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1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氧化还原反应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5
第2课时 氯气的性质[学习目标定位] 1.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氯气跟金属、非金属的反应认识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
2.知道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熟知氯水的成分与性质。
3.会书写氯气与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道漂白粉的成分及其漂白原理。
一、氯气与单质的反应 1.氯的原子结构及存在2.氯气与金属单质的反应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主要反应现象: (1)与钠反应2Na +Cl 2=====点燃2NaCl ,产生大量白烟。
(2)与铁反应2Fe +3Cl 2=====点燃2FeCl 3,产生大量棕褐色烟。
(3)与铜反应Cu +Cl 2=====点燃CuCl 2,产生大量棕黄色烟。
3.氯气与非金属单质氢气的反应:(1)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把导管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
①观察到的现象是氢气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②燃烧结束后,抽去盖在集气瓶口处的毛玻璃片,观察到的现象是集气瓶口上方出现白雾。
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 2+Cl 2=====点燃2HCl 。
(2)氯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在强光照射时发生爆炸,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H 2和Cl 2混合后光照,反应瞬间完成,放出的热量使气体急剧膨胀而发生爆炸。
氯气与单质的反应(1)氯气能与除Au 、Pt 之外的所有金属直接反应,与Fe 、Cu 等变价金属反应均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
(2)干燥的氯气在常温下不与铁反应,因此,干燥的氯气可用钢瓶贮存。
(3)氯气还能与磷(P)、硫(S)等非金属单质反应。
(4)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任何发热、发光、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叫燃烧。
提醒 烟是指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雾是指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
例1 下列化合物中,不能通过两种单质间化合直接制取的是( ) A .FeCl 3 B .CuCl 2 C .HCl D .FeCl 2 答案 D解析 Cl 2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高价态的氯化物,所以FeCl 2不能由两种单质直接化合制取。
第3课时氧化还原反应和溴、碘的提取1.在盛少量氯水的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溴化钾溶液,再加少量汽油,振荡静置后( ) A.溶液为紫色B.汽油层呈橙色C.汽油层呈紫红色D.溶液为橙色解析氯水具有强的氧化性,加入溴化钾溶液发生反应:Cl2+2KBr===2KCl+Br2,反应后得到橙黄色的溴水溶液,倒入汽油后,汽油与水互不相溶,汽油的密度小于水,溶液分层,汽油层在上层,溴在汽油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振荡后,溴被萃取到汽油层,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溶液分层,下层为无色的水层,上层为橙色的溶有溴的汽油层,故选B。
答案 B2.Cl2在70 ℃的NaOH水溶液中,能同时发生两个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完全后测得溶液中NaClO与NaCl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则溶液中NaCl与NaCl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2 B.1∶1 C.9∶4 D.5∶1解析可根据4Cl2~4NaClO~4NaCl、3Cl2~NaClO3~5NaCl,得溶液中NaCl与NaCl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5)∶4=9∶4。
选C。
答案 C3.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H2SO3+I2+H2O===2HI+H2SO42FeCl3+2HI===2FeCl2+2HCl+I23FeCl2+4HNO3===2FeCl3+NO↑+2H2O+Fe(NO3)3A.H2SO3>I->Fe2+>NOB.I->Fe2+>H2SO3>NOC.Fe2+>I->H2SO3>NOD.NO>Fe2+>H2SO3>I-解析①先确定好每个反应中的还原剂与还原产物;②再利用规律: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有H2SO3>HI,HI>FeCl2,FeCl2>NO。
答案 A4.(加试题)为鉴定氯酸钾中含有氯元素:选用下列试剂和实验手段:①滴加AgNO3溶液;②加水溶解;③加热;④过滤后取滤液;⑤加催化剂;⑥加稀硝酸。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⑤③⑥①②④ B.③⑤②④⑥①C.①⑤③②④⑥ D.⑤③②④⑥①解析KClO3中含有的氯元素以ClO-3的形式存在,故首先应将ClO-3转变成Cl-,再用AgNO3溶液加以检验,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⑤③②④⑥①。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基础知识自查]1.氯气的物理性质 2(1)与金属反应: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
①与铁反应:2Fe +3Cl 2=====点燃2FeCl 3。
②与铜反应:Cu +Cl 2=====点燃CuCl 2。
(2)与非金属反应与H 2反应:H 2+Cl 2=====点燃2HCl 。
(3)与还原性无机化合物反应①与碘化钾溶液反应:2KI +Cl 2===I 2+2KCl 。
②与SO 2水溶液反应:Cl 2+SO 2+2H 2O===H 2SO 4+2HCl 。
③与FeCl 2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 2++Cl 2===2Fe 3++2Cl -。
(4)与水反应:溶于水的氯气部分与水反应。
离子方程式为Cl 2+H 2++Cl -+HClO 。
新制氯水中含有的粒子有H 2O 、Cl 2、HClO 、H +、Cl -、ClO -、OH -。
(5)与碱反应:与NaOH 溶液反应。
离子方程式为Cl 2+2OH -===Cl -+ClO -+H 2O 。
3.次氯酸和次氯酸盐的性质 (1)次氯酸(2)漂白液和漂白粉①漂白液和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均为NaClO ,其漂白原理为:漂白液与酸性物质反应生成HClO 。
②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Ca(ClO)2和CaCl 2,其有效成分为Ca(ClO)2,其中Ca(ClO)2水解使溶液呈碱性,其水解离子方程式为ClO -+H 2+OH -。
漂白粉的漂白原理与漂白液相同。
(3)根据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漂白粉的制备原理:2Ca(OH)2+2Cl 2===CaCl 2+Ca(ClO)2+2H 2O ; ②漂白粉的失效原因:Ca(ClO)2+CO 2+H 2O===CaCO 3+2HClO , 2HClO=====光照2HCl +O 2↑。
[核心要点提升]1.氯气性质四注意(1)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与变价金属反应时均生成高价态的金属氯化物,如FeCl 2不能由单质化合生成。
第2课时氯气的性质[学习目标定位] 1.能正确说出氯气的物理性质。
2.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氯气跟金属、非金属的反应认识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
3.知道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能正确列出氯水(新制氯水和久置氯水)的主要成分。
4.会书写氯气与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道漂白粉的成分及其漂白原理。
一、氯气与单质的反应1.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有毒。
2.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由此可知: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
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能与多种物质直接发生反应。
(1)能与绝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盐。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指明反应现象:(2)Cl2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氯气与单质的反应(1)氯气能与除Au 、Pt 之外的所有金属直接反应,与Fe 、Cu 等变价金属反应均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
(2)干燥的氯气在常温下不与铁反应,因此,干燥的氯气可用钢瓶贮存。
(3)氢气和氯气的反应条件不同,现象也不同。
工业上用H 2+Cl 2=====点燃2HCl 的方法制盐酸。
(4)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任何发热、发光、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叫燃烧。
(5)氯气还能与磷(P)、硫(S)等非金属单质反应。
提醒 烟是指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雾是指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
【例1】 下列各化合物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制取的是( ) A .FeCl 3 B .CuCl 2 C .AlCl 3 D .FeCl 2答案 D解析 因Cl 2化学性质很活泼,与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高价态金属氯化物,Fe 元素有+2价、+3价,Cu 元素有+1价、+2价,Al 元素只有+3价,所以选D 。
【例2】 下列现象不属于H 2在Cl 2中燃烧现象的是( ) A .苍白色火焰B .瓶口有白雾C .集气瓶内气体颜色变浅D .爆炸 答案 D解析 H 2在Cl 2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因生成的HCl 吸收空气中的H 2O 形成盐酸小液滴而形成白雾,瓶内气体因Cl 2的消耗而变浅,但不发生爆炸。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氯气的生产原理及其性质A组1.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期待着人们的开发和利用。
下列物质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能从海水中获得的是( )A.单质溴B.单质镁C.烧碱D.食盐解析:海水通过日晒蒸发直接得到食盐。
答案:D2.导学号18100037右图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装置。
据此,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管导出的是氢气B.b管导出的是氯气C.以食盐水为基础原料制取氯气等产品的工业称为“氯碱工业”D.在石墨棒电极区域有NaOH 产物解析:由教材中的相关实验可知,a管中导出的气体遇明火有爆鸣声,则该气体为氢气,A正确;根据题中实验装置可知,b管导出的气体可用NaOH溶液吸收,则b管中导出的气体应为氯气,B正确;由氯碱工业的定义可知,C正确;根据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在两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只有铁棒附近溶液变红色,而石墨棒附近溶液不变红,说明NaOH不在石墨棒电极区域生成,D不正确。
答案:D3.当有大量Cl2逸散到周围空间,你认为以下措施中合理的是( )①迅速拨打求救电话②迅速撤离人员至地势较高处③迅速撤离人员至下风口④用浸有一定浓度NaOH溶液的口罩或毛巾捂住口鼻⑤用浸有一定浓度Na2CO3溶液的口罩或毛巾捂住口鼻⑥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如堵住泄漏口,将其浸入碱液池等)A.①②④B.①②⑤⑥C.①③⑤D.①②④⑤⑥解析:Cl2是有毒的气体,当发现大量Cl2泄漏时,一定要及时报警,同时尽可能地切断泄漏源。
Cl2的密度比空气大,容易沉降在地势低凹处,因此人要往高处跑;Cl2遇水会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因此应该用碱性溶液浸湿的毛巾捂住口鼻,但由于NaOH是腐蚀性很强的碱,故不应使用。
答案:B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l2和Cl-都有毒B.Cl2用于自来水、游泳池杀菌消毒C.氯气液化和氯气溶于水都只发生了物理变化D.氯气、氨气、天然气都容易液化解析:Cl2有毒,Cl-无毒;氯气液化只发生物理变化,Cl2溶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Cl2、NH3易液化,CH4难液化。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1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氧化还原反应学案苏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1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氧化还原反应学案苏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1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氧化还原反应学案苏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2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学习目标: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
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化合价升降与电子转移的关系。
(重难点)3。
会分析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重点)4。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重点)[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1.元素化合价变化与电子转移关系以Cl 2和Na 反应生成NaCl 为例:2N 0a +错误!l 2===错误! (1)分析错误!⇒错误!(2)结论:①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②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反应过程中有电子的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 (1)氧化剂和还原剂(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3.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1)用带箭头的线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且对准同种元素。
(2)要标明“得"“失”电子,且得失电子总数相等.(3)箭头不代表电子转移的方向,而是指某元素从反应物到生成物时价态的变化。
例如:[基础自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