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和越南语的三称差别_邓成忠
- 格式:pdf
- 大小:184.32 KB
- 文档页数:5
现代汉语与越南语亲属称谓词对比研究现代汉语与越南语亲属称谓词对比研究――裴香江[越南](一)一致性1、汉语和越语一样,都有著巨大、精细、繁琐的亲属称谓系统,而且亲属称谓都根据家庭和宗族内部成员的属系、血缘关系、辈分、性别、年龄等差异去确认的。
因此,汉语和越语的称呼都整体表现出来:长幼有序、尊卑存有别的特点。
例如爷爷奶奶,越南语表示“?ngn?i,bàn?i”,有著直系血亲关系。
妈妈的弟弟,汉语表示“舅舅”,越南语表示“c?u”,有著旁系血亲关系。
2、汉语和越南语都受儒家思想和宗族观念的影响,特别体现出男权主义的思想。
女子出嫁后所生的子女为外姓,所以都要加“外”,这充分体现了内外分明的特点。
比如:汉语“外公”“外婆”“外孙”;越南语“?ngngo?i”、“bàngo?i”、“cháungo?i”。
(二)差异性1、汉语可以将人称代词用于自称,越语却多用亲属称谓词。
例如:汉语:“爸爸妈妈,我很想你们。
”越南语:“b?m?,conr?tnh?b?m?.”(爸爸妈妈,孩子很想要爸爸妈妈。
)2、汉语中大量使用通称,越语还是习惯用亲属称谓词。
例如:汉语:“红河,我很想你。
”越南语:“hà,ch?r?tnh?em.”(河,姐姐很想要妹妹。
)3、越语亲属称谓的含义范围大于汉语。
比如:(1)越语中,伯伯、伯母和比爸爸妈妈大几岁的不分男女都用一个词bác来表示;(2)越语中,姑姑等比爸爸妈妈大几岁的女士都用一个词c?去则表示;(3)越语中,儿子、女儿和儿媳、女婿都用一个词con来表示;(4)越语中,弟弟、妹妹、表弟、表妹等比自己小几岁的人都用一个词em来表示;(5)越语中,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等孩子都用一个词cháu去则表示;(6)越语中,孙子、孙女等孙辈都用一个词cháu来表示。
4、汉语与越南语单、双音节使用频率不同。
汉语亲属称谓词中多用双音节,如果是单音节的还可以重叠。
汉越词对照《汉越词对照指南》在语言的奇妙世界里,汉越词对照就像是打开两扇文化大门的钥匙。
汉越词呢,就是越南语中从古汉语借用来的词汇。
这就好比是远房亲戚之间互相分享宝贝一样,中国的汉语词汇跑到越南语里扎了根。
你要是走进越南语的词汇海洋,就会发现这些汉越词就像一朵朵独特的浪花。
比如说“国家”这个词,在越南语里是“quốc gia”,这和汉语的发音和意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你看,“quốc”对应着“国”,“gia”对应着“家”,就像两个失散多年的小伙伴又重新手拉手站在了一起。
对于学习越南语的中国人来说,汉越词对照那可真是个大福利。
就像在一片陌生的森林里突然发现了熟悉的小路一样。
想象一下,你原本对着一长串越南语单词愁眉苦脸,结果突然发现里面好多词和汉语长得特别像,那种感觉就像是在异国他乡碰到了老乡。
像“文化”这个词,越南语是“văn hóa”,是不是一眼就能看出和汉语的关联?这就好比你在学习骑自行车的时候,突然发现旁边有个小把手可以扶一下,心里一下子就踏实多了。
再说说越南人学习汉语,汉越词对照也像是一座便捷的桥梁。
我有个越南朋友,他在学习汉语的时候就特别兴奋地跟我说,很多汉语词他一看就大概能猜出意思。
他说看到“图书馆”这三个字的时候,就想到了越南语里的“thư viện”,虽然不完全一样,但是那种熟悉感让他觉得汉语也没有那么难。
这就像你在玩拼图的时候,发现有几块拼图的形状你特别熟悉,拼起来就更容易了。
不过,汉越词对照也不是完全一对一那么简单。
有时候就像调皮的孩子在玩捉迷藏。
有些汉越词在语义上会有一些小变化。
就像“丈夫”这个词,在越南语里“chồng”除了有丈夫的意思,还有些其他的用法和含义,和汉语里的不完全相同。
这就需要我们更加细心地去分辨,就像在花丛中找不同颜色的花朵一样,要仔细观察花瓣和花蕊的区别。
在日常生活中,汉越词对照也有很多有趣的体现。
我去越南旅游的时候,在当地的市场看到一些商品标签上写着汉越词。
越南语和汉语的语音差异研究越南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虽然它们都使用汉字字符,但是它们有很多的差异性,尤其是在语音方面。
这篇文章将会介绍越南语和汉语语音差异的研究,从音位、声调、语音学等多个角度展开讲解。
一、音位差异越南语对于辅音和元音的使用与汉语具有很多的差异性。
越南语中有29个不同的辅音,其中有额外的辅音,如/ɲ/,/ŋ/,/ʔ/,/ɗ/,/ɥ/.而汉语中只有23个辅音。
此外,越南语中有14个元音,而汉语中只有7个元音。
可以看出,越南语的音位更加复杂,与汉语相比,越南语中的辅音和元音使用更加广泛,这是由于越南语中有很多的法语和南亚语系的借词,以及越南语中的字母中包含了很多的变音符号,这些因素导致了越南语音位更为复杂。
二、声调差异汉语中的声调是非常重要的语音特征,而越南语中的声调也是非常重要的。
虽然越南语中的声调与汉语的声调都是使用5个基本声调,但两者之间有很大的不同。
越南语中的声调是非常复杂的,具有高、中、升、降和入五个基本声调,而汉语只有四个基本声调。
另外,越南语中的声调变化也比汉语更多,例如越南语的升调和降调可以变为半升调和半降调,而汉语没有这种变调。
这种变调使得越南语的语音更为复杂,同时也让越南语更加富有韵律和音乐性。
三、语音学差异除了音位和声调之外,越南语和汉语在语音学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例如,在音节结构和发音位置上,两种语言都存在很大的区别。
汉语中的音节结构是CV或CVC,越南语中的音节结构则是CVC或CCV。
此外,汉语中有轻声这一特殊的语音特征,而越南语没有轻声,但是其却擅长使用停頓的语音策略以达到语音效果的效果。
越南语中的重读也比汉语更为明显,越南语中一般在句子的结尾强调重点,使得语音更为地生动和感性。
结语总的来说,越南语和汉语的语音差异还是比较显著的。
虽然两者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但是它们在语音方面的特别性使其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我们认为了解这些语音差异可以更好地促进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这样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建立相互了解与友谊。
汉语和越南语称谓语语用对比探究作者:谭群瑛言秀华谢小玲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4年第04期摘要:汉语和越南语都有丰富的称谓系统,二者有异有同,相异之处对越南学生或习得汉语称谓语造成阻碍。
本文对汉越称谓语的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进行分析,把使用频率非常高的称谓语从语用学的角度进行汉越对比分析,从而提高汉语和越南语跨国交际的准确性。
关键词:对越汉语教学称谓词语用对比引言称谓语是每一种语言的词汇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语言交际中的使用频率较高。
人的社会关系至为复杂,这些社会关系体现在交际场合中,又表现为特定的交际角色、环境、心理。
称谓是人类社会中体现特定人际关系和人的特定身份、职业等的称呼。
越南是中国的邻国,同属亚洲文化背景,但汉语和越南语都有繁杂庞大的称谓语系统,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常给越南学生习得汉语造成迷惑,这就要求我们在对越南学生的汉语教学中,把使用频率非常高的称谓语从语用学的角度进行汉越对比分析,从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准确性。
一、汉越称谓语的共同点(一)汉语和越语的亲属称谓系统都十分发达,强调长幼有别、亲疏有序为了对家族成员的亲疏远近都有细致的反映,汉语在称谓上有明确的分别,因而使得亲属称谓细致而又繁复。
越南语在历史上与汉语有着很深的渊源,汉语曾经是越南人在长达近两千年的历史中,当作正统的文字和书面语来使用的语言,所以汉文化不可避免地渗透到了越文化中。
因此,和汉语一样,越语也有着庞大、细致、繁琐的亲属称谓词系统。
在汉语的亲属称谓中,表示姻亲(即母系关系)祖孙关系的称谓词要在辈分词前加“外”以和宗亲(即父系关系)区分开来,如“外祖父”、“外祖母”。
相对应地,越南语中用nội来表示宗亲关系。
在汉语和越南语中,表示父系宗亲关系的“伯父”、“叔叔”、“姑姑”(bác、chú、cô)又与表示母系姻亲关系的“舅舅”、“姨妈”(cậu、dì)相区分。
2009年9月第7卷第5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Sep 1,2009Vo l 17N o 15*收稿日期:2009-02-27作者简介:黎德成(1976)),男,越南海防人,中山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对越汉语教学、第二语言习得、现代汉语。
汉越人称代词对比分析*(越南)黎德成,刘娅莉(中山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510275)[摘 要] 文章从越南留学生的语用偏误入手,对汉越人称代词进行对比,越南语的人称代词在汉语中虽有对应项目,但在感情色彩义和语用功能的分布上有差异,越南语因第二人称代词缺乏如汉语/您0、/你0、/你们0这样的礼貌式而不得不借用亲属称谓词、职务名词等用于交际场合,第二人称代词空项给越南学生学习汉语第二人称代词带来困难。
[关键词] 语用偏误;人称代词;汉越对比中图分类号: H 1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306(2009)05-0085-05一、问题的提出人称代词指/替代人的名称的0词[1][p .198](王力,1985),在句中作主语、宾语和定语[2][p .72](刘月华等,2001)。
这类词是语言交际中的一个重要系统,具有很强的交际功能。
母语越南语者在用现代汉语进行交际时常使用以下的句子:1)学生:老师好!老师:你好!好久不见了。
学生:?老师最近忙吗?老师:我不太忙。
找我有事吗?学生:*今天我来看老师,想告诉老师我的高考成绩。
老师知道吗?有老师的指导,我终于考上外语大学了。
2)年轻的男同学:哥哥在做什么呢??哥哥有空吗?年长的男同学:有空。
年轻的男同学:*弟弟有点儿事想请哥哥帮个忙。
以上句子词汇和语法都正确,但却不符合汉语的语用习惯。
在上述交际情景中汉语母语者常表达为:1.)老师好!您最近忙吗?今天我来看您,想告诉您我的高考成绩。
您知道吗?有您的指导,我终于考上外语大学了。
2.)哥哥在做什么呢?你有空吗?我有点儿事想请你帮个忙。
越汉定语对比与越汉定语对比教学2001对外汉语韦正慷[摘要]越南语的定语是句子中一个比较复杂的句子成分,本文主要采用比较的方法,从多方面和汉语的定语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并针对这些异同之处提出了一些对外汉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关键词]越汉定语对比与越汉定语对比教学Compararion of Chinese and Vietnam’satributes and atvibute teachingWei Zheng Kang [Abstract]Attribute is a very complex part of Vietnamese,this article adopts comparative solutions,finding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 through comparing Chinese grammers with Vietnamese grammers from different aspedt,and raise some prob;om that should be concerned in teaching Chinese[key words]Compararion of Chinese and Vietnam’s atributes and atvibute teaching一、定语的定义和作用的对比Đi n h ngữ l a bôphân ph u,d u n g dêbôsung y cho danh từtrong câu.(定语是句中用来补充说明名词的辅助成分)这是越南语中给定语下的定义。
在汉语中是这样给定语下定义的,定语是一种修饰语,它主要是用来修饰名词的,但当形容词和动词作主语、宾语时,其修饰语也可能是定语。
越南语和汉语中的定语都可以用来修饰名词,这是越南语和汉语定语中的相同点。
第4卷第2期2004年6月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OFLIUZHOU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V01.4No.2Jun.2004汉语和越南语的三称差别邓成忠(广西师大中文系,广西桂林541004)摘要:本文论述汉语与越南语中的三称(自称、对称、他称)差别。
给关注相关问题的人提供一些新的材料。
关键词:汉语;越南语;人称代词;交际;称呼中图分类号:H146.2。
H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084(2004)02—0036—05一、前言请允许我用亲历的一件事情来作文章地开头。
二000年我来中国留学。
我住的宿舍楼里有世界各国的人。
我们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但要进一步了解对方或让我们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我们却还没做到,开始我想很可能是因为自己的汉语不好,但后来发生的来源我开始怀疑自己的想法。
有一次,我请几个中国朋友与几个El本、韩国同学到我宿舍做客,我们在一起,很谈得来。
我慢慢发现在交际中语言流畅并不是一切,其中还隐含着一些影响交际的因素。
这些因素有的是有形的,如:外表,站坐的姿态,吃喝的食物;有的是无形的,如:交际风格,观念,信仰,态度,价值观等。
我有我的文化背景,你有你的文化背景。
双方文化背景的相同点越多,彼此的交际越顺利。
还有一次,某个在越南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到越南朋友家做客,告辞时她跟朋友的妈妈说:“自己先走,改天再来。
”(汉语:我先走了改天再来。
)她说着一口流利的越南语,可那位妈妈听到中国姑娘对她自称“自己”时,心里却非常不舒服。
因为“自己”在越南语里是身体名词借用于称呼语(越南语的“自己”有时是汉语的“全身”“身体”的意思。
)一般它只能用于平辈互相称呼,对长辈如此称呼是失礼的。
这位留学生该说:“侄先走了,改天侄再来。
”所以学习外语的人可以说出完全符合语法,没有错误的词汇,甚至发言非常标准的话语,但为什么使用该语言作为母语的人有时仍然对她所说的话的内容迷惑不解呢?每个学了一段时间外语的人几乎都会产生这样的困惑:他可以看懂某段话语字面上的意思,但却不能领会它能表达的全部内含。
越南语与汉语在语用层面有何差异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不同的语言在语用层面往往存在着诸多差异。
越南语和汉语作为两种具有独特特点的语言,在语用方面的差异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在称呼与称谓方面,越南语和汉语就有明显的不同。
在汉语中,亲属称谓系统非常复杂且精确,区分了辈分、性别、年龄等因素。
例如,“伯伯”“叔叔”“舅舅”“姑姑”“姨妈”等称谓有着明确的区分。
而越南语中的亲属称谓相对简单一些,没有像汉语那样细致的划分。
在社交场合,汉语对于长辈、上级或者尊敬的人,通常会使用特定的尊称,如“您”“先生”“女士”等。
越南语中也有类似的尊称,但使用方式和适用对象可能有所不同。
问候语的使用也是语用差异的一个体现。
在汉语中,常见的问候语如“您好”“早上好”“晚上好”等,比较直接和明确。
而越南语的问候语可能会因时间、场合和关系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例如,在越南,熟人之间见面可能会问“你吃饭了吗?”,这种问候方式更多地关注对方的生活状况。
在表达感谢和道歉方面,两种语言也有各自的特点。
汉语中的感谢表达通常比较直接,如“谢谢”“非常感谢”。
越南语中表达感谢可能会更加委婉和含蓄。
道歉方面,汉语中的道歉用语比较丰富,根据错误的严重程度和场合,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越南语中的道歉也会因情况而异,但可能在语气和用词上与汉语有所差别。
邀请和拒绝的方式在越南语和汉语中也存在差异。
在汉语中,邀请时通常会比较明确地说明时间、地点和活动内容。
拒绝时,可能会先表达感谢,然后给出合理的理由。
越南语中的邀请可能会相对随意一些,拒绝时可能会更加委婉,尽量避免直接说“不”。
在话题的选择和转换方面,汉语交流中可能会比较注重逻辑和连贯性,话题的转换相对较为自然和有序。
而越南语交流中,话题的跳跃性可能会更大一些,有时可能会根据当时的情境和参与者的情绪而灵活改变话题。
送礼的文化在两种语言中也有所反映。
在汉语文化中,送礼有一定的讲究,礼物的选择、包装和赠送的方式都蕴含着特定的含义。
越南语与汉语的文化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
越南语和汉语,作为两种有着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语言,在诸多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从语音系统来看,越南语和汉语就有很大的不同。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一般分为四个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还有轻声等。
声调的变化对于汉语的词义和语法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越南语则有六个声调,包括平声、玄声、跌声、锐声、重声和问声。
声调的差异使得两种语言在发音上各具特色,也给学习者带来了不同的挑战。
比如,汉语中的“妈”“麻”“马”“骂”,仅仅因为声调的不同,就表示了不同的意思;而越南语中“ma”这个音,在不同声调下也有不同的含义。
在词汇方面,越南语和汉语也存在着众多差异。
汉语的词汇丰富多样,有大量的成语、俗语、歇后语等,这些词汇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典故。
例如,“破釜沉舟”“画蛇添足”等成语,背后都有着精彩的故事。
而越南语中的词汇虽然也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但在成语、俗语的数量和丰富程度上相对较少。
另外,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越南语中吸收了很多来自法语、英语等外来语的词汇,而汉语中的外来词汇相对较少,且在吸收过程中往往会进行一定的改造和融合,使其更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
语法结构上,两者也有明显的区别。
汉语是一种主谓宾结构较为突出的语言,语序相对固定。
比如“我吃饭”,“我”是主语,“吃”是谓语,“饭”是宾语。
而越南语的语法则较为灵活,语序的变化相对较多。
例如,“Tôi ăn cơm”(我吃饭),也可以说成“Cơm tôi ăn”(饭我吃),意思基本相同,但语序有所不同。
此外,越南语中的名词有性、数、格的变化,动词有时态、语态、语气的变化,这与汉语的语法规则也有很大的差异。
文字方面,汉语属于表意文字,汉字的形态和结构往往与词义有着密切的联系。
比如“日”字,形状就像太阳;“山”字,看起来就像山峰。
而越南语曾经使用过汉字,但后来逐渐采用了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国语字。
越南语与汉语在词汇方面有哪些异同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越南语和汉语作为两种在亚洲地区广泛使用的语言,在词汇方面存在着诸多的异同。
一、相同点1、借用词汇历史上,越南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流和联系,因此越南语中存在大量从汉语借用的词汇,这被称为“汉越词”。
这些汉越词在发音和意义上与汉语词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例如,“政治”在越南语中是“chínhtrị”,“文化”是“văn hóa”,“历史”是“lịch sử”。
这些词汇不仅丰富了越南语的表达,也反映了两国文化交流的深远影响。
2、分类方式在词汇的分类上,越南语和汉语都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基本类别。
例如,“房子”“汽车”属于名词,“跑”“跳”属于动词,“美丽”“善良”属于形容词,“快速”“缓慢”属于副词。
这种分类方式的相似性有助于学习者在理解和运用词汇时进行类比和迁移。
3、复合词构成两种语言都有通过组合不同的词素构成复合词的方式。
比如汉语中的“书包”“电脑”,越南语中的“xe đạp”(自行车)、“nhà ăn”(餐厅)。
通过将相关的词素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词汇,以更准确地表达特定的概念。
二、不同点1、语音对应虽然存在汉越词,但越南语的语音系统与汉语有很大的不同。
汉语有声调,而越南语的声调系统相对更为复杂。
例如,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声调下可能有不同的意义,而在越南语中对应的汉越词可能只有一种读音。
这就导致在词汇的发音上,即使是相同的汉越词,其读音也与汉语原词存在差异。
2、构词方式越南语中有丰富的词缀和词尾变化,通过添加这些成分来改变词汇的词性、时态和语态等。
例如,“tion”这个后缀在英语中常表示名词,“ize”后缀常表示动词化。
而汉语主要通过词汇的组合和语序来表达语法关系,词形变化相对较少。
3、词汇来源越南语在发展过程中还受到了其他语言的影响,如法语、英语等。
这使得越南语中出现了一些来自这些语言的外来词汇,如“cà phê”(咖啡,来自法语)、“computer”(电脑,来自英语)。
对越南学生汉语称谓语语用对比教学浅析近年来,随着中越友谊的不断加深,越南学生汉语学习也越发火热,其中语言的习得也成为了许多越南学习者漫山遍野的关注焦点。
正确的称呼语用对一个口语信息的传播来说都有利于其有效性,而对于越南学者来说,有着自己的礼仪惯例,掌握汉语礼貌称呼语,传达正确信息更显尤为重要。
一、称谓分类汉语称谓分为“表示熟悉程度的称谓”与“表示自身职位的称谓”,越南人在用语时有所差异,具体如下:1、表示熟悉程度的称谓(1)汉语中“哥哥”“姐姐”等有亲切意味,越南人常用“em”代替“哥哥”,“chị”代替“姐姐”,把这两者当作家人的称呼,这些可用于越南人之间。
(2)汉语中一般可以在某人比自己大一至二岁的人身上说“姐姐”和“哥哥”,但越南语中更具有区分年龄的精准性,所以越南人用“chú”和“cô”称呼比自己大 -1-2岁的人,而大 -3-7、8岁的人用“còn”,大 9-14岁的用“bạn trai”、“bạn gái”,大15岁以上的用“anh”、“chị”,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年龄和礼貌。
2、表示自身职位的称谓(1)汉语中“老师”可用“老师”或“老师”二字,越南人多采用“thầy”、“cô”或圆顿用“thầycô”;(2)汉语“校长”一般用“校长”,越南则是“hiệu trưởng”;(3)汉语“教授”一般称“教授”,越南可用“giáo sư”或“giáo viên caocấp”;(4)越南语表达“学生”则有多种称呼,可用“học sinh”、“học viên”、“sinh viên”或“sinh viên”。
二、称谓教学策略1、以情景为主情景教学是将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过程,以情景或真实模仿情景为主要内容,结合真正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或技能去解决和完成设定的教学任务。
越南语与汉语有哪些异同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越南语和汉语作为两种在亚洲地区具有重要地位的语言,它们之间存在着诸多的异同。
首先,从语音方面来看,越南语和汉语有着明显的差异。
越南语的语音系统较为复杂,有六个声调,包括平声、玄声、跌声、锐声、重声和问声。
而汉语普通话则有四个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越南语的元音和辅音数量也较多,且发音方式与汉语有所不同。
例如,越南语中的“ư”、“ơ”等元音在汉语中是不存在的。
汉语的声母和韵母组合相对较为规则,而越南语的音节结构则更加多样化。
在词汇方面,两种语言也有显著的区别。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词汇以单音节和双音节词为主,且有大量的成语、俗语和典故。
越南语则受到了多种语言的影响,包括汉语、法语等。
越南语中有很多从汉语借用的词汇,被称为“汉越词”。
这些汉越词在发音和意义上与汉语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经过长期的演变,在用法和搭配上可能会有所不同。
此外,越南语中还有很多来自法语的词汇,尤其是在科技、时尚等领域。
而汉语则相对较少直接借用外来词汇,更多是通过意译或音译的方式来吸收外来词。
语法结构上,越南语和汉语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汉语是一种孤立语,缺乏词形变化,主要依靠语序和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
例如,“我吃饭”和“饭我吃”,由于语序不同,意思就完全不同。
越南语则是一种分析语,但其动词有时态、体、态等方面的变化。
在句子成分的顺序上,越南语通常是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与汉语较为相似,但在定语和状语的位置上,越南语比汉语更加灵活。
在书写系统方面,汉语使用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
汉字的形态和结构蕴含着丰富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而越南语在历史上曾经使用过汉字,但后来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文字——国语字。
国语字是一种拼音文字,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加上一些特殊的符号来表示声调。
这使得越南语的书写更加简便,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从语言的表达方式来看,汉语注重含蓄和委婉,常常通过隐喻、象征等手法来表达深层的含义。
越南语论文:浅谈越南语中的称呼词【摘要】越南作为中国的邻邦,在语言发展演变的漫长历史中,称呼词既与本民族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同时也较大程度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
探究越南语中的称呼词,越南语与汉语称呼词的差异,以及称呼词反映出的两国文化差异性,有利于我们研究中国文化与越南文化的异同。
【关键词】越南语;称呼词;文化差异性在汉语和西方语言广泛使用人称代词作为称呼词的今天,越南语却大量使用亲属名词作为称呼词,而且亲属名词大有取代人称代词的趋势。
在两国文化博大精深的背景下,汉语和越南语的称呼词都非常丰富,可以看成一个开放系统。
因此探究越南语中的称呼词以及越南语与汉语称呼词的差异是十分有趣又十分复杂的工作。
一、越南语中的称呼词(一)人称代词(二)亲属名词1.直系亲属:ky(高祖父母),cu ong,cu ba(曾祖父母),ong,ba(祖父母),cha,me(父母),ban than(本人),con(儿子),chau(孙子),chat(曾孙),chut(玄孙)。
越南语中称呼父母的词很多,称呼父亲:cha,bo,thay,tia,ba,cau,等称呼母亲:me,bu,ma,bam,mo,u等。
2.平辈:anh em chi em ruot(兄弟姐妹),anh em chi em con chu con bac(堂兄,堂弟,堂姐,堂妹),anh em chi em con di chon gia(表兄,表弟,表姐,表妹)都称呼为anh,em。
3.外亲:ong ngoai(外祖父),ba ngoai(外祖母),cau(舅父),bac(大舅),gia(大姨),di(小姨),在交际中,越南语也和汉语一样有亲属名称+排行的称呼,比如:co tam(八姑),cau ut(小舅),anh hai(二哥)。
4.夫妻互称:越南语中夫妻互称非常多:nha toi,minh,nha,cau,mo,bo no,anh,em,……不同年龄段,夫妻互称也会发生变化。
汉语“得”字与越南语“duac”字对比研究-大学语文论文汉语“得”字与越南语“duac”字对比研究[越]武氏暄摘要:“得”字在汉语中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字,能产性很强。
“得”字在汉语中是个多音字。
它不仅可以作助词,还可以是有实际意义的动词。
越南语也有与它相应的使用频率较高、词性复杂的字,为“c”字。
因此汉语“得”字是越南留学生学汉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我们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汉语“得”字和越南语“c”字初步进行比较研究,从“得”字和“c”字的性质、用法来分析汉语“得”字和越南语“c”字在句式中的异同。
关键词:汉语得c越南语句式一、汉语“得”字的性质及用法(一)汉语“得”字的性质汉语“得”字属于什么词类?专家们有不同看法。
黎锦熙(1924)把“得”字看作介词“到”的音转,提出“特别介词”说。
王力(1943)把“得”称为“后附号”。
张志公(1953)称“得”为结构助词。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采用了“结构助词”说,以后的《现代汉语》教材大多继承了这种说法,如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注明“得”字为动词、助动词以及助词。
吕叔湘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则把它统统注明为助词。
宋玉柱(1981)把“得”分为两类:表程度的“得”为结构助词,如“天气好得很”;表结果的“得”为时态助词,表示动作有了结果,如“我跑得直喘”。
张宝敏(1982)在讨论“打得他到处乱跑”这类格式时,也认为“得”是“时态助词”。
朱德熙(1982)把“得”看作动词后缀。
李俊平(1984)认为“得”是构形词尾,只能粘附于词。
聂志平(1992)认为“得”是具有时态和结构义的动词语缀等。
以上各家观点,从多角度展现了“得”的真实面貌和性质。
但汉语“得”字的性质一般以动词和助词为常见词性。
(二)“得”字的用法汉语“得”字性质复杂,用法多变。
中国学者已经进行了很详细的探究,总结起来,汉语“得”字的用法如下:1.“得”字作助词有两种用法。
其一,连接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
汉语“给”和越语“cho”的对比研究姓名:莫锦簪导师:范先钢副教授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年级:2006级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汉越对应词----“给”和“cho”的对比,着力探讨二者在语义及其用法上的异同,同时对越南学生学“给”字句的习得偏误进行统计分析。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言。
介绍“给”和“cho”的本体研究及对比研究概况,提出本文拟研究的问题及方法。
第二部分是动词的“给”和“cho”对比。
我们以两个词的语法意义为线索,探索其用法的异同。
主要结论:(1)表示“给予”义的“给”和“cho”在句法上可形成双宾结构和连动结构,在这些结构中“给”和“cho”的用法大同小异。
(2)表示“容许”义的“给”和“cho”在句法上可形成兼语结构,二者的用法也是大同小异。
(3)汉语的动词“给”有“致使”义,越语没有。
(4)越语的动词“cho”还有“使对象位移”、“认为、估计”及“支配、操纵”等义,汉语没有。
第三部分是介词的“给”和“cho”对比。
我们主要以“给”和“cho”组成的介词短语的句法功能为线索,探索其用法的异同。
主要结论:(1)介词短语在动词后时,“给”字介词短语是充当补语而“cho”字介词短语却是充当状语成分,但它们有相同的S1句式:(N s)+ V + 给/cho + N1+ N2。
在该句式中“给”和“cho”的用法大同小异。
(2)介词短语在动词之前时,充当状语的“给”字介词短语与其他成分一起形成S2句式:(N s)+ 给+N1 + V+ N2。
(3)介词短语处在句尾时,“cho”字介词短语作状语成分,形成S3句式:(N s)+ NP/VP/A+cho+ NP/VP/A;对VP、NP和A做出不同的选择,句子所表示的语义也不同。
(4)“cho”字介词短语还可以处在名词之后作定语,汉语“给”字介词短语无此用法。
(5)介词结构中宾语的形式和语义类别,两种语言有所不同。
(6)两种语言都有省略介词和句中动词的现象。
[收稿日期]2004-02-18[作者简介]邓成忠(1981-),男,越南河内人,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留学生。
汉语和越南语的三称差别邓成忠(广西师大中文系,广西 桂林 541004)摘 要:本文论述汉语与越南语中的三称(自称、对称、他称)差别。
给关注相关问题的人提供一些新的材料。
关键词:汉语;越南语;人称代词;交际;称呼中图分类号:H146.2,H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084(2004)02-0036-05 一、前 言请允许我用亲历的一件事情来作文章地开头。
二000年我来中国留学。
我住的宿舍楼里有世界各国的人。
我们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但要进一步了解对方或让我们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我们却还没做到,开始我想很可能是因为自己的汉语不好,但后来发生的来源我开始怀疑自己的想法。
有一次,我请几个中国朋友与几个日本、韩国同学到我宿舍做客,我们在一起,很谈得来。
我慢慢发现在交际中语言流畅并不是一切,其中还隐含着一些影响交际的因素。
这些因素有的是有形的,如:外表,站坐的姿态,吃喝的食物;有的是无形的,如:交际风格,观念,信仰,态度,价值观等。
我有我的文化背景,你有你的文化背景。
双方文化背景的相同点越多,彼此的交际越顺利。
还有一次,某个在越南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到越南朋友家做客,告辞时她跟朋友的妈妈说:/自己先走,改天再来。
0(汉语:我先走了改天再来。
)她说着一口流利的越南语,可那位妈妈听到中国姑娘对她自称/自己0时,心里却非常不舒服。
因为/自己0在越南语里是身体名词借用于称呼语(越南语的/自己0有时是汉语的/全身0/身体0的意思。
)一般它只能用于平辈互相称呼,对长辈如此称呼是失礼的。
这位留学生该说:/侄先走了,改天侄再来。
0所以学习外语的人可以说出完全符合语法,没有错误的词汇,甚至发言非常标准的话语,但为什么使用该语言作为母语的人有时仍然对她所说的话的内容迷惑不解呢?每个学了一段时间外语的人几乎都会产生这样的困惑:他可以看懂某段话语字面上的意思,但却不能领会它能表达的全部内含。
在很多场合,会产生相互误解,甚至会引起不满,使交际双方都很难受,尽管双方都是善意的。
他们会觉得交际对象有说不清的/不正常0。
因此可以肯定,学外语的难易程度与目的语语言文化和学习者的母语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是成正比例的。
语言文化的差别越大,学外语的人所要面临的困难也越多。
本文试图以汉越语的部分称呼语的比较来证明上述观点。
首先,要说明一下称呼语的定义。
称呼语是用来/称自己0与/呼他人0的词语。
在人们互相交往过程中,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和体现出该民族的传统、风俗、文化、思维的特殊性,因此对/称0与/呼0也有不同的评价。
本文主要谈汉语和越南语三称)))包括自称、对称和他称的差别。
二、三称(自称,对称,他称)的差别第4卷 第2期2004年6月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 RNA L OF LI UZHOU V OCA T ION AL &T ECHN ICAl COL L EGE V ol.4N o.2Jun.20041、总的差别越南语的称呼代词系统是这种语言最有意义的部分。
越南语和汉语一样都拥有一个很复杂的称呼系统。
实际上,许多语种使用亲属作称呼形式。
例如:越南人常用等于汉语/伯,叔,姐0等亲属名词来称别人。
甚至汉语的第一人称/我0,越南人也用亲属名词来代替。
因此在越南,在任何社会场合,参与交际者都很努力分清白自己和对方的辈分,并且根据社会地位,年龄,来选择合适的称呼语。
除了古代人称代词,越南语还出现了很多人称要素/代词化0的现象(非代词要素具有代词用法)。
越南语的称呼语中,没有像汉语的人称代词那样固定:越南语的人称代词(亲属名词)是随着交际场合,交际对象而变化。
汉语的人称代词/我,你,他0在交际中被作为固定单位使用,是因为他们本身不能表示年龄,性别,社会权力,亲属关系,态度,感情等等。
但越南语却使用亲属名词来称呼,既有汉语中性人称代词/我,你,他0的功能,又可以不同程度地表示出上述的要求。
例如:一个年轻人和长辈对话,年轻人在私人公司工作,通过年长者推荐于国营企业合作。
年轻人的目的是在这次交际中说服长者帮他把礼物送到所合作的企业的上级领导,长者的朋友那儿。
由于被长者拒绝并保持交际距离(称/我0,呼/哥0:越南语中如果自称中性人称代词/我0并呼对方是/哥0,/姐0或/翁0时是指自称者比被呼者大的辈分,表示双方是初次见面,疏远的关系,要保持距离),年轻人也慢慢转换交际方式(从呼/叔0自称/侄0到呼/翁0自称/我0,即从全部使用亲属名词/叔)))侄0到部分使用亲属名词/翁)))我0)。
年轻人:请叔帮侄送上去。
长者:帮哥什么?送给谁?年轻人:送给叔的朋友。
(,,)请叔拿着吧,怎么办随叔的便。
长者:哥拿回去吧,从现在起是我和上级的事,跟哥无关。
(,,)年轻人:我烦死翁,翁故意不去体谅我。
汉越语在某种语境中都有人称代词转换形式,有从表示亲切转到疏远,有从尊敬转到鄙视。
但汉语使用人称代词不大一样。
越南语直接用亲属名词,从亲切(使用全亲属名词,如/叔)))侄0, /哥/姐)))弟/妹0)转为疏远(使用半亲属名词,如:中性人称代词/我0与亲属名词/哥/姐,翁0)。
汉语却仍然使用固定中性人称代词/我,你,他0或敬语/您0,再加上其他要素,如说话人的语气,用的是消极还是积极词语,周围环境等。
亲属称呼在汉语中几乎都是当招呼词语的功能,它不常充当人称代词,例如:/叔叔,您知道西直门怎么走吗?0/我不太清楚,你问别人吧。
0亲属名词在越南语中则既当使别人聆听的招呼词,又当人称代词。
但当招呼词时一般后边加上语气词(用来呼唤的)/呃0。
用汉语上述例子再说明汉语和越南语使用称呼形式不同,如:/叔呃!叔知道西直门怎么走吗?0/叔不太清楚,侄问别人吧。
0一个越南人跟还没认识的人进行交谈前,往往有意识地先打量交际对象,以便判断交际对象的年龄,性别,社会地位。
然后确定他们之间的关系,态度,感情,,最后的目的是选用合适的称呼形式。
如:跟父辈的人交谈时,越南人一般自称/侄0并呼对方是/伯(叔)0如:/侄上楼吧,南在楼上。
0(越南语)/你上楼吧,小南在楼上。
0(汉语)在表示亲密关系的特殊情况时,汉语有时也有使用亲属称谓为人称代词。
如:/哥给你找去,别再哭了。
0这里/哥0充当第一人称/我0。
越南语中如果第一人称使用亲属名词时,则第二人称同样也得使用亲属名词,如:/哥给妹(弟)找去,别哭了。
0越南语中/伯,叔,哥,姐,妹,弟,侄,,0按不同的对象它们可以作第一人称也可以作第二人称。
汉语的/我,你,他0不能这样,一般情况下是第一人称就是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就是第二人称,这都成为固定形式了。
从以上举例解释中可看出,汉语中使用亲属称谓时除了特殊情况外几乎很少直接充当人称代词而多为作招呼语使用。
不仅如此,汉语的亲属37第4卷第2期邓成忠:汉语和越南语的三称差别称谓对应性不太明显。
越南语中亲属名词都可以直接充当人称代词,也可以当招呼词语来使用。
它们在越南语中有很明显的对应性,第一人称是亲属名词,如/哥0,则第二人称也是亲属名词,如/妹(弟)0是完全约定俗成地一对对使用。
2、对称的差别越南语的称呼语中亲属名词的使用具有不平等性,表现在尊重(晚辈对长辈),亲密(长辈对晚辈)以及友情等情态中。
在越南,如果交际双方初次见面却都有使关系亲密的愿望,往往就按辈分而称呼/伯,叔,哥,姐,侄,妹0或/职名0等。
这些亲属名词跟汉语的/我,你0作第一,第二人称有一样的功能。
例如:一个工作人员交际之初跟自己的经理说:/请经理给我两天时间完成这个报告。
0但过了一段时间,也是同一个要求,他就可以说:/请经理给弟两天时间完成这个报告。
0据我个人的观察,我发现现代越南社会中,下级与上级在交谈中转换称呼形式非常迅速。
有时省去/我)))职名0的称呼阶段直接转成/弟/妹)))职名0(下级对上级);/伯/叔/哥/姐)))名字/妹/弟/侄0(上级对下级),以表示双方的关系-疏远。
提倡这种转换可能是地位高的人,也可能是地位低的人。
在中国亲属称谓用来称呼非亲属,比较适用于非正式的交际环境,如车,船,码头,商店,公园,影剧院等。
在比较正式的交际环境,如:在工厂,学校,部队,机关谈论工作时,中国人经常使用的是/职业0,/职务0,/同志0或/老、小、大+姓0或人称代词/我、你、他0等。
在中国这样是一种合于礼貌的称呼。
例如:下级与上级谈论选举谁当组长。
下级:/孙主任,您认为小李当组长行吗?0上级:/小李人很不错,但赵经理又推荐小马,我们还是按老赵的意见办吧0其次,如果把亲属称谓用在非亲属而且是正式的交际环境,如机关,谈论工作时,特别是跟上司交谈会出现不好用亲属称谓的一种情况,这表明说话人明明知道应该如何称呼对方,但不好意思说出。
因为总觉得跟上司用亲属称呼像是自己有意盘攀附,拉近关系似的,是很别扭的。
3、他称的差别汉语中表示第三人称之词也不少,如古代的/之,其,彼,伊,,0:现代的/他0指男性,/她0指女性,/它0指事物等。
越南语表示第三人称代词却不同:除了古代人称代词/他0,不分性别,具有贬低对方,不礼貌的称呼外,还可以用以下方式:/那+亲属名词+名0:/那哥成0/那+亲属名词0:/那哥0/亲属名词+名0:/哥成0在此又不能不谈到一些古代汉语的他称,有的也传进了越南语。
通常传进来的外来词能保持他原来的意义的不太多,就如:古代汉语中的/伊0原来用作指示代词,有如现代汉语的/这、此0。
汉代以后又作人称代词使用,即可表对称又可表他称。
表示对称的如,温庭筠5新添声扬柳枝6词云: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0/伊0在古代汉语作第三人称时乏指/他0或/她0,但到了五四前后有的文学作品中用/伊0专指女性,后来女性才改为/她0。
在越南语中的/伊0相对的是/氏0。
在汉语/氏0有几种意义:1)指姓氏:2)放在已婚的妇女姓后,通常在父姓前在加上夫父姓,如:赵王氏(夫姓赵;父姓王);3)对名人专家的称呼,如/顾氏0(顾炎武)5日之录6;4)用在亲属字后面称自己的亲属,如:母氏。
越南语中/氏0原来用作女性的衬名(祥看姓名称呼),因此后来被沿用转义为指女性的第三人称代词。
可是称/氏0时却具有轻蔑的感情色彩。
例如:/氏会酸涩,,氏会掂量,,氏会仇恨和咒骂,,0(南高5枯耗地活6)4、汉语的古代人称代词与越南语的原根人称代词称呼语是世界上许多语言的共性,汉语和越南语也同样如此,可是汉语和越南语的称呼的意义及使用方式是不太一样的。
汉语中存在着丰富的称呼语,特别是古代人称代词。
在此,我仅就汉语(属古代人称代词)与越南语(原根人称代词)的38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6月一部分进行比较。
从中看出它们之间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