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8情绪情感和意志
- 格式:ppt
- 大小:977.50 KB
- 文档页数:50
心理咨询师考试重点:基础心理学之情绪和情感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状态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其特性:①情绪和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反映的是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②情绪和情感是主体的一种主观感受,或者说是一种内心体验。
③可以从一个人的外部表现看到他情绪上的变化,却看不到他所进行的认识活动过程,④情绪和情感会引起一定的生理上的变化2.表情:情绪变化的外部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表情即有先天的、不学而会的性质,又有通过后天模仿学习获得的性质)3.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①情绪指的是感情反映的过程,也就是脑的活动过程。
②.情感则常被用来描述具有深刻而稳定的社会意义的情感(比如热爱,欣赏,厌恶仇恨)情绪和情感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情感要通过情绪表达,离开了情绪情感也无法表达了!4.情绪和情感的功能:①适应功能:情绪能够使个体针对不同的刺激事件产生灵活自如的适应性反应,并调节或保持个体与环境间的关系。
②动机功能:情绪伴随动机性行动产生,具有动机作用。
积极的情绪对行为有促进作用;消极的情绪对行为有抑制作用。
③组织功能: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对活动起着协调和促进作用。
消极的情绪对活动起着瓦解和破坏作用。
④信号功能:信号功能——个体以体验得方式表达出自己对周围事物意义的认知,并对他人施加一定的影响。
5.情绪理论:(一)早期情绪理论(1)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分别于1884年和1885年提出了观点基本相似的理论。
他们都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
其中,詹姆士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在他看来,悲伤由哭泣引起,而愤怒由打斗而致。
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特别强调情绪与血管变化的关系。
两者的基本观点都是认为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詹姆士—兰格理论提出了情绪与机体生理变化与情绪发生的直接联系,强调了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
第三讲情绪、情感与意志考点精讲一、情绪、情感(一)情感概述1.情感与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心理活动。
或“情绪是人类对于各种认识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
2.情感的生理基础和外部表现研究表明,情感的体验是由大脑皮层下的中枢神经的兴奋和植物神经系统的活动所决定的。
情绪和情感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为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
3.情感的功能(1)动力功能(2)信号功能(3)感染功能4.情感的特性人的情感是十分复杂的,具有两极性。
(二)情感的分类1.按情绪状态分按照情绪发生的强度、持久度和紧张度,可分为(1)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通常叫心情。
心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
如人所处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对人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人际关系,激情的余波,健康状况,自然环境变化等。
(2)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
如狂喜、愤怒、恐惧和绝望等。
(3)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4)热情:是一种强有力、稳定而深刻的情绪或情感状态。
2.按情感的社会内容分(1)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人的思想、意图、言论和行为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2)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3)美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的美和丑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我国心理学家黄希庭教授从情绪的时间序列性或刺激物属性的角度将情绪分为五类:情调、激情、心境、应激和情操。
(三)情感的应用与调控情商又称情绪或情感商数,用EQ表示,它是Emotional Quotient 的缩写。
有的研究表明,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不取决于天资如何而取决于性格和情感因素。
我国一般认同EQ的主要因素有五个部分: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人际沟通和挫折承受能力。
1.情感与教学积极的情感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动力作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
情感心理学的定义:情感是态度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的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评价和体验。
《心理学大辞典》:“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和情感: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
生理反应是情绪存在的必要条件,为了证明这一点,心理学家给那些不会产生恐惧和回避行为的心理病态者注射了肾上腺素,结果这些心理病态者在注射了肾上腺素之后和正常人一样产生了恐惧,学会了回避任务。
情感也是一样,比如没有性欲当然不会有爱情的,而当人吃了春药以后,伴随着性欲的旺盛一见钟情的可能性也就会随之加大了。
所以,由不同的药物刺激引发的行为过程也表明了,情绪和情感显然是有区别的两种不尽一致的心理生理过程。
情感和情绪的区别就在于:情感是指对行为目标目的的生理评价反应,而情绪是指对行为过程的生理评价反应。
情感的本质:情感就是人类主体对于客观事物的价值关系的一种主观反映。
情感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情感是人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能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也是人际通信交流的重要手段。
情感在社会交往中的常见作用。
每个人在交往中都会产生情感,不同的情感会对交往产生不同的影响。
了解情感在交往中的作用,有利于交往互动中获取他人的情感信息并把握自己的情感,运用自己的感情,分析他人的感情。
情感成熟。
指人在个人需要无论是否得到满足的情况下,能够自觉地调节情感使之适度的一种心理状态。
如需要得到满足不狂喜,需要未满足不怒不卑等。
情感成熟标志着人的心理是健康的。
每个人要社会化就应该使自己“情有节”,陶冶情操,尽快成熟自己的情感。
情感的分类:由于情感的核心内容是价值,人的情感主要应该根据它所反映的价值关系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
1.根据价值的正负变化方向的不同,情感可分为正向情感与负向情感。
意志和情绪也有密切的联系。
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动的动⼒,也可以成为意志⾏动的阻⼒。
当某种情绪情感对⼈的活动起推动或⽀持作⽤时,这种情绪情感就会成为意志⾏动的动⼒。
当某种情绪情感对⼈的活动起阻碍或削弱作⽤时,这种情绪情感就会成为意志⾏动的阻⼒。
消极的情绪对意志⾏动的⼲扰作⽤,取决于⼀个⼈的意志⼒的⽔平。
意志坚强者可以克服消极情绪的⼲扰,把意志⾏动贯彻到底;意志薄弱者则可能被这些消极情绪所压倒,使⾏动半途⽽废。
可见,意志可以控制情绪,使情绪服从于理智。
意志坚强者能够控制失败时的痛苦和愤怒,能够控制胜利时的狂热。
总之,认识、情绪和意志是密切联系的。
意志过程包含有认识和情绪的成分,认识和情绪过程也包含有意志的成分。
只是由于研究上的需要,我们才对统⼀的⼼理活动,从不同的侧⾯进⾏分析。
年轻⼀代具有良好的品德,不仅可以促使他们在当前更加努⼒认真地进⾏学习、锻炼,更和谐地在群体中⽣活、成长;⽽且也会使他们在将来更加⾃觉地从事社会的建设,为推动⼈类社会的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
⾰命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品德要从⼩开始培养。
学校是进⾏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教育者若能对品德的⼼理结构、品德形成的过程及其规律有更多的了解,就有可能把这⽅⾯的培养⼯作做得更⾃觉⽽有效⼀些,否则会出现盲⽬性或事与愿违的后果。
心理咨询师考试重点归纳一:基础心理学部分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的心理活动的学科。
第一节绪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活动规律的学科,动物也有心理,猴子发展到思维萌芽阶段。
2.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
3.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4.心理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科学5.基础心理学的内容:①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
②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③情绪情感和意志(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当外界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时候,人们总要认识它,在认识它的同时,人们又会产生对它的态度,引起人们的情绪,激发人们的行动,这就是说人的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一体的)④能力和人格(能力是顺利、有效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人格又由气质和性格组成。
气质相当于平常说的脾气秉性,它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比如有人暴躁,有人温顺,有人活泼。
)6.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7.人的心理能反映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所以只有人的心理才能叫思维、意识、和精神。
人的心理(具有能动性,具有主观性,是脑活动的结果,是客观世界在脑中的反映)8.心理反映的形式:1.事物的形象2.概念3.体验4.欲望和要求。
9.心理和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表现在:1.心理支配人的行为,2.人的心理通过行为表现出来10心理学发展始:19世纪末20世纪初比较有影响的学派有(构造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活动在适应的环境中的机能作用)(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因此可以根据刺激推知反应,可以根据反应推知刺激,可以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格塔式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也叫完形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括两部分即意识和无意识)当代心理学取向:1.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之后的第三势力,认为人有自我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基础心理学(1)心理讲师:刘钊铭目录1.绪论2.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3.感觉、知觉4.记忆5.思维、言语及想象6.意识与注意7.需要与动机8.情绪、情感和意志9.能力和人格PART01绪论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人的心理的本质心理学发展简史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1.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一、研究对象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二、四个方面的内容(1)认知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
(2)需要和动机需要指人的心理活动都有其内部推动力量。
欲望、要求的表现形式。
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即动机。
(3)情绪、情感和意志①情绪和情感指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体验。
以人的需要为中介,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②意志指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
(4)能力和人格①能力指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②人格气质指脾气、秉性,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
性格指表现在人对事物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2.人的心理的本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3.心理学发展简史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二、学派纷争(1)构造心理学人物:冯特和铁钦纳观点:分析意识的内容,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意识经验由什么元素构成。
(2)机能主义心理学人物:詹姆斯、杜威、安吉尔观点: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体;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3)行为主义人物:华生、斯金纳观点: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
查明刺激-反应之间的关系(S-R);环境决定论;实验方法。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概述)展开全文一、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活动规律的学科,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学科、边缘学科。
基础心理学广义上是指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基本规律的探讨,狭义的是指普通心理学(以正常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学科)。
二、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认知: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也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心理现象。
·情绪、情感: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心体验,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间的关系。
·意志: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
2、人格(个性):需求和动机(倾向性动态的),能力、气质和性格(心理特征静态的)·人格: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需要: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对维持和发展其生命所需的客观条件的反映;·动机: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
当人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时,需要就变成了动机。
有了动机才可能去行动。
·能力:顺利、有效地完成活动所必需的心理条件;·气质: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性格:表现在对事物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三、心理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这一认识得到了人们生活经验,监床事实,心理发生、发展过程,脑解剖和生理科学研究资料的证明。
心理是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自己)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心理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是有能动性和主观性的特点,是大脑活动的结果,而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心理反映的形式可以是事物形象,概念,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