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高频探头在老年性白内障诊断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15.75 KB
- 文档页数:2
白内障术前高频彩色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梁丽华【期刊名称】《临床医药实践》【年(卷),期】2009(0)11X【摘要】目的:为了了解白内障患者术前眼球内病变,提高手术成功率。
方法:回顾分析86例高频彩色超声诊断各种类型白内障的病例资料,对各种类型白内障超声特点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其中老年性白内障58例,先天性白内障9例,并发白内障8例,原因不明的白内障6例,外伤性白内障5例。
结论:86例患者高频彩色超声检查,86例均出现晶状体前后径增大。
晶体形态呈椭圆形、圆形或窄带形,晶状体前、后囊回声增强、增厚,皮质区呈条带状相对高回声反射,中心部呈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点状或斑状相对高回声。
有些病例中病变侵范到晶体囊和核时,晶体可表现为"双同心圆"。
其中玻璃体内正常35例,玻璃体混浊23例,玻璃体内有机物存在17例,视网膜脱离11例。
【总页数】2页(P837-838)【关键词】高频彩色超声;白内障术前;应用价值【作者】梁丽华【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雀儿山路9号柳钢医院超声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1;R779.66【相关文献】1.高频超声在老年性白内障术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J], 吕耀鹏;杨学文2.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性白内障术前检查的应用价值 [J], 赵忻3.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性白内障术前检查的应用价值 [J], 赵忻4.高频超声在老年性白内障术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J], 吕耀鹏; 杨学文5.术前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老年性白内障的诊断、术后视力、预后评估的价值观察 [J], 李爱霞[1]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性白内障超声诊断价值
王丽
【期刊名称】《实用医技杂志》
【年(卷),期】2003(010)004
【摘要】目的:估价高频超声在老年性白内障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老年性白内障
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与眼科仪器(裂隙灯)检查对比分析.结果: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成熟期、过熟期的超声检出率可达100%,而初期假阴性率占37.5%.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对诊断老年性白内障具有良好的价值.
【总页数】2页(P311-312)
【作者】王丽
【作者单位】襄樊市中心医院,湖北,襄樊,441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6.1;R445.1
【相关文献】
1.认识老年性白内障认识老年性白内障 [J], 袁非;黎蕾
2.老年性白内障的超声诊断价值 [J], 孔学军
3.老年性白内障的超声诊断价值 [J], 郑忠宝;刘瑛;马建红;管运英;黑艳;肖永峰
4.如何防治老年性白内障——(一)哪些原因可引起老年性白内障 [J], 梁静怡
5.高值医用耗材治理背景下老年性白内障手术费用研究 [J], 赵予涵;林燕铭;谭艳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频超声在老年性白内障术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吕耀鹏;杨学文
【期刊名称】《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年(卷),期】2013(023)001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老年性白内障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高频探头对手术前的83例(139眼)老年性白内障进行检查,观察患眼各部位形态结构是否正常,有无异常回声,重点观察晶状体的形态结构及内部回声.结果83例中56例(67.5%)双眼同时受累,发生白内障时晶状体的曲度变大,前后囊、中央区甚至整个晶状体内可见点状及团块状强回声.其中皮质型84眼(60.4%),浑浊型46例(33.1%),核型9例(6.5%),本组患者中伴发玻璃本浑浊112眼(80.6%),伴发视网膜脱离3眼(2.2%).结论高频超声是老年性白内障手术前首选的一种辅助检查.【总页数】1页(P478-478)
【作者】吕耀鹏;杨学文
【作者单位】宁夏灵武市人民医院B超室,宁夏,灵武,750400;宁夏灵武市人民医院B超室,宁夏,灵武,7504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性白内障术前检查的应用价值 [J], 赵忻
2.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老年性白内障术前检查中的临床意义 [J], 冯小成
3.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性白内障术前检查的应用价值 [J], 赵忻
4.高频超声在老年性白内障术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J], 吕耀鹏; 杨学文
5.老年性白内障与年龄相关及术前检查医患沟通心理浅析 [J], 林丽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诊断技术高频率超声对老年性白内障的诊断价值 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彩超室(550002) 贾豫黔 谢骐骥 代 鹃 韦 虹 王元媛 贾 旭3 注3贵阳医学院在读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R770.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2744X (2010)1221118202 doi :10.3969/j.ISSN.10002744X.2010.12.031 老年性白内障是老年人常见的眼病,也是主要致盲原因之一。
本文通过对612例临床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行高频率的超声检查,并与眼科仪器裂隙灯检查及手术结果相对照,认为高频率超声可作为诊断老年性白内障的一种较为理想和重要的检查手段。
1 资料和方法1.1 观察对象 收集1997年6月至2006年6月到本室检查临床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12例1196只眼,其中男266例,女346例,年龄51~92岁,其中双眼584例,单眼28例。
1.2 仪器 使用奥地利Kretz C 2530及美国G elg5多功能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12M Hz 。
1.3 检查方法 均采用眼睑法,受检者取仰卧位,轻闭双眼,眼睑上涂耦合剂后,作横切、纵切、斜切连续扫查(注意:应尽量减少探头对眼球的压力),根据需要嘱病人眼球上下或左右转动,待晶体显示清晰后仔细观察晶体的形态、厚度、晶体囊壁以及内部回声等,并作记录,根据需要可用视频打印机记录图像。
2 结 果晶状体位于前房与玻璃体之间,正常晶体呈不完整梭形结构,前后囊呈凹面相对的弧形回声,前囊为纤细的弧形光带,前囊膜中心不显示,外侧紧贴于虹膜之后,形成前囊中心瞳孔暗区,即“特征性断带”,两侧与睫状肌相连;后囊呈一短弧形回声光带,边缘回声逐渐减弱,前后囊之间为无回声区。
正常晶状体厚度为(4±0.22)mm[1](图1)。
本组1196只眼均表现为白内障声像图,均经临床眼科裂隙灯检查或手术得到确诊,检出率达100%。
根据晶状体混浊部位及程度,分为以下4种类型:皮质型:772只眼,占64.55%。
高频率超声在白内障患者术前检查的临床意义
贾豫黔
【期刊名称】《贵州医药》
【年(卷),期】2000(024)002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率超声在白内障患者术前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7.5~10 mHz高频探头对临床诊断为白内障,由于眼屈光间质混浊,临床光学检查对眼内结构显示不清的645例患者行术前检查.结果白内障1 206只眼,视网膜剥离115只眼,脉络膜剥离3只眼,玻璃体疾患360只眼,眼轴延长575只眼,晶体脱位5只眼,眼球萎缩3只眼.结论白内障患者术前行眼球高频率超声检查,对患者手术方案的制定及手术预后等都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总页数】2页(P80-81)
【作者】贾豫黔
【作者单位】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彩超室,5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
【相关文献】
1.超声显像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检查的临床意义 [J], 王绍文
2.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在白内障术前检查中的临床意义 [J], 薛卫霞;张贤文;李双民
3.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白内障患者术前检查中的应用 [J], 祁勇军;杨旸;梁凤鸣;邓建华;刘婉君;谢晓燕
4.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白内障术前检查中的临床意义 [J], 李琪
5.Daytona超广角激光扫描眼底成像系统在白内障患者术前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J], 杨颖秋;李永蓉;戴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学影像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9月 第3卷第18期为77.42%”,均提示B超作为诊断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具有较高的价值,可实现疾病的有效检出,但需注意诊断不能明确患者,需联合其他诊断方法,避免漏诊或误诊。
综上所述,B超在腹部脏器闭合性损伤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其可获得明确的损伤类型、损伤程度等,并可依据患者脏器损伤情况为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且具有操作简单、无创性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吴华雯.B超在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7,36(14):182-183.[2]赛里曼·阿不力孜.B超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的应用价值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v.18(33):119.[3]王亚丽,周亚翠.B超在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3):4460-4461.[4]施春玲.探讨闭合性腹腔脏器损伤诊断中采用B超诊断的临床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6):194.[5]王军令.CT在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121-122.[6]覃亦剑.分析采用B超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临床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7):1301-1301.[7]包相才.CT与B超诊断急诊腹部创伤的临床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8,v.19(4):367-368.[8]蓝希灵.闭合性肾损伤的螺旋CT诊断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9):4023-4024.白内障表现为晶状体混浊,是常见致盲疾病,多发于老年人[1]。
多数白内障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成熟期,导致无法直接清晰观察眼底情况,尤其是在疾病史不详情况下,部分疾病如视网膜脱落、玻璃体病变等被白内障掩盖,从而导致主刀医师无法详细、全面了解病情,影响手术方式选择,从而增加手术风险,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效果[2]。
高频超声诊断早期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价值
李子平;叶秀荣;赵红地
【期刊名称】《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年(卷),期】2004(005)007
【摘要】目的通过高频超声诊断早期白内障,以提高对早期白内障的诊治水平.方法采用ATL-HDI 5000高频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2 MHz.观察晶状体形态的改变及内部回声.结果早期白内障的超声改变主要是晶状体周边部出现斑点状强回声.80例老年性白内障,160只眼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8%.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可以全面地了解晶状体浑浊的状况,对不能散瞳者更有价值.因此,高频超声检查是诊断早期白内障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之一.
【总页数】3页(P483-485)
【作者】李子平;叶秀荣;赵红地
【作者单位】100017,北京市,解放军第305医院;100017,北京市,解放军第305医院;100017,北京市,解放军第305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6.1
【相关文献】
1.经腹高频超声诊断宫内异常早期妊娠的临床价值分析 [J], 王兴成;顾在菊;杨静
2.经腹高频超声诊断宫内异常早期妊娠的临床价值 [J], 侯立业;徐作峰;谢雪霞;林惠芳;李佳
3.高频超声诊断老年性白内障(附64例分析) [J], 单文辉;单文伟;徐厚梅;丁兴年;孙先普;彭玉峰;邹成富
4.腹部高频超声诊断早期妊娠异常的临床价值分析 [J], 刘桂霞
5.超高频超声与高频超声诊断婴幼儿浅表性血管瘤的临床价值及准确性 [J], 徐芳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B超检查在老年白内障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目的研究B超检查在老年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62例老年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B超对患者疾病进行诊断,并利用B超与接触性A超对患者术后的屈光度与眼轴长度进行检测。
结果B超与接触性A超对患者的屈光度与眼轴长度的检测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眼科B超检查对于白内障患者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据起着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患者疾病的好转。
标签:白内障;B超;应用价值白内障疾病致盲率很高,疾病早期,患者视力下降幅度较小,不易被察觉,临床症状不典型,给疾病的诊断加大了难度[1]。
近几年,超声技术取得了明显进步,它的生物测量精准度非常高,可对眼内情况与眼眶状况进行详细描述,有利于白内障患者疾病的诊断[2]。
本文主要分析B超检查在老年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62例老年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35例,女性27例,患者年龄在60至88岁间,平均年龄75.64±3.76岁,视力在0.01至0.05间的患者9例(14.5%)、视力在光感至0.01间的患者53例(85.5%)。
1.2 检测方法B超探头频率为7.5兆赫。
取仰卧位,让患者双眼紧闭,分别行轴位、纵位、横位眼部探查。
正常标准:球轴径极限值在23至24毫米间;晶体厚度极限值在3.5至5毫米间;眶内段视神经宽度极限值在3至5毫米间。
具体操作:①取外展穿刺侧手臂,使其与躯干呈现为90度,取上臂内侧部位,利用超声探头探查,对静脉血管动脉血管进行辨别,可观察到在超声探头下,动脉血管有脉冲现象,静脉血管无脉冲现象,明确贵要静脉的血流、宽度、位置,在患者皮肤上做好标记。
②对置入导管长度进行测量,做好消毒工作,将无菌手套套于超声导线与探头上,将压脉带扎紧,告知患者握紧拳头,靠近于探头内侧,使穿刺部位静脉充分显示,对超声屏幕进行动态跟踪,并实施穿刺,完成穿刺且成功回血后,将穿刺针角度调低,送入导丝约15厘米处,使脉带松压,告知患者松开拳头,将穿刺针撤出,把导丝固定,以免出现位移现象。
高频探头在白内障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陈桂荣
【期刊名称】《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1(18)2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探头在白内障诊断及手术治疗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频探头对108例136只单纯性白内障的眼睛行扫描诊断.结果:①晶体图像显示清晰,不受近场或晶体混浊的影响;②术前能准确测量眼轴长度.结论:高频探头能为理想的晶体植入术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数据,可以作为白内障术前诊断的首选方法.【总页数】2页(P257-258)
【作者】陈桂荣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功能科柳州 545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1
【相关文献】
1.超声高频探头在老年性白内障诊断中的应用 [J], 杨丽华;孟德斌;杨淑贤;季秀玲
2.7.5MHz高频探头在白内障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和朝平;靳晓英
3.高频探头超声在老年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前的应用价值 [J], 苏静;朱秀玲;唐靖;刘玉敏;李金英;杨志永;王海平;
4.高频探头在老年性白内障术前的应用价值 [J], 温赐祥;廖桂英;李瑞庄;冯晓津
5.超声检查在白内障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陈屏; 刘战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频超声在白内障术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白内障术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已被眼科确诊的647例白内障患者进行双眼超声检查,排除眼底镜无法窥视的球内及球后的其他疾病,以做出相应的处理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结果 647例白内障患者中522例无其他合症并成功实施手术;125例合并球内及球后其他疾病,达19.3%,其中46例放弃手术治疗,41例经药物治疗后再行手术治疗,38例重新制定手术方案并成功治愈。
结论高频超声可发现混浊的晶体后方的其他眼部疾病,为术前准备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高频超声白内障术前检查晶状体混浊俗称白内障,是最常见的致盲疾病之一,人工晶体置换治疗白内障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但晶体混浊往往合并其他眼部疾病,有些无法用眼底镜检查发现,高频超声可对眼部进行准确检查,在白内障术前检查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本文对我院2009年9月1日至2011年12月25日已确诊为白内障的647例患者进行术前双眼超声检查,结果发现白内障合并其他眼部疾病125例,现就临床、超声显像及术前准备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探讨术前超声检查对白内障手术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647例患者均被我院眼科经裂隙灯检查确诊为白内障,年龄25-89岁,以60-69岁者居多。
1.2仪器使用PHILIPS HD15彩色超声仪,探头频率5~12MHz。
1.3方法受检者取仰卧位,闭上双眼,高频探头涂耦合剂后,置于眼睑上行横切、纵切及轴位扫查,常规扫查球内及球后、周围组织,当发现异常回声时,仔细观察其位置、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及与球壁的关系,用CDFI观察异常回声内部及视网膜、眼动脉的血流分布情况,必要时嘱患者转动眼球以配合检查,可局部放大,调解增益。
获取满意图像存储备查。
2 结果647例白内障患者中,18例合并完全性视网膜脱离,14例合并不完全性视网膜脱离,11例合并脉络膜脱离,8例合并玻璃体后脱离,12例合并玻璃体明显混浊,8例合并晶状体脱位(图1),4例合并玻璃体星状变性(图2),4例合并脉络膜黑色素瘤,5例合并海绵状血管瘤,17例合并视乳头水肿,24例合并葡萄膜炎症。
眼科常见疾病的高频超声诊断价值(一)【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眼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利用高频探头对115例眼科疾病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结合临床手术及病理治疗进行分析。
结果老年性白内障49例,玻璃体混浊27例,眼球内异物12例,视网膜脱离25例,视网膜母细胞瘤2例。
结论高频超声在眼科疾病中准确率高,检查迅速且无痛苦,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关键词】高频超声检查眼科常见疾病我院自2005年7月至2009年3月应用高频超声技术诊断老年性白内障、玻璃体混浊、眼球内异物、视网膜脱离、视网膜母细胞瘤共计115例,对其中部分在他院治疗的患者进行了病例追踪,余均经临床手术和病理证实,为临床提供了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15例眼科病人中男72例,女43例,年龄10~87岁,平均年龄47岁,其中老年性白内障49例,玻璃体混浊27例,眼球内异物12例,视网膜脱离25例,视网膜母细胞瘤2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视力模糊、头痛、眼球痛,其中29例为外伤所致。
1.2方法采用仪器为GELOGIQ20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10MHz。
受检者取仰卧位,双目闭合,于眼睑表面涂少量耦合剂,探头可采取直接或间接的多方位定点检查,同时可根据检查需要嘱患者转动眼球,详细观察内容物及球后组织的变化,发现病灶时需要切面进行检查,以确定其位置,观察其大小、形态、边界、后方回声及与周围的关系。
1.3注意事项1.3.1嘱患者放松,并教会患者怎样转动眼球,以配合检查。
1.3.2检查过程中需动作轻柔,探头不宜挤压眼睑过紧,既易影响测量值,又易加重外伤患者病情。
2结果老年性白内障49例,其中男31例,女18例,年龄53~87岁,平均年龄68.2岁。
白内障可分三型:早期多无症状:晶体后囊壁双弧型回声增强或无明显声学改变。
皮质周边型:晶体周边增厚,回声呈口唇样改变。
混合型:晶体周边增厚,核心内有斑状回声。
白内障患者往往合并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患者将出现与之相关的影像特征。
彩超在白内障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白内障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168只临床诊断白内障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仪高频探头检查,观察晶状体、玻璃体、眼球后壁回声情况,并测量眼轴。
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晶体均表现为回声增强、混浊,同时有并发症160例,其中合并玻璃体后脱离并玻璃体混浊145例,合并视网膜脱离8例,合并脉络膜脱离6例,合并眼球后壁占位1例。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直接显示眼内结构,便于了解球内及球后病变,而不受屈光间质混浊的限制,同时眼轴的测量可给手术时计算人工晶体的屈光度提供可靠数据,为临床治疗白内障判断手术适应证、选择术式、判断手术禁忌证及评估手术愈后,降低手术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彩色多普勒超声;白内障【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1-0231-01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有些白内障病人行人工晶体植人术前,因白内障发展成熟,临床医生难以观察到眼底情况[1]。
从而不能全面的了解病情,以判断手术适应证、选择术式。
如下探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在白内障诊断及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1.1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2年12月到我院就诊90例患者,168只眼球,其中男性38例,女性52例,平均年龄65岁,临床均诊断为白内障,其中有30例晶状体重混浊,用眼底镜、三面镜看不到眼球底部。
2仪器与方法选用GE LOGIC9彩色超声诊断仪,高分辨力线阵探头。
患者取仰卧位,眼睛轻闭,探头置于上眼睑,从不同位置、角度作横、纵切面扫查,观察晶状体、玻璃体、眼球后壁回声情况,检查过程中,改变增益,以清晰显示眼内图像。
测量眼轴,并嘱患者左右转动眼球,以充分发现其它变化。
观察眼球壁内视网膜中央动脉,静脉及睫状后短动脉在眼球病变中的分布情况。
2结果白内障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查显示:患病晶体均表现为晶状体前后囊及皮质区呈条带状相对强回声反射,中心部呈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相对强回声反射光点或光斑,同时有并发症160例,其中合并玻璃体后脱离并玻璃体混浊145例,合并视网膜脱离8例,合并脉络膜脱离6例,合并眼球后壁占位1例。
超声检查对老年性白内障的诊断价值
杨彩明;刘承东
【期刊名称】《赣南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3(023)005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老年性白内障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率超声诊断仪对68例(98眼)老年性白内障的超声图像观察与眼科裂隙灯检查对照.结果:未成熟期、成熟期、过熟期超声检查的检出率达100%.超声图像特点:晶状体厚度正常或增大,浅深层皮质呈散在性强光点状或高回声光带,囊膜不光滑增厚呈"环状",核心缩小直至消失为强光团型.结论:超声检查可了解晶状体的病变并且与裂隙灯检查结果相吻合,可作为诊断老年性白内障的常规检查方法.
【总页数】1页(P553-553)
【作者】杨彩明;刘承东
【作者单位】瑞金市人民医院彩超室,江西,瑞金,341000;瑞金市人民医院彩超室,江西,瑞金,3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1
【相关文献】
1.超声检查在外伤性白内障及老年性白内障对比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J], 徐菊兰;王开琦
2.超声检查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厚度及其内回声改变与临床分期的关系 [J], 桂红
丹;许静;陈阳生
3.老年性白内障的超声检查分析 [J], 许冰
4.老年性白内障的超声检查分析 [J], 许冰;
5.老年性白内障术前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 [J], 李曼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