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情感与意志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应用领域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我们分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来加以阐述。
(一)、心理过程它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方面。
其中认识过程是基本的心理过程,情感和意志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
1 认识过程这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现象。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中统称为认识过程。
2 情感过程这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
“愉快”、“满意”、“热爱”、“厌恶”“欣慰”、“遗憾”等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中统称为情感过程。
3 意志过程这是指由认识的支持与情感的推动,使人有意识地克服内心障碍与外部困难而坚持实现目标的过程。
认识、情感和意志都有其自身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但是,它们不是彼此独立的过程。
情感和意志过程中含有认识的成分,它们都是由认识过程派生出来的;情感与意志又对认识过程发生影响,它们是统一的心理活动中的不同方面。
认识、情感、意志过程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一部分,被统称为心理过程。
(二)、个性心理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
它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1.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是具有一定的动力性和稳定性的心理成分。
个性倾向性是个性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相关的心理活动起着支配和控制的作用。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以性格为核心。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甚广。
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凡属人类的各种社会实践均涉及到人的问题,都是心理学应用的领域。
属于心理学应用于社会实践的各分支学科,主要的有教育心理学、劳动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商业心理学、军事心理学、司法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等。
还可以列出一些心理学的应用分支学科,例如,创造心理学、文艺心理学、交通安全心理学等等。
第七章情感与意志本章要点:1、情感的概念,情绪与情感的关系2、情感的功能,情感的种类3、意志的概念,意志行动的特征4、意志、情感、认识的关系5、意志行动的分析6、情感、意志与教学小栏目7—1第一节情感的概述一、什么是情感(一)情感的定义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它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
人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并不是无动于衷的,人对接触到的复杂的客观事物总是抱有不同的态度,并以带有特殊色彩的主观体验和外部形式表现出来,人学习顺利时感到喜悦,遇到不幸时感到悲痛,面临危险时感到恐惧等都是不同的情感表现。
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对情感的涵义作一阐述。
首先,任何情感都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客观事物是人们情感得以产生的源泉。
世界上不存在无缘无故的情感,和煦的阳光、清凉的海风,会使人心旷神怡;而拥挤的公交车、欠债的通知单,会使人焦虑紧张。
其次,情感反映的是客观苏州广告公司灰指甲治疗徐州网站建设蹭网卡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情感作为一种主观体验,它所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客观事物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不是任何客观事物都能引起人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一般情况下,车声、铃声不能引起我们的情感体验,但当我们需要冷静地思考时,这些声音就会使我们觉得讨厌;当你急切地盼望下课时,电铃的响声就会使你感到特别愉快;当我们站台久侯来车时,公共汽车驶来的声音就会使我们非常高兴。
这都说明客观事物是否能引起人的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
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凡是不能满足人的需要的客观事物就会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当客观事物一方面满足了人的某种需要,而另一方面又妨碍了人的另一种需要的满足时,则会引起复杂的情感体验,如悲喜交加、啼笑皆非、百感交集等。
总之,客观事物能否满足人的需要是情感产生的中介银杏树防锈油日本白光徐州搬家公司。
情感心理学的定义:情感是态度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的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评价和体验。
《心理学大辞典》:“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和情感: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
生理反应是情绪存在的必要条件,为了证明这一点,心理学家给那些不会产生恐惧和回避行为的心理病态者注射了肾上腺素,结果这些心理病态者在注射了肾上腺素之后和正常人一样产生了恐惧,学会了回避任务。
情感也是一样,比如没有性欲当然不会有爱情的,而当人吃了春药以后,伴随着性欲的旺盛一见钟情的可能性也就会随之加大了。
所以,由不同的药物刺激引发的行为过程也表明了,情绪和情感显然是有区别的两种不尽一致的心理生理过程。
情感和情绪的区别就在于:情感是指对行为目标目的的生理评价反应,而情绪是指对行为过程的生理评价反应。
情感的本质:情感就是人类主体对于客观事物的价值关系的一种主观反映。
情感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情感是人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能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也是人际通信交流的重要手段。
情感在社会交往中的常见作用。
每个人在交往中都会产生情感,不同的情感会对交往产生不同的影响。
了解情感在交往中的作用,有利于交往互动中获取他人的情感信息并把握自己的情感,运用自己的感情,分析他人的感情。
情感成熟。
指人在个人需要无论是否得到满足的情况下,能够自觉地调节情感使之适度的一种心理状态。
如需要得到满足不狂喜,需要未满足不怒不卑等。
情感成熟标志着人的心理是健康的。
每个人要社会化就应该使自己“情有节”,陶冶情操,尽快成熟自己的情感。
情感的分类:由于情感的核心内容是价值,人的情感主要应该根据它所反映的价值关系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
1.根据价值的正负变化方向的不同,情感可分为正向情感与负向情感。
人的安全素质人的安全素质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人的基本安全素质,包括: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意识;二是人的深层安全素质,包括:情感、认知、伦理、道德、良心、意志、安全观念、安全态度等。
人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通过日常的安全教育手段可以得以保证和提高,在社会和企业的日常安全活动中(宣传、教育、管理等),能够得到较好地解决和保证。
而安全意识、安全观念、安全态度,以及情感、认知、意志等,则属于心理学研究范畴,这是安全行为文化建设的难点和重点。
下面主要探讨人的安全意识及人的安全心理的特点和规律。
一、人的安全意识怎么才是一个合格的、具有现代安全意识的人呢?最重要的是要看你是否具备现代人应有的安全意识。
这些意识包括:善待生命、珍惜生命的健康意识;事故严重、灾害频繁的风险意识;预防为主、防范在先的超前意识;行为规范、技术优先的科学意识;每时每刻、每处每地注意安全的警觉意识。
人的安全意识是人所处时空安全感的定位和认知,人的安全意识受人的心理活动所支配,而人的心理是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综合反映。
人在劳动时的心理,有认识、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的心理活动过程。
在这三种心理过程中,最基本的是认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
感觉和知觉是初级的认识过程。
记忆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认识过程。
思维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它和语言密切联系,是人所特有的认识活动。
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要表现出一定的态度或体验,这就是情感。
情感是心理活动的另一个方面。
人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时,不仅认识事物,产生情感,还要采取行动,人们这种有意识地反作用于现实的活动称为意志行动。
意志行动中下定决心、制定计划和克服困难等内部心理活动称为意志。
认识、情感和意志三种心理过程,它们虽然彼此区别。
但又是统一的心理活动的三个不同方面。
情感、意志随认识而产生,又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同时,也必然影响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意识。
因此,进行科学的安全管理,以提高人的安全意识为目的,需要研究劳动过程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情绪。
论述情绪情感、意志与认知之间的关系认识、情感与意志是人的心理的基本过程.这些过程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首先,意识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人的意识活动是受目的支配的,目的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人认识活动的结果.人的认识越丰富、越深刻,他的活动目的就越自觉,越有可能制定出周密的计划,采用更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来实现这一目的.意志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又反作用于认识活动.意志坚强的人,有更强的奋斗精神,不畏艰难困苦,不懈探索,这为不断深化认识,排除障碍,实现目的提供了保证.其次,意志和情感是密切联系的.情感和情绪是人的活动的内部动力之一.它有积极的情感与消极的情感之分.积极的情感能激发和鼓舞人的意志行动,消极的情感又能阻碍人的意志行动.例如,当一个学生成绩优异,受到表扬和奖励时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他就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并在学习上积极克服困难,反之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放弃学习.意志不仅受情绪的影响,而且它对情绪也能进行调节和控制.所谓理智战胜情感,就是意志对情感的调节和控制作用.《尚书》有云:“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人之初,就有了最原始的情绪,快乐和痛苦.情从何来?所谓“触景生情”,“情”来自主体对客观外界的反应,可是对同一个客体, 各人“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是由于人有不同的认知,这时意志又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举一个生活的例子,你/我同时喜欢上一个人(认知), 对她/他朝思暮想, 一日不见, 如隔三秋(情感), 但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行为表现, 我不敢表白,只是日夜默默思念. 你却频频主动出击, 屡战屡败, 屡败屡战, 这些行为就体现出你坚强的意志!人生是发展的一生,在认知,情感,意志过程的发展时间顺序上,最先出现的是情绪的过程,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比如婴儿,一旦有奶喝了,情绪就是良好的.一旦没人抱了,他的情绪就可能是差的.这时情绪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婴儿与猫狗在情绪的表达上没有区别.长大成人之后,“人与动物在情感的表达上发生了明显的不同,人类不再重视情绪的自然性,而强调情绪的道德性.”(达尔文《人与动物的情感》).此时就产生了人类特有的情感.例如集体感,荣誉感,责任感,羞耻心,求知欲等,这些都是人们在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形成的高级情感.所以情绪是和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而情感大都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我们也通常把情绪和情感统称为情感.人生有七情,喜怒哀乐爱憎惧.人由情而生,也为情所困,情感又以发泄为快乐,在现实或虚拟世界中,人们用各种手段在表达宣泄自己的情感,用到极致,就有了“死了都要爱”的呐喊.在当下的社会,什么样的情感才是恰当的呢?《中庸》有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其后一百年的亚里士多德也有一句箴言:“谁都会发火, 这很容易.但在恰当的时机出于恰在此时当的原因, 以恰当的方式发火, 就很不容易---这是艺术.”春秋战国与变革竞争的当代,两个朝代的人们都面临着一些相似的困境.道德缺失,礼崩乐坏,社会关系紧张.而千年前的孔圣人提出“和”的观念,这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和谐社会”的主张,跨越了千年的时空,圣雄所见略同.所以当人向内能够接纳自己的情感体验,向外宣泄情感时又不超过他人的接受程度,就可以说已经具备良好的情感能力.要“致中和”,就要驾驭情感这匹脱疆本能的野马,首先需要认知的帮助.什么是认知呢?认知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想象等过程,认知过程就是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人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其本质的心理活动.传统文化也把认知放在最根本的位置,《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要达到道德完美尽善的境界,最根本的就要做到“格物致知”.认知是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过程.从而洞悉人生社会与自然界发展的规律.正确的认知过程是个人完善和治理国家的基础.认知对情感有何影响?举个实例:一日我在上海火车站拥护的售票窗口排队,不慎被人从背后踩了一脚,感觉脚痛,血液加快流动,肾上腺素开始分泌,肌肉收缩,当下心里很生气,就要责怪那人.一回头,却见一美女,轻启朱唇,柔声说了句“SORRY”,还是英文呐!刹那之间,我身心愉快,肌肉放松,怒气全消,笑眯眯地说声“没关系”.观察这个心理生理的变化过程:从不知何人到看到是被美女踩了,认知发生改变后,情绪也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人通过自己对刺激信息的认知加工,对生理唤醒进行解释而导致相应情绪的产生.所以认知过程是情感过程产生的基础.您也别笑我,要是你老板踩了你,你也可能会说“没关系,只管踩.”所以认知过程可以影响情绪,当然情绪过程也会影响到人的认知过程,如正性积极的情绪可以帮助我们的认知过程;而负性消极的情绪会妨碍我们正确的认知.最后我们来探讨意志过程和认知与情感过程又是什么样的联系呢?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过程因为要自觉地确定目标,所以一定要有认知为前提,同时如果没有意志努力,就不能使认知活动深入和持久.同样情绪和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能成为阻力.但作为一个完善的社会人,意志应该在绝大部分时间能够控制情绪.如那些为新中国献身的革命先烈们,首先是认知到只有共产党才有新中国的道理,在国民党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之下,钢铁般的意志让他/她们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过程,始终不屈不挠,热爱共产党,痛恨反动派,直至为了理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是认知,情感,意志三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更是人性的光辉写照!人要有完善的情感,快乐不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人不能只追求情绪而没有情感;人要有正见,正确的认知是人存身立命之根本;人要有坚强的意志,一切正确的知见,一些美好的情感都要靠意志和行为来实现;认知,情感,意志行动三者合一,就组成我们的态度,态度影响每一个人发展的一生.最后请让我用孔子的三句话,同时也是我人生的坐标,总结这三个过程,也献给为革命事业献身的那些勇士们: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与成才的关系搞要: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着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大学生健康的认知、情感、童志关系着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健康的认知是提高大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基础;健康的情感是激励大学生成才的动力;健康的意志是大学生成才的保证。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成才江泽民指出:“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强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是社会和科技发展向教育提出的要求。
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认知、良好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关系着大学生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认知、情感、意志与成才的关系认知、情感、意志是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优良的认知、情感和意志,智能就会被窒息,创造力就会被泯灭,成才之路就会被阻碍。
大学生的认知是否正确,情感是否健康,意志是否坚韧,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1.健康的认知是提高大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基础认知活动指的是人们通过对事物表面现象的感知与观察,揭示事物内在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心理活动。
在认知活动中借助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力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生必须提高观察力,观察是智力活动的源泉,是科学研究的基本功,是人才成长的重要心理特征,是获知纠误、有所发明创造的首要步骤。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达尔文创立进化论等,都与正确的观察事物相联系;大学生必须提高记忆力,记忆是智力活动的信息仓库,记忆是学习的必要武器,是整个智力活动的基础;大学生必须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创造要以想像为基础,想像是科学的翅膀,是科学发展的不竭源泉,没有想像力就没有创造力,想像力推动着知识的进化,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法拉第的电磁场等都是借助丰富的想像而产生的;大学生要提高思维力,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世界上所有问题的解决都要依靠思维。
本科护理心理学复习题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称为( ) A个性特点B心理过程C心理现象D个性倾向(B)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 )A感觉、知觉和记忆B知、情、意过程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D能力、气质和性格(D)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是( )A弗洛伊得B罗杰斯C威特海默D斯金纳(B)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系统性的原则、发展性原则和( )A客观性原则B自然性原则C社会性原则D主观性原则(A)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测验法(D)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 )A冯特B华生C费希特D弗洛伊德(A)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因此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 ( ) A边缘科学B人文科学C环境科学D分支科学(A)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是( )A感觉与知觉B客观现实C认识过程D反映活动(B)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以保证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性是()A注意B认识过程C意志过程D思维(A)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活动是()A感觉B知觉C感受性D感觉阈限(C)能够将外界刺激的能量转化为神经冲动,即将感觉器官接受的各种适宜刺激能量转化为生物电能的器官是()A感觉B感觉器官C感受器D感受性(C)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刺激变化的强度或强度变化所需要的量的临界值是()A感觉B感受性C感觉阈限D心理量(C)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A绝对感受性B差别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绝对感觉阈限(D)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是()A绝对感觉阈限B差别感受性C差别感受阈限D差别感觉能力(D)同一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的变化现象是()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感觉相互作用D联觉(B)吃了糖以后会觉得桔子酸,这是()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同时对比D继时对比(B)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A色觉B知觉C感觉D统觉(B)人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整体反映的知觉特征是()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A)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事物加以处理并作出解释或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是()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C)在一定范围内,人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的映象不变,这是()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D)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象大小相差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D)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特性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B)注意具有的两个基本特点是()A指向性和选择性B指向性和调节性C集中性和指向性D集中性和选择性(C)有预定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C)“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A感知B记忆C注意D思维(C)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注意的是()A不随意注意B随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A)在学习遇到困难或环境中出现干扰因素时,努力地把自己的注意维持在学习内容上,这时的注意是()A随意后注意B有意注意C不随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B)听表走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的这种周期性变化现象是()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范围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起伏(A)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的注意特性是()A注意广度B注意稳定性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C)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这种注意特性是()A注意分散B注意分配C注意转移D注意广度(B)把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是指()A注意的广度B广义注意稳定性C狭义注意稳定性D注意的转移(C)记忆过程包括()A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B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和语词记忆C识记、保持和遗忘D再认、重现和记忆(A)当人们在交谈中提到“黄山”时,头脑中出现迎客松的形象,这是()A会议我B重现C表象D想象(C)开卷考试的记忆活动是()A识记B保持C回忆D再认(D)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组块A9±2B7±2C5±2D6±3(B)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保持与干扰作用是()A动机性抑制干扰B前摄抑制干扰C倒摄抑制干扰D痕迹衰退抑制干扰(C)由火想到热,由久旱逢甘露想到丰收由骄兵想到必败,这些联想属()A类似联想B对比联想C接近联想D因果联想(D)长时记忆系统对来自短时记忆系统的信息的加工是()A物理特性编码B表象(形象)编码C言语听觉编码D语意编码(D)具有明确识记目的,运用一些有助于识记的方法,并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识记是()A有意识记B意义识记C机械识记D不随意识记(A)实验表明,学习材料的中间部分记忆效果较差,原因是受到()影响。
认识、情感与意志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是人们心理特征的三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三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同时又相互分割。
认识是意志的基础,意志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为什么人的意志行动总是受到一定目的的支配,而人们的正是认识活动所产生的结果,认识越深刻、越丰富,人们的活动目的就越具体、越真实,人们的意志也就越坚强,意志越坚定学习月刻苦,就越能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当然,现实生活中,有一种人,整天忙忙碌碌,甚至废寝忘食,可以说这种人意志力相当坚强,然而当你了解他后,你会发现,他的目标那么渺小,一点社会价值也没有。
意志与情感也密切相关。
意志对人的情感能够起到调节作用,意志坚强的
人能够控制和驾驭自己的情感,克服消极情感的困扰,并用积极的情绪取而代之,通常所说的理智战胜感情,指的就是意志对情感的控制与调节作用。
人的意志品质包括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意志是人的自我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人要想不断的完善自己,就要有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的决心和勇气,并且见诸于行动,这就需要以意志为前提。
人,正是因为有了意志,才能在创造可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意志坚强的人,始终如一的敬业奋斗,就会建功立业,古往今来,诸如革命先烈、名医圣手、文化巨匠等等,无一不是意志的强者。
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花盆里长不起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院子里跑不开骏马,温室里练不出英雄。
茶本壶中物,
水深火热熬。
经的苦中苦,
芳香留人间。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