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历史教材编写原则
- 格式:pptx
- 大小:2.66 MB
- 文档页数:14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第一编历史课程标准制定的背景与思路第一章历史课程标准制定的背景一、社会发展与历史课程面临的挑战二、国外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的现状与趋势三、我国基础教育历史课程的成就与问题四、历史研究的发展与历史课程改革第二章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性质二、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第二编历史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第一章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总体目标一、课程目标制订的总体思路二、课程目标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要求三、课程目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要求四、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第二章中国古代史的内容标准一、中国古代史的学习目标二、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内容三、中国古代史的教学活动建议第二章中国近代史的内容标准一、中国近代史的学习目标二、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内容三、中国近代史的教学活动建议第三章中国现代史的内容标准一、中国现代史的学习目标二、中国现代史的学习内容三、中国现代史的教学活动建议第四章世界古代史的内容标准一、世界古代史的学习目标二、世界古代史的学习内容三、世界古代史的教学活动建议第五章世界近代史的内容标准一、世界近代史的学习目标二、世界近代史的学习内容三、世界近代史的教学活动建议第六章世界现代史的内容标准一、世界现代史的学习目标二、世界现代史的学习内容三、世界现代史的教学活动建议第三编课程标准实施的若干建议第一章关于教科书的编写第二章关于教学建议第三章关于评价建议第四章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四部分问题与展望(1万)附:第二章中国古代史的内容标准(2-3万字)一、中国古代史的九个学习主题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阶段有什么关系?二、如何处理社会形态与学习主题的关系?三、“想象原始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这个活动怎样进行?四、标准中为什么没有出现“井田制”、“宗法制”、《甘石星经》等?此类精简的理由是什么?五、“以商鞅变法的失败与成功为题组织讨论会”的活动建议体现了什么精神?六、内容标准中为何不列东汉时期的史实?七、评价汉武帝和唐太宗是否仅用“大一统”和“贞观之治”的史实?八、王充、范缜为何未列入内容标准?九、在农民起义内容减少的情况下,如何理解劳动人民在历史上的作用?十、岳飞、文天祥为什么只出现在活动建议中?十一、怎样理解戚继光抗倭的反抗侵略性质?十二、“闭关锁国”应列举哪些主要表现?为什么不做具体规定?十三、制作泥活字有什么意义?十四、师生可否在现有教学活动建议之外因地制宜自行设计新的活动方式?如何进行?中国近代史的内容标准一、构建中国近代史学习板块的基本思路1.确定中国近代史学习主题的基本原则2.中国近代史的总体学习目标3.中国近代史内容标准的基本结构与层次性要求二、中国近代史内容标准分析1.对学习主题逐一分析2.分析主要点:(1)学习主题内容说明(从知识与能力层面针对教师理解学习主题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去说明)(2)学习目标说明(包括学习主题内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教学活动建议(应举案例)四、“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的主要内容及与近代社会性质的关系问题五、“近代化的起步”的含义及其历史的逻辑发展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学习主题的内容选择及其教学要求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学习主题的内容选择及其教学要求八、“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学习主题的内容选择及其教学要求九、“经济和社会生活”与近代社会的变迁十、对“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学习主题中内容选择的思考十一、中国近代史教学活动建议的主要形式与内容十二、开展中国近代史教学活动的指导原则中国现代史的内容标准一、中国现代史学习的基础知识目标分析二、中国现代史学习中的能力培养与情感教育目标分析三、确定中国现代史学习主题的基本思路四、中国现代史内容标准的基本结构与层次性要求五、“中国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学习主题的内容选择与教学要求六、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理解与总体把握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主题的教学重点八、对“科技、教育与文化”学习主题内容选择的思考九、“社会生活”学习主题内容的选择思路十、中国现代史教学活动建议内容设置的几点考虑十一、社会调查是中国现代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或社会调查在中国现代史教学活动中的意义及其实施)世界古代史学习的目标1、对人类史前时代和古代文明发展线索的一般性了解2、对世界古代史重大历史事件、现象、人物的点式掌握3、对世界古代文明的多元性、共容性和不平衡性的整体把握4、培养国际意识和世界主义精神一、世界古代史学习的内容分析1、史前时期的人类①如何讲解人类的起源②早期人类的社会组织③教学活动建议的解说2、上古人类文明①金字塔背后的专制制度②《汉谟拉比法典》体现的阶级关系③种姓制度的起源和影响④大河流域农业文明的基本特征⑤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⑥希腊文明的特点⑦罗马与布匿战争⑧罗马共和国的衰亡⑨教学活动建议的解说3、中古亚欧文明①日本大化改新的前后②穆罕默德与阿拉伯帝国③西欧封建等级制的内容和特点④丕平献土与教皇国的由来⑤中古西欧城市的特点及其影响⑥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启示⑦教学活动建议的解说4、文明的冲撞与融合①文明交往的方式②古代东西方文明几次重要的冲突③古代各文明之间的几次重要和平交往④文明的多元性与共容性⑤教学活动建议的解说5、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①最早的文字及文字出现的意义②宗教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需要③佛教的基本教义及主张④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及主张⑤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及主张⑥《荷马史诗》、《俄狄浦斯王》和《天方夜谭》的背景内容介绍⑦希腊化时代的科学发展⑧如何鉴赏古代的建筑艺术⑨教学活动建议的解说世界近代史的内容标准一、世界近代史的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要求2、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3、树立正确的历史意识二、世界近代史的学习内容1、对重大历史事件的了解与分析2、对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3、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4、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认识三、世界近代史的教学活动建议1、围绕人物评价的教学活动2、树立正确空间概念的教学活动3、认识科技革命与工业革命重要性的教学活动世界现代史引言七、世界现代史1.知识与能力引言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内容标准3.过程与方法 2.教学活动建议第三部分课程标准实施的若干建议一、教材编写建议引言1.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2.教辅材料的编制二、教学建议引言1.教学目标的确定2.教学内容及其重点难点的处理3.教学方法的改进三、评价建议引言1.评价的性质与功能2.评价的主要对象、内容和依据3.评价的主要方法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引言1.课程资源的种类2.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第四部分问题与展望引言1.课程改革任重道远2.不辱历史课程的教育使命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二、世界古代史学习的目标6、对人类史前时代和古代文明发展线索的一般性了解世界古代史始于三四百万年前人类的出现,止于1500年。
初中历史教材解读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材解读历史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历史素养、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历史教材作为历史教育的主要载体,其内容的选择、结构的安排、表述的方式等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初中历史教材的编写理念、内容编排、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解读,以期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初中历史教材的编写理念1.突出主线:初中历史教材以人类社会的发展为主线,展现历史发展的脉络,使学生形成清晰的历史线索。
2.尊重历史: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充分尊重历史事实,客观、真实、全面地呈现历史现象,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
3.人文关怀:关注历史中的人物、事件、制度等,从人性的角度审视历史,体现历史教育的人文精神。
4.时代特征:强调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使学生了解历史背景,认识历史发展的阶段性。
5.培养素养:通过历史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三、初中历史教材的内容编排1.中国古代史:以夏、商、周、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为主线,展现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变迁。
2.中国近现代史:以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为节点,反映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
3.世界历史:以古希腊、罗马、中东、欧洲、美洲等地区的历史发展为线索,展示世界历史的多样性。
4.历史专题:涉及历史人物、历史地理、历史文化遗产、历史思想文化等专题,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体系。
四、初中历史教材的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激发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人物等,进行深入剖析,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中国古代史二、中国近代史三、中国现代史四、世界古代史五、世界近代史六、世界现代史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开发与资源利用建议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时代赋予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
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这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
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的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具有以下特性:思想性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该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基础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人文性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教学2020年第21期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教学使用建议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琅琊初级中学 王志兴 【摘 要】与新课程标准配套的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按照历史时间顺序展现中国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进程和重要事件,不仅覆盖历史知识而且蕴含正确的历史观,充分凸显了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
教师要立足于新课程标准,把握教材,寓教于史,精准施教,把握新历史教材单元教学细节,达到历史学科的课程育人标准。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新教材 初中历史 教学一、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目标定位《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课程目标定位于: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教学,学生能掌握中外历史基本知识,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对人类历史的延续发展产生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公民综合素质。
新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
知道相关的历史事件、历史史实,能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历史现象。
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释历史问题。
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对祖国的政治认同与民族认同等基本政治素养。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学习应该遵循以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为基本内容和线索。
以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与社会性为主要特征,以宪法和国家现行法律为指导,处理学习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尊重历史知识的客观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达到该年龄段该有的水平。
国家对初中毕业生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根据初中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历史教学需要的特点制定的,在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
二、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的特点初中历史教材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按照历史时间顺序展现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进程和重要事件,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而且有助于其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充分凸显了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
教案编写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和安排。
教案编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初中教案编写的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教案编写应该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
教案编写的首要任务是确保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目标应该具有可衡量性、可实现性和可操作性。
教案中应该明确列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该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其次,教案编写应该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案中应该详细描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导入、新课、练习、小结等。
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该注重教学过程的逻辑性和连贯性,确保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选择,灵活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再次,教案编写应该注重教学评价的设计。
教案中应该包括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评价应该具有客观性、公正性和全面性。
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出合理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过程,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高的能力。
最后,教案编写应该注重教学资源的利用。
教案中应该列出教学所需要使用的各种资源,包括教材、课件、教具等。
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与其他教师进行合作和交流,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初中教案编写的原则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该注重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注重教学评价的设计,注重教学资源的利用。
只有这样,才能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