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七课第一框题财产属于谁(上新课用)
- 格式:ppt
- 大小:5.50 MB
- 文档页数:31
《财产属于谁》教材分析:一、课程标准:本课所依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部分,内容标准是: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二、课程理念: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三、素质教育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珍惜国家、集体、他人、自己的财产,敢于、善于同侵犯财产的行为作斗争。
能力目标:结合个人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经历,初步培养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法同经济生活中违法犯罪做斗争的能力。
知识目标:公民的合法财产,财产所有权的含义,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意义方式。
四、教法学法以联想式教学法为主,穿插使用目标教学和有效课堂教学。
目标教学在于引,有效课堂教学在于练,而联想式教学在于学有所用,联系生活、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完成教学任务。
五、教学原则:1.重情境:以情境贯穿教学2.重探索: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3.重交流: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获得成功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财产所有权的概念教学难点: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八、解决办法:谈话法、案例分析法教学流程:导入:以我来黑河捡到一万元人民币,想捐给希望工程。
请学生分析对不对。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教师引导导入新课。
新课目标展示:(目标教学)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学生带着问题快速的阅读教材。
财产的概念分析。
学生通过对多媒体的知识进行分析,联系生活明确财产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教师对学生的知点进行点评,并顺势引出知识点二。
财产的分类:此知识点由于学生的见解程度,不可能真正完全掌握,教师以恰当的引导,准确的概括归纳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拓展。
个人合法财产:学生根据教材和练习题进行归纳举例。
重在联系生活实际,拓展见知面。
财产所有权这是本课的重点,教师提供相应的视频进行知识点的分析,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春节压岁钱对本知识点巩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思品第七课第—框财产属于谁教案和教学反思课题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课第—框财产属于谁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合法财产及其全部权;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全部权;当财产全部权受到侵害时;分析:1、地位:主要援助学生了解属于公民个人全部的财产必须是合法财产,财产全部权的相关知识,我国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全部权的“利剑〞。
2、作用:援助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财产全部权观念,学会依法维护自己和他人的财产全部权。
学情分析学生对财产全部权问题比较感兴趣。
现实生活中有局部学生会有意或无意地侵害他人的合法财产全部权。
也有局部学生的合法财产全部权受到侵害不知如何保护。
教学目标1、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珍惜国家、集体、他人、自己的财产,敢于、特长同X财产的行为作斗争。
2、能力目标:鉴别合法财产与非法财产的能力;依法维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全部权。
3、知识目标:公民合法财产和财产全部权的涵义;公民保护合法财产及其全部权的意义、方法;财产全部权的归属发生争议或全部权受到侵害,要及时寻求法律援助。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全部权;难点:对个人财产合法性的认识。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创设情境:〔5分钟〕〔1〕多媒体展示案例:“李某借车〞〔2〕提出问题:轿车是谁的?法院的判决说明了什么?生活中的你是否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呢?〔设计意图:案例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尽快地投入到学习新课当中。
〕板书课题:财产属于谁2、师生互动过程〔20分钟〕〔活动一〕认识财产全部权展示材料:1、农民刘力买了一台拖拉机。
2、农忙时,刘力用拖拉机耕地,运庄稼。
3、农闲时,他把拖拉机租给别人。
4、两年后,他将拖拉机卖点。
提出问题:刘力把拖拉机买回家来,拖拉机应该属于谁?他对拖拉机行使了哪些权利?他后来把拖拉机卖点了,行使了什么权利?〔设计意图:这一活动很简单激发学生探究的思路,使学生畅所欲言。
〕〔活动二〕合法财产全部权展示归纳:我国民法通则第74条规定:“财产全部权是指全部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财产属于谁》一、学习目标:1、知道社会财产的归属划分,了解公民的合法财产范围。
2、掌握财产所有权的涵义。
3、能够鉴别合法财产和非法财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个人合法财产的范围及其界定。
难点:财产所有的涵义。
三、授课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四、授课时数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最近湖南卫视热播的电视剧《AA制生活》里讲到的“AA制”同学们都很熟悉吧!它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教师:各人平均分担所需费用,通常用于饮食聚会及旅游等场合。
(教师总结)(二)出示学习目标1、知道社会财产的归属划分,了解公民的合法财产范围。
2、掌握财产所有权的涵义。
3、能够鉴别合法财产和非法财产。
引言: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财产。
财产是物资及可换取物资的钱财。
它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出示关于各类财产的图片,并说出导语:面对丰富的财产,我们该如何为其分类?怎样判断它的归属呢?(三)出示自学指导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本P68-70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找出答案。
3分钟后看谁能正确回答:1、社会上的财产按归属可分为哪几类?2、在我国,判定财产归个人所有必须满足什么条件?3、财产所有权的含义?4、对自己财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具体怎样区分?(四)自学检测与知识梳理1、财产归属的提问与知识总结2、面对丰富的财产,我们该如何为其分类?怎样判断它的归属呢?3、财产归属连连看明白了财产归属,进行财产归属的检测,出示连线题进行知识的巩固和检测。
(详见课件)4、明了了财产的归属,以案例形成呈现个人财产,让学生去辨析什么按归属划分个人所有 集体所有 国家所有是个人财产,什么不是个人财产?生得出结论:公民的合法财产才属于公民个人所有。
5、梳理知识⑴、合法财产的含义:合法财产是指公民通过符合法律规定的方式、方法取得的内容合法的财产。
只有公民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财产的所有权才受国家保护。
教师活动(环节、措施)一、导入新课二、明确目标学生自主说明本节目标三、预习检测小组讨论交流,互查知识储备四、分组合作1.小组讨论完成新知自学和活动体验。
2.小组长或老师分配展示任务,各组做准备。
五、展示提升小组长派人讲解,其余同学补充、点评、质疑。
六、达标测评⒈完成测评问题。
⒉全课小结反馈。
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第一框《财产属于谁》主备人:蓝旻芳复备人:蓝旻芳时间温馨提示:仔细看看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它会让在学习中迷茫的你找到方向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法律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财产和继承权;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不受侵犯;了解维护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的方法。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公民财产权、继承权等方面的法律知识,观察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和问题,增强识别公民特别是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和非法侵害公民财产权的行为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我国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在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提高依法维护他人和自己合法权利的自觉性。
二、教材分析本框设置三个目,主要帮助学生了解属于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必须是合法财产,财产所有权的涵义,我国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利剑”。
其落脚点是增强学生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学好本框,对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的同时,能够爱惜国家财产和他人合法财产,并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有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公民合法私有财产所有权的保护学习难点:合法私有财产所有权的含义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引导讨论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自主学习内容(一)预习内容1.财产的归属(1)社会上的财产十分丰富,按照归属划分,有的属于个人所有,有的属于集体所有,有的属于国家所有。
(2)根据法律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3)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第一框财产属于谁》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五部分):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三目内容组成。
主要协助学生了解属于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必须是合法财产,财产所有权的涵义,我国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利剑“。
2、课标依据:本课所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对应部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
该部分的内容标准时:“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学会使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3、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珍惜国家、集体、他人、自己的财产,敢于、善于同侵犯财产的行为作斗争。
(2)水平目标:鉴别合法财产与非法财产的水平。
(3)知识目标:了解公民的合法财产及财产所有权的含义;明确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及财产所有权的重要意义和方式。
4、教学重、难点:重、难点: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5、说学情:因为各种原因,有些未成年人采用抢劫、盗窃等手段侵占他人财产、危害社会和他人利益,对此,必须增强法制教育,以减少侵权事件的出现。
所以,有必要对未成年人实行采用正当方式获得财产的教育,有针对性地提升未成年人的法律素质。
通过教育不但使未成年人了解相关知识,而且能够爱惜国家财产和他人合法财产。
二、教学方法1、说教法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培养人道德品质的重要学科,良好品德的形成来源生活实践。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①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演示图片等,直观形象,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分析信息的水平。
②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水平、探究水平、活动组织水平。
③集体讨论法: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组织学生实行集体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协助的精神。
拥有财产的权利《财产属于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公民的个人财产范围;理解财产的所有权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了解公民合法财产的两种保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所学知识懂得并掌握保护合法财产的重要方式。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财产的所有权的内涵。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懂得并掌握保护合法财产的重要方式。
【授课时间】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在某一报纸上看到了这样一则内容:出租车司机李某应旅客王某的要求将其送往火车站。
王某下车时不小心将钱包丢在了出租车上。
李某发现后,打开一看,内有5000元现金。
此时,他正好从收音机里得知某大学的学生因患白血病而向社会求助。
李某就产生了将这笔意外之财捐给患病的学生的想法,于是就将这拾到的5000元现金寄给了这位大学生用以治病。
教师:看到这儿,你会怎样评价这位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学生:这个司机善良、有爱心,但是不应该未征得失主的同意自行处理其财物。
教师:看来大家是很能辩证地看待这位出租车司机的行为的。
丢钱的王某肯定是心急如焚,相信他会找到司机李某。
那么如果你是失主,当你找到李某听到他将5000元捐给了白血病患者的消息后,你会做出什么反映?由此导入新课。
二、活动探究(一)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活动一:结合教材P68——70页来学习(1)财产的含义(归属):属于国家、集体或个人所有权的物质财富。
公民的财产权是指公民所享有的具有经济利益的权利。
财产权包括财产所有权、准物权、债权及知识产权等。
(2)公民的的合法财产的含义:公民正当的、合法的途径获得的财产。
教育学生能辨别哪些是合法财产?哪些是非法财产?。
(3)财产所有权的含义:教材P70分别解释: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二)法律保护合法财产所有权活动二:我们看教材第68~69页出示的五种财产占有情况,判断一下哪些应该属于个人,哪些不属于个人?为什么?(学生判断,教师总结)所谓合法财产是指公民通过符合法律规定的方式、方法取得的内容合法的财产。
第一框《财产属于谁》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__【方法指导与使用说明】:1.课前预习、自主学习:结合学习目标和导学案自学68-75页内容,用铅笔在课本上标记重点,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内容。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组长组织小组讨论,帮助有展示、点评任务的学生高效完成任务。
【学习目标】:1、公民的合法财产和财产所有权的涵义;(重难点)2、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意义、方式;3、财产所有权的归属发生争议或所有权受到侵害,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
一、温故知新:1、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应承担哪些基本义务?二、自主学习,明确知识点1、财产按归属怎样划分?2、什么样的财产才属于个人所有财产?3、什么是财产所有权?4、通过自学,还有什么地方有疑惑?三、小组讨论,合作探究1、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手段有哪些?2、当财产所有权受侵害时怎么办?3、农民赵某承包了20亩荒山,承包期为10年,每年按照合同规定向村里交纳租金1000元。
经过赵某全家的辛苦劳动,荒山变成了果园。
5年后开始收益。
年获利4万元,村里许多农民眼红,聚众上山将果树全部砍掉,果园又变成荒山。
(1)这些村民侵犯了赵某的什么权利?(2)如果你是赵某,将会怎么办?四、检测达标:1【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公民个人合法所有财产的是()A.采用抢劫、盗窃、贪污、洗钱等非法手段获得的财产。
B.自己通过诚实劳动得到的合法财产。
C.将他人遗失物据为己有。
D.把公司的公共财物拿到自己家中占为己有。
2.()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是最普遍的做法;()是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的最有效的方法。
A.刑事法律保护。
B.民事法律保护。
C.道德保护。
D.宪法保护。
3.小明把自己的衣服捐给了灾区,她行使了公民个人所有财产中的()A.占有权。
B.收益权。
C.处分权。
D.使用权。
4.英国有句著名的法谚:“迟到的正义即为非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