栓剂
- 格式:ppt
- 大小:140.50 KB
- 文档页数:24
中药药剂学栓剂名词解释中药药剂学中,"栓剂"是指一种剂型,也称为栓剂剂型。
栓剂主要是指直肠给药的制剂形式,通常用于治疗直肠疾病或通过直肠给药实现治疗效果。
以下是一些与栓剂相关的名词解释:1.栓剂:栓剂是制成块状、条状或球状等形状,用于肛门或直肠给药的中药制剂。
它的制备原理是通过直接置于直肠内,使其在体温下软化、熔化,释放药物,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2.栓:栓是栓剂的基本单元,是一份剂量的制剂。
栓可以具有固体或半固体的形态,含有药物成分和辅料。
3.栓剂基质:栓剂中除了药物成分外,还包括一些基质( 剂基),这些基质是栓剂的载体,使其在体内能够保持适当的形状、释放药物并达到治疗效果。
基质可以包括明胶、羊毛脂、硬脂酸甘油酯等。
4.溶剂:在栓剂的制备中,通常需要使用溶剂来将药物溶解于基质中。
溶剂的选择可以影响栓剂的质地、溶解度等特性。
5.质地:栓剂的质地是指栓剂在体温下的物理状态,可以是固体、半固体或软膏状等。
质地的选择与药物的性质以及治疗的需要有关。
6.辅料:除了药物和基质之外,栓剂中可能还包含一些辅助成分,如保湿剂、增稠剂等,以提高栓剂的稳定性和使用性。
7.直肠给药:栓剂主要通过直肠给药,通过直接置入直肠,使药物通过直肠壁被吸收,从而产生治疗效果。
中药栓剂通常用于治疗直肠疾病,如痔疮、直肠炎等。
栓剂的制备和使用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药剂学原理和制剂要求。
栓剂 Suppository)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1/ 2供人体腔道内给药的固体制剂。
栓剂在常温下为固体,塞入腔道后,在体温下能迅速软化熔融或溶解于分泌液,逐渐释放药物而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
(早期人们认为栓剂只起润滑、收敛、抗菌、杀虫、局麻等局部作用,后来又发现栓剂尚可通过直肠吸收药物发挥全身作用,并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
2/ 2。
栓剂的制备栓剂的制备。
栓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通常用于治疗肛门疾病、妇科疾病等局部疾病。
栓剂的制备过程相对简单,但需要严格控制药物成分的配比和制备工艺,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栓剂的制备过程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栓剂的制备原理。
栓剂的制备原理主要是将药物成分与基础剂混合并制成适合直肠或阴道给药的剂型。
栓剂通常采用溶液、悬浮液或凝胶的形式,以便于给药时的润滑和渗透。
栓剂的基础剂通常选择具有良好渗透性和润滑性的基质,如羊毛脂、白凡士林等。
二、栓剂的制备过程。
1. 药物成分的选择,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给药部位和疾病类型的药物成分,如抗生素、抗炎药、止血药等。
药物成分的选择应根据病情和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合理搭配。
2. 药物成分的配比,栓剂中药物成分的配比非常重要,需要根据药物的药效和毒性进行合理配比,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 基础剂的选择,栓剂的基础剂通常选择羊毛脂、白凡士林等具有良好润滑性和渗透性的基质。
基础剂的选择应考虑患者的过敏史和药物的相容性。
4. 制备工艺,栓剂的制备工艺通常包括混合、加热、冷却、灌装等步骤。
在制备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pH值和搅拌速度,以确保药物成分的均匀分布和稳定性。
5. 包装和贮存,制备好的栓剂需要进行适当的包装和贮存,以防止药物的氧化、挥发和污染。
通常栓剂会采用铝箔包装或塑料容器包装,并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三、栓剂制备中的注意事项。
1. 药物成分的选择应根据病情和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合理搭配,避免过量使用或不当搭配导致药物不良反应。
2. 药物成分的配比需要严格控制,避免因配比不当导致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受到影响。
3. 制备工艺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pH值和搅拌速度,以确保药物成分的均匀分布和稳定性。
4. 制备好的栓剂需要进行适当的包装和贮存,以防止药物的氧化、挥发和污染。
5. 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接触药物成分和化学品,以免对健康造成危害。
第15章栓剂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药物吸收的途径与影响吸收的因素;(2)掌握栓剂的制法;熟悉栓剂常用基质的种类;(3)掌握置换价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4)了解栓剂的质量要求。
第1节概述一、栓剂的含义栓剂系指原料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
栓剂在常温下应是有适宜硬度和弹性的固体,放人腔道后应无刺激性,应能融化、软化或溶化,并与分泌液混合,逐渐释放出药物,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
二、栓剂的特点栓剂在人体腔道中起到润滑、抗菌、消炎、杀虫、收敛、止痛、止痒等局部治疗作用,亦可通过吸收入血发挥镇痛、镇静、兴奋、扩张支气管和血管等全身治疗作用。
栓剂作全身治疗与口服制剂比较,有如下特点:①药物在直肠吸收,药物不受胃肠道pH、酶的破坏或影响较小;②可避免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③可减少肝脏首过效应;④适于不能口服或不愿口服给药的患者;④栓剂的使用不便是其缺点。
三、栓剂分类(一)按给药途径分类栓剂因施用的腔道不同,分为直肠栓、阴道栓和尿道栓等,其中最常用的是直肠栓和阴道栓。
1.直肠栓直肠栓的形状有鱼雷形、圆锥形、圆柱形等,每粒重量约2g,长约3~4cm,其中鱼雷形较多用,此种形状的栓剂塞人肛门后,由于括约肌的收缩容易压入直肠内。
2.阴道栓阴道栓的形状有鸭嘴形、球形、卵形等,重约2~5g,直径1.5~2.5cm,其中以鸭嘴形较好,因为相同重量的栓剂,鸭嘴形表面积最大。
尿道栓一般为棒形。
各种栓剂外形如下图所示。
图15-1各种栓剂的外形图(二)按制备工艺和释药特点分类按特殊制备工艺可制成双层栓、中空栓或其他缓释栓、控释栓等。
1.双层栓常用的双层栓有两种:一种为内外两层含不同药物的栓剂,另一种为上下两层,分别使用水溶性基质或脂溶性基质,将不同药物分隔在不同层内,控制各层的溶化或熔化,使药物具有不同的释放速度;或上半部分制成空白基质,减少药物吸收入血程度,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2.中空栓中空栓中药物的释放不依赖基质的性质,可达到快速释药的特点,中空部分可填充固体或液体药物。
名词解释栓剂
栓剂是一种用于局部给药的制剂形式,通常用于直肠、阴道等部位的治疗。
栓剂一般呈固体或半固体的形态,可以在体温下溶解、软化或溶胀,以便被局部组织吸收。
栓剂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局部作用和直接吸收的能力,从而可以将药物直接释放到需要治疗的部位,减少全身用药带来的系统性副作用。
常见的栓剂包括直肠栓剂(肛门栓剂)和阴道栓剂。
直肠栓剂一般用于治疗直肠和结直肠部位的疾病,如痔疮、肛裂、直肠炎等。
它们通常由活性成分和基质组成,基质可以是脂肪、凝胶或其他可溶解物质。
直肠栓剂在体温下溶解或溶胀,均匀地释放药物,并通过直接吸收作用发挥治疗效果。
阴道栓剂则主要用于妇科领域,例如治疗阴道感染、乳白带等问题。
阴道栓剂一般呈固体或凝胶状,通过体温溶解或软化,使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阴道黏膜,并被阴道组织吸收。
栓剂的优点包括药物吸收迅速、剂量易于控制、方便使用、避免胃肠道消化以及减少全身用药的毒副作用。
但它们也有限制,如需要患者有一个相对清洁的肛门和阴道,以及患者对栓剂的接受度。
栓剂名词解释
栓剂,也称为血栓溶解剂,是一种用来溶解血栓的药剂。
血栓是由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结合而成的固体物质,可形成在血管壁内难以清除的梗阻物,导致缺血和血流不畅,可能会造成死亡或瘫痪。
栓剂可以把血栓从血管壁上去除,使血液可以自然流动,从而恢复正常血流,减少缺血症状,改善血液循环。
栓剂是一种合成药物,由酶抑制剂组成,可以抑制血管中的凝血因子,从而促进血栓的溶解。
它可以通过注射方式将药物直接注入血管,也可以用药物贴片的方式把药物贴在血栓上,以帮助溶解血栓。
一般情况下,栓剂是在医院或医疗机构中使用,被注射的部位主要是腿部,但也会在臀部使用。
栓剂可以帮助治疗血栓性疾病,如肺栓塞、下肢血栓、深静脉血栓(DVT)和肝血管扩张(慢性急性肝血管性疾病)等,也可以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脑出血等一些紧急情况的治疗。
栓剂也可以用于预防一些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如安慰剂,可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栓剂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血栓性疾病的药物,但它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如发热、恶心、呕吐和皮肤出疹等,在使用栓剂时,医生会给患者指导服药正确的方法,避免副作用的出现。
此外,患者还要做好个人卫生,注意饮食调理,以预防血栓形成诱发因素的发生,积极锻炼,更加健康。
总之,栓剂是一种用来溶解血栓的有效药物,可以帮助治疗血栓性疾病,但是在使用栓剂时要注意避免副作用的出现,并做好个人卫
生和调节饮食,积极锻炼以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关于栓剂的知识,以帮助让我们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健康。
栓剂是什么意思
栓剂是用于人体腔道的一种药物剂型,一般为小的锥形或圆形,包括阴道栓剂、肛门栓剂。
栓剂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及痔疮等肛肠疾病,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从而起到治疗效果。
临床上在治疗疾病时,通常会使用药物治疗,根据疾病类型不同,使用的药物剂型也不相同,临床常用的为口服药物及外用药物,栓剂的使用则相对较少。
那么,什么是栓剂?
1、什么是栓剂
栓剂是一种特殊的给药方式,一般为较小的锥形或圆形物体,用于人体腔道,通过局部给药,在体温下可被迅速软化,使药效迅速释放出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临床上常用的栓剂包括阴道栓剂与肛门栓剂。
在治疗妇科疾病时经常会使用到栓剂,包括甲硝唑栓、双唑泰栓、保妇康栓、奥硝唑栓、消糜栓等等。
肛门栓则主要用于治疗痔疮等肛肠疾病。
2、栓剂使用注意事项
栓剂为外用药物,避免孩子误服。
避免过性生活期间用药阴道栓剂,以免导致交叉感染,在用药时,应将手清洗干净,避免将细菌带入阴道,可适当将药物塞得深入一些,塞得过浅有可能导致药物滑落,
影响药效。
一些栓剂由于高温可发生软化变形,可以放入冰箱冷藏数分钟再取出使用。
栓剂制备方法一、栓剂的概述栓剂是一种常见的制剂形式,常用于局部给药,特别适用于直肠给药。
栓剂具有操作简便、药效强烈、副作用小和患者易接受等优点,因此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栓剂制备方法的选择对于栓剂的药效、质量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栓剂制备方法的选择栓剂制备方法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栓剂所用药物的物理化学特性和药效要求、患者的需求以及生产实际情况等。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栓剂制备方法。
2.1 凝胶栓剂制备方法凝胶栓剂是将药物悬浮于凝胶基质中形成的栓剂。
凝胶基质可以是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等,具有较好的黏附性和释放性能。
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凝胶基质的溶解:将凝胶基质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如水、乙醇等。
2. 药物的添加:将所需药物加入到凝胶基质溶液中,并充分搅拌,使药物均匀分散。
3. 凝胶形成:通过调节pH值、温度或添加交联剂等方式促使凝胶基质凝胶化。
4. 塑性剂的添加:可根据需要添加塑性剂,改善栓剂的质地和可塑性。
5. 型条制备:将制备好的凝胶栓剂注入型条中,待凝胶凝固后封口。
2.2 搅拌型栓剂制备方法搅拌型栓剂是将药物悬浮于基质中形成的栓剂,通过搅拌来保持药物的分散状态。
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药物的悬浮:将所需药物悬浮于适量的基质中,如明胶、甘油等。
2. 搅拌均匀:使用搅拌器进行搅拌,使药物均匀分散于基质中。
3. 调整粘度和质地:可根据需要调整栓剂的粘度和质地,如添加甘油调节粘度。
4. 充填模具:将制备好的栓剂充填到栓剂模具中,待栓剂凝固后取出。
2.3 泡腾型栓剂制备方法泡腾型栓剂是将泡腾剂和药物悬浮于基质中形成的栓剂,给药时会产生泡腾作用,增加药物的接触面积和吸收速度。
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药物的悬浮:将所需药物悬浮于适量的基质中,如明胶、甘油等。
2. 泡腾剂的添加:向栓剂中添加泡腾剂,如碳酸氢钠、柠檬酸等。
3. 模具充填:将制备好的栓剂充填到栓剂模具中。
第十章栓剂第一节概述一、栓剂的分类按给药途径,栓剂分为直肠栓、阴道栓和尿道栓等。
按释药速度,栓剂分为普通栓剂、快速释药的栓剂(如中空栓)及持续释药的缓释栓。
二、栓剂的作用特点1.栓剂不仅可在腔道起润滑、抗菌、杀虫、收敛、止痛、止痒等局部作用,而且可经腔道吸收产生全身作用。
2.药物不受胃肠道pH或酶的破坏,避免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性,药物直肠吸收,大部分不受肝脏首过作用的破坏。
3.适用于不能或者不愿口服给药的患者。
三、栓剂中药物的吸收途径及影响因素1.栓剂药物吸收的途径肛门栓给药后,药物在直肠的吸收主要途径:(1)直肠上静脉,经门静脉进入肝脏进行代谢后,再由肝脏进入大循环;(2)直肠下静脉和肛门静脉,经髂内静脉绕过肝脏,从下腔大静脉直接进入大循环起全身作用;(3)经直肠淋巴系统吸收。
阴道用栓剂给药后,药物的吸收不经肝脏,且吸收速度较快。
2.影响栓剂中药物吸收的因素(1)生理因素:栓剂塞入距肛门口2cm处时,其给药量的50%~70%可不经过门脉系统。
(2)药物因素:药物的溶解度、脂溶性与解离度及粒径大小。
(3)基质因素:基质、表面活性剂。
第二节栓剂的基质一、基质的要求1.在室温下应有适当的硬度,塞入腔道时不变形亦不碎裂,在体温下易软化、熔融或溶解。
2.与主药无配伍禁忌,无毒性、无过敏性、对黏膜无刺激性。
不影响主药的含量测定。
3.熔点与凝固点相距较近,具润湿与乳化能力,能混入较多的水。
4.在贮藏过程中不易霉变,且理化性质稳定。
二、基质的类型及其性质1.油脂性基质(1)可可豆脂(2)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类2.水溶性及亲水性基质:(1)甘油明胶(2)聚乙二醇类(3)聚氧乙烯(40)硬脂酸酯(4)吐温61多项选择题可用作栓剂基质的有A.聚乙二醇6000B.甘油明胶C.氮酮D.海藻酸E.没食子酸『正确答案』AB可作为软膏剂基质也可作为栓剂基质的有A.凡士林B.羊毛脂C.可可豆油D.甘油明胶E.聚乙二醇6000 『正确答案』DE第三节栓剂的制备一、置换价的含义与计算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之比值称为置换价。