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交锁髓内钉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8.28 MB
- 文档页数:12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C2型股骨远端骨折自1998~2005年我院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C2型股骨远端骨折38例,术中做到牢固固定,术后不用外固定,并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38例,男28例,女10例,年龄18~65岁,平均38岁,闭合骨折25例,开放骨折13例,其中合并胸腹部外伤5例,颅脑损伤3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8例,浮动膝3例。
受伤原因,车祸伤28例,重物砸伤7例,跌伤3例。
手术方法:在硬膜外麻醉下,平卧位取膝关节内侧切口充分暴露关节面及骨折端,先恢复髁部解剖结构,用松质骨钉将左右髁部冠状面骨折复位后固定,然后用松质骨钉或骨栓将左、右髁固定在一起,松质骨钉或骨栓进钉位置应偏前或偏后,以留出髁部中间位置置入交锁髓内钉。
以后交叉韧带前方1cm为髓内针进钉点,用弯型扩孔器扩孔,然后扩髓,插入带有瞄准装置的小于扩髓直径1mm 的逆行交锁髓内钉,上定位杆,先固定近端2枚锁钉,牵引,恢复肢体长度并纠正股骨髁部的旋转移位后置入远端的2枚锁钉,对于髁上部位碎粉的骨块,不剥离软组织,直视下尽量复位,骨缺损较大的取自体髂骨植骨。
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膝关节腔及刀口,缝合关节腔,关节腔外放硅胶引流管引流,逐层缝合关闭刀口。
术后不用外固定。
术后24小时内拔除引流管并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5日后用CPM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2个月后复查X线片有良好的骨痂生成后不负重下床活动并逐渐负重。
结果本组病例得到8~24个月的随访,平均10个月,无1例出现髓内钉弯曲断裂,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未出现膝关节内外翻畸形,2例开放骨折出现伤口感染,经引流后治愈,有2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
膝关节功能评价:优7例,良13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78%。
讨论C2型股骨远端骨折是波及关节面的严重粉碎性骨折,手术的目的是恢复关节面的解剖结构,重建股骨下段的稳定性。
以往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有普通接骨板、动力髁钢板、L型钢板,手术切口大,软组织剥离广泛,内固定欠牢固,不能很好的纠正膝内、外翻畸形,术后需外固定,不能早期行功能锻炼,易造成骨折畸形愈合、不愈合、膝关节粘连、僵硬等并发症。
《股骨髓内钉操作使用说明》股骨髓内钉操作使用说明交锁股骨髓内钉直径一般分别为9、10、11、12mm四种,其近端7cm直径加大至 13mm,钉子的长度可以从32一42cm。
钉子的前后弧度适应股骨髓腔自然形态,便于插入。
由于有了较为完善合理的远、近端瞄准系统,加上远端独特的定位平台设计,同此,一般情况下,只要操作得当,远、近端瞄准均可避免使用X线。
以下是股骨交锁髓内钉系统的简要操作说明。
术前计划:术前无损伤侧股骨X线片可用于估计合适的髓内钉直径,预测必要时所需髓腔的扩大最以及严重粉碎性骨折的最终髓内钉长度。
在髓内钉闭合顺利插入前必须通过牵引达到正常长度(急性病例除外)。
髓内钉长度必须使近端与股骨大粗隆顶端平齐,远端位于髌骨上缘和股骨远端骨骺线之内。
髓内钉的型号根据病人股骨髓腔大小及股骨粉碎程度而定。
术前同时备用长或短l5mm的钉,根据术中的情况,选择最佳长度的钉。
值得注意的是因髓内钉疲劳失败而致的并发症虽然少见,但总占一定比例。
因此,建议采用适合病人的最大型号髓内钉。
病人体位:仰卧位:病人仰卧于骨科牵引床上,躯干向健侧倾斜25o,这点对于肥胖患者非常重要。
为了更加地显露大粗隆,可以将患侧一边的臀部垫高约30o,以便导针的插入及扩髓。
患侧肢体根据情况可以行股骨远端牵引,也可进行膝、髋关节伸直牵引。
患肢尽量内收以使大粗隆突出。
仰卧位便于复位对线,适于股骨中下段骨折。
侧卧位:健侧在下,患侧在上。
患侧髋关节屈曲 20~30o,轻度内收伸直位牵引,如果估计手术时间较长,为了保护坐骨神经,应行股骨远端牵引,膝关节保持屈曲位。
为防止骨折端对线不良,骨折复位后,应将患肢固定在20~30o内旋位。
侧卧位便于股骨近端骨折复位,但骨折对线不容易控制,骨折端易出现成角畸形。
因此,多发创伤患者或条件不好时不提倡使用。
手术入路:用C臂机检查骨折复位情况,手术开始前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从大粗隆近端至骼骨翼水平位行直切口,长约7—1Ocm,达骼胫束时进行止血,触摸大粗隆顶点,向粗隆内侧牵开骼胫束纤维,用手检查粗隆范围,入口应在粗隆的中线,如果不能肯定,应显露大粗隆,特别是近端骨折,清楚显露大粗隆是很重要的,这样可保证入口的正确。
股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摘要】股骨下段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因其解剖结构特殊性,损伤复杂性,在治疗上往往较为困难,治疗方法选择不良,效果往往欠佳,逆多为粉碎性骨折,保守治疗和钢板螺钉内固定后,其感染、畸形愈合、膝关节粘连僵硬等并发症较高。
行交锁髓内钉,在治疗股骨下段骨折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效果,我院此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从2007年5~2009年4月,应用小切口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下段骨折。
【关键词】小切口股骨骨折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1 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为23~56岁。
其中交通事故伤27例,高处坠落伤12例,重物压砸伤11例。
1 例为开放性骨折,其他为闭合性骨折。
全部病例按AO/ASIF分类A型15例,B型22例,C型13例。
均行有限切开直视下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手术时间为伤后6 h~11d,术后第48小时开始使用CPM功能锻炼机锻炼。
1.2治疗方法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取患肢屈曲位。
手术取膝关节髌骨上正中切口进入,沿髌韧带正中纵行切开后,将膝关节屈曲,此时可暴露出股骨髁间窝。
在后交叉韧带起点的前方开口,用专用骨锥钻入干骺端,扩大髓腔插入大小合适的逆行交锁髓内钉。
当锁钉将要进入断端时,以断端处为中心取股前外侧切口,切口长短以可以看见断端即可,一般为5cm左右。
嘱助手牵引复位当看见近端后将锁钉由远端打入近端髓腔内,针尾沉于软骨面下1~2mm,先固定远端2枚交锁螺钉,后锁定近端的2枚交锁螺钉。
冲洗切口,观察骨折复位良好,固定牢固,膝关节活动度可,留置负压引流管,将碎骨块和扩髓产生的骨泥植于断端处,关闭切口。
1.3术后功能锻炼术后1天开始指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3天开始使用CPM机进行膝关节的功能锻炼,先从屈曲30°开始锻炼,每天增加5°,防止伸膝装置粘连及患肢静脉血栓形成。
连续使用10d后视情况进行康复训练。
交锁髓内钉开放性穿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目的:观察交锁髓内钉开放性穿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
方法:2004年1月~2006年1月我们使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股骨干骨折80例,回顾性分析此术式的治疗效果,总结术中注意事项。
结果:本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8.5周,骨折愈合后1~2年取钉。
无畸形愈合,无术后感染和断钉,无神经和血管损伤、股骨颈骨折等并发症。
优38例,良36例,可6例,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2.5%。
结论:交锁髓内钉开放性穿钉内固定避免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X线照射,治疗优良率较高,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较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股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开放性穿钉内固定股骨干骨折在全身骨折中占6%,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交锁髓内钉(RIIN)是一种轴向型固定,在保持肢体长度的同时,其控制旋转功能增加了断端之间的稳定性,且适应证广、创伤小。
2004年1月~2006年1月本科室使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股骨干骨折80例,临床效果较好,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4年1月~2006年1月我科室使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80例。
其中,男50例,女30例;年龄18~63岁,平均41.5岁。
致伤原因:车祸伤55 例,坠落伤16例,摔伤5例,重物砸伤4例。
1.2治疗方法腰麻或持续性硬膜外麻醉,健侧卧位,以骨折端为中心,大腿后外侧切口5~8 cm,在后侧肌间隔之前将股外侧肌向前牵开,显露骨折端局部,在原骨膜损伤的基础上直视骨折端,了解骨折相对关系,极度屈髋位,从骨折近端以最细髓腔锉逆行扩髓并从粗隆上凹穿出,再从局部皮肤小切口,分离至粗隆上凹,扩孔,骨折复位,固定钳维持。
骨片可同时进行复位,单纯骨折和简单粉碎性骨折均可获得解剖复位。
根据髓腔粗细顺次扩髓,打入合适粗细和长度的髓内针,用锁钉瞄准器锁入远近锁钉,完成上述步骤后拆除固定钳,此时如有大骨片应在尽可能少剥离骨膜情况下用钢丝捆扎固定,仍游离的小骨片可用碎骨固定钳嵌入骨折间隙,安装钉尾螺帽,逐层缝合。
骨科精读练好髓内钉技术,骨科医生的拿手绝活!股骨髓内钉应该是创伤医生的拿手绝活了,以微创的方法完成一个完美的固定。
今天分享一些股骨髓内钉的手术技巧,这些可都是吃线吃出来的,注意收藏哦。
1、进钉点。
髓内钉的位置在哪里最合适?当然是髓腔的最中心,所以髓腔最中心的延长线就是最佳的进钉点。
一般位于梨状窝。
一个好的进针点可以保证力线,同时进钉后还有复位的作用,如果进钉点出现了偏移,可能整个手术都会有影响。
好的开始象征着接下来手术的顺利,一定要取一个好的进针点。
他在正侧位的透视位置我们可以看到位于髓腔中心的延长线上随着有外翻角的髓内钉的发明,我们现在目前用的可能多是大粗隆顶点进针的了进针的角度,基本与股骨颈是垂直的角度我们在做粗隆间骨折的时候由于骨折线经常经过进针点而出现近端内移的情况注意采用快钻慢进,用套筒来纠正方向。
对于股骨远端来说,主要是从布鲁门萨线进钉2、股骨干部复位,工具比不可少,主要是金手指复位时注意要用一些肌松和适当的牵引很多时候金手指不太听话这个时候可以试试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3、保持复位,我们知道在扩髓时保持复位非常重要,可以用一些辅助器械来进行辅助保持复位。
对于B型骨折的蝶形骨块如果不保持复位可能扩髓之后会离的很远影响骨折愈合对于A1.3型骨折,单纯牵引很难复位通常需要借助骨钩来复位,主要是由于小粗隆完整受到肌肉的牵拉而移位可以在偏前方植入一枚克氏针临时固定来进行复位辅助4、注意旋转。
有的时候我们不太注意这个问题,有的时候中间比较粉碎,旋转容易忽略,一般来说是保持一个标准正位,近端是看小粗隆的形态,大约露出1/3-2/3,远端是看髌骨在不在两个股骨髁的中间该例患者在复位置钉后发现远端髌骨不在股骨髁的中心,后进行旋转调整。
5、钉子的深度。
逆行髓内钉的最佳深度是布鲁门萨线的顶点位置,正位居中近端一般是小粗隆水平以上6最后提一点锁钉的小技巧,不要造成主任打主钉5分钟,我们锁钉2小时。
我们透视的时候,要把锁定空透成两个圆形,但是在操作中往往是椭圆形,这个时候根据椭圆形的长轴来方向来移动C臂,就可以透一个好的圆形了,在此情况下完成锁钉就相对容易些。
股骨交锁髓内钉远端锁钉置入方式的临床应用进展股骨交锁髓内钉远端锁钉置入方式的临床应用进展赵强陈祥美王振东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山东省日照市276800【摘要】股骨交锁髓内钉在创伤骨科的广泛应用是股骨骨折外科手术治疗的重大进展。
其基本原理是在在标准股骨髓内钉上横向打入螺钉,用于髓内针与骨折近端或远端锁在一起,从而来控制骨折短缩和旋转等移位。
但其远端锁定的置入,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
现将其有关研究发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股骨髓内钉;置入方法;临床应用1 远端锁钉难以置入的原因患者术中体位髓内针治疗股骨骨折时,患者的体位一般有两种,分别是平卧位和侧卧位,临床实践表明,两种体位都容易受重力的影响: 当患者处于平卧位时,在重力作用下,骨折远段下沉,手术过程中,通过术者操作来调整方向,使之与水平定位杆的插入方向一致,此体位相对来说对远端锁钉的置入影响是最小的; 当患者侧卧位时,在重力作用下骨折远段亦出现下沉,髓腔内的髓内针的位置也会相应的向外移位,为了纠正移位,术者会有意识地将向外提或者向内侧按压远端瞄准器,从而减少这种偏差,但是因为调节的不十分精确,同时调节的方向垂直于定位杆,使得钻头在股骨的内或外侧来回滑过,此种反复钻孔,导致远端锁钉周围骨折的几率大大提高。
骨折的水平位置与髓内针进针点的距离术中所用髓内针的长度和骨折水平与进针点的距离有密切关系,两者距离越短,瞄准器与髓内钉两者结合形成的刚性越大(变形越小),水平面定位的安装就越精确,远端锁钉也就越易置入。
临床经验髓内钉瞄准器及髓内针的构造设计远端锁钉的置入精确瞄精确与否,与准器的部件数量有关,部件数量越少,部件间相互连接而形成的内在偏差就会越小。
临床实践证明,设计中空的髓内钉,可以用探针检验钻头是否经过髓内钉,而实心髓内钉却无能如此探测。
股骨的解剖特点研究表明,股骨中点与最狭窄点的离越远,临床置入髓内钉时,其在髓腔内就会出现越大的移位,远端锁钉的置入也就相应越难。
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摘要】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应用。
方法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218例。
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5个月,骨折均获得牢固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2周,无感染、断钉等并发症。
结论采用小切口开放复位、静力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固定牢固,骨折愈合率高,便于早期关节功能锻炼,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最好方法。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骨折内固定术,交锁髓内钉[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on treating femoral shaftfracture.Methods 218 cases of famoral shaft fracture were treated with open reduction of small incision and interlocking intramed ullarynail.Results 218 cases were follow-up for 15 months on average.All patients achieved solid bone union,at an average 12 weeks.There were no complication in the sereis.Conclusion The use of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and small incision open reducation is successful in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shaft fractures.It can provide a stable and reliable fixation which is of benefit for early functional exercise.Itis the best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shaft fracture.[Key words] femoral shaft fracture;fracture fixation;interlocking intramedallary nail自Kuntscher(20世纪60年代)设计并使用了第一枚交锁髓内钉以来,交锁髓内钉以其适应证广、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抗扭转应力强、应力遮挡作用小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1]。
早读骨科手术常用髓内钉,你真的钉好了吗?一说到髓内钉,相信每一位骨科医生都是非常熟悉了,哪怕没有做过太多次骨科手术的人应该也不会太陌生。
尽管如此,但不是谁都能运用好、打好髓内钉的。
今天我们就重点来扒扒骨科常用的髓内钉!01作为骨科手术中常用的内固定器,应用髓内钉治疗四肢骨折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了,早在100多年前,就有人用不同的材料的棒状物进行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
我国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才开始使用的,随后开始应用于临床并得到广泛推广,经过一次次的改进一直沿用至今。
髓内钉到底是什么?其实髓内钉就是由髓内钉杆、近端锁定螺钉孔等部件构成的一种常用的骨科内固定器械,因其固定骨折部位采用的是闭合及微创技术,所以备受骨科医生和患者的欢迎,常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骨折。
髓内钉内固定的方式为对称的中央型内夹板式固定,对骨折的固定为应力分散式固定而非应力遮挡式固定,目的是为了促进骨痂的塑形。
中心固定在理论上是优于皮质外固定的,因为其可以减少力臂,降低内、外翻成角及内固定失效的发生率。
通过髓内钉固定可以为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提供良好的基础。
它的操作步骤相对也比较简单,手术时,在靠近骨折部位的近端做一个小的纵行切口,从骨折近端的切口打入导针。
将髓内钉套在导针上,完全插入骨质中。
接着将髓内钉全部打入骨折远侧的髓内腔,让其贯穿整个骨折。
拔出导针,将骨折部位恢复原位,等髓内钉近端及远端锁定螺钉全部钉入后,缝合近端切口及锁定螺钉钉孔,操作基本就完成了。
(不同部位、不同类型、不同医生都有自己的习惯和操作技巧,其实只要能钉好就行)02虽然说髓内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且很多医生都会做、做了不少,但还是有些做得并不是很合理或者出现一些差错。
下面就个人经验和学习所得做个简单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髓内钉也是需要做术前准备的,这主要涉及到的工作就是术前内植物的正确选择,比如:髓内钉长度、X线片、对侧肢体测长、髓内钉直径、X线片峡部宽度等,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开始。
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骨骨折股骨、胫骨是长管状骨,因其基本功能为支撑全部上身重量及行走功能,其发育的特点为垂直于地面的,直型长管状骨,以便更好的维持身体的重心。
但其因长度所至,发生折断的机率也相应的增加,对股骨、胫骨干骨折的治疗多年来,临床积累了很多经验,更新了很多观点,采用了很多新的治疗办法,但都各有利弊。
近年来,人们根据其骨的特点,在“长”、和“管”字上做文章。
从过去的“V”字型型号髓内钉到横截面的“梅花”状的髓内钉,到目前各类:棒状两端带锁钉的髓内钉使人们进一步完善了在长管状骨髓腔内进行固定的这一过程,从而大大提升了股骨、胫骨、骨折病人的生活质量。
一、交锁髓内钉固定术,主要的两个步骤,应加以重视。
要将粗细相应的髓内钉准确的安装到骨折两端的骨髓腔内。
准确的将两端锁钉锁入钉孔内,并切实穿透,对侧骨皮质外。
二、适应症:1、新鲜骨折、陈旧性骨折或骨不连可附加植骨。
2、应用于各种稳定性骨折或不稳定性骨折。
3、股骨或胫骨干两折端长度应与锁钉至少在5公分以上,以确保折端正的稳定与抗折性。
三、手术方法:是否开放复位要因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比如:胫骨骨折由于其解剖特点,常会并发软组织挫伤,如果切开复位会影响组织修复或皮肤愈合。
因为小腿胫骨前软组织薄弱,在一些病例中不做切开,在手法复位的情况下,能够将髓内钉安装到位完成手术。
这样既降低了组织损伤,又消除了因切开复位而造成感染的风险。
为将来愈合创造了先期条件,而使骨不连、骨不愈合发生的可能性大大的降低。
特别适合基层无C型臂X线机的医院。
当然对于一些复杂骨折,尚行其它处理如骨碎块较多,需要复位,陈旧骨折需要植骨的病例,还应以最小的切开复位,以最小的限度减少骨膜损伤而达到目的。
股骨周围包绕的肌肉丰厚,手法复位难以达到目的。
小切口由折端将髓腔钻在髓腔内由下向上扩髓,自股骨粗隆顶点外穿出,在钻尖指引下切开皮肤、皮下。
开口准确,减少了组织损伤,折端复位理想,特别是有多个碎块的骨折可得到良好的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