栓剂
- 格式:ppt
- 大小:5.52 MB
- 文档页数:31
中药药剂学栓剂名词解释中药药剂学中,"栓剂"是指一种剂型,也称为栓剂剂型。
栓剂主要是指直肠给药的制剂形式,通常用于治疗直肠疾病或通过直肠给药实现治疗效果。
以下是一些与栓剂相关的名词解释:1.栓剂:栓剂是制成块状、条状或球状等形状,用于肛门或直肠给药的中药制剂。
它的制备原理是通过直接置于直肠内,使其在体温下软化、熔化,释放药物,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2.栓:栓是栓剂的基本单元,是一份剂量的制剂。
栓可以具有固体或半固体的形态,含有药物成分和辅料。
3.栓剂基质:栓剂中除了药物成分外,还包括一些基质( 剂基),这些基质是栓剂的载体,使其在体内能够保持适当的形状、释放药物并达到治疗效果。
基质可以包括明胶、羊毛脂、硬脂酸甘油酯等。
4.溶剂:在栓剂的制备中,通常需要使用溶剂来将药物溶解于基质中。
溶剂的选择可以影响栓剂的质地、溶解度等特性。
5.质地:栓剂的质地是指栓剂在体温下的物理状态,可以是固体、半固体或软膏状等。
质地的选择与药物的性质以及治疗的需要有关。
6.辅料:除了药物和基质之外,栓剂中可能还包含一些辅助成分,如保湿剂、增稠剂等,以提高栓剂的稳定性和使用性。
7.直肠给药:栓剂主要通过直肠给药,通过直接置入直肠,使药物通过直肠壁被吸收,从而产生治疗效果。
中药栓剂通常用于治疗直肠疾病,如痔疮、直肠炎等。
栓剂的制备和使用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药剂学原理和制剂要求。
栓剂 Suppository)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1/ 2供人体腔道内给药的固体制剂。
栓剂在常温下为固体,塞入腔道后,在体温下能迅速软化熔融或溶解于分泌液,逐渐释放药物而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
(早期人们认为栓剂只起润滑、收敛、抗菌、杀虫、局麻等局部作用,后来又发现栓剂尚可通过直肠吸收药物发挥全身作用,并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
2/ 2。
第15章栓剂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药物吸收的途径与影响吸收的因素;(2)掌握栓剂的制法;熟悉栓剂常用基质的种类;(3)掌握置换价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4)了解栓剂的质量要求。
第1节概述一、栓剂的含义栓剂系指原料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
栓剂在常温下应是有适宜硬度和弹性的固体,放人腔道后应无刺激性,应能融化、软化或溶化,并与分泌液混合,逐渐释放出药物,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
二、栓剂的特点栓剂在人体腔道中起到润滑、抗菌、消炎、杀虫、收敛、止痛、止痒等局部治疗作用,亦可通过吸收入血发挥镇痛、镇静、兴奋、扩张支气管和血管等全身治疗作用。
栓剂作全身治疗与口服制剂比较,有如下特点:①药物在直肠吸收,药物不受胃肠道pH、酶的破坏或影响较小;②可避免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③可减少肝脏首过效应;④适于不能口服或不愿口服给药的患者;④栓剂的使用不便是其缺点。
三、栓剂分类(一)按给药途径分类栓剂因施用的腔道不同,分为直肠栓、阴道栓和尿道栓等,其中最常用的是直肠栓和阴道栓。
1.直肠栓直肠栓的形状有鱼雷形、圆锥形、圆柱形等,每粒重量约2g,长约3~4cm,其中鱼雷形较多用,此种形状的栓剂塞人肛门后,由于括约肌的收缩容易压入直肠内。
2.阴道栓阴道栓的形状有鸭嘴形、球形、卵形等,重约2~5g,直径1.5~2.5cm,其中以鸭嘴形较好,因为相同重量的栓剂,鸭嘴形表面积最大。
尿道栓一般为棒形。
各种栓剂外形如下图所示。
图15-1各种栓剂的外形图(二)按制备工艺和释药特点分类按特殊制备工艺可制成双层栓、中空栓或其他缓释栓、控释栓等。
1.双层栓常用的双层栓有两种:一种为内外两层含不同药物的栓剂,另一种为上下两层,分别使用水溶性基质或脂溶性基质,将不同药物分隔在不同层内,控制各层的溶化或熔化,使药物具有不同的释放速度;或上半部分制成空白基质,减少药物吸收入血程度,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2.中空栓中空栓中药物的释放不依赖基质的性质,可达到快速释药的特点,中空部分可填充固体或液体药物。
名词解释栓剂
栓剂是一种用于局部给药的制剂形式,通常用于直肠、阴道等部位的治疗。
栓剂一般呈固体或半固体的形态,可以在体温下溶解、软化或溶胀,以便被局部组织吸收。
栓剂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局部作用和直接吸收的能力,从而可以将药物直接释放到需要治疗的部位,减少全身用药带来的系统性副作用。
常见的栓剂包括直肠栓剂(肛门栓剂)和阴道栓剂。
直肠栓剂一般用于治疗直肠和结直肠部位的疾病,如痔疮、肛裂、直肠炎等。
它们通常由活性成分和基质组成,基质可以是脂肪、凝胶或其他可溶解物质。
直肠栓剂在体温下溶解或溶胀,均匀地释放药物,并通过直接吸收作用发挥治疗效果。
阴道栓剂则主要用于妇科领域,例如治疗阴道感染、乳白带等问题。
阴道栓剂一般呈固体或凝胶状,通过体温溶解或软化,使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阴道黏膜,并被阴道组织吸收。
栓剂的优点包括药物吸收迅速、剂量易于控制、方便使用、避免胃肠道消化以及减少全身用药的毒副作用。
但它们也有限制,如需要患者有一个相对清洁的肛门和阴道,以及患者对栓剂的接受度。
栓剂名词解释
栓剂,也称为血栓溶解剂,是一种用来溶解血栓的药剂。
血栓是由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结合而成的固体物质,可形成在血管壁内难以清除的梗阻物,导致缺血和血流不畅,可能会造成死亡或瘫痪。
栓剂可以把血栓从血管壁上去除,使血液可以自然流动,从而恢复正常血流,减少缺血症状,改善血液循环。
栓剂是一种合成药物,由酶抑制剂组成,可以抑制血管中的凝血因子,从而促进血栓的溶解。
它可以通过注射方式将药物直接注入血管,也可以用药物贴片的方式把药物贴在血栓上,以帮助溶解血栓。
一般情况下,栓剂是在医院或医疗机构中使用,被注射的部位主要是腿部,但也会在臀部使用。
栓剂可以帮助治疗血栓性疾病,如肺栓塞、下肢血栓、深静脉血栓(DVT)和肝血管扩张(慢性急性肝血管性疾病)等,也可以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脑出血等一些紧急情况的治疗。
栓剂也可以用于预防一些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如安慰剂,可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栓剂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血栓性疾病的药物,但它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如发热、恶心、呕吐和皮肤出疹等,在使用栓剂时,医生会给患者指导服药正确的方法,避免副作用的出现。
此外,患者还要做好个人卫生,注意饮食调理,以预防血栓形成诱发因素的发生,积极锻炼,更加健康。
总之,栓剂是一种用来溶解血栓的有效药物,可以帮助治疗血栓性疾病,但是在使用栓剂时要注意避免副作用的出现,并做好个人卫
生和调节饮食,积极锻炼以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关于栓剂的知识,以帮助让我们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健康。
栓剂制备方法一、栓剂的概述栓剂是一种常见的制剂形式,常用于局部给药,特别适用于直肠给药。
栓剂具有操作简便、药效强烈、副作用小和患者易接受等优点,因此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栓剂制备方法的选择对于栓剂的药效、质量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栓剂制备方法的选择栓剂制备方法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栓剂所用药物的物理化学特性和药效要求、患者的需求以及生产实际情况等。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栓剂制备方法。
2.1 凝胶栓剂制备方法凝胶栓剂是将药物悬浮于凝胶基质中形成的栓剂。
凝胶基质可以是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等,具有较好的黏附性和释放性能。
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凝胶基质的溶解:将凝胶基质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如水、乙醇等。
2. 药物的添加:将所需药物加入到凝胶基质溶液中,并充分搅拌,使药物均匀分散。
3. 凝胶形成:通过调节pH值、温度或添加交联剂等方式促使凝胶基质凝胶化。
4. 塑性剂的添加:可根据需要添加塑性剂,改善栓剂的质地和可塑性。
5. 型条制备:将制备好的凝胶栓剂注入型条中,待凝胶凝固后封口。
2.2 搅拌型栓剂制备方法搅拌型栓剂是将药物悬浮于基质中形成的栓剂,通过搅拌来保持药物的分散状态。
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药物的悬浮:将所需药物悬浮于适量的基质中,如明胶、甘油等。
2. 搅拌均匀:使用搅拌器进行搅拌,使药物均匀分散于基质中。
3. 调整粘度和质地:可根据需要调整栓剂的粘度和质地,如添加甘油调节粘度。
4. 充填模具:将制备好的栓剂充填到栓剂模具中,待栓剂凝固后取出。
2.3 泡腾型栓剂制备方法泡腾型栓剂是将泡腾剂和药物悬浮于基质中形成的栓剂,给药时会产生泡腾作用,增加药物的接触面积和吸收速度。
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药物的悬浮:将所需药物悬浮于适量的基质中,如明胶、甘油等。
2. 泡腾剂的添加:向栓剂中添加泡腾剂,如碳酸氢钠、柠檬酸等。
3. 模具充填:将制备好的栓剂充填到栓剂模具中。
名词解释栓剂
栓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也被称为直肠剂或直肠制剂。
它是一种局部应用的制剂,用于直肠内使用,通常通过肛门插入直肠。
栓剂通常具有固体或半固体的形式,可以包括膏剂、软膏、栓剂基质或其他可溶性基质。
栓剂的主要目的是提供针对直肠内部问题的局部治疗。
它们可以被用于治疗各种直肠相关的疾病和症状,如痔疮、直肠炎、肛裂、肠道炎症性疾病等。
栓剂在直肠黏膜上形成一层薄膜或释放药物,以便药物能够渗透到周围的组织或直接被吸收。
栓剂具有一些优点,特别适用于直肠给药。
首先,栓剂可以提供更快的药物吸收和作用,因为直肠黏膜具有丰富的血液供应和较高的药物渗透性。
其次,栓剂不需要经过胃肠道消化系统的作用,避免了药物在经过肠胃道时的分解和代谢,从而减少了药物的剂量和系统的副作用。
另外,栓剂也适合于那些由于吞咽困难、呕吐或需要长期卧床休息的患者。
栓剂的制备通常包括选择适当的基质,将活性药物与基质混合,然后制成合适的形状和尺寸。
一些栓剂还可以添加辅助成分,如润滑剂、保湿剂或增稠剂,以改善栓剂的使用性质和药物的释放性能。
总体而言,栓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具有在直肠内提供局部治疗的优势。
它们广泛用于治疗直肠相关的疾病和症状,并且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药剂学》栓剂xx年xx月xx日•栓剂的基本概念•栓剂的制备•栓剂的药学特性•栓剂的常见应用目•栓剂的优缺点•研究进展与展望录01栓剂的基本概念定义栓剂是指药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供腔道给药的制剂。
特点栓剂在常温下为固体,不经过胃肠道,可直接在腔道中融化,对腔道产生局部作用,同时也能被全身吸收。
定义与特点按剂型分类分为脂肪性栓剂、水溶性栓剂和乳剂型栓剂。
按药物种类分类分为肛门栓、阴道栓和尿道栓。
按作用分类分为速效栓剂、长效栓剂和控释栓剂。
栓剂的分类早在古埃及就有使用动物脂肪制成栓塞剂的记载。
栓剂的历史与发展古代栓剂随着制药技术的发展,栓剂在近代得到了广泛应用,并逐渐发展成为药剂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近代栓剂随着新型生物材料和药物制剂的应用,现代栓剂不断涌现出新的品种和新的用途,如治疗肿瘤、心血管疾病等。
现代栓剂02栓剂的制备制备流程包装:将栓剂进行包装,以备使用浇模定型:将混合物倒入栓剂模具中,冷却凝固后取添加药物:将药物加入熔融的基质中,搅拌至均匀栓剂的制备流程可分为以下步骤熔融基质:将栓剂基质加热至熔融状态基质的选择与处理栓剂基质是栓剂制备中的重要成分,它需要具有可塑性、熔点适宜、无毒性等特性常用的栓剂基质有油脂性基质和亲水性基质两类,如可可豆脂、硬脂酸甘油酯、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等在选择基质时,需要根据药物性质、使用部位和疗效要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在使用基质前,通常需要进行处理,如加热熔融、搅拌混合等,以确保其质量稳定填充药物与定型在制备栓剂时,需要将药物添加到基质中,并进行搅拌混合常用的填充方法有直接填充法和浸渍法两种药物的选择需要根据其性质、疗效和剂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定型时需要将混合物倒入栓剂模具中,冷却凝固后取出,以获得完整的栓剂形状栓剂的质量控制栓剂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栓剂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质量控制过程中还需要进行药物的理化性质检测,如药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质量控制包括外观检查、重量差异、硬度、融变时限等指标的检查质量控制还需要考虑生产环境、设备清洁卫生等因素,以确保栓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03栓剂的药学特性栓剂中的药物释放机制主要包括扩散、溶蚀和生物降解等。
栓剂1. 栓剂的定义与分类栓剂是指以固体基质为载体,将药物用于局部给药的制剂形式。
它是一种具有固态性质的药物制剂,常见于直肠给药或阴道给药。
栓剂通常由药物活性成分、基质、辅料和搅拌助剂等组成。
根据它们的基质差异,栓剂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石蜡基栓剂和聚乙二醇基栓剂。
石蜡基栓剂主要由石蜡和棕榈蜡等组成,而聚乙二醇基栓剂则由聚乙二醇和聚乙烯醇等组成。
2. 栓剂的制备技术2.1 熔融法熔融法是栓剂制剂中最常用的制备技术之一。
它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所需的基质和活性成分,并加热使其融化。
2.加入辅料和搅拌助剂,充分混合。
3.将混合物倒入模具中,等待冷却凝固。
4.取出凝固的栓剂,切割成适当的大小。
2.2 冷冻法冷冻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栓剂制备技术。
它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所需的基质和活性成分。
2.将基质和活性成分混合,形成均匀的混合物。
3.将混合物注入特殊的冷冻器中,通过控制温度逐渐凝固。
4.取出凝固的栓剂,切割成适当的大小。
这两种制备技术各有优缺点,根据不同药物的特性和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制备技术可以提高栓剂的质量和效果。
3. 栓剂的特点和优势3.1 直接作用于局部栓剂的主要优势是可以直接作用于局部,有效降低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减少系统性不良反应的出现。
在直肠给药场景中,栓剂可直接作用于直肠黏膜,快速吸收,并能有效治疗直肠疾病。
3.2 增强药物稳定性栓剂的制备中通常添加一些辅料和搅拌助剂,这些物质可以增强药物的稳定性,延长药物的保存期限。
此外,不同的基质还能对药物进行缓释,使药效更持久。
3.3 方便使用栓剂的制备形式灵活,使用方便。
栓剂一般为固体剂型,无需配制,携带和保存都比较方便。
此外,栓剂的外形设计合理,易于插入和取出,减少使用者的不适感。
4. 栓剂的应用领域栓剂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其中的几个主要领域:4.1 消化道疾病治疗栓剂在消化道疾病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直肠炎、肛裂和痔疮等直肠疾病常采用栓剂进行局部药物给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和促进病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