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钱币的种类和版别(一)
- 格式:pptx
- 大小:108.86 KB
- 文档页数:17
西夏钱币是我国钱币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
近几年来,安康地区时有发现,多出自南宋窖藏或墓葬中,也有民间私人收藏,其中以汉字天盛,乾为多, 西夏文仅见一枚。
关于西夏钱币,安康历代都有出土,据清乾隆安康拔贡生李鸣冈《卷石集》载:“癸末(1763)二月,汉滨之北土人掘地得古钱一罐,青绿可观,其中徽宗崇宁、大观、宣和钱较,高宗多绍兴亦复不少,另有西夏梵字钱和仁宗天盛钱数品, ”道光年间,石泉知县马国翰《漫堂日记》云:“道光四年正月,汉阴厅抚民通判赵公廷俊出二钱赠予,云:‘厅月河淘金者所得。
'此二枚乃天庆,皇建元宝铜钱,皆世罕见之品。
”从以上记载中可知,西夏钱币在安康出土很早就见诸记载。
近年来,安康一地出土的西夏钱币更多,但绝大多数尚未发布。
如:1989 年汉滨区恒口镇月河南出土南宋钱币窖藏一千多斤,其中有西夏天盛元宝若干枚,乾元宝若干枚,笔者采集各一枚。
1994 年,石泉县饶风关出土南宋钱币窑藏千余斤,其中发现西夏天盛元宝若干枚,笔者采集到一枚。
1995 年,旬阳县构园铺大西沟挖毁南宋墓葬一座,出土唐开元和两宋钱若干枚,其中有西夏“天庆元宝”一枚。
2004 年,安康城区“金州城小区”基建施工时,出土各种钱币若干枚,更可贵的是同时发现西夏文“大安钱宝”一枚。
以上所载西夏钱币,笔者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8 枚钱币实物和拓片,兹介绍如下:1、大安宝钱(西夏文):据彭信威先生《中国货币史•西夏的钱币》云:“西夏文的钱多称钱宝。
”此文笔者不识,乃根据宁夏牛达生同志的《西夏钱币中西夏文的发现与认识》中的所谓“正确的写法”而定名,钱径2.3厘米,重4.1 克,制作粗劣,字迹不清。
(图1)2、乾通宝(两枚),汉字钱,径2.3 厘米,穿径0.7厘米,重4.3克,制作较好,面轮郭规整,文字清晰,其中一枚背郭夷平。
(图2-3)3、天盛元宝(4 枚),汉字钱,径2.36-2.4 厘米, 穿径0.66厘米,重3.9-4.1克不等,制作精美,轮郭规整,文字清晰。
辽金西夏元:辽钱粗犷金精美,西夏宝钱元宝钞钱币收藏杂谈之六辽金西夏元:辽钱粗犷金精美,西夏宝钱元宝钞辽代:与宋代同时期的有几个少数民族,辽代(公元907-1125年)建国比北宋还早,契丹族以游牧和渔猎为主,开始并不用钱,后来也自铸铜钱,但铸量不多,其早期铜钱尤为罕见,因此辽钱大多成为珍品如神册通宝,辽代第一种年号钱,据称目前仅见两枚;天显通宝,近未见竞买记录,华夏古泉网图库收录3枚,一枚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一枚为日本国立历史民族博物館藏,一枚新加坡陈光扬藏……物以稀为贵,辽钱深受大藏家热捧,尤以民国时期为盛;但辽钱在货币史或铸造技术、钱币艺术上可圈可点之处不多,近年市场价值略有降低,当然仍是一品难求。
金代:金代(公元1115-1234年)虽也是少数民族政权,但它占据了中原政治、文化的繁荣地区,钱币受到徽宗铸钱的影响,加上工匠的地位较高,金代钱币几乎无一不精,许多钱文书法精妙绝伦,使人感受到金代统治者对汉文化的仰慕。
金代铸钱种类少于辽,但正隆、大定钱的铸量却多。
天眷通宝:熙宗天眷年间(公元1138~1140)铸,有小平、折二两种,折二早年发现,所知存世2枚,小平近年发现,尚属仅见,均为大珍,另有天眷元宝和天眷重宝。
可能借鉴了伪齐阜昌元宝、通宝、重宝的三等制。
崇庆元宝篆书崇庆元宝篆书于民国年间发现,折五型,铸工精美,有徽宗钱风格,应属试铸,至今仍为孤品,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另有崇庆通宝,均为古钱大珍。
至宁元宝折三贞祐通宝崇庆、至宁、贞祐钱,都是著名的珍罕钱。
崇庆元宝之篆文可与泰和重宝并驱,至宁元宝的书体与楷书崇宁元宝小平相似,三者均是真品。
正隆元宝华夏古泉网 2014-4-21 成交价:84 RMB正隆元宝为金海陵王完颜亮所铸,小平钱,质地精良,铸量较大,是金代最常见的钱币品种。
大定通宝背下酉华夏古泉网 2013-5 成交价:1470金世宗大定十八年(公元1178年)始铸,以小平钱为主,铜、铁均有,铸工精美,版式较多。
西夏古钱币大全,从几百元到几十万元西夏1.福圣宝钱西夏毅宗福圣承道年间(公元1053--1056年)铸【5000元-10000元】简介:西夏文钱币,汉文直译是“福圣宝钱”。
西夏毅宗嵬名谅祚福圣承道年间(公元1053—1056年)铸造的西夏文钱。
罗福苌的《西夏国书略说》最早著录此钱,并附拓本,后历家著述,均予收录。
198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萌城乡出土的西夏窖藏钱币中,发现两枚,1987年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出土的窖藏钱币,发现7枚,以后有零星出土和发现。
2.大安通宝西夏惠宗大安年间(公元1075--1085年)铸【20000元-50000元】西夏惠宗李秉常,大安年间(1075—1085年)所铸汉文平钱。
1981年内蒙林西县出土二十万古钱中首次发掘一枚,为震惊泉界的奇珍之品。
铜色赤褐,形态古朴。
钱文“大安”二字楷书,“通宝”隶书,直读,文字端庄,边廓整肃,制作精美,背穿上隐约有仰月纹。
径2.3厘米,重4克左右。
经考证,历代以“大安”为年号者有三:金卫绍王大安年间无铸,辽道宗大安钱两品与此文风迥异;而此钱与西夏钱文字类似,尤以稍后崇宗之“元德通宝”大样钱“元德”楷书而“通宝”从隶,与之如出一辙,故将大安通宝系于西夏惠宗可安。
近年【大安通宝】折三,折五型也已面世,钱文都很精整分光背,背月几种,均母钱形制,实为试铸之品。
另铸有“大安宝钱”钱。
3.贞观宝钱西夏崇宗贞观年间(公元1101--1114年)铸【50000元-100000元】西夏崇宗李乾顺,贞观年间(公元1101~1113年)铸造,形制为小平钱,直径2.5CM。
钱形较大。
五十珍中排名三十九;4.元德通宝、重宝崇宗元德年间(公元1120--1126年)铸【20000元-200000元】西夏崇宗皇帝元德年间(公元1119-1127)铸造。
汉文钱,有楷书,隶书,行书三种钱文。
其直径一般在20毫米----25毫米之间。
隶书品也不多见,尤其楷书、行书品极其难得。
党项遗珍,新品西夏钱币发现记作者:朱浒浒来源:《收藏/拍卖》 2016年第7期文/图: 朱浒浒西夏钱币像西夏历史一样,一直引发历代学者的探究兴趣。
但西夏钱币存世罕见,直至本世纪第二个十年,西夏钱币在宁夏等地的大量出土,才逐渐为世人揭开了尘封千年的西夏钱币的整体面貌。
“番国宝钱”、“乾祐元宝篆书钱”是其中最重要的两枚钱币,笔者有幸参与了考证与定名。
西夏钱币世所罕见西夏(1038-1227)位于我国西北边陲,全盛时期疆域万里,控制着河西走廊、敦煌地区等重要的关隘和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核心之地就在宁夏,定都兴庆府,即今日的银川。
西夏享国190 年,其立国时间相当于中国的两宋时期,前期与北宋、辽三足鼎立,后期与金、南宋成掎角之势,最后亡于日益崛起的蒙古汗国。
但是由于历史上对边远地区的偏见,西夏国历史并没有列入正史,在二十四史中仅作为“传”附在宋、辽、金的后面,使得西夏王国尘封在历史的记忆中几近7 个世纪。
西夏文字又称“番书”,是古西夏国的法定文字,数百年来一直不为人所知,直到清代兴起金石学和考证热潮之后,人们才开始重新重视西夏文字。
乾嘉学派学者张澍在嘉庆九年发现了著名的《重修凉州护国寺感通塔碑》。
该碑立于西夏崇宗天祐民安五年,正文为西夏文,背面为汉文,可以比对参照。
不久后,金石学家刘青园在武威发现的数瓮古钱中,挑到一些文字不识的“梵字钱”。
他将其与《重修凉州护国寺感通塔碑》上的文字进行了对比,发现这些钱其实是西夏文钱币,同时出土的西夏钱币还有汉钱。
其实“梵字钱”早在南宋洪遵著《泉志》中就对其有所收录,一直不为人所知,一朝重见天日,西夏钱币也开始跻身于中国历代古泉之中。
建国以后,西夏钱币不断有新的发现。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在宁夏、甘肃、内蒙、陕西、黑龙江、辽宁、吉林等省区都有出土,甚至远至湖南和广西。
不过西夏钱币的存世量仍然只占出土的很小一部分。
旧谱载西夏文钱币有五种,分别为“福圣宝钱”、“大安宝钱”、“乾祐宝钱”、“天庆宝钱”与“贞观宝钱”。
西夏钱币系列一一一神宗李遵顼朝铸币西夏钱币系列一一一神宗李遵顼朝铸币西夏神宗李遵顼,光定年间(公元1212-1223)铸造,钱文一般为楷书。
篆书钱屡有出现。
该钱普通品今已比较多见。
母钱也有见,为金银合金质。
传世原见楷书钱,数量颇丰,“光定元宝”四字俊逸潇洒,微含行书气韵。
制艺精湛,边廓峻深优美,颇可与平钱佼佼者大定通宝媲美。
1984年宁夏银川出土一枚篆书光定元宝,实属钱币史上之最新发现。
此钱形制、大小与楷书钱相类,然面文为优美娴熟之玉筋篆,仅“宝”字已作隶化、楷二体完全匹配,当可视为对钱,与乾祐元宝对钱相为呼应。
光定元宝精美对钱之出观,既标志西夏铸钱工艺已达顶峰。
光定元宝可能为西夏皇帝御书钱。
金质光定元宝母钱金银合金质母钱金银合金质母钱金银合金质母钱金银合金质母钱金银合金质母钱观币读史李遵顼(1163年-1226年),西夏神宗(1211年-1223年在位),党项族。
天庆十年(1203年)三月,参加西夏癸亥科科举考试,被点为状元。
皇建二年(1211年)七月,发动宫廷政变,废黜襄宗李安全,自立为皇,改元光定,成为西夏第八任皇帝。
李遵顼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状元皇帝。
李遵顼在位时与蒙古、南宋战争屡败,1223年退位,传位于子李德旺,为西夏唯一的太上皇。
1226年病卒,谥英文皇帝,庙号神宗。
李遵顼,西夏崇宗之曾孙、李安全堂兄弟、李彦宗之子,虽辈分比桓宗、襄宗低,但年龄却比他们大。
西夏天庆十年(公元1203年)后统领西夏军事。
遵顼年少时虽贵为宗室,但勤奋上劲,史载其:“端重明粹,少力学,长博通群书,工隶篆”,于西夏桓宗天佑十年(1203),庭试大显身手,夺得第一,后仕途一路顺畅,至以状元身份为皇帝,这个在中国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可谓弥足珍贵。
但其人政略昏庸,在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上冒失轻率,反复无常,招致蒙古金国的双重打击,又及常年战事频繁,国家不事养息,终使西夏经济严重破坏,国力不振。
光定四年(1214年),应蒙古征调,李遵顼发兵三万帮助蒙古攻掠金国,因兵败宁州,拒绝再次发兵助攻,致使蒙古军队攻打西夏,李遵顼出奔西凉,转而采取联宋抗蒙攻金的策略,宋夏联合攻金取得惠州大捷后,因宋军配合不利,西夏军队再次受挫,联宋攻金策略遂告失败。
辽金西夏古钱币图录辽(公元907年~1125年)或称辽国、大辽、契丹,简称辽,是中国五代十国两宋时期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统治中国北部的封建王朝。
辽国的原名为契丹,后因其居于辽河上游之故,遂称“辽”,“辽”字在契丹语是镔铁的意思。
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帝,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47年定国号为“辽”,983年曾复更名“契丹”,1066年恢复国号“辽”,1125年为金国所灭。
辽亡后,耶律大石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域建立西辽,1218年被蒙古所灭。
辽在与中原和西部各国的交往中,融汇众长,卓有成效地促进了契丹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的迅速发展。
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部落氏族社会过渡形成奴隶制度社会,并在向封建社会跃进的同时统治了中国北部,密切了各族人民之间的联系,为我国北部社会发展和民族融合作出了贡献。
保宁通宝铸造时间:辽景宗耶律贤保宁年间969年二月-798年特征: 小平钱保宁通宝重熙通宝铸造时间:辽兴宗耶律宗真重熙年间1032年十一月-1055年八月特征: 小平钱重熙通宝重熙通宝大字清宁通宝铸造时间:辽道宗耶律洪基清宁年间1055年八月-1064年清宁通宝清宁通宝咸雍通宝铸造时间:辽道宗耶律洪基咸雍年间1065年-1074年咸雍通宝大康通宝大康元宝铸造时间:辽道宗耶律洪基大康1075年-1084年大康通宝大康元宝大安元宝铸造时间:辽道宗耶律洪基大安1085年-1095年大安元宝长安大安元宝寿昌元宝铸造时间:辽道宗耶律洪基寿昌年间1095年-1101年正月寿昌元宝乾统元宝铸造时间:天祚帝耶律延禧乾统年间1101年二月-1110年乾统元宝天庆元宝铸造时间:天祚帝耶律延禧天庆年间1111年-1120年助国元宝铸造时间:待考。
助国元宝金(1115年-1234年)国号释义金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南),位于安出虎水(今阿什河)之侧,相传其水产金,女真语“金”念作“安出虎”。
西夏钱币系列一一一这此钱币说明了什么?西夏钱币系列一一一这此钱币说明了什么?(2013-06-15 09:29:11)转载▼2002年9月22日,吉林省榆树市延河乡(朝鲜族自治乡)太平川村朝鲜族村民金某,在翻修房屋、拆挖旧地基时,于距地表两米半处掘出一个看不出年代的黑陶坛子,坛子被土填满,出土时已破碎,坛土中发现不识何种文字钱23种75枚。
坛中还有银手镯两副和数量不详的金银铤(条)等物品。
金银铤(条)之事只闻传言,未见实物,挖坛者也矢口否认。
出土钱币几经周折,后被辽宁省文物民间收藏研究会征购。
经研究会专家初步确认,该不识文字钱币中有女真文或契丹文钱3种10枚、西夏文钱20种64枚。
钱的形制小平(28毫米至30毫米)、折二(30毫米至32毫米)、折三(33毫米至35毫米)、折五(36毫米至39毫米)、折十(40毫米至51毫米)、当百(52毫米至60毫米)均有。
钱币轮廓规整,制作精美。
文字深峻,如刀切斧剁。
地章平整,锈色虽薄但根深入骨。
穿径面小背阔,有拔模梢度。
整个钱透着一股浑厚庄重的神采。
文字似有两种书体,一种方正规矩,一种自由随意,均散发着少数民族文字特有的韵味。
该批异文钱大概未经历过流通即被埋入土中,所以几百年过去,该钱币仍棱角分明,笔划无丝毫粘滞之处。
专家初步断定:这是一批罕见的契丹文(或女真文)与西夏文的母钱或样钱(具体情况尚待进一步认定)对发现的这批异文钱,辽宁省文物民间收藏研究会组织了省钱币协会、省考古研究所吴振强、孙守道等4名专家对其进行了鉴定和辨识。
当74枚异文钱送到研究会时,给人的直观感觉是不敢相信它们是真钱。
因为它们的外观太规整、太精美了,有些竟像机器冲压制成一样。
细审之,少许土垢下仅地章和文字缝隙间有薄簿的硬绿锈和个别点状腐蚀痕迹,已和钱骨结成一体。
钱文字口深峻,笔划圆润丰满,笔势流畅舒展,无丝毫粘滞模糊之处,根部与地章平且呈90度角。
内廓多数为细绿,而背内廓却多为宽缘,穿径面小背阔,穿口留有加工锉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