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现实主义美术(西方)
- 格式:ppt
- 大小:5.78 MB
- 文档页数:43
外国美术史综述之二十世纪美术(2010-03-08 19:47:58)一、西方现代美术(一)二战前1913年2月17日,军火库展览,美国首次介绍欧洲现代艺术的展览。
现代主义(Modernism)占主流,兼有其他传统的、学院的流派。
18世纪以来欧洲哲学中重视个人人格、尊重个人创造性和主体性格的“主体论”得到更大张扬;艺术品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开始走向市场。
后印象主义塞尚和凡高分别成为现代艺术两种趋势的先驱人物。
欧洲传统艺术中一直存在两种倾向——重视理性精神和注重感情表现。
1、野兽主义(Fauvisme):在1905年巴黎秋季沙龙上,以马蒂斯为首的青年艺术家展出自己的油画作品,被批评家路易·沃塞尔戏谑的称之为“野兽”,“野兽主义”从而得名。
是一个很松散的群体。
特别注重发挥纯色的作用,强调色彩的表现力。
实际上属于泛表现主义的范畴。
马蒂斯,驱使他迈向革新之路的是后印象主义塞尚、高更、凡高和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等人的作品。
后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非洲土著雕刻+近东阿拉伯艺术。
20世纪初画风追求原始格调,富有幻想意味,用快速、粗放有力的笔触造型,用纯粹的色域组织画面,使画面充满律动感。
画面上特有阿拉伯饰纹,色彩绚烂,线条流动,很有装饰性。
早期代表作有《戴帽子的妇人》、《奢华·宁静和愉悦》、《华丽》、《舞蹈》、《音乐》。
马蒂斯把绘画比作“安乐椅”供人消遣和赏心悦目,他说他“梦寐以求的是一种和谐,纯粹而宁静的艺术”。
30年代以后“野”气有所收敛。
有些画家并未一直坚持1905年前后的画风,如德安、弗拉芒克、杜菲、卢奥、荷兰的唐元等。
2、立体主义(Cubism)又译为立方主义,1908年始于法国。
这个名称的出现含有偶然性。
1908年,G·布拉克在卡恩韦勒画廊展出作品,评论家路易·沃塞尔在《吉尔·布拉斯》杂志上评论说:“布拉克先生将每件事物都还原了……成为立方体”,这种画风因此得名。
简述20世纪西方美术的特点20世纪西方美术经历了丰富多样的发展,从印象派、立体主义到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们以不同的创作风格和技巧呈现出他们对世界的独特见解。
以下是20世纪西方美术的一些主要特点:1.替代现实:20世纪初期,许多艺术家开始追求一种新的表现方式,试图超越对现实的直接呈现。
他们试图通过表现自身的情感、思想和精神状态,创造出一种更真实的现实。
这种艺术形式被称为表现主义。
2.抽象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艺术家逐渐渴望解放自己的创作,追求独特的表现方式。
在抽象艺术中,艺术家试图摒弃客观现实的描绘,将重点放在形式、颜色和线条等艺术元素上,以此表达情感和构建独立的视觉语言。
3.考察材料:20世纪美术发展了多种创作材料和媒介。
例如,立体主义艺术家开始使用不同的材料和技巧进行表达,将现实物体的不同部分拆解、重新组合,以展示事物的多维和多角度。
同时,雕塑家开始使用诸如金属、玻璃和陶瓷等新材料,展示了新的形式和构造。
4.挑战传统:冲击传统成为20世纪西方美术的一大特点。
例如,达达主义运动挑战了传统艺术的观念和制约,试图打破束缚艺术家创作的规范和界限。
超现实主义则试图挖掘潜意识的力量,通过夸张、不合理和梦幻的元素来表达对现实的冲击。
5.自由表达:20世纪西方美术独立于传统的约束和规范,鼓励艺术家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和感受。
这种自由表达的态度促使艺术家们不受限地追求新的表现方式和技巧,以呈现出他们独特的创作思想。
6.文化交流:20世纪美术涌现了大量的国际艺术运动和交流。
例如,德国的表现主义和法国的立体主义对抽象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其成为了20世纪西方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美术市场的发展和艺术展览的增多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影响。
7.多样性和个性:20世纪西方美术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和技巧,艺术家们追求个性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从立体主义的几何形式到超现实主义的梦幻元素,艺术家们大胆地尝试新的表达途径,并以个人独特的方式来诠释世界。
西方艺术流派(6):立体主义野兽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波普艺术展开全文六、二十世纪立体主义。
1908年产生于法国,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
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画面,着力表现有直线、曲线所构成的轮廓、块面堆积与交错的趣味和情调。
人们以立体主义这一称呼来给毕加索、布拉克、格里斯和莱热在1907年到1914年期间的艺术探索性创作命名。
野兽主义。
1905年产生于法国松散的美术社团。
野兽主义画派吸收了东方和非洲艺术的表现手法,创造一种有别于西方古典绘画的疏、简的意境,有明显的写意倾向,同时追求更为主观和强烈的艺术表现。
马蒂斯是野兽主义的领袖。
表现主义。
注重主观情感和内心世界的揭示,不拘泥于视觉特征的真实。
它是20世纪初期绘画领域中特别流行于北欧诸国的艺术潮流。
代表画家是荷兰人凡·高、法国人劳特累克、奥地利人克里姆特、瑞士人霍德勒和挪威人蒙克。
维也纳分离派。
是在奥地利新艺术运动中产生的著名的艺术家组织。
1897年,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一批艺术家、建筑家和设计师声称要与传统的美学观决裂、与正统的学院派艺术分道扬镳,故自称分离派。
其口号是“为时代的艺术--艺术应得的自由”。
代表人物有克里姆特、席勒、霍夫曼等。
超现实主义画派。
1924年产生于法国。
由法国作家布雷东发起。
在巴黎先后发表两次《超现实主义宣言》,形成了超现实主义画派。
认为“下意识的领域”,如梦境、幻觉、本能等是创作的源泉,主张从潜意识的思想实际中求得“超现实”。
作品主要描写潜意识领域的矛盾现象,把生与死、过去与未来、真实与幻觉统一起来,具有恐怖、离奇、怪诞的特点。
代表人物有米罗、达利、马格利特、唐吉等。
达达主义。
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法国、德国和瑞士的一种艺术流派。
达达主义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
达达主义由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人士领导,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抗议活动表达了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
―― 20世纪绘画作品一. 野兽派绘画 1 . 马蒂斯(1869~1954)二. 表现主义绘画 1. 蒙克(1863~1944) 2.克林姆特(1862~1918)三. 立体派绘画 1.毕加索 1804―1926 四. 超现实主义 1.达利 1904―1986 五. 抽象主义 1.康定斯基 1866―1944 2.蒙德里安 1872―1944 俄裔法国籍画家。
他的作品显示出强烈的色彩,粗犷、纯朴的民间画风。
他认为一幅作品的成功取决于情感的表达,因而在他的构图结构、线条色块中,有一种内在精神、欲望、激情的自由流露,在运用线条、色块组合并没有固定的格式,都是画家强调精神表现的产物。
《即兴》康定斯基康定斯基康定斯基荷兰画家。
他爱利用直线和平行线组成几何画面,来表达一种绝对境界,他反对使用任何曲线,崇尚直角美,认为通过直角可以静观万物内部的安宁与和谐。
他的画色彩单纯简练,色块与线条之间有着极为严格的协调关系。
《百老汇的热门音乐》蒙德里安这幅画画家通过一些垂直线和平行线组成几何画面,同时使用三原色和一些灰色交替配置,使观众在视觉上产生一些动感,以此象征美国纽约百老汇街道的嘈杂与热闹。
《红黄蓝》蒙德里安《海堤与海??构成十号》蒙德里安 * * “野兽”一词是形容他们的绘画作品中那令人惊愕的颜色,扭曲的形态,明显地与自然界的形状全然相悖。
野兽派是1898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的一个现代绘画潮流。
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不顾对象的体积和明暗,用纯色来代替透视),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倾向,表现感情是野兽主义画家的宗旨。
他用主观的色彩而不是光和影来描绘物象。
他作画,偏爱用平涂的画法,他把绘画视为平面的装饰,有意减弱画面的深度感和物象的体积感,同时还根据感情的需要,将高纯度的平面色块在画中组合,使其形成冲突对比或平衡和谐的关系,产生音乐般的节奏。
17181920世纪西方美术流派十七世纪意大利巴洛克“巴洛克”这个词的起源充满了模糊性和复杂性,一般认为“巴洛克”可能是从葡萄牙文“barroco”衍生出来的,原意指大而不规则的珍珠。
19世纪中期德国学者使用“巴洛克”这个词来概括17世纪欧洲艺术时候,它被用来区分和标志一个艺术时代。
也代表着从16世纪矫饰主义之后18世纪洛可可之前这一时期的欧洲文化。
巴洛克是一种反对宗教、随着天主教运动的发展而流行起来的艺术,巴洛克首先产生于旧教中心罗马,随后传遍了欧洲及美洲部分地区。
由于矫饰主义发展而来的巴洛克艺术可以表达出他们内心对宗教的炽热和生命的赞颂,以及满足他们的政治野心和王权荣耀。
一般来说,巴洛克的风格特征是喜好用扭曲多变的缠绕线条,创造出繁复的装饰和堆砌之美,以求强烈的律动感。
黑暗写实主义(卡拉瓦乔主义)卡拉瓦乔是巴洛克绘画的先锋人物,他的画面明暗对比强烈,光影处理富有舞台照明般的喜剧效果,用光来突出画面的主要部分,构成了一种光线集中的室内光效应,深色阴影使图像的阐释具有戏剧性及选择性。
他的独特风格被其后许多画家继承。
这种聚光形成物象边线明确的明暗处理画风也被称为“卡拉瓦乔主义”。
首先卡拉瓦乔颠覆了理想美学传统,画面中充满了怪异的具有颓废色彩的男性,使人们无法获得确定的意义。
他以罗马街头最低下的衣着破烂肮脏的男女作为圣徒和英雄的模特儿,采用时装及现实背景,嘲弄着理想与崇高,制造了一种破坏气氛。
基督和圣徒都成了粗俗的下等人,流浪汉、农民、渔夫的形象进入神圣的殿堂,画中的人物因而被嘲讽为“粗野的自然人”。
模特儿充满了平民特征以及圣经文本注入到世俗生活的倾向,对欧洲绘画传统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波德格涅斯风格十七世纪西班牙风行的绘画风格。
“波德格涅斯”是西班牙语的小酒馆的意思,主要描绘走卒贩夫的日常生活,是西班牙式的“卡拉瓦乔主义”,具有粗旷朴实的特色。
委拉斯凯兹受其影响创作了不少具有“波德格涅斯风格”的风俗画。
20世纪西方现代绘画艺术的特征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艺术、哲学、科学,这是人类自身意识反映客观世界的主要方式,或者说是三个层面,艺术注重直觉、哲学培养思辨,科学强调实证。
之所以采取的方式不同,是由于追求事物不同层面造成的,三者共同构成20世纪人类物质与精神的世界。
20世纪的油画艺术创作是随着近代哲学与科学一起发展的,反映了20世纪的时代观念、精神追求,构成了西方艺术与科学的精神风貌。
我们可以把20世纪绘画艺术思潮的特征概括为朦胧性、变异性、运动性、写意性、偶然性,符号性。
标签:艺术风貌;朦胧性;变异性;运动性写意性;偶然性;符号性20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转型期,在此之后的艺术称为现代艺术。
艺术评论家对20世纪的艺术特征进行了归纳与研究,分为表现主义、立体主义、原始主义、未来主义、抽象主义、达达主义、至上主义、建构主义、超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画派、印象派、野兽派、垃圾桶画派、波普艺术等,可谓风格多元,流派众多,相对于20世纪前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以及现实主义,我们难以用简单的名词进行归纳,对于20世纪绘画艺术的特征,我们难以概括,最常见的表述方式是将其称为“20世纪现代艺术流派”。
艺术作品和艺术风格都是所处时代的折射,艺术创作不仅仅是艺术家的情感冲动,更是像哲学、科学一样反映了时代的审美观念、精神追求和世界观,艺术与其他精神层面的区别在于更注重作者内心的感受,注重直觉的表达,20世纪是以人为本的时代,艺术形式的丰富性表面了人类精神层面的解放。
我们把20世纪绘画艺术的特点归纳为朦胧性、变异性、运动性、写意性、偶然性、符号性。
一、朦胧性朦胧性通常指事物感知不明确,具有不确定性。
模糊性是事物概念不够清晰,在质与量上都没有确定界限,甚至在时间与空间上都难以标注。
现代主义明显具有朦胧性。
我们熟悉的印象主义,其的画面分解,元素模糊,创作者将色彩分解并置于画面,观众远距离欣赏时形成空间混合的效果。
印象派的杰出代表有莫奈、德加、塞尚等,印象派诞生于19世纪,影响了20世纪乃至现在,作为启蒙性的美术思潮,印象主义绘画推动了美术技法的变革,对绘画观念影响巨大。
简述现实主义美术现实主义美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现代艺术运动的一种形式,它强调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绘和真实感的再现。
现实主义美术以客观、真实、自然为核心理念,通过绘画、雕塑和摄影等艺术形式,以真实的视角和细腻的技巧,展现社会现象、人物形象和自然景观等。
现实主义美术追求真实性和客观性,强调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描绘。
艺术家们通过对细节的准确捕捉和对光影的精确运用,使作品呈现出真实的质感和立体感。
他们通过绘画人物、描绘风景和刻画社会现象等方式来表达对现实的思考和观察。
现实主义美术注重对社会问题的揭示和批判。
艺术家们通过绘画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描绘工人和农民的艰辛劳动、表现社会不公和剥削等,呼唤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他们通过真实的描绘和细腻的表达,让观众深刻感受到社会现实的残酷和不公。
现实主义美术也强调对自然的观察和描绘。
艺术家们通过绘画自然景观、描绘动物和植物的细节,展现出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
他们通过精确的色彩和细腻的线条,使作品中的自然元素栩栩如生,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
现实主义美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艺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打破了传统艺术的束缚,摒弃了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理念,将艺术与现实紧密结合。
现实主义美术以其真实的表现方式和深刻的社会批判,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共鸣。
现实主义美术的影响远不止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它对后来的现代艺术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实主义美术让艺术家们明白,艺术不仅仅是追求美的表达,更是一种对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现实主义美术的精神在后来的各个艺术流派中得到了延续和发展,成为了现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实主义美术的独特魅力在于它对现实的真实描绘和深刻表达。
它使观众对现实生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现实主义美术通过艺术创作,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中的辛酸和困苦,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美好和希望。
现实主义美术启发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反思,促使社会更加关注和关心弱势群体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