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现实主义美术(西方)
- 格式:ppt
- 大小:5.78 MB
- 文档页数:43
外国美术史综述之二十世纪美术(2010-03-08 19:47:58)一、西方现代美术(一)二战前1913年2月17日,军火库展览,美国首次介绍欧洲现代艺术的展览。
现代主义(Modernism)占主流,兼有其他传统的、学院的流派。
18世纪以来欧洲哲学中重视个人人格、尊重个人创造性和主体性格的“主体论”得到更大张扬;艺术品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开始走向市场。
后印象主义塞尚和凡高分别成为现代艺术两种趋势的先驱人物。
欧洲传统艺术中一直存在两种倾向——重视理性精神和注重感情表现。
1、野兽主义(Fauvisme):在1905年巴黎秋季沙龙上,以马蒂斯为首的青年艺术家展出自己的油画作品,被批评家路易·沃塞尔戏谑的称之为“野兽”,“野兽主义”从而得名。
是一个很松散的群体。
特别注重发挥纯色的作用,强调色彩的表现力。
实际上属于泛表现主义的范畴。
马蒂斯,驱使他迈向革新之路的是后印象主义塞尚、高更、凡高和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等人的作品。
后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非洲土著雕刻+近东阿拉伯艺术。
20世纪初画风追求原始格调,富有幻想意味,用快速、粗放有力的笔触造型,用纯粹的色域组织画面,使画面充满律动感。
画面上特有阿拉伯饰纹,色彩绚烂,线条流动,很有装饰性。
早期代表作有《戴帽子的妇人》、《奢华·宁静和愉悦》、《华丽》、《舞蹈》、《音乐》。
马蒂斯把绘画比作“安乐椅”供人消遣和赏心悦目,他说他“梦寐以求的是一种和谐,纯粹而宁静的艺术”。
30年代以后“野”气有所收敛。
有些画家并未一直坚持1905年前后的画风,如德安、弗拉芒克、杜菲、卢奥、荷兰的唐元等。
2、立体主义(Cubism)又译为立方主义,1908年始于法国。
这个名称的出现含有偶然性。
1908年,G·布拉克在卡恩韦勒画廊展出作品,评论家路易·沃塞尔在《吉尔·布拉斯》杂志上评论说:“布拉克先生将每件事物都还原了……成为立方体”,这种画风因此得名。
简述20世纪西方美术的特点20世纪西方美术经历了丰富多样的发展,从印象派、立体主义到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们以不同的创作风格和技巧呈现出他们对世界的独特见解。
以下是20世纪西方美术的一些主要特点:1.替代现实:20世纪初期,许多艺术家开始追求一种新的表现方式,试图超越对现实的直接呈现。
他们试图通过表现自身的情感、思想和精神状态,创造出一种更真实的现实。
这种艺术形式被称为表现主义。
2.抽象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艺术家逐渐渴望解放自己的创作,追求独特的表现方式。
在抽象艺术中,艺术家试图摒弃客观现实的描绘,将重点放在形式、颜色和线条等艺术元素上,以此表达情感和构建独立的视觉语言。
3.考察材料:20世纪美术发展了多种创作材料和媒介。
例如,立体主义艺术家开始使用不同的材料和技巧进行表达,将现实物体的不同部分拆解、重新组合,以展示事物的多维和多角度。
同时,雕塑家开始使用诸如金属、玻璃和陶瓷等新材料,展示了新的形式和构造。
4.挑战传统:冲击传统成为20世纪西方美术的一大特点。
例如,达达主义运动挑战了传统艺术的观念和制约,试图打破束缚艺术家创作的规范和界限。
超现实主义则试图挖掘潜意识的力量,通过夸张、不合理和梦幻的元素来表达对现实的冲击。
5.自由表达:20世纪西方美术独立于传统的约束和规范,鼓励艺术家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和感受。
这种自由表达的态度促使艺术家们不受限地追求新的表现方式和技巧,以呈现出他们独特的创作思想。
6.文化交流:20世纪美术涌现了大量的国际艺术运动和交流。
例如,德国的表现主义和法国的立体主义对抽象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其成为了20世纪西方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美术市场的发展和艺术展览的增多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影响。
7.多样性和个性:20世纪西方美术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和技巧,艺术家们追求个性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从立体主义的几何形式到超现实主义的梦幻元素,艺术家们大胆地尝试新的表达途径,并以个人独特的方式来诠释世界。
西方艺术流派(6):立体主义野兽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波普艺术展开全文六、二十世纪立体主义。
1908年产生于法国,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
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画面,着力表现有直线、曲线所构成的轮廓、块面堆积与交错的趣味和情调。
人们以立体主义这一称呼来给毕加索、布拉克、格里斯和莱热在1907年到1914年期间的艺术探索性创作命名。
野兽主义。
1905年产生于法国松散的美术社团。
野兽主义画派吸收了东方和非洲艺术的表现手法,创造一种有别于西方古典绘画的疏、简的意境,有明显的写意倾向,同时追求更为主观和强烈的艺术表现。
马蒂斯是野兽主义的领袖。
表现主义。
注重主观情感和内心世界的揭示,不拘泥于视觉特征的真实。
它是20世纪初期绘画领域中特别流行于北欧诸国的艺术潮流。
代表画家是荷兰人凡·高、法国人劳特累克、奥地利人克里姆特、瑞士人霍德勒和挪威人蒙克。
维也纳分离派。
是在奥地利新艺术运动中产生的著名的艺术家组织。
1897年,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一批艺术家、建筑家和设计师声称要与传统的美学观决裂、与正统的学院派艺术分道扬镳,故自称分离派。
其口号是“为时代的艺术--艺术应得的自由”。
代表人物有克里姆特、席勒、霍夫曼等。
超现实主义画派。
1924年产生于法国。
由法国作家布雷东发起。
在巴黎先后发表两次《超现实主义宣言》,形成了超现实主义画派。
认为“下意识的领域”,如梦境、幻觉、本能等是创作的源泉,主张从潜意识的思想实际中求得“超现实”。
作品主要描写潜意识领域的矛盾现象,把生与死、过去与未来、真实与幻觉统一起来,具有恐怖、离奇、怪诞的特点。
代表人物有米罗、达利、马格利特、唐吉等。
达达主义。
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法国、德国和瑞士的一种艺术流派。
达达主义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
达达主义由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人士领导,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抗议活动表达了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