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阶欠阻尼动态性能
- 格式:doc
- 大小:9.68 MB
- 文档页数:13
二阶欠阻尼系统中的阻尼比和固有频率是控制系统工程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们在系统动态特性分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本文将从简单到复杂,由表面到深入,逐步探讨二阶欠阻尼系统的阻尼比和固有频率,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概念。
1. 什么是二阶欠阻尼系统?在控制系统中,二阶欠阻尼系统是指具有两个自由度的系统,它具有两个特征的物理量,比如位移和速度。
在动态系统中,二阶系统常常出现,比如弹簧振子系统、RLC电路等。
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通常可以表示为一个二次方程。
2. 阻尼比和固有频率的概念阻尼比是描述系统阻尼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是实际阻尼比与临界阻尼比的比值。
固有频率则是系统自由振荡的频率,在没有受到外界干扰的情况下,系统将以固有频率进行振荡。
3. 阻尼比和固有频率的影响阻尼比和固有频率对于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阻尼比小于1的情况下,系统呈现欠阻尼振荡的特性;而在阻尼比大于1的情况下,系统则呈现着过阻尼的特性。
固有频率则决定了系统振荡的频率,它越高表示系统越“硬”、振荡的速度越快。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控制系统工程中,对于二阶欠阻尼系统的阻尼比和固有频率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它们直接关系到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因此在系统设计和分析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阻尼比和固有频率的合理选取不仅能保证系统的稳定性,还能够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抑制振荡,从而更好地实现控制的目标。
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文的阐述,相信读者对二阶欠阻尼系统的阻尼比和固有频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实际控制系统工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要求来选择合适的阻尼比和固有频率,从而实现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优化。
希望本文可以为读者对这一主题的理解和应用提供一些帮助。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您已经对二阶欠阻尼系统的阻尼比和固有频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实际工程中,合理选择阻尼比和固有频率将对系统的控制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第3章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3.1复习笔记本章考点:二阶欠阻尼系统动态性能指标,系统稳定性分析(劳斯判据、赫尔维茨判据),稳态误差计算。
一、系统时间响应的性能指标1.典型输入信号控制系统中常用的一些基本输入信号如表3-1-1所示。
表3-1-1控制系统典型输入信号2.动态性能与稳态性能(1)动态性能指标t r——上升时间,h(t)从终值10%上升到终值90%所用的时间,有时也取t=0第一次上升到终值的时间(对有振荡的系统);t p——峰值时间,响应超过中值到达第一个峰值的时间;t s——调节时间,进入误差带且不超出误差带的最短时间;σ%——超调量,()()%100%()p c t c c σ-∞=⨯∞(2)稳态性能稳态误差e ss 是系统控制精度或抗扰动能力的一种度量,是指t→∞时,输出量与期望输出的偏差。
二、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1.一阶系统的数学模型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1()1C s R s Ts +=2.一阶系统的时间响应一阶系统对典型输入信号的时间响应如表3-1-2所示。
表3-1-2一阶系统对典型输入信号的时间响应由表可知,线性定常系统的一个重要特性:系统对输入信号导数的响应,就等于系统对该输入信号响应的导数;或者,系统对输入信号积分的响应,就等于系统对该输入信号响应的积分,而积分常数由零输出初始条件确定。
三、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1.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的标准形式为:222()()()2n n n C s s R s s s ωζωωΦ++==其中,ωn 称为自然频率;ζ称为阻尼比。
2.欠阻尼二阶系统(重点)(1)当0<ζ<1时,为欠阻尼二阶系统,此时有一对共轭复根:21,2j 1n n s ζωωζ=-±-(2)单位阶跃响应()()d 211e sin 01n t c t t t ζωωβζ-=-+≥-式中,21arctanζβζ-=,或者β=arccosζ,21dn ωωζ=-各性能指标如下:t r =(π-β)/ωd2ππ1p d n t ωωζ==-2π1%e100%ζζσ--=⨯3.5(0.05)s nt ζω=∆=4.4(0.02)s nt ζω=∆=3.临界阻尼二阶系统(1)当ζ=1时,为临界阻尼二阶系统,此时s 1=s 2=-ωn 。
二阶欠阻尼系统冲激响应曲线二阶欠阻尼系统冲激响应曲线一、引言在探讨二阶欠阻尼系统冲激响应曲线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二阶系统,欠阻尼系统以及冲激响应曲线。
在工程控制系统中,二阶系统是一种常见的动态系统,而欠阻尼系统则是指系统的阻尼比较小的情况。
冲激响应曲线则是描述系统对冲激信号的输出响应情况。
通过本文的深入探讨,我们将更好地理解二阶欠阻尼系统冲激响应曲线的特性和意义。
二、二阶系统的基本特性1. 二阶系统的定义在控制工程中,二阶系统是指系统的传递函数具有二次项的动态系统。
它可以用以下的微分方程表示:\[M\ddot{x} + C\dot{x} + Kx = F(t)\]其中,\(M\)、\(C\)、\(K\)分别表示系统的质量、阻尼和刚度,\(F(t)\)表示外部输入信号。
传递函数通常可以表示为:\[G(s) = \frac{Y(s)}{F(s)} = \frac{1}{Ms^2 + Cs + K}\]2. 二阶系统的特性二阶系统具有的特性包括:共振频率、阻尼比以及自然频率。
在理解二阶系统的基本特性后,我们可以更好地探讨欠阻尼系统对其冲激响应曲线的影响。
三、欠阻尼系统的特性1. 欠阻尼系统的定义欠阻尼系统是指系统的阻尼比较小的情况,通常表现为振荡幅值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特点。
在二阶系统中,欠阻尼将对系统的响应产生重要影响。
2. 欠阻尼系统的影响欠阻尼系统对系统响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振荡频率、振荡幅值以及响应持续时间上。
在冲激响应曲线中,我们将看到欠阻尼系统的特殊表现。
四、冲激响应曲线的特性1. 冲激响应曲线的定义冲激响应曲线是描述系统对冲激信号的响应情况的曲线。
通过冲激响应曲线,我们可以了解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稳定性。
2. 冲激响应曲线的特性冲激响应曲线的特性包括:初始值、幅值、振荡频率以及响应持续时间。
在二阶欠阻尼系统中,冲激响应曲线将表现出特殊的形态和特征。
五、二阶欠阻尼系统冲激响应曲线的特点分析1. 冲激响应曲线的形态在二阶欠阻尼系统中,冲激响应曲线将呈现出振荡幅值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特点。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与稳定性分析班级:姓名:学号:实验二 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与稳定性分析一、实验目的1、 掌握二阶系统的电路模拟方法及其动态性能指标的测试技术过阻尼、临界阻尼、欠阻尼状态2、 分析二阶系统特征参量(ξω,n )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3、 分析系统参数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加深理解“线性系统稳定性至于其结构和参数有关,与外作用无关”的性质;4、 了解掌握典型三阶系统的稳定状态、临界稳定、不稳定状态;5、 学习二阶控制系统及其阶跃响应的Matlab 仿真和simulink 实现方法。
二、实验内容1、 构成各二阶控制系统模拟电路,计算传递函数,明确各参数物理意义。
2、 用Matlab 和simulink 仿真,分析其阶跃响应动态性能,得出性能指标。
3、 搭建典型二阶系统,观测各个参数下的阶跃响应曲线,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的超调量%σ、峰值时间tp 以及调节时间ts ,研究其参数变化对典型二阶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4、 搭建典型三阶系统,观测各个参数下的阶跃响应曲线,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的超调量%σ、峰值时间tp 以及调节时间ts ,研究其参数变化对典型三阶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5、 将软件仿真结果与模拟电路观测的结果做比较。
三、实验步骤1、 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实现原理 将二阶系统:ωωξω22)(22nn s G s s n++=可分解为一个比例环节,一个惯性环节和一个积分环节ωωξω)()()()(2C C C C s C C 22262154232154232154215426316320nn s s s s s G s s s C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C R R R R R R R R R U U n i ++=++=++== 2、 研究特征参量ξ对二阶系统性能的影响将二阶系统固有频率5.12n =ω保持不变,测试阻尼系数ξ不同时系统的特性,搭建模拟电路,改变电阻R6可改变ξ的值当R6=50K 时,二阶系统阻尼系数ξ=0.8 当R6=100K 时,二阶系统阻尼系数ξ=0.4 当R6=200K 时,二阶系统阻尼系数ξ=0.2(1)用Matlab 软件仿真实现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计算超调量%σ、峰值时间tp 以及调节时间ts 。
§3 时域分析法3.1 重点知识一、一、二阶系统的动态响应1、一阶系统设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1Ks Ts Φ=+,则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 /()(1)t T h t K e -=-其中,T 为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
2、二阶系统设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222()2n n ns s s ωξωωΦ=++,则二阶欠阻尼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1)n t d h t t ξωωβ-=-+其中,ξ-阻尼比,n ω-无阻尼振荡频率,d ω-阻尼振荡频率,n σξω=衰减系数,且d ωω=arccos βξ=。
二、二阶系统运动形态三、一、二系统的动态性能四、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设一线性定常系统原处于某一平衡状态,若它受到某一扰动作用而偏离原来的平衡状态,当此扰动撤消后,系统仍能回到原有的平衡状态,则称该系统是稳定的。
反之,系统为不稳定2、稳定性条件1、必要条件:系统特征方程式的各项系数均为正值,且无零系数”。
2、充要条件:1)脉冲响应函数收敛;2)闭环特征方程式的根需都位于S 的左半平面。
3、劳斯判据如果劳斯表中第一列的系数均为正值,则其特征方程式的根都在S 的左半平面,相应的系统是稳定的。
4、劳斯判据特殊情况1)劳斯表某一行中的第一项等于零 2)劳斯表中出现全零行 五、系统稳态误差1、定义:稳定系统误差的最终值。
稳态误差表示系统的控制精度。
2、计算:0()lim ()lim ()ss ss t s e e t sE s →∞→∞==系统稳态误差:1lim ()lim ()()lim v s ssvs s s R s esG s H s K s+→→→⎡⎤⎣⎦==+表3.3 一、二阶系统稳态性能3.2 基本要求1、了解一阶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典型响应的特点,会计算一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
2、理解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典型响应的特点,熟练掌握二阶欠阻尼系统动态性能指标的计算和系统特征参数确定。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与稳定性分析班级:姓名:学号:实验二 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与稳定性分析一、实验目的1、 掌握二阶系统的电路模拟方法及其动态性能指标的测试技术过阻尼、临界阻尼、欠阻尼状态2、 分析二阶系统特征参量(ξω,n )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3、 分析系统参数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加深理解“线性系统稳定性至于其结构和参数有关,与外作用无关”的性质;4、 了解掌握典型三阶系统的稳定状态、临界稳定、不稳定状态;5、 学习二阶控制系统及其阶跃响应的Matlab 仿真和simulink 实现方法。
二、实验内容1、 构成各二阶控制系统模拟电路,计算传递函数,明确各参数物理意义。
2、 用Matlab 和simulink 仿真,分析其阶跃响应动态性能,得出性能指标。
3、 搭建典型二阶系统,观测各个参数下的阶跃响应曲线,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的超调量%σ、峰值时间tp 以及调节时间ts ,研究其参数变化对典型二阶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4、 搭建典型三阶系统,观测各个参数下的阶跃响应曲线,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的超调量%σ、峰值时间tp 以及调节时间ts ,研究其参数变化对典型三阶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5、 将软件仿真结果与模拟电路观测的结果做比较。
三、实验步骤1、 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实现原理 将二阶系统:ωωξω22)(22nn s G s s n++=可分解为一个比例环节,一个惯性环节和一个积分环节ωωξω221)()()()(2C C C C s C C 222621542321542322154215426316320nn s s s s s G s s s C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C R R R R R R R R R U U n i ++=++=++== 2、 研究特征参量ξ对二阶系统性能的影响将二阶系统固有频率5.12n =ω保持不变,测试阻尼系数ξ不同时系统的特性,搭建模拟电路,改变电阻R6可改变ξ的值 当R6=50K 时,二阶系统阻尼系数ξ=0.8 当R6=100K 时,二阶系统阻尼系数ξ=0.4 当R6=200K 时,二阶系统阻尼系数ξ=0.2(1)用Matlab 软件仿真实现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计算超调量%σ、峰值时间tp 以及调节时间ts 。
§3.3.3 欠阻尼二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计算
)2()(2n n
s s s G ξωω+=
2
2
22)(n
n n
s s s ωξωω
++=Φ
)10(<≤ξ
1. 欠阻尼二阶系统极点的两种表示方法
(1) 直角坐标表示
n n d j j ωξξωωσλ22,11-±-=±=
(2) “极”坐标表示
⎩
⎨⎧=∠=βλωλn
⎩
⎨⎧-==21sin cos ξβξ
β
2.欠阻尼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s
s s s R s s C n n n 1
2)()()(2
22
⋅++=Φ=ωξωω
)
2()2(]2[2222
n n n n
n s s s s s s s ωξωξωωξω+++-++= 2
22)1()(21n
n n s s s ωξξωξω-+++-=
22222222)1()(11)1()(1n
n n n n n s s s s ωξξωωξξξ
ωξξωξω-++-⋅---+++-= 利用复位移定理
[]
)()(a s F e t f L at
+=⋅- 系统单位阶跃响应为
t e t e
t h n t n t
n n ωξξξ
ωξξωξω22
2
1sin 11cos 1)(---
--=--
[]
t t e n n t n ωξξωξξ
ξξω222
2
1sin 1cos 111-+----
=-
[]
t t e n n t n ωξβωξβξξω222
1sin cos 1cos
sin 11-⋅+-⋅--
=-
()
βωξξ
ξω+---
=-t e
t h n t
n 22
1sin 11)( )10(<≤ξ
()t
t t h n n ωωcos 190sin 1)(-=︒+-=
)90,
0(︒==βξ
()
βωξξ
ξω+---
=-t e t h n t n 22
1sin 11)( )10(<≤ξ
系统单位脉冲响应为
[]⎥⎦⎤⎢⎣
⎡++=Φ='=--222
112)()()(n n n
s s L s L t h t k ωξωω
⎥⎥⎦
⎤⎢⎢⎣⎡-++-⋅-=-22222
1)1()(11n n n n
s L ωξξωωξξω t e n t n
n ωξξωξω22
1sin 1--=
-
欠阻尼二阶系统单位脉冲响应
3.欠阻尼二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计算
(1)峰值时间p t
)()(t k t h ='01sin 122
=--=
-t e
n t
n
n ωξξωξω
01sin 2=-t n ωξ
,3,2,,012πππωξ=-t n
由峰值时间定义
n
p t ωξπ
21-=
(2)超调量0
0σ
()
βωξξ
ξω+---
=-p n t p t e
t h p
n 22
1sin 11)(
()βπξ
ξξπ
+--
=--sin 112
12
e
2
11ξξπ
--+=e
0σ
0100)
()
()(⨯∞∞-=
h h t h p 0011002
⨯=--ξξπ
e
2
10000100e
ξπ
ξσ--=⨯
超调量0
σ
与阻尼比ξ之间的关系
(3)调节时间 s t
s t 对ξ的不连续性
调节时间的实际计算方法
2
2
110.05
11n n s
t
t e
e
-ξω-ξω+
-=
=-ξ
-ξ
n
n
s t ξωξωξ5
.3)1ln(21
05.0ln 2≈-+-= (8.03.0<<ξ)
n
s t ξω5
.3=
)5(0000=∆
n
p t ωξπ
21-=
2
10000100e
ξπ
ξσ--=⨯
00003.5
(5)
s n
t ξω=
∆=
例1 控制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
(1)开环增益10=K 时,求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
(2)确定使系统阻尼比707.0=ξ的K 值。
解 (1) )11.0()(+=s s K
s G
10=K 时
10010100)(1)()(2++=+=Φs s s G s G s 2222n
n n
s s ωξωω++=
10100==n ω
5.010
210=⨯=ξ )60(︒=β
363.010
5.0112
2
=⨯-=
-=
π
ωξπ
n
p t
2
10
ξξπ
σ
--=e
005.01/5.03.162
==--πe
7.010
5.05
.35
.3=⨯==n s t ξω
(2) K s s K
s 101010)(2
++=Φ
⎪⎩
⎪
⎨⎧==K K n 10210
10ξω
令 707.0=ξ
得 510
42
100=⨯⨯=
K 4.“最佳阻尼比” ξ=0.707 ( ωn 确定时,t s 实际最小 )
● 极点实部 ξωn =C 时
● 无阻尼自然频率 ωn = C 时
例2 二阶系统的结构图及单位阶跃响应分别如图(a),(b)所示。
试确定系统参数a K K ,,21的值。
解 由结构图可得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2221221)(/1)()(K as s K K a s s K a s s K K s ++=+++=Φ ⎩
⎨⎧==n n
a K ξωω22
2 由单位阶跃响应曲线有
12
22
100lim )()(lim 2)(K K as s K K s R s s h s s =++=Φ==∞→→
⎪⎪⎩
⎪⎪⎨
⎧==-==-=--2
1/
00209.02218.275.01ξξπσωξπe t n p
联立求解得 ⎩⎨⎧==278.5608
.0n
ωξ
.....22K 52782785a 206085278642⎧===⎨=⨯⨯=⎩
2
n n ω2ξω= 因此有 42.6,85.27,221===a K K 。
5.二阶系统动态性能随极点位置分布的变化规律
[ 计算演示]
欠阻尼二阶系统动态性能随极点位置的变化规律小结0
σ 2σωd
2ωd
j [ s ]
从直角坐标变化: 002003.5 3.51s n n s n n t t ξωξωβξσξωξωβξσ⎧=↓⎪↑⇒⎨⎪↓⇒↑⇒↓⎩
⎧=→⎪-↑⇒⎨⎪↑⇒↓⇒↑
⎩
从“极”坐标变化: ⎪⎩⎪⎨⎧→⇒→⇒→↓=⇒↑⇒↑⎪⎩
⎪⎨⎧↑⇒↓⇒↑↑=⇒↓↑00005.35.3σβξξωξωωσξβξωξωβn s n n n s n t t
例3 典型欠阻尼二阶系统
要求 ⎩
⎨⎧≤<<≤523.1650
00000n ωσ 试确定满足要求的系统极点分布范围。
解.依题意有
⎩
⎨⎧≤<>≥525.0707.0n ωξ ⎩⎨⎧≤<︒<≤︒526045n ωβ
[s] j
0.5 0 -0.5-1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