★启用前姓名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语文本试卷共8页,23个小题。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上“贴条形码区"。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试题卷自行保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现代文阅读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曹丕在其《典论·论文》中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文学创作概念,“气"在这里既指“人之气”又指“文之气"。
他评价孔融为“体气高妙”,而纵观孔融的品性、气质,则兼有忠正浩然和通脱任性,故在其“以气为文"的过程中也呈现出气盛意遒、逞气豪宕的风格。
可见一个人内在的“气”是其为文、为人的重要支撑。
这一理论同样可以运用到对魏晋风度的分析上。
笔者认为,魏晋名士之所以表现出精神自由,很大原因是其胸中自有天高地阔之气韵,能容纳自然万物,便能于万物中有所体悟,获得自由与解放。
《世说新语·言语》中记载顾长康去拜桓宣武墓,直叹曰:“山崩溟海竭,鱼鸟将何依!"别人令其形容哭桓温之状,顾恺之说:“鼻如广莫长风,眼如悬河决溜。
”“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
"用旷野、疾雷、大海等自然意象来形容,既可看出顾长康对桓温之情深,又可看出其胸中的山河湖海有自然壮大之气。
《世说新语·言语》篇记载,司马太傅于斋中夜坐,当时天月明净,太傅叹以为佳,而谢景重却说:“意谓乃不如微云点缀。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联考试题本试卷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知识(每小题3分,18分)1.下列词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拗(ǎo)开屡见不鲜(xiān) 笃(dǔ)信掎(jǐ)角之势B.旖旎(nǐ)曲(qǔ)意逢迎打烊(yàng) 主观臆(yì)断C.屹(yì)立排忧解难(nán) 肩胛(jiǎ)恃(shì)才傲物D.癖(pǐ)好心广体胖(pán) 攫(jué)取斐(fēi)然成章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组是A.硕果仅存饮鸠止渴自惭形秽不翼而飞B.毕恭毕敬一厢情愿敛声屏气无精打采C.一视同仁老态龙钟举案齐眉融汇贯通D.弱不禁风鸡犬升天乔装打扮倍受欢迎3.下列句中,加线熟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孙富已视十娘为瓮中之鳖,即命家童送那描金文具,安放船头之上。
B.在要求统一的呼声日益高涨之际,对台湾一小撮热衷“台独”的政客,我们只能奉送一句:玩火者自焚。
C.此人最爱听评书,常听得出神入化,有时竟忘了吃饭与睡觉。
D.自由市场开放了,他又不投机倒把,卖一点农副产品,冠冕堂皇。
4.下面语句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黑格尔以哥特式艺术(12到16世纪初欧洲出现的一种建筑艺术)为例,具体说明了美是一种精神的外化。
B.“应该给你的朋友写信,”他说,“说你把项链的搭钩弄坏了,正在修理。
这样,我们才有周转的时间。
”C.(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D.请以《小说改编的得与失》为话题,各抒己见,讨论争鸣;并将讨论情况记录下来,向有关报刊投稿。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让我们走进小说世界,步入人类的心灵,体会生命的内涵,获得美的艺术享受,领悟生活的真谛,感受丰富的情感。
B.国家有关部委近期确定十种涉农收费行为属违法行为,并把它们列为下半年整顿的重点对象。
C.这种将企业的权利、义务用合同、章程等方式加以明确,对于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无疑是一种基本保障。
D.2004国防白皮书第一次提出对我国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几个因素:“台独”,新军事变革,经济全球化的威胁和挑战以及单极和多极的矛盾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影响巨大。
6.下面古今异义词解释不当的是A.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很饱的样子)B.千里逢迎(欢迎,迎接),高朋满座C.是鸟也,海运(海水运动)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D.可怜(令人同情,怜悯)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7—9题(每题2分,共6分)桥的运动桥是一种固定建筑物,一经造成,便屹立大地,可以千载不移,把它当作在面标志,应当是不再准确不过的。
《史记·苏秦列传》里有段故事:“尾生(人名)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
”他们所以约定在桥下相会,就因为桥是不会动的,但是,这里所谓不动,是指大动而言,至于小动、微动,它却和万物一样,是持续不断、分秒不停的。
车在桥上过,它的重量就使桥身变形,从平直的桥身变为弯曲的桥身,就同人坐在板凳上,把板凳坐弯一样。
板凳的腿,因为板的压迫,也要变形,如果这腿是有弹簧的,就可看出,这腿是被压短了。
桥身的两头是桥墩,桥上不断行车,桥墩就像板凳腿一样,也要被压短而变形。
把板凳放在泥土上,坐上人,板凳腿就把人的重量传到泥土中,使泥土发生变形。
桥墩也同样使下面的基础变形。
桥身的变形表示桥上的重量传递给桥墩了,桥墩的变形表示桥身上的重量传递给基础上,基础的变形表示桥墩上的重量传递给桥下的土地了。
通过桥身、桥墩和基础的变形,桥上的一切重量就都逐层传递,最后到达桥下的土地中,桥上的重量终为地下的抵抗所平衡。
物体所以能变形,是由于内部分子的位置有变动,也就是由于分子的运动。
车在桥上高速行驶时,使桥梁整体发生震动。
此外,桥还受气候变化的侵袭。
在狂风暴雨中,桥是要摆动或扭动的;就是在冷暖不均、温度有升降时,桥也要伸缩,形成蠕动。
桥墩在水中,经常受水流的压迫和风浪的打击,就有摇动、转动和滑动的倾向而在地基中发生移动。
此外,遇到地震,全桥还会受到水平方向和由下而上的推动。
所有以上种种的动而引起的桥的变形,加上桥上重量和桥本身重量所引起的变形,构成全桥各部的总变形。
任何一点的变形,就是那里的分子运动的综合表现。
桥是固定建筑物,所谓固定就是不在空间有走动,不像车船行走。
但是,天地间没有完全固定的东西,桥的平衡只能是瞬间现象,它仍是桥的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桥的运动是桥的存在形式。
7.根据文意,对“桥是不会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桥不会移动,处于完全静止的状态B.桥在有重车疾驰、巨浪冲击时是岿然不动的C.桥上无车无人,只有本身重量时,它不发生变形D.桥小动、微动不止,但人们察觉不出桥在空间的变化8.文中用“人坐板凳”的比喻,要说明的一项是A.桥是有一定承载量的,超过承载量就要引起变形B.建筑桥梁要保证质量,所用材料要符合科学的弹性系数C.车在桥上驶过时,桥上的一切重量逐层传递到桥下土地中D.桥像板凳,桥墩像板凳腿,所以桥能承重9.下列对本文中心的归纳,正确的一项是A.桥在重力作用和各种外力的影响下会发生变形B.桥无时无刻不在运动,桥的运动就是桥的存在形式C.桥的平衡是桥的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瞬间现象D.桥任何一点的变形,就是那里的分子运动的综合表现三、阅读下面古代散文,作答(18分).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前赤壁赋》)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儳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后赤壁赋》)10.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3分)A.攀栖鹘之危巢正襟危坐 B.划然长啸何为其然也C.披荆斩棘披蒙茸,踞虎豹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反而登舟,放乎中流11.释义有误的一项是(3分)A.山川相缪(缭,盘绕),郁乎苍苍 B.而今安(哪里)在哉C.渔樵(打鱼砍柴)于江渚之上 D.适(从远方)有孤鹤,横江东来12.①“道士化鹤”印证了《前赤壁赋》中的“”语句。
(2分)②对《后赤壁赋》的意境,有人认为作者已与自然融为一体,表达了精神升华入大自然的旷达之思;有人认为透露了作者幻想逃避现实而又不能逃避的矛盾心理。
你觉得那种说法更有道理,试作简析。
答:②(4分)13.将下列文言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②江流有声,断岸千尺③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四.名句与表达(13分)14.补写下面名句(任选一题,6分)①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老当益壮,?,不坠青云之志。
鹏之徙于南冥也,,,去以六月息者也。
②云销雨霁,。
,。
渔舟唱晚,;,。
15.下面是为宣传“数字电视”设计的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3分)上联:数字电视打造精彩世界,下联: 。
16.阅读下面的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使全句协调连贯。
(可适当删减文字,不得改变语意)(4分)为加快传播速度、增强时效性,承载容量得以加大、前沿性得以提升,①发行量得以逐步扩大、规模效益得以提高,本刊决定从2004年起改为半月刊。
②①改为:②改为:五、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7—19题。
(15分)痛哭和珍石评梅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来到这里吊你,哭你!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
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看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
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导领?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等你培植,待你孝养。
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
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
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扎挣,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屠杀!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与我的热力和温情。
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的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的睡吧!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
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
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他们说:“本来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齿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
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究竟去了哪里。
和珍!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马大街时,你记得不要回头。
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
和珍,梦!噩梦!想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虫豸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来痛哭凭吊残齿下的我们?三月廿五赴和珍追悼会归来之夜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