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探检查要求及检查表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7
1 物探勘探成果报告1.1物探项目外业工作结束后应编写物探成果报告,报告应内容全面、目的明确、方法技术可靠、数据真实、图表齐全、结论正确。
1.2 采用单项物探方法完成一个工区的一项或几项工作任务应编写单项物探(或专项)成果报告;采用多项物探方法完成一个工区的一项或几项工作任务应编写综合物探成果报告。
完成一个工程或工区的一个设计阶段的物探工作后,应编写阶段性综合物探成果报告。
1.3单项(或专项)和综合物探成果报告宜包括概况、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物探方法与技术、探测依据、质量控制、资料整理与解释、结论与评价、问题与建议、附图与附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概况宜包括工程概况、任务来源、工作内容、工作时间、以往工作情况、工作量完成情况。
2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宜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岩土体的物性特征。
3物探方法与技术应包括所选用的物探方法及原理、现场试验情况、测网和测线布置、现场工作方法与技术、仪器设备及工作参数等。
4探测依据宜包括规程规范、设计要求等。
5质量控制应包括质量控制目标、质量控制措施。
6资料整理宜包括数据质量评价、数据处理流程、方法、参数、反演计算成果。
7资料解释宜结合相应地质资料对物探孔、测线和测网的物探成果资料进行地质解释和推断。
8结论与评价宜包括勘探成果结论、任务解决的程度、成果验证对比情况及解释精度等。
9 问题与建议宜包括本次物探工作尚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补充开展其他物探工作和验证工作的建议。
10 附图与附表宜包括工作布置图、物探成果图、物探成果地质解译图、物探成果表等。
11综合物探成果报告应突出综合物探方法在解决地质问题方面的应用及各种方法所获得资料的综合分析。
1.4 阶段性综合物探成果报告宜在该阶段综合物探成果报告或以前各阶段综合物探成果报告的基础上编写。
报告内容应包括:概况,地质简况及地球物理特征,物探方法综合探测成果,结论与评价,问题与建议,附图与附表。
报告应符合下列规定:1概况:工程概况,地理位置,物探任务,工作起止时间,物探工作布置,综合利用各种物探技术的探测情况及完成的工作量(可列表示出);2地质简况及地球物理特征:与物探工作有关的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及水文地质情况,地球物理特征;3物探方法综合探测成果包括:探测目的层(体)的地质—物探特点、探测内容、探测方法技术、各物探方法的综合分析和地质解释;4结论与评价:阐明应用综合物探方法所解决的工程地质问题的结论与效果,并作出成果质量与精度评价;5问题与建议:本次物探工作尚存的问题以及需要补充和需要开展的其他物探工作和验证工作的建议;或者是本次探明的问题,以及可行的设计及施工处理建议;6附图与附表宜包括工作布置图、物探成果图、物探成果地质解译图、物探成果表等。
航空物探测量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要求
一、适用范围
本办法规定了航空物探测量野外质量考评内容、要求及其质量等级的划分和评定,适用于地调局、中心两级野外原始资料质量的评定。
二、制定依据
1.项目任务书、设计书中规定的标准
2.物探化探异常查证要求和考核标准
3.DZ/T0070-93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定
4.DZ/T0142-94航空磁测技术规范
5.DZ/T1032-1996航空伽玛能谱测量规范
6.GB/T14499-93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符号
7.DZ/T0069-93地球物理勘查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
8.DZ/TXXXX-XX地球物理勘查名词术语(报批稿)
9.其它新颁布的有关行业技术标准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颁布的部门技术标准
三、原始资料检查内容和要求
原始资料的质量评分,满分为100分。
具体考评项目、内容和要求及其标准分别详见附表。
四、原始资料质量等级划分和评定原则
原始资料经评分后,根据总分的多少和单项得分情况,将其质量等级分为四类:1.优秀原始资料:总分高于90分,且各单项得分不低于其标准分的80%; 2.良好原始资料:总分89~75分,且各单项得分不低于其标准分的70%; 3.合格原始资料:总分75~60分,且各单项得分不低于其标准分的60% 4.不合格原始资料:总分低于60分。
附表航空物探测量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评分表
航空物探测量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评分表
项目名称:
任务书编号:组织质量检查单位:。
精品资料附件 5地球物理勘查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要求一、检查要求主要为设计总体实施状况、野外工作质量、野外原始资料及野外质量管理制度等方面,重点是野外工作质量与野外原始资料。
二、检查内容1.设计总体实施状况(1)工作部署,主要指总体工作布置、工作进度、进展,资料整理、异常查证工作安排等。
(2)技术方法,主要指仪器校验、方法试验、方法技术。
(3)实物工作量,包括测线长度、控制面积、异常查证及有关剖面性、试验性工作等。
(4)野外质量检查结果。
(5)其他有关设计或技术规范执行情况。
(6)取得初步成果,主要指异常评价及解释,获得地质找矿效果等。
2、野外工作质量(1)仪器标定、校验、仪器一致性等达到的技术指标。
查看用于生产的(包括备用的)仪器是否配套,仪器精度是否满足设计书的要求;检查施工单位在生产前,是否对仪器性能、观测精度和各仪器间的一致性进行了现场校验。
(2)测网布设方法及精度,测点标志等。
查看测区部署图、实际点位图和物探测量参数图以确定:测区范围是否与认定的设计书一致;测网布设的比例尺、测线方向、测点密度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书要求;当测区内有意义的异常未封闭时,是否增加了必要的工作量以保证异常完整。
(3)野外观测、计算等方法技术及精度,物性测定方法技术及精度。
查看野外工作方法是否正确,测点观测的记录(记录本和仪器内存记录打印件)是否齐全、准确,并确定观测方法和观测精度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书要求。
查看测地工作及GPS、地形图定点的各种记录是否齐全、准确。
查看野外观测质量检查记录是否齐全、准确,检查内容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书的要求,重点是:①测点观测的质量检查是否随着野外工作的展开经常进行(不允许野外工作全部结束后再进行总的突击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②野外观测质量检查是否按“一同三不同”(同点位、不同时间、不同仪器、不同操作员)的方法及时进行。
③检查点是否在时间、地段上具有代表性;对解释推断、检查验证有关键意义的地段是否进行了检查。
测量、物探、勘察、道路检测技术要求一、测量技术要求1、测设要求1.1测量内容地形图测量。
1.2采用的平面、高程控制系统坐标系统:佛山大地2000坐标系。
高程系统(基准面):1985国家高程系统。
精度要求:一级导线,四等水准。
1.3测量要求1、测量范围:地形图测量必须遵循《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的相关规定。
本项目测设范围为本项目行车道边线向外至第一排建筑物边线。
2、测量比例尺:1:500。
3、地形图测量具体要求(1)地形图应标示本项目及被交路走廊带范围内建筑物、道路边界、标示道路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或人行道)、桥梁、树池、雨水口、独立地物、电线杆、各类井盖、各类交通标志基础、水系、交通设施、植被等各类地物、地貌要素及各类控制点。
(2)地形图应标示现状地下管涵等构造物的位置,标示管涵尺寸,上下游涵底标高。
(3)地形图图上地物点相对于临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0.6mm。
地形图上高程点的注记,当基本等高距为0.5m时应精确至0.01m,当基本等高距大于0.5m时,应精确至0.1m。
(4)横向测至道路两旁第一排建筑物边线,如果建筑物距中线距离大于50m,则测设50m范围。
(5)平交口范围,被交路交叉点两侧各200m范围。
(6)现状道路两侧较大的乔木,应在地形图上标示出准确位置。
(7)现状人行道路缘石的轮廓线,应在地形图上标示出准确位置。
2、高程测设要求(1)高程测量前,应对水准点逐一进行检测。
当需补设、迁移、恢复水准点,均应进行联测,其精度要求同见规范规定。
(2)水准点距定测中线的距离应大于50m,小于200m,否则应补设或迁移水准点。
(3)中桩高程测量时,应测量中线上所有桩志处的地面标高,并起闭于水准点,其闭合差≤30L mm。
鉴于本项目为旧路路面改建高程,对测量要求精度高,应采用水准测量进行中桩高程测量。
3、建筑物平面测量要求(1)道路两侧第一排建筑物的平面位置需测绘。
(2)测量建筑间的间距,巷子的宽度等需在平面图上准确表示。
文件编号:ZYWT—ZC—000—2008 版序/ 修改状态 A / 00 受控标志:质量/环境/安全、环境与健康(HSE)作业指导书批准:周明非审核:沈万杰2008年1月1日发布2008年1月1日实施中石化中原石油勘探局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发布作业指导书汇编目录一、物探测量作业指导书二、地震钻井作业指导书三、放线作业指导书四、爆炸施工作业指导书五、小折射作业指导书六、微测井作业指导书七、修线作业指导书八、采集站、电源站、交叉站检修作业指导书九、爆炸机检修作业指导书十、运载设备维修作业指导书十一、钻机维修作业指导书中原石油勘探局地球物理勘探公司物探测量作业指导书ZYWT—ZC—01—2008第1 页共4 页1 培训测量人员必须要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与HSE培训,持证上岗,无证人员不得进行测量工作。
2 准备2.1 接受任务施工单位从业务主管部门接受施工任务,了解工区位置、工作量、施工时间及相关要求等。
2.2收集资料2.2.1计算工区所在的相应比例尺地形图编号,收集测区内的地形图、控制点成果、坐标转换参数、大地水准面差距值及其它有关的资料、图件等。
控制点应标明等级、精度、系统、类型。
2.2.2收集测区及邻区的行政区划图、交通图、地下管线和其它地下设施埋置图、气象资料等。
2.2.3施工所用的相关测量规范:SY/T 5171-2003《石油物探测量规范》Q/SH1025 0451-2006《物探测量资料整理规范》其他有关企业标准2.2.4本期施工的物探采集施工设计。
了解采集观测系统、测线设计端点、拐点坐标、方位、长度和线(束)分布、桩号编排以及技术要求、质量指标等。
2.2.5绘制测线(束)位置图。
以地形图为底图,把地物、地貌等绘制在薄膜纸上,并绘上测线(束),晒制一定数量备用,三维一般80份左右,二维一般30份左右。
2.2.6 所用测量仪器的检定合格证书。
物探测量作业指导书ZYWT—ZC—01—2008第2 页共4 页2.3配备人员2.2.5根据工作量大小,合理配备测量人员。
设计初审意见书编号:(设)初[2011] 号项目名称组织初审单位初审时间年月日初审意见项目情况:年月日,我院组织专家组对设计进行了初审,形成意见如下:一、主要优点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三、结论年月日野外检查记录项目名称检查单位检查时间年月日检查内容整改意见1、工作布置与方法2、仪器性能3、野外观测4、质量检查记录5、原始记录与室内整理6、物性标本采集检查人:说明:1、主要记录存在的问题,对提出的整改意见,生产单位应上报整改情况,作为本检查记录的一个补充要件。
2、检查的主要内容可参阅相关规范及设计月(季、年)报项目名称:一、项目基本情况二、近期工作进展三、项目工作质量评述四、完成实物工作量(当月及累积)五、预计总体工作完成日期六、完成货币工作量七、取得成绩及认识八、存在问题XXX工作区或XXX项目部项目负责人日期:实体负责人日期:区域重力调查原始资料检查评分表项目名称:组织质量检查单位:项目考评内容及要求标准分扣分因素得分1、工作布置与方法(15分)(1)基点网的布设与联测,符合设计或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5达不到设计或规范要求不得分,不够正确合理,扣1-4分(2)测网布设符合设计或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5达不到设计或规范要求不得分,不够正确合理,扣1-4分(3)野外观测工作完整,不随意甩点丢面 5工作不完整,有随意甩点丢面情况,扣1-4分2、仪器性能(18分)(1)重力仪的检查和调节(包括测程调节、光线位移灵敏度的测定与调节、水准器的检查与调节等,具体参照仪器说明书进行)4不进行检查和调节,或检查和调整项目不完整,扣1-2分(2)重力仪格值的标定7未进行标定扣7分,标定达不到设计或规范的要求,扣1-6分(3)重力仪性能试验(包括静态试验、动态试验、多台仪器间的一致性试验以及调测程后读数稳定时间试验)4仪器性能达不到有关规定的技术要求不得分,视情况决定原始资料是否可用,有一般缺陷扣1-3分(4)保管与使用(重力仪的保管和使用应建立严格的责任制,交接仪器时,双方应进行检验并输手续)3 保管与使用不当扣1-2分3、野外观测(12分)(1)操作观测方法符合设计和规范规定要求,取准取全每一个原始数据6 原始数据每差一处扣1-2分(2)野外观测过程中的中间性技术指标达到规范和仪器说明书规定的要求6 一项达不到规定要求扣1-2分4、质量检查(15分)(1)质量检查工作方法与方式,符合设计或规范规定的要求5 检查方法不合理,扣1-4分(2)质量检查点布置均匀合理,检查比例和检查时间符合设计或规范或规定的要求5检查点布置不合理,比例不恰当,时间不适合,扣1-4分(3)精度或质量指标达到设计、规范或手册等有关规定的要求5精度或质量指标超差,不得分、返工或列为不合格资料5、原始记录与室内(1)原始记录要求内容完整,记录真实,字迹清晰、工整,页面清洁和规格统一,严禁存在可疑数据5达不到标准规定的一项或几项要求,扣1-4分项目考评内容及要求标准分扣分因素得分计算(26分)(2)记录本(表)各项内容及记录数据的各栏应填写齐全,不得遗漏,各项观测数据和备注栏应在观测当时据实记录5记录本(表)内容填写不全,事后补记,扣1-4分(3)观测数据及观测时记录的各项内容,严禁涂改、擦改、撕页、记录有误可按规范要求划改4原始数据擦改、按伪造数据论处,出现划改不作说明、撕页,扣1-3分(4)各项原始数据的室内计算要准确,其错误率低于1%,仪器常数测定计算要100%准确4 达不到标准扣1-3分(5)原始资料齐全、完整 4 资料不齐全,不完整,扣1-3分(6)做好异常原始档案材料的积累,及时填写异常卡片或异常成果表4不做好原始档案材料的积累,扣1-3分6、物性工作(14分)(1)工作布置与标本采集(物性工作布置正确,符合设计要求;标本采集和露头测点定位准确,分布均匀合理;采集的标本有一定的代表性;记录内容完整,定名正确,描述完整)4 一项达不到标准要求扣1分(2)仪器性能与标本测定(仪器性能符合说明或规范规定的技术指标;仪器定期检查,常数要按要求定期测定,计算准确;测定方法、精度等满足设计或规范的要求)3性能不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仪器未定期检查、测定方法与精度不能满足设计或规范的要求,扣1-2分(3)质量检查与精度(符合设计或规范规定的要求)4检查方法不正确及精度达不到指标要求扣1-3分(4)原始记录与计算整理(内容完整,记录真实,字迹清晰;室内计算准确可靠;统计整理方法正确合理)3 一项标准达不到要求扣1分合计野外原始资料等级评分标准优秀100-90分,良好89-75分,合格74-60分,不合格59-0分野外原始资料等级检查人:(签字)年月日检查组组长:(签字)年月日附件五大比例尺地面磁测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评分表项目名称:组织质量检查单位:项目考评内容及要求标准分扣分因素得分1、工作布置与方法(15分)(1)定点工作(地形图定点、航片定点、控制网法定点、全仪器法定点)符合规范要求5达不到设计或规范要求不得分,不够正确合理,扣1-4分(2)基点选择和联测,符合设计或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5达不到设计或规范要求不得分,不够正确合理,扣1-4分(3)基、测点观测 5不符合规范要求不得分,不够符合扣1-4分2、仪器性能(10分)(1)根据设计书规定的磁测参量、工作精度选择仪器4不进行检查和调节,或检查和调整项目不完整,扣1-3分(2)磁力仪标定与校验 3未进行标定和校验不得分,标定、校验达不到设计或规范的要求,扣1-2分(3)使用与维修 3 使用与维修不当扣1-2分3、野外观测(10分)(1)操作观测方法符合设计和规范规定要求,取准取全每一个原始数据5 原始数据每差一处扣1-2分(2)野外工作过程中的中间性技术指标达到规范和仪器说明书规定的要求5 一项达不到规定要求扣1-2分4、日变观测(10分)(1)日变站的选择要符合规范要求、日变采样间隔要符合对日变改正误差的要求2不符合规范要求不得分,达不到规范要求扣1-2(2)每个日变站的T0值选定后,不应变动2不符合规范要求不得分,达不到规范要求扣1-2分(3)每个日变站可控制的磁测范围,需经试验确定(见规范要求)2不符合规范要求不得分,达不到规范要求扣1-2分(4)日变观测要始于早校正点观测之前,终于晚校正点观测之后2不符合规范要求不得分,达不到规范要求扣1-2分(5)遇到磁暴或磁扰较大时应停止工作 2遇到这种情况时,如果继续工作且视为有效,不得分,反之得全分5、质量检查(15分)(1)质量检查工作方法与方式,符合设计或规范规定的要求5 检查方法不合理,扣1-4分(2)质量检查点布置均匀合理,检查比例和检查时间符合设计、规范或规定的要求5检查点布置不合理,比例不恰当,时间不适合,扣1-4分(3)精度或质量指标达到设计、规范或手册等有关规定的要求5精度或质量指标超差,不得分、返工或列为不合格资料项目考评内容及要求标准分扣分因素得分6、原始记录与室内计算(26分)(1)原始记录要求内容完整,记录真实,字迹清晰、工整,页面清洁和规格统一,严禁存在可疑数据5达不到标准规定的一项或几项要求,扣1-4分(2)记录本(表)各项内容及记录数据的各栏应填写齐全,不得遗漏,各项观测数据和备注栏应在观测当时据实记录5记录本(表)内容填写不全,事后补记,扣1-4分(3)观测数据及观测时记录的各项内容,严禁涂改、擦改、撕页、记录有误可按规范要求划改4原始数据擦改、按伪造数据论处,出现划改不作说明、撕页,扣1-3分(4)各项原始数据的室内计算要准确,其错误率低于1%,仪器常数测定计算要100%准确4 达不到标准扣1-3分(5)原始资料齐全、完整 4 资料不齐全,不完整,扣1-3分(6)做好异常原始档案材料的积累,及时填写异常卡片或异常成果表4不做好原始档案材料的积累,扣1-3分7、磁性参数标本的采集和测定(14分)(1)工作布置与标本采集(物性工作布置正确,符合设计要求;标本采集和露头测点定位准确,分布均匀合理,采集的标本有一定的代表性;记录内容完整,定名正确,描述完整)4 一项达不到标准要求扣1分(2)仪器性能与标本测定(仪器性能符合说明或规范规定的技术指标;仪器定期检查,常数要按要求定期测定,计算准确;测定方法、精度等满足设计或规范的要求)3性能不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仪器未定期检查、测定方法与精度不能满足设计或规范的要求,扣1-2分(3)质量检查与精度(符合设计或规范规定的要求)4检查方法不正确及精度达不到指标要求扣1-3分(4)原始记录与计算整理(内容完整,记录真实,字迹清晰;室内计算准确可靠;统计整理方法正确合理)3 一项标准达不到要求扣1分合计野外原始资料等级评分标准优秀100-90分,良好89-75分,合格74-60分,不合格59-0分野外原始资料等级检查人:(签字)年月日检查组组长:(签字)年月日附件六电法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评分表项目名称:组织质量检查单位:项目考评内容及要求标准分扣分因素得分1.工作布置与方法(18分)(1)测点、测线布置正确合理,符合设计要求6达不到设计要求不得分,不够正确合理,扣1-4分(2)各方法配合使用合理,主次分明 6方法选择不正确不得分,综合方法使用不够合理,扣1-4分(3)野外观测工作完整,不随意甩点丢面 6工作不完整,有随意甩点丢面情况,扣1-4分2.仪器性能与使用(12分)(1)仪器设备性能与使用符合设计、规范和说明书等有关规定的技术要求6仪器性能达不到有关规定的技术要求不得分,视情况决定原始资料是否可用,有一般缺陷扣1-4分(2)仪器性能要定期检查,多台仪器要检查各仪器的一致性,仪器参数要按设计和规范要求选择6不定期检查,未检查一致性和仪器参数选择不合理,扣1-4分3.方法技术(12分)(1)操作观测方法符合设计和规范规定要求,取准取全每一个原始数据4 原始数据每差一处扣1-2分(2)装置形式的选取符合规范或设计书的要求4 达不到规定的要求扣1-3分(3)观测装置的敷设达到规范规定的要求 4 达不到规定要求扣1-3分4.质量检查要求(30分)(1)在一测量区段的观测完成后(也可在观测过程中)应进行检查观测。
附件5
地球物理勘查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要求
一、检查要求
主要为设计总体实施状况、野外工作质量、野外原始资料及野外质量管理制度等方面,重点是野外工作质量与野外原始资料。
二、检查内容
1.设计总体实施状况
(1)工作部署,主要指总体工作布置、工作进度、进展,资料整理、异常查证工作安排等。
(2)技术方法,主要指仪器校验、方法试验、方法技术。
(3)实物工作量,包括测线长度、控制面积、异常查证及有关剖面性、试验性工作等。
(4)野外质量检查结果。
(5)其他有关设计或技术规范执行情况。
(6)取得初步成果,主要指异常评价及解释,获得地质找矿效果等。
2、野外工作质量
(1)仪器标定、校验、仪器一致性等达到的技术指标。
查看用于生产的(包括备用的)仪器是否配套,仪器精度是否满足设计书的要求;检查施工单位在生产前,是否对仪器性能、观测精度和各仪器间的一致性进行了现场校验。
(2)测网布设方法及精度,测点标志等。
查看测区部署图、实际点位图和物探测量参数图以确定:测区范围是否与认定的设计书一致;测网布设的比例尺、测线方向、测点密度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
书要求;当测区内有意义的异常未封闭时,是否增加了必要的工作量以保证异常完整。
(3)野外观测、计算等方法技术及精度,物性测定方法技术及精度。
查看野外工作方法是否正确,测点观测的记录(记录本和仪器内存记录打印件)是否齐全、准确,并确定观测方法和观测精度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书要求。
查看测地工作及GPS、地形图定点的各种记录是否齐全、准确。
查看野外观测质量检查记录是否齐全、准确,检查内容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书的要求,重点是:①测点观测的质量检查是否随着野外工作的展开经常进行(不允许野外工作全部结束后再进行总的突击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②野外观测质量检查是否按“一同三不同”(同点位、不同时间、不同仪器、不同操作员)的方法及时进行。
③检查点是否在时间、地段上具有代表性;对解释推断、检查验证有关键意义的地段是否进行了检查。
④检查工作量是否达到原始工作量的3-5%。
⑤对测线上的畸变点和异常的突变点是否进行了100%的检查,是否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工作。
必要时,抽查一定数量的检查点和少量测点。
查看物性标本采集和测定的各种记录是否齐全、准确并确定:标本采集、测定的方法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书的有关要求;物性测定的质量检查工作量是否达到总测定数量的10%;物性测定的均方误差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书的要求。
野外工作质量采取抽查方式检查,抽查量一般2-5%左右,如发现质量问题,须增加抽查,直至进行全面检查。
3、野外原始资料整理
①原始记录的齐全程度、规范性;原始资料整理的及时性、规范性。
②图件资料,原始数据图、实际材料图、等值线平面图、剖面平面图、剖面
图等有关图件件制作是否及时、齐全、规范。
查验野外计算、整理的各种资料是否内容完整,真实准确,字迹清晰、工整,页面整洁和规格统一。
主要资料包括:①仪器各项性能检查、试验、标定记录和计算统计结果;②测点观测的原始记录,检查记录和计算统计资料;③标本的采集、测定原始记录,原始用图和检查记录;④各种质量检查及各种情况的处理的记录。
⑤原始资料验收文据;⑥工作期间收集到的各种有关资料;
野外原始资料,抽查量一般要大于10%,如发现质量问题,须增加抽查,直至进行全面检查。
4、野外工作质量管理
检查质量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三级质量检查制度是否正规,记录是否齐全。
附表:
1、中、大比例尺地面磁测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表
2、电法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表
中、大比例尺地面磁测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表
项目名称:项目编号:项目承担单位:点(线)号或剖面编号:
电法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表
项目名称:项目编号:
项目承担单位:点(线)号或剖面编号:
检查人:检查组长:日期: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