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最新初三物理教学案(86)总复习多项选择三word版word版
- 格式:doc
- 大小:10.87 KB
- 文档页数:5
初三物理教案(优秀17篇)初中物理教案1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知道功率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形成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2、学习者的分析学生来自小城镇和农村(大部分),有丰富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接触许多与功和功率有关的事物和现象,为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奠定基础,同时学习过速度和电功率的概念,对于理解功率有很大帮助。
3、教具与学具电化教具:多媒体课件4、教学过程分析和设计教学流程图设计内容设计意图活动层面教材处理师生活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播放多媒体素材(视频)或画面)如用挖掘机挖土和一个工人单独挖土比较哪一种方法更快?图中的情景说明了什么问题?类似的事例还有吗?(启发思考)教师通过所设计的情景,将学生引入学习怎样比较做功快慢的学习主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步知道物体做功是有快慢之分的。
由情景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并直接切入学习主题。
认知层面想想议议学物理二、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1、引导回顾速度的知识。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向学生提供一组数据,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谁做功最快?说出比较的依据。
物体所做的功所用时间A 1000J 5SB 1000J 10SC 4000J 1minD 6000J 1min3、联系教材,利用工地上的搬运问题加深对功率知识的认识。
4、想想议议:投影演示插图孙女与爷爷上楼,让学生分析比较谁的功率大。
5、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方便准确的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呢?6、介绍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并以适当的事例加以巩固。
例:过去我们学习电功率,说说某电风扇的功率为60W,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参看课本小数据图表中的资料,说出各物体功率所表示的意义。
7、巩固提高:提问:用1牛的力在2秒内将物理课本从地上提高1米,你能算出这个力做功的功率吗?教师启发:以前学习过要比较两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先确定路程再比较时间,也可以先确定时间再比较路程。
2024年初三物理全套总复习教案精华一、教学内容1. 力学部分: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二章《力的作用》、第三章《压强与浮力》、第四章《简单机械》。
2. 热学部分:第五章《热现象》、第六章《物态变化》。
3. 电学部分:第七章《电路》、第八章《电流与电压》、第九章《电阻与电功率》、第十章《磁现象》。
二、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力学、热学、电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学部分的重点难点在于力的合成与分解、压强与浮力的计算、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热学部分难点在于物态变化的判断及热力学定律的应用;电学部分难点在于电路图的识别、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的计算。
2. 教学重点:力学部分的力的合成与分解、压强与浮力的计算、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热学部分的物态变化、热力学定律;电学部分的电路图识别、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天平、电压表、电流表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知识点,激发学习兴趣。
2. 复习内容:(1)力学部分: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压强与浮力的计算、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2)热学部分:讲解物态变化、热力学定律,通过实验现象进行阐述。
(3)电学部分:讲解电路图的识别、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的计算,结合实验进行演示。
3. 随堂练习:针对复习内容,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上讲台解答问题,或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板书设计1. 力学部分:力的合成与分解、压强与浮力的计算、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
2. 热学部分:物态变化、热力学定律。
3. 电学部分:电路图识别、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的计算。
2019-2020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选择题复习》教学设计3 物理中考选择题所考察的知识覆盖范围广,考察方式灵活,所占的分值比重也大。
如果按照知识点去复习本专题,那么它所包含的知识点,可以说涵盖了绝大部分的物理知识,所以从学生允许安排的时间和学习效率来看,本专题不能以知识点为核心专门进行复习。
所以我计划依据我市近三年物理中考真题,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本专题的复习设计①考察的知识点分布、统计分析数据、归纳复习方向;②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步骤、解题技巧;③难点复习、典例分析。
一、总体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市物理中考选择题一共7题,都是单选,每题三分;2、知道我市物理选择题考察哪些内容、怎么考察;3、会物理试题的一般解题步骤;掌握选择题的一般解题技巧;(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中考真题的统计、分析与讲解,掌握选择题的一般解题思路、步骤与技巧;2、通过对部分典型题目的详细分析,让学生学会找准新颖题型问题的切入点,并最终能掌握处理一般新颖问题的方式;3、通过对我市近三年物理中考题的分析对比,指导学生今后物理选择题复习的关注点;(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文字讲解过程中多结合生活中的图片,提升物理运用于生活的意识。
二、重难点:(一)重点:明确选择题的考察功能、考察热点;指导学生复习时的关注点;形成良好的解题、学习习惯;突破对难点问题的理解。
(二)难点:会使用记号,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解题步骤习惯;通过对难点问题的分析与理解,进而形成将物理知识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意识。
三、过程:第一课时本课目标:通过数据分析,知道我市物理选择题的分值、题量等基本信息,知道考察的热点;通过近三年的知识分布、对比,知道从哪些方向进行物理选择题复习,并知道复习的要点是什么。
(一)复习资源:黄冈市近三年中考真题(题目序号已做修改)湖北省黄冈市xx年中考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9题每题3分,共27分)1.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水中倒影﹣﹣光的折射B.雨后彩虹﹣﹣光的反射C.形影不离﹣﹣光的直线传播D.海市蜃楼﹣﹣光的色散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声和电磁波都能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B.化石能源和太阳能都是可再生能源C.油罐车的下面拖着一条铁链是为了防止静电带来的危害D.小轿车的安全带做得较宽是为了增大压强和保证安全3.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通过外界对物体做功C.正在沸腾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增加,内能不变D.在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会减少4.下列关于生活用电常识的认识中,符合要求的是()A.使用试电笔时,手指不能碰到笔尾的金属帽,以免触电B.三脚插头的用电器也可插入两孔插座C.家庭电路中开关接在火线或零线上都可以D.输电线进户后应先接电能表5.小宇在家观看汽车拉力赛的电视节目,发现汽车行驶速度很快.其中途经一段“S”形弯道时,如图.他想:现场观看的观众为了更安全,应站的位置是图中()A 甲、丙B 甲、丁C 乙、丙D 乙、丁6.不漏气的橡皮氢气球由地面上升过程中,球内气体的质量与密度的变化情况是()A.质量增加,密度增加B.质量不变,密度减小C.质量减小,密度减小D.质量不变,密度不变7.以下选项中,不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解释的是()A.乒乓球运动员拉出的“弧圈球”B.正在漂流的一只“橡皮船”C.正在空中滑翔的“雄鹰”D.地面上刮起的“龙卷风”8.在一次实验中,小宇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电磁铁的B端有一个小磁针,闭合开关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磁铁的A端为N极B 小磁针静止时,S极水平指向左C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P向左端移动,电磁铁磁性增强D 利用这一现象所揭示的原理可制成的设备是发电机9.小宇学习了电路知识后,想利用发光二极管设计一个带有指示灯开关的照明电路,晚间关闭照明灯后,利用二极管发出的光指示开关所在的位置.他共设计了四个电路,如图所示,其中L为节能灯,规格为“220V 15W”、D为发光二极管,规格为“1.2V 0.002A”、S为单刀双掷开关、R 为限流电阻.图中能够满足要求的电路()A.B.C.D.黄冈市xx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 分,共27 分)1.下列做法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A.发生人畜触电时,用手将其拉离电线 B.电冰箱的三脚插头改成两脚插头使用C.控制电灯的开关接在零线上D.更换电灯泡时先切断电路2.使用下列简单机械,为了省力的是()A.龙舟比赛用的船桨B.拔钉子的羊角锤C.理发用的剪刀D.旗杆顶的定滑轮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传递能量B.电视遥控器是利用超声波来控制电视机的C.医生常用小镜子检查牙齿是利用平面镜成像D.手机拍照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的实像4.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放热的是()A.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B.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C.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D.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油罐车底拖一条铁链是为了防止摩擦起电造成危害B.与头发摩擦过的气球能吸引细小水流,是因为气球和水流带上了异种电荷C.磁浮列车是利用磁极间相互作用增大机车牵引力D.电脑中安装的微型风扇是为了除尘6.水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能源。
初三物理总复习教案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初三物理总复习,主要涉及教材第九章《电学》和第十章《磁学》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欧姆定律的应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功率的计算,磁场、磁感线、磁极的概念,电磁感应现象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学、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串并联电路的计算,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
重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磁场、磁感线、磁极的概念,电磁感应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电源、导线、磁场演示器、磁铁、铁钉等。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引导学生回顾电流、电压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欧姆定律的应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功率的计算等,结合实际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磁学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磁场、磁感线、磁极的概念,通过演示器展示磁场的分布,让学生理解磁学知识。
5. 电磁感应现象讲解(15分钟)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结合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磁感应过程。
6. 课堂小结(5分钟)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明确作业要求和完成时间。
六、板书设计1. 电学知识框架2. 磁学知识框架3. 重点、难点提示4. 例题及解答5. 作业布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给定电压、电流、电阻的值。
(2)分析题:分析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说明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3)实验题:设计一个简单的电磁感应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根据题目给定数据,运用欧姆定律公式计算得出。
初三物理总复习教案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人教版初三物理教材中的第十章《电和磁》及第十一章《简单电路》。
详细内容包括:电流的形成与作用,磁场与电磁感应,电路的种类及特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率的计算,电路图的识别与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流、磁场、电路等基本概念,能够熟练运用欧姆定律及电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分析电路图,设计简单电路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磁场、电路等基本概念,欧姆定律及电功率公式的应用。
难点:电路图的识别与分析,实验操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电源、导线、磁铁、小灯泡等。
2. 学具:电路图分析卡片,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引导学生回顾电流、磁场、电路等基本概念。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欧姆定律及电功率公式的应用,通过例题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电路图分析卡片,让学生独立分析并计算电流、电压、电功率等参数。
4. 实验操作(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欧姆定律及电功率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6. 课堂小结(5分钟)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电流、磁场、电路等基本概念2. 欧姆定律及电功率公式3. 电路图分析与实验操作技巧七、作业设计答案:根据电路图和给定参数,运用欧姆定律及电功率公式计算得出。
2.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简单电路,使两个小灯泡并联,且亮度相同。
答案: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电阻,使两个灯泡的电流相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较好,但仍有个别学生实验操作不熟练,需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电路图的识别与分析2. 欧姆定律及电功率公式的应用3. 实验操作技巧一、电路图的识别与分析电路图的识别与分析是学习物理电学部分的基础,对学生理解电路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大全15篇教案中的教学活动和方法都经过了反复实践和优化,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二)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而变化的物理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难点:理解质量的含义,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课前复习1、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各有什么特征?其微观结构是怎样的?二、引入新课我们去商店购买粮食、蔬菜、水果时,我们关注的是物质的量的多少?售货员要用秤称量货物的质量的'大小。
在物理学里,质量的含义是什么?质量有什么特性?如何利用测量工具去测量物体的质量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三、新课教学1、质量①定义:在物理学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用字母m表示。
注意区分“物体”和“物质”的概念。
②质量的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吨(t)1kg=103g,1g=103mg,1t=103kg③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学生阅读P12“科学世界”。
规定4℃时1dm3的纯水的质量为1kg。
并且用铂制作了标准千克原器,这个标准千克原器也叫“档案千克”。
④认识一些物体的质量(P9)2、质量的测量①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实验室用)磅(秤)、杆秤(生活中用)②认识天平:底座、支架、横梁、平衡螺母、托盘、指针、分度盘、标尺、游码,称量,感量。
a、平衡螺母:用来调节天平横梁平衡;b、指针和分度盘:判断天平是否平衡、当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或左右摆幅相等时,天平横梁就是平衡的。
201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计划九年级物理备课组复习目的是帮助学生对已学过的、零碎的物理知识进行归类、使之规律化、网络化,对知识点总结、处理,从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更为系统;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学期复习计划:一、基本情况:从前面的物理考试成绩来看,优秀人数少,中等生也少,学困生面广。
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生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
所以本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提高合格率降低低分率等问题。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核心,以扎实开展课程改革为教学工作重点.帮助学生掌握好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水平。
三、工作措施: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领会本科目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
教师必须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每一项要求要落到实处,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底难度。
2、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3、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4、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四、教学内容:1、复习八年级物理和九年级物理。
2、做好专项复习和综合训练。
五、复习的重点和难点:1、力学和电学两大部分。
力学的重点是压强、浮力、杠杆、机械效率。
而且出题的综合性较强,与前面学过的力的平衡等知识联系密切。
其中浮力是历年中考的热点,也是中考的难点,也是学生认为是最难入手的知识。
电学的重点是欧姆定律、电功率,它们的综合题又是电学考试的难点。
2、声学、热学、光学中,热量的计算和光学做图是考试常出的考点.尤其是光学作图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知识。
六、复习方法:1、夯实基础,巩固双基。
2、连点成线,版块拓展。
3、综合训练,能力提高。
4、模拟中考,素质适应.七、复习安排:第一轮复习(3月6日——-5月12日,共10周)以本为本,夯实基础。
按照声学、光学、热学、力学、电学五个板块进行知识梳理.复习过程中,主要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本质规律,熟悉基本的物理公式等。
第十一章机械功和机械能11.1 怎样才叫做功一、教学目的:1 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
2 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3 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2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四、教学过程:(一).复习,知识准备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2、水平推箱子,推力方向怎样?3、向上提箱子,拉力方向如何?4、重力的方向如何?(二).引入新课依日常生活中一些做:“工”和“功”的例子。
引入新课并启发学生区分“工”与“功”,进一步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三).新课教学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1)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F)(2)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S)2.举例几个不做功的例子:(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做功。
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
没受力。
(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
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推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
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提桶的力没有对桶做力。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1)功的计算式:W=FS(2)功的单位:焦耳,1焦=1牛•米。
(3)功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正比。
4.1焦耳的物理含义:在1牛顿力的作用下,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1米。
(四).例题Array(五).小结及五分钟测试。
五、教学后记:11.2怎样比较做功快慢一、教学目的:1 、理解功率,知道什么是功率。
2、知道功率的物理定义,3、知道计算功率的公式及功率的单位。
4、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功率,知道什么是功率。
2、知道功率的物理定义,1、知道计算功率的公式及功率的单位。
初三物理复习教案5篇初三物理复习教案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要很用心的去写教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物理复习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能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5、能用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解释简单的现象。
6、通过演示实验、生活中的现象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想象、归纳的能力。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
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教材列举了风、流水等能够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同时也为讲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埋下伏笔。
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念,用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
最后,教材给出了机械能的概念,并指出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教法建议对于能量的引入,可以从一些涉及能量的词中,知道“能”是重要概念。
再联系做功的知识,列举实例如课本上的实例和演示小实验。
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列举运动物体能做功的现象,并分析这些不同事物的相同点,进而得出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是动能的结论。
进一步用实验或多媒体资料发现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并进而用学到的知识,即动能定义、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来分析和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
对于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学习,也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设计与动能相同的学习框架,让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同时学生可以加深体验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感觉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对于机械能的学习,可以用学生阅读课本或提供给学生的阅读材料,教师进行总结,注意要用联系实际的事例使学生能够分析机械能的实际问题,并理解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中“统称”的含义。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2019-
2020最新初三物理教学案(86)总复习多项选择三word版wor
d版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课题总复习多项选择三主备张继维审定时间
朝阳
1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9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采用在声源处减弱的方法来减弱噪声的
B.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会不同
C.我们听到的锣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入耳中
D.用棉花团堵住耳道,就听不清外界的声音,说明声音不能在棉花中传播
14.下列有关电与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磁感线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的某些性质 B.发电机工作时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通电的电动机周围具有磁场
D.地磁场的磁感线都是从地理南极附近发出的
15.如图9所示,物体M是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体,其受到的重力为G,放入水中处于漂浮状态,M的下表面距液面的高度为h,露出水面的体积为物体体积的1/5,若用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1压物体M,使其浸没在水中静止后,物体M受到的水竖直向上的力为F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M漂浮时,受到的浮力为ρ水ghL2B.F1与 F2是一对平衡力
C.物体M浸没后,水对它的作用力的合力小于G
D.竖直向下的压力F1和物体M的重力GM之比为1∶4
16.甲、乙两个小灯泡上分别标有“1.5V 0.3A”和“2.2V 0.3A ”
(假设灯丝电阻不随温度变化),将它们串联接在某电路中,两灯均能发光,则
A.甲、乙两灯中通过的电流均为0.3A B.甲灯的实际功率小于乙灯的实际功率
C.甲灯实际功率大于乙灯的实际功率 D.甲、乙两灯两端的电压之比为15∶22
东城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机械能一定保持不变
B .根据音色可以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C .热机在做功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 .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与其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14. 以下是关于光现象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在岸上看到水里的鱼比它的实际位置浅一些
B .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C .人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并没有光线射入眼睛
D .阳光透过树叶缝隙在地面形成的圆形光斑是太阳的像
15.小明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 .固体的比热容一定比液体的比热容小
B .同种物质的比热容随物态变化而发生改变
C .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吸收相等热量后,酒精温度变化大
D .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相同,铝块的质量小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不容易改变
B .只有静止和做匀速运动的物体有惯性
C .做引体向上静止不动时,人对单杠的拉力和人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 .有用功一定时,额外功少的滑轮组机械效率一定高 平谷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只有在真空中才沿直线传播
B .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C .经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D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桶水的比热容和一杯水的比热容相同
B. 摩托车上的热机工作时提供动力的是做功冲程
C .阳光射入房间内看到尘土飞扬,可以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D .用锯条锯木板时锯条发热,锯条的内能增加,木板的内能减少 15.关于电和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c/[J ﹒(kg ﹒℃)-1]
水 4.2×103
冰 2.1×103 酒精 2.4×103 砂石 0.92×103 煤油 2.1×103
铝 0.88×103 水银 0.14×103 铜 0.39×103
A.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B.电动机工作时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D.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踢出去的足球虽然会继续运动,但它会停下来,说明物体的运动必须有力维持
B.跳远运动员助跑可以提高成绩,是利用了身体的惯性
C.男孩水平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此时他的推力小于车受的阻力
D.跳高运动员跳高,离开地面向上运动过程中,动能减小,势能增加
延庆
13.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则内能也不变
B.晶体放出热量,它的内能减小,温度一定降低
C.物体的温度降低,它可能是放出了热量 D.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大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竖直向上抛出的排球,在空中竖直向上运动过程中所受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B.运动员双手拉住吊环在空中静止,他对吊环的拉力和他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蹦床运动员在比赛中从蹦床弹向空中的过程中,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变大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15.关于电磁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磁场是由磁感线组成的
B.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C.在磁场中,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D.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功快的机械,其功率一定大
B.判断物体是否运动,不能选择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C.人用水平方向的力推桌子,桌子没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D.踢出去的足球还能在水平地面上继续运动,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