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程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 格式:pptx
- 大小:3.07 MB
- 文档页数:28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是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9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和新兴国家的发展历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丰富的文字,展示了亚非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亚非拉国家的崛起和发展,认识到新兴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二战后的世界格局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亚非拉国家的发展方面,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知识盲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起亚非拉国家发展的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和新兴国家的发展历程,掌握亚非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非拉国家的尊重和理解,认识到新兴国家在世界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和新兴国家的发展历程。
2.亚非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教材中的插图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亚非拉国家的发展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亚非拉国家的发展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亚非拉国家,分析其发展经验和教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2.课件:根据教材内容制作的课件。
3.视频资料:关于亚非拉国家发展的相关视频。
4.作业材料:相关的历史案例和问题时答案。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图册A.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发展B.两极格局的形成与演变C.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答案】A【解析】【详解】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非洲17个国家获得独立以及巴拿马收回运河区全部主权。
都体现出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发展,故A符合题意;两极格局的形成与演变是指美苏争霸等事件,排除B项;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属于经济政策的调整等,排除C;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会涉及苏联解体,排除D项。
故选A。
A.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B.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C.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D.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由大事年表中的“玻利瓦尔领导拉美独立运动”“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甘地领导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坦桑尼亚等17个非洲国家独立”“非洲最后一个殖民地国家纳米比亚独立”“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运河区主权”信息可知,这反映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故C 正确;材料未涉及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故AB错误;材料没有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信息,故D错误。
故选C。
)A.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B.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C.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D.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埃及爆发革命,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起义,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次年成立了埃及共和国;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者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1959年古巴推翻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1960年非洲17国获得独立;1999年巴拿马宣布将巴拿马运河收归国有。
这些属于二战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属于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故选C;材料中不全部是社会主义国家,A 错误;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是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B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D错误。
4 .下表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围绕某一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制作的卡片,你判断研究的主题A.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统治政策后的经济新发展B.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与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C.社会主义国家系列改革建设后的社会新剧变D.世界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的发展新趋势【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玻利瓦尔领导民族独立运动、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万隆会议、非州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这些均体现了第三世界国家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的特征,故B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统治政策后的经济新发展,东欧剧变体现了社会主义剧变,世界贸易组织和多极化趋势体现了世界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的发展新趋势,故ACD均不符合题意。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19《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是本册的最后一课,主要讲述了二战后亚非拉地区的政治独立运动和经济文化建设。
本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亚非拉国家的奋斗历程,认识到新兴国家的发展道路选择的多样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是对亚非拉地区的历史背景和具体国家的发展情况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历史思维,引导学生通过史料了解历史,形成自己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战后亚非拉地区的政治独立运动和经济文化建设的主要史实,认识新兴国家的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亚非拉国家在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的过程中的奋斗和艰辛,理解不同国家的发展道路选择的合理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亚非拉地区的政治独立运动和经济文化建设的主要史实。
2.教学难点:亚非拉国家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及其选择的合理性。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通过史料的展示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实,形成自己的认识。
2.问题驱动法: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史料: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史料文本和图片。
3.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史料和播放相关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亚非拉国家在二战后的政治独立运动和经济文化建设。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史料,包括文本和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史料了解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历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如:亚非拉国家的发展道路为什么会出现多样性?这些发展道路的选择是否合理?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介绍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和振兴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亚非拉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以及这些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内容丰富,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取舍和整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历程复杂多样,学生对其了解程度参差不齐。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亚非拉国家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对全球治理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掌握其主要发展历程和成就;认识亚非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非拉国家的尊重和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全球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及其发展历程。
2.难点:亚非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历程。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亚非拉国家,分析其发展特点和经验。
3.讨论法:学生就亚非拉国家的发展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归纳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总结亚非拉国家的发展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等相关资料的查阅。
2.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的收集和整理。
3.课件的制作。
4.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亚非拉国家发展的了解程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亚非拉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
然后提问:“你们对亚非拉地区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哪些内容?”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以及其主要发展历程。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是本学期的一节重要课程。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和新兴国家的发展历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亚非拉国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新发展,认识新兴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我国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和新兴国家的发展历程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填补这一空白。
此外,学生可能对我国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但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和新兴国家的发展历程,认识新兴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国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的思想感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和新兴国家的发展历程。
2.难点:新兴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我国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讲解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文献资料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亚非拉国家的国旗,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国家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和新兴国家的发展历程。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亚非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我国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详细讲解。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19《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教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是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9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和新兴国家的发展历程。
教材通过讲述印度、埃及、印度尼西亚等国的独立运动,以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的合作,如不结盟运动、阿拉伯国家联盟等,展示了亚非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新发展。
教材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旨在让学生了解亚非拉国家的崛起和发展,认识新兴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亚非拉国家的具体情况和发展历程,部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以及新兴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亚非拉国家发展的关注,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掌握不结盟运动、阿拉伯国家联盟等合作的基本情况;认识新兴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分析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和新兴国家的发展历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非拉国家的关注,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新兴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及其发展历程。
2.不结盟运动、阿拉伯国家联盟等合作的作用和地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了解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和新兴国家的发展历程。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不结盟运动、阿拉伯国家联盟等合作的作用和地位。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亚非拉国家,如印度、埃及等,分析其独立运动和新兴国家的发展特点。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掌握教材内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二战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为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进行的斗争。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史的回顾,培养学生归纳历史问题、比较历史事件、概括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及全面认识历史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提高学生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点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发展迅速,到90年代初,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结束。
战后,拉丁美洲的古巴、巴拿马等国为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在复杂的国际和国内的背景下,为了捍卫主权,发展民族经济,亚非拉国家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教学重点】万隆会议、非洲民族独立浪潮、古巴革命和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教学难点】欧洲殖民体系的瓦解、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
一、新课导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亚非拉的民族独立浪潮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为了捍卫主权,发展民族经济,亚非拉国家作出了哪些努力呢?二、课堂活动目标导学一:万隆会议教师讲解万隆会议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席卷全球。
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
这些新独立的国家都面临巩固独立、发展经济的共同问题。
提问: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什么内容?什么是“万隆精神”?万隆会议有何意义?学生阅读课本作答。
目标导学二:“非洲年”1.教师讲述殖民主义者奴役非洲的情况:15世纪,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在开辟新航路的过程中,最早踏上非洲大陆,此后西方殖民主义者接踵而来。
其罪恶活动有始于16世纪的黑奴贩卖活动、19世纪末掀起的瓜分狂潮、实行种族隔离政策等。
提问:非洲独立运动,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教师讲述:第一阶段,二战结束至50年代前期,一些北非国家先后取得独立。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设计说明本课主要讲述了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亚非拉地区的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进行了一系列斗争。
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它们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为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
同一时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也随着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而土崩瓦解。
古巴和巴拿马人民反对美国控制、维护民族独立、争取国家主权的斗争也取得巨大胜利。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1.了解万隆会议的内容和影响,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过程和结果,古巴革命和巴拿马政府收回巴拿马运河区主权的过程。
2.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精神为促进亚非国家团结发挥的重要作用。
3.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培养家国情怀。
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万隆会议。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资源与工具图书馆资源、多媒体课件、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播放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预习检查1.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主要内容。
2.“非洲年”的时间。
三、学习任务一万隆会议教师提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席卷全球。
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
这些新独立的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是什么?学生回答:巩固政权、发展经济。
教师过渡:在这一背景下,万隆会议召开了。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7页的内容,了解万隆会议的基本知识。
(1)召开时间、召开地点:1955年4月、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2)与会者:来自亚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
(3)地位: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4)主要内容:①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②万隆会议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主要介绍了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政治经济发展以及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展示了亚非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巨大成就,以及在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世界历史的脉络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亚非拉国家的历史和发展特点较为复杂,学生可能难以全面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梳理清楚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政治经济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变化,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政治经济发展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亚非拉国家的历史特点和发展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非拉国家的了解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国际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及其原因。
2.亚非拉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及其特点。
3.亚非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通过分析史料,引导学生了解亚非拉国家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特点。
2.对比教学法:比较亚非拉国家在不同阶段的政治经济发展,揭示其规律。
3.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亚非拉国家,分析其独立运动、政治经济发展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4.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2.教案: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方法,编写详细的教学方案。
3.史料:收集与亚非拉国家新发展相关的史料,如文献、图片、视频等。
4.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亚非拉国家的风景、民俗等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