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5
梅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眷”两个生字。
理解“幽芳、漂泊、唯独、顿时、稀罕、离别、大抵、精神、品格、灵魂、骨气、民族、气节、磨难、欺凌、境遇、毕竟、梳理、衰老、珍藏、华侨、能书善画、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低头折节、泪眼蒙眬、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恋”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念的思想感情,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可以采用以下思路展开教学: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启发点拨、提出问题; 讨论交流、升华感情。
一、激情引入导入新课1、谈话:关于梅花同学们并不陌生,古往今来赞美梅花的诗文很多,谁能试着吟诵几首?从这些诗句中我们知道梅花有一种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它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秉性。
自古以来梅花以它高洁、傲霜的品格经历风霜而愈加引人向往,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有关梅花的课文。
这篇课文以梅花为线索,讲了身在异国的外祖父的几件事,非常感人地流露了这位老华侨对梅花的挚爱,对祖国的眷念之情。
2、揭题质疑,倒入新课:课文不以梅花为题,而以梅花魂为题,“魂”是指什么?课文题中的“魂”又是指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理解词语。
(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结合课文、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
)2、交流检查自学情况。
3、指名分段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几件事?(要求:读课文时围绕思考题在课文上作上记号或尽量用最简练的语言予以概括。
)4、读后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回答归纳。
(教读诗词,泪珠纷纷斥我污梅,刮抹梅污无法回国,痛哭流涕送我梅图,教我学梅送我登船,赠我梅绢)三、精读体会情感1、轻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最能体现外祖父爱梅的词句。
可引导学生围绕外祖父爱梅花质疑:(1)外祖父为什么爱梅花?(2)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看梅花?。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梅花的起源、特点、生长环境等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对梅花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梅花的起源与发展2. 梅花的形态特征3. 梅花的生长环境与习性4. 梅花的寓意与象征5. 梅花诗词欣赏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梅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梅花的形态,激发学生对梅花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梅花的起源与发展,让学生初步了解梅花。
(二)新课讲解1. 梅花的形态特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梅花的枝、叶、花、果等部位,讲解梅花的形态特征。
2. 梅花的生长环境与习性教师介绍梅花的生长环境,讲解梅花的适应性、耐寒性等特点。
3. 梅花的寓意与象征教师讲解梅花的寓意与象征,如坚韧、高洁、清雅等。
4. 梅花诗词欣赏教师选取几首有关梅花的诗词,引导学生赏析,感受梅花之美。
(三)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种梅花题材的诗词进行赏析,分享自己的感受。
2. 学生动手制作梅花卡片,表达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梅花的审美价值。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环节中的收获,拓展对梅花的认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互动情况,评价其参与度。
2. 实践成果: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梅花卡片制作质量。
3.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作业等形式,检验学生对梅花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梅花》教学设计作者:马瑞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10期教学目标1.会认 9 个生字“角、数、支、枝、凌、独、遥、暗、香”,会写 5 个字“支、枝、独、角、香”,掌握两个字理“角、支”。
2.学习并积累 8 个词语“数目、暗处、凌晨、遥远、支出、枝叶、香气、独一无二”。
3.熟读古诗《梅花》并背诵;通过朗读,初步了解诗意;体会诗人对梅花坚韧精神的赞美。
教学重难点1.会认 9 个生字,会写 5 个字。
掌握两个字理。
2.学习并积累 8 个词语。
3.背诵古诗。
教学设计教学准备字卡、词卡、课件。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
学生背诵古诗《山行》。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梅花》。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师范读,注意听准字音。
(2)生自由读、圈画生字,读准字音。
(3)师领读、指名读,注意停顿。
2.认读生字。
三、再读古诗,随文识字1.第一句。
(1)指名读诗。
(2)学习生字。
①角:看字理图。
角就是牛、羊、鹿等动物头上长出的坚硬的东西。
角能组哪些词语呢?(预设:牛角、鹿角、犄角)你看,诗中的词是墙角。
②数:在哪里见过这个字?(预设:数学课、数学书、数学题、数字、数目)③支:看字理图。
学生讲一讲。
出示词语:支出、支付、支撑、支流、一支笔。
④枝: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预设:形声字,加一加)(3)发展语言:说说作者这句话描绘的情景。
(4)指導朗读。
2.第二句。
(1)齐读古诗。
(2)学习生字。
①凌:它是什么结构的字?用什么好方法能记住这个字?你还知道哪些带有两点水旁的字?(预设:冷、凉、冰)②独:看课后习题,读一读。
独自、独白、独体、独身、独子、独一无二。
(3)教师讲解: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4)指导朗读。
3.第三、四句。
(1)指名读诗。
(2)学习生字。
①遥:形声字。
能组哪些词语呢?(遥远、遥望)②暗: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这个字。
③香:用组词的方法记住这个字。
《梅花》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具:山水画一幅,小鸟。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
3、出示画。
二、导入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2、指导观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
(1)山是什么颜色?(先请前排一位学生说,再请后排一位学生说。
)远看也看得清楚,我们户外活动时,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2)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3)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5)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三、朗读指导。
1、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指名回答。
2、看,听,都是可以做出动作来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多整齐。
4、看手势,朗读。
(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四、指导观察、理解诗后两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开什么花?2、春天来了,桃花还开吗?秋天,桃花、迎春花还在不在?冬天呢?3、那为什么这儿春天过去了,桃花还是开着呢?(是画!)4、出示小鸟。
(1)这里有只小鸟,你用手扇扇它,小鸟怎么啦?(2)害怕了,你用一个字来说是什么?(3)“惊”就是心里害怕了,所以是竖心旁,左边一个北京的“京”,左义右声,这样的字,被称为什么字?(形声字)。
(4)请一位学生走至画前)请你用手扇扇,小鸟惊吗?为什么不惊?(5)请在这两句诗里圈出反义词。
《梅花》教案《梅花》教案1活动目标:1.教幼儿学习用手指作画,培养幼儿作画兴趣,通过作画进一步了解梅花的特征。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1.梅花一束,范画一张。
2.幼儿作画用纸,教书示范纸.调色盘.墨汁.红色水粉颜料假设干。
活动过程:1.引出课题。
告诉幼儿,作画工具有许多种,今天学习用手指作画,也就是蘸上颜料作画。
教师即兴画写动物.花草,给幼儿看,激发幼儿学习愿望。
教师出示梅花一束,启发幼儿观察梅花的枝和叶。
让幼儿知道梅花的特征:盛开的花有五个花瓣,有的花互相遮挡,只看见三个花瓣或四个花瓣,有的书花苞;花枝有长有短,越往上升越细,个枝朝不同的方向伸展。
2.讲解示范:〔1〕布局画枝:右手食指蘸上墨汁,用指尖由纸的下方往上画枝,画出长短.粗细及转折。
〔2〕点花:仍然用右手食指蘸上红色的颜料,用指尖点出五个花瓣及三个.四个花瓣的梅花假设干朵,用侧指点花苞。
提醒幼儿花要点在花枝上,要有疏密.有大小,盛开的花多画些,遮挡的花及花瓣画少一些。
3.幼儿作画。
交代作画要求,幼儿可站着作画;注意画面干净,留神不要把颜料弄翻;画好后等颜料干了以后再拿起来。
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作画,独立完成。
4.作业评价。
把幼儿的作品挂在“小小画廊〞上,让全体幼儿欣赏,说说哪一幅画得好。
活动反思:整个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我从中发现,新颖的活动形式,使孩子从新的视觉认识到自己,幼儿沉浸于手指点画的愉悦中。
活动有了“质〞的飞跃,而教师的灵活掌握,给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自由的活动环境和心理气氛,使幼儿个性化的艺术表现天赋和表现形式得以充分展现,也给我们教师在活动创设中带来了新的启示。
《梅花》教案2设计意图:冬天是梅花绽放的季节,梅花却在茫茫大雪中绽放是那样的美。
当然,在咱们海南是看不到梅花的,设计这堂课就是为了让儿知道,在寒冷的冬天,并不是万物都毫无生机的,而梅花在寒风、大雪中绽放,那不畏惧寒冷的傲气,正是咱们应该学习的。
梅花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歌曲《古韵新声》【教学内容】歌曲《梅花》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歌曲《梅花》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区分并唱好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和反复后两个不同的结尾,用连贯、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梅花》。
2.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梅花》。
3.通过朗诵、演唱等形式,感受古诗的韵味,体会诗词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歌谱。
2.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梅花》。
教学方法:聆听法、演示法、比较法、小组合作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古筝、梅花花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新歌,让我们先睹为快,来听一听并思考:这首歌曲的歌词有什么特点?(播放课件听音乐)生:(歌词是一首故事写成的。
)师:对,这首歌曲是宋朝的大文学家王安石写的《梅花》,你们会背吗?(学生背古诗)师:古诗在朗诵的时候要读出它的韵味儿来,听老师读一遍。
(教师配乐朗诵古诗),好,大家再来朗诵一遍。
(学生配乐朗诵古诗)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古代诗歌与词赋大都有音律,传世的23000多首唐诗宋词,配有800余调。
但除一、二首特例外,今已不复存在,其失传的原因很复杂。
为了让我们能更好的领略和传颂古诗词文化,现在的艺术家们把这些古诗谱上了新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韵新声,学唱歌曲:《梅花》二、学唱歌曲:1、教师弹古筝范唱:下面听老师再来唱一遍,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教师弹古筝,学生在此感受歌曲旋律)师: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对,是优美抒情的。
歌美花更美,你们看,这就是梅花。
(展示梅花花束)梅花原产地是中国,属落叶小乔木,每朵花有5个花瓣。
梅花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没有菊花的尊贵典雅,更没有水仙的婀娜多姿,但她却有着超凡脱俗的傲骨。
所以被誉为“花中君子”,成为了坚强不屈性格的象征。
接下来,敬请同学们随着这动听的旋律,轻声哼唱,熟悉歌曲旋律:2、第三次聆听歌曲。
长春版语文一上:《梅花》教案教材分析:这首五言律诗师北宋诗人王安石的咏梅诗,全诗虽然只有20个字,却形象的描绘出梅花凌寒开放、洁白如雪、幽香徐来的独特魅力,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赞美和喜爱。
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2个一类生字。
掌握一个偏旁部首“反犬旁”和一个新笔画“弯钩”。
2、在观察图画感悟诗意的过程中,提高观察、理解、表达的能力。
3、感受、欣赏美华凌寒、洁白、幽香的独特美,喜爱作者笔下的梅花。
教学重点:感悟诗的意境,正确书写2个一类生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配音磁带。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1、熟读古诗,感悟诗意,背诵古诗。
2、认读生字。
二、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花啊?说说你们都喜欢什么花?那你们都知道这些花都是在什么时间开放的吗?有没有在冬天开放的花呢?什么花呢?(梅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梅花的诗。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熟读古诗,理解诗意,感悟诗境1)介绍诗的作者2)教师配乐范读古诗3)师领读,生齐读,指名读4)请同学说说诗的意思,给大家讲一讲。
5)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品质啊,不畏严寒,独自开放,在寒冷的冬天里飘香。
3、认读生字,背诵古诗1)快速画出诗中的生字,并试着读一读。
2)认读生字,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3)小组之间进行认读比赛。
4)齐背古诗,体味意境4、布置作业:背诵古诗三、板书设计:梅花王安石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复习巩固生字,指导书写一类生字,熟背古诗。
二、教学过程:1、复习巩固读生字,背诵古诗2、指导书写一类生字1)重点指导“独”的写法,注意“独”的笔顺,学习新的笔画“弯钩”,掌握偏旁部首“反犬旁”。
2)一类生字组词花:雪花梅花独:孤独单独独自3、布置作业:写生字第三课时一、教学内容:复习巩固,处理课后练习二、教学过程:1、背诵古诗,指读生字、组词2、处理课后练习:1)读一读以各种形式朗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积累词语。
人教版语文二上:《梅花》教学设计二年级语文上册《梅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
2.体会作者借对梅花凌寒独放品格的赞美来表白自己坚贞不屈、不怕挫折的心境。
3.背诵并默写古诗。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要求1;教学难点:要求2。
三、教学步骤:(一)初读诗句,了解主要内容。
①读题,简介作者后,检查学生对“凌”字字形掌握的情况。
②先指几名朗读能力稍差的学生读并稍加指导,之后学生自读诗句,边读边想作者写了梅花的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二)细读诗句,理解诗意。
1、第一、二句。
①首先让学生参考注释试着讲讲两句诗的意思。
注意启发学生运用过去学习古诗的方法,对每个词加以理解后,适当添加一些恰当的词,再调整一下顺序把意思连起来。
②指几名语言表达能力稍差的学生说说,再帮其订正,直到他表述清楚、准确为止。
③启发学生从“墙角”、“数枝”中体会出梅花“形孤”的特点;从“凌寒”、“独自”中体会出梅花“姿傲”的特点。
④朗读体会。
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之后再读,深入体会。
2、第三、四句。
①参照注释试着说说诗意,再集体讨论订正。
在理解这两句诗意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启发学生想象出梅花洁白如雪的特点,虽然不是雪,却像雪一样洁白。
②轻声自由读诗句,体会梅花“色洁”、“幽香”的特点。
③感情启发,朗读体会。
(三)再读诗句,体会作者的心境。
①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②说说这首诗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并分析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
③启发想象,体会意境。
请学生认真地想象并体会:诗句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这种画面使人产生怎样的感受?思考好之后用自己的话说说。
④再读诗句,边读边思考,从“凌寒”等词语中体会,作者表面上赞美梅花凌寒独放,实际上是在表白什么心境?(可适当地作背景介绍)需要注意的是,对诗人心境的体会是个难点,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深究。
⑤朗读诗句,边读边体会作者的感情。
(四)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
二年级语文教案梅花优秀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文本解读这首五言律诗是北宋诗人王安石的咏梅诗,主要写了墙壁角落里的几枝梅花,在很冷很冷的天气里开出了雪白的花朵。
远远看去,知道它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花香飘了过来。
全诗仅20字,却写出了梅花独处墙角、凌寒怒放、色洁如雪、幽香清远的特点;赞美了梅花孤傲高洁、倔强坚贞的性格。
诗里洋溢着作者情思并暗寓象征寄托,故意境幽远,为咏梅之佳作。
2.教学价值在诵读诗句中识记生字是本首古诗教学的宗旨,但识字之余,了解梅花的品格则是这首古诗带给学生的又一精神财富。
梅花被誉为花魁,就是因为它具有“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崇高品格和坚贞气节,梅花斗雪吐艳,凌寒留香,铁骨冰心,高风亮节的形象,鼓舞着处于困境中的人们自强不息,以坚忍不拔的意志迎接春天的到来。
“读诗如品人”,这首诗也可以让我们真切地了解作者的品格。
此诗作于王安石第二次罢相期间,以此为界,王安石诗风大变,由于当时党争日烈、诗祸频仍,诗人普遍将豪放外发之气,内敛为含蓄深沉之致。
这首诗没有描写梅花的枝叶和花朵形态,而是着意写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品格,写它的沁人心脾的“暗香”。
这里写的梅花,正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辞职,十分孤独。
但他仍倔强地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
这首诗正是以动人的艺术形象表达了作者这种思想品格和一如既往、九死未悔的深情。
学情分析本班一共有32名学生,男生女生数基本持平,学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缺乏自学能力的培养。
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都能较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阅读。
能按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识记字形,初步学会结合词语理解词义,能运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说话,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听说习惯。
能正确朗读课文,但距离感情朗读还有一段差距,能认识自然段,认识句号、逗号、问号、叹号等标点符号,初步学会写铅笔字,写字姿势基本正确,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执笔方法不够正确,也有一部分学生的普通话不标准。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梅花》教学设计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具:山水画一幅,小鸟。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
3、出示画。
二、导入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2、指导观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
(1)山是什么颜色?(先请前排一位学生说,再请后排一位学生说。
)远看也看得清楚,我们户外活动时,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2)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3)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5)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三、朗读指导。
1、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指名回答。
2、看,听,都是可以做出动作来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多整齐。
4、看手势,朗读。
(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四、指导观察、理解诗后两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开什么花?2、春天来了,桃花还开吗?秋天,桃花、迎春花还在不在?冬天呢?3、那为什么这儿春天过去了,桃花还是开着呢?(是画!)4、出示小鸟。
(1)这里有只小鸟,你用手扇扇它,小鸟怎么啦?(2)害怕了,你用一个字来说是什么?(3)惊就是心里害怕了,所以是竖心旁,左边一个北京的京,左义右声,这样的字,被称为什么字?(形声字)。
(4)请一位学生走至画前)请你用手扇扇,小鸟惊吗?为什么不惊?(5)请在这两句诗里圈出反义词。
《梅 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8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感悟,体会梅花的特点,感受梅花的独特美。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4、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个性得到发展,提高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合作能力、
交际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梅花的特点,感受梅花的独特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题(出示“花”字,认识吗?一起读,这个字是我们要写的字,谁
愿意当老师给大家讲一讲,该注意什么?(上窄下宽、横长些,先撇后竖弯勾)
一起书空。同学们喜欢花吗?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惊喜哪!快看:
1、屏幕出示:
春天来了杏花开了:---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只红杏出墙来。>
夏天来了荷花开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天来了菊花开了:---<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寒冷的冬天有什么花开呢?梅花! ---冬天来了只有梅花不怕严寒,迎着寒
风,在雪中开放。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美吗?
2、揭题:是啊,就因为梅花这么美,所以啊,许多诗人都为她留下了很多优美
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宋朝诗人王安石的作的古诗《梅花》(板书课
题)齐读课题。
学习“梅”字。
(1)指名拼读。
(2)怎样记住这个字?(猜谜语:每天站在木头边、加一加、拆部件。左
边的“木”字是形旁,表示梅字的意义和树木有关,木字是个大家族,你还知
道哪些木字旁的字?)
(3)谁能给梅找个词语朋友吗? 看图
二、初读诗句
1、我们看到的梅花是那么美丽动人,那诗人王安石又是怎样描写梅花的
呢?
2、请同学们打开书,听老师读诗,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3、谁能评评老师读得怎么样!你们也想这么美美地读读课文吗?请同学们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生字做上记号,再逐句把诗文读正确。
4、出示带音生字,谁愿意当小老师领大家读一下?
5、他把生字读得那么准确,声音响亮,谁能像他这样读读诗?
三、随文识字,感悟诗意:
1、读得真好!如果能加上停顿和重音就更能读出诗的味道了,我们一起读
一下这首诗,一边读一边想:梅花开在哪儿?
(1)结合学生回答出示“墙”角识记“墙”字。我们班有墙吗?用手指指
墙在什么位置?这个字的笔画这么多,你有好办法记住它吗?(猜谜语:左边
有土回不来)
(2)“数枝”( 同学们真爱动脑,这个你会填吗?)课件演示:一枝、
快看看那这个怎么填?枝是生字卷舌音咱们把它读准了,来男生读,女生读。
出示:几枝(诗中是几枝呢?数枝就是几枝,识记“数”字。“数”这个字念
“shù”卷舌音,你在哪里见过这个字?(数学书)这个字还有一个读音你知
道吗?“shǔ”(课件出示)数一数,我们来数一数这个小组有几个同学? )
(3)我们知道了每个字的意思,把它们连起来,就是诗句的意思,你能用
自己的话说说墙角数枝梅的意思吗?(就是墙角有几枝梅花。)
小结:简简单单的一句诗,却告诉了我们几枝梅花盛开的地点和数量。我
们再来看看古诗,梅花是什么季节开的?
2、(1)谁来读读第二行诗?指读。
(2)什么季节开的?从哪个字看出来的?“寒”,现在就是冬天,我们到
外面去,就会感觉到天气比较寒冷。寒冷的反义词是“温暖”。因为天气冷了,
所以我们要戴上帽子,因此这个字是宝盖头,这两竖就像我们的脖子,为了保
暖我们还要围上围巾,这三横就像围巾,包裹得严严实实,两只小脚丫也藏在
了皮靴下。瞧,这么复杂的字我们用讲故事的方法就记住了,再连读3遍把它
牢牢记在心里。
(3)“独”是我们要会写的生字,在写字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个部首
“反犬旁”。(领读)由三笔写成。数笔画,教学新的笔画名称“弯钩”。看演
示,你发现了什么(书空“独”字)你能帮“独”找个朋友吗?它不喜欢一个
人。(孤独、独自、独立、单独、独一无二、独唱)
“独自开”就是独自开放,为什么独自开放呢?(许多花都害怕冬天的寒冷,
在冬天都凋谢了,只有梅花还在盛开)
(4)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寒,就是寒冷,独自开就是独自开放,那
“凌”是什么意思呢?老师告诉大家“凌”在这里是冒着的意思。梅花冒着严
寒独自开放。跟老师读“líng”你能给“凌”组个词吗?(凌晨、凌空、凌云、
凌乱、冰凌)
(5)我们多了不起啊,不但认识了这句诗中的字还知道了每个字的意思,能
像刚才那样把这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6)描述:冬天来了,北风呼呼的吹,大学纷纷的飘落,在寒冷的冬天你从被
窝里面钻出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呀?外面多冷呀!在这么寒冷的冬季里,许多花
都凋谢了,杏花不见了,荷花没了,菊花也凋谢了,只有这梅花不怕冷,迎着
寒风独自开放,从凌寒独自开这句诗我们可以看出梅花不光好看还怎样啊?
(6)从这句诗中,我们知道了梅花是多么坚强多么勇敢啊!让我们带着对梅花
的赞美来读一读前两行诗句。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在严寒中盛开的梅花是什么颜色的?它有没有香味呢?你从哪里知道的?
(1)梅花是白色的。(遥知不是雪)
这里我怎么没有见到“白”字呀!“遥”就是远远的。在远远的地方知道
那不是雪,因为有一股淡淡的香味飘来。你说的真好。这个字是半包围结构,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吗?(换一换) 能给它找个词语朋友吗?“遥”就是什
么意思啊?就是远的意思。
(2)诗人差点就把这洁白的梅花当成雪,可仔细一分辨,不是雪,为什么呢?
“为有暗香来”因为有一股淡淡的香味飘来。“暗”这个字念“àn”,暗香是
什么样的香呢?本意呢是光线不亮,它的反义词是什么?“明”,你能帮它找
到朋友吗?(黑暗、暗示、暗号、阴暗)
(3)理解意思,读后两句。(4)送词语回家:
四、(1)同学们,昨天老师接到了一个电话,杏花、荷花、菊花一齐告状说,
小朋友们都夸梅花什么都好,它们不服,这可把老师给难住了,你们能帮老师
告诉它们梅花都有什么优点吗?好让它们心服口服。(夸梅花,说特点)
4、配乐有感情地读课文,边读边加深理解。
你们太了不起了!说得真好。这就是梅花,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曾经
还是我国的国花呢,诗人写下这首梅花,也是和我们一样想表达对梅花的赞美
和喜爱。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寒冷的冬天,大雪纷飞,梅花穿
着雪白的衣裳,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在寒风中傲然开放!多美的冬天多美的梅
花!现在我们就是大诗人王安石,来美美地吟诵一下这首诗吧!(齐读)
梅花以她洁白的花朵,给大自然增添美;梅花以它的坚强,不怕严寒不怕困
苦的品格,为人们树立了榜样;梅花以她的暗香,给人们送来了喜悦。现在能
看着黑板试着把这首诗背下来吗?
1.课堂背诵。(擦掉黑板上的古诗)找学生给古诗填空。
2找同学来背诵整首古诗:背出它的勇敢,背出它淡淡的清香。
六、课后拓展:你还知道那些赞美梅花的诗句:老师这儿也有几首赞美梅花的
诗,跟着老师一起来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