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钟创伤』逆行髓内钉在股骨远端骨折中应用的特殊经验和技巧
- 格式:docx
- 大小:2.47 MB
- 文档页数:9
逆行交锁髓内钉在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是一种对于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优秀选择。
本文将从逆行交锁髓内钉的适应症与禁忌症、手术步骤以及手术后注意事项三方面阐述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一、逆行交锁髓内钉的适应症与禁忌症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适应症为:A0型、A1型、A2型和A3型股骨远端骨折,其中A型骨折方式为骨折线在远端端部小于5cm 处;B型和C型不适宜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
此外,逆行交锁髓内钉还适用于年龄较大及有高危手术的患者。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禁忌症为:1.干扰骨侧的软组织损伤;2.大量溢血和神经肌肉损伤;3.股骨远端骨干粗大、短形和骨髓腔狭长;4.骨折处游离骨片和功能失调。
二、手术步骤1.骨折前准备:在确定骨折类型、选择治疗方案后,做好骨折处准确标记,并完成相关化验及床旁评估。
2.入路准备:选择逆行入路,经穿刺定位,方便进行髓内钉的插入。
切口先在髂前上棘至阳门之间的皮肤上以麻醉的方式进行。
3.成型骨针准备:根据患者身体结构特点,选择合适长短的成形骨针,并根据骨折位于股骨远端的部位进行调整。
4.髓内钉插入:经过麻醉后,在X线示指下,将成形骨针插入股骨,与髓腔直接对位。
接着将髓内钉沿股骨髁顶固定,以保证插入的深度和角度正确,再进行图像的检测,确保操作正确无误。
三、手术后注意事项术后需要加强患者的预防措施,尤其是在康复过程中。
一般而言,逆行交锁髓内钉术后的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1.术后加强特殊体位护理,以生成合理的肢体血管循环和神经功能。
2.术后6小时内开始进行肢体深层静脉血栓预防治疗。
3.鼓励患者适当活动,以促进康复。
4.非常规情况出现时,患者应及时就医,避免影响康复效果。
总之,逆行交锁髓内钉在治疗股骨远端骨折中的优越性得到了证实。
在正确的情况下使用,对于患者康复具有很强的协助作用。
逆行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逆行交锁钉(GSH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
方法对21例股骨远端骨折行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术后追踪随访,对其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随访14~25个月,平均术后6周已有明显骨痂形成,平均愈合时间12周(8~24周)。
无畸形愈合和感染情况发生,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本方法具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治疗股骨远段骨折的有效治疗手段。
【关键词】逆行带锁髓内钉;股骨远段骨折随着交通和工伤事故的增加,高能量损伤日趋增多, 股骨远端骨折是高能量暴力所造成的较严重损伤。
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及解剖特点(皮质薄、骨质疏松和髓腔宽),多数合并下端粉碎,选择内固定困难,是创伤骨科中最难治疗的骨折之一。
髓内钉技术被称之为生物性内固定技术。
由于髓内钉固定较为符合人体生理特点,固定牢固确实,近年来应用广泛。
我院自2004年8月至2008年2月在髌下小切口,闭合复位或大腿内侧小切口复位使用国产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远段骨折21例,随访14~25个月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1 例,男17 例,女4 例;年龄18~59 岁,平均36.4 岁。
左侧12 例,右侧9 例。
致伤原因:车祸伤13 例,高处坠落伤3 例,压砸伤5 例。
骨折类型按AO/ASIF[1]分型:A1型4例,A2型3例,A3型5例,C1型2例,C2型6例,C3型1例。
合并肋骨骨折3 例,上肢骨折2 例,下肢其他部位骨折5 例,合并颅脑损伤3 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1 例,同侧髌骨骨折1 例。
术前X片或DR片示:股骨髁上、髁间粉碎性骨折。
术前常规牵引或石膏托固定。
入院时间最长142小时,最短18小时内手术。
1.2 手术方法根据术前股骨X线片,选择好长度和大小合适的髓内钉。
术时选择硬膜外麻醉,仰卧位,屈膝30°~45°;A型骨折:取髌下长约4.0 cm 小纵切口,纵形劈开髌韧带,显露股骨髁间窝,放入纱布,在C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股骨远端骨折复位。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9年7月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型骨折19例、C型12例,术后早期患肢CPM锻炼。
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31例患者骨折均愈舍,愈合时间9~18周,平均12.5周,按Kolmert评定标准:优17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87.1%。
结论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操作简便、创伤小、固定可靠,术后可早期行CPM功能锻炼,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并发症少,为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逆行交锁谴内钉;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股骨远端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因解剖结构特殊,损伤复杂,临床治疗棘手。
良好的解剖复位、牢靠的内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是患膝关节功能恢复之关键,2005年6月至2009年7月我们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31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31例中男22例,女9例;年龄22~59岁,平均39.5岁。
致伤原因车祸伤23例,高处坠落伤5例,重物砸伤3例,其中左侧股骨远端骨折21例,右侧10例,均为闭合性损伤;按AO/ASIF分类:A型19例中A1 11例、A2 6例、A3 2例;C型12例中C1 8例、C2 4例,均未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常规术前胫骨结节骨牵引,术前、术中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2 手术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A型骨折经髌腱表面中线切口长约5 cm,垂直切开髌腱暴露髁间窝,选后交叉韧带起点前2 mm处为扩髓点,依次扩髓,C型臂下骨折复位,选取合适髓内针自髁间窝逆行插入,复位不满意者,以骨折端为中心于大腿前侧切口4 cm直视下复位,较大游离骨块以双7号丝线环扎;C型骨折经膝前正中切口和髌内侧关节囊进入膝关节,关节内骨折块复位后,克氏针临时固定髁间骨折,拉力螺钉固定髁部,依次扩髓,插入髓腔内直至钉尾埋人关节面下2 mm左右,先锁远端2枚螺钉,再锁近端2枚螺钉。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刘海昌;王育华【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逆行髓内钉治疗股骨干中下段粉碎性骨折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32例股骨下段及股骨髁上骨折患者均进行逆行髓内钉手术治疗.膝关节屈曲30°左右,取髌骨内侧弧形切口,将髌韧带向外侧拉开,经股骨髁间窝进钉.骨折部位行有限切开复位.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30个月,平均1 2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4~12个月,平均8个月.2例延迟愈合行二次植骨后达骨性愈合,膝关节疗效按Lysholm评分标准评定,优20例,良10例,中2例,优良率93.7%.结论经膝关节逆行髓内钉治疗股骨干中下段粉碎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可早期行功能锻炼等优点,对膝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期刊名称】《实用骨科杂志》【年(卷),期】2013(019)004【总页数】3页(P374-376)【关键词】逆行;髓内钉;股骨干;骨折【作者】刘海昌;王育华【作者单位】阳泉市第二人民医院,山西阳泉045011;阳泉市第四人民医院,山西阳泉04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2近年来,在交锁钉固定长管状骨的基础上,扩展出经膝关节入路逆行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及股骨干中下段粉碎性骨折的方法。
逆行交锁髓内钉是一种全负荷分担装置,可有效避免骨折断端剪、折、扭等有害应力。
笔者于 2005— 2009年间共对 32例股骨远端粉碎骨折行国产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 32例,男 24例,女 8例;年龄 26~73岁,平均 48岁,其中 60岁以上 5例。
交通事故 20例,跌伤 8例,直接暴力撞击 4例;开放骨折 10例,闭合骨折22例;合并颅脑损伤 5例,胸腹部损伤 4例。
按 AODIF分类,A1型 3例,A3型 7例,B1型 3例,B2型 4例,C1型 4例,C2型 5例,C3型 6例;合并骨盆骨折 3例,同侧肱骨骨折 1例。
逆行髓内针在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应用
阿力木江·热杰普;瓦热斯江·尼牙孜
【期刊名称】《新疆医学》
【年(卷),期】2012(042)006
【摘要】股骨远端骨折在临床上多见,约占全身骨折的4%多为高能量损伤,软组织损伤严重,骨折端出现典型移位,通过传统治疗方法如骨牵引、普通加压钢板固定,多出现膝关节活动受限、畸形愈合、骨不连、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治疗不当易引起膝关节严重功能障碍。
逆行髓内针技术通过近端及远端插入螺钉固定,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钢板固定术后骨不连的良好方法。
我院从2010年2月-2011年8月应用逆行髓内针治疗股骨远端骨折钢板固定术后骨不连病人1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76-77)
【作者】阿力木江·热杰普;瓦热斯江·尼牙孜
【作者单位】848300 新疆和田新疆策勒县人民医院外一科;830001 新疆乌鲁木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骨一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逆行髓内针/可吸收螺钉治疗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应用与护理 [J], 刘红姝;李惠敏;李静
2.附加锁定加压钢板与微创稳定系统联合自体骨植骨治疗逆行髓内钉术后股骨远端骨不连的对比分析 [J], 茹江英;时代;鲁扬虎;张东华;夏百仪;苏佳灿;霍宁宁;纪方;牛
云飞
3.带锁髓内针附加锁定钢板加压植骨与单纯锁定钢板加压植骨治疗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对照分析 [J], 林晓;周晓波
4.逆行髓内针治疗股骨远端骨不连10例疗效观察 [J], 吴振源;王金成;高忠礼;吕佳音
5.逆行髓内针治疗股骨远端骨不连10例疗效观察 [J], 吴振源;王金成;高忠礼;吕佳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股骨系列——逆行髓内钉置入技巧术中体位术中采用仰卧位,膝关节屈曲30-50°,也可以在牵引辅助下固定体位。
根据骨折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切口。
股骨复位技巧:可以使用骨牵引、股骨牵引器来对抗力量;在在大腿下方放置成角泡沫垫时可以根据骨折位置方便有效的维持复位;使用专门的股骨复位工具、复位钳、骨钩、斯氏针等,甚至还有临时钢板、阻挡钉。
股骨解剖股骨干正常的解剖轴相对于关节轴一般成82°左右呈外翻的夹角。
在股骨远端的重建和关节功能的维持方面,正确的恢复股骨解剖轴和防止内翻塌陷非常重要。
判断髓内钉行进轨迹时要评估股骨前弓程度,当较长的髓内钉在髓腔进入的时候尖端会不会撞击股骨前方髓腔壁。
进钉点选择技巧:股骨髓腔在股骨远端的投影点位于后交叉韧带止点前方。
因此于后交叉韧带上止点正前方,对应股骨长轴打入导针。
在X线下,侧位像可以用髁间窝皮质线( Blumensaat line)来指示入钉点,入钉点Blumensaat线的末端前方;正位像应该位于髁间窝正中。
▲ A-C:纵劈髌韧带及关节囊,显露髁间窝和后交叉韧带,在后交叉韧带上止点正前方打入导针;D:也可以用剪刀锐性分离髌韧带内侧,向外拉开髌韧带•置入髓内钉导针、扩髓等操作时,应屈膝40°左右,屈膝度数过小,容易损伤胫骨结节,屈膝度数过大,容易损伤髌骨下极。
术前X片、CT评估结合解剖,强调术中选择正确的进钉点非常关键。
术中可以借鉴髁间切迹和后交叉韧带进行定位,纵行切开髌韧带,切除阻挡的关节滑膜,开口位于后交叉韧带起始点前方 0.6~1.0 cm,定位针略向后偏,术中透视确保定位针经髁间沟略偏内与股骨髓腔成一直线。
髓内钉的置入导针跨过骨折端,用空心钻沿导针逐步扩髓至小转子水平(具体方法见转子下骨折部分),注意扩髓后应彻底冲洗关节内的骨屑,避免产生游离体。
测量所需髓内钉长度,徒手插入髓内钉。
如果有困难,可以轻轻敲入髓内钉。
髓内钉近端位置:骨折线位于股骨干远端的骨折,髓内钉必须通过股骨干峡部;股骨干粉碎性骨折需将髓内钉插至小转子水平。
股骨远端骨折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逆行髓内钉髌腱角置入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优势。
方法本组36 例股骨髁上骨折,按AO分类,A1型18 例,A2型10 例,A3型8 例,均采用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经髌腱角置入内固定治疗。
结果随访5~24个月,平均11个月。
骨折全部临床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2个月。
疗效按HSS评分标准评定,优22 例,良12例,中2 例,优良率95%。
结论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髌腱角置钉的方法是治疗股骨远端A型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直视置钉、不损伤伸膝装置、术后关节功能良好等优点。
【关键词】股骨远端骨折交锁髓内钉股骨髁上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损伤,多由高能量创伤所致,由于股骨附着肌肉的收缩牵拉,具有不易维持复位,并易破坏膝关节正常负荷与传导的特点,治疗较为困难。
笔者于2006年10月~2011年10月利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共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20~67岁,平均38.5岁;左侧16例,右侧20例。
根据AO分型, A1型18例,A2型10例, A3型8 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无血管神经合并伤。
1.2 方法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下,患者仰卧于骨科牵引床上,膝关节屈曲40-60度,髌韧带前正中切口纵行切开髌韧带,暴露髁间窝,在电透视下对骨折进行复位,必要时可作延长切口,充分暴露,并用2枚拉力螺钉或骨栓固定,固定时注意要有足够空间允许交锁髓内钉通过,进针点位于交叉韧带股骨附着点前方,进针口直径较髓内钉大1-2mm,钉尾埋于髁间窝软骨下2-3 mm先锁近端,确认无短缩和旋转畸形后再锁远端。
对一些复杂粉碎骨折,作外侧延长切口暴露充分进行对位,复位固定,术后第5天即行关节持续被动锻炼(cPM锻炼)及股四头肌的主动收缩,然后进行膝关节的主动屈伸。
所有患者均在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后开始完全负重。
2 结果患者均得到5~24个月的随访,平均11个月,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3~7个月,平均5.2个月,未出现延迟愈合、膝内外翻及僵直畸形、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
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体会【关键词】股骨骨折;交锁髓内钉;体会[摘要]目的:总结使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经验。
方法: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26例,均行有限切口复位,骨缺损者Ⅰ期植骨。
术后早期持续被动运动(CPM)进行功能锻炼。
结果:经CPM锻炼2周,均能无负重主动屈膝90°以上。
随访6个月~26个月,平均个月。
术后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个月(3个月~6个月)。
按Kolmert评定标准,优10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
结论: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远端A、C1、C2型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固、骨愈合率高、膝关节能够早期活动的优点,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股骨骨折;交锁髓内钉;体会随着交通、机械工业的发展,高能量损伤日趋增多,股骨远端骨折已不少见。
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及解剖特点(皮质薄、骨质疏松和髓腔宽),多数合并下端粉碎,选择内固定困难,是创伤骨科中最难治疗的骨折之一[1]。
我院自1999年8月以来,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技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26例,取得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24岁~72岁,平均岁。
左侧16例,右侧10例。
致伤原因:车祸18例,高处坠落伤6例,重物砸伤2例。
骨折类型按AO分类[2]:A1型12例,A2型6例,A3型4例,C1型2例,C2型2例。
新鲜骨折25例,陈旧骨折1例。
闭合骨折24例,开放骨折2例。
手术方法均在C形臂X线透视机下行有限切口切开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
硬膜外或全麻成功后仰卧位,屈膝40°~60°,膝前或外侧切口,切开髌骨内侧或外侧关节囊进入膝关节,髌骨向侧方翻转。
如为髁间骨折C1、C2型,解剖复位髁间骨折后,再用克氏针或螺丝钉固定,使之成为髁上骨折。
但需保留足够的空间,使髓内钉顺利通过。
暴露髁间窝,确定进钉点(后交叉韧带起点前2 mm)钻孔,C形臂X线透视机下骨折复位,将导针从髁间窝钻孔部位处插入通过骨折部位进入股骨近侧髓腔,然后沿导针逐步扩髓。
微创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临床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髌下小切口闭合或小切口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组25例,闭合复位16例,小切口复位9例。
全部采用髌下小切口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CPM锻炼,均早期负重。
结果随访9~20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均顺利愈合。
骨折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约12.6周。
无畸形愈合和感染情况发生,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本方法具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逆行交锁髓内钉股骨远端骨折微创【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1-0318-01股骨远端骨折是骨科常见创伤,传统治疗多采用髁钢板、L型钢板及动力髁螺钉(DCS)等内固定方式,易出现内外翻或过伸畸形。
且手术创伤大、骨折血供破坏严重,易造成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及膝关节僵硬。
我院自2007年10月~2011年12月采用髌下小切口,闭合复位或大腿外侧小切口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25例,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5例,男20例,女5例;年龄25~62岁,平均42.3岁。
骨折按Müller分类,A1型10例、A2型5例、A3型4例、C1型4例、C2型2例,其中2例为浮膝损伤,术前常规胫骨结节骨牵引2~7天,浮膝病例采取石膏托外固定。
1.2 手术方法硬腰联合麻醉成功后,取平卧位,消毒铺巾,大腿上段上气囊止血带。
小腿置于手术床边,屈膝30°~40°方便复位及手术操作。
取髌下长约4cm纵切口,于髌韧带内侧缘切开深筋膜,将髌韧带牵向外侧,沿髌韧带内侧显露股骨髁间窝,C型骨折闭合手法配合斯氏针撬拨复位,通过髌下切口观察股骨髁关节面复位情况,关节面恢复平整,复位钳钳夹股骨内外髁,避开髓内钉钉道,于其前及后方经皮钻入克氏针,顺克氏针拧入空心钉固定,变髁间骨折为髁上骨折。
股骨远端骨折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对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技术对患有股骨远端骨折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股骨远端骨折疾病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0例。
采用动力踝螺钉技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
结果:治疗组患者骨折疾病住院治疗总时间和术后股骨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在骨折手术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股骨远端骨折疾病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技术对患有股骨远端骨折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逆行交锁髓内钉;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4-0068-02内固定是目前临床上对股骨远端骨折疾病实施手术治疗的主要方式,内固定物的选择会对骨愈合产生直接影响[1]。
本次对患有股骨远端骨折疾病的患者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技术实施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
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股骨远端骨折疾病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0例。
对照组中交通事故伤疾病患者18例,工伤疾病患者11例,跌伤疾病患者8例,其他原因致伤患者3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51.3±1.2)岁;骨折发病时间1~14小时,平均发病时间(4.3±0.5)小时;治疗组中交通事故伤疾病患者17例,工伤疾病患者11例,跌伤疾病患者10例,其他原因致伤患者2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51.5±1.1)岁;骨折发病时间1~16小时,平均发病时间(4.6±0.4)小时。
上述自然指标研究对象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股骨干逆行髓内钉手术技巧股骨干逆行髓内钉手术是一种常用的骨折固定方法,主要用于治疗股骨干骨折。
以下是该手术的技巧说明及举例:一、手术技巧说明1.术前准备与体位:患者仰卧于骨科牵引床上,进行常规消毒和铺巾。
确保C型臂X线机透视下能够清晰显示骨折端。
2.切口与显露:在膝关节前方做一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深筋膜,显露股骨远端。
注意保护周围的重要神经和血管。
3.逆行扩髓与置钉:在股骨远端选择合适的入钉点,用扩髓器逆行扩髓。
然后将合适长度的髓内钉逆行打入股骨干髓腔内,确保髓内钉的远端与股骨远端紧密贴合。
4.复位与固定: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观察骨折端的复位情况。
如果复位满意,则使用锁定螺钉将髓内钉与股骨干固定在一起。
确保锁定螺钉的位置和长度合适,以免穿出皮质或进入关节腔。
5.缝合与包扎:确认固定牢靠后,逐层缝合切口,并用无菌敷料包扎伤口。
二、手术技巧举例1.入钉点的选择:入钉点的位置对于手术的成败至关重要。
一般选择在股骨髁间窝的最高点向内侧偏移0.5~1.0cm处为进针点。
这个位置有利于髓内钉的顺利打入和骨折端的稳定固定。
2.扩髓技巧:扩髓时,应从小号扩髓器开始,逐渐增加扩髓器的直径,直到与所选髓内钉的直径相匹配。
扩髓过程中要保持轻柔的手法,避免暴力操作导致医源性骨折或神经损伤。
3.复位技巧:对于难以复位的骨折,可以在骨折端做小切口,显露骨折端后,用手指或复位钳进行复位。
复位时要尽量恢复股骨的长度、旋转和对线关系。
4.固定技巧:在锁定螺钉固定时,要确保螺钉与皮质骨垂直,避免螺钉穿出皮质或进入关节腔。
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可以使用双皮质锁定螺钉来增加固定的稳定性。
总之,股骨干逆行髓内钉手术需要掌握一定的手术技巧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求进行灵活应用和调整。
逆行交锁髓内钉在股骨远端骨折的应用【摘要】目的评价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的治疗效果。
方法自2003年7月起,共收治股骨下段骨折患者31例(AO分类A1型8例,A2型16例,A3型7例),行股骨下段骨折开放或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术后随访2~36个月,平均10个月。
结果31例中29例获骨性愈合,2例固定术后不足3个月,无法评价,愈合率为93.5%,膝关节功能按Schatzker评分,优15例,良16例,无明显功能丧失。
结论逆行股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下段骨折具有并发症少,愈合率高等特点。
【Abstract】Objective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retrograde intramedullary nailing. MethodA series of 31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31distal femoral fractures (AO type: type A1 8 cases, type A2 16 cases, type A3 7 cases), who were treated with a retrograde intramedullary nailing. Operational data, per-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the outcome were studied retrospectively after a mean follow-up of 10 months. Results29 in the 31 cases achieved bone union, and the final union rate was 93.5%. According to Schatzker Scoring system, functions of knees of 15 cases were excellent, 16 cases were good, and none has evident functional incapacitation.Conclusion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retrograde intramedullary nailing is a reliable alternative in distal femoral fracture treatment with a low complication and high union rate.【Key words】Distal femoral fracture; Retrograde intramedullary nailing; Internal fixation.股骨远端骨折为近关节或累及关节面的骨折,包括股骨下1/3骨折和股骨髁上、髁部骨折;因其骨皮质薄,髓腔大,松质骨多,距膝关节较近等,治疗较为棘手。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体会
殷波;丁艳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05(18)8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9例股骨远端骨折病例进行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结果:平均随访11个月,骨折固定稳定可靠,除1例骨折不愈合经植骨二期愈合外全部愈合,愈合时间短,无骨髓炎、断钉等并发症,膝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疗效确定,利于骨折愈合.
【总页数】2页(P933-934)
【作者】殷波;丁艳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城市红十字会急救中心骨科,273500;山东省邹城市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3.42;R687.3+3
【相关文献】
1.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J], 陶建军;白胜波
2.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疗效观察 [J], 丁玉辉
3.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观察 [J], 石燕会;卢微波
4.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47例 [J], 付曙光
5.微创内固定系统与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J], 周国万;孙祖达;畅彦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股骨远端逆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段粉碎性骨折体会
曹伟峰;贾文勇
【期刊名称】《局解手术学杂志》
【年(卷),期】2006(15)6
【摘要】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多累及关节,治疗效果不佳,容易产生关节僵硬、
膝内外翻畸形及创伤性关节炎等,是目前尚未完全解决的难题。
目前治疗多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多种多样,效果各有不同。
股骨远端逆锁髓内钉(GSH)是治
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为主而设计的一种髓内固定技术.作者于2002年5月至2005年6月.应用GSH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4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393-393)
【作者】曹伟峰;贾文勇
【作者单位】新化县人民医院骨科,湖南,新化,417600;新化县人民医院骨科,湖南,新化,417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3.42
【相关文献】
1.髁交锁逆行股骨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髁间骨折 [J], 窦连荣
2.股骨逆向交锁髓内钉加中药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40例 [J], 陈桂荣;杨家德
3.股骨近端带锁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44例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
果观察 [J], 贾士军
4.股骨近端带锁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J], 杜绍明
5.股骨逆向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J], 朱辉;徐招跃;叶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8分钟创伤』逆行髓内钉在股骨远端骨折中应用的特殊经验
和技巧
股骨远端骨折目前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解剖锁定接骨板和髓内钉两种,今天就来了解逆行髓内钉在股骨远端的应用。
具体方法可参阅之前股骨干骨折相关文章,在本文中仅强调逆行髓内钉应用于股骨远端骨折的特殊经验和技巧。
逆行髓内钉的使用指征
•股骨远端逆行髓内钉固定生物力学性能优秀,轴向负荷下刚度大于LCP和DCS等内固定器材、远端锁定远端锁入4枚螺钉,可以提供与LCP近似的抗旋转刚度;感染风险低于钢板螺钉固定。
•对于以下患者逆行髓内钉固定较钢板螺钉固定更适宜:病理性肥胖,漂浮膝损伤,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膝关节假体周围骨折,严重骨质疏松。
•逆行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适应证主要是关节面为简单骨折的A型、C1、C2型骨折;
•对于发生在极远端如关节面以上2~3cm的骨折,不宜应用逆行髓内钉固定。
逆行髓内钉的入路选择
•对于A型骨折,可以采取股骨干骨折相应章节介绍的微创入路;
•对于C型骨折,首先应切开复位并固定关节面骨折,可采取旁髌腱入路。
首先解剖复位关节内骨折
•应用4.5mm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关节内骨折,将C1、C2型骨折转化为相应的A型骨折,但注意在拉力螺钉位置时应避免阻挡即将置入的髓内钉和交锁螺钉。
▲ 示意图
•对于干骺端的骨折,应用髓内钉固定,常结合阻挡螺钉技术,螺钉置入的位置依赖于骨折移位的方向,通常在远端骨折块斜行骨折较短的一边置入阻挡螺钉。
▲ 示意图
扩髓前置入4.5mm皮质骨螺钉
•可作为阻挡螺钉防止插入髓内钉时导致骨折移位:
•长骨干骺端骨折应用髓内钉固定,由于髓腔宽阔或位于骨松质区域,没有长骨干峡部的约束,特别是如果骨折为斜行,更容易发生移位。
•阻挡螺钉置入的位置决定于骨折移位的方向。
•通常阻挡螺钉放置于骨折远端骨块,斜行骨折长度较短的一边。
•若骨折稳定性极差可应用两枚螺钉位于髓内钉置入路径的两侧。
A:股骨远端骨折AO分型C2.2型患者术前正侧位X线片。
B:采取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关节面后,应用逆行髓内钉固定,术后正斜位X线片
•Stedtfeld等(2006)曾经应用模型阐述了阻挡螺钉的应用逻辑,该模型应用与股骨远端简要阐述如下:
•首先选择正确的入钉点,髓内钉应于干骺端的中央置入;
•由于干骺端骨块开口宽大,加上软组织张力不平衡,仍然可能造成移位;
•当入钉点可以提供支撑,则在干骺端骨折移位的凹面临近骨折线的位置上置入1枚阻挡螺钉,建立稳定的三点固定(股骨干峡部,阻挡螺钉,入钉点);
•当入钉点过宽或不完整时,在干骺端骨折移位的凸面,远离骨折线的位置再置入1枚阻挡螺钉,作为第三个支撑点。
A:错误的入钉点(红色箭头所示)合并两侧软组织不平衡(模型中红圈所示的橡皮筋)导致远端骨折移位;
B:正确的入钉点(绿圈所示)合并两侧软组织不平衡,仍然可以导致远端骨折移位;
C-D:在错误的骨折端或者错误的一侧置入阻挡螺钉,不能控制髓内钉的偏移,达不到阻挡螺钉的作用;
E:如果入钉点可以提供支撑,则在干骺端骨折移位的凹面(图B中可见,临近骨折线的位置上置入一枚阻挡螺钉,建立稳定的三点固定,就可以阻挡髓内钉的偏移(图中1为股骨干峡部,2为阻挡螺钉,3为入钉点;
F:当骺端髓腔过宽或不完整时,在干骺端骨折移位的凸面,远离骨折线的位置再置入1枚阻挡螺钉(图中3),作为第三个支撑点,也能约束随髓内钉,保证髓内钉位于髓腔中央
远端锁定
•逆行髓内钉固定股骨远端骨折时至少需在远端锁入两枚螺钉,以提供足够的抗旋转能力;为了额外提高的抗旋转能力,厂商对髓内钉做了不同的特殊设计。
•Synthes公司的股骨远端髓内钉(专家型)可以搭配使用螺旋刀片,以増加接触面积,增加抗旋转能力。
A:Synthes公司的股骨远端髓内钉(专家型),远端可应用螺旋刀片,增大接触面积,提高抗旋转性能;
B:Smith&Nephew公司的 Trigen系列膝关节髓内钉采取多平面锁定,提高抗旋转性能
•Smith&Nephew公司的Trigen系列膝关节髓内钉采取了多平面锁定,提高了抗旋转能力。
•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推荐锁入4枚远端螺钉,提供足够的抗旋转强度。
近端锁定
•采取徒手锁定或瞄准器锁定的方式;
•最近端的1枚螺钉距离髓内钉末端过近,有可能造成应力集中,当有外力作用时导致髓内钉末端再骨折;
•近年来为了提高近端锁定的抗旋转性能,Synthes公司设计了用于髓内钉的角稳定锁定系统(angle stable locking system ,ASLS),通过螺钉的三个不同的直径和膨胀套管,分别固定于远端皮质、髓内钉、近端皮质,增加稳定性。
▲ Synthes公司的ASLS系统
A:经过髓内钉近端钉孔钻透双层皮质;
B:近端皮质扩孔;
C:将带有未膨胀的可吸收套管的螺钉经髓内钉钉孔拧入;D:当第二直径的螺纹进入髓内钉钉孔,套管膨胀使螺钉和髓内钉紧密结合,同时近端、远端螺纹固定于近端,远端皮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