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程探寻新航路
- 格式:pptx
- 大小:6.53 MB
- 文档页数:34
第15课探寻新航路探寻新航路的热潮o探寻新航路热潮产生的背景:经济需求:欧洲早期资产阶级的发展,市场需求扩大,渴望开拓新的贸易市场。
神秘东方: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将中国、印度描绘的神秘富庶,激发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和关注。
通道受阻:东方的丝绸、香料、瓷器等商品在欧洲市场极受欢迎,但是经过中间商人的层层转手,价格高涨。
再加上15世纪,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贸易通道,收取高额的关税,因此欧洲人想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科技支撑:1、欧洲地理学的发展,人们相信地球是圆形的,断定欧洲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
2、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用于“罗盘”的导航技术传到欧洲后,已经被欧洲水手掌握;3、欧洲的造船技术取得突破,船的规模变大,速度变快,操纵更加灵活。
哥伦布“发现”美洲o迪亚士航行:时间:1487年。
支持国:葡萄牙王室。
到达: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好望角。
意义:打开了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航路。
o达伽马航行:时间:1497年。
支持国:葡萄牙。
到达:绕过好望角,横渡印度洋,到达印度西海岸。
意义:带回大量的胡椒、肉桂等香料和大量的黄金,获得巨大的利润。
o哥伦布航行:时间:1492年8月。
支持国:西班牙。
到达:横渡大西洋,发现古巴和海地。
意义:发现美洲大陆,但是哥伦布认为是印度,还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
麦哲伦全球航行o时间:1519-1522年。
o支持国:西班牙。
o航线: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返回欧洲,实现环球航行。
o麦哲伦环球航行意义: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壮举,麦哲伦是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圆说是正确的。
新航路开辟的意义o意义:1、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的工商业经济开始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直接建立起了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
3、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从此逐步建立起来。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学教案换手段。
商人和手工工场主需要更多货币扩大经营,开拓新的市场,而黄金是最贵重的交换手段,因此,许多欧洲人都渴望黄金。
而当时恰好有一本书告诉他们可以去哪里找更多的黄金,它就是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行纪》,我们一起看看马可·波罗是怎么说的:材料二: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马可·波罗行纪》冯承均[译]【设问】哪里有大量的黄金呢?没错。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可·波罗向欧洲人描述了东方国家无穷无尽的财富,包括无限黄金、还有当时在欧洲极受欢迎的香料。
除了这些,《马可·波罗行纪》中还描述了东方国家尤其是中国巨大的商业城市,华丽的宫殿建筑。
这些吸引人的描绘更激起欧洲人到东方寻找黄金、获取香料等商品的热情,使欧洲社会出现了关注东方社会的热潮。
以上就是欧洲人为什么有一个“东方梦”的主要原因。
我们可以看出欧洲人的梦想很美好,不过,现实又是如何呢?请同学们看看下面这则材料:材料三: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先后占领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控制传统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比原价高8-10倍)。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教师:可惜,梦想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
首先,由于有印度商人、阿拉伯商人和意大利商人这些中间商赚差价,欧洲人购买东方商品要付很高的价格;其次,令欧洲人更头疼的是,在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掉拜占庭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道,土耳其人向商人征收高额的关税,从东方运往欧洲的商品更加昂贵了。
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
即使遇到困难、更大的困难,欧洲人还是没有气馁。
既然传统陆路无法行通,欧洲人决定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总结欧洲人探寻新航路的原因。
另外,展示迪亚士的话,补充探寻新航路的宗教原因。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5课探寻新航路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和客观条件,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大发现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学会辩证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能够比较并正确认识东西方航海史上的壮举;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比较并正确认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非、美洲所造成的不同结果,感受历史发展的对立统一性过程与方法通过图表分析,引用史料、地图等进行动态情景演示,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非、美洲的不同影响结果,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模拟、辩论赛等方式,让学生模拟历史情景,体会历史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的分析,领会中国古代发明对推动世界历史前进的重大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在推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激发学生奋发图强、报效祖国、再铸辉煌的爱国主义情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影响教学难点:地理大发现使世界日益联结成一个整体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赤道附近的海水会“沸腾”,南方炎热,生命无法存在。
平静时,大海像一个温柔的母亲,可当它时,强大海流便形成白色汹涌的漩涡,排空的巨浪将船只顷刻掀入海底,这个魔窟的世界会将人推入万劫难逃的地狱。
长期的海上航行会陷入生活的困境,老鼠、牛皮、木屑、令人作呕的臭水成为生存的支柱,孤独无时不在,坏血病一次次将生命带入绝境。
虽然航行如此艰难,探寻新航路的热潮还是出现了。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探寻新航路。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一)鸦片走私1.图片展示:2.教师提问:结合图片提问,图画中的主人公在做什么?女主人手下的书是什么书?她的目光在看什么?说明了什么?提示:图中男主人公正在数金币和银币。
部编版:九上历史第15课《探寻新航路》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5课探寻新航路学习目标:1.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2.掌握开辟的时间、路线和主要人物;3.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对世界和欧洲的影响。
名词解释:新航路15世纪到16世纪开辟的新航路,又称“地理大发现”,它指从西欧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绕过好望角,到达东方的路线和从西欧穿过大西洋到美洲,进而横渡太平洋完成环球航行。
课文解读:知识点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1、背景:2、新航路开辟的可能性: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造船技术的进步(多桅多帆海船)(2)航海技术的进步(罗盘针和计算纬度的星盘的应用)知识点二:哥伦布“发现”美洲1497年,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选派达·伽马率领一支远征队,去寻找通往印度的海上航线。
达·伽马一行包括4艘船和170人,其中许多是已判罪的犯人。
船队终于在1498年5月抵达印度西南海岸的卡里库特(今科泽科德)。
返航前与印度统治者签订了贸易协定。
返回的航程实在是艰难至极。
越来越多的人死于坏血病,到家时只剩下了55人。
1502年,达·伽马肩负着谋求更多贸易权利的使命再次来到印度。
在第3次去印度航行后,1524年死于热症。
(二)新航路开辟的意义积极影响: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加强了世界各地联系,逐渐结束各地彼此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融合,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消极影响: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开始走上殖民扩张道路,殖民掠夺造成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落后。
(三)四位西方航海家身上的优秀品质:勇于开拓、创新进取、不怕牺牲、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小结:知识拓展:知识小结:知识检测:1、在欧洲广泛流传后,激起上层社会对东方向往的作品是()A、《荷马史诗》B、《历史》C、《马可·波罗行纪》D、《自然史》2、首先探寻新航路的国家是()A、英国和荷兰B、葡萄牙和西班牙C、西班牙和意大利D、葡萄牙和英国3、欧洲航海家从15世纪开始新航路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