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_非线性系统线性化分解
- 格式:ppt
- 大小:3.35 MB
- 文档页数:112
非线性系统第三版教学设计课程简介非线性系统是控制科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涵盖了非线性动力学和控制系统等多个方面。
本课程旨在通过讲解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和实际控制系统的应用,培养学生对于复杂动态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掌握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基础。
课程目标1.掌握非线性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2.理解非线性系统的特点和行为。
3.学习非线性系统分析和控制的方法和技术。
4.掌握非线性系统应用实例和案例。
5.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非线性控制问题的能力。
教材本课程教材使用《非线性系统第三版》(作者:Shen Shuyuan)。
该教材详细介绍了非线性系统理论和控制技术的基础,具有内容丰富、深度适中、语言简练等特点。
符合本课程的教学需求。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辅以课件、PPT以及自主学习资料等辅助教学工具,重视教学效果和学生理解。
同时,本课程鼓励学生实践,通过小组讨论、课程设计、实验操作等方式,加深学生对于非线性系统的理论和实际应用的掌握。
教学内容第一章非线性动力学建模1.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建模。
2.相图、相平面、轨迹描述法。
3.均衡点、周期解、混沌解等基本概念。
4.简单非线性系统的实例讲解。
第二章非线性系统分析1.系统稳定性分析及判据。
2.极端稳定性和周期振荡的分析。
3.反馈线性化、中心流形定理等分析方法。
4.分岔的概念和分类。
第三章非线性控制技术1.反馈控制原理和设计方法。
2.滑模控制、自适应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等进阶控制方法。
3.基于计算机仿真的非线性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第四章非线性系统应用实例1.机器人控制系统、航空航天控制系统、车辆控制系统等应用案例剖析。
2.非线性电路系统、化学动力学系统、生物系统等应用案例研究。
3.基于MATLAB等计算机辅助工具的非线性系统建模和分析案例。
评分方式1.学生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课程笔记等占比30%)。
2.期末考试成绩(占比70%)。
3.课题研究或小组项目作业(鼓励学生参与,不作为考核成绩依据)。
⾮线性系统线性化综述翻译┊┊┊┊┊┊┊┊┊┊┊┊┊装┊┊┊┊┊订┊┊┊┊┊线┊┊┊┊┊┊┊┊┊┊┊┊┊⾮线性系统线性化综述程代展,李志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北京100190)摘要:⾮线性系统的线性化是设计⾮线性系统控制的强有⼒⼯具。
这⼀⽅法已经在飞⾏器控制、电⼒系统的安全控制、化学反应器控制、经济系统、⽣物学系统和机器⼈控制等领域得到⼴泛应⽤。
本⽂阐述了⾮线性系统线性化的发展历史以及有深刻意义的结果。
⾸先回顾从⾮线性系统的近似线性化到精确线性化的发展。
主要内容Poincare线性化、系统能通过状态反馈线性化的充要条件和算法。
然后介绍各种不同的线性化⽅法:动态反馈线性化,近似线性化,Cralema3/l线性化等。
本⽂主要⽬的是对⾮线性系统线性化的历史,现状和⼀些重要问题进⾏⼀个较完整全⾯的介绍,从⽽提供从事线性化理论与应⽤研究的基础。
关键词:线性化;Poincare定理;状态反馈;⾮正则;部分线性化1 介绍⾮线性系统线性化处理与⾮线性(控制)系统是最有效的⽅法之⼀. 它已被⼴泛⽤于研究很长⼀段时间, 已获得许多有价值的理论成果. 线性化也已被⼴泛⽤于各种⼯程问题。
例如,飞机控制,动⼒系统,化学反应,经济系统,⽣物系统,神经⽹络,空调系统,⽣态系统,机器⼈控制系统等。
垂直起降飞⾏器模型不是静态状态反馈线性化⽽是动态状态反馈线性化。
双旋翼直升机模型的飞⾏控制器的设计。
局部线性化的设计⽅法主要运⽤静态反馈线性和较低的⼦系统层次实现。
输⼊输出反馈线性化⽅法被⽤来设计⼀个分散的⼤型电⼒系统的⾮线性控制器,事实证明,输⼊输出线性化类型的反馈可以接近反应器任意设定点的运动轨迹,即使有参数的不确定性。
状态空间精确线性化⽅法应⽤于Kaldor和Bonhoeffer-Van Der Pohl⾮线性控制系统的⾮线性反馈控制律的设计。
线性化的应⽤分别列举了⽣物系统和物理系统这两个系统的综合分析。
作为多输⼊多输出双线性系统的⼀个V AV AC电⼚的动态模型推导和制定。
非线性分解定理非线性分解定理(Nonlinear Decomposition Theorem)是一种数学方法,它可以将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分解为一系列更简单的子问题来求解。
该定理在实际问题的建模和优化求解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非线性问题是指包含非线性函数或非线性约束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不能用线性方程或线性不等式来表示。
非线性问题的求解一般比较困难,因为非线性函数的性质往往更加复杂,求解过程可能涉及到局部极值、多个解等问题。
非线性分解定理的基本思想是将一个大的非线性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小的子问题,并通过解决这些子问题来逐步逼近原始问题的解。
具体来说,非线性分解定理包括以下三个步骤:1. 分解:将原始非线性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
这个步骤需要根据问题的特点和要求来确定分解的方式,可以是将问题分解为几个相互独立的子问题,也可以是将问题分解为一系列逐步求解的子问题。
2. 求解:分别求解每个子问题。
由于子问题通常比原始问题简单,因此可以采用更简单的方法来求解子问题。
求解子问题的方法可以是线性方法、近似解法或者其他适合的方法。
3. 综合:将子问题的解综合起来,得到原始非线性问题的解。
这一步骤需要将子问题的解通过某种方式进行组合,得到原始问题的解。
组合的方式可以是线性加权、迭代逼近或其他合适的方式。
非线性分解定理的优势在于将大的非线性问题分解为小的子问题,从而简化了求解过程。
通过逐步求解子问题,可以逐步逼近原始问题的解,避免了直接求解复杂非线性问题的困难。
而且,非线性分解定理可以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和要求进行灵活的分解和组合,使得求解过程更加可控和可靠。
非线性分解定理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工程问题中,非线性分解定理可以用于优化设计、系统建模、参数估计等方面。
在经济学和金融学中,非线性分解定理可以用于投资组合优化、风险管理等问题。
在科学研究中,非线性分解定理可以用于分子模拟、生物学建模等方面。
总之,非线性分解定理是一种将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分解为简单的子问题的数学方法,通过逐步求解子问题来逼近原始问题的解。
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处理方法,√j}/Z非线性系大连晨光科技开发邮王士和Tp~?/,2.在各种电气设备,自动控制装置,检查与测线段联结,用于分f与”0,则得到分段线性量用仪器仪表中经常碰到线性或近似线性系统.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也会碰到非线性系统问题关于线性系统的理论分析与计算方法在许多文献中已有讨论但是,非线性系统的理论分析与计算方法在近二十年来一直引起人们的关注还有许多线性系统问题尚待讨论.本文试图就非线性系统中一些分支问题,探讨若干处理方法这里讨论的是稳态情况下若干种非线性问题的处理方法:1.线性化法(或分段线性化法);2.函数化法(或分段函数化法),或称经验公式法;3.数字化法等等.‘一,线性化法(或分段线性化法)假设有一含非线性铁心的电路.其磁化曲线具有图1a所示形状.由图可以看出,这是非线性的但是,如果通过原点至急剧弯曲部分画一条斜线oa代替oa弯曲线时,在理论分析与计算上可以得到符合工程实际需要的分析结论与计算结果.这一类处理工程计算的方法.称谓线性化法.H图1如果将磁化曲线画分成若干段.如图1b所……示.将O1,12,23,34,蛎,56各弯曲段甩近似直线n《■气开曩》(199鼍蹄Io-●)化法显然.它比线性化法更逼真一步.在工程分析与计算上将给出更满意的结果.二,函数化法(或分段函数化法)函数化法是将非线性特性曲线近似地用一个经验公式表达,用来分析各种工程技术问题. 显然,它能够给出的计算精确度决定于经验公式与实际曲线逼近程度例如.图l给出的磁化曲线可以用下式表示,即B:,(H)(1)或H一()(2)详见参考文献1中表1—1所示由各作者给出的磁化曲线经验公式.分段函数法是将非线性曲线分割成若干段,然后对各小段分别用某一函数表示.用这些表达式分析与处理各种技术问题.显然,比前一种方法更逼真一步.但是,应用上会带来许多麻烦.计算机的出现,给解决这类工程问题带来了方便.可以看出,分段线性化方法可视作分段函数法的一个特倒.三,数字化方法数字化方法实际上是将一连续变化的非线性特性曲线实施离散化,将其储存在计算机内, 根据计算程序需要随时调用(详见文献2)以上讨论了非线性系统的直接处理方法.主要用于:非线性元件,非线性线路非线性控制,测量与检查等系统的分析与计算.下面讨论若干间接处理方法四,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变换法图2中的A环节是一个非线性元件或网路,B环节是另一个非线性元件或网络.此方法的基本思想是A环节在系统中无法直接应用其非线性输入一输出特性用B环节具有另一种非线性输入输出特性来补偿.如果B环节设一25—._,●计合理.可使总的输入一输出特性线性化,如图3所示.因此B环节称作对-A环节的整直环节(或元件).设A环节具有非缉眭函数关系X2= f.(x),B环节具有另_非线性爵数关系Xa—f(x).经过综合后.得到总的输入一输出特性为X.一c.X+线性关系.这就是通过整直环节(或元件)B将非线性环节(或元件)A的菲线性系统实现线性化的线性变换法.如果得到图3的直线,再进行技术处理就很方便.例如.如欲得到X一O时.xf一0{在x正向增加时x也正向增加.只需要在B环节后再增设一级移位倒向环节C就可H实现如图4,5趼示,网?I警l3—26I4瞄5五,非线性系统的补偿网路法非线性元件(或装置)采用线性R,L,C或非线性半导体器件等组成元件或网路可以对其非线性逐段地进行朴偿,以l达到更精确的变换, 例如,目前工业上应用的热电偶上采用的各种温度一电压线性变换网路等.六,非线性系统的数字化处理方法此方法与第四章相似,只是将非线性元件(或装置)输出的模拟量用集成电路(模片)交换成数字量,即进行A/D转换.但此数字量尚须经过专用单片机(例如EPROM或EEPR0M)处理之后,才能整直,送给数字显示器或其他控制部件.这时显示器的指示量与非线性元件(或装置)的输入量呈线性关系,关于其它特殊类型的非线性元件(或装胃=)的非线性特性需要根据要求进行线性化,例如, 开关控制元件对发电机进行电压自动调整等需要特殊处理,而不一定要求对其作线性化处理, 关于这些问题,可参考文献3,4.综上所述.在遇到非线性系统问题时.可以参考上面提出的方法进行处理当然.还可根据不同的具体问题提出新的处理方法,对于这方面的具体理论和技术工作,不仅需要对控制系统及其控制的对象有深刻的了解.而且还要有丰富的元器件的理论与实际知识.参考文献[1]王士和缩自动电礁装置,大连铁道学院, 1985[2:张冠生主编电器学,规被】:业m版社】980_l3]扬自厚主编自动控制原理,精金1:业出暖社,198O[4]蔡尚峰主编.自动控制理沧,机被业m版社,198l[5]尤德裴主编数字化酬量技术眨但器.机械】= 业出版社1980[6]常健生缩.捡j羹I与转换技术.机被丁=业m版社,1981[7]王士和郭永波带热电阻捡渊播的解舟折法电杂志】99o3[8]王士和孝章武王常有智艟化湿度控制倥●气开善》(1995N0_4)。
稳定性当系统承受这种干扰之后,能否稳妥地保持预定的运动轨迹或者工作状态,这就是稳定性。
使问题简化,而不得不忽略某些次要因素。
近似的数学模型能否如实反映实际的运动,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稳定性(鲁棒性)问题。
平衡状态(4-2)受扰运动:平衡状态:(4-5)0 x t t"³?是李雅普诺夫意义下稳定的。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就是要研究微分方程的解在tÎ[t,+¥)上的有界性。
1. 此处d 随着e 、t 0而变化;时有‖x (t ;t 0,x 0)‖<e "t ≥t 0成立初值变化充分小时,解的变化(t ≥ t 0)可任意小(不是无变化);(t 0,e )£e 。
edt0x (t 0)d (t 0,e )x 0x (t )李雅普诺夫意义下稳定的几何意义(t 0)‖一致稳定:(4-9)00(,,)0(,,)T t T t m d m d >()S e ()H e 0x x()S d ()S e 0x ()x t T()S d t固定的吸引区,不是<m ,t >t 0+ T(m ,t 0,x 0)t 0mt 0+ T(m , t 0, x 0)e00lim (,,)0®¥=t x t t x数量吸引区局部幸好,就我们所讨论的线性系统而言,全局和局部是一致的。
可见,即使初始值很大地偏离了平衡状态,系统最终0x1otl nx 非线性系统的解,),<。
故系统是李氏稳定的。
又与t d ddx xdt tttd<,,故其零解一致稳定。
又0t t 0t t()S e 0x ()x t ()S d cx ()e指数渐近稳定稳定渐近稳定一致渐近稳定一致稳定第一方法线性化的间接第二方法直接判断直接法李雅普诺夫第二方法目前仍是研究非线性、时变系统最有效的方法,是许多系统控制律设计李雅普诺夫第二法的主要定理(4-16)李雅普诺夫函数充分条件4-17)),则称系统原点平衡状态为大范围一致渐近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