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6-非线性系统线性化[1]自动控制原理 浙江大学考研资料
- 格式:pdf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24
2
1-2 常用过程控制理论及应用
一、过程控制理论
过程控制理论,原自于经验的PID。
过程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主要应用频率响应特性,这种理论对于过程控制工程技术人员都比较熟悉
这种理论对于过程控制工程技术人员都比较熟悉。
到了1960年代,空间技术的发展,控制系统用状态方程来描述,这种方法是用来开发各种优化控制理论的基础。
这来描述这种方法是用来开发各种优化控制理论的基础。
这样,使得原有的频率响应分析方法要作改进,使之适合于多变量的复杂的控制系统设计问题。
因此,现代控制系统设计不再分频域和时域,发展成为统一的理论。
为了介绍方便,现仍将其分成频域与时域来介绍,如表1所示此表列举了典型的控制技术应用于不同系统的表示所示。
此表列举了典型的控制技术应用于不同系统的表示:控制系统设计、控制系统构成和辨识的方法。
先控技应课程学任务
先进控制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任务
目次内容时间(次)上课人1导论、预测控制技术1苏宏业2软测量技术1苏宏业3变结构控制技术1苏宏业4容错控制技术1苏宏业5综合自动化技术4荣冈6直流调速技术毛维杰
2
7交流调速技术4毛维杰8位置随动系统与传感
2毛维杰
技术
参考书
•《先进控制技术及应用》,王树青等,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7月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
系统》(第3版),陈伯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7月
社。
高国燊《自动控制原理》(第4版)名校考研真题第1章绪论一、选择题1.线性系统的主要特点有()。
[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研]A.稳定性B.振荡性C.收敛性D.齐次性【答案】D2.对控制作用进行适当的补偿(复合控制),可使系统()。
[湖南大学2006年研] A.由不稳定变成稳定B.减小非线性的影响;C.提高无差度D.同时改善快速性和抗干扰能力【答案】D3.在通常的闭环控制系统结构中,系统的控制器和控制对象共同构成了()。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研]A.开环传递函数B.反馈通道C.前向通道D.闭环传递函数【答案】C二、填空题1.自动控制系统按给定信号的类型可分为______系统和______系统。
[燕山大学研]【答案】连续系统;离散系统2.自动控制系统性能好坏的三个方面为:______。
[燕山大学研]【答案】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
3.自动控制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响应,一般都包含两个分量,即一个是______,另一个是______分量。
[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研]【答案】稳态;瞬态4.最常用的补偿方法是______和______。
[湖南大学2006年研]【答案】按扰动补偿;按输入补偿三、问答题1.何谓自动控制?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各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华南理工大学研]答:(1)自动控制:在无人直接参与下,利用控制装置操纵被控对象,使被控量等于给定量。
(2)开环控制特点:开环控制是按给定值控制,控制方式比较简单,但控制精度受到原理上的限制。
(3)闭环控制特点:闭环控制为偏差控制,可以使反馈回路中的干扰信号得到抑制,因而控制精度较高,但闭环控制有可能使系统不稳定。
2.在经典控制理论中,负反馈控制是一种最基本的控制方式,也是一种常用的校正方式,试举例论述采用负反馈控制的优点。
[南开大学研]答:负反馈的特点可以从“负”字上得到很好的理解,它主要是通过输入、输出之间的差值作用于控制系统的其他部分。
这个差值就反映了我们要求的输出和实际的输出之间的差别。
《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大纲本《◎动控制原理》考试大纲适用丁-浙江理工大学机械与口动控制学院口动化系口动化专业本科学生考试。
自动控制理论是现代控制系統的匝要基础,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控制系統的数学模型、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频率响应法、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非线性系统的描述两数法和相平面分析法六大部分。
要求考生对其基本概念冇较深入的了解,能够系统地学握它们的经典内容和推理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基本定理和应用,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一)线性控制系統的数学模型1. 线性系统的输入一输出时间函数描述2. 线性系统的输入一输出传递函数描述3. 典型环节的数学模型4. 方框图(方块图)5. 信号流程图6. 梅逊公式(二)线性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1. 典型输入信号:阶跃函数、斜坡函数、抛物线函数、脉冲函数、脉冲函数2. 线性定常系统的时域响应:系统响应=零状态响应+零输入响应3. 控制系统的稳态谋差:误差的两种定义及其相互关系;稳态误羌;计算稳态误差的一般方法与葩态误差系数法;系统的位登误差、速度误差和加速度误差;要反映稳态误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可用动态误差系数法MMp (o%) ◎% = — xlOO%4. 给定稳态误差和扰动稳态误差c(g)5. 控制系统暂态响应的性能指标:(1) 、最大超调量Mp (a%)(2) 、峰值时间tp(3) 、上升时间tr(4)、调査时间ts (误差带2%或5%)6. 一阶系统的暂态响应7. 二阶系统的暂态响应8. 高阶系统的暂态响应9.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10. 劳斯一赫尔维茨(Routh-Hurwitz)稳定判据(三)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1. 根轨迹的基木概念2. 绘制根轨迹的基木条件和基木规则3. 根轨迹方程:模值条件、相角条件4参数根轨迹和多回路系统的根轨迹5. 正反馈回路和零度根轨迹6. 迟后系统的根轨迹(四)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1. 频率特性及其与时域响应的关系2. 频率特性的儿何表示: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对数频率特性曲线(Bode图)、对数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尼柯尔斯曲线)3.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的绘制及故小相位系统4.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和系统的相对稳定性:截止频率3C的计算、幅值裕量、相位裕量5. 系统的闭环频率特性6. 对数频率稳定性判据(五)系统的校正方法1. 控制系统校正的概念2. 线性系统的基木控制规律3. 相位超前与相位迟后校正装究及其特性4. 根轨迹法在系统校正中的应用5. 频率特性法在系统校正中的应用6. 反馈和前馈复合控制7. 线性系统校正方法实际应用问题(六)非线性系统分析1. 关于非线性系统的基木概念:线性系统可以使用矗加原理,而菲线性系统不能使用腔加原理;线性系统的稳定性与初值、输入无关,而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与初值、输入有关2. 二阶系统的分析3. 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等倾线法、&方法4. 非线性特性的一种线性近似表示一一描述函数5. 典型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6. 描述函数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和口振:判断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确定口振点、确定口振点参数3, X0二、考试要求(-)控制系統的数学模型1. 掌握建立系统微分方程的--般方法;2. 掌握运用拉氏变换解微分方程的方法;3. 牢I占I掌握传递函数的概念、定义和性质,明确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间的关系;4. 能熟练地进行结构图等效变换,明确结构图与信号流图间的关系;5. 能熟练运用梅逊公式求系统传递函数;(二)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1. 稳定性判断:正确理解系统稳定性概念及稳定的充要条件;能熟练运用代数稳定判据判定系统的稳定性, 并进行有关的分析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