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自然界中的水.
- 格式:docx
- 大小:229.19 KB
- 文档页数:11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从分子的角度了解水三态变化的实质、物理变化的实质2、认识物质的存在状态与分子间的间隔、运动速率、排列方式之间的关系及分子失去或获得能量与分子间间隔、物态变化的关系。
3、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对生命体重要意义过程与方法目标:1、建立并学会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并会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构成与变化。
2、能够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3、能够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的三态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建立物质构成的微粒观以及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意识,会用抽象的思维去理解微观世界。
教学重点: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的三态变化教学难点:用分子知识解释有关现象教学切入点:本节内容比较抽象,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达到教学目标,应注意按照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充分利用好教材提供的素材,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探究。
为了使教学内容浅显易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设计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学习形式开展课堂活动。
5分钟小测:(检测目标: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并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的能力)1、七月的公园,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
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2、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B.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C.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D.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3、下列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有序排列的是()A.液态的水B.固态的水C.气态的水D.无法确定4、一滴水含有约1021个水分子,它们汇集成一滴水,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水不易挥发,而酒精却易挥发。
常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而酒精的沸点是78.5℃.这说明。
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1)发烧时用酒精擦身有什么作用?为什么?(2)用手指蘸水在桌面上写字,能看到字迹逐渐消失,却看不见水分子是如何跑掉的?课后作业:(标“*”的为选做题)巩固型作业: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它们都是由构成的。
自然界中的水教案自然界中的水教案1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熟悉水的组成;〔2〕粗略了解自然水、自来水、饮用水、矿泉水和蒸馏水的区分;〔3〕熟悉水与人类的亲密关系,熟悉水是人类珍贵的资源;〔4〕了解水污染的因素和水净化的基本方法;〔5〕懂得过滤,蒸发的目的,学习过滤和蒸发的基本装置和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能从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两种改变过程分析水的组成。
〔2〕能够依据试验现象,初步得出水的组成和结构3、情感看法价值观:树立水是珍贵资源的观念,养成节省用水、自觉爱护水资源不受污染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水的组成,〔2〕各种水资源的区分2.教学难点:过滤操作的基本要点试验探究:1.水的组成讨论2.纯洁水与矿泉水的区分教学内容:一.自然界的水1.水在自然界的存在〔1〕地球外表的分布:在地球外表,江河湖海约占地球外表的3/4;〔2〕其他分布:地层下有地下水,大气里有大约0.03%的水蒸气,动植物体内有大量的水留意:地球外表虽然有很丰富的水资源,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特别有限,不到总水量的1%。
因此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开头受到人们的重视2.水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工业上需要水:洗涤、溶解、加热、冷却,作为原料〔2〕农业上需要水:农作物需要水浇灌〔3〕动力工业上:水力发电〔4〕交通运输上:内河及其海洋航运3.水对生物体的重要作用,水〔water〕——生命之源〔1〕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唾液、胃液、血液、组织液等。
水在人体内起这调整体温、溶解食物、排泄废物等作用〔2〕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水作为原料诺贝尔奖两次获得者林德斯波林医生在《如何活得好》一书中给读者供应了几点养生术,其中有一条就是“每天喝大量得水”4.水污染状况:〔1〕水污染的来源a.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的任意排放;b.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c.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2〕防止水污染的主要措施:a.加强对水的管理和对水质的监测;b.工业三废实行先处理后排放;其次章我们身边的物质第四节自然界中的水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c.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d.节省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二、水的组成及性质1.水的组成试验:水的电解试验现象:1.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管子中都消失气泡,负极和正极中气体的体积比大约为2∶12.将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电源正极,木条复燃,说明生成了氧气3.将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电源负极处,气体被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用一个干冷的烧杯放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消失水珠,说明反应生成了氢气〔Hydrogen〕氧气〔O2〕+氢气〔H2〕点燃——→水〔H2O〕解释:水在通电的状况下,被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水〔H2,其次章我们身边的物质第四节自然界中的水O〕通电——→氧气〔O2〕+氢气〔H2〕气体体积比:1 ∶ 2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二节《自然界中的水》(共2课时)第1课时自学-诊断一、自学目标:(根据目标读读、划划课本内容)1. 知道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具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 能述说自来水的净化过程,懂得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学会用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知道硬水的危害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重点)3.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水的天然循环,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改善家乡的饮水条件愿望。
二、问题导学:1.阅读课本P30的图片及文字,了解水的天然循环,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自身的天然循环。
既实现了__水的自身净化_,又完成了_水资源的重新分配__。
假设你是一个水分子,说一下你是怎样实现水的天然循环的。
2.自来水厂对天然水处理经过_沉降_、__过滤__、_灭菌__3.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比如:蒸馏水是纯净物,矿泉水是混合物。
4.阅读课本P34长话短说,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_过滤_ 、_吸附_ 、__蒸发_ 、__结晶__ 、__蒸馏__三、学情诊断:【诊断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蒸馏水B.煤C.葡萄酒D.岩石【答案】A【诊断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黄酒 B.矿泉水 C.24K黄金 D.铁矿石【答案】C第1课时问题-探究四、探究重点:认识水的天然循环五、问题记录:六、论证演练:第1课时觉悟-发展七、水平过关:1.硬水中溶解有较多的()A.钠的化合物B.钙、镁的化合物C.铝的化合物D.铁、钙的化合物【答案】B2.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其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
下列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取水B.过滤C.吸附D.消毒【答案】D3.两个瓶子里分别盛有蒸馏水、硬水,你用什么方法来鉴别?【答案】方案一:因为蒸馏水是软水,和硬水是不同的两种水,从两个瓶子中各取少量与两支试管中,加入肥皂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泡沫较少或没有泡沫的是硬水,根据鉴别结果,区分两个瓶子中哪个是软水,哪个是硬水.•方案二:取样滴于洁净的玻璃片上,蒸干,无明显痕迹的是蒸馏水,有痕迹的是硬水.(不要一提硬水就用肥皂水)【分析】蒸馏水为纯净水,是软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试剂为肥皂水。
《自然界中的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水的天然循环,学习从分子的角度描述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循环的重要意义。
让学生初步形成分类的思想,知道人们通常用分类的方法认识物质,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
通过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学习天然水的净化方法。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水的天然循环,学习从分子的角度描述自然现象。
2、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3、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自学天然水循环,学习从分子角度描述水的三态变化。
2、通过分析天然水的成分对比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
3、通过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学习天然水的净化方法。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1、通过问题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交流与表达的意识、善于合作、探究的精神。
2、形成物质的分类观。
3、通过了解自来水的发展历史和自来水的便利使用,培养学生饮水思源,居安思危等重要价值观。
4、从水资源的稀缺和污染方面,让学生认识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增强学生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养成节约用水、自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作贡献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2、让学生明确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责任感;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二)教学难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断四、教法与学法(一)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交流讨论教学法,教师突出活动的组织设计与方法引导,为学生搭建参与和交流的平台。
(二)学习方法学生通过自学、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等活动,采用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获得本节课的知识和方法。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讲解并投放)引课,让学生感受水的美丽和美丽,并板书课题。
学生看大屏幕,感受水的美丽与魅力。
通过自然界中水的诗情画意,让学生感受水的美丽与魅力,从而引入新课。
教学内容:水的天然循环和微观解释以及水循环的意义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学水的天然循环,思考水的天然循环的微观解释。
第四章自然界中的水第2节水的净化学习目标1、了解并掌握水的净化流程2、掌握过滤操作的方法及所用仪器3、掌握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4、学会区分硬水和软水5、硬水软法的方法知识集结知识元软硬水知识讲解一.硬水和软水1定义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2.2区分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3.3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蒸馏.煮沸。
例题精讲软硬水A.活性炭可将硬水软化B.蒸馏可除掉水中所有杂质C.肥皂水可区分硬水软水D.重庆地区也存在缺水问题【解析】题干解析:A、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可除去色素和异味等,不能减少钙镁离子化合物的量,不能使其软化,故A错误;B、蒸馏是把水通过蒸发、冷凝处理,处理后的水中只含水一种物质,故B正确;C、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硬水,故C正确;D、地球上的总水储量虽然很大,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不到全球水储量的l%,而且分布极不均匀,重庆地区也存在缺水问题,故D正确.例2.2016年第二十四届“世界水日”活动的宣传主题为“水与就业”,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A.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B.用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C.地球表面的淡水资源非常丰富D.河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即可除去所有杂质【解析】题干解析: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A错误;B、可以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泡沫多的为软水,泡沫少的为硬水,故B正确;C、地球表面的70.8%被水覆盖,但淡水资源并不丰富,故C错误;D、河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可除去水中难溶性的杂质,但不能除去水中可溶性的杂质,故D错误.例3.下列方法不能用于鉴别蒸馏水和硬水的是()A.加热蒸发B.加肥皂水C.测导电性D.观察颜色【答案】D【解析】题干解析:A.加热蒸发,无变化的是蒸馏水,有白色固体的是硬水,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加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蒸馏水不导电,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蒸馏水和硬水都无色,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水的净化知识讲解二.水的净化(1)步骤: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吸附---消毒(2)过滤:过滤可以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
第一节:第1课时自然界的水体和河流专题一、相互联系的水体(―)水的存在形式及分布1•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
2•固态水:分布高纬、高山和特殊条件存在。
3•液态水:数量最多,分布次之。
(二)地球上的水体:海洋水、陆地水、大汽水,其中海洋水最主要,占全球的水量的96.53%。
(三)陆地上的水体: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
冰川水为主体。
(四)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其它水体与河流的关系)(一)冰川水补给是单向的,冰川水可以补给任何水体,但是其他水体不能直接补给冰川(二)其他水体可以相互补给(三)河流和湖泊水、地下水的补给关系1.河流水与湖泊水之间相互补给关系2•湖泊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冰川是地球上淡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淡水总储量的2/3,人类利用的还不多。
1•大陆冰川分布:两极地区(南极和格陵兰岛)2•山岳冰川分布:高大山脉的山顶(五)地下水1.地下水的2•地下水的类型:潜水和承压水的区别(3)地下水利用中的问题①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大水漫灌,地下潜水水位上升造成土壤盐渍化;②过量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漏斗,并引起地面下沉,沿海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变坏;③污染造成地下水水质变坏。
(4)保护措施①保护补给区的自然环境,防止水污染;②适量开采,防止过度,避免形成漏斗区;③及时人工回灌,填补地下漏斗区;④有灌有排,科学灌溉。
三•河流(一)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大气降水、高山冰川融水、季节性的积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时间集中不连续 氷童發it 丸(二)河流流量影响因素1•气候:根据气候类型判读流经地区降水量与蒸发量关系,是地形的迎风坡还是背风坡;2•内流河主要看降雪量和温度决定下的冰雪融化量; 3•流域(集水)面积大小,面积越大,流量越大;4•根据水系是否庞大,判读支流的多少,支流多汇集水量大;(三)河流径流的变化变化特点:1•雨水补给型:河流径流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降水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径流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也较大,水旱灾害也比较频繁;2•积雪冰川融水补给型:河流径流随气温变化而变化,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夏季流量t9时间性 潼续性 水里稳走本阳需肘 气谧震化职雪冰川諸星气温高祗识雪显多少地晩锐较稳定—股与河氓有互朴作用 时间性明显箜苛妙XI 多少 眸水率节分鲨 陽加年歸吏化邸决于湘汨与河流的狛对位逼和水检湖右水里丸小 IQjW 75IKJ补誥区弾秋里地下水位弓河凉水位关峯晉医、尢以 东部率凤区 巖與型大,冬季流量小,甚至断流,但流量的年际变化小3•湖泊水地下水补给型:径流量稳定而可靠,且与河流互补,即湖泊对河水流量有调蓄作用。
1、地球表面3/4覆盖着水:但淡水量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十分不均匀。
大气中含有大量的水。
动植物体内含有大量的水。
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都会使水受到污染.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来
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例如对水质进行监测,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农业上要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
【讲解】节水徽记的含
义。
徽记右上方的弧线代表着自来水管道和水龙头,水龙头滴下的一滴水,被一只伸出的手掌小心地接住。
徽记巧妙地利用接与节的谐音,形象生动地将“节水”之意寓于其中。
请每一位同节水徽记的含义讲解增强对水的节约保护意识
强调用电安全,电解水要用直流电
过滤是一种把液体和固体分离开的方法.
过滤操作的要点:
“一贴、二低、三靠”
【指导阅读】课本51页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沉淀过滤消毒出厂
【提问】谈谈你对人们长期饮用纯净水有什么看法?
复习巩固
【随堂检测】
1、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 )
A、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有关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水的天然循环
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水的天然循环
通过水分子的运动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建«筠竇转*t4・丄
小朱大.乂A Mt.
P 来
7 “
—口
二、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地球上水的储量很大
地球上的淡水储量很小
4刃
(-)净化天然水
f水
(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J泥沙(不溶性杂质)
细菌.微生物
可溶性的矿物质
天然水的成分
1、沉降
(1) 类型
(2) 作用:
2
、
过滤
f 静置沉降
吸附沉降(加明矶)
除去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1) 作用: (2) 注意事项:
-贴
除去颗粒较小不溶性杂质 滤纸要贴近漏斗内壁 滤纸边
缘低于漏斗边 漏斗内的液面低于 烧
杯紧靠在玻璃棒上 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 漏斗末端靠在烧杯内壁 玻璃棒的作用:引流 二低
三靠
1:1
吸附物理变化
(1) 作用: 除去水中有色有味的物质
(2) 方法: 加活性炭…
细菌、微生物
4、杀菌消毒
(1)作用: 除去水中细菌、微生物
(2)方法: 加氯水、通氯气、加漂白粉…
天然水
自
来
水
自来水生产过程
«4t«
E 豔
SSc"
M・h
已水■等tt大第M
_________
-I 用FH&Ktitf. £* 民古I ★
中■・&»■»・》
天然水自来水
除去可溶性杂质
蒸憎水
净化天然水的步骤和作用
1、沉降除去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2、过滤除去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
3、吸附除去有色、味的杂质
4.消毒杀菌除去细菌.微生物
除去可溶性杂质
选作实验:天然水的净化
(―)纯净物和混合物
K 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过滤 蒸发 结晶 蒸僧 (三)硬水和软水
纯净物
混合物
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方法: 用肥皂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泡沫较少的是硬水
2、硬水软化的方法:
(1)蒸憎
(2)煮沸
我的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在知识、实验、自己的体会等方面有哪些
收获呢?互相说一说吧!
(一)净化天然水
小结
(二)
1.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
物质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蒸tg.结晶…
(三)硬水和软水
达标检测
1、下列物质JB 于纯净物的是
②④⑨。
①矿泉水②蒸《水③自来水④冰水
⑤食醋⑥牛奶 ⑦加碘盐⑧硫酸铜溶液
⑨铁条⑩清新的空气
自来水
天然水
2、下列混合物可用过滤分离的是
B. (Dd)③
D ・②
3、天然水中的杂质可以分为可溶性和不溶性的
(1)对于不溶性杂质,除去的方法有 过滤 : 对于可溶性杂质,
除去的方法有
蒸憎°
(2)某同学对浑浊的河水进行过滤后,发现滤液仍浑
油,分析可能的原因
•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滤纸破损
①含泥沙的食盐 ②浑浊的河水 ③含有沙子的大米
④食盐和白糖
A. (D (D
4•净化水的操作有多种,综合运用这些操作净化
A ・过滤、沉淀、蒸馆
B ・沉淀、蒸馅、过滤
C ・沉淀.过滤.蒸憎
D ・蒸馅、过滤、沉淀
效果更好。
下面合理的先后顺序是()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